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天律道場錄影🙏🙏感恩上海一位前賢幫忙打字幕

機緣品- 9( 全長)

 

00:00 師問雲:仁者何來?隍具述前緣。 師雲:誠如所言,汝但心如虛空, 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 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 無不定時也。隍於是大悟, 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影響。

27:32 其夜、河北士庶, 聞空中有聲云: 「隍禪師今日得道。」 隍後禮辭,復歸河北, 開化四眾。

28:39 一僧問師曰:「黃梅意旨,甚麼人得?」 師云:「會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還得否?」 師云:「我不會佛法。」

51:47 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無美泉。 因至寺後五里許。見山林鬱茂瑞氣盤旋。 師振錫卓地。泉應手而出。積以為池。 乃跪膝浣衣。石上忽有一僧來禮拜 云。方辯是西蜀人。 昨於南天竺國。見達摩大師。 囑方辯速往唐土。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 及僧伽梨。見傳六代。於韶州曹溪。 汝去瞻禮。方辯遠來。願見我師傳來衣缽。

01:01:39 師乃出示。次問。上人攻何事業。 曰。善塑。師正色曰。汝試塑看。辯罔措。 過數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盡其妙。 師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

01:07:24 師舒手摩方辯頂曰。永為人天福田。 師仍以衣酬之。辯取衣分為三。 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稯裹瘞地中誓曰。 後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於此。重建殿宇。

01:18:55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 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 因示一偈曰: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好 這時候智隍他就很
具細無遺地
把他和玄策之間的一個因緣
還有他自己修行的體悟 因緣
把它很完整地跟
惠能祖師作了個報告
也告訴他
玄策是怎麼樣子跟他
開示祖師所說的禪定
這時候祖師就說啦 誠如所言
他說 喔 玄策說的沒有錯
誠如他所說的
那麼 汝但心如虛空
他說你只要能夠
心如虛空 不著空見
心像虛空一樣 第一個
要心像虛空一樣
我們的心就沒有像虛空一樣
我們心充滿了什麼
貪嗔癡 充滿了貪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
我要追求什麼 我要擁有什麼
或者說我要守護什麼
每個人都有 心中都有物
充滿了你認為很重要的東西
或者說你認為很重要的
一個觀念 法則
一整套 一套 兩套 三套
四套 每個人都有
我們心有沒有辦法
像虛空一樣呢 我們的心
都像堆滿了貨物的房間
雜七雜八 什麼都有
所以要心如虛空 這是第一點
我們心中塞滿了情緒 知識 欲望
這些就是讓我們心混亂
躁動不安的原因
再怎麼樣參禪入定
都不能得到寂靜 不能得到平安
所以能不能捨得下
你心中充滿的東西
所以要心如虛空
心如虛空
就是要看看我心中到底有什麼
我所在乎的 我所舍不下的
我想念個不休的東西
我有沒有辦法放下
你放不下 也沒用啊
放不下 你也抓不住啊
我們心中老是想東想西的
越想越煩而已 對事情也沒幫助
所以說要心如虛空
但是又不著空見
可是也不執著空見
心如虛空 不要光見到空
好像心中必須什麼都沒有
心如虛空 不是本有後無
不是我心中本來有一大堆的東西
有 拿出來看看 沒有的啊
那我要用種種的修行法門
我把它消除掉 心如虛空
這就所謂的著空見 要把它清乾淨
心如虛空呢 是要看清楚
此心本自不生 今亦不滅
也不需要消滅它
你認為的 心中有很多的
情緒 欲望 知識 見解
這些都是虛妄 妄見 叫虛妄不實
而不是確實存在的
那我要去肯定它
或者確實存在的 我要去否定它
肯定它 叫做有見 否定它
叫做空見
這都是外道 都是外道
所以我們世間的凡夫
就是整天在想 落入有見
整天心中有很多的欲望
很多的理想 很多的抱負
要去實現
還有或者很多的不滿
那修行的人呢
就要把心中本有的東西
想盡辦法
用各種的修行法門把它除掉
這些都是錯覺 不是正覺 都是妄想
所以說 不著空見
這樣子呢 才可以應用無礙
動靜無心
要心如虛空 又不著空見
這時候這個心
才叫做本心 才叫本心
那這個本心有什麼特質呢
應用無礙
它可以應用 隨機應變 妙用無窮
毫無障礙 叫應用無礙
可以方便化眾 莊嚴淨土
成熟眾生 叫應用無礙
動亦無心 靜亦無心 動靜無心
動的時候 說話的時候
吃飯的時候 走路的時候
處理事情的時候 度化眾生的時候
沒有心 無心
靜下來 也是無心
一般人都以為 動則有心 靜則無心
不是 動靜皆無心
不是本有後無 是本無 此心本無
本來無一物 我們只是要去覺而已
發覺
一個覺悟者 就是要去發覺
發覺此心本無
不只是此心本無
世界本無 眾生本無
無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不是本有 修到最後沒有囉 不是
本來就沒有 本來就不存在
夢幻泡影
幻有 不是實有 虛幻之有
所以說 動靜無心
但我們講這個無心
講的是無生死心 無生滅心
不是無真如心
就是沒有一個心 生出來種種的
情緒 欲望 思想
然後這些又消滅
人的心就這樣 生生滅滅嘛
