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漸品第八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於時兩宗盛化,人皆稱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而學者莫知宗趣。師謂衆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然秀之徒衆,往往譏南宗祖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秀曰: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傳衣法,豈徒然哉!吾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毋滯於此,可往曹溪參決。一日,命門人志誠曰:汝聰明多智,可為吾到曹溪聽法。若有所聞,盡心記取,還為吾說。志誠稟命至曹溪,隨衆參請,不言來處。時,祖師告衆曰: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志誠即出禮拜,具陳其事。師曰:汝從玉泉來,應是細作。對曰:不是。師曰:何得不是?對曰:未說即是,說了不是。師曰:汝師若為示衆?對曰:常誨大衆,住心觀淨,長坐不臥。師曰:住心觀淨,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志誠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師處學道九年,不得契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為教示。師曰: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說看。誠曰:秀大師說,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彼說如此,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
師曰: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如汝師所說戒定慧,實不可思議。吾所見戒定慧又別。志誠曰:戒定慧只合一種,如何更別?師曰: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見有遲疾。汝聽吾說,與彼同否?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聽吾偈曰:「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誠聞偈,悔謝,乃呈一偈曰:「五蘊幻身,幻何究竟?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師然之。復語誠曰:汝師戒定慧,勸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勸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
志誠再拜啟師曰:如何是不立義?師曰:自性無非、無癡、無亂,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志誠禮拜,願為執侍,朝夕不懈。
僧志徹,江西人,本姓張,名行昌。少任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時北宗門人自立秀師為第六祖,而忌祖師傳衣為天下聞,乃囑行昌來刺師。師心通,預知其事,即置金十兩於座間。時夜暮,行昌入祖室,將欲加害。師舒頸就之,行昌揮刃者三,悉無所損。師曰:正劍不邪,邪劍不正。只負汝金,不負汝命。行昌驚仆,久而方蘇,求哀悔過,即願出家。師遂與金,言:汝且去,恐徒衆翻害於汝。汝可他日易形而來,吾當攝受。行昌稟旨宵遁,後投僧出家。具戒精進。
一日,憶師之言,遠來禮覲。師曰:吾久念汝,汝何來晚?曰:昨蒙和尚捨罪,今雖出家苦行,終難報德,其惟傳法度生乎?弟子常覽涅槃經,未曉常無常義。乞和尚慈悲,略為解說。師曰: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曰:和尚所說,大違經文。師曰: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曰:經說佛性是常,和尚卻言無常;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和尚卻言是常。此即相違。令學人轉加疑惑。師曰:涅槃經,吾昔聽尼無盡藏讀誦一遍,便為講說,無一宇一義不合經文,乃至為汝終無二說。曰:學人識量淺昧,願和尚委曲開示。
師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故吾說常者,正是佛說真無常義。佛比為凡夫外道執於邪常,諸二乘人於常計無常,共成八倒。故於涅槃了義教中,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汝今依言背義,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縱覽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然大悟,說偈曰:「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師曰:汝今徹也,宜名志徹。徹禮謝而退。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寺來參禮。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師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對曰:亦痛亦不痛。師曰:吾亦見亦不見。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師曰: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神會禮拜悔謝。
