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23(泰伯八08-13)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這是講他的弟子
他輔導他弟子學習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詩 詩經
這個詩經可以讓人
興起 這個興的意思就是發起的意思
就是初階段發起 發起什麼呢
發起善念
發起真性情
發憤圖強
性情會發出來
因為詩經它是內容比較簡單的
它有講很多的
至情至性的一些事情
真實的事件
也講一種人的一種
就是非常坦誠的一種敘述
對於心境的敘述
比較不講理論的
所以這樣子的經典
就容易讓人振奮起來
所以它比較 不是講一些枯燥理論的
可以讓人自然就會發出一種
所謂心有戚戚焉 有同感
有那種同感
我有這種感覺
然後就會往那個方向走去
就是要 興於詩
所以它是 用詩經來啟發一個人
這是孔子輔導這些學生的第一個階段
他不是一開始就叫你學禮節等等
用詩經來啟發的
詩經裡面講的都是一些
大部分都是一些真實的人事物
真實的事件
都是講理論的
可以讓人有一個
很明確的模仿的對象
好處在這裡
這些真實的事件讓人看得很感動
然後就很願意去模仿它
它好像一幕一幕的戲劇那種感覺
一幕一幕充滿血淚的戲劇
後來這個詩經在中國
因為社會越來越複雜 越來越龐大
故事也越來越多
後來詩經在中國也不是說
就只有周朝有詩經
到最後到了漢朝 唐朝 宋朝
就轉變成為所謂詩詞歌賦
那也是一樣 唐詩那些都是屬於
可以讓人發起善念
發起真性情
孔子那時候當然還沒有這些
唐詩 宋詞 漢賦
那時候沒有
但是事實上那些偉大的詩人
就跟詩經一樣偉大的詩人
他們有相同品調的詩人
或者甚至根本就是
那些詩人來轉世的
他們就變成 李白 杜甫
就變成 白居易
變成李後祖 李清照等等的
一樣 一些如泣如訴的一些故事
都讓人非常的感動
一般你一開口就跟人家講
這些生死輪迴
因果報應 聽不進去
或者學習佛規禮節 聽不進去
所以像孩子們
讓他們先從唐詩開始讀起就很好
那些都會讓人感動的東西
然後再往後就轉變成為什麼 戲曲
到現在有很多一流的人物投入戲劇
在歐美國家很多一流的人才
都投入一些戲劇
美國是因為好萊塢的關係
就是以金錢取向
那你如果像 你看一些歐洲的電影
裡面都是藝術
詩歌 藝術 文學
什麼都在裡面 包容在裡面
所以像好的電影也是很好的
好的電影也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它都會讓你感動
你很好 《金剛經》小孩子看了會感動嗎
不會 大人都不會感動
那是到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
但是你如果拍成一部好的電影
就很容易啟發人心
所以說從詩經
到詩詞歌賦 到戲曲
到現在的電影藝術
這些都是屬於孔子說的興於詩
這樣一個範疇之內
但那個時候是沒有這麼複雜
那就是一個詩經
那詩經的時候大家都朗朗上口
每個人都會唱
所以說他就
你會唱不瞭解意思 我給你解釋一下
他本來就很喜歡那些詩詞的
那種美好的感覺
但是不明義理
孔子會幫他解釋解釋
於是他就很樂意去效法
子興於詩
然後發憤起來以後
也不能就這樣子活在這種感動裡面
不能就這麼活在感動裡面
所以再來就要立於禮
像我們道場也是一樣
我們一開始當然我們沒有所謂興於詩
可是我們一開始讓人感動的
都是一些真實的事件
發生在自己生命裡面
或是同修的生命裡面的一些
真實的事情
讓人感動
他講出來說我修行以後
我有什麼生命的轉變
情感的轉變
思想的轉變
都很實在的
真實的
發出性情的就叫詩
他不一定是以那些
五言七言的那種方式表達
不一定文句那麼優雅
但是他是很真誠地發出自己的性情
這就是詩
所以我們有時候在道場裡面
會看到一些同修
他們很感動的
甚至流著眼淚在敘述他的
一些修行的經歷
你就會覺得很受震撼
有沒有這種感覺
這比講再多的理論都好
受震撼
叫 興於詩
立於禮
然後呢
感動之後就要學習這個禮節了
因為只有禮可以讓你立足於人世間
我們想我們立足於人世間
我們現在對孩子們認為
你將來要立足在社會的話
就是要有學歷
要有事業
先有學歷
然後再有事業
再有好的工作
有好的工作最好能夠創立自己的事業
這是中國人的想法
能夠創立自己的事業
然後進一步呢
能夠商而優而士
那是最好的
做官
現在很多
做生意的人後來都轉到這個政界去
這是一般人的看法
這都是沒有智慧的看法
那孔子他認為你要立足的話
在人世間立足的話
就是要懂得禮
你說一個人彬彬有禮
懂得謙虛退讓周旋應對
