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10個重點

金剛經與末後一著之間的關係,可歸納出10個重點。

重點—1 降伏其心

1如何降伏其心

    須菩提問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菩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修道就是修心,菩薩要如何降伏這個心

    我們的""有七情六慾、種種情緒欲望衝動,很難降伏。想到「降伏其心一般人可能認為參禪、打坐、讀經閱點才能降伏其心。

    大部分人對於修心,就是屏除萬緣,參禪打坐,閉關修煉…,但是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裡所提出的調心法不是參禪打坐,而是完全符合我們道場講的外功圓滿內功自成」。

    祂說:「凡所有眾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是釋迦牟尼佛認為菩薩降伏其心的方法,不是打坐參禪,而是渡一切眾生。而且要渡眾生解脫入無餘涅槃,徹底解脫。

(原文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大乘正宗分第三〉」

 

在渡眾生中禪定解脫降伏其心

    雖然說菩薩應有這個發心,讓眾生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但如何做到﹖以前後學是佛教徒,讀金剛經,須菩提第一個問題,佛陀給他第一個答案,後學心中就有第一個疑惑,何以致之﹖

    「如何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

    直到求道後才知道「末後一著」可以令眾生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

    只要渡眾生來求道,就可以讓眾生得解脫。同時渡眾生也是菩薩行者「降伏其心」的修持。

    菩薩要以渡化眾生的大悲心來降伏其心,大悲大願心來取代、來降伏我們自私自利七情六慾的心。讓大悲心取代小私心,而不是獨善其身,把自己的心修得很清淨。

 

渡眾生求道入無餘涅槃

    大悲心不是只是自己去布施行善而已,最重要是要徹底解決眾生的問題,就是要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所以在傳道時點道詞有說:「生死簿上勾了帳,涅槃門內走一番」這是點亡靈的點道詞,生死簿上除名,所以說「勾了帳」。

。所以明師一指超生了死,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這是多麼重要,多麼殊聖。舉一個例子:石岡一位道親秀慧的媽媽,生前是佛教徒,為了養家當菜販也兼賣雞鴨豬肉。被女兒渡來求道之後就沒回過佛堂,但是最近歸空,非但體軟如棉,還給小慧託夢,說:「我回到理天後,清口的人排一排,領好多的禮物,我們沒有清口的人排一排,我都沒有領到禮物…。」

    她生前沒聽過理天這個名詞,但歸空後還是回到理天。所謂的「禮物」就是「功德」諸功德中不殺第一,所以光是清口就功德無量。

    因為小惠說了媽媽來託夢,後學想起父親歸空後後學也夢見過父親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來找後學,隨手拿出一支烤玉米給我吃,後學最喜歡吃烤玉米,卻沒吃過那麼好吃的烤玉米。父親還拿出一個皮箱要交給後學,後學問這是什麼東西他說錢。

    父親求道時已經老年,一生沒渡過人,只有清口,歸空時也是體軟如棉,後學親自為他抱合同。顯然歸空後也安然道達彼岸,在彌勒淨土領到他清口的功德,還想要分享給後學。這就是「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為有透過求道,可以讓重生解脫輪迴,到達彼岸。

    所以說我們傳道真正解決釋迦牟尼佛講金剛經的第一個問題成為菩薩摩訶薩如何降伏其心

    佛陀的答案是令一切眾生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

    如何做到

    只要渡人求道,就可以做到。

    如果你已經在渡人,你就已經在「降伏其心」也同時在行「令一切眾生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的菩薩道。但須提醒自己,不要追求功德,渡人就像救溺水者,若還要想:救這個人有什麼好處﹖那就不是發諸良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