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條大愿 全長(第1條大愿 〜 第10條大愿)
章節段落:
00;00 前言 為什麼要立愿
00;11;53第一條誠心抱守
00;21;39第二條實心懺悔
00;37;21第三條不可虛心假意
00;46;16第四條不可退縮不前
00;51;59第五條不可欺師滅祖
01;00;46第六條不可藐視前人
01;20;12前言-起大信行大愿
01;34;44第七條不可不遵佛規
01;47;54第八條不可洩漏天機
01;57;45第九條不可匿道不現
02;06;50第十條不可不量力而為
02;14;46問答
十條大愿(影音字幕全整理)
01 诚心抱守
為什麼要立十條大願?
十條大願是我們往生彌勒淨土的保證
緣自彌勒佛的大因緣
感謝天恩師德,感謝前人的大德,感謝我們諸位前賢的慈悲!
今天呢我們非常地榮幸,我們在座來了好幾位的貴賓,那麼我們有一位美國西海岸大學(即美國西部濱海大學)的副校長,也是我們美國杜魯大學的教授,金博士。那麼後學很慌恐,在我們國際一流的學者的面前呢,我們談這些淺薄的道學,非常的慌恐。
那麼今天呢,因為我們在座都是壇主人才,所以後學要跟諸位前賢研究一個呢,比較家門裡面的一個課題。什麼叫家門裡面的課題呢?就是十條大願,大家還記的不記的?十條大願,我們求道時有立十條大願,還記不記的求道的時候要發誓,咒誓?哎,這個記得,這是一般人對十條大願的觀念,就是咒誓嘛。
那事實上十條大願,有它非常非常重大的意義,它是一個什麼昵?是一個我們往生淨土的一個保證,也是對我們身心的一個保護,對我們一生的一個保護、照顧。我們先講這個十條大願的淵源,估計很多人糊裡糊塗來求道了,求道的時候立了十條大願。之後還要什麼呢?“如果不照願行,願受天譴雷誅!”覺得這個好像很嚴重,會覺得為什麼一個正道呢,要立這個誓呢?
俱足上升彌勒淨土的條件:
應當繫念,念佛形象,稱彌勒名
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
修諸淨業發弘誓願
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
即得往生兜率陀天
但事實上這個立誓、這種說法,事實上是來自於彌勒大因緣。在《佛說彌勒上生經》裡邊有說,彌勒菩薩未來在閻浮提,就是地球上,要建立大皈依處。建立這個大皈依處,然後呢怎麼去皈依祂?它說如果有人在彌勒佛相的面前,口頌彌勒佛號,然後呢於“一念頃受八戒齋”、“發弘誓願”,注意啊,於一念頃,就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持八戒齋。持八戒齋好像很容易,這叫八關齋戒。佛教裡面有八關齋戒,說要一天一夜呢,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不睡高廣大床、不觀歌舞伎樂、不看電視、不看電影等等的,沒有這些音樂娛樂,還有過午不食,就是過了中午就不吃東西了,有八條戒。
但是呢這個是身戒,還有心要戒,真正持戒,所謂持,就是說呢連心裡都不去想它,這是很困難的。心裡都不去想這些東西。有時候我們嘴巴不說,心裡會想。所以持戒要做到心裡不想。那個就是什麼?我們傳道的時候,因為我們密付本心,我們事先不曉得自己要求什麼,所以整個傳道儀式運轉開來以後,你的雜念隨著傳道儀式的運轉,還有諸天仙佛的鎮護法壇,所有的雜念妄想,慢慢地消去。從散亂心到專心,從專心到一心,從一心到無心。所以這個時候呢,你所有的雜念都被掃除乾淨了,你內心沒有任何的雜質。因此在那個時候呢,你進入真正的持八戒齋,身心等持,全部都持。甚至你心中沒有這八條戒,但事實上你進入這種狀況。
俱足上升彌勒淨土的條件:
此處名兜率陀天
今此天主名曰彌勒
汝當皈依,應聲即禮
禮已諦觀眉間白豪相光
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
再來呢要發弘誓願,要發弘誓弘願。所以我們有發十條大願,最後還有立誓,立誓要堅守之。這個因緣的話呢,是人命終“如壯士屈申臂頃”,說這個人呢命終以後,好像壯士啊,壯士力氣很大,他手一曲,那個是沒有阻礙的,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即得往生兜率”內院,見到彌勒佛,見到彌勒菩薩。
然後在兜率內院、在理天怎麼修行?這就是我們所謂理天——兜率淨土,怎麼修行呢?很簡單,不是講經說法啊,“諦觀(彌勒)眉間白毫相光”。說就這麼簡單,看彌勒眉間,就是我們玄關這裡,放出白毫相光。白毫,事實上無形無相,但是那種無限的光明,這種光明不是看得到的光明,而是一種讓你內心所有的黑暗全部除掉的光明。你會活在喜悅,沒有黑暗的喜悅裡面,看到眉間白毫相光。
當你在凝視彌勒眉間白毫相光的時候,你就是在明心見性,你就是在看自己的本性,這叫心心相印。就像你很專心地在凝視一個東西的時候,你的心同時也就不離玄關,這個回去你可以自己試驗一下,甚至你看一根手指頭也是一樣。進入絕對的專注的時候,心一定是在玄關。所以這叫玄關對玄關,眉間白毫對眉間白毫,各個現大人相光。他們修持就這麼簡單,真的是“正法眼藏”而已,不立文字的正法眼藏。
那麼講到發誓這個事情那,我們很多人會有這種詬病,很多人會認為說,這麼好的東西,這麼好的道,為什麼要發誓呢?因為這個發誓,最主要是怕人譭謗、怕人洩漏、怕人輕蔑。這個造的罪很重,為什麼?因為我們今天傳道,明師指點,是指點你的本性,傳你的三寶心法,是要讓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它是一個直了成佛的大修行。
地藏菩薩毒誓
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
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
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
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
乃至一念生譏毀者,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
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
今天你如果破壞這樣子的修行的話,那個罪業非常的大。為了保護你,不得不把話給說重了。還有話說得更重的呢,在佛經裡面,《佛說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祂說啊,如果有人在唸地藏經的時候,或有人在拜地藏菩薩像的時候,那麼有人不信,“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露出牙齒來嘲笑,或者背面偷偷地批評,祂說,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啊,“賢劫千佛滅度,”賢劫有1000尊佛,彌勒是第五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後面還有九百多尊佛。祂說這個一千尊佛全部下生、全部入滅了,那不知道幾十億年了,是人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
多可怕啊!只是因為你嘲笑、背面批評人家唸地藏經,你幾十億年都要在阿鼻地獄受苦,這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可見咒誓這個東西,佛為了要照顧眾生,讓眾生免於造業,祂不得不出此下策。
像第五代祖師弘忍大師,六祖惠能的老師,他作了一本書叫《最上乘論》。它裡面講什麼呢?“守本真心、直了成佛。”它不修這個修那個,直接守住你這個本有的真如心。像我們傳道,我們就是傳這個本有的真如心,得道以後,誠心抱守。你把這個心守住,就可以直了成佛。但是一般人不相信那,“哇,修行要經三大阿僧祇劫、要遍讀經論、要精持戒律等等,才有可能。”所以有人向他提出質疑。
五祖弘忍毒誓
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
入道之要門、十二部經之宗、三世諸佛之祖。
若有人依文行者,即在前成佛。
若我誑汝,當來墮十八地獄,指天地為誓。
若不信我,世世被虎狼所食。——《最上乘論》
結果祂就發誓了,祂說什麼呢?祂說今天我所說的法告訴大家,直接守本真心,是十方諸佛之主;直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經的宗旨;直接守本真心,可以超越一切的修行。如果我有所虛言妄語的話,我願墮拔舌地獄,生生世世不得超脫;但是呢如果有人聽了我說的話,不信我語,不相信我說的話的話,很抱歉,你會生生世世為虎狼所食。
你看看,多可怕!你要小心那本書,你不要去看,叫《最上乘論》。你萬一看了,你不信,那麼很抱歉那,弘忍大師已經為你咒好誓了,你會生生死死為虎狼所食。所以這個東西,聖人所做的事情,就是手段如此毒辣,為什麼呢?他要保護你,不得不這個樣子,愛的教育、還要鐵的紀律。所以我們今天講這個發誓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解釋清楚,不得不讓你發誓,為什麼呢?這樣子呢才會讓你有那種尊重的心才會生出來,不會不當一回事兒,所以要你發弘誓願。好,這個因緣講清楚了。
十條大願是韁繩
心如野牛,十條大願是韁繩
心牛順從韁繩就很溫馴
然後我們講十條大願。我們立十條大願目的在哪裡?十條大願裡邊呢,那十條內容是很精闢的,它每一條很簡單,每個人都聽的懂,它是很簡單,但是很細膩地在照顧你的身心。
像後學的修行很簡單,我要辦道,像這種經典班那,固定的班次,一個月有八場,一個月有八個經典班。有的是一個禮拜一次的,有的是二個禮拜一次,有的是一個月一次的。另外這種法會的課,不計其數。另外自己要做事業,要照顧家庭,上有老父、下有小孩子,很多忙亂的事情。要怎麼修持呢?我沒有時間讀經典的,一般人都以為後學一天到晚讀經閱典,沒有。我整天就是在回顧自己,當身心不安的時候、當家庭不順的時候、當事業出問題的時候、當道業出問題的時候、當講課出問題的時候,趕快回想自己有沒有照願而行?您若不照願行必遭天譴,你若願不能了難把鄉返。
無有別囑啊,注意喔,祖師告訴我們,我沒有別的囑咐,我就是告訴你們要照願而行。這十條大願一檢討,發現這裡面稍微有一點沒做好的,趕快調整一下,馬上就身心泰然。所以在這上面安身立命喔,非常有力量。
十條大願就是什麼?我們是心猿意馬,我們是一個奔騰的野馬,一隻野牛、一隻狂牛。那麼呢它的力量很大,你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控制一隻狂牛,是很困難的。而十條大願就是這個韁繩,這個牛、這個馬的韁繩。而這個韁繩的那端,抓在彌勒祖師,抓在師尊師母的手上,你只要順從這個韁繩的駕馭,這個牛、這個馬就會非常地溫馴。
大安禪師參百丈禪師
問:學人欲求識佛,何者即是?
