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0708  《從訓文到格物致知》   郭明義2016/07/08

常有道親問我:「訓文可不可以信?」

我想師母宣布止乩、止竅以前的訓文較為可信,當然也不能盲目全盤的相信,如果不符合真理,也可能是考。師母宣布止乩、止竅以後的訓文也不能說全然不可信,仙佛還是會應眾生之需求而成全,不可否認的,有太多人才都是仙佛借竅成全出來的,但是還是要小心謹慎的以智慧判斷,而且不要執迷於仙佛借竅,落入修沙盤道。師母曾說:「修沙盤道,瞎;修天機道,瞎;修人情道,瞎。」這三瞎是師母對我們的耳提面命,當深自警惕。

《南海古佛訓文》

對於訓文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十多年前進入道場看到的第一篇訓文,這篇訓文是周老前人從大陸濟南天一壇帶來台灣的訓文手抄稿,道場印成「聖訓集粹」

其中一篇南海古佛的訓文是民國29年12月15日於歸德王氏佛堂。

為什麼對這篇訓文印象深刻?

因為在我還沒求道前,對儒釋道經典都很有興趣,且熟讀三教經典。

對於朱熹大學「格物致知」章遺失之說深不以為然。

個人認為「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使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為知本,此謂知之至也。」這一段就是「格物致知章」

而「無訟」,不分別就是「格物致知」下功夫訣竅所在。

《無訟,格物之道》

所謂「格物」就是格除物欲,物欲遮蔽了天良,所以沒有智慧,必需格而去之,

但是欲望層出不窮,去了又生,如樹不斷根,砍枝伐葉,又有何益?

物欲的根本是什麼呢?就是「訟」,所謂訟,就是爭辨善惡是非好壞,我們如果認為物有好壞,自然會對所謂的好物產生貪求之心,所以孔子說「必也使無訟乎」就是要把這個分別執著好壞之心去除之。

然而這只是個人的見解,無法證明,也沒有人相信。

《穿越時空印證真理》

民國70年求道,進入道場後拿到第一本訓文,一翻開就看到南海古佛這段「古本大學原無漏」,而這篇訓文早在民國29年就存在。

當時對一貫道半信半疑,對訓文是全然不信,乩童何足取信於人?但看到這篇訓文時,我二個不信全打破了,不得不信道是真理,也不得不信訓文是仙佛來批,不是一般乩筆。

將這篇訓文關於「格物致知」的部分節錄於下:

天道最捷方便路  不假外求自性參

明德識本知先後  格物除欲性自圓

俗儒但拘朱章句  錯疑格物有遺傳

古本大學原無漏  朱熹錯行更簡編

既然萬法皆備已  天下事物多無邊

如何格得衆事物  前言後語盡茫然

聽訟猶人必無訟  無情不得盡其言

如此便是知本旨  意誠心正格物全

毋自欺也休懵懂  未可輕忽文字觀

大學之道果何謂  專心亦難究真詮

賢士欲明大學旨  得一自能貫通然

〜南海古佛於民國29年12月15日歸德王氏佛堂

 

這篇訓文對我有極深刻的意義。

回顧三十年走過來的路,不得不相信看到這篇訓文是上天刻意安排的成全,道場有那麼多訓文,而唯有這篇訓文提到格物致知,而且和我的想法完全吻合,這種巧合太神奇,想必是仙佛的成全讓我不得不信。

 

《抱元守一方能無訟》

求道前雖然知道「無訟」才能格物致知,但是求道修道後才發現格物不是知道道理就能做到,還需要「明師一指」。求道以前熟讀三教經典,無訟、不二法門、無分別心…這些道理整天掛在嘴巴上,但分別心卻從沒放下過。

要真實做到無訟,做到無分別,需要經過明師指點之後,抱元守一不落兩端,才能到位。

否則若把「訟」當作一邊,「無訟」當作另一邊,取此捨彼,又落入了爭訟。

《得一自能貫通然》

格物致知是大學之道的基礎,很多儒者因為誤解格物致知,所以無法建立道基,一生勤學苦修卻寸步難進。

唯有道親蒙受明師指點,傳道儀式即是格物致知的洗禮,所以能夠輕易格除食肉的欲望,進而格除財物的欲望,犧牲奉獻終生不改其志,這都證明了南海古佛所說的「得一自能貫通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