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上海一位前賢,為六祖壇經內容打逐字稿,日後有時間再將逐字稿貼上字幕。

24 疑問品-1

我們今天要講疑問品。這疑問品呢就是由韋刺使,韋刺使可以說是六祖惠能大師的大護法,他是一個大官,就是由韋刺使來護持他喔,所以以後就不會再有惡黨了,不再有一些人來欺壓啦、逼迫啊,甚至追殺惠能大師。那韋刺使呢,他對於惠能大師提出了一些疑問,那這些疑問呢,也是很重要的問答。惠能祖師的回答就成為一品,叫做疑問品。

一日,韋刺使為師設大會齋。”,這一品主要就是要談這個功德,就要談什麼是功德。我們一般人修行喔,就是所謂積功累德,我們道場中,大家也都有這樣子一個修行的觀念。積功累德,就可以消怨解業,這是很多人共同有的一個修持觀。我做什麼好事喔,總是有功德嘛,不會白做的,就怕白做了。

帝問雲,朕一生造寺度僧,佈施設齋,有何功德?

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所以梁武帝呀他問達摩祖師,說我一生造寺度僧啊,一般來講,我們佈施一般的眾生啊,不如佈施一個出家眾;那麼你度化一般的眾生,不如度化這個眾生來出家,出家為僧,解脫生死。那個時候是這樣,道還沒有降在火宅,道降師儒的時代。所以他出家為僧當法師的話,當禪師也好、當律師也好,那都是了生脫死之道,所以功德最大。

造寺廟也是啊,你不能光度人出家,還要造寺廟給他們修行;也不能光有寺廟給他們修行,還佈施設齋,還佈施他們生活依據啦、醫療啦、衣食住行啦,還有設齋供,供養他們,所以都做全了。為出家人的供養、奉侍,都做全了,這個照理說功德是最大的。因為你等於說是在這個黑暗的大地上啊,點亮了很多的明燈,不只是明燈啊,寺廟照起來,就好像燈塔一樣,指引人光明的方向。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梁武帝他造的大廟啊,成百上千的,而且都不是普通的廟,都是像佛光山這種的,像中臺禪寺啊、法鼓山那,歷史性的建築啊。然後不是造一座二座啊,造了幾百座,你看這個功德多大!然後度化出家的這個出家眾,也不知道有多少。

他们那個時候的叢林規矩很嚴的,出家修行的話呢,都是經過嚴苛的訓練。不是說出家有飯吃,有個地方念佛就好了。而且梁武帝他還創造了出家人吃齋的這樣子一個法統,一個戒律。因為在印度,出家人是不用吃素的,就吃三淨肉。就是不會說,活生生地抓來宰殺,叫三淨肉。你說哎,師傅來我們家,我殺個雞招待你。這個他不吃的。他因為那個環境因素嘛,所以到現在,小乘佛教在泰國啊、在柬埔寨啦、高棉啦這些地方,都沒有吃素這回事,都是肉食的。

到中國,就是因為梁武帝的關係。梁武帝集結了所有的出家眾啊,還有學者、學僧啊,學僧的意思,就是有學問的出家人,集合起來辯論。最後呢贊成吃素的、吃齋的這一派,戰勝了,辯贏了。事實上,出家的戒律裏面沒有吃素,為什麼?因為以前出家人是要托缽的嘛,那個時候吃素的人太少了,你怎麼要得到素食?

