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錄音的天一前賢,感恩歆頻前賢打逐字稿。

 

信心銘- 1

從今年年度開始 我們要來研究信心銘
信心銘是誰做的呢 僧璨大師
我們知道達摩祖師 他從印度把祖師禪
禪宗心法傳到中國來
他是第一代 所謂東土第一代祖師
然後第二代傳給了神光大師慧可
第三代就傳給僧璨大師
所以他是第三代的祖師 祖師禪的第三代大宗師
但是 在佛教的史料上面 介紹這個人的時候
他的生平來歷
介紹三祖僧璨大師 一代宗師的 生平來歷的時候
只有一句話「不知何許人也 」不知道是什麼來歷
很有意思 人家說神龍見首不見尾
就是講這樣的一個境界 不知何許人也
他雖然是一代宗師 但是他一生所留下的文獻
也就是這一篇 信心銘 而已
所以可以說是精華中的精華
非常非常值得我們來參考研究
做為我們修行的一個印證依據還有指引
尤其他受傳法以後
他在擔任宗師的時候
剛好碰到周武帝 後周周武帝
在破滅佛法的時候
梁武帝之後 出了一個周武帝
周武帝那個時候 專門在毀滅佛法的
把寺廟毀滅 把寺廟僧尼都趕還俗
所以那個時候 有點像我們受官考
他就躲來躲去的 他就在一個司空山
很有意思叫司空山 在那邊還有一個太湖縣
一個山 一個湖 在山湖之間 山水之間
來來往往 居無常處 居無定所
經過十多年 沒有人認識他
經過十多年 一代宗師沒有人認識他
無人能知
所以僧璨大師的一生 認識他的人很少
後來一直到隋朝的時候
那個時候 就像我們說
已經開放了 解禁了 佛教解禁了
他就把他的衣缽 傳給第四代祖師 道信禪師
後來到最後的時候
最後這時候 就開始弘法
弘了幾個月而已 然後他就為四眾宣傳心要
大概就是這一篇 宣揚佛法的心法的要旨
就在大法會 他是在室外的大法會
他在大樹下說法 他在大樹下就合掌
就站在那邊 就走了 就這樣 他就離開人世了
這是他的來歷 他的一生就是這樣 滿瀟灑的
這是在隋煬帝大業二年的時候
後來禪宗龍象備出 祖師的名聲 才被宣揚出來
我們現在就來開始研究信心銘
為什麼叫信心銘呢 主要是因為他最後的一句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他在強調 修行修道 最重要就是要有信心
只要有信心 根本不用多說了 不用囉唆了
就是因為你沒有信心
所以要跟你講很多的話 來化解你的疑慮
所以他全篇就是在解惑 解疑
你離開這些疑慮以後 只要守護正念
守護本心 因為僧璨大師他傳的
也就是跟六祖慧能一樣 一脈相承
也跟我們傳的是一樣的東西
所謂 密語密意默傳分付 不離這個範圍
但是一般人是沒有信心的 為什麼
因為祖師在傳道的時候 傳心的時候
往往都是歷經毀謗 責難等等 名聲都很壞的
他那個時候 是佛教整個的名聲很壞的
被皇帝打擊 破滅
就算皇帝在沒有破壞佛教以前
像達摩祖師 梁武帝對他都不信任
他只好離開梁武帝 跑去少林寺閉關面壁
因為他們所傳的東西 所謂密而不宣
很容易被所謂顯教的這一派所排斥
我們道也是一樣的情況
也就是受到很多的毀謗 污蔑等等
讓人疑慮大作 疑情大作
但是事實上修持的法門是非常簡易
而且易修易成 容易修 容易成就
但是就是缺乏信心 所以他要強調這個信心
一方面 他告訴你要怎麼修持
一方面 他展露自己對於佛法的一種
深刻的體驗 深刻的認識
所有的佛經 都跳不出他覺悟的範圍之內
精華都在這裏
所以讓你不得不承認 你就算是教門中人
我們這個祖師禪叫宗門 所謂宗教宗教
宗門就好像根本一樣 教門就像抽枝發葉
那當然都很重要 一棵樹要有枝幹
樹葉花果也要有樹根
所以叫宗教那時候禪宗稱之為宗門
所謂「宗門一隻眼 教門千萬法 」
宗門就是開啟這一隻慧眼
我們傳道就是傳這一隻眼
教門就有千萬法門
但是千萬法門
全部可以歸於這一隻正法眼藏