這叫生死心 生滅心
這個心是無的 貪心 嗔心 癡心
這叫無
當然我們都覺得自己有貪嗔癡
而且被貪嗔癡所苦惱啊
那是你認為有 然後你被它所苦惱
就好像你幻想有人要殺害你
那你會很恐懼 很受苦惱
後來你覺悟了 發現這是
自己的妄想
精神錯亂 哎 你就解脫了
不是說你把那個
要殺害你的人幹掉了啊
那殺害你的人呢 名字叫做
貪嗔癡 我把它消滅掉了
所以這個修行
很容易落到這裡面去
跟幻想決戰 很容易落到這裡邊去
和幻想的敵人決戰
所以要覺悟 要覺無心
覺無心 心本自無之
而這個無呢 不是頑空 就不著空見
不是什麼都沒有了 一無所有的無
而是無一切想像
沒有你可以想像的一切的對象 沒有
沒有心是大的小的
方的圓的 青的黃的 赤的白的
像火一樣 像水一樣 像風一樣
這個沒有 這都是空談
戲論 不是事實
這一切心無之以後
這個所謂的對象心
相對的心 這些心沒了
發現它是不存在的
覺悟它的不存在
這時候真心就現前
真心就現前 圓滿一切功德
本自清淨 本不生滅 本自具足
本無動搖 能生萬法
凡聖情忘 所以動時無心 靜時無心
這樣子可以應用無礙
然後 凡聖情忘
不落在凡夫這一邊
也不落在聖賢這一邊
世間人就是凡夫 我是凡夫
凡夫就是七情六欲
而聖人 就是要斬斷七情六欲
都是有情 一個是要有情
一個是要無情
但是都是肯定情的存在
或者是要滿足它 或者是要消滅它
情要忘 要忘記它
為什麼要念念不忘呢
那是一個影子 虛假的 水中之月
沒什麼好念的 不實存的東西
所以 凡聖情忘
一般人就是凡夫嘛 滿足七情六欲
修行人就是要做聖賢
要做聖賢 就是要斬斷七情六欲
而這些想法 都不是真理
都不是第一義
都叫做世俗諦 不是第一義諦
不是最高真理
最高真理是不可說的 不可思議的
不可執著的 不可思念的
所以能所俱泯 性相如如 無不定時也
于是能見所見 能知所知
能見的我 所見的世界
能知的我 所知的森羅萬象
都不見了 俱泯
絕對 叫無極 沒有兩極對待
所以 性相如如
本性是真如 森羅萬象也是真如
肉體也是真如
太陽 月亮都是真如 哪裡不是真如
所以說 無不定時也
所以我們都在真如之中啊
所以哪裡會不定呢
隨時隨地都在定中
你不得不定啊 你就在定中啊
就像魚在水裡一樣 海裡邊的魚一樣
無不水也 無不是水
到處都是水 不用找水了
同樣 真如就是動靜如如
就是大禪定 大寂靜
而我們都在這裡邊 都在這裡邊
都在這裡邊做什麼呢
我們都在真如 都在法海之中
不是在苦海之中
我們都在法海之中 做什麼呢
發瘋(台語) 在法海裡邊抓狂
恍然不覺 如此而已
所以他講的很清楚 性相如如
這四個字是非常重要的
性也是真如 相也是真如
不是光靈性是真如
不是光 哎 本性是真如
一切相都是真如
那我們說 明明是相啊
那是我們去分別 我們硬要去分別
喔 這是黃的 這是白的
這是大的 這是小的
這是某甲 這是某乙
這是張先生 那是李小姐
那是我們去分別的
事實上這一切相 是不可分割的
互相依存的
互相依存的
就像手和腳一樣 看起來是獨立的
互相依存的
互相依靠而存在的
你和這個世界也是一樣
你有可能獨存嗎
你和水 和風 和食物
和其他的人 和社會
你身上穿的衣服
你的頭髮 誰幫你做的
自己做的頭髮嗎
你吃的米 你用來煮米的電子鍋
相互依存的 相互依存的
所以根本沒有這些相的存在
是人在裡邊強分出來的
這一切一切 叫做如 叫做如
一切法皆如也 叫如
所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講
一切法皆是佛法
既然一切法都是佛法
我們一天到晚接觸一切法
都在佛法之中
所以說叫做 無不定時也
沒有不定的時候啦
我們說 哎喲 我心好不定
那是你以為自己不定
你認為自己不定
就好像一個人 我好窮
事實上他沒有窮
他口袋裡邊都是金銀珠寶
他認為自己窮 他窮只窮在一個什麼
無明 不明白而已 是窮在這裡
一個乞丐帶著無價寶珠受窮
受窮是受在他的愚癡 而不是真的窮
我們也是 無量功德智慧在裡面
在外面 無所不在
但是我們覺得苦惱 為什麼苦惱呢
愚癡 很簡單地說 愚癡
不覺 就是這樣
就是沒有能所具泯
整天有一個能知的 能吃能穿的我
還有一個我所生存的世界
有我 還有我所
有一個我 還有我所
我所追求的 我所生存的世界
卻不曉得我和我所 不二
我就是這世界 世界就是我
萬物皆備於我
這是事實 這個叫合同 這叫合同
我們要去認識到這個事實
接受這個事實
受用這個事實 叫做覺受
你就會發現 混含長生不老天
不是說你修到現在 終於
混含長生不老天了
而是察覺到 原來 從來都是
混含長生不老天
覺與不覺 都是 混含長生不老天
只是覺與不覺而已
好像一群魚都在水裡邊
只是有的魚 以為自己沒有在水裡邊
有的魚 知道自己在水裡
差別在這裡而已
但是不管你知道不知道
都在水裡 都在覺海之中
所以這個就是智隍的大問題
智隍 他是把禪定 把真如法界
當作一個對象
要通過特殊的方法進入
雖然他一樣得道了
就像我們今天 同樣是用三寶
他也是得到三寶啦
智隍也得到三寶 玄策也得到三寶
甚至智隍還可能是
六祖惠能的師兄 為什麼呢
他初參五祖
因為六祖惠能離開五祖沒多久
五祖就歸啦
所以智隍他是有去參謁過五祖
所以可能還是在六祖之前
又經過二十年的修行
他有沒有得道呢 有啊 有得道啊
他和永嘉大師不同 他是有得道的
但是呢 用錯功夫
同樣我們道親也是一樣
我們有得道啊 你用道來做什麼
用道來做什麼
我們用三寶 來求福報
追求自己要的東西
叩首 希望上天滿我的願
我希望健康 我希望財富 事業順利
那智隍呢 就好像我們用三寶
希望得到禪定 希望入定
認為我應用三寶 這一個管道
就可以讓我進入無極理天
我現在沒有在無極理天
這都是錯誤的
用三寶 就是要讓你覺醒過來
好像用針扎你一樣 扎你醒過來
撞擊你 暮鼓晨鐘 覺醒過來
啊 啊 原來我就在無極理天
原來這個世界就是無極理天
除了無極理天以外
沒有第二個世界
如果有 就叫做假
一真法界嘛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字之曰道
先天先地而生 生天生地
包天裹地 這叫道
那就在道裡邊了 天地都是道
所以我們都在大道之中
大道只在目前 雖在目前難睹
雖在目前 你卻看不到 為什麼 閉眼
所以智隍的問題就在這裡