所以出家的戒律裏面沒有喔。有一條戒律,所有佛陀的戒律裏面,只有在家菩薩戒。所以佛陀是很通安人心的,也很瞭解有很多生活上的一些民情啦、困難那,祂不會說做一些違背情理的一些戒律。祂知道出家人要吃素,太困難啦,所以呢在家人有,在家菩薩戒是要吃素的。受在家的菩薩戒,像後學以前就是受在家菩薩戒。因為在家人,自己可以控制飲食啊。

後來就變成梁武帝規定,出家人要出家以前,要先受在家菩薩戒。這是中國的出家人才有這樣。所以我們不要以為說吃素,是出家戒,不是,是在家菩薩戒。要當菩薩,一定要吃素的。所以你說梁武帝功德大不大?當然很大啦。

但是達摩祖師卻說啊,“實無功德。”沒有功德。這個問題可大了,因為韋刺使就做這些事的啊,他就是為六祖惠能造寺度僧、佈施設齋啊,他不是就在那邊為師設大會齋嘛,一開始就講他為祖師設了大會齋。大會的意思就是說,一些僧尼大會,比丘、比丘尼集合起來,像我們說大法會。然後有很豐盛的齋供,供養這些法師啊,這應該是功德很大的。

結果呢他就想到說,我做那麼多的事,花了這麼多的錢,費了那麼多的事,但是呢梁武帝做得比我還多幾千倍、幾萬倍,沒有功德,那我做,豈不就沒有功德嗎?他是繞個彎子來問六祖惠能啊,我做這些事有沒有功德?簡單地說。

所以這個韋刺使就覺得沒辦法瞭解啊,沒辦法通達此理啊。那這樣子,我們幹嗎要做呢,是不是?沒有功德,我們幹嗎要做呢?就像我們說我們捐錢到道場,沒有功德,誰要捐那?或者我們捐錢去普度眾生,沒有功德,誰要捐那?

這次這個大海嘯,後學在我自己的小道場,來募捐賑災。就有道親問那,“哎,點傳師,這個賑災的功德,是怎麼樣?”我說“實無功德。但是不做的話呢,會損功敗德。”因為我們剛好有管道,可以直接到印尼去。

有一個道親那,是發一崇德的李點傳師,因為他女兒都在後學這邊接近嘛。然後那李點傳師,這個德性很好、很慈悲,他在那邊開荒十幾年了,他們有後學到那個亞齊省去開荒的。結果 那個道親喏,大海嘯來時還被卷走了。昏迷了三四天,醒過來,發現自己跟一群屍體漂在一起,已經變浮屍了還醒過來,上天要救他呢。後來他就遊上岸了,在路上還救了好幾個人。

所以有這樣一個因緣呢,所以後學就發動募捐,反正那邊有人嘛,有點,可以直接把善款、賑災款送到這些災民的手上去。

所以就知道人性是這樣,你說實無功德,他還是要佈施。我們不要以為說,做好事沒功德,大家就不做啰。做好事,哪需要功德呢?這是天性嘛。你不做就損功德啦,你不做不行啊。你看到一個人掉到水裏了,“哎,救這個人有多少功德?沒有功德,不救了。”救他,可能沒有功德;不救他,你损功德啊。

事實上,我們功德本自具足,哪一個人不是活在功德海裏邊那?就是因為你自私自利,所以說損功德。今天沒有得功德的問題,只有損功德的問題。功德不需要得的啊,功德本自具足的。但是你可以損掉自己的功德,損功敗德。

像梁武帝,他如果不做這些事,就損功敗德啦。他當皇帝啦,他應該做的這些事,他不只是要做這些事,他要做的事可多了。他可以做的事,他要做的,他必須做的,應該做的,責任上必須要擔負的,太多了。不只是造寺度僧啊,安邦定國、齊家治國,這都是他的責任那。他可以做不好,但是不能不做,要努力地去做。這有什麼功德?沒有,他已經活在大功德裏面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行一切的善,佈施、持戒,這些都是本分事,你做,你不要怕沒有功德,因為功德本自具足。我們不要貪求什麼功德,功德本自俱足,不要損壞它就好了。

好,這時候祖師怎麼回答呢?“師曰,實無功德。”祖師說啊,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不要懷疑呢過往聖人所說的話,“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這個梁武帝呢,心有了邪見,不知道正法,不明,沒有智慧呀,不知道正法。

