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上海一位前賢幫忙打字幕

詩云 邦幾千里 惟民所止
詩云:緍蠻黃鳥 止於丘隅 子曰 於止
這不是(於ㄩˊ) 這個字念(於ㄨ) 就是驚歎的意思
於ㄨ 就是嗚呼的意思
於止 知其所止 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人心呢 就是妄求不歇
人心有一種特質 每個人都一樣 妄求不歇
它不斷地向外追求 沒有停止過
所以心一直都是勞動不安的 它有這種特質
生命本身 是會新陳代謝的 身體會新陳代謝
我們心靈也是一樣 心靈應該是每天都在成長
注意這點喔 心靈德性 有這種特質
每個人都一樣 它應該每天都在成長
它自然有一種成長
就像天地之大德曰生啊 易經裡邊講
生生不息 它有這種特質
心靈也是一樣 你的智慧也是一樣
德性是一樣 才能也是一樣 它會不斷地成長
這是自然的定義 它會不斷地成長 不斷地成長
沒有限制地不斷地成長 越長越大
最後成為什麼 大人
它的成長是沒有限制的 不斷地成長
這就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這個不是一種修養啊
這是一種生命的本質是這樣 生命的本質是這樣
就像一棵樹 你只要把它根本固定了
它的根在那邊固定了 固定對地方了
然後它就不斷地吸收水分 養分
它就越長越大 越長越大 越長越大
那你如果樹根不定的話
你一直去搖晃它 它會不會長大呢 不會的
它沒有定嘛 沒有定點
那我們人心也是一樣 心勞動不安
永遠都在向外追求 沒有歇止下來
甚至睡著了 做夢還在妄想
沒有歇止下來的話 一直處於勞動不安的狀態
這個時候呢 它就會喪失生機 它就會喪失生機
它就沒辦法成長 它喪失生機 喪失生機
就前面講的 就不能革新那
就不能有 一直有新的生機冒出來
不能有茂盛的生機 不斷地出來
不能怎麼樣 自強不息
易經裡邊講說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自強不息 生生不息
不斷地在茁長 壯大 自強
就是不斷地茁長 壯大
什麼叫自強不息 不間斷地茁長 壯大
一直茁長 一直強大起來
一直強大起來 叫自強 生命有這種特質
那你為什麼失去這種生機呢 生生不息的生機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原因就是因為你心沒有靜止下來
好像樹根沒有靜止下來
樹根沒有跟這個地面粘附啦
它就沒有辦法吸收養分 沒辦法安定地生長
它就沒辦法新民 自己沒辦法新
湯之盤銘是講 自己要每天日新又新
同樣也可以帶動所有人 每天都能夠日新又新
那麼國家就充滿著一種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所以說 關鍵就要能夠知止
第一步要能夠讓這個驛動的心呢
能夠歇止下來 歇止下來
好像把那個樹呢 樹根給固定下來 本固則枝榮啊
這個樹根呢要能夠堅固 穩定下來
固 就是固定下來了
固定下來以後呢 這個枝葉才能夠繁榮茂盛地生長
這就講新民 但是要本固啊
本固就是知止 知止的功夫 心要能夠安定下來
所以詩經裡面講 邦幾千里 惟民所止啊
他說這個國家有幾千里的範圍
幾千里的大小範圍 國家很大
惟民所止啊 这是我們的老百姓啊 所歇止下來
能夠安定的地方 歇止在這裡 歇止之處啊
居住歇止之處 歇止之處 這是講居住的地方
但是呢 孔子就以這句來做更進一步地發揮
你不止是身體要有地方能夠住下來
你的心靈也要懂得歇下來呀
他說詩云 緍蠻黃鳥 止於丘隅啊
緍蠻黃鳥 就是講這個小黃鳥啊 緍蠻黃鳥
就講這個小黃雀 它這個小黃雀啊
飛啊飛啊 到了黃昏的時候呢 它就會歇下來了
歇在什麼 山丘之上 止於丘隅 歇在山丘
歇在林木茂密的地方 林木茂密的地方
這叫止於丘隅 山丘的一個角落
一個樹木很茂密的角落 在裡邊歇止下來
休養生息 然後才可以再出動
那麼孔子看到這個詩啊 就很感慨地說
於止啊 他說嗚呼 你看那止啊
鳥也知道停止啊 鳥也知道能夠歇止下來
這個歇止下来是很重要的
鳥在飛 也要能夠歇止下來
用在形容什麼 用在形容我們的心啊
也是像鳥一樣到處飛 心是很像鳥的
到處亂飛 到處亂飛
但是呢 鳥還知其所止啊
鳥還知道說我要能夠止下來啊
我知道我要飛到哪裡靜下來 我的巢在哪裡
我的巢在這個山丘的一個角落
在一個茂密的樹林之中
我還知道我要歇止在那裡 所以要知其所止啊
他說鳥還知其所止啊 何以人而不如鳥乎
那麼人可以不如鳥嗎
