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六 -3(16-19)
六之十六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六之十七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六之十八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六之十九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個質呢就是本質的意思
就是 質 直
質講的是一個本體
人的本性
就好像我們說這個衣服
它的質料好不好
它的設計啦 它的花樣
那是一回事 那是文
質料也很重要
外面的這種設計剪裁是很重要
但質料更重要
質料不好 搓一下就爛掉了
質料很重要
這個質講的就是這種本性
那我們的本性呢是很直的
所以時常人講 就質直
本性很直
不會那樣彎彎曲曲的
像小孩子都很直的
喜歡就喜歡
不喜歡就不喜歡的
他很直的 沒有心機的
這是直 他的本質
臺灣人時常講說
囡仔袂濠洨(小孩不會胡扯)
對不對 有沒有這句話說
囡仔袂濠洨 (小孩不會胡扯) 這就是直
袂濠洨(不會胡扯)這就是直 不會騙人
他不會騙人
不是不用言語騙人
你看他的臉看他的表情
什麼都可以透露出太多太多的真相
越小的小孩子越這樣
現在小孩子
因為電視
什麼電影看多了
年紀稍微有一點
就很狡狡猾了
質勝文則野
這個文就講外面的文采
就我們講衣服的剪裁啦
設計啦 顏色 這是質勝文則野
一個人如果說呢
他的本性很好 本質很好
也很保留這個東西
可是呢 沒有外面的一種文采
好像一件衣服
它的材質很好
但是它的剪裁很差
這叫野 好像野蠻
粗野 那叫粗野
質勝文則野 那就粗野
粗野也是讓人難以忍受的
那粗野有一個問題 他無心的
可是他給人一種不受尊重的感覺
你很無心
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我愛說就 像小孩子是這樣
可是小孩子我們不會跟他計較
大人就不同 你大人你說
哎呀我 愛說就說愛做就做
愛哭就哭 愛鬧就鬧
那個孩子可以 孩子沒有壓迫性
孩子他小
他力小 他這個 人小力薄
他不會給你一種壓迫感
但是大人如果也這樣
雖然很直沒有錯了
然後他很天真嘛 但是就野
給人一種不受尊重的感覺
粗野不文
野的話 也很麻煩
野你如果說山居野人也就算了
你在都市裡邊呢你跟人相處
你野的話 就受人排斥
然後 文勝質則史
相反的呢 一個人文采
一個人這個文采 文采很好
論文章啦 各方面都很好
待人接物啦知進退
知禮節啦等等的 溫文儒雅的
但是呢 沒有這個質 不夠天真
沒有率真的這一面
沒有率真的這一面
叫文勝質 文勝質則史
這個史呢 就是有一種
這個史 本來是講一種
用一個官稱來形容
就是一種 文書吏
他們叫做 史
以前有這種搞文書吏的
很刻板的 一板一眼的
大家都知道 做那個行做久
就是什麼都是照條例來的
這筆帳要怎麼算
那個事情要怎麼記啦
等等的 叫文書吏
但是這文書吏呢
就意思就是說他很 刻板無趣的意思
刻板無趣 叫 文勝質則史
刻板無趣 生命呆板無趣
因為一切都限制在這種裡邊
沒有轉還的餘地
沒有變化轉還的餘地
不活潑 不生動
不活潑不生動
好像一個衣服質料不好
很漂亮 一拉就爛了
不能拉的 不能有變化的
不能扯的 你坐的時候
都要照它的形狀去坐
不然話就裂開來了
因為質料太爛了
那我們人有時候也會這樣
文勝質的時候
你本質埋沒掉以後