然後他就從各種角度來化繁為簡
而且很精要地 很精闢地來討論佛法
讓教門中人也不得不承認
這篇信心銘是悟道之作
有覺悟的 生起大家的信心
這不是說光自己老王賣瓜 自賣自誇而已
他確確實實是個大覺悟者
所以這篇一千多年了 僧璨大師一點名聲都沒有
甚至你不了解他是什麼樣的人
不知何許人也 來無影 去無蹤
可是他留下的這個文獻 千古不易
誰也沒有辦法 把它增加一個字 減少一個字
詳細去參讀以後 可以有很深的體悟
還有發起很大的信心 好
信心銘的第一句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
至道 至高無上
至真 至實 最真實 最高尚的大道
要想契入它 體悟它
了解它 受用它 沒有什麼困難的
為什麼呢 因為道就是一切
道就是你 道就是天 道就是地
道就是空氣 道就是流水
道不是在一個特定的地方 很遙遠 很隱密的
你要想辦法去靠近它
道是在一切處
我舉個例子來說好了
呼吸是不難 呼吸有什麼困難 空氣無所不在
你只要不要把鼻孔塞住就好了
道就像空氣一樣 你要接觸它 是很容易的
但是我們犯了一個毛病
就像我們要呼吸雖然很簡單
可是你如果硬要把鼻孔塞住的話
就是吸不到空氣
我們要跟這個道結合 就障礙在那裏
唯嫌揀擇 挑三揀四
結果我們心 就充滿一種揀擇心
這種揀擇心 就好像把鼻孔塞住一樣
空氣進不來了 揀擇心就是在那邊挑揀
我要這個 我要那個 這叫揀擇
人的一生就是在揀擇
不管衣食住行 都在挑三揀四的
待人接物 都挑三揀四
聽課也會挑揀 挑揀誰講得好 誰講得不好
就是同樣一個人講得話裏面
你也要挑揀出來一些好的不好的
挑揀是人的習性 這叫揀擇
他沒辦法體悟到 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個真理
所有的氣味 所有的聲音
所有的動作都是道
還去分 這個好 那個不好
修道人就分這個是道 那個不是道
有什麼不是道的
莊子講得很好 屎尿中都有道
那還有什麼地方沒有道
屎尿裏邊都有道 還有什麼地方沒有道
那我們就是會挑三揀四
這種揀擇的習性 就好像一個人
習慣性的做這個動作(塞住鼻孔)
我快窒息了 我快窒息了
你把這個改掉就好了 你手放下來就好了
我快窒息了 快窒息了 我們所有的人都在這個樣
快死了 就放下來呼吸一下
等一下老毛病又犯了 把鼻孔又蓋住了
這個揀擇心就是這樣 揀擇得受不了了
暫時放下 就可以活了 那麼揀擇得很嚴重 就要自殺了
揀擇得很嚴重 活不下去了 不是瘋狂了 就是自殺了
就是這樣 要不然就是狂暴 暴亂
大部分人 都是受不了 就放下來呼吸一下
然後又老毛病又犯了 又開始掉到挑三揀四裏邊去
你想想看 會不會挑三揀四 一定的
人的毛病就是這樣子 挑剔 挑三揀四
坐個椅子也要挑 桌子也要挑 很強烈的這種取捨心
所以這個就要講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為什麼你會挑三揀四呢
因為有憎愛之心 我喜歡 我討厭
這就是一個我說的這個動作(塞住鼻孔)
或這個動作 就是這個樣
所以就見不到真理了
所以說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不要掉到這種我喜歡 我討厭
這樣子一個習慣性的心態裏邊去
如果掉到這樣子的一個習染裏面
你就永遠不了解道了
道 只有在離開憎愛心 不再挑三揀四的時候
大道現前 你就會發現 無處不是道
無處不是淨土 無處不是光明
但是呢 說來簡單 做來怎麼樣呢
做來也很簡單 沒什麼困難
但莫憎愛嘛 又不是叫你去蓋個大廈
這一念之間而已 難 難在那裏呢
不信 不相信 我沒有憎愛 我要怎麼過啊
人生就是要挑揀 要選好的東西 不挑不揀 還能混嗎
我們從小受得訓練就是這樣 要挑三揀四