懂得怎麼樣跟人相處
他跟兄弟姐妹可以相處
親子之間可以相處
夫妻之間可以相處
同事朋友之間可以相處得很好
讓人想到他就覺得有一種
很溫暖的
很讓人恭敬的
光明的感覺
這是很重要的
不然你財大氣粗惹人厭惡
你怎麼立足
沒辦法真正的立足
真正的立足就是站得很穩
所以臺灣人有一句話講說
樹頭站得穩(台語)
對 (樹尾不怕受颱風)
反正就是你樹頭有沒有抓穩
這是很重要的
這叫 立於禮
你這個樹頭就抓好啊
那這個禮的精神就是
怎麼樣跟人很和氣的相處
怎麼和氣呢 很簡單嘛
你給人一種受尊重的感覺
那別人也尊敬你
彼此尊敬的這種感覺
這是最好的
最好的相處之道
所以中國人講說
夫妻相敬如賓 有它的道理
互相敬愛這是很重要的
他如果說不尊敬你的話
他就會放肆無禮
然後就會有很多脫線的
失軌的行為出來
然後就衝突摩擦就越來越多
彼此的一種敬愛
就是要建立在一個你懂不懂得禮
所以就要立於禮
但是一定要在這種
巨大的感動之下
來學習禮比較好
巨大的感動
這種感動讓他
好像很願意成為
像詩經裡面這些人物
他很願意成為這些人物
很願意成為這些真性情的人物
讓他們覺得活在一種美好的感覺裡面
那怎麼做到呢
就要立於禮
最後就是成於樂
最後成就就在樂
這個樂
中國人有一套很好的樂書
但是這個東西就是
後來就鄭聲亂雅樂就亂掉了
因為帝王不喜歡雅樂
帝王不喜歡雅樂就
喜歡鄭聲
鄭國的音樂
當然鄭國音樂不是代表鄭國
是鄭國發展出來的
就好像我們現在說爵士樂
是黑人發展出來的
那並不是只有黑人才唱爵士樂
像現在有饒舌歌
是黑人發展的
在目前最
最紅的饒舌歌手是白人
一個叫阿姆的
一個痞子
但是鄭聲呢
他就是鄭國的音樂
鄭國發展出一套所謂的糜糜之音
這音樂剛好跟雅樂走相反的路線
後來就壞了雅樂
要不然這個雅樂是可以讓人成就的
就是你周旋應對還不夠啊
你真正要成為大人
成為大人成為聖賢
要成於樂
為什麼講要成於樂呢
因為這個雅樂它有個作用
它這種音樂在
進入你的身心
慢慢地引導你
去跟整個自然
整個大自然那種律動結合
雅樂是很枯燥很平凡
聽起來甚至有點像一些
很單調的東西
但它是一種很基礎的東西
聽起來好像很單調
甚至不成音律
有時候我們聽一些古琴
還不太成音律
古琴是這種聲音
聽了很奇怪
抖雷米發梭 都沒有的
它甚至還沒有節拍
可是呢
大自然就是這樣子的
整個大自然它是沒有一個節拍的
可是裡面有不可思議的律動
那種律動跟我們的血液
跟我們的心跳
跟我們的心靈
都會產生一種
沒辦法言喻的一種結合
這時候就會讓你身體
所有的這些
生理作用 心理作用都產生
產生你很多這些激素
什麼的
這是經過一個過程以後
你一旦透過這個雅樂
聽起來很枯燥
浸潤在期間以後呢
整個開始發動了
你生理的機能都開始發動
這時候你會活在
所以為什麼音樂的 樂
中國人寫成這個樣子
在西方
音樂 和 快樂 是兩回事的
它不是兩個
這變成同一個字
這時候你會進入一種
非常喜樂的狀態
但是這是慢慢啟動
這和那個糜糜之音的不同
鄭聲呢 那是刺激你的慾望
讓你生起一種情慾
一種享樂的慾望
一種感官的慾望
感官的欲樂
那這個雅樂不同
雅樂就是它慢慢地引導你
不過我們現在雖然失傳雅樂
可是透過正確的修行
你還是會慢慢地
發起這個部分
把生命裡面的這種 喜樂
給啟發出來
所以你修行
修道的人呢
不是說修道
我們一般人會想說
修道的人
就是要放棄快樂
要活得很辛苦
有這種錯誤的觀念
不是的 修道的人
是成就在大樂之中
成就在大樂
密宗有個說法很好
叫俱生大樂
這個就是很瞭解的
就是與生俱來的一個大樂
俱生大樂
這種大樂要給它釋放出來
那麼中國以前有這個雅樂
它可以幫助你 輔導你
就好像一個咒語
或者一個修行的法門
但中國人是用雅樂的方式
用雅樂的方式慢慢輔導你
慢慢輔導你
慢慢就把這個東西給釋放
很可惜這一套東西現在失傳
因為國君不重視它
國君不喜歡
就慢慢慢慢一代不如一代
因為那個東西要親傳的
那個不能寫成譜
那沒有譜的
注意啊
這些東西是沒有譜
有譜就是鄭聲啦
它沒有譜的
你說大自然有沒有譜
沒有譜的
那必須要單傳
必須要親自傳授
沒辦法的
也許有傳了也不曉得
但是一定不受歡迎
一定覺得聽起來蠻枯燥的
它沒有那些誘人的一些
音律啦 節拍啦等等
所以誰就發現這個道理
以前春秋時代最偉大的一個樂師
叫昭文
昭文就發現
昭文他彈琴彈得非常好
他彈琴到最後他不彈
因為他已經進入這個
我們剛才講的 俱生大樂
從 音樂 到 音樂
從樂到樂
他就不彈了
他把琴給砸碎了
他把琴給砸碎了
為什麼緣故呢
因為他發現他彈出一個音符
比方說do
他就失去了所有的聲音
他就認為整個世界都活在大音樂裡面
當他把一個音符彈出來以後
他就脫離了那個整個大音樂
這就是老子他所發現的