百丈禪師:類似騎牛覓牛。
大安禪師:識得佛後又如何 ?
百丈禪師:如人騎牛回家。
大安禪師:不知道應如何保任?
百丈禪師:如牧牛人,執杖視之,不令其犯人苗稼。
我們舉一個禪宗的公案來說,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大禪師,叫做大安禪師。這個大安禪師呢有一回跑去問他的師父百丈禪師,他問他的師傅說,我想要尋找佛,哪一個是?事實上這就像我們跑去問前人,“佛在哪裡?”一樣,跑去問點傳師,“佛在哪裡?”因為百丈禪師他是有道統傳承的,跟我們一樣都是傳玄關的,只是他們傳的少而已,我們傳的多,我們是普渡眾生,他們是先修後得,修得很精密,才可以點道的。以前前幾堂課,後學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
那麼百丈禪師就跟大安禪師講說,“你恰似騎牛找牛啊。”你好像騎著牛在找牛。我已經指點給你了,本性就在這裡了,你騎著牛在找牛。這個時候呢,大安禪師就豁然開朗,啊,不再向外去找佛了,佛在心頭住嘛。他就說,“那從此以後我要怎麼做呢?”下一步要怎麼做呢?百丈禪師告訴他說,“恰似騎牛還家。”好像騎著牛回家,這就我們怎麼樣?願了還鄉,騎著牛還家。他說,“那要如何保任呢?”這一路上要怎麼走呢?他說啊,注意,這句話很重要,“執杖視之,不令其犯人秧苗。”手上拿著拐杖,看著這個牛,不要讓它犯人秧苗。
這個杖呢就是我們的十條大願,這是你的寶杖,你必須拿著它,面對著你的心牛。當它犯錯了,“你怎麼不照願行呢?”就像我們打牛一樣,“你怎麼不乖乖走路呢?你怎麼亂跑呢?你怎麼亂吃草呢?你怎麼亂踏秧苗呢?”就像這個樣,拿十條大願來鞭策自己,鞭策這條牛。大安禪師就憑這個,一路還家,成為一代高僧大德,就這麼單純而已。
好,現在話說到重點了。我們現在來談一談我們所立下的十條大願,從第一條開始細說分明。
第一條大願,得道以後,“誠心抱守”。
玄關者,不二法門也,所以你的心收回玄關的時候,進入不二的狀態。後學時常提醒大家,當你的心回到玄關的時候,就是心是處於不二的,不落善惡是非分別的,處於一種完全休息的狀態,叫“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後學時常感慨,人的手,累的時候知道休息,放下來休息,人的心疲憊的時候不知道休息。他想東想西想累了,他換個東西想。就像手敲榔頭敲累了,我換來刷油漆,那是換勞累另一塊肌肉而已。人的心就是這樣,勞累完了這樣,又勞累別的,所以找不到一個歇處。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楞嚴經》
而今天我們傳不二法門玄關,因為我們心落在兩端,就是在忙,就是在亂,善惡是非禍福吉凶,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好的,睡覺作夢還在憂愁成敗得失。所以傳你玄關不二法門,當你的心收回這裡來的時候,這裡的磁場可以讓你的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就像手放下來了、就像眼睛閉上來了,就像這個樣子,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心要找到一個安歇之處,這叫“歇即菩提”。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
明師指點的時候呢,就是通過整個傳道儀式,讓你的心從四面八方回來,而且在這裡真正地歇下來。那麼我們一求完道,離開佛堂以後,心又跑出去了。所以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把放逸了的心,再收回來。而收回來很簡單那,你有求過道了,開了竅了,這邊磁場的力量很強,只要你念頭一動,收回來就好了。或者是說呢,你沒有這個力量,你可以用三寶,默念真經、手抱合同,這個力量更加強,心就可以從四面八方收回來了。
上次後學來講課的時候,有位道親問後學,說“郭點傳師啊,你告訴我們要用三寶,要用三寶來保護自己的本性。可是呢道場中講說三寶不可以隨便用,要脫節避難的时候才用。那我們平常沒有劫難,用的話呢,一用三寶,驚動仙佛。那麼仙佛來了,看你沒事,‘喔,狼來了。’那麼下次你又用,仙佛又來了,‘哎,沒事嘛!’再下次你用的時候,仙佛不來了。”
用狼來了的故事来比喻我們用三寶,這是不恰當的。為什麼呢?我們三寶是脫節避難,沒有錯,可是你要瞭解什麼是劫?什麼是難?灾難有兩種,一種是身災,一種是心災,心災比身災可怕。所以說聖人調心不調身,聖人是調心不調身的,聖人重視的是心靈的災難。你看,身體的災難是什麼呢?火災啦、風災啦、生病啦、車禍啦、飛機失事啦,這是身災。這種事情,一輩子都碰不到一次,而且最好不要碰到,那你一輩子不要用三寶了。心靈的災難更可怕,身體的災難最多讓你的肉體死掉而已,而心靈的災難,是可以讓你去傷害別人,可以讓你去下地獄的,結下很多的業障。
什麼是心靈的災難呢?我們心靈,時常為四大魔王所困,哪四大魔王呢?貪嗔癡慢,贪心、慎恨心、愚痴心、傲慢心。還有很多的小夜叉、小修羅,是什麼呢,嫉妒、毒害、迷惘、痛苦、憂愁、煩惱、猶豫不決等等的。這些東西不斷地在困擾你,這個不是劫難嗎?這是真正的劫難。這個會讓你身心不安;會讓你陷入焦慮、恐懼;會讓你下錯判斷;會讓你情緒不寧,而造成你呢跟家人衝突、跟朋友衝突、跟親朋衝突;甚至是呢身體健康發生損害,都會發生的。所以這個是真正的劫難。
這个時候呢你要用三寶,你心平氣的時候當然不需要用,心不平氣不和、心亂如麻的時候,方寸大亂的時候,趕快用三寶。所以中國人講方寸很好,方寸,一寸見方啊,講的就是玄關。方寸大亂那,方寸大亂就是眉頭深鎖,就是這裡出問題了。你心亂的時候是不是,呣?眉頭深鎖。我們心亂會不會皺個嘴巴?絕對不可能的,一定皺眉頭的,因為這裡亂掉了。所以這個時候要收心,你要平常養成收心的習慣。
我舉個例子來說。去年後半年的時候,後學到豐原去,在台中有一位林老師,他是一個相當天才的音樂創作者,心靈非常地敏銳。他還沒有求道,然後呢就為我們創作道歌,做得非常好。他有這個因緣,他的道歌做得非常的好。這種音樂,還有那種詞曲的表達力、對佛堂的那種感受,細膩深刻。那時候他還沒有求道,後來呢後學去度他,要他來求道,他也答應要求道了。哎,晚上就做夢,夢見有三盞佛燈,有一個佛桌。哎,怪哉了,他就寫了一首曲,叫“玄關”。我說“你怎麼知道叫玄關?”那時候他還沒有求道。他說“我不曉得,玄關這兩個字冒出來,我就寫了一首曲,叫玄關。後來吃了三天的素就來求道了。
他才求道幾個月而已,看看他誠心抱守的經驗,我們聽聽看。上個禮拜一後學去豐原講課,提早到他那裡去,因為他是新道親嘛,又是後學度的,後學想去關心一下,看看他修的怎麼樣。他說“哎呀,玄關變成引導我的力量。”我說怎麼引導你呢?他說“哎呀,一言難盡,‘道可道,非常道。’”
我說你不能這樣說啊,這樣子好了,我來引導你。第一,玄關對你的思想有什麼影響?
他說“影響太大了。我的思想就是我創作的靈感。我現在知道什麼叫作非思想性的靈感。我時常默念真經,把心收回玄關,心裡覺得很安詳。然後突然間呢玄關會有一種感覺,啵,”不是發出“啵”的一聲喔,你們不要一天到晚去找那個聲音。那是感覺,好像“啵”。“有靈感跑出來了。”那種感受,他很難去形容。趕快,他有整套的聲音電腦合成音樂。然後再放出來,覺得不對,再慢慢調整。調整出來以後,啊,這個感覺抓到了,這個音樂就好。所以他一人一個音樂工作室啊,他的創作非常的豐富,自從求道以後,他永遠有用不完的靈感。
我說好,第二個,玄關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他說“喔,影響太大了。我生活,我走路也好、我待人接物也好、我談生意也好、我吃飯睡覺也好,我折衣服洗衣服,”因為他是一個單身的人,他說啊“玄關會有一種無法形容的一種判斷力,它會幫我判斷,這個是對的、是錯的。比方說如果我做錯一件事情了,玄關的判斷 ,就會強有力地出現,讓我覺得不安。那我就趕快調整,哎,調整到心安了,果然好。這個時候呢,經過一二天以後、三四天以後呢,跟我接觸的人那、事啦,就會自然產生一種確定,這個是正確的。這個時候呢,還沒有用知識去判斷以前,已經先有了什麼?靈性的判斷。”他說“這是玄關對我生活的影響。”
我說那玄關對你的健康的影響呢?
