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

2014年7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03

問:惠能祖師開示智通和尚轉識成智的要領,智通頓悟性智後,呈偈語曰:「…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意即:「起心修行皆是妄念發動,死守玄關又非真如本性。」

不修不守,又是什麼?

這是轉識成智的眉角,試申己意。

答:惠能祖師偈語: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

對於轉識成智的體會是〞無分別心〞,但知道與做到其中的轉折,就如同祖師所言:「不離見聞緣」。

修行就在生活中,專注在每個當下,覺察當下的起心動念,此時,最能看到自己是否有分別心。

最近更有體會「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這句話,體會到,生活中所有的事情,不論是好事、壞事,對的、錯的,…等等,所有事情的發生,就如同:太陽的日出日落,造成白天黑夜,四季更替而有春、夏、秋、冬,大海的潮汐漲潮與退潮…等的自然現象一樣,雲層太厚就遮蔽了太陽,等雨下下來了,太陽又出來了,這也是一個自然現象,但是所有的自然現象都是上天對於萬物大地的恩賜,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

若是,我們〞接受〞我們所見、所聞、所遇緣,也都是上天為我們做的最好的安排,如同大自然現象中的自然發生的事,那分別心也就無從生起了。

點傳師:

   「有、無分別心」亦是分別,所以法無定法,如公義與私利,不得不分箇清楚明白。

 

   自從妳自嘲「不受歡迎的管家婆」以後,佛堂氣象一新、公私分明,真是功德無量,維護公義本是妳的天性,只要順其自然,即可無為而無不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7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05

問:惠能祖師開示智通和尚轉識成智的要領,智通頓悟性智後,呈偈語曰:「…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意即:「起心修行皆是妄念發動,死守玄關又非真如本性。」

不修不守,又是什麼?

這是轉識成智的眉角,試申己意。

答:後學的心得是–若能內在思惟合乎仁,外在行為合乎義,就時常處於轉識成智的狀態。

求道以後,雖開了玄關,但貪嗔癡的餘習還是很重,所以後學常透過三寶修持,內修自省,讓自己內心回復仁義禮智的清澈自性,透過行功了愿,去除人我分際,減少分別心的黏性。

後學發現都是在心情雜亂,生活失序,或情緒低潮的時候,才會突然想到要好好守玄讓心情平靜下來,所以「起脩皆妄動,守住匪真精」。對後學的提醒,是當想到要修持的時候,通常都已經偏離本心了。

如果體會內在本自清淨,外在本自俱足,即刻放下自我,放下一切,待人接物能不思善惡,行住坐臥自然合乎道,已經身在道中,就不需再執著內聖外王,時刻當下都是在守玄,在佈施。

點傳師:

     覺得「不受尊重和難有作為」是你現階段遭遇的困境,但若用來淬煉忍辱和無為,反倒是一大利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7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06

問:惠能祖師開示智通和尚轉識成智的要領,智通頓悟性智後,呈偈語曰:「…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意即:「起心修行皆是妄念發動,死守玄關又非真如本性。」

不修不守,又是什麼?

這是轉識成智的眉角,試申己意。

答:轉念(默念真經),相信因果,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己造。

時常叩求彌勒祖師妙法無邊~懺悔自己不要再有貪心和妄想。

每天和人相處,就會看見自己貪愛塵境的習染和貪嗔癡,心生慚愧,停止惡念傷害他人。

默念真經(舌頂上顎每一字念的清楚,真到平心靜氣)

檢視自己若放不下~是邊用三寶邊有妄念(心量小、貪心、計較…)

若放下~會謹言慎行、尊重、敬愛、體諒幫助他人。

雖然後學仍有許多習染,但是叩求彌勒祖師妙法無邊,

懺悔讓後學改過自新和默念真經,真的感受救贖的力量。

接受自己、寬恕他人,也願意化習直到恢復本來面目。

點傳師:

   不用一直指責自己,反而矯枉過正。有什麼委屈就大哭一場,

哭完就雨過天青,這比較像是妳的本來面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7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07

問:惠能祖師開示智通和尚轉識成智的要領,智通頓悟性智後,呈偈語曰:「…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意即:「起心修行皆是妄念發動,死守玄關又非真如本性。」

不修不守,又是什麼?

這是轉識成智的眉角,試申己意。

答: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落在念東念西或執著修這守那的,但有時專注於修持三寶或辦道執禮、講三寶時,有時能全然萬緣放下,(時間持續長短不一定),無明妄想一息,回到無,無即無念,即當下這一念覺醒無情、無生、無。會發現,唉唷!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法生不過是因疑而應,如清泉帶走疑問無情而逝,而知世界的實相唯實相。

妄想習氣毛病染 快上法船登彼岸

越過如幻生滅海 不修不守體安然

修妄守真無明執 勞心勞神費功夫

無欠無缺無具備 悠哉悠哉無為仙    (煩請經理慈悲  提醒教導)

點傳師:

   有一個「我」在勤修苦煉,還不如行功了愿而忘掉自我,

但行功時必須不見人之是非,不計事之成敗,才是不二之法、

無我之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7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11

問:惠能祖師開示智通和尚轉識成智的要領,智通頓悟性智後,呈偈語曰:「…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意即:「起心修行皆是妄念發動,死守玄關又非真如本性。」

不修不守,又是什麼?

