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7 不可不遵佛規

感謝天恩師德,感謝前人的大德,感謝我們領導-林點傳師的慈悲,這麼苦心地安排,還有諸位點傳師、諸位前賢大德的慈悲,讓後學有機會呢,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這裡,來我們天臺聖宮來學習,來和諸位同修們共同來切磋、學習。

前言:

起大信才能行大願

德韶禪師:

通玄峰頂,不是人間;

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玄關直通理天

十條大願,今天開始要講第七條。在講十條大願之前呢,後學先講一個禪宗的公案,希望能夠發起大家一點信心。信心非常重要,所以“千古艱難唯一信”那,要起大信,才能夠行大願。看看人家學道,對道的信心是怎麼樣子的。

在唐朝的時候,那個時候,六祖慧能以後,一花開五葉,有五大宗派,那麼有五位大宗師出世。其中有一位大宗師呢,是法眼文益禪師,他開創了法眼宗一脈。但是呢,真正發揚光大的不是他,而是他座下有一位弟子,叫做德韶禪師。後來他當了皇帝的老師,在唐朝的時候。當了皇帝的老師,當了國師,封之為德韶國師。在他的手上,整個法眼宗呢發揚光大。

這個德韶國師啊,他開悟的因緣,後學先不講。最主要是他開悟以後,他曾經做了四句詩,這四句詩被法眼文益禪師看到以後,說“憑此四句,可起吾宗。”就憑了這四句詩呢,可以建立我的宗派,“可起吾宗”,可以建立吾宗。我們看看是哪四句詩?

德山到溈山,於法堂上,從東過西,從西過東,顧視雲:“無無。”便出。

至門首卻雲:“也不得草草。”便具威儀,再入相見。

溈山坐次,德山提起坐具雲:“和尚。”

溈山擬取拂子,德山便喝,拂袖而出。

德山背卻法堂,著草鞋而行。

溈山至晚問首座:“適來新到在什麼處?”

首座雲:“當時背卻法堂,著草鞋出去也。”

溈山雲:“此子已後,向孤峰頂上,盤結草庵,呵佛罵祖去在。”

他說“通玄峰頂,不是人間;”通玄峰頂,什麼是通玄峰頂呢?這叫孤峰頂,我們的鼻子就是一個孤峰。在以前古代的禪師,常告訴人,“要在孤峰頂上結草庵。”在這邊安身立命。我們傳道,就是傳你這個而已。哎,我們金夫人有沒有求過道?還沒有求過道是不是?沒有喔?那我們只好不能明說了,只好拈花微笑了。因為我們傳道,是默傳的。這個等一下,我們會講這個因緣。十條大願裡邊,我們會講到這個因緣,默傳吩咐的因緣。

通玄峰頂,不是人間”,注意喔,我們肉體在人間。像以前有天龍一指禪,天龍禪師,有弟子問他,“要如何超脫三界?”他問他說,“你現在在哪裡?你現在已經超脫三界。”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超脫三界呢?通玄峰頂。這個孤峰頂上,這是通玄的,通向這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通向這個玄之又玄、不思議解脫境界。十方諸佛世界,透過這個通玄峰頂啊,可以相通,和這個峰頂是相通的,所以這裡不是人間。你的肉體,你的七情六欲,你的六根接觸六塵,你的色受想行識,這個是在人間。但是呢唯有這一點(玄關),它不在人間。你在這個山頂坐定以後,就不在人間,你就已經不在人間了。

剛才我們領導林點傳師才講說,在新加坡,剛才後學才聽到的,在新加坡有一位新加坡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跑來一貫道求道,他主動來的。為什麼呢?因為他研究心理學的,他站在心理學的立場、心理學的角度,他說這些青少年那,這些頑劣分子啊,他怎麼樣子去教育他們,怎麼樣深入他們的心靈最深處,去感化他們,沒有效果,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八年,沒有效果。可是呢送到一貫道,三個月就改變了。為什麼有這種力量呢?

因為他坐在通玄峰頂,他不在人間教育了,把你送到天國去教育啦。新加坡的道場很有意思,就叫天國,呵呵,天國道場,就給你送在天國,讓你在天國接受教育。所以你當下進入“玄”,不思議解脫境界。所以根本人力無法達到的這種改變、教化,就在你生命中發生了。這種例子在道場中,到處看得到,不足為奇。後學從講課到現在,也不知道舉了多少的例子。這叫“通玄峰頂,不是人間。”這裡不是人間。

我們傳道,傳你的就是這個不是人間的,這個天上人間的東西,人間的天堂。這個天堂呢不是很抽象,很具體。當你把身心安頓在這裡(玄關)的時候,你當下就不在人間。如果你能夠向這裡安身立命的話呢,那麼你生命的風采是怎麼樣的呢?

他說“心外無法,滿目青山。”因為我們人,腦海中裝了很多的法,有出世法、有世間法。有很多生存的法則,修道以後有很多修行的法則,那都是心外求法。如果你坐定通玄峰頂,這時候心外無法,只剩下靈山放光動地。如果你心外無法的話呢,那不是一個很抽象的言詞,你的生命會怎麼樣呢?你睜開眼睛,可以看得到滿目的青山,這叫見山是山,你不會見山不是山。

你睜開眼睛看得到山,這是很平常的。但是一般人睜開眼睛看不到山,你站在山前面,可是你看不到山。為什麼呢?見山不是山。你心中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煩惱、很多的憂愁。甚至你專心去看山,你心中還有很多的法則在的,你會對山很多的評斷、評價。和一個小孩子在看山,是完全不同的。而一個有道之士,通玄峰頂站定以後,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像後學有一次到這個拉拉山去,去年的時候,晚上去的,所以看不到什麼風景,然後睡在賓館。早上醒過來的時候,剛好我的床鋪,那邊一片落地窗,睜開眼睛,剛好看到一整座的山在眼前。注意喔,那時候剛醒過來,我沒有修到那個境界,心外無法,我心中還有很多的法。但是當時,所有心外之法尚未進入心田,所以那個時候整座山進來了。在那邊目不暫舍地看著,看了好久。啊,真的舒服,把身心全部洗滌乾淨了,全部洗的乾乾淨淨。

後來才想起李白寫的一句詩,說“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真的是相看兩不厭。你不會厭煩,面對大自然,大自然和你融合成一體,心外無法。那個時候呢,事後,哎,才回想,自己念頭,沒有離開方寸寶地(玄關)。當你心外無法,當你心沒有落在一大堆的遊戲規則、一大堆的法則裡邊的時候、一大堆的名利的追求,或者佛法的法、或者修行聖賢法,你的心一定是在通玄峰頂的,一定是不離方寸的。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到如今更不疑。——靈雲志勤禪師

以前呢有一位禪師,他修行了幾十年,到處巡訪、訪道。有一天他回到自己的故鄉,回到自己的家園,剛好桃花開了。他看到桃花,當時可能他心中很無助、没有依靠,所有的佛法,他都已經思維透徹了,但是還是內心不得安寧。所以他看到桃花的時候,突然間豁然開悟。他寫了一首詩,他說“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就是這個桃花啊,有多少次葉子落光了,又重新抽芽生長,“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自從我看到桃花以後,我到今天再也沒有疑惑了,一見桃花後。

我們什麼時候仔仔細細去看過一朵桃花,甚至一朵杜鵑花、一朵玫瑰花?你如果仔細去看,我們可以回去拿一朵花看一看,仔細地去看,心外無法地去看。這時候你會發現,這朵桃花完全透過不二法門,從玄關進入你的心靈深處,它真正可以浸潤你的身心、可以洗滌你的身心。