他說“健康,就跟情緒有很密切的關係。我的情緒,以前時常在焦慮當中。因為我是一個很敏感的人,以前我在創作音樂的時候,時常因為音樂創作不出來,就進入一種緊張到胃痙攣,還要送醫急救。而現在呢,因為我常常用三寶,心很寧靜,所以完全沒有這種情況,心平氣和。而且以前胃痙攣那、緊張那種情況,已經完全消失。”
你看看,這是一個新道親,他只是因為誠心抱守,他得道以後沒有忘記他的本性。他的功夫老實講,還很粗糙啊,入門的功夫而已啊,可是已經有這樣子的感受出現。他說什麼呢?他說他覺得自己一直向童年退回,他說一般人也許會覺得這是一種退步、退後,可是他的創作卻越來越豐富、事業越來越成功。他自己的感受,一直退回童年。
我說,怎麼講退回童年呢?他說“童年的時候的一些特質統統都出來了。我童年的時候說話很坦白,後來進入社會,慢慢說話越來越不坦白,現在又越來越坦白了,有話實說;我童年的時候很乖,長大以後變得很有叛逆性,現在我又很乖了。很奇怪,我現在很願意聽人家的話,很願意順從別人。最重要的是,郭點傳師,我昨天中午,我在馬路上,我跟一隻狗講了十分鐘的話。”
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道德經》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
變成小孩子的樣子,斷不得進天國。——《馬太福音》
可以看到這個人慢慢地退回到一種老子講的,有道之士要怎麼樣?要“複歸於嬰兒”;孟子講的要怎麼樣?“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耶穌講什麼?你要回到天堂,要先變成像小孩子這個樣。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只是因為誠心抱守,他的生命就在全面地成長,而且全面地還原。注意喔,成長和還原同時進行,他還原又開始成長。這是很不可思議的解脫力量啊,這是不可思議的解脫,菩薩住不思議解脫境界。你沒有辦法去想像,生命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天地之間不可思議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就在你生命中發生。
所以說,來到佛堂也好,回到靈山也好,在這裡充分地休息下來,誠心抱守。所以我們得道以後不要忘記明師一指,不要忘記你的本性,這是很重要的。當你的心收不回來的時候,念真經,手抱合同,一定要把心收回來,這是修持的宗旨所在。六祖惠能就是這樣子而已喔,六祖慧能一生只有一句話,他說我“念念不離自性”而已,我念念沒有離開我自己的本性。
我們傳道就是傳你自己的本性,你如果能夠念念不離自性,你就是六祖惠能了,就這麼簡單。你如果念頭,十念裡邊能夠收回來一念,那你就是個修行者,有道之士;你如果一百念裡面能夠收回來一念,你也算是個好人、善良之人。就這麼簡單
02 實心懺悔
好,我们講完誠心抱守,再講下一條大願,叫“實心懺悔”。
取相懺-早晚愿懺
作法懺-佛堂佛光普照
無生懺-回到玄關,念念無生
懺悔,這個大家都知道,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但是你能不能拿出真實的心來懺悔?關鍵就在你有沒有誠心抱守?你的心,如果沒有守護本性的話,你的心就是向外在追求。有求皆是苦,這釋迦牟尼佛講的,“有求皆苦,無求乃樂。”你一直在追求的情況下,你不會看到自己的錯誤,你只有看到我要追求什麼。還有什麼?你會看到別人的錯誤。凡是妨礙你去得到你所要東西的人,統統都是討厭鬼,統統都是討厭鬼。像父母親不准你打電動玩具,他就是討厭鬼;像你的同學呢,阻礙你的前景,讓你成為第三名、第四名,而不能成為第一名,他也是討厭鬼。
所以人會活在一種貪婪和憤怒之中,和仇恨之中。貪婪,追求自己所要的東西;仇恨,看到別人的錯誤,討厭別人,覺得別人妨礙我的幸福、妨礙我的前途。他不會回過頭來看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不會。所以終其一生呢,只是在追求,只是在計較而已,不斷地追求和計較。
因此你得道以後,如果誠心抱守,你生命自然進入一個實心懺悔。而懺悔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做取相懺。取相懺是最簡單的懺法,就是我做了什麼錯事,我直接面對。比方我抽菸不好,它有一個相,一個抽菸的相,我懺,以後不要再抽菸了;我罵人不好,我懺,不要再罵人了,等等的,這叫取相懺。
這種懺悔的方法呢,釋迦牟尼佛批評叫做什麼?巨石壓草。好像用大石頭來壓草,等你暫時壓制住了,草會從旁邊長出來。這個連佛洛伊德都不贊成,這叫取相懺。但是呢它起碼還壓住了,不會亂長,是暫時的一種扼制,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因為取相,已經成了相嘛,已經成為過失了。你沒有追究其原因,所有一切的罪過,都是從念頭出來的。所以說呢,修行者告訴你,不要照顧你的身體、不要照顧你的事業、不要照顧你的家庭,要照顧你的念頭。念頭照顧好時,一切都照顧好,取相懺。那个是屬於照顧自己的言行舉止,叫取相懺。
只是一般道親都是這樣在懺,所以說每天早晚愿懺,懺悔,懺悔佛前改過自新。然後就念,啊啊自己在做什麼,做了又希望懺,懺了又犯、犯了又懺、懺了又犯,內心非常地痛苦。覺得自己怎麼沒有力量來改變自己呢?會有這樣子的一個自暴自棄的想法,因為你落到取相懺裡邊。
所以第二階段呢,要升華到作法懺。作法懺是什麼呢?請高僧大德來作法,為你懺一切的罪業,甚至宿世的罪業都可以給你懺,他有法力。像梁武帝那個時候,他的國師是志公禪師,他是觀音菩薩轉世。為什麼知道他是觀音菩薩呢?因為那個時候有一位大畫師,就像我們現在張大千一樣,他叫(张)僧繇,他畫畫,畫得很好。梁武帝呢叫他去為志公禪師畫畫。志公禪師問他說,你要畫我什麼像?他說我要畫你的本像。結果志公禪師手一分,變成四(有說十二)張臉,四(十二)面觀音。他嚇傻了,不知所措。所以到現在,這個世界沒有留下志公禪師的畫像,只知道他是四(十二)面觀音。
然後志公禪師呢,那個時候是梁武帝的國師。而梁武帝有一個太太,就是皇后,她也是一個修行者,修佛教的,可是她另外拜了一個當時也是高僧大德,很有名氣。在我們台灣也有很多高僧大德,非常有名。所以有名僧、有明僧啊,有的是很有名的僧人,有的是真正高明的僧人。但她那個是屬於名僧,有名氣的僧人,名氣非常的大,口才非常的好。像後學一樣很會講,但不見得是高明的。
然後呢他講了一句名言,這個名僧講了一句名言,到現在我們還流傳不止,“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所以說呢,這個梁武帝的皇后啊,大魚大肉地吃,還認為自己是有道之士。而且以皇后之尊,到處宣揚這種邪法。那麼死了以後呢,變成大蟒蛇,不得解脫,而且在皇宮附近徘徊。她托夢給梁武帝,說她變成大蟒蛇,而且蟒蛇的這個鱗甲裡面,每天有蟲在咬,每一片鱗甲裡邊都有很多蟲在咬,痛苦不堪。她說她現在才知道志公禪師是大德者,希望志公禪師為她做懺,作法懺。那就是很有名的什麼?梁皇寶懺,有沒有聽說過?到現在還有,梁皇寶懺,還流傳到現在。
志公禪師為她做梁皇寶懺之後呢,當天晚上梁武帝就夢見皇后來托夢,說非常感謝皇帝您請志公禪師為我做法懺,所以今天我往生天上去了,脫離大蟒之身。那麼那個蟒蛇的軀殼在哪裡,還告訴他,還把它埋葬掉,這叫作法懺。而我們修道呢作法懺是很重要的。
什麼叫作法懺呢?仙佛慈悲,佛力加被,這很重要。所以我們要回到佛堂來,接受佛光普照。像後學每次到天台聖宮來講課,大家也許會覺得,後學來這裡是來講課的啊,事實上我來这里接受佛光普照。所以每一次後學來這裡上完課以後,回去一個禮拜,金光強強滾。啊,熱的很那,这是不可思議的,我的收穫更大。所以這種佛光普照的力量呢,可以化解很多的業障,你沒辦法想像的,它可以化解很多的業障。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像我們在座道親是不是大部分,絕大部分,百分之九十幾都能夠吃素了,對不對?都是素食清口。但是後學是佛教徒出身,後學有講過,這邊還有戒疤在的。佛教徒除非你出家當和尚啊,在叢林裡邊沒有辦法,不能鬼混那。你要是在家人那,你要吃素很困難那,要用強大的戒力啊、強大的毅力,取相懺那來吃素。