不夠率真的人呢
就會好像不能變化
沒有變化性 沒有彈性
失去彈性 就很僵硬
很僵硬 很枯燥很呆板
這叫 文勝質則史
這叫 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
這叫文和質能夠相稱
有文有質 外在有文采
內在呢 有率真的本性
這都不可或缺的
這兩者合起來呢 然後君子
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
所以我們時常說一個人文質彬彬
不要亂用 文質彬彬
你要看他
一般人說人 文質彬彬的
都是說這個人 很懂禮貌
書讀的很多啦等等的
其實大部分人家在稱讚人
文質彬彬的時候
都是文勝質則史 都是文勝質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講的很有意思
就像我剛剛講的
小孩子生下來都很直心
很率真的 人之生也直
人生下來的時候呢
都是很率真的 都很率真的
不用矯飾很多
長大以後開始虛矯
矯飾就很多了
就是 人之生也直
因為這是表示人的天性 是這樣
好像我們天生就看得到
聽得到 這是天性
這屬於天性的部分
你注意研究小孩子那種特質
率真的特質 就是人的天性
生也直 那意思就是說
你既然生也直
你就應該從生到死都直
你生下來 看得到
你應該到死都還看得到
生下來 聽得到
到死還聽得到
等到你看不到
聽不到就表示要完了
要離開了
罔之生也 幸而免
可是呢
如果你不是直的人 因為
沒有哪一個小孩子生下來不直的
有沒有看過 生下來就很狡猾的
有沒有 沒有的啦
絕對沒有的啦
都是長大以後才變的 罔之生也
而一個人如果說呢
他生下來本性是直的
生命的特質就應該是直的
應該是很率真的
但是呢如果他後來生命變得 罔
這個罔呢
就是我們台語講 彎彎曲曲
就是講一種這個有的沒有的(台語)
那樣子遮遮掩掩的啦
狡猾啦這叫 罔
罔有一種 無明 的意思
黑暗不光明 叫罔
扭曲 心機很多 狡詐
這叫 罔 他說
一個人用心是罔不是直
用心是罔 還能夠生存
還能夠生存 那就表示 幸而免
那只是 僥倖免死
照理說這種人不應該活下去的
不應該活下去的 因為不符合
不符合生命的特質
這時候就怎麼
這時候就會造成怎麼樣
爹不親 娘不愛
天不養 地不護 麻煩大了
那你就在這裡面靠自己的本領
所以人都活得很辛苦
要靠自己的本領 僥倖 鑽
什麼時候災難來的時候
因為
我們有時候碰到災難
都要靠天神呵護的
都有神 這個世間
這個地藏菩薩裡面講
主命鬼王 帶所有的這些神
鬼神 城隍 土地 什麼在保護每個人
挨家挨戶在保護
那災禍來臨的時候呢 不能保護
為什麼呢
因為罔之生也 那就要圖僥倖了
然後來求免了
不是這樣的你會死的
但會活的很慘
那有的人眼睛利的
像那個林○○
大家還記得這個人吧
他現在去讀大學去了
又回去讀大學
○○很天才 他那個人呢
他就是一個有一個特殊的眼睛
他是從小就看得到的
別人看不到的部分
他跟我講說
他看他父親開著那個
一輛四百萬的那種賓士
最新型的那個
從賓士轎車走出來的時候
他看到他走路的樣子
他突然間想到一個字
慘
他覺得他活得好慘 很有意思
不知道為什麼就覺得很慘
事實上呢
是不到五十歲就退休
就到澳洲去享受人生的
整天打高爾夫球
開著賓士轎車在澳洲晃
但是林○○覺得看到了一個慘
他不想將來成為這樣的人
這為什麼 因為活的很辛苦
你有錢也好 沒錢也好
都活的很辛苦
都活得很辛苦 為什麼呢
我們講的 天不養 地不護
靠自己的聰明才智
用盡心機在鑽
天不養地不護 爹不親娘不愛
然後夫妻都是互相憎恨
互相忍耐 然後像刺蝟一樣
遠的不行 近的不行
一種危險關係
