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改毛病去脾氣 ()  郭明義講於2008拜年   


 


心中的三毒是一種幻覺,是一種心理問題。只要認清這個事實,就不會被它綁住。


我們看看楞伽經中佛陀的說法:


 


遠離有無的過患


    大慧菩薩問釋迦牟尼佛:「修行者要如何遠離有無的過患?」


我們多數人都落在有、無之中,有錢煩惱、沒錢煩惱;有孩子煩惱、沒孩子也煩惱…沒有人滿足於自己所處的境遇,不論貧富貴賤,簡單的說:有,也有過患;無,也有過患。永遠都在煩惱。


    佛陀答:「眾生最原始的有、無過患,在於先有三毒貪、嗔、癡,然後再去消滅貪嗔癡。」


確實,細究我們的一切煩惱都來自於貪、嗔、癡,這三個排列組合以後就形成忌妒、恐懼、焦慮、混亂…先形成這些心念,再來就是行為上的造業造罪。


基本上一切煩惱、罪業都是三毒(貪、嗔、癡)組合而成。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受貪、嗔、癡控制,交織成複雜的慾望、憤怒、愚癡、偏執…而後做種種錯事,造下種種罪業,痛苦煩惱無邊。當察覺到人生的痛苦時,想要改毛病,也找到了根源貪嗔癡,便開始努力消滅三毒,卻消滅不了。


    為何消滅不了三毒?因為心中先有三毒的存在,就落入「有法」,然後要消滅貪嗔癡落入「無法」。有法、無法都是過患、過失。


    錯誤在於先把原本不存在的三毒妄以為有,然後再想盡辦法消滅這不實存的三毒。


    這就像誤以為家中鬧鬼,然後想種種辦法驅鬼,很努力卻沒有實效,因為鬼不存在。或精神病患的被害妄想症,相信有一個在害他的敵人,永遠在跟虛擬的敵人作戰。


    眾生永遠在跟虛擬的貪嗔癡交戰,因為貪嗔癡不實存,所以這場戰役永遠贏不了。


 


    


自我催眠、圖騰與禁忌


    佛陀說的「有無二見」,就像催眠,甚至形成圖騰禁忌的力量。


    我們被自己或別人催眠,把自己限定在:我就是一個糊塗、懶惰、自私…的人,不可能改變。


    因為自我設限而失去了可能性,畫地自限,畫一個圓圈,覺得自己只能在這個範圍內,走出這個圈就完了。如果認定自己走出這個圈就活不了,強烈的認定,就會造成一種「圖騰禁忌」的效果與力量,真的相信,一旦觸犯會被自己嚇死。


    心理學上,如果一個人真的相信自己做什麼事會死,相信到一個程度就會像「圖騰與禁忌」一樣,真正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真的會死。佛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就舉出原始非洲部落有很多圖騰、禁忌,觸犯到這些禁忌真的立刻發生致命的現象,科學家曾經研究過這種「集體意識心理現象 」力量驚人超乎理性。    不僅是一代被催眠,而是世世代代都被催眠,當心理完全相信,就會產生力量。


    我們心中被自己設定的圖騰、禁忌障礙住而無法改變自己,這種被催眠而產生的偏執現象處處可見,比方有的人一看到草莓就會吐,有人怕西瓜、有的人怕釦子、有人…各種稀奇古怪的禁忌、怪癖,都來自心理被催眠而產生。這些偏執因為是少數,所以我們理性的認為這些是心理問題,而忽略了我們對自己的設限認定,也是一種圖騰禁忌的誤謬。


    我們改不了毛病其實也和這種偏執一樣,是一種心理催眠,自己設定了圖騰與禁忌,認定自己就是壞脾氣、認定自己就是戒不了煙、自己不可能不貪財、不可能成為聖人、無法渡人、認定自己永遠都只是一個有很多毛病脾氣的凡人…。


所以要改毛病必須先打破這一個執著的觀念,要認知我們的貪嗔癡是一種幻,不實存。唯有不落入有無的二見過患,才能夠做自己的主宰,改掉一切毛病習氣。


    如果認定自己的毛病是實存,就有二個結果:


一、要改卻改不了。


二、乾脆不改變。


    一種是努力去改,卻因被自我催眠認定自己很難改變,另一種是自暴自棄,乾脆放棄不改變。不管是改不了毛病或乾脆不改毛病,結果都是痛苦。受自己的毛病習氣折磨也折磨身邊的人。


    所以要改毛病必須先打破這一個執著的觀念,要認知我們的貪嗔癡是一種幻,不實存是一種「自我設限」自己畫的範圍,自己設定的圖騰禁忌。


    我們的毛病貪嗔痴的存在就像影子一樣,如影隨形跟在我們身邊,但卻不實存沒有實體的。不需要把影子當成真實存在要去消滅它,只須認清事實,知道影子並無實體,不能主宰自己,只要知道它不實存就不再受影子的影響。


 


貪、瞋、癡無體性  


 


我們的毛病習氣的根源是貪、瞋、癡,而貪嗔癡是虛幻不實,無體性,沒有力量主宰我們、控制我們,只要我們認清這個事實,隨時都可以拿回主控權,主宰自己的人生,不再被毛病習氣任意宰割,做自己認為錯的事,造自己悔恨的罪。


    我們的影子如何有力量較我們往東、向西?


    最後,把楞伽經的原文附在這裡供大家參考。


原文:


楞伽經無常品第三之一


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願說一切法有無相,令我及諸菩薩摩訶薩離此相,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言:唯。


佛言:世間眾生多墮二見,謂有見、無見。墮二見故,非出出想。


云何有見?謂實有因緣而生諸法,非不實有,實有諸法從因緣生,非無法生。大慧,如是說者,則說無因。云何無見?謂知受貪瞋癡已,而妄計言無。大慧,及彼分別有相,而不受諸法有,復有知諸如來、聲聞、緣覺、無貪、瞋、癡性而計為非有,此中誰為壞者?


大慧白言:謂有貪、瞋、癡性後取於無,名為壞者。


佛言:善哉!汝解我問,此人非止無貪、瞋、癡名為壞者,亦壞如來、聲聞、緣覺。何以故?煩惱內外不可得故,體性非異非不異故。大慧,貪、瞋、癡性若內若外皆不可得,無體性故,無可取故,聲聞、緣覺及以如來本性解脫,無有能縛及縛因故。大慧,若有能縛及以縛因,則有所縛,作如是說名為壞者,是為無有相,我依此義密意而說。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慢。若起此見,名為壞者,墮自共見樂欲之中,不了諸法惟心所現,以不了故,見有外法剎那無常展轉差別蘊界處相。相續流轉起已還滅,虛妄分別,離文字相,亦成壞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