師又曰:汝若心迷不見,問善知識覓路;汝若心悟,即自見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見自心,卻來問吾見與不見。吾見自知,豈代汝迷?汝若自見,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見,乃問吾見與不見?神會再禮百餘拜,求謝過愆。服勤給侍,不離左右。
一日,師告衆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只成個知解宗徒。
祖師滅後,會入京洛,大弘曹溪頓教。著顯宗記,盛行於世,是謂荷澤禪師。
師見諸宗難問,咸起惡心。多集座下,愍而謂曰: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便須自見。諸人聞說,總皆作禮,請事為師。
好 我們就講這個神會嘛 好 一起唸
有一童子名神會 襄陽高氏子
年十三 自玉泉寺來參禮
師曰 知識遠來艱辛 還將得本來否
若有本則合識主 試說看 會曰
以無住為本 見即是主 師曰
這沙彌爭合取次語 會乃問曰
和尚坐禪 還見不見 師以柱杖打三下
云 吾打汝痛不痛 對曰 亦痛亦不痛
師曰 吾亦見亦不見 神會問
如何是亦見亦不見 師曰 吾之所見
常見自心過愆 不見他人是非好惡
是以亦見亦不見 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
汝若不痛 同其木石 若痛 則同凡夫
即起恚恨 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
痛不痛是生滅 汝自性且不見
敢爾弄人 神會禮拜悔謝
好
有一童子名神會啊
這個沙彌啊 襄陽高氏子啊
就他俗家姓高
才13歲啊 年紀好輕哦13歲啊
這是個很天才高妙之士啊
13歲你看他講的道理就這麼深奧啊
真是解悟界的大師啊
後來 這個南宗
南宗這個六祖惠能本來都在南方啊
在弘法傳道
後來能夠成為所謂大唐盛世的
一個主流 主流文化啊
不只是說是變成佛教的主流啊
可以成為主流文化了啊
等於說這些皇帝呢 都以禪師為國師了
而不是以 儒者或者 道士為師
就是因為神會 入京弘法
到京師去開 無遮大會
跟北宗的門人辯論 然後大獲全勝
所以六祖惠能
那個時候才被公認為是 第六代祖師啊
本來不然北宗神秀門人
已經立 自己立 神秀為第六代祖師
然後再往下第七代都出來了啊
不過神會後來又被這個胡適啊
胡適認為他是 第七代祖師啊
因為胡適也是個知識份子
所以他覺得神會
不會講一些聽不懂的禪啊
神會後來他的著作啦等等呢啊
都還是可以理解的啊
所以胡適認為神會是第七代祖師啊
但胡適憑什麼呢
他也不是一個修行者
他是沒辦法建立祖師的
年13歲 至玉泉來參禮啊
就從玉泉 玉泉寺就是
這個神秀大師的道場
他是神秀的弟子啊
他來參拜啊
他來禮敬惠能祖師
師曰 知識遠來艱辛
他說善知識啊 你遠來艱辛啊
從北方到南方來 當然一路很辛苦
他們都用走路的啊
很辛苦有時候走了幾個月才到
還將得本來否
那你是不是已經得到這個 本來面目了
還將得本來否
得到這個本性了啊 來才來的呢
已經見到本性了才來的
其實真的見到本性啊 就如如不動了
也就不需要遠來參禮了啊
那就來的話 也只是求個印證而已
若有本則合識主 試說看
如果你有得到本性的話
認識本性的話啊
則合識主啊
那你應該 認識這個自己的主人啊
啊應該認識自己的主人
不會六神無主 認識自己的主人
我們一般人就是 六神無主啊
沒有主人 沒有主神就會被六塵牽著走
眼睛 看到什麼就被牽走了
耳朵 聽到什麼聲音就被牽走了啊
很容易被外境啊 牽動內心
境界風吹啊心 海起浪
沒辦法 不能做主啊 不能做主啊
這心不能做主
環境一波動啊 心就動了
這個不認識自己 自己啊不認識主人
所以說如果 知道本性的人
應該認識主人啊 應該能夠做主的
那你試試說說看
什麼是本 什麼是主
神會說啊
以無住為本 見即是主
這個講的非常好啊
無住為本
他就表示他雖然年輕啊
他經典也讀得很精深啊
這無住為本 也不是他發明的
無住為本是 來自於維摩結經啊
維摩結經裡面講 無住為本啊
無所住 就是根本啊 無住為本
你說你本性到底是什麼
你說見到本性 本性到底長什麼樣子
無所住就是本性啊
心就有所住啊
啊我們的心
這講的非常好啊
人心有所住啊 那本性是無所住啊
事實上本性就是人心啊
只是當他有所住的時候他叫人心啊
當他無所住的時候呢
哎他就恢復到他的本性了
所以就好像一個小孩子啊
他搗蛋就變成搗蛋鬼了
他不搗蛋就變乖孩子了
還是一樣 這個孩子啊
只是看他 搗蛋 不搗蛋而已
那我們的搗蛋就是 有所住嘛
心老是住在
想要抓住一些什麼啊
住在一些情境裡面
執著一些情境啊
貪著 有所住 就有所貪著
貪心執著
所以叫做 無所住
就回到本性了那
無所住之後呢
見即是主啊 見即是主
他說你有沒有見性啊
見就是主啊
這個無所住回復到本性以後啊
然後呢就會有 正見啊
無住之後就會 有正見現前
啊
正知見現前啊 正知正見啊
那這個正知正見呢就是你的智慧啊
這個智慧就可以做主
講得真好啊 對不對啊
這個正知正見就可以做主
所以他這個答案呢
非常其實算是非常精確的啊
正知正見 可以做主
你說他這個見解是錯的嗎
也不能說他是錯
他後來開化一方的時候啊
他也寫了一篇這個什麼《顯宗記》
很有名的啊
他寫了一篇文章傳世啊
裡面講心法
裡面強調的這個心呢
他也是講這個知
他不講見
他講知啊
不過一樣的意思啊
他心的特質就是知啊
就是智慧的意思啊 而不是空啊
當你無所住的時候 不是什麼都沒有
無所住啊 最後就是 正知見現前這樣
無所住就 無所不知
簡單的說就是這樣
心無所住 則無所不知啊
這個是神會 他貫徹始終
他到最後成為一代宗師以後
他還是講這個心 無所住 無所不知
還是講這些東西啊
所以說無住為本 見即是主
這時候就能夠有 正知正見
就可以做主了啊
那這時候祖師就說
這沙彌爭合取次語啊
意思就是說 鸚鵡學語的意思啊
啊就是這個小和尚啊
哎怎麼講的一些學來的話
不是自己的體悟啊
爭合取次語啊
這次語就是 別人講過了再講一遍啊
不是自己體悟出來的
確實啊 這個無住為本啊
正知正見 這都是經典所說的話
把它搬來再講一下
