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

不可名狀,不可稱謂

有我就不是佛了,有我就不是聖

名可名,非常名。成功之道,最後會成什麼?你會成為一個企業家,這是名。我們成功就要最後成名嘛,成名。你的名聲留下來了,哎,你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你是一個成功的教育家,你是一個成功的爸爸、成功的媽媽,都好。你是一個成功的球後,網球雙打那個冠軍,球後嘛,全世界雙打排行榜第一名的。她爸爸就時常露臉了,她爸爸比她露臉的機會還多,成功的爸爸。她爸爸是她的第一個教練嘛,成功的教練。哎,成名啦,大家都希望成名啊。像那個吳寶春,成功的麵包師傅;郭台銘,成功的企業家。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物啊?成為一號人物,簡單地說,成為一號人物,這叫成名

那我們也很容易把這個東西呢,套進成聖之道。修道一定要把這個厘清清楚啊修道走的是相反的路啊不要把那個模式又套進來,成功之道又以很容易變成聖之道。先定義清楚什麼是道,什麼是非道;然後最後呢,我修道修久了,我要成個什麼,所謂“道成天上”,下一句是什麼?“名留人間”嘛,一個名聲留下來了。我爱名,修道還是一樣,要名留人間,這是成名,要成名,這個成名就是成為聖人。

但是你如果要成名的話,“名可名,非常名。”這個名呢,如果是可以去稱謂的,這個名本來是一個稱呼,可以稱謂的。像稱謂之企業家、稱謂之藝術家、稱謂之音樂家、或稱謂之佛、仙、聖,這叫稱謂。可以稱謂的就不是常名。你要稱之為佛就不是佛了,稱之為聖就不是聖了。為什麼呢?因為成功的人,企業家是“我是企業家”;音樂家是“我是音樂家”;政治家是“我是政治家”。佛不能說“我是佛”有我就不是佛了有我就不是聖了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聖人無己,靡所不己——石頭希遷禪師

所以孔子講“毋我”啊,不要有我啊。孔子“子絕四啊,“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個毋,四個不要。最後一個不要,就是不要有我,不要有自我。所以說“聖人無己”啊,聖人是沒有自己的,無所不己。沒有自己,是不是不存在呢?不是。自己就是一切。無所不己,哪裡不是自己呢?無所不己。所以沒有外在的,他沒有外在,沒有內在。沒有說有一個內在的自我在的,如果有的話就非常名了,就不是聖人,因為常名。

你說企業家是一輩子的事情,他死了就不是了;總統是一輩子的事情,他下臺就不是啊,總統也不是一輩子啊,他有個任期而已啊,皇帝還可能做一輩子,但也是一輩子而已嘛,死了以後就不是了。但是仙佛神聖是永遠的。你說觀世音菩薩會不會一輩子沒有?媽祖會不會一輩子沒有?永遠。但祂為什麼能夠成為永遠的神聖呢?因為沒有自己。沒有一個自己說,“哎,我成佛了。”沒有一個自己。

這種我要走什麼樣的路,我要成為一個什麼,這就是我們生生世世以來的一個魔咒啊。先有一個自我,然後我要追求什麼,我要成就什麼。修道也是變這樣子啊,給我一條路吧,最後我要成為一個,所謂“名留人間”。還是自我啊,簡單地說,還是一個自我,一個強烈的自我在的,“我要成功!”還是我要成功,只是這個成功呢變成成佛、成為仙佛神聖而已,就是這種自我。聖人是沒有自我的,聖人無己,聖人“毋我”啊,孔子講的啊。所以說“名可名,則非常名”。

好,道,不可定義;我,不存在一般人就是有一個我,先肯定有自我的存在,然後我要去定義,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我要去追求我認為的好、我認為的成功、我認為的正確,甚至我認為的正義、神聖。經過一生的努力,甚至生生世世的努力,終於成功。他現在告訴你,道是不可定義。不可定義,所以它無所不在,沒有什麼不是道的,無所不道;而自己也是不存在的,而且無所不己,自己也是無所不在所以你自己就是道,你自己就是道。

所以道就是名,名就是道常名就是常道,常道就是常名。無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但是常道即常名也,常道即常名。所以常名者聖也,合起來叫做聖道,或者叫佛道佛道也好,聖道也好,沒有自己,沒有方法,沒有做法,沒有作為

所以我們修道,有時候會覺得很苦惱的,就在這裡。成功之道,不管成功還是失敗,總是它有一個方法,有一個努力的一個目標,最後呢有一個成就在那裡。不管成就是100分還是50分,甚至10分也好,都是有個分數修道是0分,什麼都沒有首先不可定義,聖人第一句話,老子第一句話,最有智慧的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然後你要成個什麼呢?“名可名,則非常名。你成什麼名?說出來就不是了。所謂“佛來佛斬,魔來魔斬”,魔來要斬掉,佛來也要斬掉。你要有一個自我,要成個什麼名就非常名,非常道了,就背道而馳了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先有名,才有相

先有抽象,才有具相

先有名,再有器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名,是天地之始;有名,是萬物之母。這邊不是講不可道不可名嘛,不可以定義呀,不可以稱謂呀,所以說這個無名,講的就是不可道不可名。這是天地之始,無可名狀啊。沒有天地以前,天地未生之前,那是什麼?那就是無名啊。天地之始就是天地之前,有天地以前,叫天地之始,那是個什麼東西?叫不可名狀。當然不可名狀了,尚且不是天不是地,還沒有天地以前,它是什麼呢?叫無名。