後學還沒有求道以前就吃素啦,吃得很痛苦啊,想肉都想瘋了。很想吃素啊,可是克制不住,為什麼?沒有作法懺,光靠自己的力量。所以你看像林清玄,林清玄是佛教在家之士,大德中的大德啊。那個時候他鼓勵人吃素啊,他那個口才多好。他寫一篇文章講,說我們吃一隻螃蟹,製造了七個地獄。這只螃蟹,把它從水裡面抓起來,把它放在這個湯裡面一燙,這叫沸湯地獄;然後把它手腳截斷,叫斷手地獄、斷腳地獄;送到嘴巴去咬,這叫刀山劍樹地獄;送到胃裡邊去攪,叫糞沼泥沼地獄。哇,你看多厲害呀,講的人家都不敢吃肉啊。
後來他吃了三年的素,又開葷了,控制不住、忍不住。開葷以後還說什麼,“吃葷吃素與佛何干?如果吃素可以成佛,牛啊、馬啊、羊啊,通通成佛了。”喔,你看,那口才真好,自己吃不了,還叫別人都不要吃。這個後學很了解,為什麼呢?沒有作法,沒有法力、佛力加被。
所以以前後學在佛教的時候,哇,吃素吃的很痛苦,整天想吃肉。那個時候,我雖然打著吃素的招牌,但時常到這個面店裡邊去吃陽春麵。這陽春麵裡是有排骨湯的喔,吃不到肉,混一點肉湯吃也好。像現在我要是坐飛機、坐火車,看到旁邊有人吃排骨便當,哎呀,聞到真是喔,聞到好怕啊。那個時候不是啊,呣,喝湯聞香也好。
所以這個完全不同啦,那種業力的剝落,因為業力糾纏,因為那块肉裡边有太多的性命債。你沒有常常接近佛堂,經過道場的佛光普照、作法懺那,因為我們這個佛堂是一佛出世千佛助道。彌勒祖師出世,所有的佛都來搭幫助道,佛力非常地強。所以我們道親只是常常接近佛堂,自然這些習氣就會剝落。
像後學以前,那時候吃素,而且後學弟弟也吃素。哇,他更虔誠,他那時候也是佛教徒。喔,那個吃素,自己在家裡邊買一個鍋子,然後自己刷洗、自己做菜。那個時候後學看到他,都雙手合十啊,恭敬得很。自己慚愧呀,因為我偷吃陽春麵。有一次後學去吃面的時候啊,我在那邊吃著吃著,我還怕被別人偷看到了。哎,我看到前面一個人背影很熟,哎,怎麼會這麼熟呢?那當然熟了,我弟弟。哎喲,我好奇了,你來幹什麼?我就跑去看看,嘿,他在吃牛肉湯麵,就是沒吃牛肉而已嘛。我說你怎麼吃牛肉湯麵呢?他說你不要笑我,你吃排骨湯麵。因為那個陽春麵都是大排骨去燉的嘛,我們倆個人就互相嘲笑了十幾年,真的是。
现在吃素啦,现在清口茹素,現在是在道场里边修行,佛光普照啊。那真是,不要说,闻到都想吐啊,那從根本里边斷掉了。我們在坐道親笑得出来,就知道,有這種經驗。根本不需要去對抗那塊肉啊,不需要對抗,這叫作法懺,他真正地解脫。這個力量很大的,他有很多宿世的業障啊,你沒有經過作法懺,你根本沒辦法解脫。
我舉個例子來說。後學啊前幾年到這個台北喔,重慶北路那邊道場講課。有一個黃壇主,她是新道親,但是她很誠心,就當了壇主。她才修了三年而已,就當了壇主,清口茹素,非常地誠心。正在發心的時候呢,他的先生車禍,撞斷腿了。她很憤怒啊,她说仙佛菩薩怎麼不保佑呢?我修道到現在,我家裡也沒有比較有錢,那麼呢起碼求個平安嘛,竟然說讓我先生被車禍撞斷腿。她說“覺得這個道,我不修了,佛菩薩不保佑。”她就離開道場。那種人很爽快,女中豪傑,她說不修就不修了,大家去勸她也沒有用。
後來呢有一天,因為他們那邊有仙佛臨壇,有一天濟公老師法會時臨壇,告訴辦事員讲说,去找那个黃某某來,黃壇主,那個黃某某來。喔,大家就緊張,那個人會罵人的啊。“哎,老師慈悲啊,她已經退心赖、退道了,因为她先生腿跌斷了。”老師說“叫她來,就說我叫她來,你去叫她來就對了。”那些道親就很忐忑不安地就去了。去了見到黃壇主,說“老師臨壇,需要請你過去一下,有事情要跟你講。”結果這黃壇主怎麼說?“正好我還要找他算帳呢!”哎,就去了。
她到了那邊以後,人家看到仙佛、看到濟公老師,馬上跪下來、頂禮,她站在那邊,双手抱胸,脚踩三七步。在那邊看妳到底裝神弄鬼什麼,害我先生跌斷腿。結果濟公老師就講啦,祂說“黃某某啊,妳不要跟我生氣,我今天跟妳把帐算清楚。”祂說“我請問一下妳,妳阿公死的時候,妳阿媽幾歲?”她說“我阿公死的時候,我阿媽三十歲。”三十岁就做寡妇了。祂說“好,我再請問妳第二個問題,妳爸爸去世的時候,妳媽媽幾歲?”她說“我爸爸去世時候,我媽媽三十歲。”哎,她就觉得很巧啦,怎么我阿嬷和我妈妈都是三十岁当寡妇的?這時候濟公老師就說,“黄某某,请问妳今年幾歲?”她說“三十歲。”祂說“今年輪到妳了。”啊,嚇死了,跪下來了。
祂說“你要知道啊,你們這三個啊,你阿嬤、你媽媽、你,三個人前世,一百多年前的時候,共同謀殺了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的太太,那一年剛好三十歲,帶著一群小孩啊,沒辦法生存,上吊自殺了。夫妻兩個冤魂那,決心要讓你們三個人那,生生死死統統做寡婦,而且都是三十歲守寡。今天輪到妳,因為有修道啊,所以說呢這筆債啊,我濟公老師挑下來了。”
這叫作法懺,佛法有力量給你挑下來。要不然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啊,想懺悔都無處懺起。所以有時候有人糊裡糊塗得了癌症啦、被車撞死啦等等,那個就是宿世的冤業。在我們道場中,這種事情是可以化解的,只要你誠心那。祂說“因為妳誠心修道啊,所以說我幫妳化解了,希望妳積功累德,你自己斟酌一下。好,我現在問妳還要不要修道?”她馬上啪嗒跪下來,“要修!要修!一定要修!”所以我們知道我們道場作法懺的力量,大到什麼程度。
以前梁武帝,他有特殊因緣才可以作這法懺,而我們這是普渡眾生啊,人人有份那。包括後學自己啊,我自己以前家裡邊,不是精神病就是癌症啊。兩個精神病、兩個癌症,真的是一塌糊塗啊。以前後學不是長這個樣子的啊,長的跟一只蝙蝠一樣啊。那個相,說有多難看就有多難看那。以前後學有講過嘛,算命的看後學的相(照片),說這個人徒勞無功、死於非命。怎麼也沒有想到,今天變成這個樣子。
所以說呢作法懺,力量非常大。只要妳回到佛堂来,只要你心中有佛、有道,只要你能夠搭幫助道,為這個道說一點話、做一點點事情,甚至後學常講的,回到佛堂來打瞌睡都沒關係。來到佛堂睡覺嘛,夢見周公,很好,比聽我講課還好。所以說呢這是作法懺。
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系縛。——《六祖壇經》
但是還有最高明的忏悔,叫無生懺。無生懺就是後學剛才講的,照顧念頭,這是一個高僧大德的懺悔。念頭還沒生以前,先把它懺掉。六祖惠能講什麼呢?他說我們所有的煩惱來自哪裡?前念後念念念相續,是名束縛啊。前面的念頭、後面的念頭,念念相續不止。
我們想一個人,從這個人想到一個事,還一直相續不止,很可怕的啊。念頭一動,跑哪裡都不曉得了。有時候我們呢,還在幾秒之內,念頭已經轉了好幾個人事物,轉到哪裡去了,自己都不曉得。動腦筋最喪失能量啦。你說一個出勞力的人,做工作了一整天,很累,睡一覺起來精神飽滿。念念相續的,是名束縛,那你身心就受到束縛。這是真正的業障,真正的罪業在這裡。
所以要無生懺,要念念無生,念念回到什麼?不生不滅的本體。你的心收回來的時候呢,就是進入一種不生不滅的狀態,叫念念無生、念念不住。這個時候,你還是有思想,可是這個思想呢不會怎麼樣?前後相續,不會黏個不停。你隨時可以收回來,隨時会注意到自己的本性,這叫念念不住。沒有黏在那個人、那個事上面,隨時可以回得來,這個叫做無生懺。
這叫什麼?“牢栓意馬念無生”啊,我們這個彌勒真經上面講的,“牢栓意馬念無生”,牢牢地拴住這個心猿意馬,念念回歸無生本性,不生不滅的本體,這個是叫無生懺。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萬一。——《莊子》
那麼這種人呢,當下無我,他無生嘛,無念,“無念為宗”,他抓到生命的宗旨了,然後隨時可以有念歸於無念。無念則無為,無為則無我。所以這個人根本,既然無我的話,所有的業力都捉摸不到,他不存在了。他的生命,已經跟整體的生命融合成一體,跟天地宇宙融合成一體,他不再是一個小小的個體,所以業障找他也不到了。他這叫大人,這就所謂儒家講的大人,象天法地的大人,和天地融合成一體的大人,所以天地與我為一的大人。
我們人就是因為念念相續,啊,我的煩惱、我的憂愁、我的人、我的事、我的理想、我的抱負,一直想一直想,所以就有一個我,一直有一個我在,這叫我執。如果你這個念頭截斷了以後呢,你這個“我”就不存在了。不存在以後,你的生命不是消失了喔,你的生命就變成一個大我的生命、整體的生命。這是真正的無生懺,最高明的懺悔。
03 不虛心假意
問清楚:為什麼來修道?所求何物?
