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TED的演講重點整理,我們雖然沒有毒癮,但不免是3c癮者,
作者舉老鼠對毒品的實驗與美國吸毒退役軍人的例子,讓我們對上癮這件事有新的認識。
上癮的背後原因在於心靈的孤立。
修道,讓我們遠離毒癮菸癮酒癮…但是3c成癮,似乎仍然無法置身事外。
也許即使修道,我們內心仍有著孤立感吧!
內心的孤立、孤獨是我們3c成癮的真正原因,當我們面對自己以及孩子,離不開手機的問題時,
要先面對我們內心的孤立、孤獨感。
在使用3c產品的同時,別忘了身邊的家人、朋友,
多花一點時間與家人、朋友相處,減少3c的沉溺。
http://tedxtaipei.com/articles/johann_hari_everything_you_think_you_know_about_addiction_is_wrong/(原網頁)
為什麼我們無法克制壞習慣、毒癮、手機上癮…﹖
因為我們正活在人類史上「最孤立的時代」。
Johann Hari
關於「上癮」,先撇開毒癮這件事,你對於無法抽離智慧型手機、Facebook的原因是什麼?
Johann Hari從美國人身上觀察出一個現象,自1950開始,一般美國人所認定親密的朋友,那種在危機出現時可以依靠的人,這個數字不停地往下掉。
他形容,這些人家裡的建坪大小穩定且持續地變大,用建坪換朋友,用物質換取連結,這是我們對文化所做的選擇,但這樣的結果卻只是造成我們成為了-史上最孤立的社會體系。
習慣、成癮與連結
有一位心理學教授曾經將老鼠放進籠子作為實驗,籠中有兩瓶水,一瓶是純水,一瓶則添加少許古柯鹼,而老鼠通常選擇喝有毒的水,也快速死亡;後來教授將籠子裡放入其他同伴、起司及小隧道,此時他們卻不喜歡喝毒水,甚至幾乎不使用。
關於人類其實也有類似例子,美軍在越戰時有高達百分之二十都在使用海洛因,當時大家擔心會有上萬的吸毒犯回來造成社會危險,而事實卻恰好相反,軍人們沒有去戒毒所、也沒有染上毒癮,甚至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直接停止使用。
這些例子,應該改變對於使用「成癮」一詞,甚至應該用「連結」。
Hari要傳達的是,人類天生最原始的需求便是連結彼此,我們會在開心時,連結彼此的關係,反之,當我們遭逢創傷,又無法與他人連結時,自然會尋求其他物質連結。
連結,是你希望能參與的:喜愛的工作、愛人、健康,
Hari認為成癮最核心的關鍵,便是我們無法忍受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找回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廣義上而言,現代人對於手機的依賴也是同樣類型的成癮,因此Hari也不斷強調「失去連結」是成癮最大的因素,試著問問自己,當面臨到人生的危機時,會伸出援手的是哪些人?是平時在網路閒聊的對象嗎,還是應該要走出去,與真正在乎的朋友建立連結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