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信心銘講記節錄(四)郭明義講課整理


 


  



離開憎愛如何生活?


 


   信心銘一開始就挑戰每個人賴以生存的揀擇、憎愛,我們每個人都難以想像沒有憎愛、沒有揀擇要怎麼生活?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就利違害,努力靠近利益,遠離有害自己的一切。例如:我們的總統阿扁,從小努力讀書來脫離貧窮,學而優則商、則仕,最後邁向功成名就,名利雙收。


    一般人認為這百分之百是正確的,不曾懷疑過揀擇、愛憎的正確性,正當性。沒有人思考過愛憎、揀擇本身就是錯誤的,是讓我們遠離真理,遠離道的阻礙。


    和阿扁一樣努力的人不在少數,但並不表示每一個能夠得到名利雙收的結果,相反的絕大多數都在奮鬥的路途上跌倒,甚至瘋狂或死亡。


    但如果這些人能像老子、孔子一樣無可無不可,能安於貧窮,在貧窮中尋找其中的福報,其中的喜樂,那麼生命會是完全不一樣的境界。也許當不了大富大貴之人,但卻可以成為一個有道之士,一個能享受大道的賢者。


    人生最大的憎愛,莫過於愛生惡死。但生與死真的是像我們所想像的,生一定好,死一定壞嗎?內人就是一個對死有著憧憬與期待的人。為什麼?因為她看到許多道親歸空前,進入一種不可言喻的境界,加上她自己每次在生病時,特別能體驗道的深廣、愉悅,不可思議。所以對死亡有著莫名的好感。


事實上,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在死亡時,確實會進入美好、光明的境界。所以我們人自限的愛憎揀擇並不像我們所想的是顛撲不破的。相反的,當我們試著放下這一種習慣性的愛憎,更寬廣的世界就等著你去發現。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真理、大道和我們之間的距離其實很近。


    差只差在毫釐之間,一點點,一念之間。你起了一念憎愛之心,一個天,一個地。就好像兩條線,一開始的時候,一條往下,一條往上,那只有一點點而已啊,差別只有一點點。可是延伸下去,一個上天,一個下地,天堂地獄就出來了,繼續往下去。所以不要小看這個憎愛之情,就這麼一點點,一開始差一點點,就一念之間而已,可是繼續轉化成為挑三揀四,恩怨情仇,愈來愈麻煩,愈來愈麻煩,然後善業惡業,愈造愈深,終於掉落六道輪迴,最後就代誌大條了。


    所以要把念頭照顧好,不要一起憎愛之心,覺得沒什麼關係,想一想而已嘛,開始只是想一想而已,最後就轉變成為揀擇的行為,然後造惡業善業,結恩結怨,最後六道輪迴,生死不休,就是這樣。所以叫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所以不要以為只有差那麼一點點,一點點愛憎之情,無所謂,最後你就上天下地,就在這一念之間,毫釐就講一念之間而已。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你希望大道現前的話,大道是已經現前了,但是你想要受用這種大道現前的滋味的話,莫存順逆,不要存著一種順境逆境,順心逆心。


    沒有什麼順境逆境的。像現在正值總統選舉的時候,對我們來講得話,那些侯選人都是在順境中,他們都混得很好,富貴雙全;可是對他們來講得話,那可是當選與否順逆有別了,其實沒有什麼客觀公正的順境、逆境,都只是順自己的心,逆自己的心而已。


    有的人有一棟房子,就覺得是順境了;有的人有十棟房子,還覺得在逆境當中,要怎麼說呢?所以沒有順境逆境,只有順心逆心而已。


    所以說要大道現前,不要想什麼順我的心,什麼逆我的心,整天在擔憂這個東西,順不順,順耳逆耳,順心逆心,然後就歸咎環境好啦,不好,順利不順利,是順境還是逆境。沒有順境逆境,只有順心逆心,你只要掉到這裏邊以後,你就不見大道了。


    那比方說你在看電視,一個很好看的電視,看著看著,老婆突然間走過來,冷冷地拋下一句話「整天看電視,沒出息。」好,把你丟在那邊,看不到電視畫面了,「沒出息!沒出息…」電視眼什麼都看不到了,難受死了。所以想要再重新看到畫面就是莫存順逆。


    她罵你沒出息,你就做一個沒出息的樣子嘛,所以要耳順,孔子講他六十而耳順,什麼都順,什麼都順耳,沒有什麼聽了不順耳的東西。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違背自己的心意,順自己的心意,叫違順,違背自己,順承心意。違背和順承,這兩者之間,爭來爭去,叫心病,心就有病。於是目不能見,耳不能聞,食之無味,吃東西沒有味道,心不能思,心也失去一種思考的這種明性,光明的覺性就失去了,你的心就生病了。


    違順相爭,就像眼睛進了沙子一樣,生病了;耳朵長了瘤一樣,生病了。病就病在這個違順相爭。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違順相爭,違背我的心意,順我的心意,就是這樣,順不順心。我們人時常要強調順不順心,有的很有錢,可是覺得活得很不順心。有的人很窮,可是覺得很順,日子過得很平順,很好,沒有什麼不好的。所以在這違順之間,爭來爭去,就是心病。


    我們人心就在這邊爭,違背自己的要一直爭到順自己,要順應自己,在這種違背和順應之間爭,心就生病了。像管小孩子一樣,有時候管小孩子生大氣,並不是單純的為了小孩子好,其實很主要的原因,是在他不聽你的。違順相爭,不聽話,有一種好像你跟我作對那種感覺,那是最氣的,最氣是氣在這裏。管小孩有什麼好生氣?我管小孩從來不生氣,你就教他做好嘛,他不做好,你就囉他嘛,在三開導、要求,一而再再而三,最後他啊煩死了,我就照你的去做。