所謂大音希聲
我們事實上都活在一個
很美妙的大韻律裡面
就是聲音是很希微的
但是這種大音樂家
真正的大音樂家他會有差別
像孔子他們就有察覺
但這沒辦法傳授
所以他們會透過一些
簡單的曲譜叫雅樂
這個雅樂不是說
這個音樂本身有什麼好聽的
雅樂就像藥一樣
它沒什麼好吃的
它本身沒什麼好吃的
那那個鄭聲就很鬼
你看看你們吃這種藥
難吃死
你看我這個藥
巧克力
又甜又香又濃
大家就吃那個
但不治病
它沒辦法引導你進入一種俱生大樂
大音希聲
像昭文說的
這種大音樂
存在整個宇宙之間
沒辦法言喻的
你彈出來一個音符
你就失落了整個世界
整個音樂的世界
所以這是成於樂
我們覺得很奇怪
怎麼成於樂呢
以前中國的雅樂是有這樣
但這個雅樂是
因為不能寫成譜
所以沒辦法傳授
所以中國最高明的東西在這裡
最高明的東西在這個樂
很可惜 它失傳
因為它不能用文字來傳授
所以這是很可惜的東西
它可以讓你在音樂之中
音樂聲中就成就了
這個有點像什麼
有點像
釋迦牟尼佛形容西方極樂世界一樣
他說西方極樂世界
所發出來的這些
鳥叫蟲鳴的聲音
微風吹動諸寶行樹
七寶行網等等的
風吹草動這些聲音
自然交織出來一片 出和雅音
晝夜六時 出和雅音
二十四個小時當中
統統在演奏一種和樂
優雅的聲音
其音演暢 五根 五力
這些音域都在演唱一些佛法
令人自然能生
念佛 念法 念僧 之心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
為什麼叫極樂
它就是在一些
不是像我們世俗這些音樂
就是在這種律動之中
那每個人都可以聆聽得到
聆聽得到這個
天籟這叫天籟
這就是所謂的天籟
也不是你聽 鳥叫蟲鳴的聲音
不是
鳥叫蟲鳴的聲音叫做 地籟
那麼人呢
演奏音樂的聲音叫做人籟
它有三個過程
叫人籟
人演奏音樂的聲音叫 人籟
那好的人籟可以引導你進入地籟
由地籟到天籟
這就是音樂的成就
這就是我們現代人
聽這種糜糜之音沒辦法理解
子曰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他說老百姓啊
眾生啊
可使由之啊
你可以告訴他
你要怎麼做
但是你不要去告訴他說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個就是我們現代人
最痛恨的一種所謂愚民教育
《道德經》裡面也是這樣講
聖人之治呢
是要愚之啊
是要使老百姓呢
常使民無知無欲啊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無知不是要你有知的
你告訴他要怎麼做
就好了
你不要告訴他 為什麼要這麼做
然後我們現在整個
人類社會的整個科技文明
都建立在一個為什麼
建立在 為什麼 上面
為什麼就是這幾百年
科技文明的一個基礎
所以這就是牽扯到
自古以來的一個
兩極的一個論戰
所謂上帝和這個撒旦的一個對決
撒旦告訴夏娃說
那個伊甸園裡面那個
分別善惡的果子啊
你如果吃了你就會
像上帝一樣有智慧
明白善惡是非
你就知道為什麼
那上帝又告訴亞當夏娃說
這個園子裡面果實你都可以吃
唯獨有那個 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
你不可以吃
你若吃了則必定死
在基督教大盛行以前呢
也有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呢
他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於 無知
同時期呢
跟蘇格拉底同時期的時候
釋迦牟尼佛他也說過
般若無知
也是同一個時期
孔子還有老子
也提出類似的看法
所謂無思無慮
天下何思何慮
但是誠如撒旦所說的
我們人就要去分別善惡
才識得好歹
就是要去知道
要知道什麼是好的 什麼是壞的
什麼對我有利 什麼對我有害
所以這是很矛盾的東西
但是我們沒辦法理解
這種無知裡面的大智慧
我們受的教育裡面沒有
我們現在是屬於完全走向這個
亞當夏娃吃了禁果以後的教育路線
走的這個路線
就是要去明辨是非
就是要透過學習來明辨是非
透過學習思維了解
來明辨是非
那至於說
蘇格拉底說的
我所有的智慧來自於無知
這個是沒辦法理解的
太陌生了
後來到了中國的禪宗呢
乾脆不要講無知
講無知大家很痛恨
好像被人家當傻子
當騙子在耍
就提出一個很巧妙的說法
叫無念
其實無念跟 無知 還不是一樣
精神是一樣的 用詞不同
沒辦法接受這種說法
那就換一種說法來說
所以孔子也是提出這樣的說法
就是你要教導這些百姓啊
這些眾生啊
你可以告訴他 你該這麼做
像耶穌就是這方面的高手
