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信心銘講記  節錄6    郭明義 講課整理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唯滯兩邊,寧知一種。】


 


生命的動與靜


 


    這句講的是我們生命的一個現象,也是自然現象,就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但世間人對動和靜往往偏執於兩邊,凡夫追求動,不懂得靜,一生疲於奔命;修行者追求靜,偏向枯槁死寂,失去慈悲救世的動力。中道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不要偏於任何一邊。


 


    我們生命的現象就是一動一靜,不管是你的行為,還是你的意識,都是有動有靜,所以僧璨說【止動歸止】,動之後停止,停止了再動,動了以後,還是會歸於止。


    譬如:我們手動完以後,還是要放下來,靜止下來,嘴巴講完話以後,要閉上靜止。這就是「歸於止」。「止更彌動」,止了以後還是要動,就是有動有止。


    動和靜是一體不分,世間的人卻把它分做兩邊,一般凡夫就是動而不止,修行的人就是止而不動,這叫做「唯滯兩邊」,滯留在兩邊。


 


凡夫動而不止


 


    凡夫不修行,不斷妄動、不斷妄求,動的話就是妄求,追逐有緣,就是向外馳求。向外馳求的話,就會走漏精、氣、神,這我們都知道的,向外馳求,走漏精、氣、神。你的心動得愈厲害,愈向外奔馳,精神洩漏得就愈嚴重,就愈容易衰老、疾病、煩惱、憂愁。


    因為精、氣、神走漏的話,身體的機能就敗壞,敗壞的話,就好像車子沒有保養一樣,先出現怪聲音,再來就故障。


    我們也是一樣,我們這有煩惱、憂愁等等,都是因為精、氣、神走漏得太厲害,向外馳求太嚴重,好像過度使用這個機器,因為機器不當地使用,當然問題叢生。這個時候就產生相反的極端,開始追求「靜」。


 


修行者止而不動


 


    修行的人剛好相反,走守靜的路線,追求極端的「靜」,要默然守靜,六根都處於默然靜止的狀態,不動,身、心、識完全不動。


    像這經典班,有一個道親,後來跟清海法師去修行,今年寫了一個賀卡給我,講他一天要打坐四個小時,一坐就四個小時,寂然不動,這是追求「止」,默然守靜。


    有些道親也會寧願沉浸在三寶的寧靜中,不願出來辦道。久而久之也會漸失慈悲心,偏向小乘自修自了。


    世人就是這樣子,不修行的人,就向外馳求;修行的人,就走另一 個極端,默然守靜。認為修行,就是不要動,回歸寂然守靜。但這不是中道也不是究竟之道,僧璨大師叫這二種極端為「唯滯兩邊」


 


動即是靜,靜即是動


    三祖僧璨大師說:「寧知一種」,世人不知「止」和「動」,「動」和「靜」,原來只是一種而已。動中靜,靜中動,注意這一點,動中含靜,靜中欲動,所以動即是靜,靜即是動,這就叫「寧知一種」。也就是說,我們在舉止動作之中,有靜;但是我們靜下來的時候,也蘊藏了一個動,蘊藏了一個隨時發動的機。這個很重要,不是靜下來什麼都不管了,不是。


    靜下來的時候,在靜中的時候,反而了然分明,在靜下來的時候,反而隨時準備發動,為什麼?了了分明。要靜要靜到了了分明,不是靜到不見不聞,這點很重要。靜下來的時候,能夠了了分明。這個時候,馬上止更彌動,該動的時候,立刻發動,一點都不會錯失時機的。靜下來的時候,能夠了了分明;然後動起來的時候,能夠不失方寸,不離方寸,動起來的時候,沒有離開本性,這就是所謂的一種。唯滯兩邊,這就是所謂動中含靜,靜中欲動。


    修行的人,不要把生命分成兩截,一截是動,一截是靜,如果這樣分的話,你要修成,唯一的辦法,就是入於深山,深山古洞,在那邊修,你才可以完全靜。修小乘就要這樣,脫離世間,因為一動,就違背了修行的宗旨了。


    所以要了解動和靜之間的關係,動和靜是不可分離的,動即是靜,靜即是動。沒有動,怎麼有靜;沒有靜,怎麼有動。動靜是相對發生的,有動就有靜,有靜就有動。


    所以重點不在你動或是靜,重點在你動的時候,能不能不失方寸、不離自性,會不會亂了方寸。


    我們動的時候,很容易亂了方寸,這方寸講得就是我們的本心。動的時候,妄動、胡思亂想、急躁、情緒化,這就失了方寸了。要不然我們一天到晚在動,你不失方寸的話,你所到之處,都是能夠清靜無比,你所到之處,你可以把這種清靜、穩定,這樣子一個清明穩定的氣氛,一個氣,帶到你所動的地方去,所以這是動中之止。


    一個達道之人,他一旦止下來的時候,他不是六根全部停止,相反的,他機利無比。他的機,鋒銳無比,他的機很利。動的時候,沒辦法,靜的時候,機非常的利。一靜下來,他靜下來的時候,就要在察覺這個世間,所有一切走馬燈一樣,在走動的因緣,有什麼機可以穿破,他可以察覺,有什麼機。


    比方說,有人來跟你傾訴他的煩惱等等,這時候你就要靜,你不要跟著他動,你要靜。靜下來,你自然就有機,你就知道怎麼樣去解決問題。你一動,你就跟著轉;靜下來的時候,機利無比。靜下來的時候,才能夠明照萬境,這時候機利無比,所以這叫「唯滯兩邊一般人只知道停滯在兩邊,凡夫停滯在動,修行人停滯在止,不知道動和止是一體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