他不是沒有得道 但是沒有悟道
沒有悟道
他把道當作一個階梯
他不曉得他得道 就是得到什麼
所謂得道 就是告訴你
眼前觀即是 燈下照輝煌
輝煌燦爛的世界就在眼前
而不是通過勤苦修行
可以進入輝煌燦爛的世界
不是的啊 不是這樣子的
睜眼即是天堂路 哎 眼睛睜開
就要看到天堂路啊
所以 隍於是大悟
那個智隍於是大悟 大覺悟
二十年所得心 都無影響
二十年打坐 參禪入定 所有的心得
對於今天此刻的悟 一點影響都沒有
我們不要以為他是打坐二十年
累積這個功力到今天才會大悟
他這邊講的 二十年所得都無影響
功夫白做了 簡單地說
二十年的功夫白做了
甚至呢他是能舍 要不能舍的話
二十年的努力很難放下哎
很難放下
他放下 所以 都無影響
他若不放下的話 影響可就大了
很難放下啊
我們人總是這樣 要用功嘛
因為我們受的教育 從小
生生世世受的教育
世間法的教育 就是要有為法
有作有為盡下流啊 這是北海老人
十五代祖師講的
但是我們就是很重視這個
要有為 要有所作為
要用功 用功讀書 用功拼事業
用功怎麼樣 讀經典
用功怎麼樣 辦道
都是要用功 要用功就有一個我啊
我用功啊 要不然誰在用功
所以說 無功用行我恒摧
要破除這個我執
這個我就會造成你沒辦法合同
你沒辦法受用合同
你這是假設了一個我出來
不是假設 你就是認定有一個我
那你就開始為這個我苦惱了
為這個我的禍福吉凶而苦惱
他的健康不健康 長壽不長壽
這都是我們苦惱的
他幸福不幸福
而這個我事實上是假設的
不是真實存在的
不是真的有這個玩意兒存在
無我的 但是
我 在什麼情況之下越強烈呢
就是有為 我要有一番作為
我要有一番作為
就像智隍禪師 二十年都不睡覺的
二十年都在打坐
連睡眠時間都不要的
住在一個茅草屋裡邊 辛苦修行
這就像一個企業家
二三十年都省吃儉用
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十七八個小時
拼出很大的事業來 一樣的嘛
但是呢 都無影響
二十年所得心 都無影響
他打坐得到的就是這個心嘛
得到這個禪定的心 寂靜的心
光明的心 都無影響
因為你要通過這個方法
才可以得到的 都不是本心
本心是不需要造作的
如果一定要通過哪一種修行
才可以得到的
才可以創造出來的境界
就不叫本心了
其夜河北士庶 聞空中有聲雲
當天晚上河北
士就是做官的或讀書人
庶就是庶民 老百姓
就做官的 讀書人
還有一般的老百姓
都聽到空中 虛空之中有聲音說
隍禪師今日得道 就是當天晚上
智隍 後禮辭 復歸河北 開化四眾
他後來禮拜告辭 又回到河北
開化示眾 開示大道
這時候他不是光在打坐了
開化 教化眾生 代天宣化
四眾 講的就是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就是和尚 尼姑 還有乾道 坤道
乾眾 坤眾 在家居士
一僧問師雲 黃梅意旨 甚麼人得
我剛剛還有 沒有補述道的
就說我們同樣在修持
我們要回向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想我要修行
我要行功了願
那我要回向什麼
我要回向事業成功
我要回向家庭圓滿
或者我要回向成佛
這種人就比較少了
我要回向成就仙佛菩薩的果位
三千六百聖 四萬八千賢
我不要回向世間法 世俗的成就
我要回向的是成就仙佛
我們真正要回向什麼
要回趣真如啊
所謂 回趣真如 法還不淨
要回向 趣向真如
要回向的是回歸真如
動靜如如 性相如如
這時候不要說是你要追求
世間的人爵 或是天爵
天上的爵位
就算是所謂的真理
佛法都不淨啊 法還不淨
只要見到有什麼真理
所謂見佛殺佛 見魔殺魔 見法破法
所以要注意自己的回向
這回向呢 就可以知道你修行的
目的在哪裡
也可以看出來 你這個人
人生的目的在哪裡
你在乎的是什麼 你在乎的是什麼
你在乎的是實相呢 還是對象
一般人在乎的是對象
不管你的對象是什麼
總是有一個我 有一個對象
這個對象是企業家 是政治家
教育家 仙佛 菩薩
只要是對象 就不是實相
就不是實相
對象嘛 有對象就是有極
有兩極 就不是無極啦
所以歸根認母 這個根就是無極
所以我們修一切法
做一切的修行努力
布施奉獻 叩首也好
度人也好 辦道也好
都要回趣真如 要做的回向在這裡
簡單地說 要歸根認母
目的在這裡 要歸到無極來
要認識 老母
老母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就是這個世界的實相
要怎麼認識呢 歸根
怎麼歸根呢 無極 無極
所以性 不是在一邊 相
不是在一邊
性就是相 相就是性 就叫如如
這才叫如來呀 才叫如來
生命 一定要志於道
不要自己說是修道
心中的志向 根本就是沒有
放下世俗的追求
只是希望借著修道 仙佛菩薩的加持
來曲徑通幽
來讓自己更能夠得到自己要的東西
只是換個方法而已
修道只是換個方法而已
所追求的還是一樣
修道 首先就要問志
看你志求什麼
好 一僧問師雲
黃梅意旨 甚麼人得
這黃梅講的就是弘忍大師
他的黃梅道場
就是代表說第五代祖師 黃梅
那麼弘忍祖師
他有傳承這個祖師西來意
祖師西來意的宗旨 法旨
是什麼人得到了呢
其實這個本來是在問
到底弘忍大師他的心法
是你六祖惠能得到了呢
還是六祖神秀得到了呢
神秀也稱六祖啊
在那個時代 大部分人都承認
神秀才是六祖
就像我們現在在臺灣
誰承認我們是真正的禪宗的正統呢
大家寧可承認是法鼓山
要不然就是中臺山
寧可承認這個的啊 甚至慈濟
誰承認我們
在那個時代也是一樣
承認六祖惠能是第六代祖師的
是少數 大多數呢 都是認同神秀
因為他是皇帝的老師 國師
所以問他 黃梅意旨 甚麼人得
那祖師如果說是我得
我有得到道統真傳 心法真傳
那就軒然大波了
所以他沒有直接回答
師雲 會佛法人得
祖師說 會佛法的人
對於佛法 能夠心領神會
融會貫通
他就可以得到黃梅意旨
祖師西來意 會佛法人得
這時候這個僧眾就說啦
和尚還得否
問他說 那和尚你有沒有得到呢
得到這個黃梅意旨呢
這個時候祖師就說 我不會佛法
會佛法人得 那不會佛法
就表示你沒有得到了嘛
那問的人他就 喔 答案出來了
你沒有得到 沒有得到黃梅意旨
因為會佛法人得 你既然不會佛法
那就表示你沒有得到
沒有得到黃梅意旨
那後人解讀 都習慣解讀成為說
