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 

 

第十章(20150429於天一)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營:身體

 

魄:魂魄、心靈

 

抱一:抱元守一

 

能無離乎:終日煉神光

 

好,我們再翻過來看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載營魄抱一,這個“載”,是個語助詞;這個“營”呢,講的就是我們的身體;“魄”呢,講的就是我們的魂魄,就我們的心靈,也就是我們的身心。身體和心靈都能夠都專注,用你的身體,用你的心靈。全神貫注做一件事情,就是抱一,抱元守一,叫抱元守一。

 

能無離乎?”而且沒有離開這個狀態。我們會抱元守一的啊,可是會離開。一下子可以抱元守一,一下又跑到這個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了。所以抱元守一的話,不是說我們光做這個動作,“無影山前對合同”,把心收回這個玄關,不是光做這個動作而已,而是真正能夠達到一,抱一

 

因為我們的心呢真正收回來的時候呢,它是不二之心那。就是你不會想說,你不會落入那種說,我喜歡我討厭、好啦壞啦、是啦非啦、我要我不要啦,不會落入那種思維方式,你的心靈處於一種純一的狀態不會一直在想說那種相對的事物

 

一般人的心永遠都在落入兩邊嘛,尤其是愛憎取捨,我喜歡我討厭,我要我不要,落入這樣子一個愛憎取捨。那你要能夠抱一,讓自己的心呢,處於這種不二的狀態。而且能夠維持,“能無離乎?一直保持這種狀態,他說能無離乎?能夠做的到無離乎?抱一,你暫時做的到可以啊,但你能夠不離開這種狀態嗎?不離開這樣子一個不二之心嗎?還是很快就落到分別心去了?

 

不二之心,再來就是分別善惡啊,還是很快就落到分別善惡呢,然後愛憎取捨。分別善惡還是比較理智的啦,分別善惡之後就變成愛憎取捨了。我喜歡我討厭,我要我不要。愛憎是一種情緒取捨就是作為了,就會造業了,造罪業了,所以這就是所謂的四象八卦就出來。然後一旦有取捨就有罪和福,造罪和造福,那就落入八卦之中了。

 

所以你要能夠不離開這種純一的狀態,能夠做得到嗎?這是我們每個道親都要自己問自己的,能不能做得到這一點?所以我們傳道時候告訴你,要終日煉神光嘛。要怎麼樣才算是真的煉成了?你是神光啊,練成神光啊。那就是能夠抱一不離維持在不二的狀態,沒有離開這個狀態。

 

專氣:專心在氣息的出入

 

致柔:氣越來越細越柔

 

能嬰兒乎:嬰兒足式呼吸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真的能夠抱一不離,一開始就是專一在這裡(玄關),然後保持,不要離開,不要離開這個狀態,不離方寸一開始就是不離,我不要離開,我不要離開。然後,哎,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呢,你就會專氣致柔

 

因為你心離得很近以後,就發現只有一件事情你會注意到,真正心收回來只有一件事情,你會注意到,就是呼吸。因為呼吸都很接近這個中竅啊,就發現只有一件事情,專心在呼吸,叫專氣專心在氣息的出入,專心。

 

專氣致柔”,專心在氣息的出入以後呢,就會致柔。這個氣越來越柔、越來越柔,越來越細,叫“致柔”。越來越細、越來越細,突然間呢,氣斷息生啊。我們說氣息,氣息啊,氣和息不太一樣的。我們光知道氣啊,不曉得這個息。你這氣息,我不了解,這就時常在用啊,气息。

 

事實上一般人都是有氣無息啊,氣斷則息生。這個空氣一開始是出入,呼、吸、呼、吸。開始是喘啊,就呼吸很大聲,叫喘,別人都聽的到;最後就越來越細,因為專注在這裡,就越來越細。然後這個氣一斷呢,啊,氣斷不是說斷氣了,不是這個意思哈。就是那種我吸氣、吐氣,突然間呢你不出不入。這個是很難體會,就調柔到一個程度以後,突然間,它那個氣喔,會自進自出。你不用去說(郭講師做吸吐動作),不用這樣吸吐,到一個程度你不吸氣,它那個氣自然進去,出也自然出。

 

能嬰兒乎?嬰兒就是這樣。一旦種狀態時候呢,全身就柔軟。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氣呢就會從泥丸宮到湧泉穴一氣貫通,它會一氣貫通。一般我們吸氣,“喘”就是在胸部;然後到“氣”的話就可以到腹部,腹式呼吸;啊,到嬰兒,足式呼吸,他到腳底。