所以你如果要回到那個未有天地以前的本來面目的話,心中要無名才行。心中不要有一大堆的名詞,一大堆的定義。我是什麼?我要追求什麼?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神聖的?什麼是美好的?這一大堆的定義。這些去除,叫無名無名就是天地之始

我們生下來就是被冠很多的名詞啊,腦海中慢慢裝一大堆的名詞、一大堆的名相啊。每個名字後都有一個形象在的,一大堆的名相。本來嬰兒赤子之心,是什麼名相都沒有的,開始慢慢地名相出現了。第一個名相是天,第二個名相是地。什麼是天呢?爸爸;什麼是地呢?媽媽。所以大部分小孩都先叫爸爸的,都先叫爸爸,先叫天,再叫地,呼天叫地,叫天地。叫爸爸媽媽,這名相先出來,那他就已經脫離這個赤子。

先有這個名相,再由這個爸爸媽媽一天一地之中,編織出他的世界。對一個嬰兒來講,父母就是他的天地啊,所以父母最好不要吵架,天崩地裂,父母吵架就天崩地裂啊,就跟打雷一樣啊。因為對小孩子來講,他不知道什麼外在的天地啊,父母就是天地。父母吵架,那就是打雷閃電;父母打架,那就天崩地裂,更可怕。所以無名,那是天地之始。

有名是萬物之母。開始有名相了,就是萬物之母。所以先有名啊才有相啊,所以叫名相名相啊,先有名才有相啊。就像我們做夢一樣,日有所思才夜有所夢啊,先有名才有相。先有那個概念,才會生出這些東西出來。像木匠先有桌子的概念,最後才做出桌子出來;先有椅子的概念,做出椅子出來;先有這個杯子的概念,才做出杯子出來。

同樣啊,上帝造天地萬物也是一樣啊,先有這個名,先有這個概念。有天,天就出來了;地,地出來了。先有這個名,不是先有杯子才有名字啊,不是的。先有那個抽象的,才有具像的,簡單地說,先有抽象的,才有具像人也是啊,先有抽象的靈魂,才有具像的肉體啊,你不能先有肉體才有靈魂,不是。先有一個靈魂在那裡,才有一個肉體,這叫有名是萬物之母。

所以萬物怎麼生出來的?說起來很複雜,研究起來很複雜。聖人呢以慧眼觀照很簡單,就是有名,有名,天地萬物就生出來了。人就很接近神喏,人有神性啊。因為神,噴了一口氣到我們的鼻孔裡面,所以人會創造啊,人會有創造力啊。那他創造的方法,就是先有抽象的存在,再有具像的存在。先一個抽象的杯子,再做出來。任何一個藝術家,任何一個工匠,他先有一個杯子的形狀,做出來以後,他永遠都不會滿意。他覺得我心中的比這個完美的多了,他做不出來。沒有一個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是滿意的,沒一個藝術家對自己畫出來的畫是滿意的,因為那個抽象的存在才是完美。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名器:用以分別尊卑的爵位及車服儀制

“愚聞為國者慎器與名,俱慎名器,則下服其命。”——《後漢書來歙(shè,安徽歙縣)傳》

所以先有那個抽象的名,最後才有具像的器出來,器物出來,叫名器。所以我們講名器名器,先有名再有器。就天地萬物是這樣出來的,“有名萬物之母”。

萬物是心靈的產物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無欲,以觀其妙。所以我們既然知道呢,萬物之母就是有名嘛,就是一個名相。所以簡單地說,它是心靈的產物,由無中生有的東西,心靈的產物。萬物是心靈的產物,所謂三界唯心,佛家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個世界呢,是唯心所造的。像蘇格拉底說的,先有理型的存在,才有萬物的存在。所有萬物呢,天上都有一個形,都有一個抽象的形在那,模型在那邊,按照這個模型出來了。就像工匠心中有一個杯子的形一樣,然後他再做出很多杯子出來。

所以呢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夠跟這個無名、這個天地之始,能夠感應道交呢?天地之始就是 上帝啊,就是 老母啊你要怎麼樣跟 老母合而為一呢要常無欲,要常常讓自己無欲。沒有欲望,沒有追求,無欲無求。為什麼?你知道萬物唯心所造,有什麼好追求,無欲無求。所以常無欲,常常保持無欲無求。

一般人心靈就是有欲望

永遠欲求,永遠不滿

常無欲,才能觀其妙

心靈要這樣子喔。心靈有欲望,都是在追求那些外在的東西,外在的人事物;心靈無欲的時候,而且常無欲喔,要保持一個常態。我們人有時候會沒有欲望,有時候會有欲望,但是有欲望的時候多。有時候對這個有欲望,有時候想要喝點什麼、想要吃點什麼、有時候想要看點什麼、有時候想要聊天、有時候想要玩、有時候想要追求成功、有時候想要追求休閒、有時候想要追求健康。追求的各自不同,但是心一直都有那個欲求心都是放在外面的,有所欲求,都在外面。一直想說要追求些什麼,甚至追求功德果位,也是追求啊。渡個人有多少功德啦,開班上課有多少功德啊,就斤斤計較的。

