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信心銘講記節錄(三)郭明義講課整理


 



第一章:至道無難


 


 


 


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信心銘的啟始四句: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這四句不難明白其文字上的道理,但這四句其實挑戰到每個人生命基本架構,顛覆每個人的人生立足點。也許你一下子很難消受,但不要放棄,慢慢地看下去,一定可以有所體悟、有所受益。不要在一開始發現它違背你的生活原則就放棄了這一篇一代宗師的生命精華。


 


至道無難


    什麼是至道?就是至高無上、至真、至實、最真實、最高尚的大道,要想契入它、體悟它、了解它、受用它,沒有什麼困難的。為什麼呢?因為道就是一切。道就是你,道就是天,道就是地,道就是空氣,道就是流水。


    但是至道雖然無難,不是艱深難懂的,若沒有親自品嚐到道味,是無法透過語言文字去了解它。


    道不是在一個特定的地方,要你想辦法去追尋,道不是遙遠、隱密、不可捉摸的,要你千方百計去思量、去靠近它。


    相反的,道是在一切處,在最近的地方,在我們身邊,甚至在我們身上。但為什麼大部分的人卻不知道什麼是道?舉個例子來說好了,道就像空氣一樣,呼吸空氣不難,呼吸有什麼困難,空氣無所不在,你只要不要把鼻孔塞住就好了。道就像空氣一樣,你要接觸它,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我們硬要把鼻孔塞住的話,就是吸不到空氣,一樣的如果我們不改變揀擇的心,我們就品嚐不到道。


    既然道是無難的,是簡易的,是那麼靠近我們,卻沒有幾個人認識道,沒有幾個人能進入道。


 


唯嫌揀擇


    我們要跟這個道結合,障礙在那裏?就在這個「唯嫌揀擇」,挑三揀四。當我們的心充滿一種揀擇心,這種揀擇心,就是我所譬喻的,就好像把鼻孔塞住一樣,空氣進不來了。揀擇心就是在那邊挑揀,我要好的,不要壞的,要福不要禍,要美不要醜,這叫揀擇。  


    這世間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不揀擇,除了聖人以外。多數人的一生都是在揀擇,不管衣食住行,都在挑三揀四。挑揀的範圍很廣,大至人生的方向、原則,小至孩子讀哪個學校?今天穿哪件衣服?似乎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揀擇。


    揀擇對我們一般人而言是人之常情,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但卻是入道的阻礙,不要以為人之常情都是對的,就像貪財、自私,是許多人的常情,甚至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人不自私天誅地滅」的說法。但不表示大多數人認同就是對的。


    挑揀是人的積習,落入揀擇,便沒辦法體悟到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個真理。事實上,世間萬事萬物都是道,所有的氣味,所有的聲音,所有的動作都是道,在道裡面還去分這個好,那個不好。修道人就分這個是道,那個不是道。但有什麼不是道的?


    有沒有想過揀擇真的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好了嗎?


   


無可無不可


 


    揀擇有負面的揀擇,有正面的揀擇,但只要是揀擇,不管負面、正面,都是阻礙道的絆腳石。負面的揀擇如金錢至上、知識萬能、嫌貧愛富、以貌取人…


    一般被認為正面的揀擇則如論語中孔子提到歷史上清流的代表;伯夷、叔齊、柳下惠::等,不降低其志向,不使自己受辱,清高隱居獨善其身。


    孔子的評論卻是:如果是我,無可無不可。沒有可以的、非要不可的。沒有不可以的,非要除去不可的。


    對孔子而言,貧賤無不可、富貴也無不可。健康不錯,生病也沒關係。如老子所言:禍福相倚。


    老子也說: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一般人做學問的目的,第一個在於獲得人們的尊敬,第二個是明辨善惡是非。但老子認為其中並沒有多大的差別。所以一個不揀擇的人,無可無不可的人,不會為了要贏得別人的尊敬,為了要聽別人恭敬的言語而去做無謂的努力。   


    老子說;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大道就像大水溢出河道,可以向左流,也可以向右流。四面八方無所不流,不再拘限在河道之內。


    莊子認為,屎尿中都有道,那還有什麼地方沒有道?屎尿裏邊都有道,還有什麼地方沒有道?


    但我們就是會挑三揀四。這種揀擇的習性,就好像一個人,捏住鼻子,然後痛苦的呻吟:「我快窒息了,我快窒息了。」把手放開就好了,我們所有的人都不自覺在做這種愚癡的行為。快死了,就放下來呼吸一下,等一下老毛病又犯了,把鼻孔又蓋住了,這個揀擇心就是這樣。揀擇得受不了了,暫時放下,就可以活了。那麼揀擇得很嚴重,就要自殺了,揀擇得很嚴重,活不下去了,不是瘋狂了,就是自殺了,就是這樣,要不然就是狂暴,暴亂。


    你也許會反駁說:哪有那麼瘋狂的人?舉個例子來說,美國有一位大富豪霍華休斯,他每天全身赤裸,住在無菌室裡,因為空氣中太多細菌。試想一下,這樣生活與監獄裡的犯人無異,億萬金錢對他而言有什麼意義?當然你會說:我沒有這麼偏執。但是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瘋狂,我們不能像大富翁一樣揀擇空氣,但我們有潔癖、購物狂、愛生氣…這些都來自揀擇。


