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問題
如何能己心與眾生心同
如何降伏眾生心
這個問題是哪位道親問的
這個境界呢太高了
哈哈哈
後學自己到現在還沒辦法達到
聖人無常心 以百姓心為心 這是老子所說
佛家講大悲心 可以同體大悲 和眾生的心是一體
眾生受苦 感覺到強烈的痛
眾生快樂 他也感覺到眾生的快樂
為眾生快樂
那麼呢儒家也講
民之所好 好之 民之所惡 惡之
這老百姓呢 他所喜好的我跟他一同喜好
他說討厭的我跟他一同討厭
我沒有自己的好惡
我完全呢跟老百姓跟眾生呢 合在一起
我關心他們所關心的事
我對他們的喜怒哀樂都很瞭解
為什麼 我的心跟他們的是相同
要想要能夠自己的心和眾生的心相同呢
不能追求個人的幸福
不能自私 簡單的說
不能整天只想追求滿足自己的幸福啦
追求自己的幸福 滿足自己的欲望
這樣子的人永遠不可能跟眾生打成一片
我們必須把眾生的幸福
當做自己的幸福一起來追求
關心眾生的痛苦
眾生有什麼煩惱 有什麼痛苦
我們把它 當做自己的煩惱自己的痛苦
來幫助他解決
這一步如果沒有做到的話
那就需要再 突破
我們一個人之所以會光想追求自己的幸福
光想滿足自己的欲望
光想滿足自己的成就感
有很多人呢
在社會上追求欲望 到了道場中呢他追求一種成就感
追求一種成就感 他希望做講師
希望做點傳師 希望久了以後呢 升起來做前人
這一種成就感 或者不求今世求來世
希望將來天上的果位呢
能夠可以又大又好
那個蓮花開的又大又是金色
像這個呢 都是追求個人的成就感
這種心呢 是永遠沒有辦法發出大悲心
永遠沒有辦法說 聖人無常心 以以百姓心為心
和眾生的心合同
我們求道第一個傳你什麼 合同
為什麼傳你合同呢
目的就在你希望你呢 跟眾生合同
跟諸天仙佛合同 跟天跟地合同成一起
其實這種合同是你本來俱足
我們人和眾生 本來就是合同成一起
天地人三才本來是混合為一的
是因為你有了私心
所以才自己劃清界限
和眾生分開來 你追求你的幸福去了
你去滿足你的欲望去 你追求個人的成就感去了
於是你忽略了眾生
你只希望人家來幫助你 滿足你的欲望
你只希望呢你 人家不要擋你的路
不要妨礙到你追求幸福
不要妨害到你的成就
所以這個第一步一定要搞清楚
要問自己是不是有這樣的一個心量
是不是能夠放棄一種
光是滿足自己欲望追求個人成就
追求個人的理想 個人幸福 這樣子一個心
如果有這條心的話呢
那就沒辦法走向這樣一個境界(與眾生心同)
為什麼人會有這樣一條心
那是因為 不明
我們不明白
人往往為了要追求幸福啦
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但是我們卻不明白我們所追求的一切
我們本自具足
你所追求的一切幸福快樂 本自具足
你只要放下這一切的追求
所謂有求皆是苦 無求乃涅槃
你只要放下這一切的追求
你心中沒有任何的求心
那麼呢你當下就是一個清淨自在快樂
擁有一切幸福的人
關鍵就是在你到處去追求 妄求
所以這點呢 你的智慧開不開就在這
你們能夠明白 我本自具足了
我不需要再求什麼 我已經太多了
一般人沒辦法放下
歇即菩提
你要歇下這個向外求的心的話 就是菩提
當下就是菩提
問題 歇得下來 歇不下來
一般人歇不下來
歇不下來的話呢 就要有一些步驟
第一個求道 我們都求道了
這是歇的第一步功夫
求道是用佛的力量幫助你歇下
求道 明師一指的那一刹那
就是完全歇下 妄心求心完全歇下
而我們得道以後 誠心抱守
抱守什麼了 抱守住這顆 歇下來的心
不是抱守住一顆求心 妄心 貪心
貪求的心要歇下 歇下 歇即菩提
歇什麼呢 歇一顆貪求的心
只要你把這顆貪球的心歇下了
你就可以和眾生相同
你就不會再追求個人的幸福
因為貪求嗎
你會追求什麼的
那是因為你有一顆貪心
只要把這顆貪心歇下來就好
而要歇下貪心 第一步就求道
求道以後要誠心抱守
怎麼抱守呢
剛才後學講這些步驟
就要一步一步走進去
你要從叩首開始
在三寶上面下手
在懺悔上面下手
在親近佛堂 佛規禮節 在渡人 這些功夫慢慢的做
自然就可以歇下
到最後呢
才能夠達到 己心與眾生心同
還有這邊講 如何降伏眾生的心
要降伏眾生的心 先要降服自己的心
你心中有貪嗔癡慢
都要降伏 你有沒有驕傲的心呢
認為自己比別人偉大 這要降伏
有沒有貪心呢 貪這個貪那個
貪令名美譽 貪利 貪財富
貪求這個 貪求那個的
如果有的話 要降伏 不要急慢慢去降伏它
有沒有嗔心呢
碰到一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
就馬上嗔心發作起來 憤怒 怨恨
如果有的話呢要降伏
你有沒有這個 癡 迷惑
你心中有沒有種種的迷惑
你對道是不是懷疑不信
如果是的話要降伏 要多去請教
多去請教前賢大德
要降伏自己這種愚癡的心 迷惑的心
要降伏眾生的心 先要降伏自己的心
自己的心都沒辦法降伏 如何降服眾生的心
這點很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