郭經理在人生困境時

抬頭見一片綠葉

煩惱全消

從此經常守玄

後學記得十幾年前的時候,有一回,那個十幾年前後學曾經陷入一個,可以說五窮六絕那樣子的一個困境了。這時候家庭起了很多的變故,然後事業麼又失業,在道場麼也不得意。道場,因為後學的點傳師跑到假祖師那裡去了,後學沒跟去,就這樣子流落,離開道場,也沒有地方可以去,所以聖凡兩邊,兩條路都斷了。那麼在感情上呢,女朋友跑到美國去了,失戀,呵呵呵呵。真的是山窮水盡了,那個心情呢,鬱卒到極點了。

然後在板橋火車站那邊在等一輛公車,等一個307的公車。然後呢,唉,心情很鬱悶的時候,站在這個馬路旁邊。突然間抬起頭來,這個時候很巧,有一片那個行道樹的葉子喔,剛剛冒出來。一般行道樹都是很髒的啊,因為灰塵很多。剛好有一片葉子,是剛剛生出來的,翠綠的葉子,而且剛好垂在在眼前,就在這個位置(玄關)。哎,我在那邊低頭徘回嘛,站在那邊。突然一抬頭,剛好這片葉子在眼前,很清楚,非常翠綠。

一下子,所有的思慮全部離開,就覺得玄關對著這個,我們講通玄峰頂,對著這片葉子,這片葉子就這樣進入心靈深處。所有的煩惱一下全部沒有了,完全洗滌乾淨了。哎,我在那邊呆了半響啊。後來離開火車站以後,我就開始時常注意把自己的心頭,收回這裡(玄關)來,讓那片葉子呢,永遠長青。過了一年多以後就寫了第一本書,叫《求道以後的人生》。於是我郭明義,就重現江湖,呵呵呵呵。

所以說呢,為什麼法眼文益禪師說德韶國師,只此四句,就可以可起吾宗,可以建立吾宗,就是這樣。我們傳道就是傳你一個靈山而已,你只要在這山頂坐定,然後呢,你面對人間事,心中不要有什麼法,心外無法。有此心就好,有這個道心就好,直接用這個道心面對人間事。你才可以享受這個世間,享受一朵花、享受一片葉子、享受一座青山。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赤壁賦》

像蘇東坡講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吾與子之所共適。”我和你啊,共同在這裡,很舒適地享受著它。但是這個東西,江上清風、山間明月,每個人都觸摸的到,每個人都看的到,可是你沒辦法受用它,為什麼?沒有通玄峰頂。你的心收不回來,你就無法受用。你被很多的法、很多的七情六欲,糾纏不休。所以要先回到通玄峰頂,“當下不在人間”。

在道場中,為什麼有很多人,回到通玄峰頂以後,他全身的毛病、習氣,全部脫落乾淨,因為這裡是不思議解脫的地方。這叫“萬法歸一”,下一句什麼?“一歸何處?”這(玄關)就是這個處所了。

後學兜了這麼大一圈子,最主要是講,今天德韶國師、禪師,他對於這個通玄峰頂,有這樣深的體認,甚至可以開宗立派。事實上起源,並不是法眼文益禪師給他非常深刻的教化、給他非常精闢的見解,不是的,他只是憑著一個信心而已。

所以我們講十條大願,最重要就是一個信。為什麼後學在講這個十條大願正文以前,要講這個公案?就提起一個“信”字。要知道他是怎麼樣子對於祖師禪、這個通玄峰頂(玄關),有這樣深的體悟,還能發揚光大呢?看看他開悟的過程。

僧問: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師答:是曹源一滴水。

僧人惘然而退,德韶禪師于法座旁聽聞,

豁然開悟,平生疑滯渙若冰釋。

文益禪師:汝向後當為國王所師,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聖嚴說禪》

當初,德韶國師他在法眼文益禪師門下作弟子的時候,有一個弟子當眾起來發問,他問法眼文益禪師一個問題,說什麼呢?“如何是曹源一滴水?”因為當時呢,法眼宗那個時候,已經是唐朝的後期了,六祖惠能呢,他是唐朝初期時候的人物,所以已經經過了四五代的傳承。而且衣缽止傳,只有心法暗傳。那麼誰也不曉得誰有真正得到他的心法。所以呢他的弟子問法眼文益禪師,如何證明我們今天這個法眼宗,是來自于曹溪源頭流出來的一滴水?這個曹溪呢,就是六祖惠能他弘法的地方。簡單說,就是從六祖惠能祖師那邊,流傳下來,從這個源頭出來的一滴法水。所以曹溪源頭的一滴水,你要如何來證明之呢?

像後學講課,講到現在,我們到天壇聖宮來,已經講了幾堂課了?今天是第幾堂?第五堂了,是不是?都是在講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簡單地說,都是在證明,引經據典,從各種角度證明。而法眼文益禪師碰到這個,怎麼回答?如果你們問我,我當然會從各種角度來證明,我們是曹溪源頭一滴水。我們有道統真傳,後學也做了很多的證明了。而法眼文益禪師,他遭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怎麼回答?他說“曹源一滴水。”根本不回答,他直接告訴他,就是曹源一滴水,信不信隨你,不信拉倒。嘿嘿,他就這麼乾脆,我就是曹源一滴水,信不信?隨便你。

就像我們今天講,明師一指,就是曹源一滴水,信不信?不信拉倒,就這麼回事兒。他就這麼回答,一代宗師這麼回答了。那個聽的人覺得不太服氣,聽者藐藐啊。但是呢,德邵國師在座,他當下眼淚直流,信心充滿。那麼法眼文益禪師看到他了,為他做印可。他說,我這個宗派要在你手上弘揚出來。他就這樣就信入了,我說是曹源一滴水,就是。他信入以後呢,就可以在這裡安身立命。所以他,念念不離自性。

傳道就是指點本性,問題是你不相信嘛,不相信你指點的是本性啊,所以你心念不會守得住;如果相信的話,念念不離,於是呢“通玄峰頂不在人間”。他當下就超脫三界,不在人間,所以可以成為一代宗師。所以以後如果有人問你,明師一指超生了死,為什麼超生了死?我告訴你答案,“明師一指超生了死。”不用跟他囉嗦,不信?趕快走。

好,這個信心非常重要,所以千古艱難唯一信那。信,是萬善功德母。你看我們修行,信願行,信解行證。沒有先了解再信的,信了以後再去了解;甚至信了以後不用了解,直接發願,直接去行願,這叫信願行。

像我們講十條大願,就是信以後才談願那,所以信願行啊。你如果不信的話,光講十條大願,講的天花亂墜都沒有用。所以今天大家要效法這個法眼宗的德韶國師,要起大信,這時候才能夠行大願。

好,我們現在開始講第七條大願。第七條大願是什麼呢?不可不遵佛規。像這個佛規,是最傷感情的。一般人修行呢,尤其現在,像剛才吃過飯在聊天的時候,有幾位教授就有提起來,就是現在人呢很害怕受拘束,所以宗教裡面戒律太多、教條太多。他受到這種拘束喔,他就渾身不自在,就光為了這個佛規的拘束,他就不願意投入道場。

而偏偏我們十條大願,就有一條,不可以不遵佛規。但是我們要知道,佛規不是這麼僵硬的,暫定佛規裡邊師尊講的,要活潑行事,再三地強調,要活潑行事。這是呢佛規的一個精髓所在。

履,虎尾,不咥人,亨。——易經履卦

斟酌而為,活潑行之

依修辦實務活潑應事,因人事時地而制宜。——暫定佛規

真正的佛規裡節是什麼樣子的呢?在易經裡邊有一個卦,叫履卦。以前在易經裡邊,這個履卦呢,就是講"",禮節的禮,這個履,就是禮,相通的。我們中國人所謂的禮節,就是從這個履來的。而履卦呢,它是很活潑的。它講“履,虎尾,不咥人,亨。”它說履的精義在哪裡呢?就是禮節的精義在哪裡呢?

