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5月份作業-2


 


2013年5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06


 


身心靈的修煉與提昇,在現代社會已蔚成風潮,舉凡瑜伽冥想、靜坐調息、抽坎填離、周天工夫……,五花八門,莫衷一是。一貫道弟子應如何選擇正確的修煉呢?



問︰一、六祖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足見禪定是心靈的調伏,非關身體的姿勢與氣息導引,請敘述您對於外能離相,內心不亂的實際體驗。



答:六祖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這個題目加上心得報告作業~體會懺悔品的五柱香。


郭經理云:「可透過每日的早晚獻香~一開始的獻香五柱,薰習真如。」


每天的早晚獻香,面對仙佛真的很不好意思,因為又犯毛病脾氣,就像《論語》內容孔子學生的問題皆有。


直至有一天,讀到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呼應郭經理曾提點「心量廣大…」,看到痛苦的淵藪,所以獻香叩首,懺悔求「彌勒祖師妙法無邊」幫助我「志於仁」,漸漸體會「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感受每一件事,都是佛在說法,若察覺自己念頭要起來時,念起真言歸佛令學習菩薩的慈悲和寬恕。


 


每天反複做「志於仁」這項功課,是和仙佛的承諾,想做守信用的人,相信仙佛在看著我;減少妄說、妄動的罪業,再花時間為這些爛攤子懺悔,著實輕鬆多了。


 


實際體驗:


感恩郭經理提點,對弟妹友愛即可。及時的踩剎車,遇事不要擔憂,相信孔子說:「仁者不憂」,所以剛開始仍是慣性的擔憂,檢視自己不仁,心趕緊離念,相就消失。


 


問:二、點道辭所說:「無有生和死,終日煉神光。」和六祖壇經坐禪品有何相輝映之處?請說明您的體會。



答:此二者非一非異


非一~若要做到「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就需「無有生和死,終日煉神光。」


非異~我即眾生,沒有二元對待(就沒有我執,離相就定。)


例如:


每天早晚獻香,持之以恆的叩求老母慈悲「眾生免劫、開智慧五百叩首」看新聞事件或周遭朋友有痛苦時,心就不易處於幫不上忙的無力,會相信老母慈悲、彌勒祖師的妙法無邊。叩求仙佛慈悲撥轉後,會有心安的覺受。


請郭經理慈悲提點體會是否正確?謝謝。



 


點傳師批閱:


「但愿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禪定不只是安頓自己身心而已,


若能如孔子所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那就是大悲三昧,


是禪定的進階版了。


 


                                                                              


2013年5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07


 


身心靈的修煉與提昇,在現代社會已蔚成風潮,舉凡瑜伽冥想、靜坐調息、抽坎填離、周天工夫……,五花八門,莫衷一是。一貫道弟子應如何選擇正確的修煉呢?



問︰一、六祖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足見禪定是心靈的調伏,非關身體的姿勢與氣息導引,請敘述您對於外能離相,內心不亂的實際體驗。



答:有幾次遇到洗澡沒洗完,就沒有熱水洗時,就專注守玄洗冷水,就不會受不了,然后洗完頭也不會痛。或遇到會緊張的情況時,專注守玄也都能靜下,放鬆下來。如:地震或執禮或上檯講話時等等。


 


問:二、點道辭所說:「無有生和死,終日煉神光。」和六祖壇經坐禪品有何相輝映之處?請說明您的體會。



答:雖然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唯心所現的道理,但後學執著、習氣、三心相續不斷,雖偶有修持三寶的體悟,一離開玄關,就又落入生死,其實還是要再回歸覺察到執著、習氣,外在境相、內在三心相續不斷,都非真實的,根本就沒有生和死,本自寂滅相,終日煉神光。(請經理多多提點)


 


點傳師批閱:


一般人習慣為自己的執著和習氣做合理化的觧釋,你能夠誠實面對並改進,實屬難能可貴。


    習染的消除不能急切,如同治病施藥,需要耐心,操之過急,用藥太猛、反而不利。


    你在運用三寶修持來化觧突發狀況時,已能事半功倍、舉重若輕,何以故?專注而已。若能在日用尋常中,也能保持如此的專注度,那就得心應手了。


 


                                                                             


2013年5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08


 


身心靈的修煉與提昇,在現代社會已蔚成風潮,舉凡瑜伽冥想、靜坐調息、抽坎填離、周天工夫……,五花八門,莫衷一是。一貫道弟子應如何選擇正確的修煉呢?


 


問︰一、六祖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足見禪定是心靈的調伏,非關身體的姿勢與氣息導引,請敘述您對於外能離相,內心不亂的實際體驗。


 


問:二、點道辭所說:「無有生和死,終日煉神光。」和六祖壇經坐禪品有何相輝映之處?請說明您的體會。



答: 5月底一天晚上10;30要回基隆在高速公路上被一部轎車追殺,當下我一直守玄,


唸真經 。   


看他一路追過來超越我的車,他把車停下來.我也把車停下來,高架道路上只有我與


他的車。


一會兒看他下車還拿武士刀,我車窗搖下一半,手抱合同,一直對他說對不起,祈求老母慈悲化解他內心的憤怒,數分鐘後,看他氣消了,開車離開我才鬆了一口氣,事後回想過程,感謝老母.仙佛.的保護,平常有參加三寶共修,把三寶融入生活中,所以處在危險情境中才能生智慧化險為宜度過難關.


