三寶養生書連載-9

 

三寶養生書已在排版印刷中,為了方便海外買不到書的道親,

將陸續把三寶養生書最後定稿內容po在部落格,雅虎奇摩關閉後會繼續po在痞客幫新址

 病因四 : 負面情緒,壓抑                                      

 

對治方法覺察念頭

     除了經常生氣甚至嗔恨的負面情緒以外,另一種殺傷力極強的情緒是憂鬱。也就是佛陀說的「多憂喜嗔」的「多憂」,而憂愁、憂慮、憂鬱…多半來自「壓抑」。後學觀察許多道親在道場修辦道,卻仍罹患重疾,或久病不癒,追究病因往往起於壓抑成疾。

     一般眾生的病因多半起於慾望、情緒的不節制。相反的,修道人的病因多半起於壓制慾望、壓抑情緒。

     不只道親有這種問題,宗教信徒,甚至自制力強修養好的非宗教信徒也有一樣的問題,臉上有著修養和壓抑混合在一起的抑鬱。

  

壓抑負面情緒、慾望:

     每一個人都有壓力問題也有壓抑情緒的問題,但修道人往往數倍於一般人。修道人的壓力除了來自社會以外,還有來自道場、良心、道德…以至於經常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來適應道場對自己的期待,而這些壓力與壓抑就漸漸形成疾病。

  

壓抑情緒抑鬱成疾

 

    修行必須對治負面情緒,但不等於壓抑負面情緒。毎一個修行者都必須對治負面情緒,但壓抑不是正確的方式。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也是許多道親身心問題的根源。在我們求道修道以前,我們放任我們的負面情緒,而且理直氣壯。然當我們修道以後,無論來自道場的壓力或自己醒覺,都會開始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但是,往往以壓抑的方式來對治負面情緒,而造成身心疾病。

     如何減少負面情緒又不落入壓抑?

     我們可以參考馬鳴菩薩(西天第十二代祖)所提出的四覺悟,為什麼「覺悟」和生病有關?因為修行者以壓抑情緒欲望的方式,希望提升心靈邁向覺悟,但卻產生內傷其身的副作用。簡單的說用壓抑來修行或修養,久了會生病。

  

馬鳴四覺

     馬鳴菩薩所箸「大乘起信論」將覺悟分為四階段:

    第一階段「凡夫覺」、第二階段「相似覺」、第三階段「隨分覺」、第四階段「究竟覺」。

     修行或修養導致生病,通常都是落入第一種覺「凡夫覺」又稱「不覺」。

     我們探討這幾種覺悟,目的在於將我們的修持從第一階段「凡夫覺」,提升到第二階段「相似覺」,避免因為「不覺」積壓情緒、壓抑過度而造成疾病。

 1、凡夫覺:棉被蓋火火更旺,壓抑非覺悟

     修行不論哪一種宗教,最後都是要走向「覺悟」,然而在過程中如果我們一昧壓抑情緒、慾望,而不是將情緒欲望轉化或消融,這樣不是真的覺悟,反而內傷其身,因壓抑而造成身體的壓力,長期累積形成疾病。

     當然不是要大家縱欲不約制自己的慾望、情緒,而是要用三寶來疏導化解不當的欲望及負面情緒,才能真正覺悟,而不是壓制表面的行為,卻造成身體的負擔。

     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將覺悟分為四階段:

     第一階段:「凡夫覺」等同不覺。

     馬鳴菩薩云:「如凡夫人,覺知前念起惡故,能止後念令其不起;雖復名覺,即是不覺義。」

    祂說:凡夫俗子的覺悟,通常是察覺自己有壞的念頭出現,如憤怒、緊張、焦慮、恐懼…等,自己知道這是壞念頭,然後壓抑制止惡念、情緒或慾望。這樣的修為,表面看像是覺悟,其實是「不覺」。

     這種壓抑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一種醒覺,其實是「不覺」,因為覺悟得太晚。就像著火,在救火時,若火還小,可以用水灌救。大火卻不能這樣灌救,因為火燒得太旺時,水澆下去反而產生氫爆,讓火勢更一發不可收拾。凡夫覺,是我們許多道親生病的原因。一定要藉修持或自我醒覺,跨越這個凡夫覺的階段,否則不是壓抑成身病,就是累積成心病。

     負面的慾望情緒若已經產生,無法化解它,而只是去壓制它,久而久之會造成身心的疾病,如憂鬱、躁鬱、恐慌…或身體的免疫系統出問題、癌症…等。這些疾病就像是情緒大火經過壓制後產生的氫爆一樣,反撲我們的健康。

     最近一位道親告訴我,她在佛堂做三寶修持閉關時,夢見佛桌起火了,她用棉被去蓋,以為火熄滅了,後來發現棉被裡面悶燒得更凶。問我這夢象徵什麼?