它做一個譬喻,好像你腳踩在老虎的尾巴上面,而老虎竟然不會回頭來咬你,可見得你的腳踩得怎麼樣的恰到好處。簡單說呢,你說一句話、做一件事情,都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一種小心謹慎,這就是禮節啦,禮節不是強硬的東西。

當你發現,你踩在老虎尾巴上面,你就要提防它,會不會回過頭來咬你?而一個人能夠做到踩在老虎尾巴,老虎還不會咬他,亨了,這個人行走天涯,亨通無阻。連老虎尾巴被他踩到,都不會被咬到,可見這個人就是真正地深通禮節之人。我們所謂的禮,精神在這裡,禮的精神是在這裡,我們要搞清楚這一點。

禮,是很活潑的,不是很僵硬的;如果你要很僵硬的話呢,那你就“履虎尾,咥人”,這個在履卦裡邊有一根爻,叫“履虎尾,咥人,凶”。踩老虎尾巴,被咬一口,觸怒了老虎,就凶。

我舉例來說,我們道場中很容易佛規禮不夠活潑,有佛規,但是不懂得佛規的精義,沒有活潑致用。所以把人得罪光了,自己不曉得。像後學有一次渡了一位銀行家,他在銀行界呢,呼風喚雨的。費了很大的苦心,度他來求道。求道以後呢,坐在那裡聽三寶的時候,他聽三寶,他坐在前面嘛,他翹個二郎腿,在那邊聽三寶。

我們道場的佛規,是要恭恭敬敬坐在那裡的啊,他翹個二郎腿啊。馬上有人糾正他說,“哎,洪先生,你是不是能夠把腳放下來呢?”他很不高興啊,他講“總統接見我,我都是翹個腿,總統也翹個腿,這是國際禮儀啊。你們一貫道是什麼禮儀啊?連翹個腿都不行啊?那違背國際禮儀啦。克林頓和其他的各國總統見面的時候,也是一人翹一只二郎腿啊,你說他失禮嗎?”這就是不懂得變通,結果被老虎咬到了。你覺得你是對的,被老虎咬到了。

像以前我們道場流行推平頭,小平頭,那時後學也剃個小光頭。剃個光頭,結果在希爾頓飯店,在等朋友的時候,被警衛趕出來,他以為我剛從監獄放出來的,呵呵。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修道人,竟然被人家認為是土城看守所出來的。後來後學就矯枉過正,留一個頭髮蠻長的,有一段時間,後學頭髮留的很長,所以一下會蓋到眼睛,甩上去,酷得很。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孝經》

有一次到三峽靈隱寺那邊,那個廟啊,在那邊吃飯的時候,就有一位信一組的講師在那裡。這個人也很直,心直口快,他說,“在我們道場啊,人才一定要頭髮要剪掉的啊,”他說,“連頭髮都舍不下,還捨得了什麼啊?”這個人真的很直。他吃飯吃到一半,他終於忍不住了。他說,“郭先生啊,你為什麼頭髮留這麼長啊?”我告訴他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孝之始也。”他聽了,他也沒有想到哎。不是頭髮剪短了不孝啊,就是禮有很多方面的嘛,你不能光拘執一端那。

像今天剛才後學才聽到我們這個領導、林點傳師,他就很活潑。像我們參辭駕的時候,有引保師一叩首。哇,參辭駕這個禮節是很硬的啊,誰也不能去改變它的啊。結果剛才講新加坡大學那個心理學教授,他們夫妻倆主動來求道的,結果他這個太太很有意思。她叩首叩到引保師的時候,她不叩,她就不叩了,她說,我自己來求道,又沒有引保師,哈哈哈哈。

哇,這個執禮不知道變通,說怎麼辦那?問領導點傳師,“領導點傳師,怎麼辦那?”結果領導怎麼說呢?“不叩就跳過去嘛,這麼簡單,還要問?”跳過去就好了嘛,難道要把她頭壓下去嗎?這叫「履,虎尾,不咥人,亨」。這真的是佛規禮節,發揮到淋漓盡致了。

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論語》

所以佛規是很活潑的,我們要看清楚這個精神。但是呢,你也不能太隨便,所謂“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那麼小地方、小節,剛才講的多叩一叩、少叩一叩啦,這個出入可以哎,這沒有什麼關係,不得已的時候沒有辦法,為了要攝受眾生。

像後學那邊的道親還有穿短褲來的,穿短褲來聽課的。你沒辦法啊,夏天熱,他習慣穿短褲啊。你要叫他穿長褲來,他不來了。好吧,你來吧。那個都是小節,叫“小德出入可也。”

但是“大德不踰閑”,你不能太隨便了。舉個例子來說吧,四年前的時候有一次啊,突然間接到一通電話,有一位講師,柯先生,打電話給後學。柯講師,他媽媽是壇主,而且是傳了二代的喔。傳了二代,就是他媽媽的媽媽也是壇主,傳下来的,傳了二代下来的老壇主,傳到他就三代。這個老壇主要去世、要歸空了,進入彌留之際啊,一直在叫郭講師。為什麼她快死了,在叫我呢?一定有因緣。因為後學去講課,都是講國語,她是聽台語班的,她國語聽不懂的啊。她為什麼會叫我呢,一定有原因。而且她進入彌留啦,什麼人不叫,就叫我。

所以那个时候后学呢,因為他家是在三重嘛,我家是在松山,那時候坐一個306公車。坐上306公車,想不通是怎麼回事,想一定有因緣,糊裡糊塗去,也幫不上什麼忙。所以這個時候趕緊把心收回來,“通玄峰頂不在人間”,你一旦心收回來以後,你就會有靈感在的,這必然的,這有機在的。因為心收回來時候,是道心當家,不是人心。那麼道心,就會觸機而發。所以一觸機,一碰到機呢,哎,就可以隨機應變,可以見機而作。

所以那個時候,後學把心收回來以後,然後抬頭,突然間有一個字映入眼簾。那是路邊的一個招牌,那個招牌呢,其中有一個字是“家”,其它幾個字,後學都忘記了,其中一個字,是家,家庭的家。這個家字映入眼簾呢,我一看,突然間有一個靈感(郭經理無師自通會拆字,也有說測字)。因為這個“家”,你看,這個家就是一個寶蓋頭,就是這個屋頂底下呢躲著一隻豬()。當然呢這個家,我們時常在用那,但是當時我就想到一隻豬,很奇怪。就一個靈感,一隻豬。

結果到了車站,她兒子來接我,那麼後學就很冒昧地就說啦,我說,“你家有豬靈在作祟喔!”他聽了大吃一驚啊。結果是什麼樣?這是他家的一個秘密。他家什麼秘密呢?他們家他媽媽是賣菜維生的,家裡是壇主,吃素。壇主都是要清口茹素的啊,要做標杆模範的。可她賣菜,她嫌生意不好啊,偷賣豬肉,這個沒人知道,呵呵。

