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8尋找「法樂」  

 

尋找「法樂」

台灣之光王建民的緋聞對社會造成很大的震撼,

同情的人會說:「畢竟他只是一個平凡的男人,總會犯錯。」

苛責的人說:「身為台灣之光肩負多少人的期望,享盛名、暴利,卻不盡社會形象的責任…」

道親問我的看法如何?

 

對我而言則,這幾天深思的是:「傳道人如果不趕快提供眾生『法樂』,則即使是忠厚老實如王建民,也難逃被『欲樂』淹沒。」

 

指責王建民的同時,應該反思:我人生的目的是否也是『追求快樂』?

人生的目標如果是追求快樂,那只是追求快樂的方法不同,還有身分是路人還是名人的不同。

今天辦道,新求道人是護士,先生是科學園區的工程師,

她說,那裡的工程師流行換妻,先生的同事邀他們加入,她做不到。

對方又說:「那麼視訊好了」

我問:「視訊是什麼意思?」

她說:「透過視訊,一邊觀看對方一邊做…。」

她還是拒絕,但卻阻止不了先生在網上交友。

這些升學路上的資優生,學生時代人生目標多半是「賺很多錢」當賺到錢時,人生目標自然變成「享受」,享受就不外物慾、情慾的滿足。

所以女人shopping,男人縱慾,變成理所當然,

否則賺到錢要做什麼?存在銀行對自己有什麼意義?

救國救民,對年輕世代是笑話,

拯救地球,是少數偏執狂,

救渡眾生,是宗教笨蛋做的事。

 

被欲樂吞噬前,找到法樂

追求快樂,恐怕是這時代人心中唯一的目標,我們從小所做的每件事似乎都是目標未來的成功,而成功的目的就是為了快樂,而快樂是什麼?快樂如果只是滿足欲求,那麼最終我們的人生不免墮入物欲、情慾的滿足。

如果無法在被欲樂淹沒前,尋找到人生的法樂,那麼,也許就是下一個被欲樂的怪獸吞噬的對象。

法樂何在?

求過道的人比苦海眾生幸運,明師的那一指點,不僅讓我們有理天的保障,還開啟了我們的良知良能。道親內心深處有一把道德的量尺,不喜歡做違背道德的事,這是一個立於不敗的前提。

另外有三寶可用,在三寶之中無窮法樂等著我們去發現。

如果道親能夠在法樂上有所體悟,就不會再跌落慾望苦海。

傳道,也是救渡眾生出離欲樂流沙的救生索。

沒求道如何追求法樂?

法樂不只是宗教的修持才有,地球本身就是佛的法身,所謂「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大自然充滿了真理、至善的喜悅與美好,只要去親近、去發現、去享受自然,無限法樂就在其中。

哲學家史賓諾沙認為:「上帝創造這個世界並不是為了要置身其外。不,上帝就是世界。」他認為大自然就是上帝,世間萬物都是上帝的一部份。

上帝不是創造了這個世界就離我們遠去回到天堂,上帝就在世間,上帝就是這個世界。我們在地球上的一切處都看得到上帝的蹤影,而不只是在寺廟、教堂。

蘇東坡也曾感嘆:「江上清風、山間明月這種造物者的無盡寶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每個人都唾手可得的,只要你願意。」

(原文:「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前赤壁賦》)

除了大自然無盡寶藏以外,還有一種法樂:仁義。

一個人如果熱愛仁義,那麼不必追求任何欲樂,心中自然生出源源不絕的快樂。如孟子所說:知道仁義是智慧,實踐仁義是禮節,喜愛仁義則是快樂,當這種快樂出現時讓人不自覺快樂到手舞足蹈。

為什麼喜愛仁義會令人快樂到手舞足蹈?聽起來有些誇張。

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愛貓愛狗的人,只要想到自己的貓、狗,心中就有快樂流露。

一個心中有愛心,願意奉獻的人,快樂就在其中。就像父母愛子女願意為子女犧牲奉獻,想到可以為子女付出,就有無限快樂。

喜愛仁義的人,永遠法樂無窮,永遠不會掉入欲樂黑暗的陷阱。

(原文: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樂斯二者,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你,也有屬於你的法樂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