他整部聖經都是告訴你
你們要悔改啊 天國近了啊
你們要怎樣 要怎麼樣 要怎麼樣的
他沒有解釋說你們為什麼要這樣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 聖經就是這樣
他沒有解釋說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你們當如何 你們當如何
你們悔改的人有福了
你們勞苦擔重擔的人有福了
你們這個謙恭好義的人有福了
為什麼我要謙恭好義 他不跟你解釋
跟你解釋你就落入這種思維
落入思維以後呢
這種第六識(意識)啊
這種思維是會破壞智慧的
就是剛好和我們人類
一般人的想法是相反的
這種思維思考會破壞真正的智慧
真正那種明照一切的智慧
不假思維
很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他也不用去思考為什麼是對
他很精確
很精確
人啊
其實有些運動員反而懂得這個
所以說為什麼
那時候希臘呢
他把運動員戰士
放的地位比商人這些還高
比商人還高
商人就會斤斤計較
怎麼樣有利怎麼樣沒有利
哲學家第一
再來就是戰士運動員
所以現在西方人很重視運動員
有沒有注意到
你看那些足球員
收入都比大學教授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幾百倍
很重視運動員
因為運動員他心中沒有善惡
他要進入直覺
你像羅納多(巴西足球員)那個
傻得不得了那個樣子你看
羅納多知道吧
你們都沒看的
巴西那個
跟個呆子一樣
他知道什麼
他知道要怎麼樣子盤球什麼什麼
根本就直覺反應
他只知道說我要這麼做
為什麼理論沒有的
倒還要搞理論就完了
那千鈞一髮的 機 就不見了
你要去搞理論
比方說我見到這個人
這個人可不可以交朋友
看一眼就要知道了
不要去分析他的背景什麼的
那已經來不及了
要決戰
像打仗的時候也是不能思考的
在那邊慢慢沙盤推演
真正會打仗的人都沒有兵法
都沒有兵法
一天到晚讀兵書
照計劃來那種都不是會打仗的
所以為什麼說戰士運動員這些都是
有優秀的戰士優秀運動員這些
都懂得無知之知
都懂得無知之知
所以像項羽就不懂這個
學什麼
學兵書啊
知其大略就好了
像岳飛也是
岳飛也是這樣的人
岳飛也是讀這些
還有最會打仗的一個叫霍去病
漢朝的時候他也是
他把匈奴打得那樣子
匈奴那時候很厲害的啊
打游擊戰就跟越南的戰士一樣
這個漢高祖那時候手下
名將如雲都被圍困了
都被圍困 差點沒被匈奴給幹掉
霍去病 硬是把匈奴給打得潰不成軍
一蹶不振
那他也有這個特質
他就是
那兵書就是
大概看一下就是
臨陣殺敵他根本就是
憑感覺
根本不受那些拘束
所以這些就是有經驗的
因為他們所面對的是一種短兵相接
生死力判 勝負利分的
平常一般人可以坐在那邊慢慢想
那麼這種
這種關頭所謂
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這個時候就顯示出來說
無知的重要性
就是我們人的一種
不假思維 不假學習的一種智慧
透過一種 無知無念
反而可以啟發出來
注意到孔子不太去解釋說為什麼
不太去解釋這些
像曾子就會解釋
曾子說什麼上一堂課我們講
任重而道遠
他就講說
仁以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 不亦遠乎
要是孔子就直接講
不可不弘毅 就好了
下面都免了
孔子的說法就不同了
不可不弘毅
耶穌也是
論語就是像中國的一部聖經
孔子會告訴你
你當如此 你當如此
像十誡一樣
不可殺人 不可偷盜 不可邪淫
就直接告訴你這樣
然後至於那些細膩的那種體悟
你本性裡面有那個直覺
你只要不要作惡
只要不要行惡
他會告訴你該這樣做
不該那樣做
然後你只要照著去做
你不行惡
你的本性自然就會流露出來
你這種無所不知 無所不照的那種
明照一切的 仁
這種智慧自然就會發露出來
我們人就是自己破壞了自己的本性
本有的智慧
就是因為呢
思維太多 自作聰明
用想的
想出一大堆自以為是的
鬼點子出來
於是那種本能的反應都失去
人的本能反應是很好的
本能反應會失去
連夫妻都沒辦法相處
不要說是做事
起碼最重要的夫妻要相處都很困難
兄弟姐妹要相處都很困難
因為想法一大堆
去想 仔細去想
想東想西就變成說
你應該怎麼樣 我應該怎麼樣
根本沒辦法兜在一起的
對不對
你要這樣 我要那樣
你說話應該怎麼樣
你的態度應該怎麼樣
或者我要怎麼樣 我要怎麼樣
這不符合自然的東西
你想出來的
這格格不入
什麼叫格格不入
根本用不上的
想出一大套出來
明天我在面對我的老公的時候
我要怎麼樣 我要跟他說什麼