所以臨死以前,大概業障現前那,所以在那邊掙紮痛苦,所以跑來找後學。哇,這下麻煩了,壇主偷賣豬肉,這個觸犯大德,你一般人賣豬肉也就算了。甚至我們道場中是,殺生賣豬肉是不能求道的啊,那要改業才能求道。她當了壇主,還去賣豬肉,這個罪可犯大了。殺生啊,你吃吃也就算了;你自己賣,這個影響更大。

所以說呢,我說這個麻煩那,這麻煩事怎麼辦?沒關係,我們有人專門處理麻煩事,就是我們濟公老師,算他倒楣,收到你這個弟子喔。我去以後看一看,跟她也沒辦法溝通,因為彌留了,結果後學就回去。一個小時以後就打電話來,說9點鐘的時候歸空了,歸空以後身體硬梆梆。

我們道親那歸空,因為曾經明師指點,我們說“您今受一指,飄飄在天堂。”剛才講的,“通玄峰頂,不在人間。”所以去世的時候一定體軟如棉,身體非常的柔軟,好像睡著了一樣。一般人屍體,死了以後馬上僵硬的啊,但是我們去世一定柔軟。後學舉過很多這個例子,不再多舉,前幾堂課舉過很多例子。身體非常的柔軟,因為善相現前,佛菩薩來引接你。

但這位老壇主歸空時候,身體硬梆梆的,當天晚上歸空身體硬梆梆。到第二天早上八九點,她小孩子打電話來,已經十幾個小時了,身體還是硬梆梆的。他們很驚駭呀,因為道親都要來了,她是老壇主,下面有很多道親那,在那邊三重當地,已經幾十年的老壇那。結果這個壇主竟然身體硬梆梆地走,對道親的道心考驗很大。

我告訴她兒子,說趕快燒大把香,告訴濟公老師,拜求濟公老師,大把香插下去,燒一把大把香,108支。然後佛燈點著,家裡有佛堂嘛。髮露懺悔,告訴濟公老師,我母親犯了什麼佛規,雖然身為壇主,但是呢在偷偷地賣豬肉等等的。而這個罪業呢,我,兒子來背,我將來行功了願來還。希望老師慈悲呢,能夠出來作主,化解這段冤業。

大把香插下去,開始叩首。叩了一千叩首,他媽媽身體,哇,整個柔軟,體軟如棉。哎,這個都是不符合科學的啊,身體很僵硬啊。你說由軟變硬,那是很符合科學的;由硬又變軟,那不可思議啊,變得非常的柔軟、安詳,就這樣回去了,但她兒子把這個挑下來。但是可以知道,不遵佛規是不行的。不能太過份,不能說,哎呀,有靠山、有背景、有濟公老師挑著就好了。你太過份了,在走的時候,就要受盡苦楚啊,這個叫什麼?“您若願不能了,難把鄉還”那,很難還鄉啊。要回鄉的時候,好像生龜脫殼一樣的痛苦啊,好像烏龜脫殼一樣的痛苦啊。

所以不遵佛規,這個我們要特別地提醒。不要說後學把佛規講的很靈活,大家就(隨便了)。

哎,講到佛規,後學就想到一個事,很有意思。後學記得有一次,到基隆天本道場去講課的時候,它有一位老議員,元老議員,然後她很通達人情世故,是個坤道,女性。這位議員那,很有意思,她就講說,她有一次到一個壇主家裡面去,坐在那邊,壇主就開始跟她講,講一些道場中的一些仙佛閒話什麼的。

後來切了一盤水果,說是供過佛的水果。然後一邊水果端上來請她吃的時候,一邊講說,“黃議員那,我告訴你呀,我們佛堂真的是不可思議,有佛力加被。任何的水果啊,你買來自己吃是酸的;你拜過佛,就是甜的。”喔,她真有擔當啊,真敢說。“拜過佛就是甜的,比方說像這個奇異果,”她就叉一塊起來,“你看這個奇異果,我們平常買的是酸的,可是我們拜過佛,這個供果就是甜的。”放在嘴巴,那個黃議員看她送到嘴巴一咬,她一看那個臉色,就知道是酸的。她很自然(皺眉),一下,她知道是酸的。結果這壇主,嘴巴很硬喏,人家說死鴨子嘴硬,她咬下去、吃下去,她才說,呣,就算是酸的,只要有那個誠心,都變成甜的。

這下麻煩了,這個黃議員就想了,她說我這下子不敢吃那個奇異果了。為什麼呢?我如果拿起來吃了,我如果說甜嘛,它明明是酸的,違心之論,我虛偽;我如果我說是酸的,那我沒有誠心。因為誠心,酸的會變甜的,這是那個壇主說的啊。所以她當機立斷不吃,她說我吃奇異果會過敏。你看,解決了。“履虎尾,不咥人,亨。”這個人比那個壇主,還懂得佛規禮節。

這舉個很好的例子,給大家看看。我們道親那,就很容易被佛規禮節束縛住了以後啊,就好像束手束腳的,讓人覺得很不自在。那這些就是例子,真正懂得佛規的人呢,他反而讓人覺得很自在,而且他不會傷害到別人。

有人不懂佛規,他胡作非為,也不行啊。他愛說什麼就說什麼、愛做什麼就做什麼;還有的呢是被佛規綁住,硬梆梆的,讓人覺得難以親近。

而真正懂得佛規的是這樣子的,像我們暫定佛規裡面師尊講的,要“活潑行事”,這四個字要很注意。我們不要光看到佛規這兩個字,要看到佛規裡邊呢,師尊曾經提過大概有五處和六處,再三地強調要活潑行事,這是呢佛規的一個精髓所在。

08 不可洩露天機

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六祖壇經》

再來,我們講“不可洩露天機”。什麼叫“不可洩露天機”? 我們傳道儀式是天機,不可洩露;我們傳的三寶是天機,不可以洩露;我們傳的玄關是不二法門,不可以洩露;我們傳的通玄峰頂,這是不能洩露的,只能點到為止。

所以以前古代的禪師,上一次我們有沒有講一位本心禪師?有沒有?記不記得,畫一個圓圈的?結果馬祖禪師在中間畫一點。有沒有聽過?有?對。就是這個例子。他就畫一個圓圈,在中間畫一點。那個是知者知之,不知者不知。為什麼畫一個圓圈,中間畫一點呢?這是天機。

以前禪師,互相印證是這樣子的啊,他就畫一個圓圈,然後推給你,看你怎麼處理。有道之士,就會在這個圓圈中間畫一點,那是圓相中的門人。那時候禪宗,稱之為圓相宗。而我們得過道的人就知道,哎,為什麼畫一圓圈以後,要點一點。不可以洩露天機,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子的。

所以五祖弘忍大師,傳給六祖惠能的時候,他說啊,“自古佛佛惟傳本體,”佛與佛之間不傳文字的,只有傳這個本體;“師師密付本心。”祖師與祖師之間呢,就是密付本心而已啊,只是密付本心。因為人心是在相對之中,禍福吉凶、得失是非;而本心是絕對的,叫本體,是不思善不思惡的,是離開對待的。惟有在密付的情況之下,他才可以得其本心。為什麼呢?