你根據什麼來挑三揀四呢 根據我喜歡 我討厭
臭豆腐 你也許很喜歡吃
有的人聞了臭得要命 好像屍體的臭味
所以這個憎愛是沒有標準的 你就根據自己的憎愛心
我們的挑三揀四 沒有真理的
只是根據自己的好惡 我喜歡 我討厭
也沒有真理在裏面 沒有真理的
這個人 好討厭他哦 他有一些特質
挖鼻孔啊什麼的 看了好討厭哦 我記得有一次看電視
訪問那兩個影劇圈的姐妹
說看男生要先看他指甲剪了沒
她看腳指甲有沒有剪 她說她看到腳指甲沒剪
就好噁心 好噁心
有的人會覺得滿率性的 你要怎麼說呢
所以我們就被這種憎愛心綁住了
這種憎愛心你就挑三揀四 而你挑三揀四
你挑不到自己喜歡的人事物的時候
你就情緒大作了 你就情緒失控了
這個時候 你就看不見道了
就像我說的 空氣還在的
但是你把鼻孔塞住了 你呼吸不到了
不是說空氣不存在的
大道是跟我們這麼貼切 這麼密合
但是就是因為我們的憎愛心
還有挑三揀四的行為
憎愛的心態 挑三揀四的行為
而使我們沒辦法受用這個道
沒辦法去察覺到 道無所不在這樣子一個真理
這樣子一個事實
我們就覺得很辛苦 所以人活得很辛苦
是為什麼 因為你挑揀
你在揀擇之中 揀了半天 不好的東西揀不掉
好的東西你揀擇不來
怎麼辦呢 要費很大的心力
去挑三揀四 這不能順心遂意的
挑三揀四有很多外在因素的控制
心理因素 外在因素這樣控制
甚至你的憎愛心還會改變
你今天喜歡這個 明天也許不喜歡
像那個誰 在士林那邊買了一個國宅
說多好啊 說山清水秀 說環境多好
附近又是人文社區 好的不得了
回來手舞足蹈的 才買了才不到一個月
大概一個多月兩個月 最近嫌得不得了
一直要把它賣掉 愈看愈不順眼
所以這種揀擇憎愛 這個是變來幻去的
老婆也是一樣 老公也是一樣
還沒有嫁 還沒有娶的時候
哇 不得了了 天仙畫人 娶過來就變黃臉婆了
所以這個東西 沒有準則的
很辛苦啊 人活得很辛苦 挑三揀四永遠都不滿意
挑三揀四永遠不滿意 可是事實上要修道是很簡單
你要受用這個大道 大道無限的光明
喜悅自在 慈悲智慧 這麼好的東西
只要你莫憎愛 你就明白了 你就洞然明白了
離開這種心 最重要的是 你要認同 你要有信心
你要相信 莫憎莫愛 你就會活在大道之中
至道無難
你不要認為 人活著一定要
依靠自己的憎愛 去挑三揀四
不要掉到這樣子一個
自以為是的慣性的定律裏邊去
人類社會的一個法則裏面去
這個法則就是憎愛揀擇
內在的心靈 是充滿了愛憎心
外在的行為 充滿了挑三揀四 就是這樣
那你就會離開光明 那是很悲哀的事情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差只差在毫釐之間 一點點 一念之間
你起了一念憎愛之心 一個天 一個地
就好像兩條線 一開始的時候
一條往下 一條往上
那只有一點點而已啊 差別只有一點點
這麼短的距離
可是延伸下去
一個上天 一個下地 天堂地獄就出來了
繼續往下去 所以不要小看這個憎愛之情
就這麼一點點 一開始差一點點
就一念之間而已 可是繼續轉化成為
挑三揀四 恩怨情仇 愈來愈麻煩 愈來愈麻煩
然後善業惡業 愈造愈深 六道輪迴
最後就代誌大條了(台語:
事情大了)
所以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所以要把念頭照顧好 一起憎愛之心
覺得沒什麼關係 想一想而已嘛 想一想而已
最後就轉變成為揀擇的行為
然後造惡業善業 結恩結怨
最後六道輪迴 生死不休 就是這樣
所以叫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所以不要以為只有差那麼一點點
一點點愛憎之情 無所謂
最後你就上天下地 就在這一念之間