祖師謙虛 謙卑
我不會佛法 會佛法人得去了
事實上呢 會即不會 疑即不疑
真正會佛法 他不會覺得我會佛法
真正會佛法的人 不會認為我會啊
我會 就有 "我" 有 "會"
有"我"還有"我會"
我會 還有一個對象 叫做"佛法"
叫三合而有 有一個"我" 有一個"佛法"
中間還有一個"我會"
這叫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這會佛法 你根本不應該這樣問
問就問錯了
你會佛法嗎 你得到了嗎
得到黃梅意旨了嗎
跟你講會佛法人得 就好啦
到底誰會不會佛法
那不是當事人自己可以說的
自稱會佛法的 絕對不會佛法
所以說 般若無知
所以會就是有知識 有知見啦
知見立知 是無明本 無明的根本
我們眾生的問題就在這裡
我會 我知道什麼是對的
我會佛法
或不說我會佛法
我知道什麼是對的
那就是佛法啦 佛法就真理嘛
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 我會佛法
我知道什麼是真理
你不要講 你懂什麼呢
我才知道 我是對的
每個人都是這樣子 我是對的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懂 很會
不管你是真的懂 還是假的懂
只要你認為自己是懂的
不管你懂的有多高深
那你就是不會佛法
佛法豈是用會的
又不是數學 我現在會啦 以前不會
佛法沒有會與不會啦
會與不會是二法 佛法是不二之法
怎麼有會與不會呢
佛法不是一個對象啊
我要去研究瞭解它的
這絕對不是像英文數學一樣
本來不會的 現在經過研究瞭解以後
我會了
六祖壇經我原來不懂的
現在研究以後我懂了
你懂了 就不是真正的佛法
你只是懂的是經典文句而已
懂的是字義的解釋而已
沒有懂到什麼 沒有懂到真正的經義
深解義趣 沒有深解義趣
真正的真理
絕對不是用你的
思維心 可以理解的
這邊講的會與不會
都是用思維心
用思維心來測度
如來圓覺境界
就好像用螢火蟲的火
去燒須彌山一樣
螢火蟲的火 不是火哎
看起來是火 螢火螢火
說是說螢火 螢火蟲嘛 螢火
但那個可以燒嗎 不能燒的啊
那不是火啊
思維心也是一樣
它不能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不能測度
前面我們講機緣品裡邊有講到
三乘共思量 不能測佛智
記不記得
不能測度佛的智慧
為什麼不能呢
患在思量 患在測度
所以六祖惠能點出這一點來
所謂的會佛法 不會佛法
於是我們面對真理 面對佛法
我們就要知道了
你要轉變一下你的
刻板的一個思維模式
就是我要去研究
不生是什麼意思
不滅是什麼意思
真如是什麼意思
涅槃是什麼意思
五陰是什麼意思
六塵是什麼意思
那個也都有意思 都有定義
但是都不是佛法
那只是它的定義而已
那都是名相 不是佛法
佛法 就像喝到肚子裡邊的水
已經不見啦
它已經成為
你生命裡面的一部分了
你根本不曉得水在哪裡
你曉得只是我不渴了
這才叫做會佛法
那才叫做會佛法
你的那種苦惱 窘迫
緊張 不見了 消失了
就好像一個口渴的人不渴了
這是會佛法
融會貫通了 心領神會了
水已經喝下去了 看不到水了
可是渴也不見了
我們為什麼要去研究佛法
為什麼要去修行
因為苦啊 就像人
為什麼要去喝水
為什麼要去求水
你為什麼要去求法
你求水的目的是要什麼
要治你的渴
求法的目的是要什麼
要離苦啊 要離苦啊
離種種的苦惱
今天你苦還在的
你說你多懂佛法 沒有的
都是門外漢
就好像你渴還在的
你說你喝了多少水 騙人的
你一定倒錯地方 倒到耳朵去了
倒到哪去了 喝
那麼多水 喝了幾桶水還渴
那不是有問題嗎
如果讀了一大堆經典 那還苦
那就表示你沒有讀到經典
表示你不會佛法
為什麼苦呢
彌勒救苦真經 讀了那麼久了
還是苦
那救什麼苦啊 沒救到苦啊 是不是
所以修道 就像口渴人喝水一樣
如果你 永遠都在苦惱之中
你沒有修道啊 沒有修成啊
沒有嘗到道味啊
原因為什麼呢 虛應故事
原因很簡單
佛法不是說你聰明才智
修道也不是說你怎麼樣子
刁鑽機靈 才可以體悟的
原因在哪裡 不認真 很簡單
原因就在不認真
你喝水 口渴得要命
那個用嘴巴 沾一下
也沒有吞下去 喝到嘴裡
流出來了
沒有吞下去 過個嘴
我們有時候讀佛經 念佛
都是這樣
明明上帝十叩首 過個嘴而已
沒有真的叩進去
真的叩進去 實在地告訴大家
立刻拔您出苦淵
立刻就拔你跳出苦海淵
佛法的作用 就像水能解渴一樣啊
佛法是可以救苦的
那才叫做佛 才叫做法
不是放在那邊供人觀賞的
不是畫啊 不是畫了一條河
只能看 不能喝的啊
所以六祖惠能講的很好 會即不會
我不會佛法 不會即會
因為佛法對他來講
已經不是一個體會的對象了
就像一個口渴的人
水已經變成他生命的一部分
他已經解渴了
所以我們道親 帶著深厚的苦惱
來到道場
道親帶著痛苦來到道場
就好像一個饑餓的人
來到餐廳一樣
就好像一個口渴的人
來到水邊一樣
你應該立刻解決你的饑渴
應該立刻解決你的苦惱
道場裡邊 到處都是水
到處都是食物
到處都是法水 法食啊
可以解決我們生命的饑渴的
但是很遺憾是
我們沒有 沒有去受用
我們來這邊就是轉一下而已
心都沒有來
身體來了 心還是想著
世俗的一切
既然來了 沒有全心全意
你一旦全心全意 你就會發現
苦惱當下就不見了
根器好的人 一下就悟了
一悟永不再迷
就像這裡邊講的這些
碰到六祖惠能講幾句話
就再也不迷了
他法食常飽 法食常飽
道場 這是一個道場
就好像水廠一樣
自來水廠一樣
裡邊充滿了道 道的作用
就是救苦的
道的作用就是救苦的
救苦救難
為什麼我們還活在苦難之中
為什麼呢
不會道啊 不會佛法
好 師一日欲濯 來 一起念
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
而無美泉 因至寺後五里許
見山林鬱茂 瑞氣盤旋
師振錫卓地 泉應手而出
積以為池
乃跪膝浣衣石上
忽有一僧來禮拜
雲 方辯是西蜀人 昨于南天竺國
見達磨大師
囑方辯速往唐土
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 及僧伽梨
見傳六代 于韶州曹溪 汝去瞻禮
方辯遠來 願見我師傳來衣缽