因為事先不知道。事先不知道呢,就不會有攀緣心、有對待心。你事先知道,你說你事先知道玄關是什麼,三寶是什麼;然後甚至點傳師什麼時候傳什麼、什麼時候傳什麼;整個佛規禮節,你都已經倒背如流了,在電視上面已經看過一遍了。你的心不得清靜啊,你沒辦法離開相對的世界,和這個佛規禮節的對待,沒辦法融化進去,就沒辦法進入一種本心流露,所以必須是密付。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論語·裡仁篇》

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子啊,連孔門心法相傳也是啊。曾子被(孔子)叫到房間裡邊,“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出來以後大家都不曉得,大家問他說,“孔夫子的道是什麼啊?”曾子就打個馬虎眼,說“忠恕而已”啊。如果是忠恕的話呢,孔子會直接說,“參乎,吾道忠恕以貫之。”不會說“一以貫之”。他傳“一”,一就是絕對的意思。一,不是一二三四,一就是打破對待的意思。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

我們傳道,就是傳一。不是告訴你一的概念,而是直接讓你的身心進入一的狀態,進入絕對的狀態,所以必須密付。惟有在密付的情況之下,你才能夠“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你才能夠怎麼樣呢?“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才能夠生命呢,仁,就是打破對待的一切, 你的生命和其他的生命、和宇宙一切的生命融合成一體,打破對待,天人合一。所以一定要密付。

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六祖壇經》

所以六祖慧能,也秉承這個道統。六祖慧能呢,他在六祖壇經裡邊,特地有交代,他說啊,“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他說從上面歷代祖師以來,都是默傳分付的,都是秘密地傳,分別付囑。

以前後學在佛教,後學有說過我是佛教徒出生的,受過在家菩薩戒。北投農禪寺的聖嚴法師,以前後學就是他的徒弟,他還很欣賞我賴。但他是禪宗的啊,而且是號稱臨濟禪的,後學以前以為自己是臨濟禪的。但是禪宗有默傳分付喔,六祖壇經講的很清楚啊,默傳就是秘傳,有秘傳的那一部分,而且分別付囑,和講經說法不同啊。

今天我在這裡說法,我講一遍大家都聽到了。分付就不同了,默傳,秘密地傳;分付,分別付囑。我們點道,是一個一個點那。你一百個人求道,像有一次新加坡,那邊中國佛堂開道的時候,是多少人?七八千人,是不是?那每一個都要點到哎。要是我點一千多個的話,手都發腫了。可是一個一個的都要交待到,你不能說,我點一個代表了,沒有這回事兒。分別付囑,而且一個個都要念到,“一指中央會”,一個個都要念到。

所以“從上以來默傳分付”,分別付囑。這個不是我們發明的啊,這個不是我們自己故弄玄虛啊。從上面歷代祖師以來,都是這樣,不可以洩露天機的啊,絕對不可以洩露天機。

所以以前後學呢就有這種觀念,剛剛求道的時候呢,那時候就覺得這個道很好,為什麼要秘傳呢?故弄玄虛?很多人對這點不解。後學求道以後,真正了解這個默傳分付、祖師禪的法脈在這裡,後學很高興啊,就跑去找聖嚴法師啊。

“師傅啊,我找到這個默傳分咐祖師禪了。”啊,他也很興奮那,他說“在哪裡?”我說“一貫道。”他氣死了。他說“一貫道啊,”他說“一貫道明師指點,那是他力啊,我們禪宗是自力修行啊,靠自己的力量解脫啊,自力修行啊。一貫道是他力啊,外面的力量介入啊,怎麼是禪呢?”我說“師傅啊,禪宗還有自、他的分別嗎?”禪,怎麼會有自、他的分別?自力、他力,那就有分別心啦。我們臨濟禪,臨濟禪師講什麼?“分別心就是魔”啊。分別自力、他力,不就是魔了嘛?他一聽不講話了,氣得半死,逆徒。以前都不會批評一貫道的,從我去跟他談過以後,就開始批評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

所以說“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就是這樣。這個時代,你不能隨便跟人家辯論,這是鬥爭堅固的時代啊,不能辯論的。你辨輸了,他當然瞧不起你;你辨贏了,他不會佩服你,他會恨你。更糟,還不如讓他瞧不起。

五家宗法,各有門庭,各有閫奧。(閫,kǔn,门槛

玄關金鎖,百匝千重,

陷虎迷獅,當機縱奪。——《補續高僧傳·雲居戒禪師》

鳥道:不開口處玄關轉,未措言時鳥道玄。

此時不落語言,聲前一句。

玄路:寫成玉篆非幹筆,刻出金章不是刀。

此是玄音妙旨,談而不談。

展手:睒眼牙口叮嚀囑,豎拂拈槌仔細傳。

此是觀面提持,隨機拈出。——《人天眼目》

他還講說,我們一貫道是傳玄關,這個佛法裡面沒有這個。事實上有的啊,玄關不是我們自己傳的喔,“玄關金鎖,百匝千重,陷虎迷獅”啊,這個是雲居戒禪師,他作五宗法要的時候講的,唐朝的。甚至曹洞宗的祖師,洞山良價禪師,他講三路接人,用三條修行路來接引眾生。其中最高明的一條,叫“鳥道”,鳥行無跡。而鳥道裡邊就講什麼?“不開口處玄關轉。”我不用開口,玄關一轉,法輪就轉。玄關不是我們發明的,禪宗就是傳玄關的。

所以我們傳道時候講,“餘今領受恩師命,傳您本來玄妙關。”這本來的玄妙關那,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自古以來都是傳這個,密寶。所以你不能洩露,洩露的話,斷人慧命。他事先知道,心存對待去求道的話,大打折扣。他沒辦法進入一種清淨、泯絕對待、回復本心。注意喔,我們傳“一”,不是一種“一”的概念,“一”的概念,那很容易傳授啊。最重要讓你身心真正的歸一,讓你的身心真正回到“一”的純粹。那就必須要默傳才行,必須要默傳。所以“從上以來默傳分付”,那是不能洩露的,那是連六祖慧能也強調,是不能洩露啊,再三強調。

像後學以前剛求道的時候,就很不服氣。就覺得,啊呀,這個三寶這麼好,為什麼不能講?像阿彌陀佛這麼好,我們時常到處,電線杆上面都可以貼的啊,“請常念阿彌陀佛。請常念觀世音菩薩。”那麼也可以“讀金剛經”啦、“六祖壇經”啦。哎,我們傳玄關,不能講;我們傳無字真經,那無字,所以無機可尋,也不能念出來;我們傳合同,那是一個大手印,秘而不宣,只有得道的人知道,不可以露鋒,不可以露出鋒芒出來。那像這樣子,我們道親知道這是合同,可是裡邊是怎麼回事,不曉得。這叫不可露鋒啊,不可以露出鋒芒出來,不可以洩露天機。

那個時候後學就滿不服氣的,好東西要與朋友共用嘛,為什麼不能洩露呢?所以那時候很不高興那,而且那時候膽子很大,也不怕什麼天遣雷誅這一套。事實上,我們一貫道講的天譴那,我們的天有分三重,理天、氣天、象天。打雷下雨那個天,是象天,有形有相的天;仙人飛來飛去那個天,是氣天;而我們所謂的天是理天。理天是天理,天理就是良知,簡單地說,就是天良的譴責。你生命裡面,自然有天良會譴責你。而天良的譴責,會造成你命運那等等的,會發生很多不可思議的變化,這是一種天譴。

像那時後學不服氣啊,也跟幾位講師談起這個事情。那幾位講師都很贊同啊,年輕人嘛、知識份子,那時“對呀,何必偷偷摸摸呢?”我說“是呀,既然大家都有共識,那這樣子好,我們今天一起,無字真經念出聲來。”結果那幾位都不敢念。我說“你們不是不贊成嘛,怎麼不念呢?”他們說,“還是小心一點好,不要被天譴雷誅。