 

但是你去練瑜伽,他都不知道怎麼用到腳底的,只有醫學家知道說,嬰兒是腳底呼吸。嬰兒在呼吸的時候,腳心手心都會這樣(張合)啊,那個都不是吸氣啊。但我會告訴大家要吸氣、吐氣,那個都還不是真正的嬰兒呼吸,嬰兒沒有刻意的,他那個氣喔,是自進自出,沒有在呼吸,那個氣自然進來了,自然進來。心非常寧定的時候,靜到極點的時候,氣斷息生

 

複,其見天地之心乎。——《周易·複卦》

 

這個息一生啊,這個“息”中國人很厲害啊,這個”息”就是自心啊,自己的本心就出來了,哎,天地之心,“複,其見天地之心乎”啊,這是孔子講的。“複,其見天地之心乎”,見到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呢,就是你的良心

 

這個良心為什麼叫天地之心呢?生天生地,化育萬物。這個良心,就是佛家所說的真如本性,就是道家所說的。所以,這個是專氣致柔。先是不離方寸,再來就變成專氣致柔。專氣致柔,全神貫注,通通都在一呼一吸。不是我專注在玄關喏。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唐朝·藥山禪師

 

專注在玄關,再來就是,哎,呼、吸,一直到呼吸停止,但是氣自然出入這就是“息”。這時候進出的就是息了,自然出入。自然出入的時候,就會回到嬰兒的狀態。就是你的氣息會調到像嬰兒,嬰兒是非常柔軟,嬰兒狀態。像我們人就是硬邦邦,越老越硬,失去那個柔軟度了。嬰兒為什麼會柔軟呢?因為它的氣脈是從頭頂到腳底啊,這叫“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崑侖山頂,海底湧泉,湧泉穴叫海底,海底穴。

 

玄覽:心,般若,良知

 

玄:不可思議,無所不知

 

能無疵乎:能夠除盡沒有瑕疵嗎

 

好,到了這個階段,就會產生一個狀態,“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啊,這時候就可以滌除玄覽。這個玄覽講的就是我們的心那,他用玄覽講的很好。那個,玄的意思,就是不可思議的意思啊無形無相,不可思議。可是它能覽,好像遊覽一樣,它能覽,能覽萬物

 

這個玄覽呢,你這個心靈呢你生生世世所做的事情啊,都在這邊會留下痕跡這叫業識。這個業識就会让這個玄覽,這個玄覽,佛家叫做般若,就是大智慧儒家叫做什麼?良知啊;老子稱之為玄覽,一樣的東西,名詞不同,一樣東西。無所不知,所以叫玄覽,不可思議、無所不知,叫玄覽。

 

但是呢,它被污染,它被這個業識所污染,好像鏡子被灰塵所污染一樣,被灰塵遮住了,失去這個照明的能力、失去這個智慧。也沒有說失去智慧,叫智慧被遮蔽。好像這個燈,若被黑布罩住以後呢,燈的光沒有失去啊,只是他發射不出來了,所以要滌除玄覽。所以當你進入這種狀態的時候,你就開始在淨,清這個業識了,清除你的業識,這很重要的啊。

 

像我們一般人說清除的,都是自己察覺的到的東西,就是你的,像說,“哎呀,我會貪心那,我會嫉妒啦,我會怨恨啦,我會有七情六欲啦。”這是你察覺的到的。還有你察覺不到的東西,叫潛意識,叫下意識心理學家稱之為無意識啊,就是你沒有意識得到的,無意識。

 

這無意識,佛家稱之為第八識,叫業識。我們察覺的到的都是,轉識、現識啊,都已經經過轉變的啦,呈現出來。察覺不到這個意識,叫無明、無意識,意識不到,大腦想不到的、眼睛也看不到的啊,那個才是要滌除的啊,要清淨,要清到這個部分才行,要清到這個部分。好像清倉庫一樣啊,清到那個最底下的部分,清你地下室的倉庫啊,什麼病菌都躲在那下面。

 

所以一開始只是抱一不離,再來就氣斷息生,你到了專氣致柔,就開始滌除玄覽。所以我們說,不能自己覺的自己抱一不離,你要到了說,哎,氣斷息生;然後呢,這個通天徹地,像嬰兒一樣足式呼吸;這時候就會開始,你就不是做白功了,就開始滌除玄覽,開始清到你潛意識深處的這個污染了,把它清掉。