這是轉識成智的眉角,試申己意。

答:求道後就像到過天堂的小孩,一直想回去 老母的淨土那種感受,雖不知「轉識成智」這名詞,但一切修行、讀經、參與佛堂都能讓自己洗淨塵垢、輕鬆光明。目前只能體會「漸修」與「頓悟」可雙管齊下回復本性:

1.起修、守玄的心念是開端,初學可依此漸修淨化塵勞。若修行較無旁鶩,且不自傲,進入「一心不二」的短暫片刻,實在舒暢;後學的經驗是提醒自己做修持,是為了回復心的正常,而不是要「金光強強滾」。

2.自己的「頓悟」經驗則可遇不可求;有時是聽點傳師講課時某個點觸動心靈、打破固執,令自己放下很多;有時是參與辦道或全神獻香時,時間雖在流逝,但自己完完全全「在」,很清楚,一絲雜念皆無,一毫情緒皆無,這是天恩師德才能如此,所以後學沒有什麼好方法,但是聽天命、大人之言、繼續專一修持、助辦,發現以前猶豫的個性改變很多,現在很多事較當機立斷,而且做了該做的事便安心,較不胡思亂想。感恩仙佛!讓我(們)在「本性」上下功夫,這是很堅固的基礎,體會到「心安理得」、「實在修行」,也突破了一些盲點,謝謝!

最後,想到六祖開示智通和尚的一番話,是提昇他由「有為」到「無為」。

點傳師:

   學習是妳的強項,做事是妳的弱項,但是學習的目的終究要落實到辦事上面來。

 

   所以,用學習的態度(認真、投入)來辦事,就能以弱項為強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7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12

問:惠能祖師開示智通和尚轉識成智的要領,智通頓悟性智後,呈偈語曰:「…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意即:「起心修行皆是妄念發動,死守玄關又非真如本性。」

不修不守,又是什麼?

這是轉識成智的眉角,試申己意。

「智」本有、如如;「識」乃妄、作為。

於心不動念,於境不攀緣,「智」自顯自開,即如本有的〞天明美珠〞一直光明著,無「守」亦無「守者」。

點傳師:

   有修有守都是有為法,背后之動機仍是有所求,無求乃涅槃,妳長年面對家業的「只管付出,不問收穫」的精神,便是契入之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7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13

問:惠能祖師開示智通和尚轉識成智的要領,智通頓悟性智後,呈偈語曰:「…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意即:「起心修行皆是妄念發動,死守玄關又非真如本性。」

不修不守,又是什麼?

這是轉識成智的眉角,試申己意。

答:轉識成智的著手功夫在轉化,從因地來轉化,必須先從第六意識的分別和第七識的我執,轉化成了別而不攀緣和完全無我。人雖在紅塵中,但不被紅塵所染,也就是遇事辦事,本身是不沾染任何情緒。

點傳師

   面無表情和內心冷漠也是一種情緒,這種態度會帶給別人一種溝通無門的感受,於是會產生「我辦事,你少管」的效果,如此則辦事較無雜音,但久之則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此需有所警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7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19

問:惠能祖師開示智通和尚轉識成智的要領,智通頓悟性智後,呈偈語曰:「…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意即:「起心修行皆是妄念發動,死守玄關又非真如本性。」

不修不守,又是什麼?

這是轉識成智的眉角,試申己意。

答: 1. 不修不守是:放下

    2.轉識成智的眉角是:覺悟

點傳師:

   不需督促兒童去修行,無病何必求醫?

兒童需要的是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快樂而心存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7月份作業                               學生編號024

問:惠能祖師開示智通和尚轉識成智的要領,智通頓悟性智後,呈偈語曰:「…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意即:「起心修行皆是妄念發動,死守玄關又非真如本性。」

不修不守,又是什麼?

這是轉識成智的眉角,試申己意。

答:轉識成智,對後學來說,仍有一段距離,年輕為課業所跘,對於守玄不能專一,然而只能於生活中部份時間,真正的心靈轉於歸一。

在後學的觀點所認,不修不守,為到達修行一定的境界,持續守玄的效果而非死守,不去想,而能自然心靈歸於寧靜,似守玄。

後學習性,欲望深重,在犯過後雖有深切自責和後悔,但對於再犯仍是對自己失望,在生活中求精進,但生活中人事的磨難、負面,始終破壞了我下定的決心,不能夠如巨石般穩固,堅守自己,心中存正念,我亦害怕辜負身旁中的親人和貴人,不能以正知正見幫助身旁為生老病死、即時行樂的朋友們,請經理指點迷津,和深刻改過之法,使我能維持勇猛而精進。

點傳師:

   心靈平靜是修道的基本功,就像大廈的基礎一樣,你能有這種體悟,殊堪嘉許。但基礎紮下後,再來就要建構道德的殿堂,第一層是謙卑,第二層是愛心,這些都不是閉門修煉可以達成的,而必須在待人接物中流露出來,你在與家人和同學相處時,注意這兩點就會日益進步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