我的態度要怎麼樣
我會表現 哇 自己撐得很艱苦
對方也覺得很假
沒辦法相處
自以為自己想得天衣無縫
那東西怎麼可以預先去謀劃的呢
就是連兩個人相處
我們想想看
都沒辦法用知之
沒辦法用知見來預設的
對不對
沒辦法的
沒辦法事先想好一套的
何況是這麼複雜的人間事
你能知道什麼
我們人好依賴知識
事實上你知識你能知道什麼
最近我看到一大堆婚姻專家
後來才發現他們都離婚了
很有意思
還有一個生活大師
專門教人家怎麼生活的
他自己好像活得也是亂七八糟的
他是提供這些知識
提供一些很聰明的知識
所以你要是照他的方式去生活
你就慘了
大部分
聖經都不會跟你講那麼多
沒有那麼聰明
你要照神的律法去做的話
反而可以活得很好
一開始會很辛苦
不曉得 不明所以
我為什麼不能殺生
為什麼不能邪淫
但是這些東西都是
就好像父母親教小孩子
不能摸火
不能玩水一樣
不能摸電
他慢慢長大他就知道了
你小時候你跟你解釋那麼多沒有用
對不對
因為禁止他
我們也是我們就像孩子一樣
智慧沒有到那裡 跟你解釋你都不懂
解釋你會越想越偏
越想越偏
你跟他解釋一大堆沒有用
像我那個外甥
他媽媽就是覺得小孩子教育
小孩子教育
從小很痛恨父母親
都是用打罵的
所以小孩都要好好跟他講
兩三歲三四歲就要跟他解釋
為什麼這個手
不能碰到這個插座等等
解釋了半天那小孩子搞不懂
就很好奇就把手伸進去
慘叫 還拔不出來
你不準摸那個 摸了就揍你
最有效了對不對
子曰 好勇疾貧 亂也
人而不仁
疾之已甚 亂也
孔子說 好勇疾貧
這是亂
就是我好勇鬥狠
然後我又很痛恨自己貧窮
這種人就會作亂
就是有一種人你如果說
他好勇鬥狠
勇氣很足
他如果膽小
他怕窮 那他也不敢犯法
他膽大
像那個李師科(搶劫犯)
他就去搶了對不對
現在很多人他膽子很大
很有勇氣
可是又很怕窮苦
這時候就會作亂
所以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子
我們訓練很多年輕人
我們告訴他人要有勇氣要奮鬥
要拼才會贏
一方面又告訴他
一方面我們的社會是一個
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
大家都怕窮
沒有人不怕窮的
所以每個人從小就被激發出
那種匹夫之勇
而且每個人都很害怕貧窮
他沒有那種說
貧而樂道的這種觀念
他沒有這種貧道貧道的觀念
認為貧窮是很可恥的
所以貧窮可恥
又勇氣十足
是不是就亂了
一定亂搞的
所以現在亂民那麼多的原因
原因就在這裡
所以我們的教育有時候就是
不小心就走向這種
好勇疾貧在那個時代是說少數人
做亂的人他們具有這種特質
現在是我們訓練他們
訓練一群好勇疾貧的一些年輕人
現在年輕人都是這樣子
很好勇很好鬥
而且很怕窮都很浪費的
很愛錢很怕窮的
都是變成亂民了
很可怕的
只要具有這種特質
這很合理的
你想也知道一定會的
好勇疾貧一定做亂
所以道家講的要柔弱勝剛強
不要好勇
我們現在都希望小孩子有勇氣
我們受那種
臺灣人尤其是受那種
日本教育的影響
像我那天看報紙看到一篇文章
那篇文章說好像我們臺灣和日本
舉辦了一個野外露營的一個活動
小孩子啊
就中日一個競賽
就在野外露營求生等等的一些競賽
後來日本大勝臺灣慘敗
那有一個家長就很感慨
他就說一個教授的樣子
他說他去觀察
他就發現
就是在大雨中
那些孩子們在雨中行進
因為他們日本人搞的那一套
就喜歡訓練孩子
這個時候一輛轎車開過來
一個老阿公走下來
是日本阿公
跟著他那個在雨中已經感冒的
就是已經感冒的孩子
家長可以把他接走
生病的
那不能強迫的
然後那個
先是一輛轎車是臺灣的父母親
接過來
一進來趕快把小孩子
感冒的孩子趕快弄到車子裡面
擦啦 吹啦 什麼的
心疼得不得了
那另外那個日本的小孩子就是
他的阿公下車以後站在雨中
跟他說要努力 要堅強
要什麼 那小孩子就繼續前進
冒著病就繼續前進
他做了一個對照說
你看人家日本為什麼能夠強
原因就在這裡
這就是所謂的好勇
這種精神 武士道的精神
你生病了你就應該說回來休息
這個不是自找死路嗎
你就碰運氣 行險僥倖
僥倖活了啦
你萬一說得了肺炎長期
就是為了鬥那口氣何苦呢
這是不正常的一種想法
我們就是有受到這種日本的
武士道精神的影響
變得很好勇
而且很怕窮
又受到西方資本社會的影響
很怕窮
很怕成為所謂落後國家
所以社會就會亂
好勇疾貧就會亂
我們的小孩子也要注意
將來要造反作亂
你就讓他好勇疾貧
現在父母親都會這個樣
都會要求孩子們要很有勇氣
而且要去追求財富
現在很流行講說
創造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