就像柯P在講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樣
也不是他自己的體悟啊
就金剛經裡面講 他照唸一遍
不見得真的看到一切有為法
就如夢幻泡影啊
嘴巴雖然說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啊
下一句就是 你試試看不要惹我生氣(時事)
這個神會就不服氣了啊
他就反將他一軍啊
你覺得 你說我次語
你說我就講的是 簡單的說
講人家的糟粕啊
食人唾餘啊 吃人家的口水啊
簡單的說就是就 只是口水而已啊
不是自己的證悟啊
他就反問他 說和尚坐禪 還見不見
他是想說
我是不是說這個 見 是不對的啊
他是想說 無住
一般人就會認為說 無所住就沒有念頭了
心一片空了啊
但是神會他 他認為說
無所住之後呢 就是有正見啊
有智慧 有正見
所以他就問這個六祖惠能說
你坐禪的時候 還見不見
你有見嗎 有見還是不見啊
坐禪是不是就什麼都不見呢
無知無覺呢
如果是無知無覺的話 那個是外道禪啊
外道禪才 無知無覺啊
真正做禪應該是 了了分明才對啊
坐禪並不是說 一點知覺都沒有了啊
坐禪是心定下來以後 反而更清楚啊
就好像水靜下來以後 反而能照了啊
水波濤起伏的時候哎
什麼都什麼都看不見啊
靜下來以後
你反而可以所有的倒影都會出現啊
反而有能照的功能
所以心應該靜下以後就有正見啊
啊所以說和尚坐禪啊 還見不見啊
你到底有見還是不見
這祖師也不直接回答 就以柱杖打三下
打一下就很痛了 打了三下
哈哈哈
啊他再一次打一下
發現他皮皮的
再再用力一點
再加碼哈哈
按兩下即可編輯
就問他說 吾打汝是痛不痛
他說我打你呢 你是痛還是不痛啊
你到底痛還是不痛啊
對曰 亦痛亦不痛
他反應很快
亦痛亦不痛啊
他意思就是我身體痛
我心不痛啊
哈哈對不對
我靈性不會痛啊
啊他下一句還沒講
我幫他講了
哈哈一定是就他的
他的思維理路 大概跳不出這個範圍啊
人有靈性 有肉體嘛
肉體會痛啊 靈性不會痛啊
啊就像說這個手燒傷了對吧
手會痛啊 心沒有痛啊
他心沒有去注意到他
心就不覺得痛了啊
所以 亦痛亦不痛啊
然後 師曰 吾亦見亦不見
他說好你 亦痛亦不痛
他說我也是 亦見亦不見
我也是 又見 又不見
那神會就問了
什麼是 亦見亦不見呢
神會就準備等你說你是 見還是不見呢
你說你不見 不就草木瓦石了嗎
你說見 那就跟我一樣啊
對不對啊
所以他就 他就等這個惠能祖師
要說一個 不見啊
因為你說我 見即是主
就罵我
我說 見即是主 你就罵我
那你是不見嗎
你說不見
我就說你 草木瓦石
你跟木頭石頭有什麼不同啊
所以他說他 亦見亦不見啊
那神會就覺得
怎麼會有一個 亦見亦不見呢
師云 吾之所見
常見自心過愆 不見他人是非好惡
是非好惡啊
應該說 是非好惡 好和壞
是以亦見亦不見
我有見 亦有不見
我常常見到自己的過失
我沒有看到別人的過失
簡單的說就是這樣啊
不見世間過 常自見己過
常自見己過者 見也
我坐禪我心恢復到本性的時候
我常常見到自己的過失
所以這有所見啊
但是我沒有見到別人的過失
這無所見啊
亦見 亦不見
這是他的 亦見 亦不見
真正本性現前的時候是這樣子啊
智慧 他講的就很實際啊
所以為什麼要親近祖師就是這樣
他講就很實際啊
他不是哎 我正見現前 哇
嘴巴可以講出一大堆奇言妙語出來
一大堆很奧妙的這個經論出來
不是 就很實際的啊
常見自己的過失 沒有見到別人的過失
一般人不是啊
一般人看別人的過失看很多啊
看自己呢 我都聖人
一點過失都沒有啊
我都沒有錯 死不認錯
大部分都會這樣子
護短嘛 就覺得自己都沒有錯
都是別人的錯
那你不管
你坐禪做的功夫多精妙啊
你只看到自己的過失
看不見別人的過失
像最近那些媒體在跟這個慈濟大戰啊
啊兩邊都是
都是只見到別人的過失
沒看到自己的過失
對啊 昭慧和那些啊
兩邊都是各自
兩邊都是各自認為自己沒有錯
都是別人的錯啊
所以這個是
六祖惠能呢他直接
告訴你 見到本性是什麼樣子
所以 是以亦見亦不見
那汝言 亦痛亦不痛如何啊
汝若不痛,同其木石
呵你若不痛 那不就木頭石頭嗎
如果你痛 那就是凡夫俗子啊
就起恚恨啊 就會起憎恨之心啊
所以說你 痛和不痛都不對
說痛說不痛 強辯
說你又痛又不痛又強辯啊
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
痛不痛是生滅 汝自性且不見
敢爾弄人?
所以你一開口我就知道了
不用開口 看臉就知道
看臉就知道
看臉就知道你見性沒有啊
問你 就應該趕快禮拜啦
就說哎呀
我就是 不見本性 才遠來投禮啊
啊就趕快請老師指點我吧
就講的一副好像 你已經 明心見性了啊
所以就修理他一下
白白被打了三下
捉弄人嘛
你就是嘴巴說得漂亮
捉弄人而已啊
根本就沒有見到本性啊
汝自性且不見 敢爾弄人
神會 禮拜悔謝
神會就沒有話講了 就禮拜懺悔啊
感謝懺悔
感謝感謝祖師的指點啊
好再來師又曰
一起念
師又曰 汝若心迷不見 問善知識覓路
汝若心悟 即自見性 依法修行
汝自迷不見自心 卻來問吾見與不見
吾見自知 豈代汝迷 汝若自見
亦不代吾迷 何不自知自見
乃問吾見與不見 神會再禮百餘拜
求謝過愆 服勤給侍 不離左右
師又曰 汝若心迷不見 問善知識覓路
如果你自己心迷了
不見本來面目
不見本性的話啊
你可以虛心求教善知識
來覓路嘛 來尋覓明路啊
我們傳道就是傳這個
這是真明路 了劫還故鄉
告訴你從這裡啊
從這裡 可以去悟啊
覺悟之道在這個地方
所以 尋善知識覓路
善知識會指點你一條明路
余今指你一條路嘛
燈光照耀在眼前啊
我們傳道就是善知識指路啊
指出這條路出來
明示正路啊 明示正路
明白的指示你正路在哪裡
汝若心悟 即自見性 依法修行
你若心覺悟了
那你就可以 自見本性啊
可以依法修行
汝自迷不見自心
你自己迷 迷失本性
沒有看到自己的本心啊
光是聽到一些道理啊
就以為自己覺悟了
啊 無所住啊
說是無所住 事實上自己心呢
還是 有所住啊
就好像你說孝順
那自己不見得做到孝順
無所住 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
無所住
也不是說你知道這個道理
你就做得到的
無所住而生其心 大家都會背啊
耳熟能詳啊
但誰真的做得到 無所住而生其心呢
所以要指點啊 明師指點啊
這個迴光返照
這就是讓你做到 無所住而生其心
因為我們的心不可能 無所住嘛
因為習染
就好像賭鬼 你叫他不要賭
他也知道不要賭啊
我忍不住啊(台語)