毫釐就講一念之間而已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你希望大道現前的話 大道是已經現前了
但是你想要受用這種 大道現前的滋味的話
莫存順逆
不要存著一種順境逆境 順心逆心
沒有什麼順境逆境的 像總統選舉的時候
對我們來講得話 那些侯選人都是在順境中
他們都混得很好
可是對他們來講得話 那可是順逆有差了
那沒有什麼順境逆境
那只是 順自己的心 逆自己的心而已
有的人有一棟房子 就覺得是順境了
有的人有十棟房子 還覺得在逆境當中 要怎麼說呢
所以沒有順境逆境 只有順心逆心而已
所以說要大道現前 不要想
什麼順我的心 什麼逆我的心
整天在擔憂這個東西 順不順
順耳逆耳 順心逆心 然後就歸咎環境好啦 不好
順利不順利 是順境還是逆境
沒有順境逆境 只有順心逆心
你只要掉到這裏邊以後 你就不見大道了
那比方說你在看電視 一個很好看的電視
看著看著 老婆突然間走過來
冷冷地拋下一句話「整天看電視 沒出息 」
好 你在那邊 看不到畫面
沒出息沒出息 你看得到畫面 看不到 難受死了
所以想要再重新看到畫面就是 莫存順逆
這個很單純的事情 時常會發生
所以你看不見大道 順逆之情 順逆之心 太強烈
她罵你沒出息 你就做一個沒出息的樣子嘛
你本來這樣子看的 沒出息 應聲倒地
所以叫耳順 孔子講他六十而耳順
什麼都順 什麼都順耳
沒有什麼聽了不順耳的東西
所以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
在這個違背自己的心意 順自己的心意
叫違順 違背自己 順承心意
違背和順承 這兩者之間
爭來爭去 叫心病 心就有病
於是目不能見 耳不能聞 食之無味
吃東西沒有味道 心不能思
心也失去一種思考的這種明性 光明的覺性就失去了
心就生病了 你的心就生病了
違順相爭 就像眼睛進了沙子一樣 生病了
耳朵長了瘤一樣 生病了
病就病在這個違順相爭
我們人的一生 他看得很透啊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違順相爭
違背我的心意 順我的心意
順不順心
我們人時常要強調順不順心
有的很有錢 可是覺得活得很不順心
有的人很窮 可是覺得很順
日子過得很平順 很好 沒有什麼不好的
所以這種違順之間 爭來爭去
就是心病 我們人心就在這邊爭
違背自己的 要一直爭到順自己 要順應自己
在這種違背和 順應之間爭 心就生病了
像管小孩子一樣 有時候管小孩子生氣
有時候不是單純的為了小孩子好
他不聽話啦什麼
其實很主要的原因 是在他不聽你的
違順相爭 不聽話 有一種好像自己受到
好像 你跟我作對那種感覺
那是最氣的 最氣是氣在這裏
管小孩有什麼好生氣 我管小孩從來不生氣
你就教他做好嘛 他不做好
你就盧(lu´台語:糾纏不休)他嘛 做做做
最後他啊煩死了 我就照你的去做
可是一般大人沒辦法平心靜氣的
他生氣 他覺得不順我的心意
這就違順相爭 你自己的心就有病了
他的行為有毛病 你的心有毛病 更麻煩
這叫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
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的心 病在那裏
你的心如果沒有病 就像眼睛沒有病 能見一切
鼻子沒有病 呼吸通暢
舌頭沒有病 能嚐百味
耳朵沒有病 萬籟俱聞
心沒有病 萬理自通 能生萬法
心沒有病的話 大道現前
馬上就看到光明的世界 你覺得自己活得自在光明
心有病 就不自在了
心病的原因就在這一點 違順相爭
特別要問自己 這不是說看過去 知道就好了
問問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毛病
