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


 


:修行要恢復「赤子之心」如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但我們所知的孩子都是調皮、吵 


        鬧,令大人很困擾。修行要回復到這種狀態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家所謂「赤子之心」的赤子,不是泛指所有的孩子,而是赤子,皮膚還是紅色初生的嬰兒。嬰兒是不會調皮吵鬧的,嬰兒是很安靜安定而且都在守玄的。


    初生嬰兒心都處於一種「無念」、「無分別」的狀態,心保持在玄關,觀察他會發現都是鬥雞眼(強力守玄狀態)


    因為無念所以對美、醜;好壞、酸甜苦辣、聲、光、色…六塵沒有攀援執著,所以即使打針都不會覺得疼痛,因觸覺也不分別執著;鞭炮聲也不會吵醒他,


    當皮膚不再是紅色以後,二、三個月以後,會從無念到一念,心也從玄關向前拉出去,停留在玄關前面一條線,一歲以前的嬰兒會凝視自己的手或腳,可以看一、二個小時,津津有味,甚至看到睡覺。基本上還是很專注,處於最佳開發大腦、潛能的狀態。


    慢慢長大,心也漸離開玄關,心從「一念」變成二念、三念…開始分辨喜歡、不喜歡;好壞美醜…越來越複雜的情緒就發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念紛飛。


    「赤子之心」就是介於「一念」到「無念」的心靈狀態。


    求道、修道的過程與目的,就是歸於「一念」,再從一念歸「無念」,真正回歸「赤子之心」。


    名師一指,末後一著「歸於無念」、三寶修持,幫助我們從萬念紛飛「止於一念」,最後再從一念歸「無念」。


    所以「赤子之心」不是叫我們學小孩裝可愛,而是透過三寶修持,或其他宗教的法門,將心念從妄念紛飛能夠止於「一念」,最後再從一念歸「無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