造寺度僧,佈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這些呢叫做求福,求福報啊。求福報有沒有呢?有啊。但這個不是功德,這和功德是兩回事。你做這些,你不會白做的,會有福報。但是你要那麼多福報幹嗎呢?你已經當了皇帝了,你要那些福報幹什麼?你有福報,但是你沒有德,你消受不了啊,我們常講說“無福消受”,就是這樣,你消受不了的。

你像英國的戴安娜皇妃,她有福報,她消受不了啊,死於非命。這就是沒有功德,有福報沒有功德,消受不了。太多這種例子啦,有福報、沒有功德的,太多啦。你有錢有勢,你消受不了,退尾楼(台语)啊,消受不了。

梁武帝最後怎麼死的啊?餓死的,絕食而死,他被人家叛軍圍城了,絕食而死。有福報啊,消受不了,他的福報很多啊,花不完的錢,但是呢沒辦法花。這就求到福了,可是只有功德啊,才可以消冤解業,福報是不能消冤解業的,福報只是累積在那裏而已。而且老實講,我們用不著那麼多福報,要那麼多福報幹嗎呢?

所以“不可將福變為功德。”這要分清楚。福報和功德是兩回事,要認清楚。我們修道,是要修的是功德,而不是福報,修的是功德。要瞭解什麼是功德?功德在哪里?怎麼樣獲得?怎麼樣維持?這個要瞭解。

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永嘉大師證道歌

那功德是什麼呢?“功德在法身中”,功德就在你的法身之中啊。諸佛的法身,也就是我們的法身,所謂“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合同嘛。諸佛法身是什麼呢?就是我的靈性,所以功德,就俱足在我的靈性之中。

所以當你認識本性的時候,你就看到無量功德,就會看到無量功德,所以要明心見性。見性就是見到什麼?無量功德,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什麼是功德呢?我們不要以為說,功德,哇,就是亭臺樓閣啦、贴金镶玉啦、子孫滿堂啦、奴僕成群那,那個不是功德。

這個也是西天祖師講的,馬鳴菩薩說的,我們眾生有一個煩惱,就有一個功德,功德就是要破煩惱的。你有錢能破煩惱嗎?有地位能夠破煩惱嗎?

你看那個剛才講戴安娜皇妃的兒子,叫什麼?威廉,還有一個?不是查利,查利是她老公。哈利王子,你看,在化裝聚會上,就穿那個納粹的衣服,有沒有?鬧得天翻地覆。那就是煩惱啊,他生活很好,很煩惱。他就穿上納粹的衣服,然後喝酒狂歡。這個就是煩惱。他有福報,沒有功德,破不了煩惱。

所以我們有無量煩惱,但是有無量的功德,可以破煩惱。在哪里?就在法身之中。所以你沒有看到自己的法身那,法身,就是你的生命的實相啊。我們光看到這個肉身,光看到跟這個肉身有關的一切,不認識法身,不認識本性。所以呢無量煩惱,都沒辦法消除,你有再大的福報,煩惱一樣都消不了,推來推去而已。你可以在享受福報,可是煩惱都還在的,冤業都還在的,消不了,痛苦得不得了。尤其你越有錢、越有勢,你的人際關係越複雜。

其實後學在看喏,所有的煩惱,大部分都來自於人際關係。你們仔細想想看,帶給你們煩惱最多的是什麼?就是人嘛,尤其是身邊的人。那你說有錢有勢的人,跟他有密切關係的人,太多啦,是不是?而且非常的密切啊。你看陳水扁和謝長廷的關係,很密切的,對不對?我們會跟一個朋友關係那麼密切嗎?不會啊,那麼複雜。所以一時与量,長扁之爭,現在變成長扁合作,多微妙啊,多複雜。這是有錢、有地位的人就會這樣。

