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1古月

新加坡寶光建德道親 古月 的心得分享-9

後學想分享「明師一指的殊勝」:

 

《明師一指的殊勝》by-古月

求道,受明師一指,最殊勝的,莫若於“了脫生死”!

 

了“分段生死”,亦了“變易生死”。

 

明師一指,了分段生死;

三寶心法,了變易生死。

 

然而後學以下這一篇,是以了“變易生死”為主題,純屬古月愚見,願共分享,互勉自勵。

 

《本自具足》

 

求道,讓我們發現原來我們各自皆有一個智慧與德能的寶庫;

求道,讓我們解開了這封閉已久的智慧與德能的寶庫!

 

古月雲:

自性本具萬德能,

唯被妄想執著障。

但舍執著與妄想,

自性自現無量光。

 

若無執著、分別、妄想,自性自現無量光茫。

 

因為被執著、分別、妄想遮蔽,故不見自性光茫。

 

而自性是不假修持,本自具足智慧、德能的!

 

何以見得?

 

佛陀成道後雲:

“妙哉!妙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釋迦牟尼佛在成佛時講的這段話,用一語道破眾生之所以淪落為眾生的根本大病:妄想,執著也!

 

《明師一指:解開智慧與德能的寶厙》

 

本自具足:

譬如,在銀行的保險櫃裡,每個人都擁有一百萬。

(一百萬:比喻自性圓滿的智慧與德能)

 

了義者:

知道自己擁有一百萬,唯獨保險櫃被兩個鎖頭緊緊鎖住。

 

其中一個鎖頭叫“執著”,另一個鎖頭叫“妄想”。

 

若要解開鎖頭,須有兩把鑰匙:

一把叫“去執著”,另一把叫“無妄想”。

 

不了義者:

不知道自己本來就擁有一百萬,一直認為自己是窮光蛋,覺得要拼命不斷的賺錢,努力儲蓄,才能儲存到一百萬!

 

(不斷行善布施,是有所為而為之;認為不斷的行善布施,果位才會越來越大。)

 

然而菩薩行者,行善布施,純屬自性良心流露,無有目的,不作他想。

 

菩薩行者唯持一心清淨,該吃飯的時候老實吃飯,該睡覺的時候老實睡覺,該行善時老實行善,無為而為,一切行持,純屬本然!

 

明師一指:

即是生命第一次解開“智慧與德能”之寶庫的鎖頭,及直指出開鎖的入手處。

 

傳授三寶及心法:

即是傳授開鎖(去執除妄)的方法。

 

《向上一路》

 

每個人行善布施,其目的與出發點,也許都不一樣。

 

換句話說,未必每個人來求道、上佛堂,都只是為了向上一路,了脫生死。

 

但若能來求道,捉住學道、行道的大方向,就不至於最後落入一個“煮沙不成飯”的結局。

 

重點是:

若能成就佛道,何愁業力不消,命運不改?

若不向自性下功夫,雖能消業力,改變命運,卻未必能成佛!

 

《物有本末》

 

來佛堂求道,受明師一指,即是點出本來面目,釋放出自性本自具足的良知良能(智慧與德能),讓自性良心流露!

 

受明師一指,亦是超凡入聖的起點。

 

何以故?

 

自性良心流露者,自然會作善行善;(無為)

但會作善行善者,未必是良心流露。 (有為)

 

能成就聖道者,自然能消業改命;(學道行道,為了脫生死)

能消業改命者,未必能成就聖道。 (學道行道,為消業改命)

 

每個人,都會作善;

每個人,都可以作善;

但每個人,作善的心態皆不一樣。

 

做同一樁事,用什麼心(出發點,有無目的,有無所求)去作,成就的境界亦不同!

 

聖者,無為而為;

凡夫,有為而為!

 

故經云:三界唯心。

 

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條件,所以父母親都是偉大的人。

佛菩薩對眾生的愛沒有界限,所以佛菩薩都是超凡者。

 

大學云: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月雲:

不往自性下功夫,

徒勞一生為何事?

煮沙終究不成飯,

成佛有因當清楚!

 

如是因,則如是果;

如是果,有如是因。

 

《求道的殊勝》

 

六祖慧能雲: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來求道,即是接受明師一指;

而明師一指,即直指出這“本來清淨”的心。

 

求道後,能常受持三寶(去執除妄),則能讓行者常持清淨心,恢復自性本自具足的智慧與德能。靜,則存心養性;動,則萬善隨身。

 

求道,讓生命(小我)充滿了無限光明(自覺),亦讓世界(大我)充滿了無限光明(覺他)。

 

求道,讓我們做個明白(生死)人,做個(生死)自在人。

 

古月筆14.04.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