如果你能夠常無欲的話,你就會發現心靈的奇妙。心靈的奇妙轉變就發生,你觀其妙,你可以看得到的。不是用眼睛看得到的,用智慧去觀照到,觀照到奧妙之處,心靈的奧妙。我們一般人說,“心靈有什麼奧妙的嘛?心靈就是有欲望,能不能滿足而已嘛。”大部分人就是這樣。滿足就開心,不滿足就生氣嘛,就是這樣。那滿足以後,還是不久就覺得沒意思了,又要開始追求新的欲望。所以永遠都在這樣,欲求不滿,永遠都在這裡啊,欲求不滿,永遠的欲求,永遠的不滿。永遠的欲求,永遠的不滿。所以你的心永遠都梗在那裡。

像前天才有一位道親,帶著她的大學同學來找找我啊。她同學說要離婚嘛,結婚20幾年喏,說要離婚。我說“為什麼要離婚?是先生有外遇嗎?還是有惡習啊?”她說都沒有。“那為什麼鬧到要離婚呢?”她說先生跟她冷戰那,不跟她講話的。眼睛看到的時候,也是眼睛不看著她的眼神,能閃就閃。不看眼神,就是四目沒辦法交流。她一直想要搜尋先生的眼神,可都搜尋不到。她說我要的只是他注意到我,她說我要的很少,就要他注意到我。

所以她有欲望啊,有欲求,“注意到我就好。”我說,“等到他注意到妳的時候,妳就要他感謝妳、愛妳、幫助妳,是不是這樣子?”她回想一下,呣,好像哦,十幾年前。我说“妳今天搞到冷戰一定有原因,不會平白無故。以前相親相愛才會結婚,談戀愛結婚的。”結果弄了半天,是先生不做家事。那先生從小就被要求書讀好就好啦,先生也是老師,不做家事。那太太覺得我也是在當老師,你也在當老師,為什麼家事要我做,你不做?知識份子就是這樣啊。

所以現在乾道不會做家事,沒法維持婚姻喏,現在坤道很強的。現在學校校長大部分都是坤道喔,那兩個老師講,中學的校長大部分都是女生。所以說“幹嘛我要做家事,你不做?”就為這個吵了。她先生就不願意做家事,只願意洗衣服。洗衣服是輕鬆那,煮飯啦、掃地啦,尤其維持清潔,一個家庭要維持清潔,那很困難那。就怨,怨以後呢,那當然眼神沒辦法交會。因為看到妳,就是眼睛充滿了不滿那、指責啊,我就不要看妳的眼睛嘛。最後就搞到要離婚。

有欲,不管是有什麼欲,你認為說我只要這麼一點,其實你要到這點以後,你會再多要、再多要。所以要常無欲。我們說“我們心靈沒有欲求,那要怎麼辦呢?不是很枯燥乏味嗎?人生就完蛋那。”不對。常無欲,你就會觀其妙,你就會觀照到什麼?哇,原來心靈這麼奇妙啊,心靈是這麼奇妙的東西呀。你以為心靈就這麼簡單嗎?就只有欲望、欲求不滿,只有這樣子嗎?欲求滿足或者不滿?其實永遠都是不滿的,有欲求就永遠是不滿的。

像我剛舉那個例子,“我現在只要被注意到。”但是等到人家注意到妳的時候,妳就要的越來越多了,永遠都不會滿足,欲求一定是不滿的。但是當你無欲的時候,心靈就產生微妙的變化。欲求不滿的時候,就會混亂,憤恨。因為不滿足嘛,就會生氣啊、憤恨,然後就會混亂,方寸大亂,心好亂好亂,好複雜喔,愛恨交織、恩怨情仇,好複雜,就是憤恨混亂,心好亂。卻不曉得呢,當你常無欲的時候,把這個放下以後呢,發現心靈會從混亂喏變成平靜

我們以為,我們心就是保持在那種惡劣的情境,一直到我的欲望得到滿足以後,我才能夠放得下。沒有這回事,你欲望得到滿足以後,你就會進入新的憤怒和混亂。而且呢,會一直往上走,越來越難滿足,會越來越難滿足。

你像那個最近吸大麻被抓到的那個房東那,房東二人組。房東兩個人,應該都是欲望可以充分得到滿足的人那,又成功、又有錢、又有名望,什麼都有,可是他們的欲望會一直往上走啊,就不快樂啊。最後就呼麻了,就吃大麻了。吃大麻以後還不行喔,台灣還有一個藝人,叫什麼蕭,開始是吃大麻,等到你吃了大麻以後呢,你要往上變成海洛因啦。她最後變開始吃海洛因了,現在變成精神有點問題了。前一陣子不是還鬧自殺啦,有沒有?精神錯亂了。後來人家把她救下來,她說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所以就陷入混亂,而且這個混亂是一直升級一直升級的,越來越亂、越來越亂。

但是你一旦把這個放下以後呢,心靈就開始變化,妙,妙就在這裡。心靈很奇妙的東西。你以為它是這麼簡單的?不會,很奇妙。它開始從混亂呢變成平靜,心會變成平靜。而且環境還是一樣喔,心就平靜了。也許你還是窮,但是你不求富以後,心就平靜了。也許你還是剛剛講的那個老師,你還是先生眼睛不看你,但是你沒有希望他看你啊,你心就平靜下來,你不會說一直處在這種狀態,你把這個放下以後心就會平靜下來。

觀其妙,心靈起變化

無欲→平靜→喜悅→光明

首先心平靜下來,而且不是光平靜喔,繼續平靜下去,喜悅,這就是我們不了解心靈之妙啊。繼續平靜下去以後,變得喜悅,沒代沒志(無端的)就歡喜,心情就非常地喜悅;繼續喜悅下去變成光明。我們人心就是有很多的黑暗,展望前途、展望社會、展望家庭,甚至看自己的小孩子,“哎喲,將來怎麼辦喏?”