所有的關係都是危險關係
要不然就是冷漠的關係
要不然就危險關係
都沒有像我們抱著孩子
那種親密的關係 都沒有
小孩子因為很直你抱著他
不會突然 拿針刺你一下 不會
一般人你敢抱
被刺死都不會曉得
你敢隨便抱
敢把他攬入懷中嗎
親密關係都沒有了
我們人必須要活在親密關係之中
我們和天地宇宙
就像孩子要父母親抱在懷裡一樣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天地宇宙
天養地護 神鬼呵護的
這樣的一個親密關係
可是你不直以後 鬼神都討厭你
那些神鬼看到哪會去抱你
對不對 小孩子身上都是糞便
人家怎麼抱嘛
人一旦不直以後就很
不要說人討厭你
鬼神都討厭你 鬼神都討厭你
所以就失去這種呵護
失去這種呵護
所以這時候要圖生存叫 幸而免
很僥倖哎(台語) 僥倖
活著很僥倖 又過了一關
人生就變成這樣子
一關過了又一關
一關過了又一關
就在這種危險的關係之中穿梭
穿梭 穿梭 到最後
就很快就那個滿臉滄桑就出來了
我看很多人我就覺得
很替他難過
那日子 好日子不過
其實我們人
應該就活在這種
天地鬼神的呵護之中
然後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應該是這樣才對
這才是正確的 這才是正確的
生命的發展應該是這樣
結果搞成這個樣子
每個人都在僥倖圖生存
每個人都在僥倖之中圖生存
所以居心很重要
那我時常講 公心 私心
是愛自己 還是愛人
還有你是 直還是罔
這個很重要
這個人也許都是看你的財富
人比較現實 看你的財富
那是他的表面
但是每個人內心深處
還是喜歡一個率真的人
你喜歡率真的
還是喜歡有錢的罔人
罔者 對不對
一定喜歡率真的人嘛
對不對一定是這樣子的
一定喜歡很率真的 無害的
你喜歡有公心的人還是私心的人
再窮的人 他公心一片
你都會喜歡他
人都喜歡何況是神呢 何況神乎
子曰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樂之者
這邊講的 知之 好之 樂之
講的是 知「道」 好「道」 樂「道」
講的是「道」 孔子他是傳「道」的
傳道授業解惑業 所以他說 知之
他的弟子都知道這個意思
知「道」好「道」樂「道」的意思
知之者
你對於道呢 你是 知道它好
那還不如呢 喜好它
喜好它呢 還不如 以此為樂
不如樂之者
你會不會喜好呢
這是不是你的嗜好呢
好 是一種喜好
好 好像你愛吃哪一種食物一樣
你有沒有這種心情來 好道呢
沒有的 大部分都是知道就不錯了
大部分就是 我知道這個道很好
就不錯了
知道人該修道就不錯了
很多人就覺得修道就太抽象了
形而上 太抽象了
錢比較實在一點呐
吃一頓好的 穿一件好的衣服
住好房子 開好車子
這比較實在的
但就像○○那種明眼人
看著覺得 好慘
看著覺得好慘 所以
一般人能夠說知道 道好 就不錯了
但是你能夠 好道
進一步能夠 樂道
津津樂道 這不容易
這個呢就要有一個前提呢
就是你修道要修出 道趣 出來
修道要修出 道趣出來
修道是很有趣的事情
那道趣修得出來嗎
這很重要的
你念佛有沒有念得很有趣
一般不是
念佛就是很枯燥的事情
要念得 津津有味的時候
這就是 好之者 樂之者
津津有味呢
就像一般人愛下棋人在下棋啦
愛看電影人在看電影啦
愛遊山玩水人在遊山玩水一樣
他在修行的時候
他感受到這種樂趣的
叫 禪悅法喜
他感受到這種樂趣
這種喜悅 什麼叫 禪悅
當我們的心靜下來
真正靜下來的時候
安定下來的時候
你會有一種喜悅 會有一種喜悅
喜樂 這種喜樂是
一無所有 尚且很快樂
一般人的快樂都來自於
