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十三章(20150513於天一)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
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好,再看第13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他說“寵辱若驚”,這句話大概是老子之前就有的古語啦,古代人、古代的聖人那,留下來的一句話,那老子去解釋這句話。所以他解釋,“何謂寵辱若驚”那,後面又解釋,“何謂貴大患若身”。
“寵辱若驚”,寵呢,就是榮寵;辱呢,就是羞辱;榮寵,辱呢就是恥辱。這個我們都希望追求榮寵,什麼人榮寵,就成功;恥辱就是失敗嘛,所以這是一個成和敗,成功和失敗。成功了就榮寵,榮華富貴,然後哎,得到光榮,得到眾人的寵愛;同樣呢,失敗的人就得到恥辱。
應該寵是好的啊,寵,我們都希望榮寵,希望得到光榮的勝利;這個辱,恥辱,失敗者,大家都很怕做這個,成為失敗者,受盡恥辱。這很清楚的啊,應該得到恥辱你就驚嘛,得到寵呢,你就,哇,很高興才對的啊,得到寵怎麼會驚慌呢?
但是這個《道德經》裡邊講,“寵辱若驚”,得到榮寵你也會驚慌不安,得到恥辱你也驚慌不安,都驚慌不安。所以我們人如果永遠在追求成功失敗,永遠都是,哎,追求成功,害怕失敗,你就永遠在這裡邊跑來跑去的,永遠在寵辱之間,寵辱之間跑來跑去。為什麼?
寵,成功的人那,驚,驚慌,好多不確定的因素。你成功呢,別人羡慕你、也嫉妒你啊,也隨時有力量要把你扯下來啊。你要想盡辦法要維持在那個巔峰啊,所以這個比失敗還可怕。那失敗的驚不驚呢?也很驚啊,大家都很驚啊,所以“寵辱若驚”。
但是我們人生就這樣嘛,我們在乎的就是成功和失敗,因為我們想要得到這個東西。但是你得到以後呢,它隨時會失去,因為這個東西大家都要的,所以隨時會失去。
前天來一個道親,年輕的道親,做業務,他賣那個美髮產品,跑很多那些髮廊啦,賣那些美髮商品。他們公司啊,說他進去,哇,第一個月就全國業績競賽,他是第二名,好厲害喔。還秀他的那個戰果給我看,“你看,我第二名。”而且比第三名贏很多。他說我第一個月就沖到第二名。我說“那你有維持嗎?”他說沒有,第二個月就掉下來了,第二個月就變成最差的了。
他說好痛苦喔,一直想要衝上去都沖不上去,好痛苦,因為他方法已經用盡了。我說你用什麼方法爬到第二名的?他說很簡單嘛,自己貼錢。哈哈哈哈,原來如此。哎,這東西人家賣一千塊,我賣八百塊可以吧?公司出貨九百塊,我貼一百塊可以吧?我要這個面子啊,就沖上去了,好有面子喔。第二個月就掉下來了,你不可能每個月貼錢嘛。
可是現在那種業務啊,都是用這樣的競賽的嘛,跑業務都是用競賽的方式,所以大家不擇手段地往上沖。所以永遠在成功、失敗之間驚慌不安,叫“寵辱若驚”。
“貴大患若身”,那這句話也是很奇怪。“貴大患若身”,就是每個人最珍貴的東西就是一個大災難。好奇怪的說法喔。我們當然最珍貴的,可能是珍貴你的房子,我人生最寶貴的東西就是我那輛保時捷,或者說女孩子來講,可能我得到了一個什麼名牌的精品的什麼東西,哇,價值幾十萬幾百萬的。怎麼會我最珍貴的東西是一個大災難呢?