像剛才講這個例子,她是要來問呢離婚好不好的,但是事實上她已經確定要離婚。我說“那妳問我干嘛?你已經確定離婚啦。”都已經講好啦,先生也答應。回不去了嘛,已經回不去了,已經撕裂的太嚴重了,回不去了。“哦,”她說,“那請問我要注意些什麼?”她也不是道親那。我說,“你要注意的是你的兒子。”她說“我兒子怎麼了?”我說,“妳兒子應該跟他老爸一樣啊。”

她說“你怎麼知道?”我說“看妳這個媽媽,就知道你會養出什麼兒子出來。”她說“我兒子比他老爸還嚴重。跟他講話也是不看我的,看電腦,要不然就看外面。就這樣子,沉默的抗議。說話回答都是單字,也是不做家事,什麼都不做的。一樣,跟他老爸一樣。”她說遺傳。她說她兒子講的話都是講一兩個字的,都要上網去做關鍵字搜尋的。現在年輕人講話要關鍵字搜尋,你都不知道他在講些什麼。

她說“對啊,我兒子比他老爸還嚴重。”我說那妳怎麼不跟妳兒子離啦?她一下答不出來。我說“因為妳愛他,妳愛他,妳就可以包容他。”她說“對哦,這樣怎麼辦?他將來怎麼辦?”我說“你怎麼不想妳老公將來怎麼辦?”“哎,管他去死,我兒子怎麼辦?”我說“我告訴妳,兒子啊,跟妳老公一樣。”她先生後來就跟她分居,又跟他父母住在一起。哎,從小好學生啊,父母親愛他啊。我說“妳兒子將來結婚以後不久離婚,再回來跟妳住。跟妳老公一樣的,走一樣的路。”喔,她怕死了,她怕都怕死了。

所以前途很黑暗那,她以為我跟我老公離婚了,就不用受他的氣了,兒子的氣開始受了,還是黑暗的。

所以有欲求就永遠是不滿。當你常無欲的時候,把這個放下以後呢,心靈會從混亂喏變成平靜;繼續平靜下去以後變成喜悅,心情非常的喜悅;繼續喜悅下去,變成光明,所以從喜悅最後變成光明。心靈是光明的,就像燈一樣亮了。喜悅一段時間以後,就充電了,人需要喜悅來充電的。

人的心,不能整天煩惱啊,要喜悅,喜悅以後它就充電,充飽以後就開始亮了,發亮了。燈一樣啊,燈亮了就可以照亮自己,還可以怎麼樣?還可以照亮別人。所以心地光明的人喏,你在家裡面,每個家人看到你,心情就開心,這就是光明的人。不只是家人那,你的朋友、你的親戚,哎,看到你心情就開心這就是光明。這就表示他心靈已經到達光明的程度了。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宋·張載

再來還有什麼轉變呢?慈悲,再來就變成慈悲,充滿了愛心對人對事對物都充滿了愛心。“民胞物與”啊,“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再來呢,智慧,不只是有慈悲而且有智慧。對人,有這個智慧,可以對人有正確地輔導和教育;對事,可以做出正確地判斷和抉擇;對物,可以有正確地了解、正確地理解,就智慧。這都是本性裡面本來就有的喔,你只要做得到“常無欲,沒有欲求不滿,你只要做到常無欲,心靈的奇妙轉變就發生了。你觀其妙,你可以看的到,妙就妙在這裡了。心靈改變啦,心靈就從憤恨、混亂到平靜、喜悅、光明、慈悲、智慧

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孟子·盡心章句下》

智慧之後也不是就這樣結束啦,孟子說的,這就是聖了嘛,聖人就是慈悲和智慧啦。“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那。最後呢,再往前呢,就不可知啦,不可以了解啦。“大而化之之謂聖”啊,至這邊是,哇,心量廣大,可以化,可以感化人那,“大而化之之謂聖”。是不是聖就截止了?不是,“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再往後不可知啊,不可理解不可測,這就老子啊,“道可道,非常道。”像孔子看到老子一樣驚歎 ,老子如龍啊,不可知啊。

所以這個就是妙啊,“常無欲”,其實很簡單,就是常無欲常無欲就可“以觀其妙。不要以為我們心靈那麼簡單喏,只是欲望滿不滿足而已啊,沒有那麼簡單。當你脫離這樣子一個慣性定律以後,你就開始不斷地提升,不斷地轉化,心靈會向這個方向轉化。

