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還有一個問題問:
六祖壇經 懺悔品第六
何謂:
若欲當來覓法身
離諸法相心中洗
如果想要呢在未來呢 能夠尋找到法身啊
一般人想說 要覓法身如來呢
就認為說 我要 一心清淨念佛啊
或者說 我要勤苦修行
將來就可以見到佛
把法身呢當做一個 對待的 一個崇高的對象
我要去追求
當做一個偶像 當做一個偶像
簡單的說呢 把法身呢形相化
佛的法身 清淨光明
而我永遠都是 卑微的眾生
有一天希望 透過勤苦的修持
我能夠 見佛聞法
我能夠 見到佛的法身 清淨法身
然後活在 佛的光明裡面
接受佛的 慈悲庇護
可是如果要真正要能夠 見到法身呢
他說 這個是不行
這個見到的絕對不是法身 那是假像
要見到法身要怎麼樣 離諸法相心中洗
要離開一切的法相 心中洗
怎麼樣 離開一切的法相呢
就把心中所有這些 對相的執著全部洗乾淨
怎麼洗呢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呢 就可以洗掉一切的相
不管是法相 色相呢 名相通通洗掉
洗掉以後呢 自然呢 法身現前
這個時候你不需要向外去尋啊
當下你呢 一個生命呢就具足
佛的 法身 報身和 化身
因為 什麼是法身呢
所謂 清淨法身者 汝之性也
這六祖惠能講的
所謂清淨法身者啊 就是你的本性啊
我們說有 有三身 有法身 有化身 有報身
所謂 清淨法身者 汝之性也
所謂這個 圓滿報身者 汝之智也
所謂 千百億化身者 汝之行也
眾生有種種行功了愿
這就是你的 千百億化身
法身 報身 化身
就是你的 性 你的智 你的行
而這一切都讓你
你見到你的本性
離開一切的 法相 色相
見到本性 你的本性是無相
本性無相
但是呢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有大智慧
這時候你就可以真正行功了愿
再來有兩個問題啊
一個
清口的道親
為什麼還會喜歡親近紅陽道場
第二個呢 要如何去成全他們
清口的道親為什麼喜歡接近紅陽道場
簡單的說呢 不明理
為什麼不明理呢 有兩種原因
第一個呢是 他的習性的問題啊
一般喜歡接近紅陽道場 有兩種心態
一種是因為失望 一種是因為他的習染
先講習染
習染就是什麼呢
他修行是為自己的成就
他對於普渡眾生沒興趣
因為我們道場中整個運作出來
就是一個菩薩的道場
啊他整個修行的路徑就是
就算是你在 迴光返照
也是要 一即一切啊
也是不能說 我光守株待兔 一樣啊
在就算你在 本性上面下功夫
也是必須在 同時要進入 踏入普度眾生的行列
不是我 先明心見性
先在本性上面下幾年的功夫
再去普度眾生
同時要進 不然你就錯
或者說 有的 沒有明心見性
他還是被強迫走上一個 普度眾生的路
修道 辦道 渡人 辦道渡人就是這樣
所以說呢 有的眾生他的習染問題
他覺得 去普度眾生 他沒興趣
他沒興趣 他對於 辦道 渡人沒有興趣
他有興趣的是
怎麼樣讓自己 修行的境界越來越高
所以他就會走入紅陽
後學有觀察過
這種人很重視 自己的修行 自己的成就
他很容易走向紅陽
他是比較 自私自利
雖然就算他梵行清淨
他也是一個自了漢
他不見得是一個 自私自利的 生死漢
但是呢他頂多是個 自了漢
還有一種 他的緣不好
他接近的道場 讓他看到了 很多不合理的現象
他聽到了很多不合理的 不合真理的話
有的講師講說法 亂講一通 不符合真理
也有人做出來行為很糟糕
他看了很失望 他離開
就這兩種
這一種 自了漢 要求梵行清淨
這種的呢 你就要成全他
怎麼成全他呢
你要成全他有兩種
當然這個 第一個你不捨眾生
因為你不能要求 馬上成全起來
但是你要跟他 維持好的關係
你不要去批評他說
哎呀
你走到紅陽去就完了
走到紅陽道場就完了
跟他維持一個 良好的關係啊
就算說他 沒有來道場
但是我們之間呢
還是有一個很好的善緣
好 這個善緣留著以後 慢慢去開導他
