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親第二代出走」這篇文章本來是回應一位澳洲道親的留言,寫完後
問女兒:「如果是妳,妳如何回答這個第二代道親出走的問題?」
也許她正是道親第二代,幾句話精確的總結了我寫了四頁的內容。如果你沒有時間,對這個問題,就看以下幾行問答就好了。
問:妳覺得為什麼道親第二代不想信一貫道?
女兒:小孩照理說應該會跟父母信仰啊,他們是不是在成長過程出了什麼問題?
問:妳是說小孩成長過程出問題?
女兒:不是,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出問題。
問:所以妳覺得孩子不信是父母的責任?
女兒:對啊!
問:但是也有親子關係還好,第二代還是出走的?
女兒:如果父母親不是孩子羨慕學習的對象,孩子不想要長大後成為父母親的樣子,孩子就不會想要信仰父母的宗教。
問:妳的意思是說:父母親沒有成為孩子的典範,孩子就不想信仰父母的信仰。
女兒:對啊!
問:這對父母要求太高了吧!
女兒:那至少道場裡要有讓青少年想要成為的典範,有一種「對,我長大要成為像他一樣的人」的感覺,第二代才會願意留在道場。
(親子關係、修道典範,這二點是身為第二代道親的女兒認為能否留住道親第二代的關鍵。這二點也是我長篇大論的重點,如果你關心這個問題,或是家有第二代道親,也希望提出你的觀點意見,幫助更多家有二代道親的家長可以留住孩子。)
道親第二代出走
問:孩子是胎裡素從小在道場,吃素、參班,長大後接觸學校、同學、社會…開始疏離道場甚至否定道場,要如何將他們拉回正軌?
這個問題在道場很普遍,也是每個道親現在或未來(有子女後)必須面對的。我們可以從幾個層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少數與多數的抉擇
要在學校、社會的環視下堅持自己一貫道的信仰,必須有成為少數異類的勇氣,可能會被排斥歧視,當然如果很幸運或很有智慧也可能受到尊敬崇拜。
家有第二代道親的家長通常大半的人際關係都在道場,不覺得修道是孤單的。但在孩子的社會,無論在學或畢業後的工作環境,修道都是極端的少數。
我們必須體諒孩子面對群體時自己是少數的孤單、徬徨,當他們因此而遲疑猶豫,不要忙著指責他、不要急著拉住他,先讓他知道這種處境是可理解體諒的。
社會的走向是背離”道”的,從飲食、追求、人生目標…完全與”道”相悖,所以二代道親在成長過程難免會面對這種挑戰與拉鋸。
能夠堅持自己的信仰,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是勇敢的有自信的少數。
面對來自社會的異樣眼光,面對選擇成為少數或認同多數時,如果選擇了加入多數的那一國,這是人性脆弱的一面,並不是罪惡或墮落,只是怕孤單、怕被多數霸凌…。家長必須先能夠體諒孩子的處境艱難後,再來探討孩子出走的原因。
出走的原因
道親第二代出走的原因大概有幾點,我們必須先檢討改善,才能挽回已出走的,留住尚未出走的。第二代道親出走的可歸納為外在、內在因素:
-
外在因素:宗教信徒本來在學生的同儕之間就是少數,加上一貫道不是主流宗教,面對自己的信仰必須解釋很多,還不見得能夠得到認同。相反的基督教讓年輕族群有信基督教是優秀的、時尚的,而且屬於年輕族群的活動很多,內容包含年輕人喜歡的唱歌、跳舞、彈鋼琴、學英文…。對年輕人而言基督教不會是困難的選擇。佛教雖是古老宗教,年輕人認為是歷史悠久有深度內涵正統的信仰,而且佛教的勢力在華人社會是主流。一貫道信仰的外在環境因素短期內無法有很大的改變,家長必須接受這個現實,要用道場其他優勢來補足這一點(譬如三寶、仙佛保佑的實證經驗)。
-
內在因素:除了外在環境因素以外,家庭親子關係不夠好、道場不符合年輕人的需求,也是年輕道親出走的原因。
