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是道          郭明義  講於2008811三寶修持法會>

 

若欲求佛,心即是佛

若欲會道,無心是道。 -本淨禪師-

 

佛在哪裡?在天上、在佛桌上? 

  

    我們修行,無非求『佛』保佑或是求『成佛之道』,無論求佛或成佛,佛在哪裡?本淨禪師說:「心即是佛」。

 

    佛,不是供在佛桌上,也不在天上,『心』就是『佛』不假外求。

 

    佛是和我們很貼近的,因為佛就是我們的心,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心』跟我們更貼近的,身體還沒有『心』那麼貼近,因為身體有一天會死掉爛掉,我們會失去它。但是『心』金剛不壞永遠存在,上輩子存在、這輩子存在、下輩子還存在。心是什麼?心就是佛。

 

    每個人的心都是佛,不是只有阿彌陀佛的心是佛。我們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差別在我們不能受用『心』這個佛。就像我們都有眼睛,如果你閉上不用,有眼睛也不能受用

 

有眼不看、有耳不聽,沒有悟道,佛等於眾生 

  

    今天我們不能受用我們的『心』佛,就像一個閉上眼睛的人,雖然有眼睛但等於沒有,一個把耳朵塞住的人,雖然有耳朵,但等於沒有;像一個把手綁住的人,雖然有手,但等於沒有。

 

    當然我們不會沒事把自己的手綁起來,但是我們會讓煩惱、妄想束縛我們的心,讓心雖然是佛,卻無法發揮佛的功德、智慧,而只剩下煩惱。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佛雖然具備了佛的本質卻沒有悟道、沒有成道。就像剛才我們的譬喻,眼睛沒有打開,有等於無;沒有悟道,佛等於眾生。

 

    本淨禪師又說:「若欲會道,無心是道。」

 

    這個佛一定要體會領悟『道』,悟道才不會辜負我們的心佛,才能讓心佛的大智慧、大功德、大神力發揮它的作用。要體會這個大道、要成道,才能功德圓滿。但要怎樣體會這個『道』?心即是佛,心怎麼悟道

 

『無心是道』

     要怎樣體會這個『道』?『無心是道』。

     但是既然「心即是佛」那麼『無心』不就也『無佛』心沒了,佛也沒了。

     我們要認識佛就要認識心,因為心就是佛。但是我們認識『心』嗎?我們認識的心都是心『有』的部份,這個『有』,就像一條繩子把我們的心綁住,讓我們的心動彈不得失去作用,這就是我們不能悟道的原因。

     認識心,心有什麼特質?心的特質、心的實像就是『無心』。

     我們認識的心都是『有』心,你有什麼心?有緊張的心、有恐懼的心、憂愁的心、忌妒的心、憤怒的心…。比方今天要上台講課,在我們的心裡就會有:「上台講課一定會緊張,如果要想不緊張就必須不上台」的想法。但這是錯誤的,因為不是每個人上台講課都會緊張,很多人不會。同樣的,有人生病恐懼不安,有人生病無所謂,有人貧窮很憂愁,有人貧窮無所謂。

     所以緊張、憤怒、憂愁、恐懼、煩惱…的心是自己弄出來的,和你的處境沒有絕對的關係,因為同樣的處境,別人不會產生很多心,你會。或是別人會產生很多心你不會。

     所以當我們面對逆境時,真正要認真面對的是自己的心,不是環境。困擾我們的是這個『心』為什麼我這麼痛苦、為什麼我這麼憤怒、為什麼我這麼不安、為什麼我這麼苦惱…?

     我們面對的是「我有一顆苦惱的心」、「我有一顆困惑的心」、「我有一顆斤斤計較的心」、「我有一顆睡不著的心」、「我有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我有一顆仇恨的心」…。

     有嗎?看清楚自己的心。

     就因為有這個心,所以我們步步艱難,處處危礙,所以沒有『道』沒有路走,人生搞到沒路走。每個人都覺得人生的路舉步惟艱,到處都是阻礙,其實阻礙我們的並不是處境,而是我們的『心』。

     面對同樣的困境,達道之士一樣通達無阻,不論面對生死、面對貧窮、面對疾病、面對災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為什麼?因為『無心是道』

  

為什麼說「無心」?