所以這個發願天譴雷誅,是有它的道理的啊,你再怎么不服氣,你就怕萬一啊。這個事情,不能萬一的喔,被天譴雷誅,這不能萬一的啊。所以光這個“天譴雷誅“,封掉多少的嘴巴啊。

只有像我這種大嘴巴封不住的啊,我當場就念出來了,因為我覺得理論搞得很清楚啊,就把它念出聲來。結果呢萬里無雲,那真的是連風都沒有,不要說打雷了。大家看看,果然沒有天譴雷誅。第二天在家裡啊,一點點小事啊,我的大哥啊,後學的大哥是台大電氣系的博士,在學校當教授的啊,溫文儒雅啊,說話都不大聲的啊。突然間因為细故喔,對後學動了大怒,不曉得為什麼緣故。然後突然間,大概仙佛借竅了,一直開口就說要打死你。沒什麼理由的啊。

那麼後學是很尊敬這個大哥,就隨便他打了。劈里啪啦,打得我眼睛整個腫起來,然後眼白全部變成紅的,變一個大熊貓啊。第二天還跑去上課,人家問我怎麼回事,我也不知道怎麼說好,只有說天譴雷誅,呵呵呵呵。不要隨便嘗試啊,天譴雷誅,就在眼前,才二天而已。不可洩露天機。不是我嚇你啊,事實如此,在後學生命中發生。十條大願,差不多每一條我都犯過,以身試法,呵呵呵呵。