 

所以我們常常清的不夠乾淨啊,所以說斬草不除根那,春風吹又生。“哎哟,我不要生氣了!”又生氣了;“我不要計較!”我又計較了;“我不要恐懼!”我又恐懼;“我不要緊張!”我又緊張了。所以沒辦法徹底解決,就是沒有滌除玄覽,沒有把心靈的最深層的那個污染清除掉

 

好手猶如火裡蓮宛然自有沖天志。——曹洞宗

 

所以“滌除玄覽,能無疵乎?”能夠沒有瑕疵嗎?清的乾乾淨淨嗎?能夠做到這一點嗎?還是大概就好了呢?真的把那個清除到徹底那你心靈就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喜悅,充滿了清涼自在不假外求。就算在地獄裡面呢,就算地獄烈火之中啊,也是像在蓮花中一樣,蓮花池裡面一樣清涼啊,這叫火中蓮,“好手猶如火裡蓮”那。重要的不是說讓你到一個蓮花世界,而是能夠火中生蓮那,“好手猶如火裡蓮”。

 

四大原無我,五蘊本來空。

 

將頭迎白刃,猶如斬春風。——二祖慧可大師

 

“滌除玄覽”,沒有瑕疵了。一個人如果沒有瑕疵在任何惡劣的環境、生了再重的病,面對死亡,都不會有任何負面的情緒,不會有恐懼、擔憂等等的。“將頭迎白刃,猶如斬春風。”就算要被殺頭,都沒有感覺。像我們道場,有很多前輩都清的很乾淨,“殺頭槍斃,告老還鄉”啊,告老還鄉。

 

有一位前人,明明可以逃走的,我忘了他叫什麼名字(興毅組,盛考斌前人。人在天津,再三請求前賢讓他返回哈爾濱投案,救出很多道親),沒有逃走,後來就被那個共產黨槍斃了。他還感謝他們,還說不要浪費國家資源,心臟的位置,我告訴你在這裡。哈哈哈哈,直接從那邊打下去,不要多打,多打一下,浪費國家資源。哇,那槍決他的,都很感動啊。他真的不怕死啊,視死如歸啊。有沒有聽過吳老先生講這個?有啊?是哪一位前人,我忘了,有一位老前人。

 

這就是已經清的很乾淨了智、仁、勇三達德,都出來了。他說“我一輩子犧牲奉獻,就剩下命還沒舍了,謝謝你成全我!謝謝你成全我!我財產啊什麼通通舍了,就剩下命還沒舍。我不能自殺吧,現在好了,感謝你。”他不會怨恨槍斃他的人那,他感謝他。這就心靈已經清除地非常乾淨了,“能無疵乎?”比那個蘇格拉底還爽快。

 

蘇格拉底被判決死刑的時候,他最後審判上面,他還有宣告那些誣陷他、判他死刑的那些陪審團說,“你們將來會倒大霉,我先提醒你們,你們把一個先知害死了,提醒你們。”蘇格拉底還會講這個話。不過他也是好心那,提醒他們,要懺悔啊,害死我不是好事啊,是你們的損失啊。

 

像這種都是屬於“滌除玄覽”,有時候面對死亡的時候可以顯露出來,顯露出來他心靈是不是還有瑕疵?尤其是面對死亡那、災難那、疾病困苦的時候,一個人心靈有沒有瑕疵,可以看的出來。那就要經過前面這個“專氣致柔”,要拿出真功夫

 

所以我們講煉神光,就是這樣,終日練神光要終日啊,“無離”啊?你要一整天整夜的這樣子煉,到一個程度以後就開始,就通了、暢通了。就像嬰兒一樣,全神貫注在這個氣息的出入啊,而且不自覺,也沒有離開,然後就是在淨化心靈嘛。我們心靈阿賴耶識裡面的那些雜染,慢慢地清出

 

我們一般人那,清除的障礙呀,這叫什麼?叫做事障,不是理障。這業障,業障有事障,還有理障。事障容易清,理障很難清了。對於什麼是真理,什麼不是真理,這種障礙。

 

到了“滌除玄覽”的時候,就沒有什麼是真理,也沒有什麼不是真理的,一切法皆是佛法。可是到菩薩還會這樣子喔,還有這個理障在的。菩薩沒有事障啊,沒有情障,沒有那種情欲,七情六欲的障礙。但是他會有這個理障,他會有這個微細煩惱

 