有沒有一直活在這樣子一個違背心意 順應心意
這樣子一個所謂順我生 逆我亡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
這就是為什麼 總是會有奸佞之臣出現的
原因就在這裏 因為奸臣佞臣
他就會知道 這個國君怎麼樣去 順應他的心意
聽起來就很舒服 管你是對的 是錯的
你只要順我的心意就好
所以說人就是掉到這裏面去 爬到再高的地位
還是有這種情形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有心病 心病問題大了
你如果當國家領導人 變成國家的病 製造災禍的
所以 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 特別要注意這一點
問問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毛病
不是說你懂很多的道理 修行怎麼高深
但是心中那種順逆之心
順心逆心 順耳逆耳 這種習性
還是依然沒有去破除的話 你就心裏有病
你讀再多的經典 還是有病
你眼睛有病 你看遍千山萬水 還是模模糊糊的
眼睛沒有病 你看一朵花 都看得清清楚楚
不識玄旨 徒勞念靜
不識玄旨 今天你不認識玄旨
這個玄講得就是玄中之玄
就是我們講的玄關 玄關這個妙旨
祖師禪就是傳玄關 沒有傳別的東西
所謂「玄關金鎖 百匝千重 」
不識玄旨 徒勞念靜 一般人修行就想說
講到這裏 大家就知道了 知道要怎麼做了
不存順逆 不存憎愛 不落揀擇 不起是非之心
好 我就讓自己的念頭靜下來 靜下來
但是徒勞無功 你的念是靜不下來的
因為你一想到靜 又落到兩旁
有動有靜 動靜又是兩端 我要靜 好 我不要想
不要想和想 都是兩端
你有不要想 就有想 一定是這樣子
想與不想 念與不念 就落入兩端
又落入兩端 所以叫徒勞念靜
你動念 那是掉到憎愛 順逆 揀擇
那麼你離念 又掉到動靜之心裏面去了 徒勞無功
而且你念靜 有靜就有動 是相對的
靜極思動 動極思靜 動靜之間 來來去去
而且動念靜念 也沒什麼不對的
不是叫你什麼都不想 因為我們
一想到莫存憎愛 就想 啊 那最好的辦法
就是什麼都不想 不是 你可以思想
但是不存憎愛之心 難就難在這裏了
我們一想不存憎愛 那就只好不要想了
不要想才做得到 就是念靜
所以在那邊打坐入定 什麼都不要想
念頭一起來 就把它撲滅 我們認為只有這樣子
才可以做到莫存順逆 但莫憎愛
但是你一出定以後 狀況百出
你不能一直在那邊入定 但也有這樣的人
他念靜就一直入定 就不起座了
到最後就閉生死關了 就這樣走了 入化了
化了以後就勞經八萬劫 終必落空亡
就算你經過很長劫數的這種靜態
最後還是落空 還是要出 有入就有出嘛
常定無出入 沒有出 沒有入的
無不定時 應該是你不斷百思想
可思 可想 可動 可靜
但是不落入憎愛 不落入取捨 只是這樣子而已
但是做起來很困難哦 你如果不識玄旨的話
你不曉得怎麼樣把心調適在玄關
你在動靜之間 就會落入
你一動 就落入揀擇
你不動 就落入頑空 就是這樣 落入頑空
就像機關木頭一樣 就像木頭人一樣 就變成沒有知覺
沒有思想 就是你只有在沒有思想的時候
才可以離開憎愛 這是一般人修行就栽在這上面
這個很簡單 這道理我懂嘛
我以後就不要思想就好了 他想
我一邊又思想 一邊又離開憎愛
哦 很困難 沒辦法捏拿的
關鍵就在這個 要旨宗旨就在這裏 就在這個玄關
就是當你的心 收攝在玄關的時候
那這個中間 你自己就要慢慢去捏拿
這後面有提到 玄關也要捨的
玄關到最後也要捨 為什麼要捨呢
不是捨啦 就是一即一切 我們昨天講的
這後面也會提到一即一切 不管怎麼樣
一定要認識玄關這個要旨 你一旦認識以後
你就可以進出自由 動靜無咎
一動一靜都不會造罪 沒有心病
