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不移者
他這個很有意思 他不跟你講一大堆理論
直接講修持的功夫 直接入手
當然要前面 身心如幻似夢 不可抓執
這個心理建設完成以後
那這時候才開始可以六根返元
因為六根不向外追逐了 才可以收的回來
要不然收不回來的
但也不是叫你直接收回來
他說守一不移者 以此空淨眼
空淨眼就是我們眼睛 不再去看別的東西
沒什麼好看的 眼睛已經淨空了
當然眼睛淨空 一根返元六根解脫
眼睛淨空就表示 其他六根也淨空
耳朵也不想聽什麼 知道那是虛幻的 抓不住
聽聽就算了
絕對不會想要說 抓住一些美好的一切
世間沒有任何美好的東西是你抓得住
但是也沒有壞東西你留得住
好壞都會去
不管是好事壞事他都會走 跟流水一樣
所以你也不用擔心壞的會留住
也不要妄想好的會留住
無所住就是事實
無所住不是一個修行 是一個事實
接受事實的是佛 不接受事實的是凡夫
所以這一招是我們圓覺大帝(呂老前人)常常在做的修持
圓覺大帝時常會點一炷香 看到它滅
後學聽大德林前人講的
還聽童經理講 都是隨駕圓覺大帝
看一柱香 看到它滅
這就是 以此空淨眼 注意看一物
把這個意念呢停住停住在一個東西上面
注意看一物
我們一般人眼睛啊 沒辦法看一樣東西
單調一樣東西看久
後學那邊有道親說
點傳師你叫我看佛燈
我看十分鐘 眼睛就一直流眼淚了
這可能對眼睛不太好
我說 請問你有沒有看電視
他說 有啊
我說你可以看多久
他說 看兩三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情
我說會不會流眼淚
不會 眉開眼笑啊
我說電視應該很傷眼睛 輻射線
他說 對啊我怎麼沒想過
所以那是看得痛苦 所以看到流眼淚
你看一樣東西
因為我們的眼睛習慣要看那種跳動的畫面
有劇情啊等等的
所以你沒辦法看一個單調的東西
你眼睛的欲望太多了
眼睛要吃滿漢全席
一下子讓你光吃饅頭 就掉眼淚了
要不然就睡著了
看電視看幾個小時都不會睡
看佛燈看五分鐘就睡著了
看香 像圓覺大帝看香
你不要(睡著) 看到香戳到眼睛了
這個為什麼 就因為我們有所住
我們在外面想要抓住的東西
黏的東西太多了
所以沒辦法 注意看一物
就住在這裡整 個意念就停在這
停在這炷香上面就一直往下看
很枯燥的東西 一個香頭 這樣一直看
圓覺一柱香
人家會圓覺 圓滿覺悟就在這裡
守一不移 見性成佛的功夫
不需要讀千經萬典
你真的能夠收攝在這裡 注意看一物
這個每個人都做得到啊 注意看一物
問題是你有沒有辦法做到下一句
無間晝夜時 專精常不動
晝夜沒有間斷
從白天看到晚上
一至七日 一心不亂 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不是說看著看著就歸空了 不是這意思
看著看著你就會發現 西天雖遠頃刻到
發現原來無極理天就在這
發現自己已經 身處於極樂佛國
這就是為什麼圓覺大帝時常說 好 好
他就活在無極理天
所以無間晝夜時 專精常不動
專注 非常的專注 精神統一
常常不動其心
孟子說 他四十歲不動心
我們我看在座大部分都四十歲四十歲以上
有沒有不動心
要怎麼不動心 就從這邊開始
你能夠看一個小時不動心 看得津津有味
你就看出門道出來了
就跟游泳一樣 你能夠游一百公尺就可以游一千公尺
能夠游一千公尺 就可以游過日月潭
很單純 真的心定下來
半個小時以後 你就會覺得津津有味怎麼那麼好看
你會發現為什麼小孩子會看手指頭 看到這麼專注啊
我們小的時候都是這樣的 看手指
看得津津有味
然後再長大 小學生的時候 幼稚園的時候會發呆
看虛空 什麼都不想
然後父母就
就破功了
事實上那都是修持的功夫 與生俱來
注意看一物
我小時候時常會(發呆)還記得
我從來不聽課的
以前國中的時候
一個很棒的數學老師 來帶我們班以後成績大幅進步
班導師問數學老師 教這個班有什麼困擾嘛