    大部分人,都是揀擇到受不了,就暫時放下手呼吸一下,然後又開始掉到挑三揀四裏邊去。你想想看,會不會挑三揀四?一定的。人的毛病就是這樣子,挑剔,挑三揀四,坐個椅子也要挑,桌子也要挑…很強烈的這種取捨心,所以僧璨大師講:「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僧璨大師在皇帝毀佛時,沒有說些什麼,就銷聲匿跡,不必去憎愛、抗爭。


    如果第一句無法消受,沒關係,再看下去,僧璨大師會一步步引導我們走向至道。


 


但莫憎愛


    為什麼你會挑三揀四呢?因為有憎愛之心,我喜歡,我討厭,就是要這個東西,或做這個動作,就是非這樣不可,所以就見不到真理了。所以說但莫憎愛,洞然明白。不要掉到這種我喜歡,我討厭,這樣子一個習慣性的心態裏邊去。如果掉到這樣子的一個習染裏面,你就永遠不了解道了。


    道只有在離開憎愛心,不再挑三揀四的時候,大道現前,你就會發現,無處不是道,無處不是淨土,無處不是光明,但是呢,說來簡單,做來怎麼樣呢,做來也很簡單,沒什麼困難。莫憎愛嘛,又不是叫你去蓋個大廈,只是一念之間而已,轉個念就好。


    難,難在那裏呢,不信,不相信。我沒有憎愛,我要怎麼過啊,人生就是要挑揀,要選好的東西,不挑不揀,還能混嗎?


    我們從小受的訓練就是這樣,要挑三揀四。你根據什麼來挑三揀四呢?根據我喜歡,我討厭。臭豆腐,你也許很喜歡吃;有的人聞了臭得要命,好像屍體的臭味。所以憎愛是沒有標準的,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憎愛心挑三揀四,無關乎真理,只是自己的好惡。我喜歡、我討厭,沒有真理在裏面。好討厭這個人,為什麼討厭?他有一些特質,挖鼻孔啊,看了好討厭哦!但他真的一無是處嗎?


    我記得有一次看電視,訪問那兩個影劇圈的姐妹SOS,大S說看男生要先看他指甲剪了沒?她說她看到腳指甲沒剪,就好噁心、好噁心。但有的人會覺得邋遢滿率性的,你要怎麼說呢?


    我們每個人都被這種憎愛心綁住了,這種憎愛心造就你挑三揀四,而你一旦挑三揀四,你挑不到自己喜歡的人事物的時候,你就情緒失控了,這個時候,你就看不見道了。就像我說的,空氣還在的,但是你把鼻孔塞住了,你呼吸不到了,並不是空氣不存在的


    大道是跟我們這麼貼切,這麼密合,但是就是因為我們的憎愛心,還有挑三揀四的行為,而使我們沒辦法受用這個道,沒辦法去察覺到,道無所不在這樣子一個真理,這樣子一個事實,人生就覺得很辛苦。


    所以人活得很辛苦,是為什麼?因為你挑揀。你在揀擇之中,揀了半天,不好的東西揀不掉,好的東西你選擇不來,怎麼辦呢?要費很大的心力,去挑三揀四,這不能順心遂意的。因為外在因素很難控制,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算順心如意了,你的憎愛心還會改變,你今天喜歡這個,明天也許又不喜歡了。


    我有個朋友,買了一個房子,一開始很喜歡,說山清水秀,環境多好,附近又是人文社區,好的不得了,談起來手舞足蹈的。才買了才不到一個月,嫌得不得了,一直要把它賣掉,愈看愈不順眼。所以這種揀擇憎愛,是變來幻去的。老婆也是一樣,老公也是一樣,還沒有嫁,還沒有娶的時候,天仙化人,娶過來就變黃臉婆或母老虎了。


    所以愛憎是沒有準則的,每個人都活得很辛苦,挑三揀四對生活永遠都不滿意。很多女人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去逛街買一件衣服,逛過好多家店,還不一定買得到。這種不遺餘力的愛憎揀擇,我常覺得若把這種精神拿來修道,很快就成佛了。


    事實上要修道是很簡單。你只要相信、受用這個大道,大道無限的光明,喜悅自在,慈悲智慧,這麼好的東西,只要你莫憎愛,你就明白了,你就洞然明白了。


 


洞然明白


    明白些什麼呢?明白六根是道、六塵是道,世間無所不是道,明白自己原來常處永恆的寂靜、常處永恆的光明。世界原本是永恆光明寂靜的,但因我們的憎愛,而變成雜亂吵鬧,當我們放下憎愛,常寂光就出現了,歡樂、自在、智慧,一切美好都流露出來了。


    離開這種憎愛心,最重要的是,你要認同,你要有信心,你要相信,莫憎莫愛,你就會活在大道之中。至道無難,你不要認為,人活著一定要依靠自己的憎愛,去挑三揀四,不要掉到這樣子一個自以為是的慣性的定律裏邊去,人類社會的一個法則裏面去,這個法則就是憎愛揀擇。內在的心靈,是充滿了愛憎心,外在的行為,充滿了挑三揀四,就是這樣,那你就會離開光明,那是很悲哀的事情。


    看看嬰兒,是多麼快樂,一無所有卻活在滿足愉悅中,而我們越長大就越遠離我們本來就擁有的快樂,這就是我們揀擇的結果,有人揀擇成討厭鬼,有人成吝嗇鬼、有人成為潔癖、精神官能,有人雖是善良的好人卻心靈空虛痛苦…幾個人敢說:我百分之百滿足我的人生?


    但是在每一個嬰兒臉上都可以看到百分之百的滿足,沒有罹患精神病的嬰兒、沒有暴力傾向的嬰兒。


    生命的一切美好是本自俱足的,不是揀擇、愛憎而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