所以說呢,你福報是不能消除煩惱的,只有功德可以消除煩惱。而人活在世間,就是要免於煩惱嘛,簡單地說。你以為我有錢,就沒有煩惱了;我有地位,就沒有煩惱了;我成功,就沒有煩惱了,沒有這回事。你沒有功德,你就活在無邊的煩惱之中。所以眾生有無量煩惱,就有無量的功德。在哪里?就在法身之中。

好,要怎麼樣讓功德出現在你的生命裏邊呢?功德,我們知道啊,就好像眼睛,可以明照一切,百分之百看得見,耳朵百分之百聽得見。可是你閉上以後,就百分之百看不見;你塞上以後,就百分之百聽不見。同樣呢,功德是百分之百的可以消除煩惱,但是你沒辦法讓它展現出來,就好像眼珠,你不讓它展開來,展開發揮它的功能啊。

因為我們的教育裏面,沒有教你怎麼樣子去把你的功德給釋放出來。有,但是沒有成為主流教育。什麼呢?叫做致良知。這是誰講的?孟子說的,致良知。格物致知啊,叫致良知,要把你的良知良能釋放出來,這個就是功德。這個就能夠解脫一切的困難,超越一切的的障礙。

好,再來,我們看看惠能祖師會告訴我們,怎麼樣子把這個功德呢展現出來,讓你的生命啊就活在功德之中,而不是活在福報,或者是多福、少福、無福,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福報多、福報少,甚至沒有福,沒有福報。那個都並不重要,重要是你要活在功德之中。

一般人追求的都是福報,一生追求都是福報,一生追求就是福報嘛。那福報呢,中國人就比較聰明,就把福報啊,不要講一些空洞的話,愛情啊、吃喝玩樂啦,這些東西都問題很多。這些福報具體化以後,就變成金錢;金錢,再具體化一點,因為金錢是動產,所謂動產,就是會動來動去的,很可能會流失掉的。再把它變成什麼?財產,對不對?金錢更具體化,就變成財產。

所以買一大堆房子,自己就是睡一間而已。中國人的方式就是這樣啊,那就是福報,福報就變成財產化,一點用途都沒有。最後子孫在搶那些財產,啊,煩惱得不得了,都是這樣子啊。 你看看哪一家子不是一大堆房子,然後子女為了這些房子鬧翻,撕破臉的?都是這種例子啊。沒有房子,沒有這些問題,臺灣人都栽在這裏啊。

所以說要活在功德之中,不要活在福報裏邊,福報不是幸福啊,功德才是幸福。所以我們要認清楚啊,不要人生的方向喔,修行修了一輩子,還是追求福報。還是想說,啊,我做這麼多好事,上天會賜給我多一點,說穿了,就是多一點財產,簡單地說,多一點財產。那這個是大錯特錯了,方向搞錯啦,方向搞錯了,最後還是煩惱。

那道就會越辦越小,為什麼?因為你追求福報的人,你不能解決煩惱的哎。所以你修了一輩子,如果都是追求福報,你就是滿臉的煩惱相,不管你做了多少,那個臉就是煩惱相。修行,給人的感覺,就是要滿臉都是那種解脫、光明相嘛。滿臉煩惱相,誰要跟你修嘛?你硬把道給辦小了嘛,氣相都辦小了嘛。因為方向抓錯啦,好像骨頭接錯啦,那個医生技術不好啊,給你接錯了,你煩惱的不得了。

我看很多道親,都是這樣子啊,滿臉煩惱相。為什麼?因為修行的目標,還是在追求福報,根本不了解什麼叫功德,都追求功德嘛。然後還以為自己在積功累德了,根本不了解什麼叫做功德。什麼叫功德?看看祖師告訴我們什麼叫做功德,要認識清楚喔,什麼是功德。不要修了一輩子喔,都是在追求福報,不曉得什麼是功德。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什麼是功呢?見性是功,見到本性就是功。所謂功,什麼是功?功就是,我們說有功用啊,有功效、功用、功能,簡單地說,要有用啦,要有用途啊,要有用途叫做功。這個世間喏,什麼東西是有用的?什麼東西可以讓你真正地離苦得樂?就是見性,只有見性,沒有別的,見到你的靈性。