心靈妙的轉化

常無欲→平靜→喜悅→光明→

慈悲→智慧→大而化之→聖→神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中庸》

首先,心平靜下來,你沒有一大堆要求,你心就平靜了;你有要求,你心就不平靜。但不是光平靜,我們以為就是平靜而已。如果一直保持常無欲,一門深入,深造乎道啊,繼續保持常無欲,不能暫時無欲啊,要常無欲,就有奇妙的轉變就會發生。心靈就從混亂到平靜、喜悅、光明、慈悲、智慧,可以化,可以感化人那。最後呢,“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就可以觀其妙,就看得到,看得到那種無形的抽象的心靈,這麼奇妙的轉化。

名可名,非常名

成功之道最後會成什麼 你會成為一個企業家 對不對 這是名 我們成功最後成名嘛 成名。你的名聲留下來了,你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你是一個成功的教育家, 你是一個成功的爸爸,成功的媽媽都好。你是一個成功的球后,網球雙打那個冠軍球后嘛 全世界雙打排行榜第一名的 她爸爸就時常露臉了,她爸爸比她露臉的機會還多。成功的爸爸 他爸爸是他的第一個教練。成功的教練,成名了 大家都希望成名啊。

像那個吳寶春 成功的麵包師傅。郭台銘 成功的企業家 成名 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啊,成為一號人物。簡單的說成為一號人物 成名。那我們也很容易把這個東西呢套進成聖之道。修道一定要把這個釐清清楚啊,修道走的是相反的路啊,不要把那個模式又套進來,成功之道很容易變成聖之道 先定義清楚什麼是道 什麼是非道 那最後呢 我修道修久了 我要成個什麼,所謂道成天上下一句是什麼 名留人間嘛,名聲留下來 修道還是一樣,要名留人間,這是成名。要成名,這個成名就是成為聖人。但是你如果要成名的話,名可名,非常名

這個 呢如果是可以去稱謂的 這個名本來是個稱呼。可以稱謂的 稱謂之企業家 稱謂之藝術家 稱謂之音樂家,稱謂之佛 這叫稱謂,可以稱謂的就不是常名。你要稱之為佛 就不是佛了,稱之為聖 就不是聖。為什麼呢因為成功的人,企業家是 我是企業家,音樂家是 我是音樂家。政治家是我是政治家,佛不能說 我是佛。對呀 有我就不是佛了,有我就不是佛了,有我就不是聖。所以孔子講毋我啊,不要有我啊。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聖人無己,靡所不己。石頭希遷禪師

 

孔子 子絕四啊,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四個不要 最後一個不要 就是不要有我 不要有自我,所以說聖人無己啊,聖人是沒有自己的。無所不己 沒有自己是不存在 不是 自己就是一切 無所不己,哪裡不是自己 無所不己 沒有外在的,他沒有外在,沒有內在,沒有說有個內在的自我在的,如果有的話 就非常名 就不是聖人。因為常名,你說企業家是一輩子的事情,他死了就不是了,總統是一輩子的事情,他下臺就不是啊,總統也不是一輩子啊,他有個任期而已。皇帝還可能做一輩子,但也是一輩子而已。死了以後就不是了,但是仙佛神聖是永遠的,你說觀世音菩薩會不會一輩子 沒有,媽祖會被一輩子 沒有 永遠。但祂為什麼能夠成為永遠的神聖呢 因為沒有自己,沒有一個自己說,哎我成佛了,沒有一個自己。

這種我要走什麼樣的路 我要成為一個什麼,這就是我們 生生世世以來的一個魔咒啊,先有一個自我 然後我要追求什麼,我要成就什麼,修道也是變成這樣子,給我一條路吧,最後我要成為一個,所謂名留人間 還是自我 簡單的說還是一個自我,一個強烈的自我在。我要成功 還是我要成功啊?只是這個成功呢變成 成佛,成為仙佛神聖而已。就是這種自我 聖人是沒有自我的,聖人無己,聖人毋我啊,孔子講的啊。所以說 名可名,則非常名

好,道不可定義。我 不存在,一般就是有一個我 先肯定有自我的存在。

然後我要去定義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我去追求我認為的好,我認為的成功,我認為的正確,甚至我認為的正義,神聖。經過一生的努力,甚至生生世世的努力,終於成功。

他現在告訴你 道是不可定義,不可定義 所以它無所不在,沒有什麼不是道 無所不道,而自己也是不存在,而且無所不己,自己也是無所不在。所以你自己就道,你自己就是道,道就是名 名就是道,常名 就是 常道,常道就是常名。無常道,名可名,則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但是 常道即常名也 常道即常名 所以常名者聖也 合起來叫做聖道,或者叫佛道。佛道也好,聖道也好,沒有自己,沒有方法,沒有做法,沒有作為。

 

所以我們修道,有時候會覺得很苦惱的就在這裡。成功之道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它是有個方法,有個努力的一個目標,最後呢 有一個成就在那裡。不管成就是100分還是50分,甚至10分也好。都是有個分數。修道是0 什麼都沒有,首先不可定義 聖人第一句話。老子第一句話 最有智慧的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然後你要成個什麼呢 名可名,則非常名你成什麼名 說出來就不是了,所謂佛來佛斬 魔來魔斬 魔來要斬掉,佛來也要斬掉,你要有一個自我,要成個什麼名?