我要追求什麼
我得到我追求的東西了
我就快樂
但是快樂中又有點擔憂
第一個你不一定得到你要的東西
第二個你得到以後會不會失去
這叫 寵辱皆驚
得之若驚 失之若驚
得到也會驚 失去也會驚
得之若驚 失之若驚
但是這個就不同
無所得 無所求 喜樂充滿生命
其實大家也許不瞭解生命
我們生命的本質
除了說 人之生也直以外呢
生命還有個本質
就是生命的本質呢 是很安樂的
還有這種特質
安祥喜樂 安祥喜樂
真的孩子們很容易快樂的
你逗他 他就笑的那個
你對他笑 他就笑 他很容易快樂
因為他屬於安
安的人呢 就很容易快樂
所以安樂
安就容易快樂 安樂
那我們人為什麼不安呢
就是 不確定嘛
活在 不確定裡面
你總是在想著 下一步怎麼辦
我能不能得到我要的東西
不確定 不確定就不安
不安 你就不樂
不樂以後就要 找樂子
麻煩大了
不樂 要找樂子
喝酒也是一種找樂子的方式
聊天 遊山玩水 這是找樂子
這叫 找樂子 這叫 苦中作樂
因為已經不安了
不安就苦 所以苦中作樂
那你要安的話呢
就要修道 修道才能夠安
修道才能讓你 離開執著
讓你復歸 復歸本性
這就安 安了以後呢
一無所有 一樣快樂
一簞食 一瓢飲 居陋巷
一樣不改其樂
我去年到現在最快樂的時候
是什麼 就是閉關的時候
閉關的時候 你們去過大雪山
那邊生活條件很差的
一無所有
我只有帶5盤供果去而已
什麼都沒帶 就帶五盤供果去
結果那五盤供果我才吃了兩盤
我就下山了
那我記得我主要是吃香蕉和柳丁
一串香蕉 幾顆柳丁
七天一下就過去了
快樂的不得了
快樂似神仙 快樂的不得了
為什麼 修道有趣
那裡邊山上 你又禁語
又不能接觸人 什麼都沒有
他樂趣來自於哪裡
來自於生命的本身 生命的本身
就好像我們 眼睛設計好了
就是看得到一樣
心靈 設計好就是安樂的
設計好就是這樣
風吹草動都很快樂的
這個我們就不瞭解我們的心靈
我們以為我們的心靈
一定要得到自己要的東西才會快樂
事實上是錯誤的
這是對自己的心靈不夠瞭解
對自己的身體不夠瞭解
我剛才講的 出不由戶
你不曉得自己的身體是
法身 無量無邊
光想自己這個肉身
對自己的心靈不夠瞭解
認為呢欲望得到滿足才會快樂
這是大錯特錯 無求乃樂
生命本來就是快樂
本來就是快樂
你今天所做的一切
只是破壞快樂而已
那這個就要藉由修道才能夠體悟
體悟到這一點
我們生下來就知道的了
只是我們迷失掉了
迷失掉以後
藉由修道再恢復過來
恢復 好像生下來很健康
後來生病了
現在要經過修道呢
修道就是 本來道不用修的
修道是什麼
道本來是 本自具足的
修道是因為你 離了道了
生了病了 所以吃藥
等到病了好了以後
也不需要有什麼修道的觀念
病好了以後 病癒則藥除
病好了以後呢 藥就可以除去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是講說 君子喻于義 小人喻於利
你要講形而上的道
我們剛才講這些 道趣啦
禪悅法喜啦
那這個只能跟 中人以上的講
資質要在中間以上的 中等以上
中等以下的 樂透最樂了
中那個彩卷最樂
樂透 樂到極點 樂極生悲他不管
那是最樂的 中等以下
你只能跟他講這個
講利害的 講利害關係的
不可語上 你要跟他談這些
形而上者謂之道 這個部分
我們剛才講的 法身 本性 率真
這些 要用心體悟的東西
他聽不進 他很粗糙
他的心很粗糙
他心裡很單純的 很粗糙的
就是想說 不要那麼囉嗦了
我現在想要追求什麼
你有沒有辦法
有什麼佛力加持給我得到
修一個什麼法讓我得到
或者我有什麼災難
趕快給我離開
就是消災祈福 簡單的說
那有的人是透過
修行的方式來消災祈福