為什麼說見到靈性才可以離苦得樂呢?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是執著這個肉體,只知有肉體,不知有靈性。知道,就是一個概念而已,沒有真實的受用。關心的就這個肉體啊,對不對?肉體有什麼好關心的?眼看著它一天一天老去,簡單地說。就跟花一樣嘛,一天一天枯萎掉,無可遏制的啊,無可遏制的。

最近我發現很多,我在這個螢光幕上、電視上面,看到很多名人那,發現他們臉的上半部都不會動的,也沒有皺紋,也沒有表情。為什麼?打那個肉毒桿菌。肉毒桿菌打下去,就不會動,只有下半部有表情。你們仔細去看,上半部分都沒表情。那有什麼用呢?就可以知道他花大錢,去打這個肉毒桿菌,就是希望能夠不要老,就算當木頭人也沒關係,不要老。還是老啦,對不對?

所以有這個肉體,就有煩惱啊。如果你認為肉體就是我的一切,肉身就是我的一切,它會生病、它會冷、它會熱、它會老,它身體會分泌很多的激素,會緊張、會憤怒、會恐懼、會焦慮。最重要是,它會死,它的時間有限,它會死,而且它受很多的限制。但是你的靈性,是不受任何的限制,而且不會死的,不生不滅;不會污染的,不垢不淨。而且怎麼樣?具足一切的功德,不增不減。

所以說呢你要見到本性,才可以有真正的功能出來呀。有什麼功效?讓你真正活在光明、自在、快樂之中啊。我們人生做一切的努力,得到的都是苦惱嘛,對不對?人生,最後你再怎麼拼,苦惱就寫在你的臉上,自己心知肚明嘛。人生的苦惱是越來越多的啊,隨著時光的累積,是越來越多的、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沉重。人生的步伐,越走越沉重。就是莫耗(臺語)嘛,你的努力都莫耗(臺語)。你見到福祿壽有什麼用呢?見到功名利祿有什麼用呢?是功嗎?沒有用的。只有見性才是功。

見到靈性,你就不怕死了,不怕苦、不怕窮了,什麼都不怕了。為什麼那些聖人,連死在十字架上都不怕?為什麼我們道場的前輩,殺頭槍斃都不怕?為什麼?見性了嘛,見到靈性啦。見到靈性就知道啦,我不會死的啊,不生不滅;我不會污染的;我不會缺乏的,我具足福德智慧,我不會缺乏。

人怕的就是這個啊,怕老、怕死,還怕什麼?怕沒有。怕貧窮啊,怕沒有這個、沒有那個。怕金錢上的貧窮、怕健康上的貧窮、怕人際關係的貧窮。沒有人愛你,是不是?有的人很有錢、很有地位,沒有人愛你。因為你習性太壞了,她看到你就難受。

後學那邊有一個新道親那,新道親一進來,哇,嚇人那,啊,走過去,跟摩西分紅海,大家都閃到一邊去。喔!兇神惡煞,閃那,到這個程度了。還有道親閃不及,就暈倒了,你看,那麼煞。他老是接觸一些神壇啦什麼的,全身都是煞氣。

所以要見性,見到靈性。見到靈性,才可以去解決你生命中所有的問題,我們人生中最大的問題。我們都是在解決小問題啊,都在解決小問題,解決不了大問題。大問題一直,好像大火在燒房子啊,你還在那邊整理家裏一樣啊,你大的問題,你沒辦法解決啊。像现在口渴的问题在解决。

像釋迦牟尼佛的形容啊,說有一個人被老虎追啊,然後跑到一個斷崖跑不掉。他哎,剛好有一條藤條,他就抓著,懸在懸崖旁邊,老虎就咬不到他啦。他不能爬上去,因為爬上去,老虎在那邊等他,他懸在那裏。然後這個時候呢,有一只黑老鼠、一只白老鼠,在這個懸崖的洞旁邊,在咬那根藤條,這叫黑白無常,不久那個繩子就斷掉了。