人心為什麼像鳥一樣飛來飛去
像小鳥一樣飛來飛去 卻不知道停止 不知道停止
不知道停止 就是不斷地在消耗能量
注意這點喔 你不斷地在消耗能量
你不能吸收能量 而且不斷地消耗能量
所以你就沒辦法有日新又新的氣象 沒有辦法
你生命停止生長 沒有自強不息 沒有自強不息
我們有無窮盡的成長的空間 大人
可以成長到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鬼神合其吉凶 可以成長到這個程度
可是為什麼停止生長呢 因為不知止啊 不知止
妄動不安 從來沒有休息過 不知止 不知止
所以人心要能夠知道停止啊 知道停止
所以要止 要止於至善之地 你要找到止處
我們傳道 就是傳你一個止 傳你一個歇處啊
傳道傳什麼 就是傳一個歇處 指點你一個歇處
所以以前的修行者 要找禪師 高僧大德
要指點什麼呢 指點什麼東西呢
指點一個歇處 所以要討一個歇處而已
案宗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句話 叫討一個歇處
他不是討一個妙法喔
不是討一個很奥妙的真理啊去研究
不是 討一個修行的法門
他是討一個歇處而已
這歇處呢 就是這邊講的這個 於止 就是這個歇處
那我們的心呢 也需要一個歇處
我們傳道就傳你一個歇處
但是傳給你
你就要懂得讓你自己的心歇止下來喔
跟你講地方 你不知道歇也沒有用啊
你不知道歇 就像小鳥 它明明有個巢
可是它不知道飛到那裡休息
它一天到晚在那邊飛飛飛
到最後就力盡而亡啊 力盡而亡
我們人也是一樣
我們的心一直在飛 一直在飛翔
像小鳥一樣到處亂飛 一直沒有停止
睡著了 做夢還在飛
所以說呢 就失去了生機 失去了生機
能量耗盡 失去了生機 就沒辦法新民
連自己都沒辦法振新啦
何況去振新別人 何況去革新別人
孔子呢 他看眾生就是這樣
他看小鳥飛累了會休息 但是他看眾生就不同
他看這些百姓啊 整天疲於奔命
追求這個追求那個的
永遠自己的心都不知道休息
所以說 他說可以人不如鳥乎
他說人可以不如鳥嗎 連鳥都知道休息
為什麼人呢 人心不知道休息呢
所以我們得道以後呢 歇處已經討到了
要懂得讓自己的心 回到這個方寸寶地啊
叫至善之地啊 回到這裡來休息一下
叫止於至善 回到這裡來休息
詩雲 穆穆文王 於 緝熙敬止
這個 於 還是一個驚嘆號啊
於 下面打一個驚嘆號 於!
緝熙敬止 啊 這穆穆 就有一種
穆穆有一種深遠的意思
用深遠來形容文王的這種大德大才 既深且遠
就是他很有深度 而且心胸博大
深度 深度和廣度的意思
形容這個人的深度和廣度 叫穆穆 穆穆文王
就周文王 就周文王他生命的深度和廣度
深度夠深 廣度夠廣 叫穆穆文王
他說文王為什麼能夠穆穆呢
他的德性這麼廣大呢 他的智慧這麼深沉呢
為什麼心胸博大 智慧深沉 心胸寬闊
心胸寬闊 無所不包 那麼智慧很深沉 深不可測
你根本沒辦法了解他到底知道多少
他什麼都可以解決 什麼都知道 什麼都能夠解決
無所不知 無所不能 用穆穆這兩個字驚歎那 來形容
啊 這個周文王的一種博大深沉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於 緝熙敬止啊 因為他有一個特質
什麼特質 文王有什麼特質
緝 就是連續不斷的意思
緝者 續也 就是連續不斷的意思
熙 熙什麼意思呢
熙 就是光明 連續不斷地光明 叫緝熙
文王有什麼特質呢
他的光明是連續不斷 無窮盡的 也不會停止過
不會像我們的心性 有時候光明 有時候不光明
有時候很黑暗 幽暗
西方人心理學講的
哲學上有一個名詞 叫幽暗意識
這西方哲學的一個名詞 叫幽暗意識
幽暗意識就是說 簡單地說
就是認為人心裡面有幽暗的那一面
而且大部分都處於黑暗的狀態 幽暗意識
他這個幽暗裡面 就隱藏了很多忌妒啦 憤怒啦
恐懼啦 仇恨啦 貪婪啦 自私啦 叫幽暗意識
那我們人 大部分都在這個黑暗的深淵裡面
黑暗的深淵裡面 在幽暗意識的主控之中
可是周文王不同 他是連續不斷地光明
他沒有幽暗意識
他黑暗的那一面呢已經全部沒有了
沒有陰影存在 不存在陰影
連續不斷地光明 不斷地釋放出能量出來
為什麼他能夠連續不斷地光明呢
而為什麼一般人卻會掉到黑暗裡面
每個人都知道啊
我們時常 我們的心靈是掉到黑暗裡面
黑暗的角落 沉默的黑暗的角落裡邊
不見光明 悶悶不樂
然後被一些負面的情緒所操控
我們很容易被負面的情緒所操控 叫幽暗意識
我們都不喜歡這些情緒 不喜歡
我們都希望我們的情緒是
很光明的 慈愛的 很喜悅的 可是沒有辦法
文王有辦法 文王可以連續不斷地光明
所以最後呢就形成這樣子一個穆穆的氣象
