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放下以後        慈蓮華   2010/09/11


 


初求道時很喜歡一個佛陀的故事:


昔日,有一位梵志,手執鮮花來供養釋迦世尊,


世尊說:「放下!」梵志把左手的花放在地上,


世尊又說:「放下!」梵志又把右手的花放下,


世尊再說:「放下!」梵志覺得很奇怪,


就請問世尊:「我兩隻手上的花都已放下,請問世尊,還要我放下甚麼呢?」


世尊說:「內,放下六根;外,放下六塵;中,放下六識、十八界一齊放下,放到無可放之處,就是你的安身立命處。」梵志頓時悟道。


 


嚮往這種「放下」的境界,卻不懂什麼是「放下」,也不知道要如何「放下」。


放下,不是一個觀念想法,有沒有放下?很容易檢驗出來。


當災禍來時,是不是驚慌恐懼、不知所措?當生老病死逼迫時,是不是悲傷、怨恨、不願放手?


放下,絕對不是「知道」就「做得到」,明知要放下,卻放不下,是大多數人修行難以突破的瓶頸。


 


在三寶修持十多年後,透過種種不同形式的三寶修持,不斷學習放下、練習放下。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逐漸學會一點一點的放下,也體會到放下的解脫與喜悅。


這是最近的放下練習:


 


下指令


 


『把心放下來,就像手放下一樣。』


這是最近修持三寶時常對自己下的指令,在這指令下觀想『心』就像手一樣慢慢的放下來,一切焦慮、緊張、思想…都隨著這個動作一起放下來了。


 


但不久那顆不安分的『心』,又習慣性的開始亂動,像手在空中亂揮舞一樣,心又隨著雜念舞動,「昨天的事、等一下要做的事、某一天在書上看到的一段話…」再度躍上「心」的螢幕。察覺到「心」在動,再度對自己下指令:「放下!」,並恐嚇自己:「如果不讓心有休息的時候,心會殘廢。」於是『心』又聽話的乖乖放下,暫時把所有的思緒都放下。


 


鬆綁我的心


 


只需持續五分鐘的放下,真正沒有任何念頭出現,心便進入一種難形容的愉悅。在那時才明白古來修行者所說的「自在」是何物。


 


「自在」,無法有界線的去定義,而是相對於「不自在」比較出來的感覺,相對於平時「心」的忙亂緊張,不自在狀態,放下後的心是「自在的」。


當「心」被念頭或事物佔據時,心是被綁住的,是緊的,甚至是呼吸困難的。而當「心」從這些念頭事物中解脫時,「心」是自由的,放鬆的,自在飛翔的。


所以嚴格的說「自在」沒有定義範圍,如果沒有「不自在」就無法意會「自在」,因為「自在」只是從「不自在」解脫釋放出來。


 


原來『自在』是這麼一回事,自在是沒有範圍定義,只能用『不自在』來對應。有過自在的感受,才對應出之前的不自在。


 


不曾放下內六根、外六塵,就無法體會什麼是「自在」。


 


心想跳躍飛翔


 


雖然如此,還是忍不住要去形容被釋放後的「自在」感。


當心能夠完全放下十分鐘以上,平日的重量感就完全消失,不再有拖不動身體的沉重,有種回復到兒時的單純的歡樂,一種想要跳躍的感覺,想要在草原上奔跑的感覺,甚至有一種可以飛起來的感覺。


 


雖然這種自在仍只能維持片刻,但就像眼盲的人,即使只有片刻看到光明世界的繽紛美麗,就足以為了這片刻而不斷努力恢復視力。這片刻的自在,是人生中最快樂的經驗,當綁住你、壓迫你的束縛消失,生命的清靜快樂本質是那樣美好,不必透過刺激六根,即使一無所有也是快樂的。


 


自在,如此簡單,卻在半百之年才體會到什麼是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