他說唯一的困擾就是 郭××從來沒有聽過課
那他在幹什麼 打瞌睡 沒有 發呆
被我們導師叫到辦公室狠揍
我數學本來都考個位數 下次月考就七十幾分
就破功了
所以今天我可以這麼多經典讀得通 發呆功勞很大
發呆十幾年
無間晝夜時 專精常不動
你要不動心
像孟子的不動心都是 從惟精惟一入手
惟精惟一
所以自古以來 所有的修行法門都有這一招
不管是看一個佛像 看一個蠟燭 看一炷香
或者說什麼都不看 就把眼神放在這裡(眼前)
叫取念於前 把念頭取過來放在眼前
取念於前王三昧 這個是大般若經裡面講的
三昧之王 就是取念於前
他為什麼要放在這裡(眼前)
因為你如果守玄 你又守進來的話你就沒有應變的能力
如果你就放在這裡 你還可以應變
碰到事情來你可以應變
放在這個地方
注意看一物 在你看得清楚的前提之下
這時候你發生事情你可以應變
不會完全退居密室
不會完全退藏於密
這樣才可以呢 走出去走路的時候還可以維持這樣
行住坐臥 常在定中
守一不移的作用 就在你能夠行住坐臥常在定中
因為你是放在眼前 而不是收在裡面
現在常常有人說 我們守玄要守在哪裡
守在裡面一寸兩寸三寸 都不對
放在這裡(眼前)最恰當的位置
收太進去是不對的
嬰兒是收進去的 剛生出來的嬰兒鬥雞眼 他整個收進去
內視 他是屬於內視 向內看
嬰兒是內視
然後人快死的時候也是內視
眼神會沒掉 眼神木然
然後慢慢放鬆
放到這裡 這個位置恰好得其中道 不即不離
不會靠太近 也不會離太遠
注意看一物 屬於不即不離妙契
妙契真如
妙契真如法界 妙契無極理天 妙契本心
本心就是真如法界
其心欲馳散
當然我們的心習慣性是會奔馳散亂
幾分鐘就散掉了
一開始尤其散得厲害
要麼就奔馳 要麼就散亂
要麼就是跑掉了 確定的跑去想什麼
要不然就是心昏沉散亂
妄念很多 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叫 馳散
要看到津津有味
像圓覺大帝那樣津津有味 需要一段時間
可是一定有這個過程
我們往往通不了這個過程
其心馳散的時候呢 就散掉了
就覺得 收不回來 算了放棄
而且覺得那實在是個苦差事
在那邊看一樣東西 而且思想上會覺得說那是很愚笨的事情
看一樣東西 看一柱香也好
看一支筆也好 看個手指頭也好
對人生有什麼幫助啊
對眾生有什麼幫助啊
對道場有什麼幫助啊
不是浪費生命嗎 有這種想法
心馳散的時候怎麼辦呢 急手還攝來
注意這個 急
不要讓它(心)跑掉 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要很著急的 很快的
直接用手把它抓回來
注意 用手直接用手把它抓回來
什麼叫 用手把它抓回來
我們點道的時候 點開以後 點傳師繞過來從左邊
這麼一下 就直接能把手這麼一放(知主保無恙)
回來了
看一看心跑掉了沒關係
這樣子放一下 把心抓回來 就這個動作
求道時候這個動作
得道以後呢 誠心抱守 這個動作還要時常做 具體的去做
不是想像的 是真的這樣子做
真的這樣 想到小孩子 抓回來
想到事業 抓回來 想到健康 抓回來
一拉回來 就會方寸(玄關)震動一下
(心)就回來了
用一個譬喻 如繩系鳥足
因為我們是求過道了
我們這個心的這隻鳥 是已經被繩子繫住
這叫天命金線
有一條金線把你繫住
所以你只要拉它 它就回來
這麼一動它就回來
一般人連這樣子也沒用
這個繩子已經把鳥的腳綁住
這鳥(心)要飛啊 你一拉它(心)就不得不回來
心鳥啊不得不回來
如繩系鳥足 欲飛還掣取
這鳥剛想飛 就要把它拉回
不要讓它飛走 欲飛還掣取
方法很簡單就是這樣
就直接瞄準了
那你不要一邊看香 一邊一直
要真的發現心跑掉 很明確的跑掉了
抓回來
那才有一種 還本還元 的那種力量感
要得力才行
- Sep 14 Tue 2021 04:48
守一不移 -3(守玄的方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