就非常名,非常道了,就背道而馳了。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要回到那個未有天地以前的本來面目

要無名,不要有一大堆的名詞定義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無名是天地之始,有名是萬物之母。這邊不是講不可道不可名嗎?不可以定義呀,不可以稱謂呀,所以說 這個 無名 講的就是不可道不可名。這是天地之始 無可名狀,沒有天地以前,天地未生之前,那是什麼?那就是 無名啊。天地之始就是天地之前,有天地以前 叫天地之始 那是個什麼東西 不可名狀。當然不可名狀了,尚且不是天不是地,還沒有天地以前它是什麼。叫無名,所以你如果要回到那個未有天地以前的本來面目的話。心中要無名,心中不要有一大堆的名詞,一大堆的定義 我是什麼?我要追求什麼,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神聖的 什麼是美好的,這一大堆的定義 這些去除叫 無名。無名就是天地之始。我們生下來就是被冠很多的名詞啊,腦海中慢慢裝一大堆的名詞 一大堆的名相啊。每個名字後都有一個形象在的 一大堆的名相,本來嬰兒赤子之心是什麼名相都沒有的。

慢慢的名相出現了,第一個名相是天,第二個名相是地。什麼是天呢?爸爸 什麼是地呢?媽媽,所以大部分小孩都先叫爸爸的 。先叫天,再叫地 呼天叫地 爸爸媽媽這名相先出來。那他就已經脫離這個赤子,先有這個名相,再由這個爸爸媽媽 一天一地之中 編織出他的世界。對一個嬰兒來講,父母就是他的天地,所以父母最好不要吵架,天崩地裂。父母吵架就天崩地裂 就跟打雷一樣啊,對不對?因為對小孩子來講,他不知道什麼外在的天地啊,父母就是天地。父母吵架那就是打雷閃電,父母打架那就天崩地裂,那天崩地裂更可怕。所以 無名 那是天地之始。

 

05

有名 是萬物之母 開始有名相的就是萬物之母?所以先有名啊才有相啊,所以叫名相名相啊。先有名才有相。就像我們做夢一樣 日有所思 才夜有所夢啊。先有名才有相。先有那個概念,才會生出這些東西出來,

像我們 腦海中先有桌子的概念,木匠先有一個桌子的概念 最後才做出桌子出來, 先有椅子的概念 做出椅子出來。先有這個杯子的概念 才做出杯子出來。同樣上帝造天地萬物也是一樣,先有這個名。先有概念,有天 天就出來 地出來,先有這個名字,不是先有杯子才有名字啊。不是 先有那個抽象的才有具像的,簡單的說,先有抽象的才有具像,人也是啊,先有抽象的靈魂 才有具像的肉體啊。對不對。不能先有肉體才有靈魂。先有一個靈魂在那裡,才有一個肉體,這叫有名 是萬物之母。萬物怎麼生出來的,說起來很複雜,研究講很複雜。聖人呢以慧眼觀照很簡單,就是有名 有名天地萬物就生出來。人就很接近神哦。人有神性啊。因為神噴了一口氣到我們的鼻孔裡面,所以人會創造啊,人會有創造力啊。

那創造的方法 就是先有抽象的存在,再有具像的存在。先有一個抽象的杯子再做出來。任何一個藝術家,任何一個工匠。他先有一個杯子的形狀,做出來以後,他永遠都不會滿意,他覺得我心中的 比這個完美得多了,他做不出來做不出來,沒有一個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是滿意,沒一個藝術家對自己畫出來的畫是滿意的,因為那個抽象的存在才是完美。

 

名器:用以分別尊卑的爵位及車服儀制。

《後漢書.卷一五.來歙傳》:「愚聞為國者慎器與名,俱慎名器,則下服其命」輕用怨禍,則家受其殃。《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豈無鶺鴒,固慎名器。」貴重的寶器。《國語.魯語上》:「今國病矣,君盍以名器請糴于齊?」

 

才是完美,所以先有那個抽象的名,最後才有具像的器出來,器物 出來,叫名器。所以我們講名器。有名再有器。對天地萬物是這樣出來的,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所以我們既然知道,萬物之母 就是有名嘛。就是一個名相,所以簡單的說,它是心靈的產物,由無中生有的東西,心靈的產物。萬物是心靈的產物,所謂三界唯心,佛家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個世界呢,是唯心所造的,像蘇格拉底說的,先有理型的存在。才有萬物的存在。所有萬物呢,天上都有一個形,都有一個抽象的形在 模型在那邊 按照這個模型出來。就像工匠心中有個杯子的形一樣。然後再做出很多杯子出來,所以呢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夠跟這個無名這個天地之始。能夠感應道交 天地之始就是上帝 就是老母啊。要怎麼樣跟老母合而為一呢 要常無欲,要常常讓自己無欲。沒有欲望,沒有追求,無欲無求,為什麼 你知道萬物唯心所造,有什麼好追求 無欲無求。常無欲 常常保持 無欲無求。

心靈要這樣子,心靈有欲望都是在追求那些 外在的東西,外在的人事物心靈無欲的時候。心靈無欲的時候 而且常無欲啊,要保持一個常態,我們人有時候會沒有欲望,有時候會有欲望,但是有欲望的時候多。或者有時候對這個有欲望,有時候這樣,想要喝點什麼,想要吃點什麼,有時候想要看點什麼,有時候想要聊天,有時候想要玩。