道場不符合年輕人需求的問題,如果可以輔導年輕道親受用三寶,在三寶修持上有可以幫助考試、平衡情緒、提升心靈品質…的覺受,就至少不會否定道場。至於能否讓青少年參與道場則每個道場有不同的配套,但只要在三寶修持上有受用,即使人沒有留在道場,心也沒有離開道。
道親都希望第二代能留在道場,孩子會不會留在道場的重要關鍵,後學觀察和親子關係有絕對關連。親子關係不好,第二代道親即使心裡相信道,也不願意回道場。親子關係的衝突大至來自於功課的要求、行為的要求、信仰的要求三點上。
感情至上
如果希望留住孩子,要把親子感情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而把其他的要求放在後面。如果會造成親子感情失和,寧可放棄要求,維繫住感情。功課的要求、行為規範往往已經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對父母最有微辭的部分,如果再加上信仰的要求,除非有很穩固的親子關係,否則多半以反彈、抗拒收場。
被迫信仰
信仰之於人類,必須是被尊重的,必須是自己選擇的。小孩會在長大後排斥父母的信仰,多半都因為成長過程被勉強參與、被強迫信仰。
孩子小的時候不懂或無能力抗拒,長大後有的因為反感而不想再參與,也有不認為宗教有什麼意義,不想要信仰,或是想要接受別的信仰…這時候不要勉強、不要對立,更不要因而指責孩子,造成隔閡。
家長必須先做到尊重孩子的信仰(無論他信什麼),孩子才會尊重父母的信仰。試想,如果你的父母強迫你信仰一個你不以為然的宗教,你會不會尊重父母?所以首先要讓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尤其當孩子已經長大了。
選擇權留給孩子
譬如我女兒還小的時候,我經常告訴她:「雖然爸爸媽媽吃素、信一貫道,但是妳長大如果要信別的宗教、要吃葷,我們都尊重妳,不過我們吃素,無法煮葷食,妳必須自己買或自己煮…」
雖然我們讓孩子從小求道、吃素,孩子知道我們仍然為她保留選擇權,隨時想要改變信仰、想要吃肉,都是被允許的,父母心中雖然不肯定但不會因而翻臉。
當然,除了尊重她的選擇以外,並不是任她受社會影響汙染,從她小的時候就讓她了解為什麼要修道、為什麼要吃素、為什麼要渡人…?
長大以後她認同父母的選擇,也客觀的看到同學和道親的不同,看到修道與沒有修道之間的差異,也從同學朋友身上看到其他宗教信仰者與無信仰者,最重要的是她有選擇的自由,不被強迫學禮節、不被迫參班、不被迫要和道親周旋應對,她有自己的生活,不被強制加入父母的信仰團體。
在沒有強迫下,她反而對道不曾懷疑猶豫,相反的對”道”比我們有更堅定不移的信念。畢竟胎裡素和我們這些第一代修道的人資質還是不一樣吧。
也許在沒有被迫信仰的前提下,有被尊重的感覺,而且是自己選擇走修道這條路,就不會被影響、誘惑。
雖然女兒認同「道」,但也沒有如一般家長期望的熱衷參與道場的各種班程活動,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想要的修行模式,用三寶、叩求、持誦彌勒救苦經是她主要的修持。我們也成全青少年這樣修持,而不要求他們參班、了愿,先立足在起信、認同,其他的將來長大了隨各自不同因緣自然會開出不同的花結出不同的果。
觀察很多胎裡素卻開齋的孩子,真的喜歡吃肉嗎?更大的因素往往是叛逆,就是不想和父母親一樣,或是不想被迫吃素,不想被迫參班…不是真的愛吃那塊肉。
這就講到問題的重點―親子關係。
親子感情是認同的關鍵
“親子關係”往往是第二代、第三代道親能不能留在道場的關鍵。
孩子愛父母是天性,孩子會因為愛父母而認同父母的信仰,只要父母不要為了學業成績或生活習慣的要求,或是強迫參與道場而讓親子關係惡劣。
如果父母為了逼孩子功課或生活習慣或強迫信仰而破壞了親子關係,孩子就會有「父母不認同我,我也不認同父母;不認同父母,也就不認同父母的信仰」的抗拒叛逆。