第一個一千萬
很流行這種說法
這就是疾貧的一種心態
你要那一百萬幹嘛
要那一千萬幹嘛
小鳥還不是照樣在天上飛
它一塊錢都沒有 不要說一百萬
明天的糧食在哪裡都不曉得
不是飛得好好的
人把活下去當成看得太困難
還有一種人會做亂的
人而不仁 疾之已甚
亂也
就一個人如果說不仁
所謂不仁 就是說沒有同情心
沒有愛心
疾之已甚
就是討厭他 討厭到極點
疾之已甚
這樣他就會做亂
所以仁不仁沒有關係
你去啟發他的仁慈
意思就是說那種壞孩子
你討厭他 厭惡他 用這種方式
這樣就逼他走向做亂
逼他走向做亂
我們最討厭那種不仁的人
就是有破壞性 有傷害性的孩子
破壞性 有傷害性的孩子
厭惡那樣子
他會走向做亂
那種有破壞性 有傷害性的孩子
你不能說急之以慎
你不能說對他厭惡排斥到極點
那是逼他走向造反做亂的路
這個就是我們現在
社會上都犯的毛病
都犯的毛病
要嘛就是好勇疾貧
慢慢的醞釀那種亂世
要不然的話就是說
一些孩子們討人厭
學校裡面也好 家庭裡面也好
那種有破壞性 搗亂破壞的
傷害會打欺負同學那種
大家都厭惡到極點
恨不得打死他算了
又不能打死他就排斥他
最後他都去結幫結派的等等
做亂 這一定是這樣子
誰不想當好人
誰不想得到別人的讚許認同
可是他有那些個性
有時候開口說髒話等等
有時候是父母親影響的
你如果疾之以甚 他就到處破壞
所以你不能討厭他
討厭他等於逼他做亂
子曰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使驕且吝 其餘不足觀也矣
他說一個人如果有像
周公一樣的才幹
周公是一個智慧才能都一流的
超級人才
但是如果他的個性是驕傲 吝嗇 心胸狹窄
驕傲 而且吝不是講吝嗇 講心胸狹窄
又驕傲又容不下人
有的人驕傲不見得心胸狹窄
像漢高祖就是很驕傲的人
就是劉邦很驕傲
可是他心胸很寬闊
像項羽 他雖然武功高強
他不驕傲 他很謙卑 可是他心胸狹窄
這都還可以成就一方
他們都是才幹很強的人
可是如果兼具驕傲
還有心胸狹窄就完了
其餘不足觀也矣
一個人又驕傲又心胸狹窄
我們這個時代這種人會越來越多
因為我們訓練出來的
那小孩子從小就是功課要第一名的
女兒在學校裡面就發現
同學你的那個考卷發下來
你自己還沒看清楚的同學那些
第二名第三名的都要馬上去仔細地看看
看有沒有改錯的地方
改錯趕快去跟老師報告
然後功課好成績好
就瞧不起成績壞的
他們學校同學才小學
小學就分作兩派
一派是成績差一派是成績好的
成績好的絕對不跟成績壞的玩
成績壞的很願意跟成績好的玩
那成績好的最難相處(台語)
彼此還互相鬥來鬥去
所以女兒就放棄那群成績好的
跑去跟成績壞的在一起玩
哇 她說如魚得水
然後她那些成績好的
就跑來跟她講說
你為什麼要跟壞學生玩
女兒就覺得好笑說
你們才是壞學生
她覺得你們才是壞學生
那麼難相處(台語)
這麼難相處啊
好學生就那四五個還在那邊
鬥來鬥去的
彼此鬥來鬥去
你不能跟他玩我不能跟你玩的
那些功課差的反而不會
這叫嬌且吝
驕傲又心胸狹窄
這很可怕啦
我們現在的教育都訓練這一群
太可怕了真的是
其餘不足觀也矣
那個真的 我像女兒說的
你們才是壞學生
這些功課壞 你們的人品壞
到什麼程度啊
我女兒的這個開水裡面
因為她倒向那一團
有另外一個偷偷放明礬在裡面
下毒毒你 到這個程度
還去學咒語來咒她
幸好她有三寶
到這個程度
那還是鄉下的小學
你們都不曉得現在孩子們有多可怕
關起門來做什麼事
而且小孩子都不跟父母親講
家裡有孩子就知道
所以這種驕傲心胸狹窄
這是非常可怕的一種德行
我們要小心
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的孩子們
千萬不要說自己有一點才能
就很驕傲
也不要心胸狹窄 看不得別人好
現在人很怕
很怕看到別人過得好
心胸狹窄得不得了
子曰 三年學
不至於穀 不易得也
他說學道三年
以前學聖賢之學
以前學那些四書五經
都是可以
所謂學而優則仕
學得好就可以當官了
當官的話就有穀
就是有祿
他說能夠學道三年
而沒有去考慮去獲得一份
這個官職
不易得 這種人不容易
因為他學道他就是
純粹學道
他不是想要藉著這些學道
來獲得這個官職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就不容易
這個時代的話
肯來學道的人就很不容易
因為以前學道不容易
以前因為那時候
聖王之道定下來了
他們很厲害
你學四書五經是你
你要做官就必須要走這些
你必須要先學這些聖賢之學
現在不同了 現在不需要了
現在學這些沒有用了
沒有用你還肯學就不容易了
沒有用 跟這個穀 沒有關係
現在學道就純粹學道
你獲得的就是道