    可是一般大人沒辦法平心靜氣的,他生氣,他覺得孩子不順我的心意,這就叫違順相爭,你自己的心就有病了。他的行為有毛病,你的心有毛病,更麻煩。這叫「違順相爭,是為心病」。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的心,病在那裏。你的心如果沒有病,就像眼睛沒有病,能見一切;鼻子沒有病,呼吸通暢;舌頭沒有病,能嚐百味;耳朵沒有病,萬籟俱聞;心沒有病,萬理自通,能生萬法。心沒有病的話,大道現前,馬上就看到光明的世界,你覺得自己活得自在光明。心有病,就不自在了。


    心病的原因就在這一點-違順相爭。特別要問自己,問問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毛病?有沒有一直活在這樣子一個所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心態中?,這就是為什麼總是會有奸佞之臣出現的原因,因為奸臣佞臣,他就會知道要如何去順應國君的心意,於是說的每一句話,聽起來都很舒服,管你是對的,是錯的,你只要順我的心意就好。


    像阿扁不是說,林信義如果是女人的話,我要讓他當我的副總統。為什麼?因為林信義說的話,都是揣摩上意,揣摩得很清楚,他很知道阿扁心裏在想什麼。所以陳文茜對林信義下了一個評斷「揣摩上意成功,前途無量。」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阿扁愛聽的話。


    所以說人就是會掉到這裏面去,爬到再高的地位,還是有這種情形。像蘇志誠,大家都人見人厭,他也不在乎你討厭他,他知道怎麼樣順應李登輝的心意,有這一點就好了,我管你們討厭我喜歡我,李登輝喜歡我就好了。為什麼會這樣子呢?有心病,心病問題大了,你如果當國家領導人,就變成國家的病,製造大災禍的,所以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特別要注意這一點,問問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毛病。不是說你懂很多的道理,修行怎麼高深就保險了,只要心中那種順逆之心,順心逆心、順耳逆耳、這種習性,還是依然沒有去破除的話,你就心裏有病,你讀再多的經典,還是有病。你眼睛有病,你看遍千山萬水,還是模模糊糊的;眼睛沒有病,你看一朵花,都看得清清楚楚。


 


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這個玄講得就是玄中之玄,就是我們講的玄關,玄關這個妙旨。祖師禪就是傳玄關,沒有傳別的東西,所以說:「玄關金鎖,百匝千重。」


    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一般修行人會想,講到這裏就夠了,知道要怎麼做了——不存順逆,不存憎愛,不落揀擇,不起是非之心。好,我就讓自己的念頭靜下來,靜下來。但是徒勞無功,你的念是靜不下來的。因為你一想到靜,又落到兩旁,有動有靜,動靜又是兩端。


    我要靜,好,我不要想,不要想和想,都是兩端。你有不要想,就有想,一定是這樣子。想與不想,念與不念,就落入兩端,又落入兩端,所以叫徒勞念靜。


    你動念,那是掉到憎愛、順逆、揀擇;那麼你離念,又掉到動靜之心裏面去了,徒勞無功。而且你念靜,有靜就有動,是相對的,靜極思動,動極思靜,動靜之間,來來去去。


    而且動念靜念,也沒什麼不對的,不是叫你什麼都不想,因為我們一想到莫存憎愛,就想,啊,那最好的辦法,就是什麼都不想,不是,你可以思想,但是不存憎愛之心,難就難在這裏了。我們一想不存憎愛,那就只好不要想了,不要想才做得到,就是念靜。


    所以在那邊打坐入定,什麼都不要想,念頭一起來,就把它撲滅,我們認為只有這樣子,才可以做到莫存順逆,但莫憎愛,但是你一出定以後,狀況百出,你不能一直在那邊入定,


    但也有這樣的人,他念靜就一直入定,就不起座了,到最後就閉生死關了,就這樣走了,入化了。化了以後就勞經八萬劫,終必落空亡,就算你經過很長劫數的這種靜態,最後還是落空,還是要出,有入就有出嘛,


    常定無出入,沒有出,沒有入的,無不定時,應該是不斷百思想,可思、可想、可動、可靜,但是不落入憎愛,不落入取捨,只是這樣子而已。


    但是做起來很困難哦,你如果不識玄旨的話.你不曉得怎麼樣把心調適在玄關,你在動靜之間,就會落入兩邊,你一動,就落入揀擇;你不動,就落入頑空,就像木頭人一樣,就變成沒有知覺、沒有思想,就是你只有在沒有思想的時候,才可以離開憎愛。


    一般人修行就栽在這上面,「這個很簡單,這道理我懂嘛,我以後就不要思想就好了。」他想,至於「一邊又思想,一邊又離開憎愛。」哦!很困難,沒辦法捏拿的。


    關鍵就在這個,要旨宗旨就在這裏,就在這個玄關。就是當你的心,收攝在玄關的時候,動靜皆不離本性,一念不生是真如,能生萬法也是真如,千思萬想也對,兀然獨坐也對,就像學會游泳了,手腳不動也漂浮得起來。


    不管怎麼樣,一定要認識玄關這個要旨,你一旦認識以後,你就可以進出自由,動靜無咎,一動一靜都不會造罪,沒有心病,不斷百思想,六祖慧能說的,不斷百思想。所以要認識玄關妙旨,這是很重要的,不然的話徒勞念靜。整天要希望自己念頭靜下來,徒勞無功而已,收拾念頭不是這樣收拾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