那個吸毒的 你叫他不要吸毒
他也做不到啊
他心沒辦法從那個泥沼收回來啊
所以為什麼要傳 真明路 就是這樣啊
當你的心 向這條路來了以後
那個勢 一直往這邊走啊
這個通往這個 玄關通天竅啊
通天竅 往通天竅走
諸佛菩薩的這個護持啊
這個叫 依法力而修啊
依的是 法力啊
一般人依的是 信力啊
要靠自己的信心
強烈的信心啊
那個很難修啊
那個 進進退退啊
為什麼要傳你 本來玄妙關
一般人就是說 我告訴你
你應該怎麼做
那你要有信心去做
我就是沒有信心啊
我信心很容易受到挫折啊
我相信我一定做的到啊
有一天啊 下著雨啊
我在我們家那個廚房嘛
哇聽到後面鬼哭神嚎的啊
用慘叫的聲音哦
我想糟糕 兇殺案的是不
就跑到後面去看哇
一群年輕人在那邊冒雨在那邊喊著哇
我一定會成功 我相信
你們知道嗎 那邊有一群啊
就在那個安全島那地方 在那邊受訓啊
下著雨啊 我不是魯蛇(loser)
這就要靠信力啊
他們講的沒錯啊
就是依靠信念啊
靠自己信心
信心的力量啊
風雨生信心
傳道依的是 法力啊
這法力才可以讓你 從泥沼中啊
把那個心啊 有力量的拉回來
要不然信心的力量很微薄
所以為什麼叫你 迴光返照
就是 當你的心回到這裡
跟佛光 跟佛世界接上軌以後啊
那個力量就大
就好像救生索一樣
看你自己在游泳啊
海中掙扎是不一樣的
那救生索抓緊不放 就上去了啊
所以說無所住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做到很困難
要做到的話
就是要 依法力啊
要依靠法力來修
所以叫做依法修行
自見性的話就可以依法 就是依法力
這個六祖惠能就內行人啊
就知道一般人就是 依信而修
這 信修 和 法修 是不同的啊
天淵之別啊
就跟 坐船渡河 游泳渡河一樣啊
這差很多啊
所以你自己迷失了 沒有見到自心了
卻來問 吾見與不見了
你還問我 到底見性沒有
吾見自知 豈代汝迷
他說我見 我自己知道啊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啊
我自己心裡明白啊
我見了沒有 干你屁事 簡單的說
豈代汝迷啊
對不對啊 干你什麼事呢啊
我見性沒有 能夠取代你的迷失嗎
我不能替代你的
汝若自見 亦不代吾迷
你如果自己見到本性的話
也是一樣啊 自己受用啊
你自己見到本性
也不能因為 你見到本性呢
就可以 讓我免於迷失啊
所以每個人呢 都需要自救啊
自己救自己
何不 自知自見啊
來問吾 見與不見啊
你的重點不在 問別人見與不見吧
現在很多人喜歡這樣問啊
你見性沒有啊 你成佛沒有啊
我見性沒有 成佛沒有
干你什麼事呢
我見性了 成佛了
你如果沒有見性 沒有成佛
你沒有辦法判斷
我見性沒有 我成佛沒有啊
我如果跟你講我見性 我成佛了
你是信還是不信呢
是不是啊
你沒有到那裡
我說了 你就信 你就是迷信
我說了 你不信 那你問我幹嘛
我怎麼回答 你都不信 那你問我幹嘛
所以那種會問人家 就準備要信了啊
所以只要有人敢說我成佛
就一群人跟著他啊
就一群人跟著他跑
所以不要去問
問的結果呢 就會被騙
就會上當啊
尤其你有錢沒有錢
這是可以調查的出來的
是不是啊
你 有悟沒有悟
這調查不出來的
是不是啊
這沒辦法的
那你請徵信社也查不出來啊
他到底悟了沒有
他自稱悟了 就可以騙死你啊
所以六祖惠能講得很好啊
你要 自知自見啊
你要自己 認識自己的本性啊
自己見到真理啊
不要去問別人 見還是不見啊
我們傳道也是啊
就傳你 本來玄妙關嘛
你要找到自己的 本來玄妙關啊
然後在這裡 安身立命啊
不要去想說 別人見性沒有
然後希望別人來指點你
就真正指點 已經指點給你了啊
善知識覓路嘛
善知識已經 直示明路啊
直示正路啊
所以神會再禮百餘拜 求謝過愆
又在禮拜一百餘拜哦
那麼那個禮拜不像我們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
哈哈不是啊
他那個跪下去啊 再起來起來
以後 再跪下去啊 再起來哦
那一百餘拜
在那邊拜了好久
然後感謝 懇求
改過啊 懺悔 服勤給侍啊
就變成他的侍者啊
在那邊服勤
服勤 就是做做勤務啊
就在身邊呢
做一些打雜的工作啊
服勤給侍
什麼洗衣服啦
燒飯啦 擦地啦
這些這個粗活細活
就侍候祖師的工作啊
就變成他的勤務兵了簡單的說
不離左右
沒有離開他的祖師的左右
這也是一個很有
很有智慧的一個孩子
這麼小就知道 不離左右
現在年輕人就是那個 手機不離左右
也是 服勤給侍啊 不離左右
他就真的 識得好歹的
所以我們自己
我們修道要體會到
這個剛才講這個 無住 講的很好啊
這個惠能講的這個 無住很好
無所住 不能光是口說無憑的
你要真正感受到自己 住在哪裡的時候
可以收的回來
不是用信 而是用 而是用這個法力
可以收的回來
我們的心就是習慣性會 住在哪裡
平常好好的 一件事情 一句話
就可以讓你黏在裡邊
是不是這樣
一句不中聽的話
你就黏在裡邊
你可以想幾天幾夜都出不來啊
這時候呢 你不是一直去想啊
這句話什麼正面的 負面的 反面的
想個不休啊
或者我原諒他 或者我不原諒他啊
你要有辦法呢 不管這句話是惡意還是善意的
或者惡意你要把他想成善意的
善意把他想成惡意的啊
你有辦法從那個泥沼裡面拉回來
這個是最重要啊
不要說是一句話了
一句話都這麼難受了
何況是 恩怨情仇
更是收不回來
恩怨情仇啊
心掉在裡面 想都想到你 睡不著覺
這是每個人的困擾
就是這樣子啊
所以有沒有辦法從那個泥沼裡面
哎收回來啊
這個就是要 善知識 直示正路
我們每個人都被 經過指點的了
正路 已經指點給你了
心的方向
心的方向 只要向這裡
就可以離開那個 有所住的泥沼啊
只要向這裡走就好
你也不要說哎
一定要在哪一個點上
就大概這個方向啊
我們傳道的時候不是點傳師
點開以後就做這樣子
就是把心抓回來就是這樣啊
你們可以時常做這個動作
發現自己心掉了
哈哈哈啊
心掉到那個情感的泥沼 欲望泥沼啊
那這裡有力量啊
這個 通天竅啊
因為他不是光靠 自己的信心啊
那後面有整個 仙佛菩薩的世界
叫通天竅啊
老母降下通天竅啊 無影山前對合同
真的沒有力量說
就合同對起來
無影山前對合同
啊這時候就 嬰兒要想歸家去
就回家了 回到家鄉去了
這個是真正 做到 無所住
而不是 知道無所住啊
真正做到 無所住以後
是不是就脫離這個世間呢
不是 這時候反而 智慧現前啊
反而有智慧呢
可以啊 善謀能斷啊 可以善謀能斷
好在最後
一日,師告衆曰:
吾有一物,無頭無尾
無名無字,無背無面
諸人還識否?