他的煩惱就是三種。第一種呢叫做無明,還是有微細的無明,對於真理還是有一些迷惑。最大迷惑就是,什麼是真理?什麼不是真理?還是有二分法。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還有愛,他有愛。他的愛不是像我們一般人愛這些有形有相的東西,他愛的是“法”,啊,是真理。就像蘇格拉底講的,愛智者。他說哲學家就叫愛智者,啊,喜歡這個智慧,愛智。這兩個(微細無明,愛法)。還有一個叫“慢”,他有他的“法慢”。他不是說我富貴而驕,不是。他是自己通達真理,看到那些愚癡無明的人呢,還會有一種覺得,哎呀,這些人,怎麼業障那麼重啊?這個叫“慢”。

 

這個都是屬於“癡”啊。到最後要滌除到這些東西啊,法愛、法慢、法無明。那滌除的辦法就是還是一樣,抱一不離維持在不二的狀態,老子就點破這一點那。但是我們一般人抱一,根本不懂得怎麼樣抱一啊,後面會講。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 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 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

 

身體

魂魄,心靈

抱一 抱元守一

能無離乎終日煉神光

我們再翻過來看第十章。載營魄抱一 能無離乎?載營魄抱一 這個 是個語助詞。這個 講的就是我們的身體。 講的就是我們的魂魄就我們的心靈,也就是我們的身心 身體和心靈都能夠都能夠專注

用你的身體,用你的心靈。全神貫注做一件事情,就是抱一 抱元守一。抱元守一 能無離乎,而且沒有離開這個狀態,我們會抱元守一啊,可是會離開。一下子可以抱元守一 一下又跑到這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所以抱元守一的話 不是說我們光做這個動作 無影山前對合同把心收回這個玄關 不是光做這個動作而已,而是真正能夠達到一 抱一 因為我們的心真正收回來的時候呢。它是不二之心 。不二之心。就是你不會落入那種 我喜歡我討厭。好 壞,是 非,我要 我不要 不會落入那種思維方式,心靈會處於一種純一的狀態。不會一直在想說。這個那種相對的事物,一般人心永遠都落入兩邊 尤其是愛憎取捨 我喜歡我討厭 我要 我不要。落入這樣子一個愛憎取捨,那你要能夠抱一 讓自己的心呢?處於這種不二的狀態。而且能夠維持 能無離乎,一直保持這種狀態,他說能無離乎 能夠做得到無離乎 抱一 你暫時做得到可以了,但你能夠不離開這種狀態嗎?不離開這樣子一個不二之心嗎?還是很快就落到分別心去了 不二之心 再來就是分別善惡。還是很快就落到分別善惡呢?

然後愛憎取捨 分別善惡還是比較理智的,分別善惡之後就變成愛憎取捨了。我喜歡我討厭,我要 我不要 愛憎是一種情緒。取捨就是作為了,作為 就會造業。所以四象八卦就出來。然後一旦有取捨就有罪和福 造罪和造福。那就落入八卦之中,所以你要能夠不離開這種純一的狀態,能夠做得到嗎?這是我們每個道親都要自己問自己的能不能做得到這一點。所以我們傳道時候告訴你要終日煉神光。啊,要怎麼樣才算是你煉成神光啊,練成神光啊。那就是能夠抱一不離,抱一不離。維持在不二的狀態,沒有離開這個狀態,

 

專氣專心在氣息的出入

致柔氣越來越細越柔

能嬰兒乎嬰兒足式呼吸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真的能夠抱一不離 一開始就是專一在這裡(玄關),然後保持不要離開,不要離開這個狀態,不離方寸。一開始就是不離 我不要離開 我不要離開。然後過一段時間以後呢,你就會專氣致柔。因為你心離得很近以後 就發現只有一件事情你會注意到 真正心收回來只有一件事情,你會注意到,就是呼吸。因為呼吸都很接近這個中竅。就發現 只有一件事情,專心在呼吸叫專氣,專心在氣息的出入。專氣致柔,專心在氣息的出入以後呢就會致柔。這個氣越來越柔,越來越柔,越來越細,叫 致柔。越來越細,突然間呢 氣斷息生啊。我們說氣息 氣息啊,氣和息不一樣的。我們光知道氣 不曉得這個息。

