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正確態度
生老病死的正確態度 2008 8月25養生班
file:///E:\hp備份\文件檔\200g磁碟\文\生老病死的正確態1.doc
生、老、病、死,對我們的生命都各有其不可或缺的意義。
生,是一個歡樂自在的旅程。
老,是一個寧靜致遠的休息。
病,是一個清靜身心的贖罪。
死,是一種脫殼飛升的解脫。
所以老、病、死,不是我們認為的災難,而是人生必經的學習過程。
生,生命的本質是歡樂的,我們應該隨時隨地都歡樂自在。但是我們自己對「生」設定很多快樂的條件,一定要在…條件下我才會快樂,因此就「生」活得不快樂,無法享受「生」這個旅程。
老,是寧靜致遠的休息。不再衝動血氣方剛,而有寧靜致遠的智慧。不再勞碌,可以休息下來享受寧靜,寧靜不是空無一物的死寂,而是如老子所說的︰:「不出戶以知天下,不窺牖以見天道。」
病,是一種清淨身心的贖罪。生病是最好的贖罪模式,很多人業障現前時會連累別人, 生病只有自己受苦,不會影響別人。如果業障以生意失敗出現,可能拖垮很多周遭的人,以家庭破裂出現,影響到孩子…。最簡單的業障現前就是生病。
但是如果我們把「病」視為倒楣的災厄而怨天尤人,心生恐懼、憤怒、悲哀…那就會拖累、拖垮身邊最親愛的家人。
病有「淨業」的作用。我們身、口、意三業,在生病過程中都在淨化,每個人都有業障,都有罪,都要贖罪。修行人大部分都用生病來贖罪、了業。因為這是最好的淨化身口意三業模式。
生病可以讓我們反省、淨化生命。有這種理念就不會對生病有倒楣不幸怨天尤人的感覺。而將之視為是一個很好的「消業障」的機會,
許多人生重病以後,心越來越善良、柔軟、謙卑,不願殺生也不想做壞事,嘴巴也不想開惡口說些傷害、刻薄、是非的話,心中也不再動惡念。也許不是完全沒有,但至少越來越少。
所以︰身不行惡事、口不開惡口、心不動惡念。身、口、意三業都因而淨化。
大家都喜歡『生』而且是健健康康的長生不老,而為什麼生命的設計要有老、病、死的存在,因為都和「生」一樣,各有它的作用。
正確面對老、病、死
用正確態度面對「生」,就活的生機盎然,有歡樂的生之旅程;用正確態度接受老,就不會老潰昏庸,而成為智慧的長者;用正確態度迎接病,就不再怨天尤人,而能夠淨化身心,洗滌累世罪業。
相反的如果用錯誤的態度面對疾病,會引發其他的病,導致病上加病、業上結業。比如,怨恨、苦惱、恐懼、驚慌、亂投醫…或負面情緒傷害別人…,都對疾病沒有幫助反而業上結業,但很多人生病都是這樣增加自己的痛苦也造成別人的痛苦。
班員︰起初生病,非常恐慌、恐懼,想到接近死亡,就越來越害怕,但是用三寶以後,就不會一直活在恐懼中。
郭經理︰依靠三寶可以不恐懼面對疾病、死亡,這種體悟很好,但是如果能夠更進一步不要把疾病看成惡魔,看清楚生病是對我們有幫助的,就更可以解脫痛苦。
班員︰以前用三寶無法真正收心,現下體會到真的只有生病才有機會反省自己,會想到要把心收回來,身體好好的時候不會想收心,一直外放去追求這個追求那個。
郭經理︰生病像一個業障的缺口,業力從這個缺口釋放出去,我們的業障就從受病苦這個地方流出我們的生命。
舉例而言,就像一個人欠了很多債,每天辛苦工作以還債,當他辛苦了一天筋疲力竭,但心中有一種「雖然累了一天,但至少還了一部份的債」的安慰。生病也是,如果有「我病了一天,雖然很辛苦,但也消了一些業障、還了一些債。」就會覺得受苦是值得的。
三寶吐納法 (吐病氣法)
天地之間有陽氣、陰氣,陰氣又稱病氣,也有稱為風邪入侵,生病的原因認為是風邪入骨。我們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或者負面情緒太多,在呼吸之間會招引陰氣風邪,就會被風邪入侵,有時在氣脈五臟、入侵得深就入骨髓就病得重,
平心靜氣吸氣陽氣,慢慢陽氣可以驅逐出陰氣,把入骨的風邪釋放出去。
觀想吸氣從玄關吸進,這樣吸進去的都是純陽之氣,貫穿全身,想像身體如氣球充飽氣體一樣充滿陽氣。可以伐毛洗髓,把身體每個毛孔都整理把我們的骨髓清洗,脫胎換骨,這是中國養生最高境界。
要做到有發熱、發麻的覺受才有除病氣的作用
伐毛洗髓的感受︰
身體向有微細電流透過,有時是在手指尖,有時會到身體全身,像每個毛孔都站起來,手掌發紅、指尖微麻、全身發熱,每個細胞都醒過來在守玄念真經。
伐毛可以感受得到,洗髓無法感覺,但只要有伐毛的覺受就有洗髓的效果。
但要持之以恆才能對疾病有作用。
公共佛堂請壇狀況下很快進入這種感覺,家裡佛堂要很努力做十分鐘後才能進入狀況。
星巴克的咖啡和三合一咖啡品性當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