有時候想要追求成功 有時候想要追求休閒,有時候想要追求健康,追求各自不同,但是心一直都有那個欲求。心都是放在外面的,有所欲求 都在外面。一直想說 要追求些什麼,甚至追求功德果位 也是追求啊。渡個人有多少功德 開班上課有多少功德啊 斤斤計較的 如果你能夠 常無欲的話。你就會發現心靈的奇妙。心靈的奇妙轉變就發生,你觀其妙 你可以看得到,不是用眼睛看得到的,用智慧去觀照到 觀照它奧妙之處。心靈的奧妙 我們一般人心靈有什麼奧妙的嗎?心靈就是有欲望,能不能滿足而已嘛 大部分就是這樣,滿足就開心,不滿足就生氣嘛。

 

一般人心靈就是有欲望

永遠欲求 永遠不滿

常無欲,才能觀其妙

那滿足以後還是不久就覺得沒意思了。又開始追求新的欲望 永遠都在這樣,欲求不滿 永遠都在這裡啊 欲求不滿 永遠的欲求 永遠的不滿。永遠的欲求,永遠的不滿。所以你的心永遠都ㄍㄧㄥ在那裡。

前天才有一位道親帶著他的大學同學來找找我啊,同學說要離婚 結婚20幾年要離婚,我說為什麼要離婚?是先生有外遇嗎?還是有惡習啊?她說都沒有那為什麼。那為什麼鬧到要離婚呢?她說先生跟他冷戰不跟他講話的 眼睛看到的時候 也是眼睛不看她的眼神 能閃就閃。不看眼神就是四目沒辦法交流 她一直想要搜尋先生的眼神都搜尋不到,她說我要的只是他注意到我,她說我要的很少要他注意到我,所以她有欲望啊,有欲求。注意到我就好。

我說,等到他注意到妳的時候,妳就要他感謝妳愛妳。幫助妳 是不是這樣?她回想一下,好像哦 十幾年前。妳今天搞到冷戰一定有原因,不會平白無故以前相親相愛才會結婚談 戀愛結婚的。結果弄了半天是先生不做家事。先生從小就被要求書讀好就好了,先生也是老師 不做家事,

那太太覺得我也是在當老師,你也在當老師,為什麼家事要我做。你不做知識份子就這樣,所以現在乾道不會做家事沒法維持婚姻,現在坤道很強的,現在學校校長大部分都是坤道。那兩個老師講 中學的校長大部分都女生。

幹嘛我要做家事你不做,就為這個吵了,先生就不願意做家事,只願意洗衣服,洗衣服是輕鬆 煮飯啊掃地啊 維持清潔。一個家庭要維持清潔那很困難的。

就怨 怨以後呢,那當然眼神沒辦法交會,因為看到妳就是眼睛充滿了不滿指責 我就不要看妳的眼睛。最後就搞到要離婚,有欲 不管是有什麼欲,你認為說我只要這麼一點,其實你要到這點以後 你就會再多要再多要。

所以要常無欲。我們說我們心靈沒有欲求,怎麼辦呢?不是很枯燥乏味嗎?人生就完蛋 不對 常無欲你就會觀其妙,你就會觀照到什麼。哇,原來心靈這麼奇妙啊。心靈是這麼奇妙的東西呀,你以為心靈就這麼簡單嗎?就只有欲望 欲求不滿,只有這樣子嗎?欲求滿足或者不滿,其實永遠都是不滿的,有欲求就永遠是不滿的。像我剛舉那個例子,我現在只要被注意到。但是等到人家注意到妳的時候,妳就要的越來越多了。永遠都不會滿足,欲求一定是不滿,但是當你無欲的時候,心靈就產生微妙的變化。欲求不滿的時候就會混亂,憤恨。因為不滿足嘛,就會生氣啊憤恨 然後就會混亂,方寸大亂,心好亂好亂。好複雜 愛恨交織,恩怨情仇,好複雜就是憤恨滾亂 心好亂好亂。心好亂 卻不曉得呢。當你常無欲的時候 把這個放下以後呢。發現心靈會從混亂 變成平靜 我們以為我們心就是保持在那種那種惡劣的情境,一直到我的欲望得到滿足以後 我才能夠放得下,沒有這回事。你欲望得到滿足以後,你就會進入新的憤怒和混亂。而且呢,會一直往上走,越來越難滿足,會越來越難滿足。

你像那個最近那個吸大麻被抓到 那個房東 房東二人組。房 兩個人應該都是。欲望可以充分得到滿足的人 又成功 又有錢 又有名望什麼都有,可是他們的欲望會一直往上走啊 不快樂啊?

最後就呼麻了,就吃大麻了,吃大麻以後還不行啊。台灣還有一個藝人,叫什麼蕭 開始是吃大麻,等到你吃了大麻以後呢,你要往上變成海洛因了。她最後變開始吃海洛因了,現在變成精神有點問題了,前一陣子不是還鬧自殺 精神錯亂了。後來人家把她救下來,她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所以就陷入混亂。而且這個混亂是一直升級一直升級 越來越亂 越來越亂。但是你一旦把這個放下以後呢,心靈就開始變化,妙 妙就在這裡,心靈很奇妙的東西。你以為它這麼簡單的 不會 很奇妙,它要開始從混亂呢變成平靜,心會變成平靜,而且環境還是一樣,心就平靜了。也許你還是窮,但是你不求富以後心就平靜,也許你還是 剛剛講的那個老師,你還是先生眼睛不看你。但是你沒有希望他看你啊,你心就平靜下,你不會說一直處在這種狀態,你把這個放下以後心就會平靜下。首先心平靜下來,而且不是光平靜,繼續平靜下去喜悅,這就是我們不了解心靈之妙,繼續平靜下去以後變成喜悅。沒代沒誌(無端的),心情非常的喜悅,繼續喜悅下去變成光明。我們人心就是有很多的黑暗 展望前途展望社會展望家庭,甚至看自己的小孩子。哎喲將來怎麼辦呢?