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
好,再往下呢我們看第三條願,“不可虛心假意”。
壇經裡邊講的啊,“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名一行三昧。心要直啊,不要彎曲啊,不要虛心假意,不要嘴巴講的是一套,心裡想的是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很多人這個樣子,尤其修道千萬不可如此。你進入道場第一步,你要問清楚,我為什麼來修道?這個很重要。
五祖弘忍: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對曰: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像六祖惠能去見到他的師父,弘忍大師的時候,弘忍大師第一句話就問他,他說你千里迢迢來到這裡,所求何物?他說,我“惟求作佛,不求餘物。”這就很直啦,我沒有追求別的,他認得很清楚,我就是要作佛,其他的我不求,功德果報等等我都不求,他是很誠心地告诉他。
這叫直心是道場啊,你修行首先要直心,直心是什麼?不可虛心假意,不能自欺欺人。大學里邊講誠意,“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不要自欺也不要欺人,尤其不要自我欺騙。你到底想要什麼,要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修道呢,沒有什麼可羞恥的,不是每個人修道都要成佛的,有的人進入道場,因為他有他的理想。有的人進入道場,是為了要仙佛菩薩保佑,要有福報,修人天福報的。這種呢,說實在話,在道場中,裡邊還占大多數。但是呢,你不能滿嘴仁義道德,我要普渡眾生,我要什麼什麼,事實上心裡想的是人天福報。就像剛才那個三十歲的壇主一樣,她心裡想的是要人天福報,她嘴裡說呢,是要普度眾生。所以當她的人天福報沒有得到時,她就會怨恨,這就是虛心假意,她就走不下去。
那那邊他們是有仙佛借竅仙化,幫她解決了,要萬一我們寶光道場碰到這種事,怎麼辦?沒有這種方便法,不是不能解決嘛?要解決要防範于未然,不要事情發生。要問清楚,你為什麼來修道?這個要搞清楚,不可虛心假意。
求財→佈施
求健康→打掃佛堂
求家庭和樂→排憂解難
求清靜解脫→念念回歸自性
普度眾生→渡人辦道
你要问自己问清楚,我如果是修人天福報的,我求仙佛菩萨保佑,我希望能够让我的生活越來越好、身體越來越健康,那你就是照這樣去修。你要这样修,我就告诉你,你想要有錢你就多做佈施,很簡單;你要想身體健康呢,你就常常來打掃佛堂,佛堂是法器,你能够把佛堂照顾好,佛堂钉子脱了啦,你把它钉好,我告诉你,你身体健康的很。
像以前後學身體很不健康啊,百病叢生。後來家裡設了佛堂以後,喔,哪裡有一點問題,我就趕快給它弄好,油漆脫了就補。喔,現在身體壯得跟什麼一樣。這是報啊,你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看你追求什麼。
當然我們不是說只能求這個不能求那個,有的人心量大,他什麼都要啊。但是如果說,你根本對普渡眾生沒興趣的,你勉強自己去渡人那、去辦道,你會很痛苦啊。這種人那,你如果只是求人天福報,你不如來莊嚴道場,你不如來財施、佈施道場;如果只是為了身體健康的話呢,那你就來照顧道場、維護道場,做無畏施,這個很簡單那;你如果希望家庭和樂的話呢,那你就到道場中來,看有什麼人事,大家誰批評誰、誰批評誰的,我告訴你,你就在這邊化解,哎,你不要製造糾紛,你要化解糾紛,家庭一定和樂,這是聖凡兼修的不二法門;如果你的心胸是在普渡眾生的話,那你就要去度人、辦道、成全人;如果你的心胸是在自求解脫的話,那你就要念念回歸本性。有的人是修羅漢道,自求解脫的;有的人是修菩薩道,普渡眾生的;有的人是修人天福報的,希望能夠幸福快樂的。
這個不能虛心假意,要問清楚。而且這個不會一輩子這樣子,他會慢慢進步。頭十年我是為了修人天福報;第二十年我可能自求清淨解脫;第三十年,我真的發心要普渡眾生了,這是不一定的。不能含混那,不能含混,要問自己問清楚,不可虛心假意。為什麼修行?這很重要。
所以楞嚴經裡面,阿難他被魔女迷惑,戒體將毀啊。釋迦牟尼佛把他救過來以後,告訴他說,你要直心回答我的問題,十方諸佛因為直心故,沒有諸委曲相,不會修道修的很委曲。阿難就是因為心懷委曲啊,覺得自己受冷落委曲,所以說呢,就被魔女迷惑。那你直心回答我,你為什麼修行?這個很重要。你為什麼來跟我修行?你身為一個王子,阿難也是王子啊,你為什麼來跟我修行?
他也很誠實地回答,他也不說普度眾生等等的,他說因為我好色。阿難是個好色的人,可是呢,他看到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琉璃映徹,不是世間美女可比較的。所以他看到那種色,啊,真的太…,他希望自己也變成那個樣。他因為好色的緣故來修道的,他很清楚地告訴釋迦牟尼佛,這個就是直心。你要找到自己修行的原因,這叫做不可虛心假意。我們每個人要好好地問清楚,我為什麼修道?要問清楚。
像後學的哥哥,就很清楚,他是台大的博士,他是教授,但是他是修人天福報的,他非常清楚,而且很有效。他平常不跑道場,捐錢而已,聽到有錢要捐,總是功不唐捐,他都會動的。他女兒,腦袋長個瘤,醫生檢查,不知道怎麼辦好,很奇怪的瘤。帶到後學的佛堂來,叩一千叩首,求一杯供茶喝下去,馬上好。他力量很凝聚,因為他沒有滿嘴仁義道德、普度眾生,沒有分散,仙佛不會不知道怎麼幫助他。他跟上天告訴的很清楚,我就是我要這樣修行,我的目的在哪裡,希望上天成全我。
平常都不修道的啊,要這個博士論文要通過,就趕快到佛堂來拜了,拜完就上了,他就有這個能耐。他讀博士班,他讀二年,而且還是兼差的,一邊在大專院校當副教授,一邊拿博士,二年就拿到了,還是台大電氣系的博士。憑什麼?他就是上天保佑,有福報。什麼叫福報?有福報,不虛心假意,他很清楚,他最關心的就是這個。
每次後學到哪裡去講課,他都要問,哎,一堂課多少錢那?我說沒有錢的啦。沒有錢你還講啊?呵呵呵呵,他不會虛心假意啦,很清楚的。所以每個人發心不同,我一點都不會諷刺他,因為我覺得這是他的發心点,他很純,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在求什麼。這是一個例子,不要虛心假意。
我們修道人要問清楚,自己在追求什麼?不可虛心假意。如果虛心假意,你就會修得很委屈,就像釋迦牟尼佛說的,修得很委屈,因為你要的,你沒有得到,你又不好意思說自己要什麼,所以心裡就憋憋扭扭的,所以在道場裡邊看起來就那樣憋憋扭扭的,很鬱卒,每個人修得那樣,很鬱卒。事實上想要很多東西,我有話要說,我有東西要追求,可是不能說啊,說了好像很庸俗,說了好像道心不堅固。我們一開口,當然是要普度眾生,“道傳萬國九州,化娑婆土為蓮花邦。”心裡想的是,怎麼可能?這個世界這麼亂,怎麼可能給我化得了?你沒有這種大願,沒有大志。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此之謂自謙。——《大學》
不強迫你,但是你要告訴自己,我為什麼修行?講得清清楚楚,告訴自己、告訴上天。不好意思告訴別人,沒關係,至少你要不可以自欺。“誠其意者,毋自欺也”,這很重要,像這樣(勿自欺)才可以自我受用,“謂自謙”。這個自謙呢就是自受用的意思,自己會受用。修道一定要修到受用,不是空口說白話。
我今天為什麼修行,而我真的是受用了,我進入道場,心想事成,我心裡想要什麼,它可以成就。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虛心假意,沒有虛心假意就能夠心想事成。當然你要所求者正啊,你不要所求不正。
像後學那邊有一位道親就跟我說,“哎喲,郭點傳師,三寶真的是沒有用哎。”我說怎麼沒有用?你舉例來說。哎,他是做生意的啊,做外貿的嘛。他說,“我到中東去做生意,我夾帶了一些東西進來喔,過海關那,那個海關查到要沒收的,當然不是毒品啦。”結果他緊張了,開始用三寶,“仙佛慈悲啊,不要被查出來啊。每次用,都被查出來。”我說,那當然,那個三寶真靈啊。三寶是保護你不要犯罪的。你不用則已,一用仙佛來了,啊,這小子想犯罪,丟我們一貫道的臉,趕快給你出現,現出原形出來。
所以你求要正啊,你不要亂求一通。不可虛心假意,這是很重要的喔。我們時常講,啊,不可虛心假意,就是“我們不要虛偽嘛,說話要直嘛。”那是很空洞的。要像六祖惠能一樣,斬釘截鐵地說一句話,“惟求作佛,不求餘物。”上,要像六祖慧能;下要像我那個哥哥,惟求福報,不求餘物。呵呵呵呵,那就對了。
