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ra Ruido
轉識成智 2 郭明義 點傳師 講課整理
前幾天po了郭經理20年前講的「轉識成智」的節錄「得失不二」,有道親希望可以看到完整的講課內容。今天開始整理,不確定能否整理完,因為許多部份需要郭經理詳細解釋,而郭經理又十分忙。如果沒有整理完,請大家見諒。
~~~~接續上一篇「轉識成智1」
上一篇介紹了我們人的「八識」,講到「…所以修道要轉「識」成智,將我們的識轉成智慧。」今天要接續前一篇沒講完的部分。
「如何轉識成智?」這可以說是一個成佛的功夫,如果能夠順利的將我們的「八識」轉變成智慧,一切屬於人的業障也就煙消霧散了。如果人人都能夠轉識成智,那麼人間處處是蓮花,濁土就變淨土了,不需要求往生東方、西方,眼前即是淨土。
現在就要講轉識成智最重要的部分了,就是:「如何轉?」
轉八識為四智,是唯識學,學佛的人都知道。但是,重要的是即使看懂了八識、四智的名相解釋,也不知道要如何轉。
如果知道就能轉,那麼就太好了,大家把四智的解釋看清楚明白就可以轉識成智,那麼修行就不難,成佛也易如反掌,只要識字就可以啊。
成佛之所以不易,轉識成智之所以做不到,不是不懂得這四智的意思,而是做不到,不知如何轉。
如果你上網查轉識成智,可以看到許多法師長篇大論的把唯識學解釋得很清楚,如果你願意花五個小時,應該足夠把唯識學做一個概括了解。但是看完了,你還是你,佛還是佛;識還是識,智還是智。除了了解這些名詞以外,生命沒什麼改變。為什麼?因為沒有「轉」。
唯識,是彌勒祖師的修行,然而從佛陀時代到現在,教導眾生如何轉識成智的,有玄奘大師「八識規矩頌」還有六祖惠能為智通和尚開示的《識智頌》簡潔有效,卻也只有接續到「道脈傳承」的修行者能懂。
六祖壇經記載:
有一個智通和尚,讀《楞伽經》一千多遍,而不了解「三身四智」。所以向六祖大師禮拜,求六祖大師解說什麼叫三身?什麼叫四智?
六祖解說三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之後,講「四智」時,說了一個偈語,這個偈語成為日後修唯識學的人轉識成智的指導原則。我們看六祖教人如何轉識: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這就是六祖惠能著名的《識智頌》。
前四句解釋「四智」,後四句教我們如何轉,尤其最後兩句說:「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則是轉識成智的關鍵。
由於並不是每個人都研究過「八識四智」,所以我們還是要一句句解釋清楚。
如何轉?我們先把答案寫出來,也就是「轉識成智」最後目標:
把我們的「八識」分4個部分轉成四種「智」:
1、眼耳鼻舌身五識→轉成「成所作智」:身體從縱欲行惡轉為成辦佛事。
2、意識→轉成「妙觀察識」:意識從分別善惡轉為妙觀察,見機應機說法。(後面沒解說
3、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從我執轉變成與眾生平等與天地萬物為一。
4、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從下意識轉成圓滿智慧。
如果只看解釋,知道四智是什麼,並無法讓我們真正「轉」,如六祖所說「但用名言無實性」。後學在修佛教時就已經讀過千百遍六祖壇經,也研究過唯識。仍無法參透如何「轉」
如果只是知道而做不到,是無法轉識成智的,沒有轉識成智,人生就在原地打轉,無法改變人生突破命運。所以後學在修佛的十多年中連堅持吃素都做不到,不要說轉識成智了。讀了很多佛經,除了嘴巴很會講道理,很會詭辯以外,自己的人生可以說是一蹋糊塗,可以說貧病交迫窮途末路。
直到求道後再讀壇經,才了悟,六祖惠能說:「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卻沒有告訴大家「轉處」究竟是何處?得道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轉處是屬於「密傳」的秘付心法。一旦得道,得到密傳心法,自然就知道:
原來”轉處”在這裡。
只要是道親,大概就已經猜到後學說的”轉處”在哪裡。
再回到轉「八識」為「四智」,以下分別細說:
1、眼耳鼻舌身(五識)→轉成「成所作智」
眼耳鼻舌身五識→轉成「成所作智」,前五識會造業,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便會產生種種空虛和痛苦…。
關鍵在於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拼命做,所以要轉變,不是讓它消失。阿羅漢就是努力修行要消滅八識,停止八識的作用,入於大禪定,將六門關閉,不與外界接觸,偏執的以為只要不與外界接觸便不會造業。許多阿羅漢入定不是算小時的,一入定好幾年,甚至幾百年、幾千年。但是無法成佛,出定又掉回世間。
轉識成智不是讓”識”停止作用,而是要從造惡變成造善,從造生死輪迴轉為成辦一切佛事,就是殺人刀或救人刀只存乎一心,把殺人變成救人,成所作智,便是成就一切佛事,把一切事圓滿,不是亂做,要「成就」一切佛事。
2、意識→轉成「妙觀察智」:
意識→轉成「妙觀察智」,我們的意識思想都在分別,妙觀察智就是巧妙的觀察,向外觀察這個世界實相無相,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向內觀察能見自本心識自本性,只要能迴光返照,便能做到。
3、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
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末那識本來就不平等,有我,我就是和這個世界不一樣,所以要打破我與眾生的距離,放下自我,放下自我很難,所以用合同對治我執、得失心,上與諸天仙佛合,下與一切眾生同,沒有距離沒有分別,平等性。如何叫做無分別的平等智?我們舉一個例子:
春秋時代有一個楚國人掉了一把弓,他掉了他也不去找,有人問他:「你弓掉了怎麼不去找呢?」他回答說:「楚人失之,楚人得之。」
反正掉在楚國,楚國人失去它,楚國人得到它都是一樣的,孔子聽到以後說還不夠圓滿,他把楚去掉,變成:「人失之,人得之。」反正都是人嘛!不一定要是楚國人。
老子聽後認為還不夠圓滿,他把「人」也去掉,變成:「失之,得之。」得到就是失去,失去就是得到,既然與天地融合為一體,那麼天地宇宙就是你生命的一部份,那麼你失去什麼?得到什麼?
比如這個桌子是我的,我把粉筆從一端拿到另一端,都是一樣的,這邊失去一支粉筆,那邊得到一支粉筆,都是在這個桌子上,那麼你與天地沒有間距,合成一體,這是一個事實,不是修養。
一體不分
天地與我為一,眾生與我為一,這是一個事實不是修養,天與我們連在一起,地也與我們連在一起,所以我們才能頂天立地,頭上頂天,腳下踩地。逃離天地我們便無法存在。
除了外在的天地和我們是一體不分的,我們身體裡的骨骸、神經、血液、細胞甚至體內的細菌,也與我們一體不分。
既然天地與我們一體,天地裡面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所有人類也與我們一體,這是一個事實,斬釘截鐵的事實,問題是接不接受而已,接不接受這個事實,如果硬要分別你的、我的,那就錯了。
「分別你我」是一切紛爭的開始,夫妻由愛轉恨,社會分裂鬥爭,各種戰爭…不可收拾的悲劇就是這樣逐漸發生。
講完末那識要轉成平等智,接下來要講最後第八識的轉法。還有大家最頭痛的「五八、六七果因轉」,究竟如何能將因果倒轉,逆轉我們的人生?
且待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