不斷百思想 六祖慧能說的 不斷百思想
所以要認識玄關妙旨 這是很重要的
不然的話 徒勞念靜 整天要希望自己念頭靜下來
徒勞無功而已 收拾念頭不是這樣收拾的
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
這是銜接上句徒勞念靜來的 因為你想到念靜
就會把這個生命 分做動靜兩邊 就不圓滿了
一直要趨向靜的這一邊 離開動的那一邊
就落入邊見 執著一邊叫邊見
而事實上至道是圓同太虛 它圓滿如同虛空 如同太虛空
無欠無餘 沒有欠缺 也沒有多餘的
沒有欠缺 也沒有多餘 沒有什麼多餘的東西 要除掉的
也沒有什麼欠缺的 要把它拿進來
噢 我欠缺一個靜 我要把它拿進來 沒有
我欠缺靜 所以我要守靜
我要想辦法讓自己進入靜的境界
因為我欠缺這個 沒有欠缺這個
我心胡思亂想 這些是動 我要把它去掉
無欠無餘 沒有欠缺 也沒有多餘的
生命本來就是圓滿 你現在的生命
本來就是圓滿 你要做的只是轉念而已
而不是去掉什麼 取得什麼
不是去掉起心動念 而取得這個寂靜 不動心 不是的
沒有這些境界 動的境界要捨 也沒有這種靜的境界要取
所以叫無欠無餘
所以他說良由取捨 所以不如
小心啊 就是因為你有取捨之心 所以沒辦法契入真如
不如的意思就是不能契入真如 真如法界就是大道
洒洒陀陀 光明自在 為什麼做不到呢
因為有取捨 一修道也是進入取捨 就是取什麼
一般人呢 是憎愛取捨
那修道人就是捨動取靜 所以修行人很容易這樣 捨動取靜
所以也是掉到取捨 所以告訴你無欠無餘
沒有什麼東西要捨的 也沒有什麼東西可取的 無欠無餘
生命的實相 就是圓滿 你當下就是圓滿
不要去取 也不要去捨 不要想要去掉什麼 也不要增加什麼
要認清楚生命的實相 沒有欠缺
我們心中老是覺得自己欠缺 久缺這個 欠缺那個
然後自己覺得自己多餘 什麼東西欠缺呢
大部分人說欠缺福報 什麼東西多餘呢
業障很多餘 要把它去掉 有欠有餘
有時候我欠缺什麼 欠缺智慧
什麼東西是多餘的
愚蠢啦 是多餘的 有人會這樣想
然後心浮氣躁是多餘的 然後這種沉靜自在是欠缺的
這種取捨心 一生出來 就沒辦法契入真如
整天在虛擬實境嘛 在那邊擬造一個境界
擬造一個自己覺得很真實
很美好的一個境界 想盡辦法要取得
然後要離開自以為是的一種困境
這叫良由取捨 所以不如 世間的人就是這樣
你不要修行以後 還走這個路
世間的人就是這個樣子 在善境 惡境之中掙扎 順境
逆境之中掙扎 修行人又跳到這個
動的境界和靜的境界裏面 取捨來去
這就沒辦法契入真如 不認識真理
不曉得你眼前當下的生命就 圓同太虛
不會啊 我就是一個人啊 你分得出界限來嗎
你的眼睛和這個外面顏色的世界 耳朵和聲音的世界
鼻子和空氣 是不是沒有間隔的 沒辦法分隔的
你這個生命和天地 有沒有辦法分隔
沒辦法分隔 天地宇宙 沒有可以分割處 沒有可分割處
融合無間 圓同太虛
所以你不要以為 自己欠缺什麼 沒有欠缺
也沒有多餘的 沒有東西可以淘汱掉的 沒有
每一個生命的存在 都是完整地存在 非常完整
好像光 照到每個角落一樣 非常完整
當你認識了這種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的生命實相的時候
不是叫你去修到圓同太虛 是你要認識 你的生命就是這樣子
你信不信嘛 所以叫信心銘 你相信不相信
你真正相信以後呢 你就不會取捨了 無所取 無所捨
你不信 老是覺得自己欠缺
老是覺得自己有很多 多餘東西要捨棄
無處可捨 也不可取 不可捨
在不可取 不可捨之中 要強取強捨 這叫妄 虛妄
這種虛妄就會造成不能契入真如 這就是虛妄
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莫逐有緣 世間的人就是追逐有緣 追逐這些因緣