有人呢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消災
其總之人生就是這條路嘛
希望能夠遠離災禍
能夠得到幸福的人生
就是這樣 消災祈福
而他所謂的幸福不是 感覺的幸福
所謂幸福就是 富貴榮華
就是富貴榮華
這是一般人 五福臨門嘛
有錢 有勢 有名望 可以驕傲
最重要的是
有這些只有一個好處
因為我們實在花不了那麼多錢
住不了那麼大的地方
就一張床而已嘛
我在大雪山我就是一張床嘛
就很高興了
住那個房子是牆壁沒有粉刷
地板沒有瓷磚的那種水泥地的
然後把它打掃乾淨
就心就很清淨
講了一個多鐘頭了
休息一下吧
有沒有什麼問題呢
哎好
修道的話呢
要引導他們呢
求佛菩薩啦
庇佑他們消災祈福
然後呢要引導他們感恩 這很重要
感恩 引導他們感恩就好
感謝上天的恩德
感恩這個心呢
就是你的心靈就開始提升了
一般人不知道感恩的
小孩子不會感恩父母的對不對
現在這個時代是這樣子的
人家給你都應該的
人家偏phinn (佔便宜)你一點點
就不得了 結怨結仇的
所以他不要說你求神拜佛
然後神賜給你 都是應該的
要有感恩的心 這最重要來
來求神 來祈求 消災祈福
都很靈驗的了
在道場裡面都很靈驗
有求必應 只要有誠心有求必應
但是你要懂得感恩呐
你要輔導他說要感恩呐要感謝
像年前的時候在石岡那邊
那邊有一個文人
什麼文人 就是文明的人
大家都叫大師 為什麼叫大師呢
因為他寫的一手好字
又會畫畫啦又搞建築啦等等
很有才華 才華洋溢
然後這大家都叫大師
然後石岡那個讀經班的班長
有一天他就帶著
那個大師的太太來找我
說他先生得這個怪病 拉血
然後檢查不出原因出來
檢查胃也沒毛病
腸子也沒毛病
就是已經住院住了好一陣子
檢查不出原因出來
那為什麼來找我呢
因為聽講說我這邊供茶很有效
那就來求供茶嘛
我就幫他太太祈求
一般來講
那種剛來的我都幫他求
我求還比較有效
他們誠心不夠
叩了五百叩首 求了一杯供茶就好了
一喝下去 馬上就出來了
就交代班長說 要跟郭老師謝謝
在佛堂求 你應該親自來佛堂謝個恩
沒有感恩的心 很多人就是這樣
好怕欠人家人情
也怕欠上天的人情
甚至甚至想說
也許剛好好了
也許是吃什麼藥好了哎
也許是什麼積血拉光就好了
很多人就是這樣
所以要輔導他
就是他可以消災祈福
但有效以後要他要感恩
也不見得要你回饋什麼
你起碼要感恩
那你有那種感恩的心以後呢
這個心靈就開始提升
忘恩負義麻煩的
眾生就是這樣
他光講利害關係
而且還忘恩負義
那你要輔導他感恩 感謝天恩
還有感恩什麼呢 父母恩
親恩 這個都要感恩的
要把這個感恩擴大
先從人家對你直接的恩情來談
直接對你有恩的
然後再開始慢慢
慢慢擴大
慢慢擴大到 父母啦 兄弟姐妹啦
國家啦 土地 大自然啦
這些恩情 慢慢擴大
他一旦懂得感恩以後
他 就變成中人以上 簡單的說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就是中人以上了
但是先從實際上人家對你有恩
這點來融化他 融化那種頑強的心
所謂中人 不是說知識份子
不是 不是這個意思 不是中產階級
你不要搞錯了 不是中產階級
那種不識字人 不見得就不是中人
這是心靈的問題
一個人心靈只有利害關係呢
不懂得恩情 不懂得
沒有恩 沒有義的話
這就是中人以下
這都沒有關係 我們修道就是可以
就是可以幫你消災祈福
確確實實可以幫你消災祈福
但是要懂得感恩 這樣就可以
沒有災要消 也有福要求
對不對 這邊不是那個
誰帶來那個王 王小弟王同學
不是要求考上那個什麼第一志願的
就給他考上嘛
整天失魂落魄 精神有問題呢
結果也還考上第一志願
對不對 他 求福有效