神會出曰:
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
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
汝便喚作本源佛性
汝向去有把茆蓋頭
也只成個知解宗徒
祖師滅後,會入京洛
大弘曹溪頓教
著顯宗記
盛行於世,是謂荷澤禪師
好
一日告衆曰
吾有一物 無頭無尾啊
無名無字 無背無面
諸人還識否
那我有這麼一個東西啊
沒有頭 也沒有尾啊
沒有頭 沒有尾 什麼意思呢
就是沒有開始 沒有結束的意思啊
沒有開始 也沒有結束
我們身體 有開始 有結束
有頭有尾啊
我們生下來就是頭嘛 開始了
到死的時候就結束了 有頭有尾
有這麼一個東西 是無頭無尾的啊
沒有開始 也沒有結束啊
無名無字 他也沒有名字啊
名字是為這個身體取的
你有這個身體以前
你也不是叫這個名字啊
你上輩子也不是叫這個名字
下輩子也不是叫這個名字
所以這個靈性是 沒有名字的啊
這靈性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無背無面
他也沒有正面 也沒有反面啊
無背無面
諸人還識否
那你們諸位呢
認識它嗎
還識否 認識這個東西嗎
我們一般人認識的 都是有頭有尾的
有名有字的 有背 有面的
有正面 有反面的
那有什麼樣一個東西 是長這個樣子呢
那你們諸位認識它嗎
神會出曰 是諸佛之本源 神會之佛性
講的好啊
說的比唱的好聽啊
說的比唱的好聽
確實說得好
諸佛之本源呢
神會之佛性
也不止神會之佛性
我們所有人的佛性
諸佛的本源 就是這個
就是這個 無頭無尾
無名無字 無背無面的
所以什麼時候身體死了
這個東西還在的啊
什麼時候 這個你的名字
隨著啊所謂 爾曹身與名俱滅啊
身與名俱滅的時候呢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
杜甫講的 身與名俱滅
但是呢 江河萬古流啊
江河還是 萬古長流
這個靈性還是 萬古長流
那講這個主要的目的啊
不是要你說 哎呀那個佛性什麼
要告訴你這個生命
一切都會
一切都會消失的啊
還有這麼一個
它不落在這個因果裡邊的啊
不落在這個定律裡邊的
生滅的定律裡邊
它是不生不滅的
神會說 諸佛本源 神會之佛性啊
有沒有錯呢 也沒錯啊
但是 師曰 向汝道無名無字
汝便喚作本源佛性
你馬上給他取個名字 叫本源叫佛性
跟你講 沒有名字啊 你趕快取個名字啊
叫本源佛性
它就變成一個對象了
這個佛性 它不是一個對象的
變成說
我變成有一個我
然後認知一個佛性
他當一個對象
一下子就 無同異中 熾然成異
本來我們看 佛性是無同異啊
一下就分出了一個對象出來
有一個本源 一個佛性
然後有一個我
在看到這個本源看 到這個佛性
那到底這個 我和佛性的關係是什麼
是不是
到底這個 我和佛性關係是什麼啊
所以說就變成兩個東西出來了啊
本來是合同 一下就變成兩個了
你立個名字出來 就變成兩個了啊
所以他說 本源佛性
他就要去解釋它啊
他就要讓自己的心呢
處於一種認知的狀態
有一個對象可以認知啊
所以後來他做這個啊
〈顯宗記〉啊 然後做這個心要
也是強調這個知啊
所以他很強調這種 認知
汝向去 你以後呢
有把茆蓋頭
他知道他會成為一代宗師
把茆蓋頭 的意思就是啊
就是結草為庵啊
坐化一方啊
建立道場的意思啊
就好像我們什麼慈濟啊
法鼓山啊
臺灣有四大山
四大山頭嘛
那佛光山啊
還有一個什麼中臺山啊
這都屬於 把茆蓋頭啊
一開始都是一個草庵呐
後來越來越大
那古代沒有 古代沒有
沒有說一天到晚到處蓋廟
蓋廟都是 皇帝在蓋的啊
一般大師他是不蓋廟的
都是那些大官在蓋的廟來
請那些那個大師去
大師本身 他不會募化蓋廟的
以前古代是這樣
所以都是 把茆蓋頭啊
把茆就是 結草為庵的意思
這個茆呢 就是草啊
哎庵啊 蓋在頭上啊
好像土地公一樣啊
也只成個 知解宗徒啊
那你不是禪宗 叫 知解宗啊
這是惠能祖師
對於神會的一個 未來的預言
祖師滅後 會入京洛
大弘曹溪頓教
著顯宗記
盛行於世 是謂荷澤禪師
這個是啊
神會呢 後來成為一代宗師
在當時呢 也是南宗這一脈啊
最有名的禪師啊
南宗這一脈大部分都是這個
都是很 很低調的 很保守的
只有他 聲勢驚人啊
不過也是因為他本身是 北宗出來的
所以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他很瞭解 北宗在修些什麼 講些什麼
因為他 來自於玉泉
雖然是13歲以前
可是他這個人頭腦太好
13歲以前
那就把所有東西都學完了
北宗的那套都學完了
所以他後來再回到那裡去
就 所向披靡 天下無敵
誰也辯不過他
不過這邊 點出一點
就是說
我們不要落入這種 認知
不要落入這種認知
那強調就是 你不要去認知
你的心
不要處於認知的狀態
我們的心呢
他習慣性會 處於認知的狀態
處於認知的狀態
但是 性不是
認知的話 心中總有個知識在
總有一個 見解在那裡
但 性 它是無知的
般若無知
真的有智慧的人