追逐世間的這些因緣 跟你沾惹上的因緣
情緣啊 財富啊 這也是緣 地位啦 名望啦
這都緣 不要去追逐有緣 追逐這個世間的因緣
好 我不追逐這些怎麼辦呢
我們就回過頭來想 那我就住在空
住在無生法忍裏邊 空忍 住於空忍 住空
什麼都不想 什麼都不追求了 就住在這種無所求裏面
勿住空忍 不要住在什麼空忍裏面 你不逐就好了
何必去想盡辦法 要去動心忍性
要讓自己的心收束在一種 完全不見不聞的狀態 住於空
空的意思是不見不聞 什麼都不要看 能斷百思想
所有的思想全部給它斬斷掉 六根斬斷 阿羅漢講叫殺賊
把六賊全部殺死 六根都是賊 他用賊形容也很好
眼睛追逐顏色 就好像把你的精氣 透過眼睛
像賊一樣 把精氣神全部都把偷走 偷盜而走
用賊形容也很好 耳朵呢 聽各種的聲音
然後精氣神都從這個耳根 唰 流瀉而出
所以我們有時候看小孩子守著電玩這樣子
好像小偷把我們這個小孩子的很珍貴的這些生命的精神
精氣 血氣 統統吸走那種感覺
所他講殺賊 形容也很好 所以要把這個賊殺掉
這就是 住空忍 叫住於空忍
空忍是一種境界 住於空 而且要忍得住
要忍 停止在那個狀況
但是 僧璨大師告訴我們
關鍵還在這個地方 識不識玄旨
玄關這個妙旨你要認識
玄關的妙旨你如果認識的話
你就知道可以怎麼樣子 不逐有緣 而且還可以勿住空忍
不逐有緣以後怎麼辦呢 怎麼辦呢
我不逐有緣 所謂逐有緣就是根逐塵 就是逐有緣
好 那我不逐有緣 那就根不逐塵了
簡單地說 一個逐塵 一個不逐塵
不逐塵怎麼辦 就是不看不聽 就這麼簡單
不聞不想 最後入定 甚至呼吸都停止了
入寂滅定的時候 呼吸都停止了 入大定
入禪定 這些賊全部都殺死了 我不能動
這就是兩端 不是這一端 就是這一端
還有那一端呢
修行人就是取根不逐塵 關閉六門
就是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個 關閉六門
第二個 開門揖盜 請強盜進來
開門揖盜 還有怎麼樣 還有別的路可以走嗎
沒有了 不是逐有緣 就是住空忍
如果你不識玄關妙旨的話 你就只有這兩條路可以走
沒有別的 要不然要怎麼樣
可是你如果識得玄關妙旨的話 你的心就會處於一種了了分明
但是不起憎愛 了了分明 不起憎愛
注意這種情形 這時候門戶大開
進出的都是仙佛 不會有強盜
仙佛進出 門戶大開 了了分明
憎愛不起 門戶大開
然後你看到的都是淨土 都是光明
不黏著 沒有憎愛 不會黏到
不會說門戶一開了 就黏進去
就被強盜侵入了 就被人家控制住了 不會
他控制不了你 你沒有憎愛心 什麼都控制不了你
什麼東西控制得了你
所謂色不迷人 人自迷 誰能控制你
控制你的是自己的這種憎愛之心
你不愛 人家就控制不了你 很簡單
問題是你要怎麼樣能夠 見而不起憎愛
不見當然就不憎愛了 見而不起憎愛 就在這個玄關妙旨
我告訴你妙 妙就妙在難以言喻 你用了就知道
難以言喻的 理論上根本沒辦法說盡完全
你把它融化到生命裏邊以後 你就會理解了
人能夠了解什麼 眼睛為什麼能夠看得到
你能夠真的了解嗎
難理解的 連醫學家
眼科大夫他都不是很了解的
一般人根本就不了解 眼睛你為什麼看得到 誰說得出來的
很少人說得出來的 但是你就看得到
玄關妙旨也是一樣 你一用上它以後
你就很容易地讓你的生命
讓你的心靈 處於這種狀態 了了分明 憎愛不起
處於這種狀態 處於這種狀態的話
自然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這種平等的情懷 一種平等的情懷
這時候 空忍也好 有緣也好 都是平等的
不起憎愛 什麼都是平等 什麼都是好的 什麼都不好
什麼都不壞 不是好 也不是壞
就是這樣 平等的情懷 泯然自盡
他就告訴你 不須要去逃避這些世間的因緣
只要你有一種平等的情懷 用契心平等的的情懷
