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62013-09-11

 

心生於性意生心,意轉為情愛金銀。

 

只因一念無了期,真神迷昧似海深。

 

愛金銀

 

心生於性,意生於心

 

意想分別轉為情

 

意轉為情變成愛金銀

 

大家早安!

 

心生於性意生心,意轉為情愛金銀。只因一念無了期,真神迷昧似海深。”“心生於性”,我們說起心動念那。原來我們的真如本性是怎麼樣呢?叫“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就不動心嘛,如如不動的。如如不動之後,忽然間怎麼樣呢?起心動念,發動了,叫起心動念。所以起心動念就怎麼樣呢?欲海生波啊。欲海起浪,所以就掉到苦海裡面去了。欲望的大海,這是我們人煩惱痛苦的來由

 

本來人的本性是如如不動的。為什麼說如如不動的?因為內也如、外也如,一切皆如如就是至善。《大學》裡面講,“止於至善”,至高無上,叫做如如如,就是到哪裡都是如,所以沒有必要動。今天我們會動,是因為覺得那裡比較好,這裡不好,我要移動到那裡去。我們會起心動念都是這樣子啊,永遠覺得這裡不夠好,那裡更好,就要往那裡去,這就起心動念了。

 

所以這個心哪裡來的呢?心生於性,就從這個真如本性生出來了,就動心那,本來是不動的,現在動心了。心動了以後呢,就有念頭了,既然發動了嘛,就有一個對象對象讓你怎麼樣?念念不舍,啊,念念不舍。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大智度论·佛教三法印》

 

哎,我住在高雄,哎,我覺得臺北很好,念頭就鎖在臺北,念念不舍,非要到達不可。所以這就念,念頭都從這裡來的。本來起心動念是很單純的啦,就是一念之差嘛,這是我們現代人的思想的習慣那。心那,我們的心一發動的習慣就是,哎,哪裡更好,要往哪裡去,就是這樣。人生永遠都在移動之中,這叫“行,這就所謂的“行,佛家所謂的“行。“諸行無常,都在行動之中,永遠在行動之中。

 

從小開始就開始行動。小的時候是大人推著你行動,因為大人認為哪裡更好。讀哪個學校更好、學什麼技能更好;再來就是你自己要求自己行動,不動就有罪惡感。自己行動,要積極地行動,要“行

 

一開始就是單純的行嘛,然後呢,那行,你不能盲動啊,動要動得很確實啊,要正確的行動啊。 所以這叫做“心生於性意生心”,意又生於心,不是意生出心出來,不是,是“意又生於心”,它是簡寫啦。心生於性,意生於心

 

意是什麼呢?叫意想分別,意想分別。你不能說,人家說那裡好就那裡好啦,我要好好想清楚啊,我要分辨個清楚,到底什麼是真的好,什麼是不好,才不會妄動啦。要動的話,就要動得有價值啊、有意義呀,這叫意向分別。

 

像現在台灣政壇又掀起風暴啊,大家要選邊站那,是要這個捍衛司法呢,不准關說;還是要捍衛人權呢,不准監聽。這兩邊有得吵了,有話題可以吵了。那你就要去分別啊,到底誰對誰錯啊?老實講,這種分別永遠沒是沒非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邊都振振有詞啊。簡單說,兩邊都找到吵架本了,監聽、關說,所以選邊那。

 

有時候,選邊也不見得是理性的喔,有時候選邊也是很衝動的啊。你支持這邊的,你就給我個理由支持吧。這沒辦法啊,群眾就是要有一個理由啊,意想分別啊,一個理由,死不認錯啊,一個理由。這就是台灣目前的集體意識,叫死不認錯。關說,他絕對不能承認,承認就完了,他絕對不能道歉,道歉就完了。但沒辦法,台灣的主流意識已經變這樣了,意想分別。

 

意想分別,哎,我們就是要意想分別,想清楚什麼對、什麼錯啊。想不清楚的。到底死不認錯是對的?還是立刻道歉是對的?所以說這個意想分別,就是永遠在想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意轉為情愛金銀”,到底什麼才是最好的呢?想到最後,錢最好了,呵呵呵呵,不要吵了,錢最好了,不要再吵鬧了,錢最好了。我們說“易得千金寶,難得”什麼?“有情郎”啊,哎,這好像很明確啦。那有情有意比較重要,還是金銀珠寶比較重要?只要有錢,哇,大家都愛,這叫“意轉為情愛金銀”,到最後是是非非搞不清楚了,最後就是錢最好,愛金銀,就情欲。

 