我們人生也是啊,家裏邊沒有老虎,也有母老虎嘛,是不是?要不然公的老虎也有啊,下邊還有一堆小老虎,哇,你就搖搖欲墜啊。然後黑白無常,一直一天一天老掉,對不對?就像這樣啊,一線相牽。所以這個譬喻很好哎。很多人活得就這樣子緊緊抓住一條繩索,是不是?放手也不行,爬上去也不行,就搞定在哪里了,上下不得。

然後呢,而且不能永遠呆在那裏,因為黑白無常,黑老鼠和白老鼠在咬繩子,遲早給它咬斷掉。這時候口很渴,突然間看到懸崖壁上呢有一個野花,長了一個果實。很努力地靠過去,把那个果实,用嘴巴把它咬下來吃。喔,好甜那,好好吃喔。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嘗到這點甜頭,是不是?就是人生,哇,賺到一點錢了;哇,交到一個女朋友了;哇,做了一件事情,做成功了,就得意一下,就是這樣子而已啊。大問題不能解決的。

真正我們內心深處的大問題,就是要超生了死,這個只有見性可以解決。不要小看“見性是功”這四個字啊,一定要認識清楚啊。我們一天到晚講要明心見性啊,明心見性是很容易的啊,可是我們不願意去見嘛。我們寧可一見發財,一見大吉,吳常那邊很好笑,叫一見大吉。寧肯看到有什麼發財之道,不曉得見性才能夠解決問題嘛。見其他不能解決的啊,暫時緩解一下而已,舒緩一下。

如果你見到本性了,你生命的大問題就解決了。

第一個,不生不滅,超脫生死輪回。最大的問題就是生死輪回,黑白無常,那兩只老鼠不見了,黑白無常破解掉了。

第二個呢,你有無量的光明。你靈性有無量的光明,你根本不用怕老虎啊,你可以大大方方爬上去啊,老虎都給你化得掉,所有一切的冤業都可以化解。你可以把你的先生、太太、小孩,這些人際關係都處理得很好,大德敦化。只有靈性可以化解啊,用什麼方法都沒有用的啊,只有靈性可以化解。

今天才有一位道親跑來找後學,她跟她先生相處得很不好,苦惱得不得了。跟公公婆婆也相處不好,四個小孩都處不好,這是大苦惱。十幾年來心裏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要逃走,又逃不走,那個網把她綁住了,逃不走。用盡各種方法,她也上各種的成長團體啦,也學很多溝通的方法啦等等的,哎,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為什麼?沒有見性嘛,沒有見性。只有見性呢才可以解決,才可以把她這種恩怨情仇啊,可以化解得掉。

“平等是德”,什麼是德?剛剛講,功,就是有功效;德就是什麼?德,就是要能夠受用嘛。德者,得也,獲得嘛。得,就是要能夠受用。要能夠受用,受用這世間的幸福、幸福的滋味。我們人事實上,是活在幸福之中的啊,幸福的大海裏邊那,叫功德海,但我們不能受用。為什麼?沒有平等,沒有平等。

如果你平等,你的心是平等心,你就覺啦,無上正等正覺。人心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平等。什麼叫不平等?我是我,你是你啊,不平等。看不到我的生命,和整個一切眾生,還有整個世界,是平等的。所謂平等,不是我跟你平啊,而是我跟你合同的,不二叫平等。但是你沒有見到靈性的人那,你沒辦法體會的。

你覺得我的肉體,和你的肉體是兩回事嘛,和桌子椅子、天地日月,怎麼可能合呢?怎麼可能合同呢?不可能的。可是見到靈性的人喏,就知道了,就知道靈性是相通的。靈性不只跟人性相通,而且跟天地宇宙、一切鬼神,全部都相通,融合無間。好像水滴滳在這個杯子裏面喏,馬上跟這個整杯水混合在一起,根本看不到距離了。