04 不退縮不前
千考不退
難關考驗精進不退縮
勇猛精進可以突破挫折
第四呢,“不可退縮不前”。遇難遇考就退,這是麻煩的。我們人有時候會勇往精進,會拼命向前走、向前沖,為什麼?前面這三個過來,誠心抱守、實心懺悔、不虛心假意,然後,哇,業力也消掉了。你誠心抱守,你感覺到這個道真好,那真的是全面開發你的生命,讓你返復到本來面目;然後你不虛心假意的結果呢,發現自己竟然呢所求得願,只要是正確的願望,上天都會讓你得願,都可以滿足你。所謂菩薩善滿眾生願那,都可以滿你所願。這時候你這種受用,當然會勇往直前。
可是勇往直前呢會受考。所以說呢有時候碰到難關了、碰到考驗了,就像那個三十歲的那個黃壇主一樣,哎,她就退縮不前了。要經得起考驗那,不可能永遠的順利的路啊,永遠的、順利的路在淨土;你在五濁惡世,五濁惡世為什麼叫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各種的汙濁,就是因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大學》
在道場已經算是夠如意了啊,可是還是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受到挫折,你不能退縮不前,你還要繼續勇猛精進。只要你精進,就可以突破挫折,必然如此。而且呢當你碰到挫折,你如果沒有退縮止前,你往前沖進,衝破這個難關以後呢,功力大進,因為經過切磋琢磨。像大學裡面講的,要經過切磋琢磨啊,才能夠成就。所以說“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為什麼?因為如切如磋如琢磨,他經過切磋琢磨的磨練,所以說呢,他才會造成一種永遠不退、永遠不忘。
高峰妙禪師
跌落萬丈深淵也要修行
在宋朝有一位高峰妙禪師,他為什麼叫高峰妙禪師?因為呢他修行的時候,都跑到一個高山上面、懸崖上面修行。為什麼他會跑到高山上面去參悟妙理呢?因為他平常沒有事,一只要修行用功他就打瞌睡,就愛睏,所以說呢他為了要鞭策自己,他不會因為這個原因就退縮不前。一般人想,“哎呀,我賺錢就很有勁,我一到佛堂,我就修不下去,那我乾脆算了,退出來了,覺得我不應機。”
他沒有,他知道這個“道”是好的,所以說呢他非修不可。他就站在懸崖上面,在那邊修行,修止觀、修定。哎,打瞌睡就會掉下去啊,所以他就提醒自己,這樣就比較不容易打瞌睡。可他的瞌睡蟲太厲害,竟然又睡著了。睡著以後,啪,真的掉下去了,真的從懸崖上面直墮而下。
掉到一半的時候,從懸崖的崖壁上,伸出兩隻手出來把他抱住。他大吃一驚啊,他說“是誰為我護法?“後面那雙手告訴他說,是韋馱菩薩。韋馱菩薩伸兩隻手從懸崖裡面把他抱住啊,哇,他心裡真的是驕傲極啦。
他問韋馱菩薩說,“韋馱菩薩,這個世界像我這樣子精進修行的人有幾個啊?竟然能夠感動韋馱來幫我從懸崖中把我抱住啊。”韋陀菩薩告訴他說,“你不要這麼驕傲,世間像你這種修行者,多如恒河沙數啊。而且我告訴你一個事情,因為你起心驕慢啊,我五百世不為你護法。”韋馱菩薩是護法大菩薩,所有的護法神都他管的。他下令五百世不護這個人的法,你自己去修吧,你那麼驕傲。你有辦法,你自己去修吧,你修行好。
這高峰妙一聽,慘了,以後从懸崖掉下來,沒人抱住他了。怎麼辦呢?但是他還是懺悔,懺悔以後,他還是要到上面去,他這次想說,這次跌死算了,就等於在補我以前的前罪。結果他又在那邊修行,又打瞌睡。你看看,明明知道沒有護法,他又打瞌睡。所以有的人業障現前到什麼程度啊。哎,又掉下去。
掉下去,又一雙手把他抱住了。他說“是誰為我護法?”後面的聲音說,“韋馱菩薩。”他大吃一驚,“韋馱菩薩,你不是五百世不為我護法了嗎?”他說,“你一念精進,消五百世罪業。”在困頓、在危險之中,還能夠精進不懈,可以消五百世的罪業,馬上給你消掉。這就是高峰妙禪師的修行經過。
千考不退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這給我們很大的警示。我們不要永遠想在順境裡面修,修行有逆考啊,有時候會故意讓你進入逆境,那這個東西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啊,它是要讓你“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它必然的考驗,考驗必然有,誰都有啊。
剛才講說“哎呀,郭經理,你自己修的四通八達的,就說你們大家趕快接受考驗。”事實上不然那,後學有很多考驗啊,就比方說最近好了,最近在很多道場有人傳播謠言,關於郭明義的謠言。第一個,郭明義是佛教派來的間諜,破壞一貫道的,這種謠言四起。所以他的書、他的人,你們要特別小心;第二個,郭明義是王好德的同路人,那位假祖師,那位假祖師的同路人。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這種事情在我們人生的路上,到處會碰得到,看你怎麼樣去突破難關。如果你碰到這種障礙,哎呀,我那麼盡心盡力在修道,還被人譭謗污蔑等等的。然後你就心生怨恨,你就退縮不前的話,完了,完了,所以說“午時成道巳時墜”。
有時候有人因為一時的挫折、一時的受到羞辱,那麼就十二點(午時)要成道,十一點(巳時)掉下來了。停止修行了,不修了,火大了,一口氣咽不下去,不修了。這個呢就是退縮不前,這是很可怕的喔,我們特別要提醒自己,千萬不要掉到這裡面去,退縮不前。
而且呢只要你一念精進啊,你突破這個難關以後啊,功力大增。因為什麼?“增益其所不能”啊,這種難關,就是要增加你所不能的、你所不知的。所以要再三地告訴大家,不可退縮不前。
05 不可欺師滅祖
修持有感應而驕傲自大
走向欺師滅祖
不虛心假意,不退縮不前,再來就有“不欺師滅祖”。這個欺師滅祖很可怕,往往經過前面四關的,很多人永遠都停留在那樣子,根本搞不清楚修什麼。菩薩眷屬啊,跟著人家修。如果真正誠心起修,從誠心抱守、實心懺悔,經過不虛心假意、不退縮不前,再來就有這一關在這裡,欺師滅祖在這裡。因為經過這些修行以後,他功力大增,他有很多的領悟,他智慧也越來越開,能力各方面,人緣、群眾基礎都很好,所以他很容易走向欺師滅祖的路。
所以我們注意在道場中,精進修行人,一個不小心就出問題。比方說像寫書的人,像我們高雄有一位前賢,他從前跟後學一起出道的啊,一起寫書的啊,他那個口才、文才都是一流的。現在他出家當法師,專門批評一貫道,在電視上面開節目批評,因為他認為自己超師越祖了。他認為自己的修行,遠遠超過這些前輩了。很容易這樣子喔,你苦心修行的話,很容易進入一種增上慢,自己增加了,就認為自己高高在上,於是就進入傲慢,然後就進入欺師滅祖。
尤其你精進修行,會有一些感應出來,一分的誠心,一分的感應;十分的誠心,有十分的感應。那些感應出來以後呢,如果你有一種自大、傲慢的心,事實上就是沒有真正地在不虛心假意上面下足功夫,在誠心抱守本心上面下足功夫,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然後這些感應出來以後,就自以為大、自以為是,包括後學在內喔。舉例子給大家聽。
著好喜樂魔經驗
後學記得在七八年前的時候,那個時候後學天天用三寶修行、講課等等的,人緣也很好。哇,後來就覺得自己越修越好、越修越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好到爆炸了。怎麼爆炸了呢?突然間出狀況了,突然間呢有一些生命裡的潛能被催發出來了。
有一年冬天,哇,我整個冬天突然間變得不怕冷。那年冬天寒流特別多,我就穿一個短袖的衣服,全身冒煙那,熱的無比;然後一點煩惱都沒有,都活在歡喜之中,覺得自己就跟彌勒佛一樣;而且不需要睡覺,24個小時,精力非常的充沛,辯才無礙;然後很多神跡也伴隨而來。
所以一個人那,修道,會有佛來助;你要入了魔的話,有魔來助,因為魔法無邊。佛法無邊,魔法也無邊。那個時候後學還有治病的能力啊,我這個手啊,有什麼毛病,按下去就好。這樣厲害不厲害?手一按,哎,就好。有人長骨刺,我按下去,“喔,好燙,好燙啊!”哎,等一下就好了,不可思議啊。那真是越來越覺得自己,越來越了不起。
有一次呢去講課的時候,到發一組去講課,啊,有一位壇主,那個壇主也是一個億萬富翁啊,然後說,我看她怎麼搞的,一直在流眼淚。我以為我講課講的很好,讓她流眼淚。事實上後學講課,一向是好笑不好哭的啊,就她一直在哭、一直在流眼淚,而且眼睛這樣掙不開來,眼淚一直流。
後來下了課了以後,她跑過來跟後學講說,“郭講師啊,”那時候後學還沒有領命,“啊,你真是佛光普照,你在講課的時候,我看你身上放出好強烈的光芒。哇,我眼睛都掙不開來啊。”那個時候,後學當然講說,啊,上天慈悲!事實上心理覺得自己真了不起啊,光芒這麼強。
趙州禪師:如何是道?