要回小向大
慢慢去開導他
讓他知道呢 真正的菩薩道
他的關懷是對整體的關懷 不是個體的關懷
一個只有個體關懷的 他永遠是自了漢
激發他的大悲心 因為每個眾生都有佛性
而佛性的特質就是 大悲
激發他的大悲心
就是激發他的菩提心
尤其是已經求過道
經過明師一指
那個菩提心 已經放出這一點的光芒
慢慢去激發他
擴大他的一些光芒
怎麼擴大他呢
一方面你自己 用本性跟他講
跟他相處的時候
不見得要跟他滔滔不絕的講道理
用本性對他的本性
哎自然就能夠呢
這個磁場對那個磁場
自然能夠讓那個磁場慢慢的活絡
啊這是無形的影響
而有形的影響呢
那就是可以 說通即心通
我們上次講過這樣
還有就是 說通啊
在適當的時機 說一些符合真理的話
回小向大的話 去啟發他啊
不要刻意的去說教
因為呢你 先用本性去 打通他的本性以後
他自然會有些這方面的疑惑
回小向大的疑惑 會發生 自然會發生
後學的經驗 他自然會有
這時候你再解他的惑
不要他沒有疑惑 你要去跟他講
所謂不奮不啟不悱不發
孔老夫子尚且如此
至聖先師尚且如此
一個人如果說他沒有疑惑
他不會去跟他啟發
他要有疑惑以後我才啟發
那麼要讓他有疑惑就是 用本性對本性
那至於那種 對道場失望的
你就要跟他講
他也許有大悲心
他願意普渡眾生
只是他對道場失望
那你就要告訴他
不要從點(來看) 不要說以偏概全
告訴他我們在道場中 不是看人 看事
我們要看明師傳你的東西
到底是不是真正的
真正的 明心見性的寶貝
今天你如果 用三寶 在本性上面下功夫
如果一無所得
如果 越來越迷惑 越來越墮落
那你可以離開
如果你真正在本性上面
真正在 無生法 上面下功夫
而且持之以恆的話
如果你沒有一點的感受 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告訴他
你要對這個道場失望
你必須對這個道場 所傳的心法失望才行
你不要對人事
因為那些人那些事
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明心見性
他們沒有在本性上面下功夫
從這個角度來
請問郭講師慈悲
什麼是 一音演說啊
什麼百萬陀羅尼門
一音演說
這個彌勒上升經講 說釋迦牟尼佛呢
發出一個聲音 就可以演說呢百萬種的法門
百萬種的法門
這個叫什麼 一音演說
他雖然呢只有發出一種聲音
可是聞者各自得解 聞者各自得解
像一個人講道 那我就這麼講
講完以後每個人呢
在他這一堂道理裡面
都得到了 他所要的答案
我聽到這番道理裡面
我有我的覺悟 他聽了有他的覺悟
每個人覺悟不同
但是各自得解 每個人都得到解答
叫 各自得解
他沒有說 我跟你講一套
跟他講一套
這就是講道呢 講到中道上面
講到本性上面來了
所以他不管用什麼言詞
他叩緊人的 本性
眾生呢 他的問題各個不同
但他的 本性是相同的
所有的問題都是 迷失本性發生
他扣緊本性
在本性出出入入
因此呢 眾生的問題 都可以在這裡面找到答案
這叫 一音演說
佛陀很重視這 一音演說
要不然他一輩子呢能講多少法
講不了多少法
所以他說一部經典下來呢
所有的人呢 看到以後 各自得到他的答案
一樣我們看經典有這種感覺
我們看金剛經啊 甚至看道德經啊
四書五經啊
每一個人看這個經典呢
每個人都可以 解決各自的問題
我和你的問題不同
我和你的家庭背景
各個不同
可是我在這經典裡面 都答得到答案了
這就是聖賢
他和物理化學不同
和世間一般的這些哲學文學不同
經典高明就在
他有辦法一音演說萬法
同樣一部經典
千萬種的眾生 各自可以找到答案
論語就有這種能耐呀
所以說中國人講 半部論語治天下
半部論語就可以 治天下啊
看你有沒有真實去用
以前的宰相真的是這個樣子
高明的宰相
為什麼呢
雖然只有半部論語
但是眾生的問題呢
都可以從各種的角度 去得到答案
同樣這句話 甲乙丙丁看到以後呢
他們各自的問題都解決
有沒有疑問
平常覺得自己
聽了後學講課以後呢
覺得飄飄欲欲仙
不是聽後學講課