但他懂得感恩
他本來父母親對他恩
他不感恩的嘛 對不對
對父母不會感恩的
現在至少懂得老母對他有恩
這就不同了 然後自從他會感恩
以後他現在開始覺得父母親好了
對不對就開始擴大
所以一下變成中人以上了
以前不可語上的
現在是心理系的
以前叫他來聽課他聽不下去
現在可以了
現在可以聽得下去
現在小孩子都是這個嬌生慣養長大
但都因為不懂得感恩呢
都是中人以下
頭腦聰明的不得了
都是中人以下
整天埋怨的了
整天埋怨父母親對他不夠好
上天對他不夠好其實哦
很難哎
你想想看 父母親生你
像我們在座每一個都四肢健全
不容易 很危險唉
小孩子在娘胎裡面很危險的
把你生的方方正正的就不錯了
這個恩就很大了
然後還養 還教 教育
哇投資那麼大
一般人回饋父母親的
就像我媽媽以前時常在罵我們的
氣身勞命(惱命)
我到現在還不曉得什麼意思
什麼叫 氣身勞命(惱命)
到底什麼意思
勞心 勞力
後來我媽真的氣死了
後來超拔
以前我想到我媽媽就一直掉眼淚
真的把她氣死了
沒有享受到什麼
小時候不懂事嘛 就吵啊吵吵
氣身勞命(惱命) 氣身勞命是什麼意思
氣身勞命(惱命) 氣身勞命(惱命)
很文雅唉
我還以為是一句粗話唉
原來是很文雅的話
氣身勞命(惱命) 氣身勞命(惱命)
哦很文雅的話呀
你們有聽過這句話
從小就聽媽媽講的
你有沒有講
我也要跟我女兒講一講
氣身勞命(惱命)
不會啦 你都對她笑笑的
對對對
女兒說我是 不會生氣的笨蛋
哎 好請說
對哎
正當的啦
就不要來求 大家樂
正當的 正當的
像那個王同學要求考上好的
理想的大學
無求 那才怪耶
無所求的人 就中人以上了
那才怪
無所求的人 就已經中人以上了
大部分人都好多欲望
活得好不滿的
那就中人以下的 對不對
你說 無所求
你起碼說 我心神不寧嘛 求一求
如果一個心神也很安寧
然後呢也 不求消災也不求祈福
那這種人可以跟他談 道
對不對 那就不是中人以下啦
那你就問錯啦
中人以下就是整天呢 緊張擔憂啦
然後這個 有所求啦
自私自利啦 這都中人以下啦
談辦道 就講辦道有多少功德
辦道有功德 可以消災可以祈福
你不要打高空叫他 無所求
無所求我也不修了
確實有功德 一點都不假
確實有功德 功德可大了
你替人工作都有酬勞的
替神工作會沒有酬勞 那才怪
那酬勞大到你沒辦法想像的
你替上天 替你媽媽工作
媽媽都會儘量的給你好東西了
你替老母娘工作
老母娘不會把最好的給你嗎 才怪
最笨的人就不懂得替神工作的
替神工作那上天給你的可多了
那不是你可以想像
福德不可思量
而且真正愛子女的父母親
真正有智慧父母親
不是子女要什麼就給什麼呢
他是給他最適當的東西
不是說哦 沒有 他沒有給我
像王永慶一樣的財富
你如果有孩子的話
小孩子喜歡吃巧克力
你要給他吃一大堆嗎
那還得了 對不對
那就不是愛他 就是害他
會給他最適當的教養調教
你說什麼
那就讓他來煮菜呀
那有什麼關係呢
佛堂只要靠到就好
哎這個佛堂呢 就像什麼
我們今天這個道 就像蜜一樣
裡面甜 中間是甜的
旁邊是甜的
上下四方都是甜的
甜度都一樣的 它是一盤蜜
它是一盤蜜
從哪一點切入都是甜的
處處皆甜
不是只有中間那塊甜的
不是只有來聽課是好的
不是的 沾到都好
沾到就成了
大道降世就是這樣子
不要給你碰到
碰到就成了
呵呵碰到就成了
你只要抓對了就對了
以前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也是
跟上他就好了
白癡都可以成道
有 那個時候就有一個白癡
叫做周利槃陀的
叫他念叫他念 南無佛
念南忘了無
念無忘了佛
你看看那根本就是白癡嘛
簡單的說 最後叫他念 掃帚
叫他掃地 光掃地
