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1018孔子講學圖  

《永恆的道產-道心》 郭明義

很多道親問後學:「為什麼不買公壇?長期租佛堂,難道不影響道親安定感與向心力?」

《避免考驗》

後學的想法是,沒有道產可以減少道親的考驗。

道產隨之而來是很多考驗,後學希望道親可以在單純修行的環境下修道,不必為複雜的道產問題煩惱。

後學不買公壇,也因此道場開銷很小,不必募款,不需要道親大額捐獻,石岡公壇(三層透天厝)租金一萬二,台北公壇租金二層加起來才二萬七,好便宜,對道親不造成負擔,也不會有是非紛爭,這是後學認為最好的修行環境。

《貪念、是非考》

許多道場過去沒有成立財團法人,公壇在私人名下,最終造成很多紛爭,尤其傳到第二代道親手上,法律上佛堂是私人所有,即使當初是道親集資購買,也無從追溯。道產紛爭總是考倒很多道親,有人被貪念考倒,有人被是非考倒。

所以後學領命時下定決心不買佛堂,到今天還是沒有改變想法。

經常道親要財施時,後學都勸他們捐到別的單位開荒也好建廟也好,因為後學道場小,不買道場,也很少開荒海外,所以經費很充足,捐錢在這裡如果沒有拿來辦道,只成為銀行理的存款數字,沒有立即性的行功。有些道親為特殊因緣行功,有急迫性,最好捐在開荒,有即刻性的功德。

無壓力

後學希望道親在沒有是非,也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學習成長、行功了愿,也希望留給後學的是道心、愿力,而不是道產。

《願力不同》

當然買公壇、建大道場並不是錯的,而且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譬如神威道場的莊嚴,成全許多人,去訪道的道親甚至還沒求道的人都受到很大的成全與感動,可以說功德無量。

後學非常佩服讚嘆寶光建德林前人大德,可以一肩承擔起這麼大的責任,承擔這麼多的壓力。後學自嘆不如,後學是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像林前人大德這樣犧牲自己一生時間以及健康,成就一個如此莊嚴的道場。

或者說每個人的願力不同吧,後學的願力在於講道以及修持,而不在於興建道場,希望自己小小的道場能夠清淨一點,少一些是非紛爭,多一點時間好好修持,也希望道親不必煩惱道產,將心力用在修持與了愿。

《永恆的道產-道心》

畢竟傳道才是我們的終極使命,孔子、耶穌、蘇格拉底,這幾位大聖人都沒有道場,有的在街頭開講,有的在樹下講道,有的在山上傳播福音,但對後世的影響卻是無遠弗屆,跨越種族與宗教。

當然也有不同的聖人,如釋迦牟尼佛,接受孤獨長者奉獻的"祇樹給孤獨園"建立莊嚴的道場,各有因緣,各有其必要性。但祂們有志一同的是都在傳播道與真理。

後學希望自己歸空以後,留給道親的不是道產,而是道心與真理,還有那熾熱的救世使命感,永不熄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