師乃出示 次問 上人攻何事業
曰 善塑
師正色曰 汝試塑看 辯罔措
過數日 塑就真相 可高七寸
曲盡其妙
師笑曰 汝只解塑性 不解佛性
師舒手摩方辯頂 曰 永為人天福田
師仍以衣酬之
辯取衣分為三 一披塑像 一自留
一用棕裹瘞地中
誓曰 後得此衣 乃吾出世
住持于此 重建殿宇
好 好 這時候有
交代他的這個衣缽
我們說衣缽傳人 最
重要的是他的袈裟
釋迦牟尼佛的袈裟
傳了二十八代
又傳到達摩祖師
在中土傳了第六代
傳到他身上了
衣為爭端 止汝勿傳
這個弘忍大師有交代
說這個袈裟 這個法衣
是眾人爭奪的一個禍端
就到你這一代 不要再傳下去
這邊就有交代
那一個袈裟現在怎麼辦了
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 而無美泉
他想要把那個衣 袈裟 洗乾淨
他大概得到這袈裟以後
幾十年了都沒洗過
當然也沒穿過啦 所以他想要
把它洗乾淨
所授 就是弘忍大師
所傳授給他的法衣
而沒有美好的泉水
因至寺後五里許
於是他就走到寺廟的後方
大概走了五里遠 五里路
哎 看到山林鬱茂 瑞氣盤旋
看到這個山 樹林 非常的茂盛
而且山氣很好 有祥瑞之氣
盤旋在這個山中
祥瑞之氣盤旋
這都表示說 有山神
有山神擁護的地方
有些山就不同 有些山有妖氣
那就不是山神在那裡了 往往是什麼
山臊 那種山妖水怪
所以山妖水怪盤旋在那裡
就有一股那種妖氣 妖氛
像臺灣的山 後學在觀察
大部分都有山神
山林鬱茂 大部分都有
光我們中部的那些山
我現在是車子爛 不敢開上山
以前車子稍微好一點的時候
時常開上山
就看到到處都有這種山林鬱茂 瑞氣盤旋
地震以後有時候就差了一點
這兩年又回來了 那個瑞氣又回來了
所以臺灣 是真的一個修道的好地方
看山氣就知道了 到處都是山神 土地
就是過去在這裡修仙成道的 太多了
然後都還在護持 護持這塊所謂的蓬萊仙島
像白居易寫的詩講的
勿聞海上有仙山 山在虛無縹緲間
講的就是臺灣 就是臺灣 瑞氣盤旋
很可惜 我們不當一回事
所以像我們在這邊只要修道
很容易感應道交
很容易感應道交
師振錫卓地 泉應手而出
這時候 這個祖師 振錫卓地
就把這個錫杖 出家人這個錫杖 往地上一插
這個泉水應手而出 一插下去
泉水就冒出來了
應手而出 積以為池 還積成一個水池
像那個天恩宮 張傳良點傳師
他們以前開山的時候
開這個木柵天恩宮的時候 沒有水
那很麻煩 自來水也沒有接上去
那個時候 沒有水 沒辦法蓋廟的啊
工程都沒辦法興建
後來就是叩求 求 老母慈悲賜水
馬上就在這個天恩宮的後方
就湧出泉水 叫做天恩泉
他們廟裡還賣礦泉水哎 賣給遊客
那個還經過衛生局檢驗的 是優質泉水
裡邊有很多治病的礦物質 可以治療疾病的
你們有沒有喝過天恩泉
下次去參觀的時候 一定要買一些來喝
那是天賜寶泉 那是美泉
你們以後去天恩宮 不要忘了 向他們要天恩泉
這來歷很特殊的
後學本身的道場 以前也是在新店的山上
也是開一個道場 也是一樣沒有水
後來就是前人 就在工地
就在工地獻供 跪地祈求
當天晚上 那個工地本來就挖了一個坑
就是那種打地基的
突然間那個坑 水整個出來了
那個泉 變成一個池子 積以為池 整個出來了
就用那個來興建 來喝水 卓卓有餘了
在道場 這種例子很多啊 非常的多
像六祖惠能的
這個都是有天命傳承的 才會有這種事情
山神 土地 馬上乾坤大挪移
哪裡有泉水都移到這裡來了
不是說他會看地理啊 插下去
他插下去水才冒出來
乃跪膝浣衣石上
於是就跪在那裡 膝蓋跪在地上 然後洗衣服
在一塊石頭上面洗 洗這個袈裟
這個很奇怪 在山裡邊 在深山裡邊
自己一個人在那邊洗袈裟
竟然 忽有一僧來禮拜
忽然間跑出來一個比丘 出家人
而且來向他禮拜
云 方辯是西蜀人
他說 我的名字叫方辯 我是西蜀人
西蜀 就是四川 雲南
那個靠近印度的邊疆的
昨于南天竺國
那個西蜀人 他們都那邊就近 就時常跑到印度去了
他說 我昨天在南天竺國 天竺國就是印度啊
我在印度 南天竺國 見到達摩大師
達摩大師不是已經 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年
歸空太久 我們臺灣人講說 骨頭可以打鼓
怎麼會給他見到了呢
所以祂真是不假 達摩說隻履西歸
說他墳墓裡面只有一個鞋子 一隻鞋子
他留下一隻鞋子
穿著一隻鞋子 回到天竺國去了
這是印證 確實有這回事 他見到達摩大師
然後叮囑這個方辯 說速往唐土
他說你趕快到唐土去
那個時候是唐朝嘛 叫唐土 中國叫唐土
吾傳大迦葉
他說我曾傳承至大迦葉尊者 第一代祖師
釋迦牟尼佛傳給了大迦葉尊者
他是禪宗的第一代祖師
他說我傳承到這個大迦葉尊者的
第一代祖師的正法眼藏 及僧伽梨
我所傳承的這個正法眼藏
這是心法 這最重要的
還有什麼 僧伽梨
還用來作證明的 作證據的這個僧伽梨
就是他的袈裟 佛陀的袈裟
見傳六代 那麼現在
已經傳了第六代
一直傳給什麼 韶州曹溪
所以可見證明說
第六代祖師 達摩祖師
親口所說的 是曹溪六祖
現在我們當然都認同了
但那個時代不承認的
那個時代都說是神秀
汝去瞻禮 你趕快去瞻仰
趕快去瞻仰 去禮拜
瞻 是瞻什麼 瞻這個僧伽梨
這個是看得到的 袈裟
禮 是禮拜祖師 六祖惠能
那瞻 還有一重的用意
定意就是要他去見
瞻就是見嘛 要見
不是見衣而已 還要見性
因為傳的是見性法門
方辯遠來 願見我師傳來衣缽
他說所以我 昨天還在印度喔
今天已經到了曹溪了
這就說有神足通
神足通 比坐飛機還快 一下就到了
這是有神通的一個修行者
所以 方辯遠來
這個方辯就從遠方而來
願見我師傳來衣缽
希望能夠見到我的老師
達摩大師 所傳來的衣缽
師乃出示
這時候惠能祖師就把這個
衣缽拿出來 展示給他看
然後就問他 上人攻何事業
說上人 你攻何事業
出家人攻什麼事業
出家人當然沒什麼事業
他所謂攻何事業的意思就是說
你做什麼修持的意思
有的人精於禪定
有的人精於經典
經典因為內容很大
有人精於律部 就是戒律的
有人精於論 有人精於什麼經典
有人精於這些論
論就是這些大菩薩
寫的一些詮釋佛經的
更深奧的一些這種哲學
佛學理論
所以他問他攻何事業
就是說你專精的是哪一個
專精的是什麼事業
沒想到他的回答是什麼 善塑
他說我是塑像
所以這就可以看出來 以前古代
有這種修行者
他們用塑佛像 用塑佛像來修行的