 

    有沒想過『心』長什麼樣子?我們的緊張、恐懼,長什麼樣子?它在哪裡?它是大的小的?方的圓的?什麼顏色?什麼氣味?面對我們自己認為無法改變的心,想一想我們認為存在的這些緊張、恐懼…的心,究竟在哪裡?你一定會說:心是無形的啊!

 

    無形就是不存在,所以就在眼前困擾我們惶惶不安的心,在哪裡?是不存在的,「無心」不是說有一個『心』我們要去讓它消失,而是這個心本來就不存在。 

 

    我們要做的只是察覺這些困擾我們的心,煩惱心是不存在的是我們賦予它存在,我們認為它存在。是我們告訴自己:我有一顆生氣的心、我有一顆怨恨的心、我有一顆不平的心…它沒有存在的理由,存在一定有它的形狀、氣味…。

 

    存在必須要是四大(地、水、火、風)假合。所有的存在必須有地水火風四種條件組合。存在至少四大要有一樣存在。

 

    身體是四大假合,地大(肉體)、風大(氣息流動)、火大(熱量)、水大(液體流動)四大合在一起。生命都是四大合成,但我們的心,沒有四大。

 

    一杯茶,有熱度,所以有「火大」、有茶葉,所以有「地大」、有水,所以有「水大」但沒有「風大」。可以證明茶,是存在的。

 

    而我們的「心」四大裡面有哪一大?如果沒有,如何存在?

 

    所以沒有存在的理由、沒有存在的邏輯,但我們卻堅持認為它存在。

 

    真實存在的話,不會忽然出現忽然消失,上一秒鐘很緊張,下一秒鍾緊張不見了。

  

一棒一喝,斷念除心

  

    以前禪師很喜歡用棒、用喝,讓弟子開悟。用棒子打、大聲喝,讓你突然間發現心不見了,像唐朝的宰相裴休,是一位飽讀經書的居士,有一次到一個寺廟,壁畫中有高僧的相,裴休問住持:「這壁畫畫的是什麼?」住持:「畫的是高僧」裴休又問:「這些高僧的相在牆壁上,高僧在哪裡?」住持答不出來,便請黃檗禪師出來。

     黃檗禪師突然叫一聲他的名字:「裴休!」裴休一驚,應了一聲:「諾」,黃檗禪師:「在什麼處?」裴休被這樣突然一問,就開悟了。

    為什麼會開悟?因為裴休在質問住持時,有很多『心』如懷疑、傲慢都出來了,黃檗禪師突然叫他的名字,因為出乎裴休意料,當下那些心都消失了,『無心』就開悟了。從此追隨黃檗禪師,後來留下一本「傳心法要」就是裴休記錄黃檗禪師的語錄。

 原文:師曾散眾在洪州開元寺。裴相公一日入寺行次。見壁畫乃問寺主:者畫是什麼?寺主云:畫高僧。相公云:形影在者裏。高僧在什麼處?寺主無對。相公云:是間莫有禪僧麼?寺主云:有一人。相公遂請師相見。乃舉前話問師。師召云:裴休。休應諾。師云:在什麼處?相公于言下有省。乃再請師開堂。  

  裴休被黃檗一喝,所有的心一剎那都不見了,(他之前問住持:高僧在哪裡?被黃檗禪師一喊,高僧出現了,)當下「直下無心」無心是道,大道現前。但我們一定要被棒喝嗎?自己叫一下自己的名字,一叫,所有的情緒都不見了,無心是道。

   我們的「心」不堪一擊,一棒暍就消失無蹤,所以為什麼古代禪師喜歡用棒喝,有時還把弟子打到斷手、斷腳。用這種方法讓修行者從綑綁的心中解脫出來,出來才發現原來一直抓著不放的心是可以這樣突然不見。

     我們每天沒別的就是被心罣礙,以為我們自己是被困境障礙,以為我們因為貧窮、疾病…障礙住我們,但是這世間有錢、健康的人一樣煩惱無限。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心」,心才是最大的障礙。