那至於說你學成以後
上天會不會降這些天祿給你
那就不曉得
那不在我們追求的範圍
降福報給你 不在這裡
以前是人為就會降給你
你四書五經讀通了
你可以做官
不管你是考試好
或是被推舉
那時候還沒有考試 還沒有科舉
但是你經書讀通了
就會被推舉
這叫 舉賢良方正
就會被推舉出來
推舉出來做官
所以三年學不至於穀
這種人不容易得到
像顏淵 子路
這些都是這種的
他們都跟著孔子這樣子到處跑
都是經過很多年都沒有
都是顛沛流離的
門下這些七十二賢人
大部分都是這樣
當然也有少數的被這些國君網羅了
可是大部分都願意
像子貢 孔子
顏淵也就不用說了
子貢是個多有才能的人
要請他去做官的人太多了
可是他 孔子去世以後
他廬墓三年
又再廬墓三年
總共六年他才離開
他寧可過那麼辛苦的日子
然後事實上他才能很強
他離開以後他去隨便做個生意就變成
我們現在講亞洲首富
中國首富
中國最富有的人
然後他又做生意然後去做好事
也都沒有留下痕跡
子貢這種人他做生意一定
他是那時候
這個戰國時代
春秋時代的時候是
所謂一個是范蠡
就是陶朱公
一個就是子貢
這兩個人就是兩大財主
但是子貢他不知道做了多少好事
他用他的財富不知道做了多少好事
到現在都沒有傳下來
都是默默在做的
他一定做好事的
他不可能在那邊享用財富
他不是這種人
這已經都已經成愉悅了
已經都活在大樂之中了
不可能去用財富來滋養自己身心的
絕對不可能
他用財富一定去做了好多好多的善事
但是他也可以三年學不至於苦
這種人不容易
子曰篤信好學
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 亂邦不居
天下有道則現 無道則隱
邦有道 貧且賤焉
恥也
邦無道 富且貴焉
恥也
篤信
這個篤信
這個信這邊不是做信任的解
這邊做實在的意思
這是實在
叫篤實
這個他很篤定
很實在的
意志很篤定 很堅定
然後步伐很實在
實實在在的在學
叫篤信
篤信好學
不是隨便學一學好玩的
他學道的時候
他非常的堅定 篤定
意志很堅定
而且學得很紮實
信就是一種實在的意思
學得很紮實
意志堅定 功夫紮實
這樣子來學道
然後守死善道
就是說他在這個
像我們傳道時講的
得道以後要誠心保守
誠心抱守
就是命可失 道不可失
叫守死善道
寧可死 也要把這個道修下去
守下去
守死善道
不放棄 絕不放棄
危邦不入 亂邦不居
這是講
孔子對於這些君子
仁人志士的一個期許
希望他能夠做到這個樣子
危邦不入 亂邦不居
一個危險的國家
就不要進入
像現在印度就很危險
跟巴基斯坦要打仗
那種不可測度的危機
你白白丟了性命
那太划不來了
明明知道這個地方有殺身之禍
叫危邦 危邦就是戰亂
有戰爭的國家叫危邦
有戰爭的國家那個就叫危邦
兵兇戰危
兵兇戰危 所以叫危邦
所以叫危邦不入
也不要進入
然後呢 亂邦不居
那你如果已經在這個國家了
這個國家是很亂的
像我們前面講的
好勇疾貧 人而不仁 疾之以甚
亂民一大堆
因為一個社會的風氣不好
上行下效
所以天下大亂
這種國家就不要住了
趕快離開吧 不要住了
亂邦不居
那個時候因為國家很多
你可以選擇
像現在臺灣就一個 你能怎麼辦
跑也跑不掉了
以前中國是因為分很多很多國家
現在大一統了 整個中國
中國都分好多好多國家
孔子在那個時候還是有幾百個小國
你這個國家亂了 我就到別的國家去
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他就是要讓這些志士仁人 這些君子
離開亂邦 讓這些亂邦知道
你們作亂的結果
好人都不在這裡 鳳凰都飛走了
那你就完蛋了
他們都到別的好的國家去了
他鼓勵說你
比方說你的祖國是魯國
你的魯國如果成了亂邦的話
你就到齊國去吧
那齊國就強盛起來了
魯國就越來越完蛋了
所以就用這種方式
來逼迫這些國家不敢亂
逼迫這些國君
不是自己可以惡搞就好了
到時候一些賢良之士都跑光了 怎麼辦
是這個樣子
孔子他講這個話就是要告訴他的
因為那時候
賢能知識都到了他的門下了
所以他把這個命令一下達下去以後
那些國君都為之震撼
為之震動
不行 開玩笑
到時候大家都
因為孔子那時候一句話下去
各個國家的那時候
他那時候已經快70歲了
他講這個話的時候
那時候已經名震天下了
因為他門下的這種一流的人才太多了
大家不得不佩服他
所以他講這個話就會造成
這些國君非常的警惕
我們亂邦到時候
這些君子都離開了怎麼辦
都是小人當道了
天下有道則現 無道則隱
天下如果有道的話
他是很愛惜他的弟子們
他說如果有道的話
你們就出來
就出來做有一番作為
如果無道的話 你們就隱居起來吧
無道的話就隱居起來
以前發一組有一位老前輩
白水老人 韓老前人
他在歸空以前他就講了