 

觀其妙心靈起變化

無欲平靜喜悅光明

06

像剛才講這個例子,她是來問呢離婚好不好的?但是事實上她已經確定要離婚,我說那妳問我幹嘛 確定離婚了,已經講好了 先生也答應回不去了,已經回不去了。已經撕裂的太嚴重了 回不去了 哦她說那請問我要注意些什麼,她也不是道親,我說,你要注意的是你的兒子,她說我兒子怎麼了,我說,妳兒子應該跟他老爸一樣,她說你怎麼知道。我說看妳這個媽媽,就知道你會養出什麼兒子出來,她說我兒子比他老爸還嚴重,跟他講話也是不看我的。不看我 看電腦,要不然就看外面,就這樣子沉默的抗議。說話回答都是單字 也是不做家事 什麼都不做的 一樣 跟他老爸一樣,她說遺傳。她說她兒子講的話都是講一兩個字的,都要上網去做關鍵字搜尋的。

現在年輕人講話要關鍵字搜尋 你都不知道他講些什麼?她說對啊,我兒子比他老爸還嚴重。我說那妳怎麼不跟妳兒子離 她一下答不出來,我說因為妳愛他,妳愛他妳就可以包容他。她說對哦 這樣怎麼辦 他將來怎麼辦,我說你怎麼不想妳老公將來怎麼辦,管他去死 我兒子怎麼辦?

我說 我告訴妳兒子啊跟妳老公一樣 她先生後來就跟她分居 又跟他父母住在一起,從小好學生啊父母親愛他。我說妳兒子將來結婚以後不久離婚再回來跟妳住,跟妳老公一樣 走一樣的路,她怕死了,怕都怕死。

所以前途很黑暗,她以為跟我老公離婚,那就不用受他的氣的,兒子的氣開始受了。還是黑暗的,

所以有欲求就永遠不滿 當你常無欲的時候 把這個放下以後 心靈會從混亂變成平靜 繼續平靜下去變成喜悅 心情非常喜悅 繼續喜悅變成光明

所以從喜悅最後變成光明。心靈是光明 就像燈一樣亮了。喜悅一段時間以後就充電了,人需要喜悅來充電了,人的心不能整天煩惱啊,要喜悅 喜悅以後就充電 充飽開始亮 發亮。燈一樣啊,燈亮了就可以照亮自己,還可以怎麼樣 可以照亮別人,所以心地光明的人呢 你在家裡面,每個家人看到你這個心情就開心,這就是光明的人。不只是家人啊,你的朋友,你的親戚。看到你心情就開心,這就是光明,這表示他心靈已經到達光明的程度了,光明的程度 再來 還有什麼轉變呢 慈悲 再來就變成慈悲 充滿了愛心,對人對事對物都充滿了愛心。民胞物與啊 民吾同胞 物吾與也 再來呢智慧 不只是有慈悲而且有智慧,對人有智慧可以對人有正確的輔導和教育 對事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抉擇。對物可以有正確的了解,正確的理解 這個智慧。都是本性裡面本來就有的,你只要做得到 常無欲,沒有欲求不滿。你只要做到常無欲,心靈的奇妙轉變就發生了 觀其妙 你可以看的到 妙就妙在這裡。心靈改變了心靈就從 對不對,憤恨混亂到平靜喜悅 光明 慈悲 智慧,智慧之後 也不是就這樣結束了。孟子說的,這就是聖了嘛。聖人就是慈悲和智慧了。

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孟子盡心章句下

 

聖而不可知謂之神,最後呢再往前呢就不可知了,不可以了解了。大而化之謂之聖 到這邊 心量廣大可以化。可以感化人 大而化之為之聖 是不是聖就截止了 不是 聖而不可知 謂之神。再往後不可知啊 不可理解不可測,這就老子啊,道可道,非常道,像孔子看到老子一樣驚歎 老子如龍啊,不可知啊。所以這個是妙啊,常無欲。其實很簡單,就常無欲。常無欲就可以觀其妙。不要以為我們心靈那麼簡單哦,只是欲望滿不滿足而已啊。沒那麼簡單。當你脫離這樣子一個慣性定律以後。你就開始不斷的提升,不斷的轉化,心靈會向這個方向轉化,

首先,心平靜下來。你沒有一大堆要求,你心就平靜了。你有要求你心就不平靜,但不是光平靜 我們以為就是平靜而已,如果一直保持常無欲 一門深入,深造乎道 繼續保持常無欲,不能暫時無欲啊。要常無欲就有奇妙的轉變就會發生。心靈就從 混亂到平靜喜悅 光明 慈悲 智慧,可以化 可以感化人最後聖而不可知謂之神

就可以觀其妙就看得到,看得到那種無形的抽象的心靈 這麼奇妙的轉化。

 

心靈妙的轉化

常無欲平靜喜悅光明

慈悲智慧大而化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