他說“貴大患若身”,因為人生最珍貴的東西,就是你的身體,身體就是一個災難,身體就是一個災難。身體是不是一個災難?是啊,隨時會生病啊,隨時會死掉的啊。你對它好的不得了,我們所有的一生的努力都是為了讓這個身體過好日子嘛,是不是這樣?讓這個身體,吃好一點,穿好一點,住好一點。那這個身體怎麼報答你?死給你看。對不對?它最後一定死掉的嘛,它一定老掉的嘛,一定死掉的。所以那是一個災難。
所以“貴大患若身”,這一句話點出來我們人生的那種荒謬,人生的荒謬,永遠活在驚慌不安之中。為什麼?因為成敗得失啊,成功和失敗,成敗得失,心態上是這樣。那最寶貴的東西就是這個身體,而身體就是個災難。所以你生命的精力,都用在這種驚慌不安,然後保護一個災難。這叫“貴大患若身”。
得失是非,一時放卻。——三祖僧璨大師《信心銘》
老子進一步地解釋喔,“何謂寵辱若驚?”什麼叫寵辱若驚呢?“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得到了寵,失去了,掉到這個辱,都是驚,得到也驚,失去也驚。這個我們都有經驗的啦,成功的人也驚慌不安,失敗的人也驚慌不安。唯一的辦法,就是你不在乎成敗得失,唯一的辦法是這樣。“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一般人認為,得就是對的啦,失就是錯的啦;失敗就是錯的,勝利才是對的啦。所以得失是非要一時放卻,你就解脫啦,放下了,無所謂了。我也不追求成功,那我就不害怕失敗,就不會活在“寵辱若驚”,“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就得失心嘛,就會活在驚慌不安裡邊。所以我們想看我們人生中為什麼那麼不安?就是永遠在期望成功,永遠在擔憂失敗,都是這樣。
從小學就開始了,從小學,人類的社會就灌輸你這種觀念那,你要成功啊,你要名列前茅啊,你不要跑到放牛班去啊。哎,可是大部分都是失敗者啊,所以“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啊。
“何謂貴大患若身?”什麼叫做“貴大患若身”那?“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我們好愛惜自己的身體呀,但是呢“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我之所以仍活在大憂患之中,擔憂恐懼,因為我有這個身體,我希望讓它榮寵,讓它得到光榮,讓它得到榮華富貴,讓它住最好的房子、開最好的車子、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衣服,所以我就活得驚慌不安,就因為有這個身體。而且這個身體,最後還是要報銷掉的。
你給它過好日子啊,它不見得會更健康、更長壽,不會的。所以我們現代人的身體越來越差,當然活的也比較長壽啦,可是百病纏身那,不健康。為什麼呢?吃太好,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還有一顆情緒失控的心,“心發狂”,所以就有這個大災患。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遊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如果我沒有這個身體的話,我還有什麼憂患呢?沒有身體就沒有憂患那。你還擔憂什麼呢?“死去元知萬事空”啊,陸遊寫的詩啊。“死去元知萬事空”,哪天死掉你就知道,啊,萬事皆空。他還沒死他就知道,“未死已知萬事空”,他會寫這個字,表示他還未死啊,他 说“死去元知萬事空”。所以若“(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我還有什麼好擔憂的呢?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好,現在我們要跳出這樣一個窠臼了。我們人有一個肉身,然後這個肉身帶給我們的都是災難。但是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很努力地希望讓它成功,希望能讓它得到榮寵,得到最好的待遇。所以我們活的很驚慌,因為永遠不確定,不確定能不能夠得到成功,得到成功以後也不確定會不會失去,會不會失去這一切。
像劉邦和項羽爭雄天下,終於劉邦經過常年征戰,把項羽打倒了。可是他也不能休息啊,他下面那些強兵猛將個個都要造反,所以他奮起餘勇,在繼續打仗。一下子這個造反,他去平定他;一下子那個造反,他去平定他。他最後就是還是一樣死在沙場上,最後就是平定了最後一個內亂以後,去攻打這個造反的一個將軍叫做英布。他問英布說“我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要造反呢?”英布說,“因為我想要你的位子啊。”他大怒,就攻擊他,後來英布被他殺掉了,但他自己也受了傷。回京城,還沒有到京城就死掉了,死掉以後就天下大亂。就開始,他的老婆叫呂後啊,開始要跟他劉家爭江山那,哇,這是很可怕。
所以他們都是一流人物啊,而且是真正的成功者,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成功者。但一輩子活的多痛苦啊!他比項羽多活了六年,但只不過是痛苦延長了六年而已啊,更加痛苦。所以說,不要再這樣過日子了,不要再過這種“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的日子了。
老子說啊,“故貴以身為天下”。我們要看清楚,要以身為天下,我們身體就是天下。不要說把身體限制在這個肉體裡邊,這個軀殼裡邊。
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子》
“萬物皆備於我”嘛,這個是孟子講的,萬物皆備於我,天地萬物皆備於我。天地萬物和我,天人合一。我不是光活在這個身體裡面,所以說“無之以為用”,在有的前提之下,我就是一個身體啊;在無的前提下,精神,精神有形相嗎?心靈有形相嗎?沒有形相。沒有形相,你不能說它是多大多小啊,它一個範圍就在身體裡邊?不是啊,所以它是無邊無際的。