南泉禪師:平常心是道。
趙州禪師:還可趣向否?
南泉禪師:擬向即乖!
趙州禪師:不擬爭知是道?
南泉禪師: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擬之道,猶如太虛廓然洞豁,豈可強是非也!
心就越來越大,就越來越走向…,很多人走火入魔就是這樣,越來越自大。因為有一些非常的狀況發生,所以為什麼說“平常心是道”啊。你修行的時候,一定會有非常状况發生,你一定要以平常心來對之。
然後呢后来有一次呢,又有一次,有一群道親,後學去開一個座談會,那些都是人才。其中有一位人才,是點傳師的太太。她說啊“郭講師啊,你只要一開口講話,就有一股很濃很濃的檀香味,鑽到我的鼻孔裡邊去;只要你一閉口,檀香味就沒了。”
哎,我怎麼那麼了不起啊?!真是!又是光、又是香,那真是香光莊嚴那。所以說這種心喏,越來越傲慢、越來越大。後學很了解那些稱師作祖的人,就是這樣慢慢發生的。就是他們身上慢慢有神跡發生了以後呢,他們自然會越來越自大。
後來呀,神奇到什麼程度?有一次後學幫一位道親那,做木工的,從屋頂掉下來,說頭跌破了。那麼後學幫他加持,用三寶,手放在他頭上加持。結果呢,後學自己沒看到,旁邊的道親竟然看到,我手上都冒白煙、白霧,跟神仙一樣的。還真的是一步一步地走向魔道啊,自己都不曉得。那麼聽了以後,當然更得意了。
後來竟然身體也產生異相了,不怕冷、精力充沛、不需要睡覺,發瘋了,簡單地說。然後呢,而且神奇到什麼程度?預知未來。什麼事情我只要講了,就會發生。甚至打雷下雨這種事情,都是。那時很多後學跟著後學走啊,今天後學我,郭明義說,我要到新店去,那個時候剛好梅雨季,在下雨,我說“上天慈悲,新店今天暫停下雨吧!”到新店,雨就停了。臺北還在下雨,新店就雨停了。看看,魔法到這個程度啊!你一開口,就有魔來幫你的忙,就逼著你要稱佛作祖。
我運氣好啊,上天慈悲啊,真的是上天慈悲。有一次後學在看楞嚴經的時候啊,翻到一章,發現五十一種陰魔裡面有一種魔,叫做好喜樂魔。那個好喜樂魔就是,會陷入一種歡喜快樂,然後自以為得道,非常歡喜快樂,在人前人後歌舞不休啊。我那個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啊,然後精力充沛等等的。那個形容,每一句都跟我的一樣。我說這是什麼啊?我隨手一翻,喔,這個境界不錯。
翻到後面說,釋迦牟尼佛判,此人入好喜樂魔。啊,喔,到最後我手腳冰冷啊。啊,我真的入魔了嗎?那跟著我走的人不是都入魔了嗎?一下子一身冷汗一出來啊,神通盡失。那個冬天那本來不怕冷的,突然間,哎,怎麼那麼冷啊?趕快拿個棉襖來穿。又變成郭明義了,又變回來了,哎呀,要實心懺悔。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是謂魔業。——《華嚴經》
這個欺師滅祖就是這樣來的。我們不是隨隨便便的,欺世滅祖往往是經過苦修苦煉出來的啊,一念之差,就變成欺師滅祖。所以說魔是怎麼成就的?行諸善業,退失菩提心。魔不是說整天做壞事的啊,你看我們像現在這些假祖師,都是作好事的哎,都是叫人行善的。我們現在在批評道場的這些假祖師啦等等的,通通是行諸善業、退失菩提心。人才啊,大人才,可是沒有收斂的功夫。所以修行不能光發作,要收斂那,收斂含藏啊,要能夠收得住。收得住呢,才不會進入欺師滅祖。
所以魔是怎麼成就的?行諸善業、退失菩提心,魔是這樣成就的啊,魔做很多。就像後學七八年前的時候那樣,一天到晚去幫人家治病啊、說法啦,解決別人的困難啦,幫助人那,24個小時不休息,隨時出動啊。但是退失菩提心,忘記本性了,退失你的菩提本心。菩提心,就是覺悟本性的心,這個自覺本性的心失去了,沒有守住。越來越自我,越來越自大,越來越傲慢。做了再多的好事呢,只有成就魔業而已。
所以魔有魔福啊,因為他行諸善業,所以他魔通廣大,因為他也做很多的好事啊。你光做壞事,是會下地獄的啊;你做好事,但是退失菩提心,驕傲、自大,那就會變成魔道。這是欺師滅祖啊,這是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我們道親如果說覺得自己,哇,度了很多人、書讀的很多,或者說呢,有一些特異才能,哇,我修久了,我怎麼看得到光啦、打坐的時候看得到光啦,或者說能夠預知未來啦,而沾沾自喜,覺得與眾不同,那你就要走向欺師滅祖的路了。
比方說你自己功力不夠,不能成就欺師滅祖,不能成就假祖師,你可能就會去跟著假祖師走。很多跟著假祖師走的人都是這樣,都是很自我的人,就會去跟著假祖師走。都是越修越自我的人,他就會跑去跟著假祖師走。
所以修行是要破除我執的,不是讓“我”越來越大的,這個很重要,這是一個關口。欺師滅祖,這點我們再三要警惕大家。
06 不可藐視前人
前人—比你先進道場的人
後學-比你後進道場的人
對修行有成見定見,因而藐視前人
再下一條大願呢,“不可藐視前人”。藐視前人,就是藐視在你前面走的人,比你先進來的都是前人,比你後進來的就是後學。我們進入道場,前面已經很多人在修了,我們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批判他,哎呀,你看,道理也不懂;你看做人不怎麼樣嘛;你看做事,一點能力都沒有;學問也差。從這個角度呢,就把人給瞧扁了。這個瞧扁呢,就很麻煩,這個瞧扁呢,就種下了一個魔種。
所以說釋迦牟尼佛講妙法蓮華經裡邊的時候,祂講祂前世做什麼?常不輕菩薩。祂見到任何人,就跪在地上向他頂禮,說“啊,你是未來的佛,你是佛,你是菩薩,我尊敬你。”因為他看到的不是這個人的毛病習氣,他看到他的佛性,他看到每個人都有成佛的本錢,他尊重他那個佛性,所以他不敢去藐視他,叫常不輕菩薩,所以他見到人就禮拜。有的人很生氣啊,拿石頭丟他,他跑得遠遠的,人家丟不到了,他還是跪下來給你禮拜,常不輕菩薩。
這是釋迦牟尼佛過去世曾經做常不輕菩薩,這是我們的典範。連後學、生死凡夫都不能輕視,何況是前人呢,何況是前人。所以人千萬不要藐視前人。我們道場有很多是非,都是從藐視前人出來的。前人不一定說是我們施前人大德啊,所有在前面走的都是前人。
在以前大陸上是這樣子分的喔,我們說前人後學,前人就在前面的。所以像香港的吳前人,到台灣來講課的時候,在他們道場講課,後學去聽過。他上來開場白就是,各位前人大家好。因為每個人都是前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後學,有後學就是前人。
但是呢我們很容易看到這些前人,在前面走的這些,我們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場,哎呀,修行人應該怎麼樣、修行人應該怎麼樣。這個藐視前人,為什麼會藐視?就是因為你心中有法。這個就像法達去見六祖惠能的時候,因為他誦法華經三千部,妙法蓮華經是大經啊,他讀三千遍,滾瓜爛熟啦,他覺得自己呢,非常地有學識、非常地了解佛法。所以他去禮拜六祖慧能的時候,頭沒有點到地上。六祖慧能就說他“生大我慢,”他很傲慢,說“心中必有一物。”
我們也是一樣,我們人很容易心中有一物,心中有一個法,哎,有一個法則,認為說修行人應該怎麼樣。修行人應該仙風道骨,這個人沒有仙風道骨,不夠看;修行人應該辯才無礙,啊,這個人沒有辯才無礙,不夠看;修行的人應該謙卑低下,啊,這個人沒有謙卑低下,不夠看;修行的人應該呢大志沖天,這個人沒有大志沖天,不夠看;修行人應該有大擔當,這個人沒有大擔當,不夠看。我們心中有很多很多的成見,對人的成見,這是很可怕的。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金剛經》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的好,祂說,說法者必須無法可說啊。真正說法之人,無法可說,他內心沒有一定的法,沒有說我有一套法則。我們現在時常流行講,“我有話要說,我心中有一整套的東西要去說。”真正說法之人,無法可說。他心中沒有說什麼是最好的、什麼是最好的,他沒有一套法則。他是應機隨緣去說,這是真正的說法。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金剛經》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若人言佛有所說法,則是謗佛。祂說如果有人說我佛有所說法,那就是譭謗我。事實上他說了這麼多法,他不承認自己有所說法,因為祂是無所說法。所以有所說法和無所說法有什麼不同呢?同樣是說法啊。
有所,就是說我內心有一個東西要說;無所,我內心沒有東西要說,臨時,看到眾生的需求,臨時出來的,沒有成見,簡單地說,成見是害死人那。我們人活著,總是從小到大,慢慢培養成見。像嬰兒比較沒有成見,所以老子叫我們,要“複歸於嬰兒”。所以嬰兒有沒有成見?沒有啊。乞丐、國王,對他來講都是一樣的,他沒有成見。大人就不同啦,乞丐和國王就階層分了很多啦。因為我們心中培養了太多的成見,這個要掃掉。