這整個過程是我對’’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無有生和死,終日煉神光’’的體會。


 


點傳師批閱:


被追殺非同小可,要深究其因,不能只是慶幸逃過一刼。


平日若陷溺在情緒的漩渦裏不能自拔,就可能會招引意外的刼難不易逃脫,


所謂「內感外應」也!


所以要從這個角度去檢討改進,才可制敵於機先。


 


                                                                                 


2013年5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11


 


身心靈的修煉與提昇,在現代社會已蔚成風潮,舉凡瑜伽冥想、靜坐調息、抽坎填離、周天工夫……,五花八門,莫衷一是。一貫道弟子應如何選擇正確的修煉呢?



問︰一、六祖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足見禪定是心靈的調伏,非關身體的姿勢與氣息導引,請敘述您對於外能離相,內心不亂的實際體驗。



答:十分慚愧,小定小靜猶能為,大定大靜自己無能為之。


1﹒與父母約定聚餐,女兒那次動作較慢,故全家遲到約20分鐘,但因自己以前也遲到,因此被嘮叨責罵,內心委屈(因此次非自己造成)時,用力想回玄關,頓時委屈的情緒融化不見了。


2﹒下班後體力不濟,躺在床上休息時,雖然心跳速度很快並稍喘氣,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原來瘦子也會氣喘。」覺得很幽默好笑,就對疲累之身不在乎了。


 


請問經理:如何做到「耳順」?這是後學目前的罩門。


易讓我個人心亂之聲音有二種:一種是夾雜情緒、責怪之要求和嘮叨,另一種是同事或朋友在身旁的閒聊,本不關我的事,但大聲到聽得見,又非自己能搭上話的話題,功夫不夠,心煩躁。只有一次成功不受影響,就是把「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列印下來,別人聊天,我就專心看此文(但實際功夫不到),有效。


 


另外忠孝(公共)佛堂,也昰超大型的「心靈復原廠」加「過濾洗滌機」,明明在家裡有語言衝突,意見之競技場,(娑婆世界啊),去了公壇,回來那種氣氛完全消散,每每家人都即刻恢復本有「智慧」(尤其小孩更明顯)。感謝 老母!


 


問:二、點道辭所說:「無有生和死,終日煉神光。」和六祖壇經坐禪品有何相輝映之處?請說明您的體會。



答:不二之心才是禪定的根本,若不制敵於機先,遇境難保險。


 



點傳師批閱:


    禪定要在境界現前時才顯出火侯,稱讚鼓勵、呵護體貼是一境,苛責批評、奚落嘲笑又是一境。妳從小品學兼優,前者應時常出現,如今作之親、作之師,後者又頻頻出沒。前境固然美好,但易耽於軟弱驕縱。後境雖然險惡,卻能使人堅強茁壯。吉藏凶、凶藏吉,是我們面對境界風吹時應有的體悟。


 


                                                                               


2013年5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12


 


身心靈的修煉與提昇,在現代社會已蔚成風潮,舉凡瑜伽冥想、靜坐調息、抽坎填離、周天工夫……,五花八門,莫衷一是。一貫道弟子應如何選擇正確的修煉呢?



問︰一、六祖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足見禪定是心靈的調伏,非關身體的姿勢與氣息導引,請敘述您對於外能離相,內心不亂的實際體驗。



答:後學自幼是乖學生,考試最喜答是非題,自認對「是非善惡」分辨清晰。而後在生活中,常自陷於“因善分別而執取”、“因執取而更會分別”的漩渦中而不快樂。自聽到“不思善、不思惡”的一刻起,了悟到自己早已陷入人、我、眾生、壽者的四相四見中,無怪乎煩惱時起。有幸經大善知識的說法與醒點,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由相中看到非相」,體會到一切都在生住異滅、一切也都在過去,因而能漸漸地「不黏著」、不斷地清空自己,「身心輕安」之感,也緩緩地浮現。



 


問:二、點道辭所說:「無有生和死,終日煉神光。」和六祖壇經坐禪品有何相輝映之處?請說明您的體會。



答:「一念不生」是「誠」,禪定的精隨即「誠」~法身遍虛空法界,一切已然俱足,凡所念、所著()、所住,皆虛妄。後學謹收到彌勒祖師「不斷之無」之教化,期於生活中能如行雲流水般地自如、自在,如“導體清澈”之實。


 



點傳師批閱:


    對自修而言黑白分明是保鮮防腐的良藥、不可或缺,普渡眾生才需要寬裕溫柔、有教無類。


    很多人愿意下苦功去鑽研經典、參禪打坐、勤修苦煉,但卻不愿放棄慾望享受,可是對妳而言,少私寡欲似乎並不困難,這也許就是擇善固執的個性使然。人若無求品自高,在這個立足點上修道悟道比別人容易的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