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心法」傳統還是創新?
有道親問:傳統道場只有「性理心法」,沒有聽過三寶心法。是否「三寶心法」一詞只是被過度解讀;乃至變成一種法門來修學?似乎離開了一貫道原來的性理心法!請問「三寶心法」一詞始於何時?何處?
因為這個問題經常有道親問,因此以較長篇幅在這裡回答。
名詞追溯
「三寶心法」一詞確實不是出自師尊、師母時代,但三寶的修持卻是師尊、師母時代就存在的,甚至再往前追溯,十七代祖、十六代…六祖惠能禪宗一脈,都有玄關的修持。
「三寶心法」一詞應是始於二、三十年前,道場的前輩將「性理心法」與「三寶」結合在一起,而有「三寶心法」這一名詞。
至於把「三寶」加上「心法」二字,其實也是極其合理的,師尊在性理題釋中講到「儒門存心養性之法」(21)。「存心養性之法」這幾個字簡單說來就是「心法」。
又說:「既得到心法傳授,以心印心,無入而不自得焉。」(70),其中「既得到心法傳授」這一句,我們合理的將求道時我們得到的傳授無非「三寶」,合理的可以衍義成「既得到三寶心法傳授」所以三寶心法一詞,並也不是完全無來由的。
如果說一貫道只有「性理心法」而沒有「三寶心法」,追究「性理心法」的名詞,也是由「性理真傳」加上「心法」二字合成的。和「三寶」加上「心法」二字其實沒什麼不同,都是隨機、隨緣的說法。
三寶修持由來已久
雖然「三寶心法」不是傳統的名詞,但「三寶修持」卻是始於師尊時代,甚至更早,可以像前追溯歷代祖師的典籍,不論白陽期、紅陽期,都有守玄的修持。
關於三寶的修持,師尊在「性理題釋」裡有相當大的篇幅提到如:
12、何謂迴光返照
22、修行有順逆之法可得聞乎
55、何謂迴光返照
68、道有三五凝結之功,究竟是什麼?
69、如何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呢?
(各位可翻閱性理題釋。)
沿革自傳統而非創新
「三寶心法」的修持,無非 “關、訣、印”的修持方法,也就是守玄、默念真經、抱合同,這三種修持。
關於守玄,不論師尊「性理題釋」或者更早的十五代祖王覺一的論著,都有許多相關修持法。這裡不再重複。
至於默念真經的修持,來自「彌勒救苦經」,這是彌勒祖師對我們修持的指導,其中「老母降下真言咒,用心持念有神通」,「持念一遍神通大、持念兩遍得超生、持念三遍神鬼怕、魍魎邪魔化為塵」都是要我們經常持念「無字真經」。
至於手抱合同的修持,也就是叩首,無疑問的從傳道之初就已經是一貫道親主要的修行,不論是獻香叩首、愿懺叩首、或為眾生叩首…。
暫定佛規甚至有說:「不能燒香者,即在暗中叩首,亦未嘗不可也。」可見得叩首是我們每天都應該要做的修持。
所以三寶修持,是傳統而不是創新。
安頓身心的修持
在這忙碌混亂的時代,每個人都需要有「內修」的法門,許多道親因為在道場找不到安頓身心的法門,而外求於佛教、靜坐團體、瑜珈、潛能開發、心理諮商…更糟的是尋求後天鸞堂,求神問卜無所不用其極,而目的無非要解脫心靈的痛苦。卻不知道最迅速有效而且免費的方法就在我們求道時就已經得到,只是我們不懂得去使用。
曾經調查過道親幾乎百分之九十都有去上過道場以外的課程,而且許多都是付費而且是高收費的課程,尤其在台北,幾乎人人都上過昂貴的心靈課程,求神問卜的就更不在話下了。
如果道場不提供道親有效的安頓身心的修持法門,道親為求得心靈的安頓,只好繼續向外追求,不僅無法安頓自己的身心,更無法致力於渡眾生的志業。
內修是外辦的基礎
提倡「三寶修持」不僅讓道親「內修」,也有助於「外辦」,唯有在自己受用的前提下,才會進一步有「推己及人」的渡眾生意願,也唯有在自己受用的前提下,渡眾生才有說服力。
就像推銷一個產品,如果自己沒用過,也不知道有什麼用,如何說服別人?
我們要渡眾生來「得三寶」,如果我們自己沒用過三寶,如何說服別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