他的心常常處在一種 無知的狀態
我沒有知見在的
無知 不是說 我什麼都不懂
而是我 沒有一個東西在那裡
我沒有個東西在那裡
它叫本源
它叫佛性
沒一個答案在那裡啊
這就是這個
蘇格拉底常說他說我無知
他說我什麼都不知道
我無知啊
我也不知道什麼是正義
我也不知道什麼是仁慈
我也不知道什麼是真理
我什麼都不知道
你知道 請你告訴我
結果人家就跟他講
講了半天
他又跟他談了半天
對方發現自己 什麼都不知道
那到底是什麼呢
又問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 我就是不知道才問你啊
搞得大家很迷惑啊 怎麼回事啊
你認為你知道
他講了半天
就發現大家都 承認自己不知道
到底答案在哪裡呢
蘇格拉底說 我也不知道啊
我好希望別人告訴我
他就是 永遠處於這種 無知的狀態
般若無知啊 無所不知
後來學哲學的人都覺得
蘇格拉底就知道啊
知道答案 不講而已啊
沒那麼無聊 耍你
好像魔術師知道怎麼變
故意有秘方不透露一樣
很多人都 很多學哲學
都以為蘇格拉底是這樣的啊
一輩子在呼嚨(騙)人
不是 就是無知啊
就是不去定義啊
不去認知不去
因為你認知就要定義嘛
認知的結果 就要定義
定義的話呢 法無定法
一旦定義以後呢 這個法就 非法了
好最後
最後一段
師見諸宗難問 咸起惡心
多集座下 愍而謂曰
學道之人 一切善念惡念
應當盡除
無名可名
名於自性
無二之性 是名實性
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
言下便須自見
諸人聞說
總皆作禮 請事為師
好
師見諸宗難問
應該說是 互相問難啊
互相詰問 為難對方啊
各個宗派啊 各執一說啊
認為別人都是錯的
別人都是外道 都是偏見邪見
只有自己才是 正見 正教 正道
所以這個不只是
這個禪宗 分做南北兩宗啊
那時候有好多宗派啊
都互相覺得對方不究竟 不圓滿啊
諸宗 這個 難問 那應該唸 難啊
就是 互相問難 咸起惡心
最後呢 已經沒有是非了
就起了一種惡毒之心
就覺得反對我的人 都是造口業啊
都會得什麼癌症啊
什麼心血管疾病啦
什麼免疫系統失調啦
最近有沒有看到這些新聞(時事)
修行人很會詛咒人啊
他別的不會 就會詛咒別人
就會 咸起惡心啊
多集座下 甚至在他的門下
有來自四面八方的修行者都有
來到這裡以後呢
還是執著自己以前的一些
見解啊 有的天臺宗來的啦
有的什麼學 維摩結經的啦
有的學 楞嚴經的啦
然後也有這個 北宗的門人
就是互相辯論啊
互相辯論 多集座下
所以愍而謂曰
他就很憐憫這些人的 無知愚癡啊
就告訴他們說啊
學道之人啊 一切善念惡念 應當盡除
因為你有善念 就會有惡念
因為你認為 自己是善念
然後當覺得別人呢
就像那個伊斯蘭教要去
伊斯蘭國啊 他要去砍別人的頭
他不是為了邪惡去砍別人
他是為了認為 自己是善啊
對他起了善念 那就有惡念出來
因為他認為 自己是正直是善良
然後覺得別人來迫害我的時候
我就起了一種仇恨之心
然後就會起惡念
善念就會 繼之以惡念
好甚至縮小到每一個家庭裡面
都是這樣啊
因為你認為自己是對的
然後 對方反對你破壞你 破壞你的對
比方說你認為家裡面應該維持整潔
是對的
那你的另外一半呢 就很邋遢
那你就會覺得 他很邪惡
然後就會 起了惡念對不對
就會氣憤不平
所以善念 就會滋長惡念
你認為什麼是善的
然後呢為了維護你認為的善
就會起惡念
這就是人性的問題在這裡
所以學道之人呢
一切善念惡念 應當盡除
所以我們不要落入那 種善惡的對立
善念惡念 全部都要去除
應當盡除
不要整天想
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
所以善念惡念就是 整天想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
無名可名 名於自性
心中沒有任何的名相
名於自性 這時候 本性就現前了
我們人就是 落入這些名相
所以說我們上道德經講
名可名 非常名嘛
我們就給他 安一個名字
那這個名 就是形容的意思 去形容
那一般形容呢
最重要的形容就是 善和惡
所以人類永遠在一個 善惡對決
而且永遠自己覺得 自己是在善的這一邊
善惡對決
永遠落在這裡邊
那以前所謂 共產主義和 資本主義
彼此都認為是 善惡對決
彼此都認為 對方是邪惡的
那現在臺灣的話
你看 藍綠對決 對不對
善惡對決
永遠都落在這裡邊
所以這種 善惡對決
這個就是迷失本性的緣故
迷失本性緣故
我們人很容易落入這裡邊
善惡對決 還是有理想的人
那一般人
就根本就 也不想善惡對決了
他在乎的是 成功啦 失敗啦禍福
災禍啦 福報啦 他在乎的這個
不管善還是惡
只要能夠帶給我幸福快樂就好了
而且又把幸福快樂 再窄化
認為 有錢就是幸福啊
所以這個呢 通通都是善念惡念
而且都是自以為是
都是自以為是 就二分法
所以說 一切善念惡念 應當盡除
那才不會落入這種 名
事實上所謂善惡
無非就是一個名而已啊
就沒有事實嘛
就只有一個名字而已
