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動態修持 (10) 節錄自郭明義新書「三寶養生書」 郭明義新書「三寶養生書」即將出版,將尚未在部落格貼過的內容貼上,以方便遠距買不到書的道親。
達摩內功
4:三寶甩手
方法:甩手 + 默念真經 + 守玄(或看佛燈)。
重點:
˙隨著甩手的動作,規律的甩一下默念一字真經。
˙甩手時,閉眼守玄或睜眼看佛燈都可以。
˙舌抵上顎,氣不會散掉,心不易跑掉,且舌下會生津有益健康。
˙若做「平甩功」正好甩五下念一次真經,在甩第五下時同時蹲膝二次。
˙結束後要喝300 cc以上的水。
甩手-動中取靜
後學的父親甩手念真經常達二十年,健身加修持,效果十分好。因此後學常建議平日有甩手習慣的道親,可以一邊甩手一邊默念真經。
幾位有在做平甩功的道親,不約而同的將平甩功與三寶結合,一邊甩手,一邊守玄、念真經、看佛燈。他們感覺到這樣的運動加上修持,可以達到很好的養生效果。
本書前面三個實例中的蔡姐就非常受用「三寶平甩」,她還加上「光療」二種修持一起修。
道親修持「三寶平甩功」,因為加上三寶的持念,常甩到忘我、忘記時間。不喜歡枯坐守玄,或者靜坐守玄時易生妄念的道親,特別喜愛這種動中修行。
達摩祖師的養生
其實「甩手」在中國有千年的歷史,由達摩祖師所創,少林武僧發揚光大,如今已是中國人常見普遍性極高的健身法。即使沒有加上用三寶,甩手本身就是一個很有益健康的運動。加上三寶修持,發動玄關的不思議力,以及彌勒祖師的佛號加持,效果當然是十倍、百倍於一般甩手。
除了流傳千年的達摩甩手功以外,近年台灣的武術大師李鳳山,自創了「平甩功」和傳統甩手有一點不同,由於這個功法,每甩五下,要蹲膝二下,所以正好可以和我們的「念真經」結合,非常適合道親。
如果已經有甩手習慣的道親,直接加上守玄,並且甩一次默念一次真經,就可以當成一種三寶養生。
還沒有甩手習慣的道親,若有興趣二種都可以試試看,然後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甩手。我們將二種功法都簡單介紹,最重要的是甩手的同時要加上用三寶。
目前流傳的二種甩手功:
1、傳統甩手(源自達摩易筋經)
2、平甩功(李鳳山自創)
一、達摩甩手功
甩手功源自 「達摩易筋經」,為達摩所留下的養生名典。《易筋經》經少林寺發揚光大,也成為一部中國武學聖典。
唐初名將李靖、宋代名將岳飛的部下牛皋的兩篇序文中提到:「達摩面壁於嵩山少林寺,九年功畢示化,留下一口鐵箱,箱中藏經二部,一名《易筋》,一名《洗髓》。《洗髓經》被慧可取走,《易筋經》經寺僧發揚光大。」
「易筋」之意,是使弱的筋,變為強的筋,病的筋,變為壯的筋,使已經生病的人,慢慢痊癒,未病的人,增進健康。
達摩甩手功方法:
1、兩腳分開,與肩同寬,手掌向下,身體站直,雙膝微曲,腳趾用力抓著地面。
2、雙目向前看,雙手同時向後甩,手心朝後方。甩的力量大小,可依各人體力斟酌。
3、舌頂上顎,縮肚,提肛。
甩手治病的原理
甩手的目的是將氣血灌注於手臂、手掌、手指。其作用是暢通全手之經絡氣脈。手上有三陽經與三陰經,其氣脈暢通與否,與心臟、肺臟、大小腸的健康有莫大的相關
中醫認為生病主要是「氣血」出了問題,「氣血」衰百病叢生,反之,「氣血」通暢,百病自去。根據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變氣血,改變體質。
癌與瘤都是氣血的結聚,經絡阻塞不通的結果。由於血液流轉緩慢,質量、淋巴、粘液等等變化,因血液動力功能不足排不出去。甩手有利於吐故納新,補氣益血。
甩手容易學,佔地不大,隨時隨地都可以練,千百年來治好各種大病,小病,久病…又沒有任何副作用,因而廣受喜愛。
傳統的甩手功,是大家都熟悉的,如果沒有接觸過的人也可以很容易的在市面上找到相關書籍。網路上也有許多相關資料,所以在這裡不多做介紹。我們要介紹的只是「甩手的同時,守玄、念真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