所以你看中國有很多佛像
你只要看到 你就心就清靜了 有沒有
尤其是那種傳統的 那種古老的佛像
敦煌的 唐朝的 宋朝
那些佛像很奇怪 我們
也不知道它誰塑的
塑佛像的都不知何許人也
但是你看到 心就清涼了
就自在了 這就是善塑
就塑像 他們塑像的時候
是一種修行
他在塑佛像的時候呢 就會入定
然後塑像的時候
好像進入佛的世界
所以他可以塑出那種佛性出來
佛性 我們看不到啊
可是在塑得好的佛像
你可以感受到祂那種
人格的一種完美
已經超出人的 超凡入聖
的那種氣象 那種氣質
塑得好的佛像 你看不到七情六欲
一般人臉上都有七情六欲
看不到七情六欲 也就算了
你自己的七情六欲都會
因此而沖淡掉
降低了 沖淡了 這就是善塑
師正色曰 汝試塑看
這時候祖師就正色
正色 就是說端正自己的儀容
就像我們在請壇的時候
講這個 大眾肅立
各列齊班 俱整衣冠
叫俱整衣冠的時候就是正容 正色
然後跟他講說 那你塑我的像看看
你試著塑塑看
辯罔措
這時候方辯一看到以後
很迷茫啊 手足無措
為什麼呢 它沒講 沒講
沒講他為什麼罔措
哎 看到惠能祖師的臉
不知道怎麼辦好
很迷茫 而且手足無措
好像很沒有把握
我不曉得六祖惠能顯
什麼像給他看
總之他看了以後 答案就是
罔措 就是迷茫
罔 就是迷茫 而且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麼辦好
但是過了幾天以後
他還是把這個像給塑出來了
可高七寸 高有七寸高 曲盡其妙
這個就是塑得非常地像 曲盡其妙
我們說惟妙惟肖
非常地像 像六祖惠能的本人
曲盡其妙
就把他的表情 神態
都塑出來了 曲盡其妙
但是 師笑曰 汝只解塑性 不解佛性
這個祖師看到他的像以後就笑了
他知道他沒有塑出佛性出來
他只解了塑性
他只知道看到外貌
看不到人心靈深處的佛性
祖師一定是在正色的時候
就是處於一種明心見性的狀態
簡單地說 就是真正地
萬法歸一 抱元守一
那他可能塑不出來
他只塑出來他的形象 長相
沒有塑出那樣子一個精神
那種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
的那種精神
所以說 不解佛性 不解佛性
於是祖師 師舒手摩方辯頂
他就用手去為方辯摩頂
摸他的頭頂
當然這個摩頂 我們都認為是
摸頭嘛 叫摩頂
可是摩頂 應該 正確的這個頂
這個頂叫做什麼
有個專用名詞 叫做如來頂相
在佛經裡面有記載 無邊身菩薩
菩薩顯無邊身 高廣大身 無邊身
但是卻見不到如來頂相
可見它不是這個頭頂啊
這個頭頂我們都見得到啊
我們看如來頭頂
都長得跟釋迦一樣啊
每個人都看得到的啊
所以看不見的 這才叫頂相
如來頂相 如來頂相
所以這時候摩頂 一定是摩那個
看不見的頂
那個叫什麼 靈山頂
靈山頂上 講的就是我們的
玄關妙竅
而且摩 我們傳道的時候 那是摩
摩就是畫圓的意思 叫摩
點道的時候就是這樣 摩
摩頂 摩頂 授記
以手摩方辯頂 曰 永為人天福田
然後說 永為人天福田
就是永遠做人天福田
人眾 還有天眾的福田
所以說這個方辯 就是人天福田
什麼是人天福田 土地公啊
土地公 叫人天福田 福德正神
你供養他 祭拜他 哎
他就賜福給你 為人天福田
所以這個祖師呢
他也是有這一面 賜福給你
不只是賜福給你
最重要是你要為人天福田
像我們今天要得到佛菩薩賜福
我們要真正能夠得到佛菩薩賜福
我們要發願做福田
不是光得福而已
所以做福田的意思就是說
我是一塊田地 我可以
創造很多的幸福給世間的人
叫福田 創造幸福的人 而且是
那個田種出來的米穀
當然是給大家吃的啊
分給大家的 創造幸福
用我們的生命的田地來創造幸福
我們傳道時候也會這樣講
叫什麼 萬八得超然 知主保無恙
這無恙 超然 都是福啊
都是幸福啊 這叫福田
師仍以衣酬之
這個祖師就把衣服 送給他
有福氣吧
袈裟就送給你啦
這大家爭奪的不得了的
就送給他了
這個方辯很有意思
他這衣服拿來以後 他沒有珍藏
他把它撕成三塊 撕成三塊
一披塑像 一塊披在這個塑像上面
就他塑的這個六祖惠能的真身的像
那一塊自己留起來
另一塊 用棕裹瘞地中 埋在地裡邊
棕 就是我們臺灣人
農夫 穿那個蓑衣
蓑衣 那就是一種棕
把它包起來 那個可以防水的
把它包起來
然後包裹好以後 埋在地下
就好像我們現在的話
就會用塑膠袋把它包起來
把它埋在地下
然後在這邊立誓願 說
後得此衣 乃吾出世
住持于此 重建殿宇
哎 後來真的 不知道多少年以後
我忘記
後學有看過一本注解 上面
有講到這個事實
後來多久 幾代以後
那時候那個寺廟已經
荒廢掉了 垮掉了
然後就有一個出家人
叫什麼名字的(惟先) 我也不記得了
哎 真的到那邊去 要修廟啊
就挖出來
挖出來這三分之一的法衣
然後在那邊
重新把這個寺廟給建起來
重建殿宇 真的有這回事
但這個故事呢 我們可以看到兩點
第一個就是 只解塑性 不解佛性
這也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
我們有時候在道場裡邊
我們很努力地在行功了願
但是不解佛性 不解佛性
我們只是做事情 做得很好而已
就像他塑像塑得很好
但是沒有認識佛性
不解佛性
你也許很會度人
你也許很會講道
也許你修行很有體悟
等等的 各有所長
有人很會辦事情
有人很會成全人的
有人會度 有人會成全 不一定的
有人能講 有人能辦
但是你是不是只會做這些事情
而認識佛性了沒有
有沒有像方辯一樣
只解塑性 不解佛性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呢 那就是
為人天福田
就是你會得到福 你會得到福
會得到福報
甚至你的福報還可分享給別人
叫永為人天福田
可是不會真正覺悟
所以 也可以啊 你可以選擇這樣子
選擇走這樣的一條路
但是 就像釋迦牟尼佛說的
漫漫長夜 不求得出
永遠在黑夜之中 漫漫長夜
只是我在黑暗裡邊呢
過的比較安全一點
得到的寶藏比較多而已
但基本上是在黑夜之中摸索
以前釋迦牟尼佛在講
彌勒上下升經的時候
這彌勒佛叫阿逸多
那時候有一個叫阿耆多
也是佛陀的弟子 阿耆多的
彌勒菩薩阿逸多
阿逸多 就是彌勒菩薩當時
在釋迦牟尼佛門下
為弟子時候的名字
他是發願要化娑婆土為蓮花邦的
要來閰浮堤建立大歸依處