他的遺言就是
可以辦就辦 不能辦就守著
是不是這樣說的
可以辦就辦吧 不能辦就守著
就類似這個樣子
可以辦道你就辦吧
不能辦道就守著 叫無道則隱
他也不會說叫你 非要辦到死不可
不能辦就守著 潔身自愛就好了
所以有所謂的 無道則隱
有道則現
就是不是光謀生存而已
活在這個世間必須要去傳道的
我們人類不是野獸
野獸就是謀生存就好了
我們現在一天到晚講經濟經濟
人不是光活下去就好了
人是萬物之靈 他要有道才行
有道是成聖成賢之道
也是回天之道
你不是說在人世間完了以後
將來下地獄了
要回到天堂了
你要把道給預備好
所以預備主的道路 像施洗的約翰講的
修止你的路 把你的路修止
你就準備吧 上帝要來了
所以不是說光活得下去就好了
一般人的想法是很單純的
有得吃 有得住 還有錢好存(台語)
這樣就好 這就是日子了
這跟螞蟻有什麼不一樣
螞蟻就這樣過的
有得吃 有得住 還有剩餘(台語)
對不對 蜜蜂也是這樣過的
都是群體生活
人混到變成跟禽獸一樣 還是低等禽獸
小鳥還比較自在一點
還有飛來飛去
那螞蟻蜜蜂就是低等禽獸
而且數量很大 那邊空位還很多
人死了要到那邊投胎 不怕人口爆炸
它一個窩就可以幾千萬隻
可以縮小到那麼小
就不會佔據地球太多空間
我這剛剛才想到的 有可能
地球人太多可以投胎做螞蟻
因為生活方式很像
勤苦力做 要拼 要剩餘
然後要經營自己的房子等等的
這很像 而且是一個共同的經濟體
這很像 很像這種
沒有道嘛 沒有道的結果就是這樣
都很安全 螞蟻是很安全的
但是大難來說很難講
對不對 隨便一個人一盆水
一把火就把它給燒了
所以要有道 天下有道則見
所以一個君子要看有道
人活著不是說
有吃有穿有住就好了
有錢花就好了 有道
有道才是人
不是活得像禽獸一樣
道好像很抽象
在你的生命裡面就是展現著道德
就是德 德性的一種
有道的人 他的德性就越來越好
德性越來越好就是一種光明的
慈悲的這種氣象
這是很愉快的感覺
就是你人接觸到有道之士的時候
你心中的那種黑暗面就不見了
你接觸到財主
不會有這種感覺 對不對
他很有錢 干你什麼屁事
但是接觸到有道之士
你心中那些冰雪 冰霜雨雪都融化掉了
那這真的 你就可以直接活在喜樂之中
一無所有 還可以活在喜樂
為什麼人家會去追隨孔子 追隨耶穌
去追隨釋迦牟尼佛
過這種一窮二白的生活
因為他們活在大樂之中
追隨他可是心中的那種痛苦都消失了
相反你住在宮殿裡面 內心痛苦的不得了
像查理王子 戴安娜王妃 柯林頓
那些很痛苦的
在白宮裡面那樣子毛手毛腳的
那是非常痛苦的人
所以這就是有道和沒有道的關鍵在這裡
有道才可以帶給人類真正的昇華光明的
愉快的生活
沒有道的話就跟
螞蟻蜜蜂有什麼不同
整天忙碌的不得了
邦有道 貧且賤焉 恥也
邦無道 富且貴焉 恥也
一個邦如果有道 自己貧且賤
沒有出來
一個國家有道
然後你竟然沒有出來行道
貧且賤 就表示你無道
因為有道的國家 他就 有道之士
就可以出頭
但是邦如果無道而 富且貴焉
也是一種恥辱
邦無道 富且貴
那就表示你昧著良心在做事
才可以得到富貴
所以這也是一種羞恥
好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有沒有什麼問題
所以幸福它不是一種條件
幸福是一種感覺
幸福的感覺
有的人很窮他有幸福的感覺
那些出家人他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喜樂平安自在的感覺
他很窮 什麼都沒有
但有的人具有很多所謂幸福的條件
他住在宮殿裡面
他開著私人的飛機
那天那個美國那個David來
你有看到 愁眉苦臉的
那也是開著私人飛機到處跑的那種
他最喜歡開著私人飛機跑來跑去
他是那個微軟公司的執行
他最高做到執行總裁而已
苦惱得不得了
走的時候就很快樂
他太太打電話給我說
哎呀David回來
整整兩個禮拜都很祥和
都不會提要離婚的事
都很祥和都說要維持家庭什麼
好高興啊
他好高興啊
前幾天又打電話給我又在那邊哭
兩個禮拜又恢復原狀
我的功力不夠
他回去以後做了好美好的夢
好高興啊
說一直要打電話找我又沒找到
那個David做了一個美夢
打電話找我又沒找到
現在又心情又掉到沮喪裡面
他是很容易沮喪的人
因為他已經 得到他要追求的一切
要遊艇也有 飛機也有 農場也有
什麼都有了
幸福的條件已經具足
可是沒有幸福的感覺
所以他一直懷疑說
是不是老婆娶得不好
他老婆有夠衰
他一直跟我講說
他曾經碰過那種
讓他充滿光和熱的女人
所以他覺得他要去追求那種幸福
唉 真是
好吧 我們就下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