生命的實相,就是靈性嘛。死人也有身體啊,沒有靈性,就沒有意義啦,所以主要是靈性啊,但我們不了解靈性。你要瞭解靈性,你要見到靈性。你就會發現呢,靈性是無遠弗界的、彌漫六合的。所以在靈性的前提之下,就平等了,你就不會再去分你你我我了。

這個平等,不是說一種想法啦,而是一種實際的覺受、覺悟,所以正等正覺,真正的平等,才能夠真正的覺悟。這個時候呢,你就能夠得,你就能夠真正地獲得,真正地受用,受用諸佛的大功德。你就會感受到那種大樂,真正的快樂。人生,事實上就是要離苦得樂嘛。

今天才有道親跟我講啊,說“點傳師,痛苦和快樂是不是雙胞胎?”我說你這句話,我還聽不懂哎。他說“我老是覺得,痛苦和快樂是在一起的,有痛苦才有快樂。”那我說,你說對了,沒有錯。我說快樂有兩種,一種快樂是與生俱來的,平等,“平等是德”,这種快樂就是得,你得到什麼?就是得到快樂,沒有人跟你爭的,得到大快樂,叫做俱生大樂。

但是一般人不了解這種大樂。嬰兒,他多少有一點,還沒有完全成熟。就好像小孩子還不會走路一樣,可是他具有走路的能力,他將來遲早會走路。嬰兒的俱生大樂呢,有。但是我們就是中風了、癱瘓了,雖然有四肢啊,有俱生大樂,可是完全不能動。那嬰兒是正在發展中,可是我們的教育裏面沒有發展這個部分,所以破壞掉了。

而世間的人呢,為什麼人總是要追求快樂?沒有人追求痛苦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本來就是活在大樂之中,所以你一定想要去追求快樂,天性如此。

但是我們得到的快樂都是什麼,知道嗎?還有第二種快樂,第二種快樂叫做什麼?痛苦的減輕。那個不是快樂,那是痛苦的減輕。比如說口很渴,喝到水了,哇,好爽喔。或者說你背一個一百公斤重的石頭,爬到山頂,把石頭放下以後,哇,好輕鬆啊。那你不要背它就好了。

那我們人生就是這樣啊,你拼命地追求,好辛苦地追求,最後得到了,哎,你快樂了。而且大部分是追求沒有結果的,得到了才有快樂。所以痛苦有時候會減輕,為什麼?因為你得到你要的東西了,所以痛苦減輕了,這時候就快樂了。痛苦消失的時候,快樂就現前。所以那不是真正地得到快樂,那只能說是痛苦消失,暫時的消失。

可是痛苦是怎麼發生的呢?有求皆是苦。痛苦的發生,就是追求來的。我們人總是以為,我要追求到這個就有快樂,追求到那個就有快樂,於是你就活在痛苦之中了。生命的本質應該是快樂的,就是我們不信,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要你去追求,追求幸福。

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見到靈性了,其性平等。見到靈性,就能夠平等,因為靈性的特質就是平等,就是和一切眾生平等無二,這是靈性的特質。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得到無量的安樂。於是呢,從此以後你就會“念念無滯”,不只是活在快活裏面、安樂之中,而是呢念念不停止,不會轉念,念念不停留,不會停滯,常常見到本性的真實妙用。

本性,不是光在那邊享受安樂而已喔,它有真實妙用。它不是沒有用的東西啊,它會產生真實的妙用,而且我們常常見得到,所以講功德嘛,“名為功德”。“真實妙用”,可以讓自己離苦得樂,也可以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就是得;有效的完成,叫做功。所以從苦到樂,這就是功德,簡單地說。而且“真實妙用”,實實在在地有這個效用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