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修問題越少﹖
三十年前初求道時,引保師的弟弟曾跟我說:
我曾問我哥哥三次道學問題,
第一次,我哥哥回答我:「修道應該越修問題越少,而不是問題越來越多。」
第二次問,我哥哥回答我:「這種問題還需要來問我嗎?」
第三次問,我哥哥很認真的回答我:「這個問題如果我現在回答你,將來你會後悔,等到適當時機你自然會體悟,不需要我告訴你。」
經過這三次後,我再也不問了,加入大學佛學社,有問有答,什麼問題都有答案。
他的爸爸是資深點傳師,哥哥是講師,他卻一頭栽進佛學社,離開道場。
我和他相反,在佛教修了十幾年,轉入一貫道。
當時我無法說服他回頭,修道三十年來努力的回答道親每一個問題,
希望不要再有道親因道場無法回答疑問而離開道場。
三十年後,再看當時引保師給他弟弟的回答,可以理解,也真的沒錯,只是無法解開新道親的疑惑。
修道,確實越修心中的疑惑越少,更明確的知道這條路是對的;
很多以前心中想問的,如今也覺得不需要問。
有些疑惑需要時間,需要經過行功了愿,自然了悟,也不是別人隨便給一個答案能夠滿足的。
所以引保師的三答並沒有錯,只是無法滿足每一個求知的道親。
面對道親的問題,我的態度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沒有人是無所不知的,我所知的盡可能回答,不知道的就承認不知道。
問道的人與回答的人只要不是故意刁難,問的人多一點謙虛,答的人多一些耐心與包容。
抱持著道學的路上,大家一同切磋琢磨的心態,互相學習。
多年來因回答道親的問題,在道學得成長上也受益良多,
有時回答道親問題時,腦海中常浮現本來沒有的靈感,甚至開啟了應機的智慧。
當然對於一些不是真的有問題,而只是找碴的發問,就不必認真的回答。
因為對方要的不是答案。
古代禪師對於弟子的問題有時以棒喝來回應,
因為有些人語言文字無法回答,唯有棒喝能將他從煩惱妄念終暫時拉出來。
我們不是禪師也不必棒喝,對於找碴的問題不回應就好了。
《郭明義的道學視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