沒有事實
善一下變成惡 惡一下變成善啊
這沒有事實的存在
就只是一個名字 吵來吵去
換來換去而已
無二之性 是名實性
所以真實本性呢 就是無二之性
就不落入這個兩端啊
不落入這樣子一個 對啦 不對啦
善啦惡啦 好啦壞啦
喜歡啦 不喜歡啦
一般來講
會執著善和惡的 這還是屬於這種君子
君子會 我不喜歡
但是如果是善的 我也要去維持
比方說我 孝順父母
雖然是很辛苦的事情
可是我認為是對的 我還是要去做
我要去做 我認為對的事情
吃素啊很辛苦 很不方便
但是我認為是對的 我要去做
君子還比較重視這個善惡
但你做你的就好了
你不要去說人家是惡的
不要去批評別人是邪惡的
但一般人 不在乎這個 不在乎善惡
一般人在乎是 我喜歡 不喜歡
他沒有善惡的 他只有 好惡啊
我喜歡 不喜歡
所以這種 無二之性
不是光說 不思善惡
不思善不思惡
一般人根本 不思善不思惡的
大部分人都做得到
不思善不思惡 大部分都做得到
他們 不在乎善惡是非的
他只在乎 好惡得失
好惡 這也是二啊
我喜歡我討厭
那我喜歡 我能不能得到
我不喜歡的 我能不能夠去除
對所以這叫 好惡得失啊
善惡是非 好惡得失
這都是二 這都是二
所以 無二之性 即是佛性
你不落入這兩端呢
不管是 好惡得失 或是 善惡是非
真實本性才會現前
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
所以一切教門
都是要從這個 無二之性
這真實本性上面建立的
你自己的心靈
要回歸到這裡來
才可以建立一切教門 去教化眾
因為教化眾生
無非就是要牽引他回到這個 不二
回歸不二
我們這個世間最大的問題
就是 兩極對立嘛
所以叫做 南北兩極
我們不是那個
彌勒救苦經裡面講的嘛
南北兩極連宗緒
就我們落入南北兩極的爭鬥
南北兩極哪一邊是對的
哪邊是錯
都沒有對 沒有錯啊
錯就錯在分裂 錯在分裂啊
所以不二之性上面 建立一切教門
言下便須自見
我現在講完了
你們自己要見到這個真理
要見到本性 見到不二之心
然後從不二之性出發呢
就可以 教導一切的眾生
教導的內容
無非也就是讓大家 回歸不二
不要再 對立對抗了 不要再對抗
常常有人夫妻不合
跑來跟我這個抱怨的
這個好多樁哦
然後都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就是對抗
好夫妻都是在對抗
所以說小到一個家庭
大到國家與國家
小到家家庭裡面的成員
都是落入這樣子一個兩極對立
落入這種兩極對立
然後可能為了利害
也可能是為了是非
不管是為了利害
還是為了是非
這個就是
就是一切罪惡的淵藪就從這裡來了
所以
諸人聞說 總皆作禮 請事為師
這邊諸人聞說 總皆作禮 請事為師
可能是就說那些 各宗各派的人
可能是來找這個六祖惠能評理
他沒有講的很清楚
因為 請事為師 就表示本來不是他的弟子
本來不是他的弟子
那就是來請他做公道人的
可能就是來請他做公道人的
哎呀我們在那邊爭辯
啊到底誰是外道 誰是正見 誰是邪見
請祖師做個公斷
祖師就說了一個這個
不二之性 善念惡念 應當盡除
所以就給他們的一個
和稀泥的答案
大家不要爭辯啊
上次就有一個道親呢
為了老公不做家事要離婚
我跟他說
她有兩個小孩嘛
我兩個小孩 白天要上班
晚上回來還要照顧兩個小孩
要煮飯啊等等的
打掃家裡了
我說那你離婚以後
這些家事還要做嗎 還是要做
有差嗎 沒差啊 還是要做
那為什麼要離婚呢
不爽啊 不爽啊
不要看到這個人
我說你不要看到這個人
有很多問題會發生哦
她說有什麼問題
就少一個討厭鬼啊在眼前
我說你 身份就不同了
就變成 單親媽媽了
你的社會定位要重新來一遍了
而你的小孩也變成 單親家庭了
對不對
因為兩個小孩子 出去面對社會的時候
就是少了一半
這有很多重新定位都要出現
你有很多新的困擾會發生
然後你舊的困擾沒有解決 還是要做家事
對不對
新的困擾就發生了 要考慮清楚
被我這一講啊 又拖到現在
好有沒有問題 好請
啊
善念惡念都盡除 怎麼會進到自性不二
哎對對
怎麼會進到自性不二
我們的心呢 就是落入這種分別心
分別識嘛
我們分別識就是在想這些啊
當你無分別的時候 智慧就現前了
智慧 般若就是就是 佛性啊
智慧現前 就是佛性啊
所以說 這叫轉識成智
轉識成智的關鍵就在 分別還有 無分別這樣
那但是我們習慣性就會去 分別
所以才需要 直示正路
你落入那種分別的習性
有人是根本不想收回來
就是想要 論個是非論到底了
那有人說我不想論了
可是習慣性會墮入這種是非的
那種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那種習染裡面
所以說需要依法力而修啊
要把心收回來啊
不要再掉到那種泥沼裡面去了啊
那真的能夠收回來
無所住而生其心
生的就是般若心啊
就是真如心
要說有一天做到
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 是不是會有一點體悟
對啊不是有一點呢
有大大的體悟
大悟
真的無所住了