本來還有點理性啊,理性到最後因為不確定對錯啊,吵了半天,“哇,不要再吵了,錢最好了。”意轉為情,愛金銀。情,就講情欲。所以我們說,最後就是欲海起浪嘛,欲海起浪,要滿足欲望。這個就是“啊,我們都不要想那麼多了,不要再爭誰對誰錯了。人生就是要追求快樂嘛。”

 

所謂追求快樂,就是欲望得到滿足嘛,要怎樣得到欲望滿足?錢最容易,錢最容易滿足你的欲望了。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甚至長的醜的不得了,還有美女來貼,為什麼?因為你有錢;粗鄙粗俗的不得了,就是有人會去貼。有錢,所以哇,錢最好。所以最後人的心裡就是最愛錢、最愛錢。

 

這個講得很好啊,以前十五代祖師,幾百年前就把人性搞得很清楚了。最後都沒什麼是非的啦,就是錢最好,這是到最後結果了。那情,情到最後會轉變成為愛金銀。有的人小的時候愛音樂、愛美術,到最後就變成,啊,那個不能換錢,不能換錢的前提之下 就都放棄了。

 

最近才有道親跟我講,說他大學的時候追他們的系花,哇,一天到晚在想什麼浪漫的點子。後來結婚了,一天到晚吵架,要離婚。為什麼?浪漫不起來了。他說他跟他太太是不同類的人,一個比較虛幻,一個比較現實。他太太是虛幻的,為什麼?喜歡浪漫;他是現實的,喜歡麵包。說喜歡麵包,就喜歡錢嘛。當然他把它變成合理化,變成說麵包比較重要啊,沒有麵包怎麼生活?光浪漫怎麼生活?就吵個不停,最後還是愛錢。

 

所以我們要檢討自己啊,那你內心深處、更深處,最愛的是什麼?最可愛的是什麼?如果是錢的話,那你已經墮落到底了,沉到海底了,呵呵呵呵,就表示你已經到底了。稀奇嗎不稀奇啊,因為集體意識就是這樣啊。大部分人覺得不要講那麼多道理了,不要講什麼情情愛愛啦、浪漫啦、情意啦這些的,實實在在拿一點錢出來吧,錢才能解決問題啊。

 

欲望永無止境,要明心見性

 

認識本性就是佛,就是法身

 

就是無極理天,就是極樂世界

 

就不再分別,就不會落入欲望深淵

 

這就是“只因一念無了期,真神迷昧似海深。”這一念起來以後,一開始只是行動嘛,要往更好的地方去;再來就要分別什麼是更好的;最後就錢更好,錢更好。所以到情還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欲望嘛,我喜歡;到最後,我不喜歡的也可以啊。我不喜歡這個人,他有錢就好。所以這個就是,這一念出來,開始慢慢發展,慢慢發展。慢慢發展到最後呢,就愛上最沉重的東西,就是錢、金銀。那金銀最重啊,重金屬。你就抱著重金屬,就沉沒到海底裡面去了,哈哈,浮不起來了,沉沒到海底去了。

 

所以真神迷。因為真神應該要形而上啊,我們的精神是應該要超脫的啊,所以脫殼飛升那。你愛錢,就會往下沉那,就跟抱著金塊,腳上綁著金塊銀塊,有什麼用?在海裡面就往下沉,就沉淪,欲海沉淪,所以“真神迷昧似海深”。

 

所以我們要從這個最底層開始往上走,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最愛錢?不要為愛錢找到合理的藉口。哎,我是為了麵包,養家活口。要顧肚子是很容易的啊,要吃一頓飽,還不容易嗎?真正的理由不要騙自己,就是為了情。情就是欲望、情欲,為了滿足各種的欲望。沒有錢,你很多欲望不能滿足。光活下去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滿足各式各樣的欲望,就需要錢,就需要錢。而且那個是沒有了期的。

 

欲望,你滿足它一條以後,它要第二條、第三條。你只有腳踏車的時候,有機車就不錯了;等到你有機車,那要汽車;有汽車,又分很多等級;到了有法拉利以後啊,再來你就要飛機了;要有飛機以後,你就要乘太空船到太空去了。現在有啊,你不是太空人,也可以到太空,有錢就好,對不對?都可以滿足各種的欲望。現在還有移民火星的,有沒有聽到?新計畫出來了。到那邊去玩一玩也好,所以欲望滿足,然後再往前推。

 