感謝天恩師德 感謝前人的大德
感謝我們領導林點傳師慈悲 苦心安排 諸位點傳師諸位大德的慈悲
十條大愿講到第六條 今天開始講第七條
在講十條大愿以前 先講一個禪宗的公案
希望能夠發起大家一點信心
信心非常重要 千古艱難唯一信
要起大信才能行大愿
看看禪師學道 對道的信心是怎麼樣子
唐朝以後祖師禪一花開五葉 有五大宗派
有五位大宗師 其中一位法眼文益禪師
開創法眼宗一脈
真正發揚光大的是法眼的弟子 德韶禪師
後來當了國師 在他手上 法眼宗發揚光大
德韶禪師開悟以後做了四句詩
這四句 法眼文益禪師看到了說 憑此四句可起吾宗
哪四句 通玄峰頂 不是人間 心外無法 滿目青山。
通玄峰頂 什麼是通玄峰頂
孤峰頂 鼻子 我們的鼻就是一個孤峰
古代禪師常叫人要在孤峰頂上結草庵
在這裡安身立命
我們傳道就是傳這個
"道"是默傳的 默傳吩咐
通玄峰頂 不是人間(超脫三界)
我們肉體在人間 如何超脫三界(不是人間)
有弟子問天龍禪師 如何超脫三界 天龍禪師回答 你現在在哪裡
你現在已經超脫三界
有什麼可以讓我們超脫三界 通玄峰頂
這個孤峰頂上 這是通玄的
通向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不思議解脫境界
十方諸佛世界透過通玄峰頂可以相通
所以這裡不是人間
你的肉體 七情六慾 六根六塵
你的色受想行識 這個是在人間
唯有這一點(玄關)不在人間
你在這個山頂坐定以後 就不在人間
領導林點傳師說 新加坡一位心理學教授 主動跑來求道
因為站在心理學的立場角度 這些青少年教育感化沒有效果
一年兩年三年八年沒效果 可是送到一貫道 三個月就改變了
為什麼有這種力量 因為他坐在通玄峰頂 不在人間教育
把你送到天國去教育 新加坡道場就叫 天國
所以當下進入 玄 不思議解脫境界
人力無法達到的改變教化 就在你的生命裡發生
這叫 通玄峰頂 不是人間
我們傳道就是傳這個不是人間的 天上人間的東西
人間的天堂 這個天堂不是抽象很具體
當你把身心安置在這裡(玄關) 你當下就不在人間
如果你能夠向這裡安身立命 你生命風采是怎樣的呢
他說 心外無法 滿目青山
我們人腦海中裝了很多法 有世間法有出世法
有很多生存法則 修道以後有很多修行法則
那都是心外求法
如果坐定通玄峰頂 心外無法 只剩玄關放光動地
如果你心外無法 那不是一個抽象的言詞
你的生命會怎樣 睜開眼睛可以看到滿目的青山
這叫 見山是山 你不會見山不是山
睜開眼睛看得到山 這是很平常的 但是一般人看不到山
站在山前面 可是看不到山
為什麼 見山不是山 心中有很多想法
很多煩惱很多憂愁
甚至你專心去看山 你心中還有很多法則在的
你會對山有很多評斷評價 和一個小孩子看山不同
而一個有道之士 通玄峰頂站定以後 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當時所有心外之法尚未進入心田 所以整座山進來
目不暫捨的看著 把身心全部洗滌乾淨了
後來想起李白寫的詩 相看兩不厭 唯有敬亭山
真的相看兩不厭 面對大自然 大自然和你融合一體
心外無法 事後回想 自己念頭沒有離開方寸寶地(玄關)
當你心外無法 心沒有落在一大堆的遊戲規則
一大堆法則的時候
一大堆名利追求 佛法 聖賢法
你的心一定在通玄峰頂一定不離方寸
有一位禪師到處巡方訪道
有一天回到故鄉 剛好桃花開了
看到桃花突然豁然開悟
寫了一首詩 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回落葉又抽枝
桃花多少次葉子落光又重新生長
自從一見桃花後 直至如今更不疑
自從看到桃花後 我到今天再也沒有疑惑了
我們什麼時候仔細去看過一朵桃花玫瑰花杜鵑花
如果你心外無法的去看 這朵花透過不二法門玄關進入心靈深處
真正浸潤你的身心 洗滌你的身心
十幾年前後學陷入五窮六絕的困境
家庭變故 失業 道場也不得意
點傳師跑到假祖師那裏去 後學沒跟去
離開道場 聖凡兩條路都斷了
感情上 女朋友跑到美國去 失戀了
山窮水盡 心情鬱卒到極點
在板橋車站等公車
突然抬起頭 很巧 一片行道樹的葉子剛冒出來翠綠的葉子
剛好垂在在眼前 就在這個位置(玄關)
我低頭徘迴突然抬頭 這片葉子在眼前 很清楚非常翠綠
一下子所有的思慮全部離開
玄關(通玄峰頂)對著這片葉子
這片葉子就這樣進入心靈深處
所有的煩惱一下全沒有了 完全洗滌乾淨
離開以後時常把心收回這裡(玄關)
讓那片葉子 永遠長青
過了一年多就寫了第一本書
所以為什麼法眼禪師說德韶禪師 憑此四句可起吾宗
我們傳道就是傳這個靈山
你只要在這山頂坐定 面對人世間 不要有法 心外無法
有此心道心 用這個道心面對人間世
你才可以享受世間 享受一朵花享受一片葉子 享受青山
像蘇東坡講的 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 吾與子之所共適
但是江上清風 山間明月 每個人都觸摸得到
可是無法受用 為什麼 沒有 通玄峰頂
你的心收不回來就無法受用
被很多法 很多七情六慾糾纏不休
要先回到通玄峰頂 當下不在人間
道場中很多人 回到通玄峰頂 全身毛病習氣脫落乾淨
因為這裡是不思議解脫的地方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這(玄關)就是處所
後學兜這麼大圈 最主要是要講 德韶國師可以開宗立派
事實上不是法眼禪師給他深刻的教化
給他精闢的見解 不是的
只是憑一個信心 十條大愿最重要就是一個信
為什麼講十條大愿以前要講這些公案 就是提起一個 信
知道禪師是怎樣對祖師禪通玄峰頂(玄關)有這樣體悟發揚光大
看看他開悟的過程
德韶國師在法眼門下時 有人問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因為當時法眼宗是唐朝後期 六祖惠能是唐朝初期
已經經過四五代的傳承
而且衣缽止傳 只有心法暗傳
誰也不曉得誰有得到六祖的心法
所以他的弟子問 如何證明我們是曹溪流出來的一滴水
曹溪就是六祖惠能弘法的地方
簡單說就是從六祖惠能 流傳下來的一滴法水
曹溪源頭的一滴水 你要如何證明呢
後學講課講到現在 都是在講 如何是曹溪一滴水
都是在證明 引經據典從各種角度證明
法眼文益禪師怎麼回答
如果你們問我 我當然從各種角度證明我們是曹溪一滴水
我們有道統真傳 後學也做了很多證明
法眼文益禪師 他遇到這問題 他怎麼回答
他說曹溪一滴水 根本不回答
直接告訴他 就是曹源一滴水 信不信由你
就像我們今天講 明師一指 就是曹溪一滴水
信不信 不信拉倒
一代宗師就這麼回答 聽的人不太服氣 聽者藐藐
但是 德邵國師在座 當下眼淚直流 信心充滿
法眼禪師看到他了 未他做印可
他說 我這個宗派要在你手上弘揚
他就這樣信入 我說是曹溪一滴水 就是
他信入以後 就可以在這裡安身立命
所以他 念念不離自性
傳道就是指點本性 問題是你不相信
不相信你指點的是本性 所以你心念不會守得住
如果相信 念念不離 於是通玄峰頂不在人間
當下超脫三界 不在人間
所以可以成為一代宗師
所以以後有人問你 明師一指為什麼超生了死
我告訴你答案 明師一指超生了死
不用囉嗦 不信趕快走
好 信心很重要 所謂千古艱難唯一信
信 是萬善公德母
信愿行 信解行證 沒有先了解再信的
信了以後再去了解
甚至信了以後不用去了解 直接發願 直接行愿 這叫信愿行
我們講十條大愿 信以後才談愿 所以信愿行
你如果不信 十條大愿講得天花亂墜都沒有用
所以要效法法眼宗大師 要起大信
這時候才能行大愿
第七條大愿 不可不遵佛規
佛規最傷感情 現在人很怕受拘束
宗教戒律教條太多 受拘束渾身不自在
光為了佛規的拘束 就不願投入道場
偏偏十條大愿 就有一條 不可不遵佛規
但是佛規不是僵硬的 暫定佛規師尊講的 要活潑行事
再三強調 要活潑行事
這是佛規精髓所在
真正的佛規裡節是怎樣的 在易經裡有一個履掛
履卦 就是講"禮" 禮節的禮
履 就是 禮 相通的
中國人的禮節 就是從履卦來的
而履卦是很活潑的
它講 「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的精義在哪裡 就是禮節的精義在哪裡
它做一個譬喻 好像腳踩在老虎尾巴上
而老虎卻不會回頭來咬你
可見得你腳踩得恰到好處
簡單說 你說一句話做一件事 都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心謹慎
這就是禮節 禮節不是強硬的東西
當你發現你踩在老虎尾巴上 你就要提防老虎會不會來咬你
而一個人能做到踩在老虎尾巴 老虎還不會咬他 亨了
這個人行走天涯 亨通無阻
連踩到老虎尾巴都不會被咬 這個人就是深通禮節之人
我們所謂禮 精神在這裡
禮 是很活潑的不是很僵硬的
如果很僵硬的話 那就「履虎尾,咥人,凶」
踩老虎尾巴被咬一口 觸怒了老虎 就凶
舉例來說 道場很容易佛規禮劫不夠活潑
有佛規 不懂佛歸精義 沒有活潑致用
把人得罪光 自己不曉得
後學有一次渡一個朋友求道 聽三寶時他翹腳 被糾正
很不高興 覺得翹腳不違背國際禮儀
各國總統見面也都翹腿
這就是不懂變通 被老虎咬到了
以前後學剔光頭 去希爾頓飯店被趕出來 以為我是從監獄出來的
從來沒想過 一個修道人竟然被以為是土城看守所出來的
後來後學矯枉過正 頭髮留很長
有一次一位講師對後學說 在我們道場人才一定要理平頭