所以當你陷到泥沼裡面的時候
就是你修行的時候
不要說輕鬆愉快的時候才來修行啊
當你陷到那樣子一個很痛苦的那種泥沼裡面
那種恩怨情仇
像剛剛講那個說要離婚啊
整天在想到睡不著啊
想那幾十年來的恩怨情仇
這個時候就是修行的時候到了啊
這時候你能夠
把心從那樣子的一個強烈的情緒
執著裡面收回來啊
那很難的
但你做到了
就無所住
這點做到
你就可以迎刃而解
很多事情都做得到
所以越是難解的 你越要
有時候難解的問題不是去解它
不是去解它
難解的問題
你的眉角(關鍵)不在那裡啊
眉角(關鍵)反而是在這裡(玄關)啊
哎心一抽離以後就發現啊
那個事情困不住你了
這樣
當這麼大的問題都困不住你的時候
其他小問題也困不住你
所以說 煩惱即是菩提 就這意思
有大煩惱現前的時候
反而是大修行來的時候
好
嗯
無可無不可 就沒有取捨了
對不對 對啊
就沒有取捨了
就不取不捨了
怎麼去拿捏
怎麼去拿捏
無可無不可
就是我們不要時常告訴這就這
跟這個一樣的
跟這個 一切善念惡念盡除
應當盡處 是一樣的意思啊
不要整天去要去定義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啊
整天心裡想的就是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的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
這樣哎
這個倒你倒是蠻重要的
你心中有很多可以啊
不可以啊遊戲規則怎麼可以這樣
怎麼不哎
對
無可不無可 就是不要去想這些嘛
那就直接就不要去想而不是說
呃
最後你還是要想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
哈哈還是在想這個哈哈對吧
啊只是說範圍是不是擴大一點對吧
哈哈啊無可 無不可啊就放鬆一點
你是想的是這樣子的啊
你所謂拿捏
就是把這個 可與不可放放鬆一點
不要那麼緊啊
不是鬆緊 是 不要
啊不要落入這個 可與不可啊
那當然我們習慣性的會 可與不可
所以說為什麼要練神光(守玄) 就在這裡啊
從那個習性裡邊呢
拖出來啊
我們的習性就是 可與不可
你才是不錯你只是 可與不可了
有很多人不是可與不可 是 要與不要
他會落到這個 要與不要啊
我要
就算不可以 我也要 對不對 我要名牌
我想一個包包 想死我了
不可以 我也要啊 他只有 我要不要
那像你的話是 只有可不可 還沒有要不要
大部分都是落在要和不要裡面
不住 一般我們講 生住異滅的 住
一般都會從生到住到滅 無住的話
現在無住的話 一念起 就跑到住
無所住啊 不是生住異滅的住 不是
生住異滅
它是講一種自然現象啊
好像人生下來了對不對
誕生了以後啊
他可能會住在這個世間多久對不對啊
他誕生然後住
比方說他住80年
但在這個80年代當中啊
他會不斷的變化啊
由少而長
由長而壯
由壯而老
這是異 最後會死亡啊
這叫生住異滅啊
這個異是在這個 住的過程中發生的啊
住他這你看能在這個時間住多久
是這個樣
他的生住異滅是這個
那我們 它這個生住異滅講的啊
他這生住異滅講的就是
就是我們這個啊
生命就是處於這種
一棵樹生出來也是啊
對生了以後呢
他就會哎
他可能在這個世間一千年
但這一千年不是維持原狀
他一直在變
一直在變
最後會歸向
一直由生到滅
這是 有住 有異
那是這樣
他講的是有形有象的東西啊
那我們今天講的這個無所住
講的是心啊
講的是心
那這個心呢
就是 你想要抓住一些什麼啊
你或者你 住在哪種情境裡面
出不來了啊
執著在哪種情境裡面 出不來
執著在哪種情緒
比方憤怒緊張啊
怨恨這些情緒裡面出不來啊
貪婪自私啊
這種情境裡面 出不來了啊
所以說要無所住
那是隨時可以脫的啊
隨時可以脫離
但是你願不願意脫離
還有說你有沒有
有沒有法力
有沒有法力可以脫離啊
那我們傳道就是傳你這個法力了啊
那一般人是要靠 信心來脫離
比方說他住在
他如果住在一個酗酒的習慣裡面
它不會慢慢不見的
他如果不戒斷的話
他不會說哎
我慢慢我就不會酗酒的
不會啊他會一直到死啊
死了還變成
酒鬼啊啊
那死了以後下輩子還是要當酒鬼的
所以說他他住在這個 酗酒的習性裡邊
他要怎麼樣脫離啊
怎麼樣無所住
其實每個人都會
需要有這個無所住的功夫啊
啊因為你若染上惡習的話
你就必須要無所住
那無所住的話
就要靠 信力或者法力這兩種東西
一般人只有靠信力啊
所以失敗的多啊
那我們傳道就是傳這個法力
所以我們能夠不住在
像你是吃素
能夠不住在肉食裡面 這就很難哦
不住在肉食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啊
因為那個肉食的習性是很大很大的啊
然後能夠從那邊脫離出來
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啊
還有沒有問題
好沒有
我們就下課了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