我們人活的就這麼多欲望嗎?真的這樣子嗎?人真的需要這麼多欲望滿足嗎?欲望這東西,你不要去想它就沒有啦;你去想它,就越想就越饑渴,就這個樣。你不想它就沒了。像我們這些在座有很多人吃素啊,你吃素,你就不想肉,你就不會想吃啦。你不能說這欲望是一定存在的,是你要滋長它啦

 

 

所以人本來是沒有什麼欲望的,就像眼睛沒有白內障一樣。人的心呢,是沒什麼欲望,本質上是沒有什麼欲望的。所以,“養心莫善於寡欲”嘛,孟子說的,所以清心寡欲心的本質是清的啊。那為什麼會有欲望?就是意想分別。想不清楚了,糊塗了,煩惱了。本來人心如如不動,快樂無比。怎麼樣才比較好的?怎麼樣不好?又沒有答案。你就糊塗了,就只有一個答案,最確實啊,滿足我感官的欲望,比較實在。吃點好的、穿點好的,不要再討論這些了。人生的方向,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講不清楚的

 

夫妻之間也是啊,永遠有爭執不完的問題。誰對誰錯?學校教育怎麼教才對?傳統教育是對的,還是現代的改革教育是對的?所以最後很容易就轉變成為“啊,算了算了,不要想這些了。享受啊,欲望享受比較實在。”欲望享受就要錢那,所以落到最後,就是大家都在搶錢。不是你愛錢就有錢喏,大家都愛錢,大家都愛錢。中國人愛錢,外國人愛錢,所有人都愛錢。恐怖喔,太恐怖啦,呵呵呵呵。所以“真神迷昧似海深”。

 

所以我們要覺悟啊,覺悟什麼?無極理天。無極就是從這裡到那裡,沒有極限那。這裡是理天,那裡也是理天;生也是理天,死也是理天。這叫“生來死去現當前”。就在眼前而已,沒有離開,如如不動。從這裡跑到那裡,都是幻想、妄想。

 

心、本性,無所不在,如如不動,圓裹十方,清淨不動。所以要明心見性啊,認識自己的本性。你的本性就是佛、就是法身、就是無極理天,就是極樂世界,就不用再去分別了。就不會活在不確定的焦慮,就不會落入欲望的深淵,就不會變那麼俗氣,只愛錢而已。

好,講到這裡,我們來修持。.

談真錄26. 2013-09-11

 

262013-09-11

 

心生於性意生心,意轉為情愛金銀。

 

只因一念無了期,真神迷昧似海深。

 

愛金銀

 

心生於性,意生於心

 

意想分別轉為情

 

意轉為情變成愛金銀

 

大家早安!

 

心生於性意生心,意轉為情愛金銀。只因一念無了期,真神迷昧似海深。”“心生於性”,我們說起心動念那。原來我們的真如本性是怎麼樣呢?叫“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就不動心嘛,如如不動的。如如不動之後,忽然間怎麼樣呢?起心動念,發動了,叫起心動念。所以起心動念就怎麼樣呢?欲海生波啊。欲海起浪,所以就掉到苦海裡面去了。欲望的大海,這是我們人煩惱痛苦的來由

 

本來人的本性是如如不動的。為什麼說如如不動的?因為內也如、外也如,一切皆如如就是至善。《大學》裡面講,“止於至善”,至高無上,叫做如如如,就是到哪裡都是如,所以沒有必要動。今天我們會動,是因為覺得那裡比較好,這裡不好,我要移動到那裡去。我們會起心動念都是這樣子啊,永遠覺得這裡不夠好,那裡更好,就要往那裡去,這就起心動念了。

 

所以這個心哪裡來的呢?心生於性,就從這個真如本性生出來了,就動心那,本來是不動的,現在動心了。心動了以後呢,就有念頭了,既然發動了嘛,就有一個對象對象讓你怎麼樣?念念不舍,啊,念念不舍。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大智度论·佛教三法印》

 

哎,我住在高雄,哎,我覺得臺北很好,念頭就鎖在臺北,念念不舍,非要到達不可。所以這就念,念頭都從這裡來的。本來起心動念是很單純的啦,就是一念之差嘛,這是我們現代人的思想的習慣那。心那,我們的心一發動的習慣就是,哎,哪裡更好,要往哪裡去,就是這樣。人生永遠都在移動之中,這叫“行,這就所謂的“行,佛家所謂的“行。“諸行無常,都在行動之中,永遠在行動之中。

 

從小開始就開始行動。小的時候是大人推著你行動,因為大人認為哪裡更好。讀哪個學校更好、學什麼技能更好;再來就是你自己要求自己行動,不動就有罪惡感。自己行動,要積極地行動,要“行

 