說 連頭髮都捨不掉 還捨得什麼
他說 你為什麼頭髮留這麼長
我說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敢損傷 孝之始也
不是頭髮剪短不孝 而是禮有很多方面不能拘執一端
領導林點傳師就很活潑
我們參辭駕有 引保師一叩首
參辭駕禮 誰也不能改變
結果新加坡心理學教授夫妻倆主動來求道
他太太叩首叩到引保師 她不叩了
她說 我自己來求道 沒有引保師
執禮不知道變通 不知道怎麼辦
問林領導點傳師怎麼辦 領導說 不叩就跳過去嘛
這叫「履,虎尾,不咥人,亨」佛規禮劫發揮到淋漓盡致
所以佛龜是很活潑的 要看清楚這個精神
但是也不能太隨便 所謂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小德出入可也 不得已為了攝受眾生
像後學那邊的道親還有穿短褲來的 叫他穿長褲他不來了
那都是小節 小德出入可也
但是大德不踰閑 你不能太隨便 舉例來說
有一位講師打電話給後學
他媽媽是壇主 而且是傳了第三代的壇主
這個老壇主要歸空了 彌留之際一直叫郭講師
坐公車去三重 趕緊把心收回來 通玄峰頂不在人間
心收回來 就會有靈感 因為有 機 在的
因為心收回來是道心當家 不是人心
道心會 觸機而發 隨機應變 見機而作
抬頭 一個字映入眼簾
路邊一個招牌 其中有一個字"家"
一看 突然間有一個靈感(郭經理無師自通會拆字,也有說測字)
"家" 一個屋頂下躲一隻豬(豕)
當時就想到一隻豬
靈感 一隻豬
到車站她兒子來接我 後學很冒昧的說
我說 你家有豬靈作祟 他聽了大吃一驚
這是他家的秘密 他們家媽媽賣菜維生 是壇主吃素清口
可是賣菜生意不好 偷賣豬肉 沒人知道
所以臨歸以前 業障現前掙扎痛苦 跑來找後學
壇主賣肉 觸犯大德 一般人賣肉也就算了
道場中殺生賣豬肉不能求道 要改業才能求道
她當壇主還去賣豬肉
這個罪犯大了 殺生 吃也就算了 賣 影響更大
這種麻煩事 只有求濟公老師
一小時後歸空了 身體硬梆梆
我們道親歸空 因為曾經明師一指
所以去世的時候一定體軟如棉 身體非常柔軟
一般人去世身體僵硬 道親去世一定柔軟
因為善相現前 佛菩薩來接引
但這位老壇主歸空 身體硬梆梆
第二天早上已經八九個小時還是硬梆梆
我告訴她兒子 趕快燒大把香求濟公老師
發露懺悔 告訴濟公老師我母親犯了什麼佛歸
雖然身為壇主 但是偷偷賣豬肉
這個罪業 我(兒子)來揹 將來行功了愿來還
求老師慈悲化解冤業
大把香插下去開始叩首 一千叩首以後他媽媽體軟如棉
這很不符合科學 由軟變硬符合科學 由硬變軟不可思議
可以知道 不遵佛規是不行的
不能太過份 這叫 您若願不能了 難把鄉還
很難環鄉 要回去時像生龜脫殼一樣痛苦
不要說把佛規講得很靈活 大家就(隨便了)
一位老議員很通達人情世故 一次去壇主家壇主說
說 佛堂不可思議有佛力加被 水果酸的拜過佛就變甜的
比方這個奇異果平常是酸的 供過佛就是甜的 放嘴巴
議員看壇主表情就知道是酸的
壇主說 就算是酸的 只要有誠心都變成甜的
議員就想 我如果吃了說甜 違心之論 虛偽
我如果說是酸的 那我沒有誠心
所以當機立斷不吃 說我吃奇異果會過敏
「履虎尾 不咥人 亨」這個議員比壇主還懂佛規禮節
道親很容易被佛規禮劫束縛住後很不自在
真正懂佛規的人 反而讓人覺得很自在
而且不會傷害別人 不懂佛規胡作非為也不行
愛說什麼就說什麼 愛做什麼就做什麼
還有的被佛規綁住硬幫幫 讓人覺得難以親近
真正懂佛規的像暫定佛規講的 要活潑行事
這四個字很重要 不要光看到佛規 這二個字
要看到暫定佛規裡面 師尊曾經提到五六處 再三強調活潑行事
這是佛規精髓所在
不可洩漏天機
什麼叫 洩漏天機
傳道儀式是天機不可洩漏 三寶是天機不可洩漏
我們傳的玄關 是不二法門 不可以洩漏
我們傳的通玄峰頂 這是不能洩漏的
只能點到為止 上次我們講一位本心禪師
為什麼畫一個圓圈中間畫一點 那是天機
以前禪師互相印證是這樣子的
他就畫一個圓圈 推給你 有道之士就在中間畫一點
我們德過道的人就知道為什麼畫一圈以後要點一點
不可以洩漏天機 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所以五祖弘忍大師傳給六祖的時候說
自古 佛佛惟傳本體
佛與佛之間不傳文字 只有傳本體
師師密付本心 祖師與祖師之間就是密付本心而已
因為人心在相對之中 禍福吉凶得失是非
而本心是絕對的 叫本體
是不思善不思惡 離開對待
唯有在密付之下 才可以得其本心
為什麼 因為事先不知道 不會有攀緣心對待心
事先知道三寶是什麼 玄關是什麼
點傳師什麼時候傳什麼 佛規禮節都倒背如流了
你的心不得清靜 沒辦法離開相對的世界
沒辦法融化進去 沒辦法進入本心流露
所以必須密付 自古以來都是這樣
連孔門心法相傳也是
曾子被孔子叫到房間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出來以後大家問 孔夫子的道是什麼
曾子就打個馬虎眼 忠恕而已
如果是忠恕 孔子會直接說「參乎,吾道忠恕以貫之。」
不會說 一以貫之 一就是絕對
一 不是一二三四 一就是打破對待
我們傳道就是傳一
不是告訴你一的概念 而是直接讓你身心進入一的狀態
進入絕對的狀態 所以必須要密付
唯有在密付的情況下
你才能夠非禮勿視 非禮勿動 非禮勿言 非禮勿聽
你才夠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仁就是打破對待 生命和其他生命宇宙生命融成一體
打破對待 天人合一
所以一定要密付 六祖惠能 壇經裡面有交代
他說 從上以來默傳分付 從上歷代祖師以來
都是默傳分付 都是默默的傳 分別付囑
後學以前是佛教徒
禪宗有默傳分付 六祖壇經講得很清楚
默傳就是秘傳 有密傳的那一部分
而且分別付囑 和講經說法不同
今天我在這裡說法 我講一遍大家都聽到了 分付就不同
默傳 默默的傳 分付 分別付囑
我們點道 一個一個點
一百個人求道 七八千人求道 每一個都要點
一個個都要交代到
不能點一個代表 分別付囑
一個個都要唸到 一指中央會
所以 從上以來默傳分付 分別付囑
這不是我們發明的 不是故弄玄虛
從上面歷代祖師以來都是 不可以洩漏天機
後學剛求道的時候覺得 道這麼好 為什麼故弄玄虛
按兩下即可編輯
所以說 善者不辯 辯者不善
鬥爭堅固的時代 不能辯論
辯輸了瞧不起你 辯贏了恨你 更糟
法師: 一貫道傳玄關 這個佛法裡面沒有
事實上有 玄關不是我們自己傳的
玄關金鎖 百匝千重 陷虎迷獅 當機縱奪
雲居戒禪師作 五宗法要時講的
曹洞宗祖師洞山良价禪師 講三路接人(用三條路接引眾生)
其中最高明的"鳥道" 鳥行無跡
"鳥道"就講 不開口處玄關轉
不用開口 玄關一轉 法輪就轉
玄關不是我們發明的 禪宗就是傳玄關
所以我們傳道時講 余今領受恩師命 傳您本來玄妙關
本來玄妙關 自古以來就是傳這個 密寶
所以不能洩漏 洩漏的話斷人慧命
事先知道心存對待去求道 大打折扣
沒辦法進入清淨 泯絕對待 回復本心
我們不是傳"一"的概念 最重要是讓你真正歸一
讓你身心回到"一"的純粹
那就必須要 默傳
所以從上以來默傳分付 不能洩漏
連六祖惠能也強調不能洩漏
後學以前剛求道就很不服氣
三寶這麼好為什麼不能講 阿彌陀佛電線桿都貼
也可以讀金剛經 六祖壇經
我們傳玄關不能講 無字真經不能唸出來
我們傳合同 大手印秘而不宣
只有得道的人知道 不可以漏鋒
不可以露出鋒芒 不可洩漏天機
那時候學滿不服氣 好東西要與朋友共享 為什麼不能洩漏
那時膽子很大 也不怕天譴雷誅這一套
事實上一貫道講的天譴 天有三重
理天 氣天 象天
打雷下雨是象天 有形有相的天
仙人飛來飛去的天 氣天
我們所謂的天是理天
理天是天理 天理就是良知
天譴 簡單的說就是天良的譴責
你生命裡面自然有天良譴責你
天良的譴責會造成你命運發生不可思議的變化
這是一種天譴
那時後學跟幾位講師談起(不可洩漏天機)
我說 好我們今天一起無字真經唸出聲來
結果那幾位都不敢唸 我說你們不是不贊成為什麼不敢唸
他說 還是小心一點好 不要被天譴雷誅
所以發願 天譴雷誅有他的道理
所以"天譴雷誅"封掉多少嘴巴
我當場唸出來 唸出聲來
結果萬里無雲 連風都沒有不要說打雷
果然沒有天譴雷誅
第二天在家裡 一點點小事 後學大哥因細故對後學動大怒
突然間大概仙佛借竅 一直說要打死你
打得我眼睛整個腫起來
眼白全部變紅的
變成一個大熊貓 第二天還去上課
人家問我怎麼回事 我只有說天譴雷誅
不可洩漏天機
十條大愿 我大概每一條都犯過 以身試法
下一條 不可匿道不現
既然道這麼好 你隱匿它 不普渡眾生 也是犯了佛規
明明這個人很善良 明明知道明師一指超生了死
明明知道三寶心法可以見性成佛
明明知道人間有天堂 不引渡他
這叫 匿道不現
六祖壇經講 從上以來默傳分付
下面還有交代"然須傳授" 不得匿其正法
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不可以藏匿
還是要傳授 "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 不得匿其正法
然須傳授 從上以來默傳分付 不得匿其正法
傳授什麼 傳授 從上以來默傳分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