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1006孤獨  

修道三關》    郭明義講於2016年10月

以前,周(滌塵)老前人常說:

修道要過三關,第一財色名利關,第二聖賢關,第三孤獨關。

"財色名利關"不必解釋大家都懂,世間名利基本上得失都是命,不必汲汲營營。修道很容易懂得這道理,也很容易淡泊名利。

"聖賢關"就是放下名利心以後,在修道上還是有爭雄的心,貪功德、求果報,想要留芳萬世,成道後天上有果位、蓮座…這就是聖賢關。

這二者都放下以後,還有一關"孤獨關",就是當不爭名利也不求果位以後,心好清靜,不想與人打交道,也不想渡眾生。

最近接連好多位道親都跟我說同一句話:

郭經理,我好想要清靜的在家裡修,而不想參與道場辦道。但又覺得心裡不安,不渡眾生好像不對…。

這就是"孤獨關",來問我的道親都是獨善其身做得很好的道親,但是對於兼善天下卻有著矛盾的情結,肯定渡人救眾生的意義,卻不喜歡熱鬧,也不喜歡與人接觸的種種麻煩。想要一個人清靜,卻又對不渡眾生有罪惡感。

所以這些人來問我的同時,都提出:「怎麼辦?」的問題,而不是確定堅持自己要離開道場,離開人群,圖自己的清靜。

《回歸道場》

以周老前人的說法,就是:要如何突破"孤獨關"?

我的回答是:

道場、是非、人的不完美…都不是我們能改變,更不會因我們而改變。

要過"孤獨關",如果以找一個清靜的道場、清靜的人際關係的方向追尋,一定會失望。

相反的,不要管道場有什麼問題、不要管接觸的人有什麼是非,只要要求自己常回到佛堂,回到老母身邊,自然感受到老母、仙佛的大慈悲、大願力…,

佛堂修得好的前賢,他們的胸襟、智慧、仁慈…都會漸漸影響我們"自求清靜"的心。

久而久之,自己與眾生之間的高牆逐漸軟化,當與眾生之間的界限不再那麼壁壘分明時,兼善天下就只是順其自然了。

這時在回首自己的生命,會發現,輕舟已過萬重山,"孤獨關"不知不覺已成遙遠的過去。

《獨善其身有何不妥》

當我這樣回答時,往往這些道親又會問同一個問題:「獨善其身、自求清靜有何不妥呢?」

"自求清靜"如果沒有不妥,獨善其身的人可能就提不起勁踏出渡眾生的步伐了。

這讓我聯想到師母成道後天一壇道親問周老前人:師母成道了,道還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周老前人回答:「辦了沒功,不辦沒過」

這個回答讓許多自求清靜的道親從那時停辦到如今。

其實這是老前人設下的考關,考驗辦道求有功、求無過的二種道親,能不能分別闖過"聖賢關"與"孤獨關"。

《追求清靜亦是執著》

事實上,不論是"自求榮華富貴"或"自求清靜解脫"都離不開一個"我"字,而這個"我"正是生死輪迴的原因。所以突破"孤獨關"也等於突破了"我執"這一關。自求清靜,即使清靜了,我執在清靜中依舊存在。

《不執著數字》

渡眾生,不必求多,也不必以量取勝,一個、兩個都是眾生,以前商前人告訴後學:「我只有你一個後學…以前蘇秀蘭前人後學不多,但成全出二個後學,多年後這二個後學各自開創出很大道場…」

商前人的意思是,只要渡人,並且用心成全,即使只成全了一個、兩個,將來他們再去渡人、成全,「道」就綿延不絕的傳下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