那是你自己呢專心聽課
你如果專心了 專心你的本性流露
自然就會覺得喜悅 自然就會覺得喜悅
這是入道
可是要出入自在
不能說我永遠希望呢
這麼飄飄欲仙
所以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
人不是永遠喜啊 有怒有哀 聖人也是
只要發而中節就好
後學也會悲哀呀 會憤怒啊 都會
但是我們修行就是這樣的
所有的情緒都會發生
眾生有什麼情緒 我們就有什麼情緒
只是我們比他 中節 沒有過分
沒有過分的冷漠 也沒有過分的激動
至於怎麼樣是不過分呢 難講
同樣的事情
不同的人在處理的時候
同樣是聖人 孔子和老子處理起來不同
喜怒哀樂的情況不同
他都是中節 他都是中節
所以說 不即不離 遠不遠
有一天你如果說
不在乎自己的 是不是飄飄欲仙的時候
那個就不執
飄飄欲仙就很快樂啊
然後呢這個沮喪啊頹廢的時候就很難受
一天到晚希望自己能夠進入一種喜悅
自在飄飄欲仙
這就是執著
這個修道人
很容易落到這種
喜怒哀樂
我只要求 要有喜 要有樂
那是不行
要接受 哀 怒啊
因為人間世是不圓滿
你到淨土當然極樂了 那塊土地
在這塊土地 娑婆
就算佛到這塊土地 一樣有煩惱
所以說
彌勒菩薩為什麼 不修禪定 不斷煩惱
不能斷煩惱
如果斷煩惱那就要 出世
你要離開人間世 才有可能斷煩惱
所以就要參禪
所以他 不修禪定啊
那些阿羅漢 修禪定
進入禪定以後
人雖然在人間 等於六根停止
六根停止作用 眼睛不看 耳朵不聽
那當然沒有煩惱 當然沒有煩惱
那你也沒有可能去度化眾生
而且呢你的問題沒有解決
你的毛病習氣還是在 你是進入禪定壓住
就像一個人有病
舉個例子來說
就像一個人有病 醫生治不了
怎麼辦呢 冷凍起來
以前就有修行者這樣的
我先讓自己入定 等下一尊佛祖
等佛出世 我再出定
那請佛來來解脫我
因為他修行的時候 剛好沒有碰到佛
沒有碰到佛
所以他要入定
等佛出世他再出定 也有這種
這冷凍功夫 禪定作用是在這
彌勒菩薩是下一尊佛
他當然不能這樣
所以說他喜怒哀樂都有 不斷煩惱
你說像那個以前 阿羅漢修行沒有喜怒哀樂
斷煩惱六根停止 進入禪定
也不能說他斷煩惱
暫時那些煩惱都斷了
這叫有餘涅槃
沒有真正的斷 沒有真正的斷煩惱
我們在這個人間 不可能不煩惱
這個世界 就是一個不圓滿的世界 娑婆
娑婆的意思就是 煩惱
還有一個意思叫 堪忍
要忍受這些煩惱
就算你是佛 是菩薩 一樣有生老病死
釋迦牟尼佛病死的
他也不是說示現這個入滅 來去自如
他病死的
他吃了一個什麼毒菇啊
肚子痛的 拉痢 就這樣被毒死
一個佛
所以說我們修道人最怕什麼呀
要求自己的 情緒定位在哪裡
我們很容易這樣子
認為修道人就應該
情緒永遠保持平和慈祥等等
希望自己呢 臉上永遠露出這種慈祥
和藹端莊的笑容
所以修道呢
很容易把自己搞的一個 道貌岸然
修道人 有的修道很情緒化的啊
雖然情緒化 雖然憤怒啦 罵人等等
但不見他沒有 道
因為他所處的環境因緣不同
他所做的示現不同
他所接引的眾生不同
也有的說道人 病懨懨的
不見得沒有 道
全身是病 一輩子在生病
我們師母就是這樣的
也有的修道人 嬉笑怒駡 邋遢骯髒
也有的修道人 很乾淨 出污泥而不染
各自不同 沒有一定
也有修道人 整天哭泣
所謂長啼菩薩 啊有這個菩薩 長啼菩薩
他有修道人求名的 求名菩薩啊有啊
妙法蓮華經裡面就有一尊菩薩
就叫求名菩薩 他就是我們 彌勒祖師
前世叫 求名菩薩
他不止求名啊 還求利啊對
貪求名利 心無饜足
永遠不會滿足 這也是菩薩
所以我們不要在 行為上面
不要在行為上面啊 要求自己
最重要的是 找到本性以後 有沒有守住
至於行為上面的一些出入啊 隨緣
但是隨緣 你要不動
你心不動
不要說整個掉到緣裡面
行為可以跟著動
等你隨時收得回來啊
不會迷染 不會不會攪進去 收不回來了

好還有其他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