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4動保  

 

落實動保,請來求道

 

                 出自尚未出版的 《求道的100個理由》

 

    台灣有很多動物保護團體,有保護鯨魚、有保護北極熊,有保護瀕臨絕種動物,最多的是保護貓狗免於受虐的動保團體。

 

    2015 10 月,上百位動保人士於警政署門口,抗議警方漠視越南籍勞工殺害貓狗事件。有人高舉「滾回越南」的標語… (2015-10-1 2 )

 

    在看似理所當然的憤怒抗議中,也有人提出質疑 「外勞吃貓狗」,只是飲食文化的差異,越南將貓狗視為食材之一。就如印度人視牛為神聖的動物,伊斯蘭教不吃豬肉…只是文化上的差異。

 

    很多人指責動保人士 :「動保人也吃肉啊!在你們眼中只有貓狗是寵物不該虐殺,豬、牛、雞、鴨…都該殺﹖」

 

    甚至有人提出:「應將吃狗肉合法化,如果超市買得到狗肉,外勞就不會偷抓你們家的寵物狗來吃…」

 

    所以真正要保護動物,無論什麼動物,重點在於:「仁慈的心」而不是法律,要保護動物,只保護特定種類是無法徹底解決動保,也無法達成動保目的。

 

 

 

求道,落實動保

 

    動保被攻擊最多的論點是:「他們只愛毛小孩 ( 貓狗 ) ,某些肉可以吃,為何貓狗肉不能吃?」

 

    要落實動物保護,最好的辦法是更多人來求道,求道以後非但能夠吃素,而且會有仁慈的心,發自內心不願意殺食動物肉,而不是選擇性的保護貓狗,也不是壓抑克制對肉食的欲望,而是真的不忍殺也不想吃肉。

 

    唯有「人人求道」才能落實動保。

 

    求道,不僅只是主張素食,求道的意義在於改變內心,讓人回歸仁慈的本性。

 

    如果你認為只要提倡素食、制定動保法,就可以達成動保的目的, 希特勒是最大的反証,希特勒是素食者,而且制定了最嚴格的動保法,卻屠殺百萬猶太人。

 

    所以動保法與提倡素食,不能解決人類虐殺、宰食動物的習性,唯有求道,從內心徹底改變對待動物的心態眼光。求道後,我們的內心會越來越仁慈,自然的不捨殺動物,而不是偏激偏執的保護某種動物,而殺食另一些動物。

 

    事實上把動物分為 寵物、食物二大類,對寵物極度愛護,對食物殘忍的飼養不仁道的宰殺,一直是動物保護最大的矛盾與不合邏輯之處。

 

    唯有全面素食,才能夠真正保護動物,人與動物之間才有和平,地球才不再有血腥。

 

 

 

不忍食眾生肉

 

    道親的素食和一般素食者不同,素食者有宗教素、環保素、健康素、動保素…但往往不能持續而只是一時的衝動,而道親的素食,是發自內心的不忍食眾生肉。道親吃素沒有掙扎也不需要理論,甚至吃得很自卑,因為吃素是少數弱勢,往往成為親友社會嘲諷的對象,但卻吃不下動物的肉,因為內心對動物有真正的仁慈不忍。

 

    這是彌勒祖師 「慈心不殺」的影響,讓我們在成為彌勒弟子時,也承繼了彌勒祖師的慈心,自然由心裡面不想殺生、吃肉。也因此一貫道信徒素食的比例遠多於其他宗教。

 

    很多動保人士都知道自稱動保人士一定會被質疑是否吃素﹖這個問題,但是要以意志力來抗拒肉食的誘惑太難,一貫弟子不是用意志力抗拒肉食誘惑,而是不願意、不喜歡吃肉,除了慈悲的因素以外,甚至覺得肉的味道很噁心。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成為徹底的動保人士,求道可以讓一個人從內心深處改變,不再認為肉是美食,而認為肉食是殘忍的殺食動物,烹調吃食動物屍體。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在市場看到雞活生生的被從籠子中捉出來,割脖子、放血,燙熱水、然後丟到脫毛機器,發出恐怖的聲音…從那時起心中對吃肉開始有罪惡感,但也無法下定決心吃素,直到求道,沒有掙扎的,自然的就吃素了,到現在快三十年,素食讓我心安理得,沒有任何動物因為我而被殺、被火烤、被水燙、被生吞活剝…。

 

    我愛動物,尤其貓、狗,也認為所有動物都有平等的生存權,不僅是養在家裡的寵物有生存權。其他的牛、豬、雞、魚…都和貓狗一樣,有不被虐待、不被宰殺的生存權。

 

保護動物,請來求道

 

    完美的動物保護,應從吃素開始,吃素則從求道開始。

 

    如果你愛護動物,來求道,不必來修行、上課、讀經、拜拜…只要求道,可以讓你因而真正不願意吃動物的肉,而成為不受爭議,可以理直氣壯為動物爭取權力的動保人士。

 

這是寫了很久尚未完成的書,因為對象是尚未求道的人,所以要能夠淺顯易懂,又有說服力,還要儘量不用專有名詞,所以一直無法完成。

 

 

    歡迎大家留言將您認為「為什麼要求道﹖」的理由提供大家參考,或現身說法將您求道的經驗提供想渡人的道親,讓渡人不再那麼困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