事實上一般人都是有氣無息啊,氣斷則息生。這個空氣一開始是出入。吸 呼吸 呼吸啊,開始是喘啊。呼吸很大聲 叫喘,別人都聽得到,越來越細,專注在這裡就越來越細。然後這個氣一斷呢?啊就是這 氣斷不是說斷氣了。不是這個意思哈 就是那種那種我吸氣。吐氣,突然間呢你不出不入。啊,你這個是很難體會   就調柔到一個程度; 突然間他那個氣啊會自進自出。你不用去吸 不用這樣吸吐,到一個程度你不吸氣 氣自然進去,出也自然出。能嬰兒乎 嬰兒就是這樣,一旦那種狀態時候了。全身就柔軟,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氣呢就會從泥丸宮到湧泉穴一氣貫通,他會一氣貫通。一般我們吸氣就是在胸部,然後到的話 就可以到腹部,腹式呼吸。啊,到嬰兒叫足式呼吸 他到腳底。但是你去練瑜伽,他都不知不知道怎麼用到腳底的,只有醫學家知道,說嬰兒是腳底呼吸。嬰兒的呼吸的時候,腳心手心都會張合。啊。那個都不是吸氣啊, 嬰兒沒有刻意的,他那個氣是。自進自出,沒有在呼吸 那個氣自然進來。心非常寧定的時候,靜到極點的時候,氣斷息生。氣斷息生,這個息一生啊,這個中國人很厲害啊,這個就是自心啊,自己的本心就出來了 天地之心啊,復其見天,就要復其復其本心。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啊 孔子講的。復其見天地之心見到天地之行。天地之心呢,就是你的良心。這個良心為什麼叫天地之心呢?生天生地,化育萬物。良心就是佛家所說的 真如本性 就是道家所說的 道。所以 這個是專氣致柔。先是不離方寸 再來就變成專氣致柔 全神貫注,通通都在一呼一吸。不是專注在玄關 你專注在玄關 再來就是呼吸 一直到呼吸停止 但是氣自然出入 這就是,這時候進出的就是息了自然出路,自然出入的時候就會回到嬰兒的狀態。就是你的氣息會調到像嬰兒,嬰兒是非常柔軟。一個狀態,讓我們人就是硬邦邦,越老越硬。失去那個柔軟度,嬰兒為什麼會柔軟呢?因為它的氣脈是從。頭頂到腳底啊,這叫高高山頂立啊,深深海底行。崑崙山頂 海底湧泉 湧泉穴叫海底 海底穴。

 

 

5-4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 疵乎﹖

 

玄覽心,般若,良知

 

不可思議  無所不知

 

能無 疵乎能夠除盡沒有瑕疵嗎

 

 

 

  到了這個階段,就會產生一個狀態  滌除玄覽,能無 疵乎啊,這時候就可以滌除玄覽,玄覽講的就是我們的心呢啊。他用玄覽  講的很好,那個玄的意思就是不可思議的意思。無形無相  不可思議,可是它能覽  好像遊覽一樣。他能覽  能覽萬物,那這個玄覽呢  你這個心靈  你生生世世所做的事情啊,都在這邊會留下痕跡,這叫業識,這個業識就會讓這個玄覽,這個玄覽  佛家叫做般若。大智慧啊,儒家叫什麼良知啊,老子稱之為玄覽  一樣的東西名詞不同,一樣東西無所不知所以叫  玄覽,不可思議  無所不知。玄覽,但是呢,它被污染。他被這個業識所汙染,好像鏡子被灰塵所污染一樣,被灰塵遮住了,失去這個照明的能力,讓失去這個智慧。也沒有說失去智慧,叫智慧被遮蔽。好像這個燈  被黑布罩住以後呢,燈的光沒有失去啊  只是他發射不出來。所以要滌除玄覽,所以當你進入這種狀態的時候,你就開始在淨 清這個業識。清楚你的業識,這很重要的,像我們說,我們一般人清除的都是自己察覺得到的。就是你的說,哎呀,我會貪心呢,我會嫉妒,我會怨恨,我會有七情六欲。這是你察覺得到的,還有你察覺不到的東西。潛意識  叫下意識,心理學家稱之為無意識啊,就是你沒有意識得到的。無意識。這無意識佛家稱之為  第八識  叫業識。我們察覺的到都是  轉識  現識。

 

都已經經過轉變的了,呈現出來的,察覺不到這叫意識,無明  無意識  意識不到的。大腦想不到的,眼睛也看不到的啊,那個才是要滌除的?要清淨,要清到這個部分才行。要清到這部分  好像清倉庫一樣啊,清到那個最底下的部分。清你地下室的倉庫啊  什麼病菌都躲在那下面。,

