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9三寶十大愿

第二篇《三寶及十條大愿》2-7  節錄自:一貫道的修持觀 (2016修訂)

問:為什麼許多道親初求道時很發心,但熱衷了一、二年後卻又退心,有的還留在道場只是不再渡人辦道,有的乾脆離開道場?

答:  

    一貫道的修行路是一條「見性成佛」的路,但並非一求道便成佛,求道只是見性,見性以後新求道人需要有一段對道的真實體驗與生命成長。

    十條大愿的實踐,就是一貫道親生命完整的成長與邁向成佛之道。

落實前二條愿

    得道時要立十條大愿,很多人把十條大愿看成一種咒誓,其實是一種修持,簡單容易的修持之路。

    但是道親常把行功了愿局限在渡人、辦道,而忽略了十條大愿的其他九條愿。

    只重視渡人辦道的了愿方式,確實有些人可以只管渡人,一路向上。但很多人在尚未起信時無法渡人,有些人一開始很有熱忱衝動,但一段時間後有疲乏感,甚至退信。原因往往在於對的體驗不足,起信的基礎不夠紮實。

誠心抱守明心見性

    一個道親求道以後應輔導他們從第一條愿「誠心抱守」開始修行,也就是道場中常說的「內修」。求道是一種見性的功夫,明師一指開啟了我們自性的力量,而三寶的修持,則是讓我們可以保持這個力量,而因為這自性的力量使我們生命開始蛻變,生命中的喜悅開始流露,能力開始展現,心靈的障礙一一的除去。

    如果一個道親在三寶的抱持中有真實體驗,則他這一生絕不會輕易放棄「道」,因為這種體驗是沒有任何其他方法可達到,所以要成全一個道親一定要從第一條愿開始著手。

實心懺悔改毛病

    一旦三寶落實在道親的生命中,接下來九條愿都很容易了,「實心懺悔」是第二條愿,也是「內修」很重要的一條,但實踐起來卻很容易,只要每天早晚獻香叩首時念愿懺文。

    由於愿懺文與佛規禮節一起進行,所以道親不但達到懺悔的目的,且在叩首當中也達到守玄的目的,守玄可使心清淨,使意念不散亂。

事半功倍完成前八愿

    做到前二條愿等於做到前八條愿,因為一個在三寶上下過功夫而且有所體悟且實心懺悔的道親絕不會犯「虛心假意」、「退縮不前」、「欺師滅祖」、「藐視前人」、「不遵佛規」、「洩露天機」。實際上這六條愿只是提醒我們不要觸犯佛規而並沒有要我們做什麼,而能誠心抱守又實心懺悔的道親,己深刻了解道的寶貴,自然不會觸犯。

開始渡眾生

    到這裡,祖師才開始教我們不要「匿道不現」,在我們未求道以前,我們是生死苦海裏的眾生,渾身沾滿了污垢,人生充滿了煩惱痛苦。

    而求道見性以後,三寶的力量幫助我們開發源源不絕的生命力量,懺悔洗滌了我們心靈的層層污垢,加上六條佛規禮節的大愿不犯,我們的生命可以說從污泥蛻變出紅蓮。在這裡就完成了一貫修持的「內修」部分,接下來就有足夠的能力、德行「外辦」。

    這時去渡人辦道無論誠心、信心、能力都充分足夠。

    而且當一個人生命經過這一番蛻變後,自然會希望更多人能經歷這一切,所以不必催促他渡人,自動會想渡人辦道。

量力而為

    但並不是說就這樣把生命完全投入在道業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祖師的慈悲還為我們訂了一條「量力而為」的愿。

    所謂量力而為是衡量自己的能力,不能過度也不能不及,過度,則造成修道修得疲憊不堪,家庭、事業都無法兼顧。不及,自然也不是一個菩薩行者所當為,而這之間的平衡每個人都不一樣,不要勉強自己去做到跟別人一樣。

    道親會修了幾年又退,最主要的是沒有落實十條大愿,所謂「進之速者,退之亦速。」唯有量力而為才能走得長久。

(在紙本書越來越少的時代,將以前出版的書陸續整理po網,方便道親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