一開始就是單純的行嘛,然後呢,那行,你不能盲動啊,動要動得很確實啊,要正確的行動啊。 所以這叫做“心生於性意生心”,意又生於心,不是意生出心出來,不是,是“意又生於心”,它是簡寫啦。心生於性,意生於心

 

意是什麼呢?叫意想分別,意想分別。你不能說,人家說那裡好就那裡好啦,我要好好想清楚啊,我要分辨個清楚,到底什麼是真的好,什麼是不好,才不會妄動啦。要動的話,就要動得有價值啊、有意義呀,這叫意向分別。

 

像現在台灣政壇又掀起風暴啊,大家要選邊站那,是要這個捍衛司法呢,不准關說;還是要捍衛人權呢,不准監聽。這兩邊有得吵了,有話題可以吵了。那你就要去分別啊,到底誰對誰錯啊?老實講,這種分別永遠沒是沒非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邊都振振有詞啊。簡單說,兩邊都找到吵架本了,監聽、關說,所以選邊那。

 

有時候,選邊也不見得是理性的喔,有時候選邊也是很衝動的啊。你支持這邊的,你就給我個理由支持吧。這沒辦法啊,群眾就是要有一個理由啊,意想分別啊,一個理由,死不認錯啊,一個理由。這就是台灣目前的集體意識,叫死不認錯。關說,他絕對不能承認,承認就完了,他絕對不能道歉,道歉就完了。但沒辦法,台灣的主流意識已經變這樣了,意想分別。

 

意想分別,哎,我們就是要意想分別,想清楚什麼對、什麼錯啊。想不清楚的。到底死不認錯是對的?還是立刻道歉是對的?所以說這個意想分別,就是永遠在想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意轉為情愛金銀”,到底什麼才是最好的呢?想到最後,錢最好了,呵呵呵呵,不要吵了,錢最好了,不要再吵鬧了,錢最好了。我們說“易得千金寶,難得”什麼?“有情郎”啊,哎,這好像很明確啦。那有情有意比較重要,還是金銀珠寶比較重要?只要有錢,哇,大家都愛,這叫“意轉為情愛金銀”,到最後是是非非搞不清楚了,最後就是錢最好,愛金銀,就情欲。

 

本來還有點理性啊,理性到最後因為不確定對錯啊,吵了半天,“哇,不要再吵了,錢最好了。”意轉為情,愛金銀。情,就講情欲。所以我們說,最後就是欲海起浪嘛,欲海起浪,要滿足欲望。這個就是“啊,我們都不要想那麼多了,不要再爭誰對誰錯了。人生就是要追求快樂嘛。”

 

所謂追求快樂,就是欲望得到滿足嘛,要怎樣得到欲望滿足?錢最容易,錢最容易滿足你的欲望了。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甚至長的醜的不得了,還有美女來貼,為什麼?因為你有錢;粗鄙粗俗的不得了,就是有人會去貼。有錢,所以哇,錢最好。所以最後人的心裡就是最愛錢、最愛錢。

 

這個講得很好啊,以前十五代祖師,幾百年前就把人性搞得很清楚了。最後都沒什麼是非的啦,就是錢最好,這是到最後結果了。那情,情到最後會轉變成為愛金銀。有的人小的時候愛音樂、愛美術,到最後就變成,啊,那個不能換錢,不能換錢的前提之下 就都放棄了。

 

最近才有道親跟我講,說他大學的時候追他們的系花,哇,一天到晚在想什麼浪漫的點子。後來結婚了,一天到晚吵架,要離婚。為什麼?浪漫不起來了。他說他跟他太太是不同類的人,一個比較虛幻,一個比較現實。他太太是虛幻的,為什麼?喜歡浪漫;他是現實的,喜歡麵包。說喜歡麵包,就喜歡錢嘛。當然他把它變成合理化,變成說麵包比較重要啊,沒有麵包怎麼生活?光浪漫怎麼生活?就吵個不停,最後還是愛錢。

 

所以我們要檢討自己啊,那你內心深處、更深處,最愛的是什麼?最可愛的是什麼?如果是錢的話,那你已經墮落到底了,沉到海底了,呵呵呵呵,就表示你已經到底了。稀奇嗎不稀奇啊,因為集體意識就是這樣啊。大部分人覺得不要講那麼多道理了,不要講什麼情情愛愛啦、浪漫啦、情意啦這些的,實實在在拿一點錢出來吧,錢才能解決問題啊。

 

欲望永無止境,要明心見性

 

認識本性就是佛,就是法身

 

就是無極理天,就是極樂世界

 

就不再分別,就不會落入欲望深淵

 

