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參悟方能悟道  節錄自郭明義「信心銘」(尚未出版)


 


    每次講經典,都面對一種困難,就是每一句在參悟時都有千萬句的延展,如何從千萬句中找出適合聽講的道親?講經多年始終覺得講得不全、不夠完整。


    尤其在整理成文字時,更嫌其破漏百出。常覺得不能講經,因為講出來的部分和沒講出來的部份不成比例。如果經典的經意是一百,能講出來的部份不到一,無法言傳的、言不盡意的部分有九十九。


    出版經典講集,只能告訴自己,至少讓聽講的道親了解字面的意思,進一步能把經典在生活中印證,其餘就只有靠時間慢慢去參悟、累積。


    經典,對許多人而言,每個字都看得懂,但加起來卻不懂。因為太深奧,又和現實人生沒有切身的關連,所以難以理解。


    所以今天講信心銘,第一個目的要讓大家看懂信心銘講什麼,第二個目的希望讓大家發現經典不是跟人生沒有關係,而是息息相關。


    只要達成這二個目的,講經者的責任就盡到了,更深刻的義理,要靠你自己去參究。「覺」不是講經說法的人所能提供的。就算釋迦牟尼佛在這哩,那深解義趣的部份,也無法由祂完成,而要自己信受後體悟出來。


    今天研究信心銘,


並不是要在書上字裡行間一字一句深究義理,因為一定要用生命


全心全意去參悟,才可以透徹的、全面的、細膩的了解明白。


    比方第一句:「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我們不只要了解字面意思,還要思考檢驗自己有沒有落入「憎愛、揀擇」造成自己的苦惱、別人的痛苦?檢視自己也看看週遭,愛憎、揀擇特別嚴重的人,是不是特別難相處難忍受?這些不是講課可以講到的,要自己去觀察參究。甚至身體力行,把揀擇心放下。


    其實我們都有放下揀擇的經驗,比方泡在溫泉裡的時候、欣賞一片好山好水的片刻、剛完成一件艱鉅的工作…暫時放下揀擇,這時生命中的自在、明性、覺悟、慈悲…就突然湧出。但隨著揀擇心出現,這些暫時的「覺」又消失了。這些都是很難在講課時能傳達的,要自己去體悟、體驗。


    還記得十多年前在拉拉山被山的美震撼許久,美麗的印象至今還深刻在心,十多年卻已經倏忽而去。但那一剎那的放下、一瞬間沒有愛增揀擇的感受,即使時間經過再久都不會忘記。


    金剛經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所住行於佈施。」算是最高境界的不愛增揀擇,因此舍利弗聽了「深解義趣,涕淚悲泣」金剛經只記錄下舍利弗的反應,卻沒有細述為什麼?也沒有說舍利弗深解什麼義趣?感悟是難以用語言文字表達的,舍利弗只能用涕淚來表達。


    如果你要能真正領會受用經典的義趣,就要像舍利弗一樣,用生命去體會,直到涕淚悲泣。那時,這部經典才是你的,而不是講經人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