    這個夢其實是我們許多修道人的內心寫照,用強壓的方式想要撲滅內心熊熊燃燒的情緒、欲望之火。表面暫時壓住,而裡面卻燒得更旺。最後燒傷自己生了病。她就是一個例子,經常壓抑自己的憤怒,最後破壞了免疫系統,罹患了難以治療的免疫錯亂疾病,血小板常降到危險指數,只要一出血就有生命危險。

    像這類的免疫系統疾病,以前很少見,現在越來越多。而其發生的原因多半是負面情緒調節不當引起的。要根治這種疾病,一定要找到病源,下定決心開始用三寶來節制、調整自己的情緒,否則光靠藥物只能控制無法根治。

     這個夢不只是告訴她,同時也告訴我們每一個修道人:「修道不是壓抑,修道要讓我們生命不再出現負面情緒的火苗,而不是等著火了再去滅火。」

 不修行的人比較少因壓抑生病,而以運動、旅遊、聊天、狂購物、唱卡拉OK…來紓解情緒,從健康的觀點來看,以運動、休閒來紓解情緒,比修道人壓抑如大火的情緒而導致生病,來得健康。

 當然如果把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互相攻擊、結怨結仇,不如壓抑下來,寧可生病也不要造業或釀成大禍。

  

壓抑扭曲變態

     道場有佛規、有道中倫理,許多道親初踏入道場,就被這些禮節嚇到而退出,這一點道場需要因時代變異而作調整。但有些人內心雖不認同這些規矩,卻因為和『道』有緣或受用『道』的殊勝,而願意壓抑自己來適應道場。

     還記得多年前後學在道場認識一位現代舞者,投入道場後穿制服、開口閉口都是後學、前賢、慈悲…成為標準傳統道親,但修行始終在一種有感動沒有自在的狀況下,眉頭也總是深鎖著,可想而知她的朋友都覺得她著魔了,更可想而知她內外的矛盾衝突有多大?

     並不是說傳統道場倫理不應遵循,而是以壓抑的方式改變外在行為,內外衝突之下,不是一種自然的修行而是一種扭曲。

     修行,如果只停留在強壓抑,不論是哪一個宗教,久了反而有種被扭曲的變態現象,讓一般凡人不敢接近宗教。

    一個朋友告訴我:「雖然我知道一貫道不錯,但我不想成為道親,因為道親雖然道德標準比一般社會都高,修道人也都是好人,但是很多人都愁眉苦臉,看了好怕…。」 

     後學長期在各方道場講課,可以觀察到一個道親的演變。剛求道的道親,臉上洋溢著活力,雖然還看得到有很多世俗的毛病習氣,但是充滿活力,言行、舉止、態度…都很自然正常。

     修了一陣子以後,毛病習氣少了,但是多出了不自然的壓抑,熱情活力也逐漸削減。時間再更久一些,有些面孔就消失退出再也看不到了,少數留下來的道親,隨著修道時間更長,生命雖然隨著修持,越來越清靜,修養越好,臉上的壓抑卻也越多,言行舉止更不自然、不自在,看起來也不健康。這就是落入「凡夫覺」,不是正確的修行。

     很多道親謙恭有禮中,隱藏著許多壓抑不滿的情緒,長期下來會內傷其身,對健康、修行都有不好的影響。

    後學的一位父執輩,是一位學養深厚的退休教師,每次渡他求道,都以「緣份未到」拒絕,他對宗教信徒只有一個評語:「頭腦怪怪的不太正常」這也正是一般虔誠信仰者給社會的觀感。而這種怪,其實就來自於壓抑。很遺憾直到他往生,後學都沒渡到他。

     很多人不想修道,都是看到道親臉上的「壓抑」,壓抑慾望、壓抑憤怒、壓抑…太多的壓抑,看起來比不修還苦惱。

    不修行的人,有負面情緒、不當欲望時,會選擇去滿足慾望、發洩慾望或轉移到喝酒、賭博、玩樂…其他惡習。當然這是飲鴆止渴的做法,會造業,將來可能惡果現前,墮入三惡道。

 

與其造業不如生病

     比較健康的是藉著運動、購物、唱歌、爬山、…沒有傷害性的休閒娛樂,來發洩、轉移我們人生中的一切不滿,而不要以壓抑或將不滿發洩到別人身上的方式,來處理我們欲求的不滿。

     修行者,不再以玩樂來紓解情緒,因為愛清靜,不愛世俗的娛樂。但往往壓抑負面情緒欲望,雖不造業,但容易生病。

     當然與其發洩、縱慾而造業,不如壓抑而生病。至少不傷害別人、不造業。但是,其實因壓抑而生病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提升一下修持境界,提早察覺我們的心念起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