穆穆的大氣象
他為什麼能夠連續不斷地光明呢
注意下面這兩個字 敬止 敬止
因為他能夠敬 能夠恭敬 能夠很恭敬地
在哪件事上很恭敬呢 在止
止於至善這件事情上面 非常在意 當一回事
非常恭敬 對這件事情 所謂恭敬
所謂敬 就是很在乎
像我們對這個人很恭敬 表示我們對這個人很在乎
我們處理這個事情 拿出很恭敬的態度來處理
表示我們很在乎這個事情 在乎這個事情
我們拜佛的時候很恭敬 為什麼
因為我們在乎佛菩薩
當你重視祂的時候 你就會有恭敬
那麼敬止 就表示他非常地重視這個止
非常地重視這個止 不是不當一回事喔
像我們求道 得到這個歇處 止于至善寶地
但是你重視不重視呢
一般人還是很重視事業啦 家庭啦
身體健康啦 子女啦
他不重視這個歇處 他不重視這個地方
不重視自己的心歇止下來
這是光明之所在 你的心要是能夠靜止下來
靜止下來一段時間以後呢
他的磁場發動了 他的磁場一旦發動以後
磁場一旦發動以後呢
你就會慢慢地把生命裡邊所有的黑暗
全部驅除出去
因為宇宙的能量
會源源不絕地通過這個管道進來
於是就會把你的那些陰影啊驅除出去
所以於 輯熙敬止
就說周文王他有什麼特質呢 他就是能夠止
能夠對於這個止
止於至善這件事情 常存恭敬之心
我們現在都知道啊 什麼叫止於至善 我們都知道
如果你能夠靜止 止於至善
然後常存恭敬 很當一回事 很重視這件事情
很重視自己守靜的功夫 守靜
凡人重視的是爭名奪利的事情
他不重視這個守靜的功夫
周文王 他非常重視這個守靜
讓自己的心歇止下來 他也知道怎麼歇止
我們傳道就是傳這個 怎麼樣歇止下來
他在這上面呢 拿出充分的恭敬心出來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呢
為人君 止於仁 為人臣 止於敬
發於外
你能夠常常讓自己的心靜止下來
那麼你發於外的話呢 你就會恰如其分
內能夠靜止 外就能夠恰如其分
恰如其分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你是什麼角色
你就會把這個角色扮演得恰到好處 叫恰如其分
就好像你的手 如果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保養
那麼呢你就能夠運用這個手的時候
就能夠恰如其分 就能夠恰如其分
不管是推還是舉 舉起東西 推 或者是拿
都會能夠恰如其分 做什麼動作都能夠恰如其分
這個時候呢
你如果扮演的角色是君王 你就能夠止於仁
能夠止於仁 不用學習的 自然就會待下仁慈
你扮演的是領導者的角色的話
你對下就會非常的仁慈 為人臣 止於敬
如果你扮演的是屬下的角色
那你就能夠敬 哎 做什麼事情都很恭敬
都很小心謹慎 這叫敬
如果你當兒子 那時候你扮演的是兒子的角色
那麼你就能夠孝 就自然能夠盡到孝道
哎 這裡邊還告訴我們 為人父 止于慈
當人家父親的人 就很慈愛
與國人交 跟朋友相交的話呢 就能夠講信用
注意 這裡邊講到一些人性裡邊的
一些非常美好的特質 就是屬於光明的特質
正面的一種德性 就是仁 敬 孝 慈 信
這些東西 是不用說去灌輸這種慈的思想
孝的思想或者孝的方法 慈的方法
或者信的一些教條 不需要灌輸這些
這種特質呢 在你生命裡邊本來就具有
你如果能夠敬止 內在的心靈能夠敬止
以後 哎 這些東西 自然就會出現
把你放在哪個位置上
你自然就會展現出這種特質出來
自然就會展現出這種特質出來
因為這是人的本性 這是人的本性
就是仁 敬 孝 慈 信 這是人的本性
就好像我們的手 本來就可以做各種的動作
就好像我們的眼睛
本來就可以看各種的東西 各種的顏色
你不會說看得到青色 看不到白色
你不會說看到圓的東西 看得很清楚
看到方的就看不清楚了
它的本質是這樣
同樣 心靈的本質
也是具足了這些光明的特質
那種仁慈 孝順 講仁義 講信用
這些光明的特質
是心靈本來有的東西 不假學習
只要能夠像文王一樣 靜止下來了
能夠靜 止 那麼自然就會有連續不斷的光明
說光明好像很抽象 他把它具體化
就是仁 就是敬 就是孝 就是慈 就是信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
展現出這種仁慈 恭敬 孝順 講信用
我們會覺得 哎 他的這個德性啊
他這個人是一個很光明的人 心地光明的人
我們有這種感覺 叫光明
不是說他身體會放光喔 他心地光明
所以這個就是止於至善
這一段就是解釋止於至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