普度眾生
然後當場這個法會之中
阿耆多也站起來
他也要發願 他發願什麼
他發願在彌勒下生的時候
他要當轉輪聖王 當國王
這就所謂的 永為人天福田
他要當國王
這釋迦牟尼佛就說
漫漫長夜啊 不求得出
但是你有這個愿沒關係
我還是為你授記
彌勒下生時 汝當為轉輪王
你會當轉輪國王
其實我發現很多道親
都是求福的 都是求福的
求福不求慧啊 都是求福的
這智慧解脫 不要說做啦
聽就快睡著了
光聽那些真理就快睡著了
要說什麼發財之道 哇 (眼睛發亮)
所以他認真塑像 就可以
為人天福田
同樣
你認真做任何事情
都可以有福田 這樣就夠了
他只是認真塑像而已啊
我們也是 道場裡邊
你認真做任何事情
很認真地去做 就有福
可能沒有像他這樣子 為人天福田
至少自求多福了 至少自求多福
發愿 也是發了很奇怪的愿
發誓愿 是要重新蓋廟的
沒有要發愿普度眾生
發愿要重蓋廟的
這很有啟發意義
我們道場裡邊很多人
就是喜歡做這些事情
蓋廟的 建道場的 都是要有形的
要摸得到 看得到的
像孟子蓋什麼廟 孔子蓋什麼廟
但是大部分眾生就是這樣
他就落在這種形象裡邊
但你不能說他不好啊 總是這一類的
這裡邊就歸出這一類
這在機緣品裡邊
最後這一類人跑出來了
以方辯為代表 我們的
大師兄 方辯長老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 來 一起念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曰
臥輪有伎倆 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長
師聞之曰 此偈未明心地
若依而行之 是加系縛
因示一偈曰
惠能沒伎倆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作麼長
好 有一個比丘 他舉臥輪禪師
有一位禪師叫做臥輪禪師
他寫的一首偈語
他說臥輪 當然是誰也不曉得
可是 也有可能就是神秀
為什麼呢
這個神秀他在入滅以後
也有一個封號 就叫臥輪
不過那是入滅以後的事情
也許是六祖惠能的弟子
在記載這些事情的時候
為了避免造成二宗的對立
所以說他用的這些
又怕失去事實
就留下一點伏筆 就講一個臥輪
臥輪有伎倆
因為他這個裡邊修持的功夫
很像神秀這一宗的
就是北漸 就是北方的
這種漸修法門
臥輪有伎倆 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長
他說我臥輪有伎倆 就是我有…
我有步數(方法)
我有那麼一個招式
絕招 我有絕招
什麼絕招呢 能斷百思想
能夠斷除所有的思想
千思萬想 叫能斷百思想
我們人 就是為思想所苦
千思萬想 擾亂我們的心田
如果能夠斷除這些思想
那就沒有苦惱啦
我們就是對境生心嘛
對境生心
看到貓 哎 它是貓
看到狗 那是狗
看到人 哎 這是人 哎
這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個人跟我有緣還是沒有緣
就思想就会出來
這個事是好事還是壞事
是小事還是大事
有利還是有害
這叫對境生心 對境生心
所以好功夫 能斷百思想
所以對境心不起
這時候對境 心不會起來
不起於心
為什麼 思想截斷掉了 思想斷掉了
所以菩提日日長
因為你不生這個心 思想心 思維心
所以菩提心 菩提自性
才會開始日日成長
啊 這個是很多人
修行的一個法要喔
很多人修行的法要就是這樣子
就是我怎麼樣面對
這一切的境界 我不起心動念
基本上在這裡啊
有人修行的方法就在這裡
希望達到的目的就在這裡
不要起心動念
不為所誘惑 不為所動
不為所誘惑 不起心動念
那做不到啊 為什麼呢
為什麼做不到
為什麼見財 會起意呢
見色 你會動心呢
為什麼呢
財色名食睡 為什麼
對我們有這麼大的誘惑呢
因為你有一個內神通外鬼
你有一個思想心 思想心
所以說要斷這個思想心
內神一斷呢 外鬼再怎麼猖獗
沒有人裡應外合了
這時候菩提日日長
這個是很多人的修持觀
大概都落在這上面
我們不要認為說 啊
這個六祖壇經裡邊說不對
不對在哪裡
我們想想看 自己是不是
落到這裡邊去了
是不是也用這種方法來修行
對境生心 這個每個人都會的
生了心之後怎麼辦呢
能不能斷那 能不能斷念那
這是關鍵所在呀
哇 我昨天去逛街
看到一個名牌的皮包
價錢是三萬二
我回去以後一直在想
要怎麼樣想盡辦法
把那個皮包買下來
沒關係 修行的人就知道說
我不要去想
可是不要去想 還是會想啊
哎 打坐 叩首 用三寶 斷念 對不對
大概修行就是這樣子啦
世間人就是 喔 不行了
我被誘惑了
我一定要去做了
但是我們雖然有那個欲望
我們要斷掉 要把這個思想…
一般人受不了啊 明明沒有錢
想辦法也要去
因為他那個欲望出來了
他買到以後就很高興啊
也不敢用 太名貴了
都不敢用 怕磨到 擦到
就偶爾拿出來看一下
我以前有一個同事
有錢就去買鞋子 當兵的時候
然後放假都不出去的
就在那邊擦鞋子
擦得好亮好亮 也不敢穿出去
出門都穿布鞋
在那邊保養那個鞋子
皮鞋 真皮的皮鞋
那個真皮的皮鞋可以擦到好亮
可以照鏡子
所以人對物質的欲望
可是你沒辦法 你就是會去想
朝思暮想
所以要有功夫 斷思想
能斷百思想 這樣才可以
菩提日日長
是不是 我們想想看
我們是不是這樣子想的
我們修行是不是這樣想的
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啦
這時候祖師聽到了以後說
此偈未明心地
若依而行之 是加繫縛
他說這首偈語 沒有明白心地
沒有明白心地
如果依照它去修行的話
增加繫縛而已 增加繫縛
因為人的苦惱就在這裡
我們從小就被這樣訓練的
修行以後 這套還是出來
只是用佛法包裝以後 還是出來
小孩子從小就吵啊 媽媽
我要買什麼
媽媽 我要買什麼
爸爸 我要買什麼
不給他 他一直吵
再吵 巴下去(打巴掌)
後來他就必須控制自己
要斷百思想 想得太痛苦了
都是這樣子嘛
這明明知道不該的
還是要去 就是會想啊
台語說 肖想 肖想
就是會 肖想
修行 就要有辦法斷這個 肖想
難道不對嗎 當然是對的啊
我們教育就是這樣子的
不要說修行人 教育也是這樣的
教育也是教導小孩子要本份