所以精神的範圍、心靈的範圍,是無邊無際的,沒有範圍的。天下有多大,心靈就有多大。所以不要光重視這個身體,要讓這個身體過好日子,要認識你的心靈啊,所以叫認識本性,這個很重要。那認識自己,真正的自己,是你那個心靈,因為肉體有一天會消失的,心靈還是存在。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易經》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易經·乾卦》
而老子就告訴我們,真正的身體就是天下,叫法身那,叫大人。佛家叫做法身,儒家叫做大人。“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這叫以身為天下。“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我們學《易經》講,“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以身為天下。
所以你不要光看到這個身體啊,真正的身體,叫法身、大人、天命,天命是永恆的。我們只有兩條命啊,一條叫天命,一條叫人命。人命就這個肉體啊,肉體就幾十年,一個災難而已;還有天命,有法身,有大人,這叫“以身為天下”,無遠弗界,無所不在,以身为天下。我們都不曉得我們還有這一面那。
我們光看到说“哎呀,我有一個身體呀,我要怎麼樣讓它過好日子?”簡單地說就是這樣,然後就活在災難之中啊。就這一念之間,就活在災難之中,活在驚慌恐懼之中,一輩子驚慌恐懼,最後呢就為這個身體做牛做馬。這不是一個災難嗎?這不是一個大患嗎?大災難嗎?做牛做馬,最後呢,一無所有,什麼都帶不走。
“身為天下”,原來我們還有一個身體啊,叫做法身,它就是天下,它就是天地萬物,“萬物皆備於我”,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我在哪裡?天地萬物。看到天,天是我;看到地,地是我;看到山,山是我;看到太陽,太陽是我;看到月亮,月亮是我,這叫“萬物皆備於我”。所以你就不用去追求萬物啦。
世間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去追求萬物,叫“逐物失心”嘛,追求萬物啊,最後失去了自己的心靈啊,逐物失心。不用追求啊,“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不用向外去追求啊,反身,回過頭來,回過頭來察覺到,啊,原來天地萬物,就是我的真正的本來面目啊,我真正的身體就是天地萬物。
“反身而誠”,這誠就代表,我們說虔誠、專注。我不再向外追求了,收回來,迴光返照,誠意、誠心保守。“樂莫大焉”那,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快樂了,樂莫大焉。這個比什麼五色、五音、五味啊,那個都是損害自己的,損害自己的五官,損害自己的五臟,最後呢讓自己的心靈瘋狂、情緒失控,就是這樣子而已。
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反身而誠”,為什麼?“萬物皆備於我”,不用去追求萬物了。你追求,一般人也追求不到萬物啊,只有追求到少數的東西。卻不曉得天地萬物呢,就是你生命的實相,你要認識自己。自己在哪裡?自己就在天地萬物之中。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所以“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所以寄託天下,就把你的生命寄託在天下,所以天地萬物都是我。這個是老子告訴我們,你應該有的人生觀,就是天地“萬物與我為一”。所以你看到天地萬物,就是看到了自己,這才是真實的。你說啊,這個軀殼裡面的才是真正的自己,那叫無明啊,那叫愚昧無知啊。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發現天地萬物都是真正的我,真正的自我在這裡,永恆的我,就是天地萬物,生生不息。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經》
天地有大德曰生啊,這個大德者是誰呢?就是真正的自我。天地有大德曰生,生生不息,天地有大德曰生。生機無限、生生不息,這就是寄託天下。
我們人生就是希望有個寄託嘛,你要把我的生命寄託給誰呢?我們說哎,寄託,寄託給一個成功的事業,寄託給一份財產,那不可靠的。事業再成功、財產再多,到老呢沒有人照顧你。所以最好要寄託給一個什麼,老伴嘛,對不對?可是老伴也會死啊,老伴搞不好是絆腳石啊,還沒死就絆個你半死啊。所以最好是什麼?有孝順的子女,要寄託給子女,養兒防老嘛。那子女可靠嗎?沒有啊。可是大部分人觀念就這樣,要寄託嘛。
所以聰明人就寄託在小孩子身上,最聰明就是讓小孩子孝順你,你要有聰明才智,想辦法讓小孩子孝順你,你後半身就靠他了,靠他來奉養你。但是這個也是不可靠的啊,寄託在子女的身上,最後還不是一樣,歸零啊,最後還是歸零啦。
所以什麼才是真正可以寄託的?天下。天下無所不在啊,要寄託天下。我們要看到啊,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我,所謂三界十方、至尊至聖、萬靈真宰,這講的是誰呢?講的就是你自己,本來面目。
當你跳出這個窠臼,不再為了自己的身體要過好日子去打拼,我們人一生就這樣嘛,為了讓身體過點好日子去打拼。我不再走這樣子的一個公式啊,生命的公式就是這樣嘛,要放棄這個公式了。這時候呢你就可以體會到,孟子說的“萬物皆備於我”,這樣子一個事實,一個真實的現象,實相就會出現在你的生命裡邊,那你就不用怕自己沒的寄託了。
真正寄託的不是肉體啊,肉體最後是爛掉的,是你的心靈啊。心靈,就要寄託在這樣子的一個正見之中,正確的觀念裡面,就是寄託天下。心靈就怕落在邪見裡面,邪見就是什麼呢?就是“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這就是邪見。所有人一輩子都用這個邪見,下輩子還是用這個邪見。那就叫無明啊、愚昧無知啊,所以你要寄託天下,這才是真實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