 

所以一開始只是抱一不離  再來就氣斷息生

 

你到了專氣致柔  就開始滌除玄覽

 

所以我們說不能自己覺得自己  抱一不離  你要到了說  氣斷息生。然後呢,這個通天徹地  像嬰兒一樣足式呼吸,這時候就會開始。你就不是做白功了,就開始滌除玄覽,開始清到你潛意識深處的這個汙污染了,把你清掉。所以我們常常都清的不夠乾淨啊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我不要生氣了  又生氣  我不要計較我又計較了  我不要恐懼我又恐懼  我不要緊張我又緊張了。

 

就沒辦法徹底解決,就是沒有滌除玄覽,沒有把心靈的最深層的那個污染給清除掉。

 

滌除玄覽,能無 疵乎。能夠沒有瑕疵嗎?清得乾乾淨淨嗎?能夠做到這點嗎?還是大概就好了呢?真的把那個清除到徹底。那你心靈就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喜悅,充滿了清涼自在。不假外求  就算在地獄裡面呢  地獄烈火之中啊,也是像在蓮花中一樣,蓮花池裡面一樣清涼啊。這叫火中蓮,好手猶如火裡蓮呢。好手猶如火裡蓮  重要的不是說讓你到一個蓮花世界,而是能夠火中生蓮的。好手猶如火裡蓮。

 

滌除玄覽  沒有瑕疵。沒瑕疵  一個人要沒有瑕疵  在任何惡劣的環境生再重的,並面對死亡都 都不會有任何負面的情緒。不會有恐懼擔憂等等。將頭迎白刃,猶如斬春風。就算要被殺頭都沒有感覺。像我們道場有很多前輩都清的很乾淨,殺頭槍斃  告老還鄉啊,告老還鄉。真的不怕死,視死如歸啊。。這就是已經清得很乾淨。

 

智仁勇三達德都出來了,他說我一輩子犧牲奉獻,就剩下命還沒捨。我財產啊什麼通通捨了; 就剩下命還沒捨  。他不會怨恨槍斃他的人了。他感謝他。這就心靈已經清除的非常乾淨,能無疵乎。

 

 

 

比那個。蘇格拉底還爽快

像這種都是屬於滌除玄覽,有時候面對死亡的時候就可以顯露出來。顯露出來他心靈是不是還有瑕疵,尤其是面對死亡的災難疾病困苦的時候,一個人心靈有沒有瑕疵可以看得出來?那就要經過前面這個專氣致柔,要拿出真功夫,所以我們講煉神光,就是這樣,終日練神光,要終日啊,能無離乎啊。要一整天整夜的這樣子煉 到一個程度以後就開始 就通了暢通了。就像嬰兒一樣,全神貫注在這個氣息的出入 而且不自覺。也沒有離開,然後就是在淨化心靈嘛,把我們心靈阿賴耶識裡面的那些雜染慢慢的清出。

 

我們一般人呢,清除的障礙呀?這叫什麼?叫做事障 不是理障。這業障 有事障,還有理障。事障容易清 理障就很難清,對於理 對於什麼是真理什麼不是真理這種障礙。到了滌除玄覽 沒有什麼是真理,也沒有什麼不是真理

 

一切法皆是佛法。可是到菩薩還會這樣子,還有這個理障在的

 

菩薩沒有事障啊,沒有情障,沒有那種情欲七情六欲的障礙。但是他會有這個理障。他會有這個微細煩惱,他的煩惱就是三種,第一種呢叫做無明。還是有微細的無明。對於真理還是有一些迷惑,最大迷惑就是 什麼是真理什麼不是真理?還是有二分法。什麼是對什麼是不對的。

 

還有愛 他的愛不是像我們一般人愛這些有形有相的東西,他愛的是啊是真理,就像蘇格拉底講 愛智者,他說哲學家就叫愛智者。啊。喜歡這個智慧,愛智。對這兩個,還有一個叫還有他的法慢,他不是說我富貴而驕 不是。是自己通達真理 看到那些愚痴無明的人呢,還會有一些,還有一種覺得這些人怎麼業障那麼重。這叫,這都是屬於啊。那最後要滌除到這些東西啊。法愛 法慢 法無明。那滌除的辦法就是還是一樣 抱一不離 ,維持在不二的狀態 老子就點破這一點,但是我們一般人抱一根本不懂得怎麼樣抱一 後面會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