這就是“只因一念無了期,真神迷昧似海深。”這一念起來以後,一開始只是行動嘛,要往更好的地方去;再來就要分別什麼是更好的;最後就錢更好,錢更好。所以到情還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欲望嘛,我喜歡;到最後,我不喜歡的也可以啊。我不喜歡這個人,他有錢就好。所以這個就是,這一念出來,開始慢慢發展,慢慢發展。慢慢發展到最後呢,就愛上最沉重的東西,就是錢、金銀。那金銀最重啊,重金屬。你就抱著重金屬,就沉沒到海底裡面去了,哈哈,浮不起來了,沉沒到海底去了。

 

所以真神迷。因為真神應該要形而上啊,我們的精神是應該要超脫的啊,所以脫殼飛升那。你愛錢,就會往下沉那,就跟抱著金塊,腳上綁著金塊銀塊,有什麼用?在海裡面就往下沉,就沉淪,欲海沉淪,所以“真神迷昧似海深”。

 

所以我們要從這個最底層開始往上走,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最愛錢?不要為愛錢找到合理的藉口。哎,我是為了麵包,養家活口。要顧肚子是很容易的啊,要吃一頓飽,還不容易嗎?真正的理由不要騙自己,就是為了情。情就是欲望、情欲,為了滿足各種的欲望。沒有錢,你很多欲望不能滿足。光活下去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滿足各式各樣的欲望,就需要錢,就需要錢。而且那個是沒有了期的。

 

欲望,你滿足它一條以後,它要第二條、第三條。你只有腳踏車的時候,有機車就不錯了;等到你有機車,那要汽車;有汽車,又分很多等級;到了有法拉利以後啊,再來你就要飛機了;要有飛機以後,你就要乘太空船到太空去了。現在有啊,你不是太空人,也可以到太空,有錢就好,對不對?都可以滿足各種的欲望。現在還有移民火星的,有沒有聽到?新計畫出來了。到那邊去玩一玩也好,所以欲望滿足,然後再往前推。

 

我們人活的就這麼多欲望嗎?真的這樣子嗎?人真的需要這麼多欲望滿足嗎?欲望這東西,你不要去想它就沒有啦;你去想它,就越想就越饑渴,就這個樣。你不想它就沒了。像我們這些在座有很多人吃素啊,你吃素,你就不想肉,你就不會想吃啦。你不能說這欲望是一定存在的,是你要滋長它啦

 

所以人本來是沒有什麼欲望的,就像眼睛沒有白內障一樣。人的心呢,是沒什麼欲望,本質上是沒有什麼欲望的。所以,“養心莫善於寡欲”嘛,孟子說的,所以清心寡欲心的本質是清的啊。那為什麼會有欲望?就是意想分別。想不清楚了,糊塗了,煩惱了。本來人心如如不動,快樂無比。怎麼樣才比較好的?怎麼樣不好?又沒有答案。你就糊塗了,就只有一個答案,最確實啊,滿足我感官的欲望,比較實在。吃點好的、穿點好的,不要再討論這些了。人生的方向,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講不清楚的

 

夫妻之間也是啊,永遠有爭執不完的問題。誰對誰錯?學校教育怎麼教才對?傳統教育是對的,還是現代的改革教育是對的?所以最後很容易就轉變成為“啊,算了算了,不要想這些了。享受啊,欲望享受比較實在。”欲望享受就要錢那,所以落到最後,就是大家都在搶錢。不是你愛錢就有錢喏,大家都愛錢,大家都愛錢。中國人愛錢,外國人愛錢,所有人都愛錢。恐怖喔,太恐怖啦,呵呵呵呵。所以“真神迷昧似海深”。

 

所以我們要覺悟啊,覺悟什麼?無極理天。無極就是從這裡到那裡,沒有極限那。這裡是理天,那裡也是理天;生也是理天,死也是理天。這叫“生來死去現當前”。就在眼前而已,沒有離開,如如不動。從這裡跑到那裡,都是幻想、妄想。

 

心、本性,無所不在,如如不動,圓裹十方,清淨不動。所以要明心見性啊,認識自己的本性。你的本性就是佛、就是法身、就是無極理天,就是極樂世界,就不用再去分別了。就不會活在不確定的焦慮,就不會落入欲望的深淵,就不會變那麼俗氣,只愛錢而已。

好,講到這裡,我們來修持。

心生於性意生心 意轉為情愛金銀 

只因一念無了期 真神迷昧似海深

 

性→心→意→情→愛金銀

心生於性 意生於心

意想分別轉為情

意轉為情變成愛金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