心處於平等的狀態 不起分別想 那麼這些所有的因緣
糾纏 恩怨 自然就消失了 不須要去住空忍 不須要
自然就消失了 平等的情懷
所以我們不須要去追逐 世間的名利恩怨
也不須要很辛苦地去逃避 退隱山林 不須要
坦然面對它 不要被它所動就好了 不為所動
莫存順逆 就不為所動了 但是說得簡單 做不到
但是有一個最簡單的做到的辦法
就是把自己的心 調整到這裏來(玄關) 調整到這裏來
這是一種止的功夫 前面講這些都是觀 憎愛不起
這些都是觀 止觀止觀 這是止的功夫
你調整到這裏來 你自然心就止下來了
我告訴你為什麼到這裏 就不起憎愛 我們為什麼會起憎愛
因為違順 因為我們拿到自己愛的東西 我們覺得好順心
好舒服 這順有一種舒暢的意思 舒暢的感覺
身心舒暢 得到自己所愛的東西 是不是覺得身心舒暢
穿上一件 五六萬 十幾萬的衣服
穿上去 好舒服 好舒服
這是一種心態的問題 有身心舒暢的感覺
但是我告訴你 當你的心 收回來
回到玄關以後 你的心就處於止的狀態
真正的靜止 能看能聽 不是不看不聽
像我現在還是可以守在這裏(玄關) 不妨礙你做任何事情
就好像開車子 開熟了以後
車子在開 但是你可以吃東西 可以唱歌 可以什麼
這就是所謂的 一即一切
一開始要貫注在一 熟了以後就一切盡不妨
你開不熟的時候 不行
不要吵我 不要聽到任何聲音
他只能看著駕駛盤和道路 不然就要撞車了
開熟了以後 勾肩搭背什麼的
有的還可以看電視
有的計程車司機很厲害 弄個電視在那邊看
我每次看到有電視的 我就坐在那邊 哇 功力那麼高
所以 這時候你的心就止下來了
好像有舵一樣 慢慢止 這個止 一層一層進入以後
到最後你會覺得身輕如羽 你生命常常有一種感受
就是身輕如羽 情緒完全可以控制
心安如石 身心舒暢極了
而且不須要穿幾萬塊的衣服 也不須要住很棒的房子
隨時可以處於這種狀態 身輕如羽
那時候還有什麼好愛 好憎的
那時候覺得太滿足了
你說當了總統也沒辦法身輕如羽
只是有一種飄飄然的陶醉感而已
而且過不了幾天就開始很煩惱了
但是 可以隨時保持這種狀態
玄關的妙旨 就妙在這裏 那種調心的利器
就好像你用眼睛看東西一樣
比什麼雷達啊外在的東西都好
玄關也是一樣 不假思索 比什麼經典文字都好
所以我們就傳你這個而已 傳你本來玄妙關
但是講沒有用 你在這上面安身立命
久了以後 你就會感覺得到 身輕如羽 心安如石
這個比外面所謂順境 逆境
再好的順境 也沒辦法讓你達到這種狀態
老子講得最好 寵辱皆驚 就算你得到榮寵 也是很驚
為什麼 得之若驚 失之若驚 害怕失去 驚惶不安
但是你如果認識了玄旨的話
你可以常常處於一種身輕如羽 心安如石
節節深入以後 就像開車 好舒服
車子開著上山下山 自己走路多辛苦
因為你學會了 當然
開車不是一開始可以那麼順 那麼自在
還會覺得很緊張 肌肉都僵硬了
同樣 剛開始在這上面下功夫的時候
也是沒辦法那麼順
我剛開始學開車的時候 每次想到要開車出門
心裏就很煩惱 剛開始的時候 好緊張 怕撞到
有時候在煩惱 等一下路邊停車怎麼辦呢
卡不進去 卡了半天 但是現在很順 沒什麼 方便嘛
路邊停車有什麼關係 後退把人家擠一下
前面再把人家碰一下 擠碰一下就很寬很寬了
沒有啦 沒那麼遜
同樣 修持的功夫也是一樣 慢慢你就會發現
身輕如羽 爽快得不得了 那還有什麼好追求的呢
那比什麼山珍海味 高樓大廈都舒服
所以這個時候你就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這個世間的好壞 多好 也不會比我現在更好
多壞 也不會奪走我這一顆寧靜的心靈
沒辦法奪走 因為這是內造的
真正生命最好的情境是內造的 不是外造的
好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