舉個實例,有一位坤道兒子在離婚後跟著夫家,到十幾歲夫家已經管不動放棄他,叫這位坤道接回去。一開始孩子整天流連網咖和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管他動輒怒罵媽媽。這位坤道為了讓孩子留在家裡,把家裡變成最好的網咖,買最好的電腦、最快速的網路,提供飲料、點心,免費招待他的狐群狗黨在家裡打電動,至少比在網咖安全。就從委曲求全開始,慢慢軟化孩子的心,慢慢一點一點的把他導回正軌,這個孩子原本從國中就輟學,在媽媽無限包容下竟然不想再打電動,開始向學,考上國立大學。我見到這個年輕人時,已經清口練講,看起來是標準的道場青年,臉上完全看不出以前的痕跡。這位坤道接孩子回來時已經罹患癌症,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可以救回兒子,她說自己的歷程時感動了許多身為父母的道親。她也證實了親情的力量勝過一切,父母親只要對孩子的愛夠深夠大,一定有足夠的智慧留住孩子。
為反對而反對
親子之間如果關係不好,孩子非但不認同父母的信仰,父母所有的價值觀、要求…孩子都會為了抗拒父母、反彈父母而故意和父母背道而馳。
所以親子之間「是非對錯」不重要,「感情」最重要。一定要努力維繫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只要親子之間感情融洽,父母永遠是孩子心中學習的偶像,是孩子最愛的人、最希望獲得肯定的人。
只要親子關係良好,即使在孩子成長過程有「尋找自己」的階段,想要脫離父母的模式,找到自己,建立自我。當這個過程完成後,孩子還是會因為感情上愛父母的關係而願意再接受父母所信仰的宗教,為父母回到道場。
即使最終孩子接受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在感情融洽之下,至少會尊重父母的信仰,不會批判否定父母的信仰。
如果父母因信仰而人格成長,成為子女眼中的有修為,心靈品質層次很好的人,對孩子有說服力,將來當孩子遇到挫折,需要力量、需要信仰、需要宗教時,自然會再回來尋求父母的信仰經驗。
已經出走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希望孩子未來不要出走,最好的方法是維持很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會因為認同父母而認同”道”。
如果孩子已經出走,或即將出走,不要因而起衝突。維護、修復親子關係,讓孩子知道:無論你選擇哪一條路,父母都支持你,當你遇到任何困難,隨時可以回來,無論父母或道場的門永遠為你而開…。讓孩子的出走是有退路的,而不是出走就別想回來。
孩子已經長大有自己的主見,一定要讓他有在信仰上被尊重的感覺,不要以強迫的方式逼迫孩子參與道場的活動,不論用言語的逼迫或情緒性的逼迫,孩子即使表面服從,內心也不認同。
強迫的結果即使人在道場,心仍然是背離道場,
如果親子關係不好,孩子即使心中認同”道”也會因不滿、反抗而不願意留在道場。
結論
成全自己的小孩是我們修道路上最重要的學分,也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為了成全孩子,我們只好不斷的修正自己,不斷進步,不斷改毛病,不斷提升自己…孩子是我們修行的監督人,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注視下,為了成為孩子眼中值的得尊敬的人,我們必須成為更好的人。
這也是我們聖凡兼修的殊勝,我們不是躲在寺廟裡打坐唸經,而是要修身、齊家,才能讓道場的慧命薪傳有下一代可以接棒。
成全下一代沒有一定的方法,但一定要和孩子維繫良好的關係,若能進一步成為孩子尊敬甚至崇拜的人,那麼不必費盡唇舌,孩子一定願意跟隨他尊敬崇拜的父母親修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