     直下無心,心即是佛。

     有心、多心,心還是佛,只是是一個「中風佛」,不是「活佛」而是麻木不仁的中風佛。像身體中風不能動一樣,為什麼會中風?因為有太多心。

  

不為境轉          講於2008/08/11養生班

 

『無心』就不受境轉,『有心』就為境所惑。

 順境則喜,逆境則憂,不由自主。迷失本性,喪失智慧。

  

無心才修得下三寶

 

    為什麼今天三寶修持要講「無心」,因為很多道親雖然知道三寶很好,但是卻用不下去,用不下去的原因在於心都被眼前的煩惱綁住鎖住。

 

    當我們困境、逆境現前時,如果平時沒有修持沒有保持心的空性,沒有保持『無心』的話,就會被困境整個抓住,

 

    常遇到許多道親生重病或遇困境時,連三寶都用不下去,因為心整個糾結在眼前的困境,沒有心情用三寶,一直在反覆從各種角度想著自己的困境。面對自己可能會發生或即將發生的不幸,心亂如麻,心揪在一起,無法用三寶。

 

    如果我們平時沒有「無心是道」的體會和修持,遇到難關時連最簡單的默念真經都念不下去。雖然「三寶」是良藥,但是如果我們吃不下這帖藥,再好的藥也沒有用。

  

有可能不煩惱嗎?

 

 

    「遇到困境有可能不煩惱嗎?」你一定會這樣問。

     如果煩惱可以解決困境,煩惱還有用處,但是仔細想一想,煩惱除了讓我們沮喪、痛苦、癱瘓…以外,對事情有幫助嗎?

     我們為什麼會去煩惱?因為以為煩惱有效,能解決問題。但是仔細想一想煩惱真的幫助你解決問題了嗎?

     比方說如果得了癌症,去往壞裡想,非但對病一點幫助都沒有還有害處,去往好裡想,又可能只是自己癡心妄想終會破滅。不如不去想,把心收回來念佛。心安定了對身體的疾病還會有正面的影響,煩惱只會讓身體的免疫力更差加重疾病。甚至癱瘓自己的能力,削減自己的生存意志,喪失自己的自制力,非但自己受苦更帶給身邊的人痛苦。

     生老病死原本是人生的常態,帶給人痛苦的是在這過程中因為心亂而造成不當的情緒、衝擊,而讓每個人都恐懼老、病、死。如果每個人面對老病死都能夠心平氣和沒有過度的情緒,那麼老病死就不再可怕了。

     如果你面臨的不是身體的疾病而是事業困境家庭困境,那麼去煩惱有幫助嗎?追悔:「假如當初…現在就不會…」不論我們失去的是什麼,追悔都追不回來,

 

    其實煩惱非但無法解決困境,反而更削減我們應變困境的能力。比方我們的手如果連續不停的擺動超過三小時了,疲憊也不休息,已經到肌肉酸痛、麻痺的程度,這時若前方有一顆石頭砸過來,我們疲累的手有沒有辦法抵擋?當然已經無力抵擋。

    但是我們的手如果能在無事時隨時保持靜止休息,當前方有一顆石頭砸過來時,手就可以很敏捷迅速的做出最恰當的反應。

     相同的,我們的心如果一直在煩惱妄想,就像不休息的手一般疲累不堪,當需要我們的新應變時,心早已酸痛麻痺無法應付,就輕易被困境擊垮。

    但是如果我們的心能常處於「無心」不黏著在人、事、物上,能夠維持心的空性、明性,自然當困境如石頭般砸過來時,心可以靈活、有智慧、有能力的去應對。

     也許你會問:「困境沒有消除,如何能夠不去煩惱?比方說罹患了癌症,可以不煩惱痛苦嗎?」

     我們的『心』是獨立於『身』之外的,罹患癌症的是我們的『身』而不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不必跟著身一起痛苦的,是我們自己要去讓身的苦加諸於心。