不要肖想 (不實際的妄想)
要斷百思想 才可以 對境心不起
你要讀書的時候 就要能斷百思想
你不能說想 哎呀 我要打電動
我要上網
我要打電話聊天 我要看電影
我要看卡通
我要看漫畫 那完蛋啦
那怎麼辦 斷百思想 能斷百思想
我們也會這樣教啊
你讀書讀不下 佛堂叩首 斷百思想
為什麼讀不下 一定千思萬想
對境心起
拿出功夫出來 能斷百思想
所以我們不要隨便看過去啊
自己就用這樣在修的
還這樣在教別人 對不對
但是未明心地 這種修持的功夫
是未明心地的
而且還增加繫縛 增加繫縛
因示一偈曰
惠能沒伎倆 不斷百思想
我惠能沒有招數 沒招數
所以我也沒辦法去斷百思想
我也不想去斷百思想
不想去斷 斷這些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作麼長
那我對境會不會不生心呢
當然會生心 心數起
我只是生心 無數的心都生出來了
正常現象
你說聽到貓叫 貓明明在叫
你說我沒聽到
嗨嗨 你耳聾啊 你沒聽到
不只是貓叫 貓叫 狗叫
豬叫 一起叫
你一起都聽得到 叫心數起
眼睛一看下去 乾道 坤道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全部看得到啊
不是說我眼睛看下去
我只看得到一張臉
甚至看得到一個鼻子
我看你的臉 我只看得到鼻子
眼睛看不到
眼睛脫窗(壞掉) 還得了啊
或者我根本看不到 那更糟糕啦
睜眼瞎子啊 看不到啦
對境怎麼會心不起呢 對
境心不起 有問題的啊
你只有一個辦法
就是關閉六門 不對境
不然對境不會心不起的
對境心不起就是錯誤 沒這回事
如果有這回事的話
那就是問題啦 問題大啦
睜眼瞎子啦
你甚至睜著眼睛 什麼都看不到
這是精神問題
精神病有這種的
你大聲跟他講話 他耳朵沒有問題
去檢查沒有問題
他聽不到 他聽不到
這是一種精神官能
睜眼瞎子 眼睛睜著 你去檢查
眼睛都沒問題
可他看不到 有這種的啊
在越南就有那種 越南有那個孤兒
全家 戰爭中全部被殺掉了
然後他突然間失明
然後檢查他的眼睛
視網膜什麼都正常的
可他什麼都看不到
他拒絕看到 拒絕看到
這個悲慘的世界
有這種病 真的有
純粹是精神疾病
所以修道 對境心不起
就是精神有問題了
就有問題了 真的有這種
他們真修成了
所以增加繫縛的原因就在這裡
真的修成囉 可以睜開眼睛
真的不見了
東西不見了
有啊 後學有碰過啊
後學這邊就有一位道親就是這樣
睜眼可以看不到東西 東西會消失
不過後來會出現 它不會完全消失
它會突然間 啪 不見了
這叫對境心不起
就有宿習 上輩子有修這種的
就是我常提的
從不丹來的那個仁波切 他就會
他看佛燈看一會兒 佛燈不見了 怪哉
可他認為這是正確的修行
後來濟公老師親自來
不是借竅臨壇 是親自喔
化身變現出現在他面前
穿牆越壁而來
告訴他 你那招是錯的
直接告訴他 不要執著
所以這叫什麼
依而行之 是加繫縛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好 關鍵在最後一句 菩提作麼長
這是關鍵所在 菩提要怎麼長
什麼菩提日日長 菩提幹嘛要長呢
我們就在菩提之中啊
菩提就是覺 就是覺 覺海 覺明
所以這個大菩提
無上大菩提 無所不在
哪需要去長啊 不增不減
在聖不增 在凡不減的
只是你有沒有覺受到菩提而已
有沒有覺而已
你沒有覺 你對境心起
不斷百思想 就會形成困擾
你一旦覺以後 你對那些境
根本不足為道啦
簡單地說 不足為道
在大菩提之中就好像一個人
我做個譬喻 就好像
一個人 一個乞丐
他餓了好幾天了 你給他一碗飯 喔
他追著跑
他知道哪裡有一碗飯
他追著跑 念念不休
你跟他說 你不要想那個飯
沒辦法 你給我一招吧
讓我斷百思想
沒有辦法 我就是想啊 我餓啊
如果相反的一個人
他坐在滿漢全席的前面
你端一碗白飯要誘惑他
誘惑不到他的
不增不減的法海 功德大海
我們都在這裡邊
你那會去在乎那些
那些你不會起千思萬想的
你不用斷它 自然就雲淡風輕
絕對不會去糾纏的 去想的
對世間的這些所謂恩愛名利
根本看不在眼裡
那法樂現前嘛
簡單地說 法樂現前
這叫自覺聖智樂
我們為什麼會對境生心
很簡單 你生求樂之心嘛
認為這個境會帶給我快樂
我要去求它
就算爭 也要爭 因為它
可以帶給我快樂
我失去它会苦惱啊
如果你發現自己 自覺聖智樂
在大樂之中
好像在陽光之下 你還會去
跟人家去搶火把嗎
你在漫漫長夜之中
當然會搶蠟燭啊
陽光出來了 你還會搶火把嗎
你們去搶吧 笑死人了
我也看得到火把 我不是看不到
我不會去搶
不會
那 不會去搶的
所以這就是 重點在這裡
菩提作麼長
菩提哪需要去長呢 不增不減
哪需要去長
你要的只是去覺而已
覺受到菩提 覺
那我們不覺啊 就是不覺 沒關係
到道場中來修行
回向 回向真如
不要修行 都是回向要對境生心
然後求知
對境生心以求知
要回向要追求到這一切的境界
一切自己認為的善境
這就是用心錯誤 沒有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沒有用到本心 要用到這個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麼呢 就是我們的本心
有大樂 有大光明 大自在
遠離一切的衰惱痛苦 清涼自在
在哪裡呢 眼前 當下就是
只要你不要千思萬想
去追逐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
而你卻認為好重要
當然難免啦 因為你在黑暗之中
當然覺得那一點點的
光明都很重要
問題是 我們不是在黑暗之中
我們眾生最大的荒謬就在這裡了
我們明明是在光明之中
可是我們認為自己是在黑暗之中
我們明明是在功德海之中
可是我們認為我們是在苦海之中
這我們傳道 就講的很清楚啊
西天雖遠頃刻到 混含長生不老天
當前即是真陽關 當前即是喔
處處都是玄機 處處都指點你
告訴你 菩提作麼長
菩提那需要去長大呢
還能更大嗎 大而無外啦
菩提已經無外無內啦
菩提還有從小變大的嗎
那還叫菩提嗎
那就不是菩提啦 有增有減
還叫菩提嗎
好 我們就講到這裡 下課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