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十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06

    修道的目的在成佛,成佛的關鍵在見性,

 

 六祖惠能說:「若能了達內在的身心與外在的世界是無二的,就是見到佛性。」

(原文: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 請說出對這句開示的領悟,若能進一步談一談內外混融的實際經驗更好!

 

金剛經云︰「如來者,諸法如義」,世間一切的人、事、物,都是如來,看起來很複雜但是本質上昰相同的。就像戒指、耳環、項鍊形式不同,但是都是金子做的。

這句話昰要我們覺悟萬法歸一、萬法一如。

 

上天慈悲,感恩經理慈悲成全後學修行的重心在禪定,下定決心不再花時間過度自我遣責。

而昰叩求老母慈悲撥轉,讓後學持之以恆的反復其道。

 

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得失心、計較心等,停止追求、停止言語、行為傷害他人(傷害自己)

原來停止這一切就快樂,用心感受世間一切的人事物,無彼此分別、要相信這是我們本性,當習性出現時,守玄默念真經,那瞬間就能堅守心中那份寧靜,進而幫助週遭的人。

 

下定決心從工作中調整煩躁的習性,每天祈求教化菩薩教後學如何教學生:

班上有一位新住民的學生,家境清寒,但是母親因語言的不通無法教孩子功課,只得到處打工賺錢付學費。

 

這學期課業增加、在學校又昰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常有補不完的功課,我也反省自己沒用心體會他的痛苦。

最近每天陪他補功課,直到剩他最後一個。漸漸感受到他不愛讀書的痛苦,用心觀察他的優點(他很善良、有愛心)只昰為了逃避寫功課、而行為偏差。

 

某天,告訴他:「我願意等你,在校自動完成上課時的功課。」這“願意”兩字像敲鐘般,在敲響自己,像昰老母在等後學願意修行,放下“我執”的震撼,感受到老母的慈愛。

上週,這孩子說:「我願意讀書寫字,因為功課做完,才有時間想當老師的小幫手,謝謝老師每天陪我補功課。」

 

 

 

點傳師批閱:

當老師要應對很多不同的學生和家長,若要以不同的的方法來應付家長、教育學生,那真會焦慮苦思,應接不暇,所以必需以簡馭繁,一個字—「誠」,做人誠懇,做事認真、信仰虔誠,這樣的生命特質必能博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這是以不變應萬變的省力法。

 

六祖壇經十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07

    修道的目的在成佛,成佛的關鍵在見性,

 

 六祖惠能說:「若能了達內在的身心與外在的世界是無二的,就是見到佛性。」

(原文: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 請說出對這句開示的領悟,若能進一步談一談內外混融的實際經驗更好!

 

到公園抬頭仰望藍天時,來到海邊遼闊的海洋映入眼簾時,看到小孩的天真無邪的臉蛋時,忽然一輪皎潔的明月倏忽出現眼前時,觀佛燈至佛燈即心,心即佛燈時,……都融合在一起沒有界限了。不論內外或中間,東方或西方,上界或下界,過去現在或未來,煩惱或禪定,明與無明……,只要不起妄念分別,任何時空,不論大小、好壞,都是合同,都是清淨平等之時。

 

 

點傳師批閱:

與道親們和樂相處、合作無間,也是體驗合同之道。在群體中,你有不自私、

不計較的天性,很適合成全新道親,組成辦道團隊,這是打破內外界限的好方法。

 

 

六祖壇經十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11

    修道的目的在成佛,成佛的關鍵在見性,

 

 六祖惠能說:「若能了達內在的身心與外在的世界是無二的,就是見到佛性。」

(原文: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 請說出對這句開示的領悟,若能進一步談一談內外混融的實際經驗更好!

 

目前的體會是,經過專注的功夫後身心與外境的區隔性變淡消失,當下清楚明白,當下的光明使得小我全神貫注,平日的煩惱擔憂、在意之事不復存在。

 

生活中若很飢餓,得到美味素食一吃,當時便很專心一口接一口的吃,無雜念所吃熱騰騰的食物數秒後進入身體,這溫暖內外相通;第二例,是幾年前在道悅佛堂閉關時擦拭椅子,因為心很專注,擦椅背的時候突然覺得像是在擦自己的脊椎骨,慢慢地清理,身體內部也被打掃。很感謝!

 

看佛燈及玄關式呼吸,較容易使自己淡化內外之分別,似乎與外界隔著的那層臉皮,不知不覺消失了。如果憶念至聖先師孔子或觀世音菩薩、月慧菩薩的佛號,一定是聖人及菩薩的願力,使得所代表的慈愛、輕安、勇敢、光明馬上到達,安頓我這愚癡徒弟,接下來便能不緊張,沒有情緒地完成日常事務,也較有靈感。

 

幾年前總統大選後,電視播放反對黨的抗議宣言,當時我正與先生有一點點意見不合,見到電視上的抗爭,驚嚇的馬上放下執著,因為已經看到無知固執的後果,覺得人心與社會必須快快恢復正常。

 

最後自己反省功夫不道地,所以無法透過與人相處來體會(還好有佛堂)

祈願點傳師點化指導,謝謝!

 

 

點傳師批閱:

妳的慾望少,所以容易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到身心與外境的沒有距離,但與人相處,因為想法和作法的不同就會產生難以溝通的隔閡,人比動物和植物難相處多了,唯一能穿透樊籬的,就是愛.可以從對女兒的愛與寬容來切入體會。

若能把被人瞧不起,當做消業障,那麼人際關係的困擾就會小多了。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即得消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