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齋聽之以氣
顏回曰:敢問心齋? 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 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莊子·人間世》
那今天有好多位道親第一次來參加三寶修持 我們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第一堂課。玄關式的呼吸。它是無為法 無為法不是叫你刻意去操作呼吸 怎麼吸怎麼怎麼吐 吸到丹田呢 要吸到腳底了,不是。也不是叫你不要呼吸了。而是你順其自然。 莊子講的「聽之以氣」叫心齋。心的齋戒 怎麼齋戒呢 怎麼樣讓自己的心靈純淨 方法很簡單,聽之以氣。就聽?聽這個 聽就有一種什麼,聽在文言文裡面有一種 任其 的意思,”任其自然”的意思,我們說聽任你如何。 聽之以氣 就是你要去觀察這個空氣進出 了了分明,而且聽的意思,就好像你聽到 聽到自己的呼吸的聲音。聽到自己呼吸的聲音,吸氣 聽得到吸氣的聲音 吐氣的聲音和吸氣是不一樣的,聽之以氣 了了分明。這很自然 每天都在呼吸,但我們的心呢都不知道在想什麼。自己在呼吸,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在呼還是吸 知道的時候就叫什麼叫做觀自在,知道自己”在”嘛?知道自己在吐氣 知道自己在吸氣 叫觀自在。看到這個事情的存在了。我們自己在做什麼 自己知道嗎?不知道 這就沒有自在。要吸氣知道自己在吸氣 吐氣知道自己在吐氣。而且還要進一步的知道什麼。要覺呀 吸氣的時候 玄關竅無量的佛光灌注而入 吐氣的時候 所有的業識 業障 習染 貪嗔癡啊 從玄關釋放出去。所以一進一出。就是心齋嘛 心靈的齋戒。呼吸 可以讓你的肉體活下去。迴光返照 跟呼吸一樣啊,呼吸是空氣進去迴光返照是什麼,是佛光進去?佛光進去呢,浩然正氣進去可以讓你法身活絡起來。法身就活起來 所以一個是肉身一個是法身,這兩個很接近 一個在鼻孔一個在玄關會。所以我們透過這個呼吸 先觀察自己的呼吸。心就收回來了。然後再進一步的察覺 當你的意念在玄關的時候,你會察覺到什麼?你不是刻意的 無量的佛光會從玄關灌注而入。好像水灌到這個髒的杯子裡面,然後再出來的時候呢,就帶出所有的業力習氣,就把髒東西都帶出來。這是淨化你的潛意識,這才叫心齋 它不是排除你錯誤的觀念。我們說我們有一些負面的情緒。我們會貪心會嫉妒,或者我們有一些邪見邪惡的觀念。那我們產生了 所以我們要把它排除。今天我們迴光返照不是排除這個。今迴光返照排除是什麼,是產生這些負面情緒很負面思想的那個源頭。那個叫做異熟種子啊,它還沒有成為果實的異熟種子。 阿賴耶識裡面的東西。第八識裡面的東西,它還沒有變成負面情緒,還沒有變成負面的思想,還沒有變成負面的行為,還沒有變成負面的言語。就是它還是種子,還沒有長成樹啊,變成思想情緒行為就已經長出來了。那你光把那個草拔掉,根沒有拔掉,所以他去的是根 方法很簡單 就是聽之以氣就好。一呼一吸。了了分明,持之以恆。哦。當然我們業力習氣很深重啊,我們說業障深重啊,好像那個很髒很髒的衣服要洗很多遍才洗得乾淨。但是你要持之以恆的去用對方法迴光返照 而且這是自然的嬰兒生下來就在做這個工作 與生俱來的。嬰兒生下來就很專心的 在呼吸 在守玄 就只有做這件事情。他就是在做心齋的功夫,你去觀察嬰兒都很專心的在守玄在呼吸。除了吃飯以外,吃飯,睡覺以外,其他時間都在做這件事情。這叫赤子之心。但是我們人沒有辦法呀,我們人坐在那邊 坐一坐就想要起來做點什麼。這就是有為法的習氣。所以為什麼要先跟你講 無為法,你才坐得下來 才可以順其自然 先觀察一個自己生命中最常發生的 就是 也最重要的東西。我們人最重要,生命現象是什麼 知道不 呼吸嘛 人命就是一口氣 人命在什麼 呼吸之間 人命在呼吸之間最重要的現象。生命現象觀察你的呼吸。 而且要進一步的觀察到不只是身體要呼吸 靈性也要呼吸。靈性呼吸的對象就是什麼 佛光普照。就是浩然正氣 孟子說的要養氣。我們傳道就是傳這個。呼吸你不能用耳朵呼吸吧。你不能用眼睛呼吸吧。同樣 你要呼吸這個天光 要養氣 你不能用鼻子,養氣 養浩然正氣。要用玄關竅,玄關竅才是養浩然正氣的地方。那玄關竅 意念收到玄關竅。就開始養氣。好我們現在開始。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 對曰:「呼吸間!」 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佛說四十二章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