     腫瘤沒消失,疾病沒有痊癒,心就一定會痛苦無法放鬆嗎?其實我們的心不像我們的肉體,火燒到手,手就會起水泡疼痛,火移開才能夠不痛。

     我們的心不是肉體,心是空的,困境還是一樣但我們的心只要能夠『無心』就是『道』,有道,就有路走,路就通了,通佛、通天的道通了。

 決心放下煩惱,就可以無心無念

    所以為什麼說「煩惱即菩提」生病或遇到重大難關,正是成佛最好的機會。因為遇到面對我們無法改變的境,只好直下無心。

     一般人可以改變環境、因緣,比方居住的地方不好,換個地方住,學校不好,轉學;老婆不好,離婚…。大部分人的人生永遠在努力改變現況,但也永遠不滿意。

     但是當我們得了癌症,無法換一個沒病的身體時,我們只能面對它,而要面對絕境而不痛苦,為有「直下無心」直接「無心就是道」。一般人沒有困境逼迫時很難直接「無心」因為還有解決的方法、還有路,絕境時,在生死逼迫下才有決心成佛。

 看清楚這個事實,不是心本來有,我們修持要把它修到「無」而是心本來就「無」。

    困境、逆境現前,而且是無法轉變的困境時,我們就只能面對自己的『心』,就要抉擇:「我無法轉境,我必須選擇轉心、轉念,或是繼續煩惱被境所轉。」比方說如果現在我罹患癌症,而且治不好,想一想:「我要每天被癌症把我的心壓迫扭曲,每天以淚洗面悲傷恐懼,還是離念,不要被癌症的思為捲入陰暗幽暗痛苦的漩渦。」如果我現在失業或破產,面對生活即將陷入困境,要想一想:「我現在要持續被困境煩惱,想像明天後天明年即將發生的不幸,還是讓心念歸零?」

     如果你選擇出離煩惱,很簡單,停止思維,不論頭腦想什麼都讓它暫停,想玄關和真經就好了,或者叩首、念彌勒救苦經…,試試看哪一種方法可以讓你立刻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就用這個方法持續用三寶。

     而且要有決心,當煩惱出現時,不要任它蔓延擴張,趕快用三寶截斷念頭,否則陷太深就來不及拔出。就像「火」一開始著火時好救,等到熊熊烈火就難撲滅了。煩惱也是,不要等到自己煩惱到要崩潰才想到用三寶。

 

心,可以就地解脫

     每個人都會有困境現前的時候,不一定是生重病,也許是家庭分裂、事業崩盤,也許是人事也許是天災。我也會有困境逆境,但當逆境出現時,如果眼前能解決當然盡力去解決,如果不能解決,我就接受這個逆境,不讓逆境揪住我的心,讓心歸於「無心是道」立刻就可以從困境的煩惱中解脫,我們的心有這種不可思議的能力-就地解脫。

    不論面對什麼樣的困境,不論自己面對的是疾病、死亡、破產、失業…。我們的心可以被整個捲入痛苦的漩渦,也可以不落入反覆的思維,就地解脫。雖然困境沒有消失,心還是可以解脫。

    這是我們心靈的不思議解脫能力,是我們生命裡最寶貴的秘密。不論綑綁我們的逆境是什麼,我們的心都有辦法讓自己在瞬間解脫,繩子還在,但綑綁不住我們的心,無法讓我們痛苦。

     「心」不是「手」不會被綁住,除非我們自願被它綁住。不信你把「心」拿出來綁綁看,心無形無相你怎麼綁?

     所以面對逆境,第一個就是要調整我們的「心」,心不要被逆境困住,不要寄望一定要逆境轉成順境心才能夠從痛苦解脫,而要有「境不轉心轉」的能力,「心即是佛」佛是不會被困境綑綁,心可以隨時隨地就地解脫。

     經常有道親說「三寶用不下去」,希望這堂課可以讓用不下三寶的道親有一個入手修持的方向-識透「無心」放下煩惱,三寶一定用得下去。

     上完這堂課,希望你們能記住二個重點:

 1、要相信『心』可以不必跟著 外境煩惱,心本空無。

 2、煩惱出現時,要像滅火一樣,趕快用三寶來救火,打斷煩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