他也沒辦法聽道理
念掃 還忘了帚
掃 呃帚就忘了
一般的
不是普通的白癡
是大白癡
掃帚 掃帚
掃帚 掃帚 掃帚
最後終於把掃帚兩個字搞清楚
專心一志 開悟了
成為大阿羅漢
上身出水 下身出火
馬上顯神通
所以說這個道 只要抓住了不放
不管從哪裡抓住
你到廚房
抓住一個炒菜鏟不放 都會成
因為彌勒出世 彌勒出世不非輕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彌勒出世
嗯
你說什麼 哎你
不聽課 你時常靠近佛堂就開始提升
你以為聽課會提升那才怪
聽課 聽課
你坐在那邊打瞌睡都好
你不要一邊聽一邊胡思亂想哼
知見一大堆 反而不好
這提升是 心靈的一種轉化
我們常常接近道場 道場的陽氣
我們人心就是有 陰氣 有陰氣
人的陰氣就是什麼
貪嗔癡 這些壞東西
常常接近道場的陰氣就會融化掉
陰氣 就好像人身體髒了用水來洗
那你心髒了呢
心就是會被貪嗔癡煩惱憂愁污染
那個不是思想可以洗的掉哎
那個不是的
那就像木頭你沒辦法洗衣服的
你在那邊搓了半天 它就沒有水
它就洗不乾淨
知見是沒辦法洗滌你的心靈的
不是我懂很多道理就可以洗滌心靈的
你說大家都知道 不孝順 是錯的
但你就有辦法透過這三個字
就能夠孝順嗎 沒有用的 對不對
所以說知見是沒有用的了
這種要洗滌心靈
就要靠什麼 佛光普照
到道場中接受佛光普照
好像水可以洗衣服一樣
佛光可以洗滌你的心靈
這種陽氣 可以驅除陰氣
在道場裡面就有佛光很足
因為真正有道 有道的場合
他只要肯來接近道場就好
如果不肯的話 肯用三寶也可以
肯用三寶也可以
真的不肯 就因緣未到
就是還記得這個人
以後有機會的時候再把他帶上來就好
不要把那個道限制在
一定要坐在那邊聽課 我告訴你
我都討厭聽課 我真是佩服你們了
聽我講了那麼多 你還坐得住
我都討厭聽課
我們從小上多少課
聽課聽得怕死了 對不對
肯回來就好 什麼時候回來都沒關係
肯回來就好 不要回來搗亂就好了
回來賴著也好
在裡面吐納也好
蹲在一個角落裡面吐納也好
那我這次去閉關 我就發現我們道
大道降世 根本不需要修的
你就杵在那就好了 不要亂動
哇一請壇 那些仙佛菩薩都到了
名醫會診 名醫會診
你不要在床上亂動 繩子都綁不住
你去看牙醫 你一口爛牙去看牙醫
你只要做一件事情
啊(嘴張開)就好
你不要(亂動)
那完了 他這(械器)伸不進去
對不對 那動作太多 不要
到道場中
你就不要妄說妄動就好
有事呢 遇事相辦嘛
像我們道場最簡單 一個打掃而已
沒有一大堆事情要你做
你不想打掃也沒有關係
不要弄髒就好了 起碼不要弄髒
哪有那麼困難呢
那王同學
他就是只有到道場杵著而已
對不對 他也沒幹別的事
什麼事都沒幹
就在裡邊待著而已 待久就好了
待久那些陰氣什麼就化掉了
哪一個佛堂都這樣
當然有的佛堂有人在搗亂就是
有人在旁邊畸畸歪歪的那樣子
搞一大堆人規出來
正式設立的佛堂就是上帝的殿堂
大使館 彌勒佛的大使館
就像美國大使館 那是美國領土
注意美國大使館 他就算在阿富汗
那也是美國領土
那不是阿富汗的領土
同樣呢 佛堂就是彌勒佛的大使館
那是淨土 那是淨土
那是彌勒佛的領土 所以你進入佛堂
像你們現在就在彌勒佛的領土裡邊
不屬中華民國管轄
是屬彌勒祖師管轄的
背景很強大 比美國還強
你在美國大使館裡面
連方勵之(民主的啟蒙者)
跑到美國大使館裡面
中共都不敢動他
中共如狼似虎都不敢動他
知道方勵之吧
我們跑到彌勒佛的大使館
不要說中共不敢動 美國也不敢動
好 我們先下課了
有沒有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