一個成見很多的人,必然會藐視前人。所以不要看藐視前人,這個好像很簡單。你要做到不藐視前人,明明他有可以讓你藐視的地方,你還要不藐視他,表示你心中沒有成見了,這是修行喔。
你十條大願,走到這邊第五條了,那就是檢驗自己了,看你的成見消掉沒有?有成見的人一定會藐視前人,一定會藐視。這個壇主不行啦;這個講師講的道不行啦;哎呀,這個點傳師,我來做比較適合啦;哎,這個前人氣度不夠啦;哎呀,那個怎麼樣怎麼樣。道場中這種話太多了,聽太多了。為什麼?內心有成見,對于修行有成見,心中總是覺得怎樣修才是好的。那就失敗了,那就叫做什麼?說法者有法可說。
有法可說和無法可說啊,同樣是說法,差太多了。有法可說的人呢,是沒辦法普渡眾生的;無法可說的人呢,才可以立一切法。有法可說,你能說的法有限那,說一種法、二法、三法、四法;正因為不立一法,所以能生萬法。
所以六祖惠能講說,“何其自性,能生萬法。”為什麼?因為他無法可說,他內心沒有一法。所以他不識字啊,他不讀經典、不識字。有人拿經典問他,他就說,“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字我不認識,裡面的義你儘量問我吧。他心中根本沒有經典、沒有文字,但是你怎麼問,問而不窮,他回答他永遠無窮無盡。為什麼呢?無法可說,沒有任何的成見。
人沒有貴賤高低,法沒有貴賤高低,這叫“無上正等正覺”啊,這才能夠做到“不藐視前人”,悟真正的覺悟。真正的覺悟是為什麼呢?因為你能夠真正的平等,沒有成見了,心中沒有什麼好的、什麼壞的,什麼話是對的、什麼話是錯的。這個對的話,你在不適當的時機說出來,就是錯的;錯的話,你在適當的時機說出來,就是對的,很難說的啊。
像後學去渡人、渡眾生的時候,時常會說一些不如法的話啊,跟仁義道德沒有關係的話。跟他談股票啦、跟他談命相啦、跟他談天文地理啦。你說這個不如法嗎?你不跟他談,他根本談不進去,你不能心中一定有什麼話要說的。你不能一去就那一套,“上天慈悲降道,你們有幸得逢,趕緊跑來求道。若失了這個機會的話怎麼辦呢?萬八年載難升班。”大家聽了,啊,真是,看到這個人來,就聞到那個味道了,就知道他要說些什麼了。
所以正等才能正覺,真正平等才能真正覺悟。可是講到這個,就會有人…。後學有一次在安東道場那個道學院講課的時候,就有學員那問後學,“郭經理,無上正等正覺,真正的平等應該沒有上下嘛,你怎麼說無上呢?無上就是至高無上嘛,就是最上嘛,那不是有上下了嗎?”我說你不能光看到那個上,上面不是有一個無嘛,無就是沒有上。呵呵,無上,沒有上面,所以無上,沒有上下。于是对呀,没有上下,就不會覺得自己很高、很高明。沒有上下之分,才能夠真正平等,才能夠真正覺悟。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六祖壇經》
所以“不可藐視前人”。很多人理直氣壯去藐視前人、藐視壇主、藐視點傳師、藐視引保師,理直氣壯。“他明明就錯了嘛!那個明明就是錯了!”那是你心中有了成見,你有了成見,你自己就錯了。這叫“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是左。”他有非,是他的事,我可沒有非,沒有是非。如果我也有是非的話,我跟他一樣。
藐視前人的事情,在道場中非常普遍。我是說前人作擴大解釋,就是所有在你前面走的人,非常普遍。為什麼?因為人人心中都有修持的定見、成見,這個是我們要把它消滅掉的,非常重要。
07 不可不遵佛規
感謝天恩師德,感謝前人的大德,感謝我們領導-林點傳師的慈悲,這麼苦心地安排,還有諸位點傳師、諸位前賢大德的慈悲,讓後學有機會呢,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這裡,來我們天臺聖宮來學習,來和諸位同修們共同來切磋、學習。
前言:
起大信才能行大願
德韶禪師:
通玄峰頂,不是人間;
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玄關直通理天
那麼十條大願,今天開始要講第七條。在講十條大願之前呢,後學先講一個禪宗的公案,希望能夠發起大家一點信心。信心非常重要,所以“千古艱難唯一信”那,要起大信,才能夠行大願。看看人家學道,對道的信心是怎麼樣子的。
在唐朝的時候,那個時候,六祖慧能以後,一花開五葉,有五大宗派,那麼有五位大宗師出世。其中有一位大宗師呢,是法眼文益禪師,他開創了法眼宗一脈。但是呢,真正發揚光大的不是他,而是他座下有一位弟子,叫做德韶禪師。後來他當了皇帝的老師,在唐朝的時候。當了皇帝的老師,當了國師,封之為德韶國師。在他的手上,整個法眼宗呢發揚光大。
這個德韶國師啊,他開悟的因緣,後學先不講。最主要是他開悟以後,他曾經做了四句詩,這四句詩被法眼文益禪師看到以後,說“憑此四句,可起吾宗。”就憑了這四句詩呢,可以建立我的宗派,“可起吾宗”,可以建立吾宗。我們看看是哪四句詩?
德山到溈山,於法堂上,從東過西,從西過東,顧視雲:“無無。”便出。
至門首卻雲:“也不得草草。”便具威儀,再入相見。
溈山坐次,德山提起坐具雲:“和尚。”
溈山擬取拂子,德山便喝,拂袖而出。
德山背卻法堂,著草鞋而行。
溈山至晚問首座:“適來新到在什麼處?”
首座雲:“當時背卻法堂,著草鞋出去也。”
溈山雲:“此子已後,向孤峰頂上,盤結草庵,呵佛罵祖去在。”
他說“通玄峰頂,不是人間;”通玄峰頂,什麼是通玄峰頂呢?這叫孤峰頂,我們的鼻子就是一個孤峰。在以前古代的禪師,常告訴人,“要在孤峰頂上結草庵。”在這邊安身立命。我們傳道,就是傳你這個而已。哎,我們金夫人有沒有求過道?還沒有求過道是不是?沒有喔?那我們只好不能明說了,只好拈花微笑了。因為我們傳道,是默傳的。這個等一下,我們會講這個因緣。十條大願裡邊,我們會講到這個因緣,默傳吩咐的因緣。
“通玄峰頂,不是人間”,注意喔,我們肉體在人間。像以前有天龍一指禪,天龍禪師,有弟子問他,“要如何超脫三界?”他問他說,“你現在在哪裡?你現在已經超脫三界。”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超脫三界呢?通玄峰頂。這個孤峰頂上,這是通玄的,通向這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通向這個玄之又玄、不思議解脫境界。十方諸佛世界,透過這個通玄峰頂啊,可以相通,和這個峰頂是相通的,所以這裡不是人間。你的肉體,你的七情六欲,你的六根接觸六塵,你的色受想行識,這個是在人間。但是呢唯有這一點(玄關),它不在人間。你在這個山頂坐定以後,就不在人間,你就已經不在人間了。
剛才我們領導林點傳師才講說,在新加坡,剛才後學才聽到的,在新加坡有一位新加坡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跑來一貫道求道,他主動來的。為什麼呢?因為他研究心理學的,他站在心理學的立場、心理學的角度,他說這些青少年那,這些頑劣分子啊,他怎麼樣子去教育他們,怎麼樣深入他們的心靈最深處,去感化他們,沒有效果,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八年,沒有效果。可是呢送到一貫道,三個月就改變了。為什麼有這種力量呢?
因為他坐在通玄峰頂,他不在人間教育了,把你送到天國去教育啦。新加坡的道場很有意思,就叫天國,呵呵,天國道場,就給你送在天國,讓你在天國接受教育。所以你當下進入“玄”,不思議解脫境界。所以根本人力無法達到的這種改變、教化,就在你生命中發生了。這種例子在道場中,到處看得到,不足為奇。後學從講課到現在,也不知道舉了多少的例子。這叫“通玄峰頂,不是人間。”這裡不是人間。
我們傳道,傳你的就是這個不是人間的,這個天上人間的東西,人間的天堂。這個天堂呢不是很抽象,很具體。當你把身心安頓在這裡(玄關)的時候,你當下就不在人間。如果你能夠向這裡安身立命的話呢,那麼你生命的風采是怎麼樣的呢?
他說“心外無法,滿目青山。”因為我們人,腦海中裝了很多的法,有出世法、有世間法。有很多生存的法則,修道以後有很多修行的法則,那都是心外求法。如果你坐定通玄峰頂,這時候心外無法,只剩下靈山放光動地。如果你心外無法的話呢,那不是一個很抽象的言詞,你的生命會怎麼樣呢?你睜開眼睛,可以看得到滿目的青山,這叫見山是山,你不會見山不是山。
你睜開眼睛看得到山,這是很平常的。但是一般人睜開眼睛看不到山,你站在山前面,可是你看不到山。為什麼呢?見山不是山。你心中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煩惱、很多的憂愁。甚至你專心去看山,你心中還有很多的法則在的,你會對山很多的評斷、評價。和一個小孩子在看山,是完全不同的。而一個有道之士,通玄峰頂站定以後,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像後學有一次到這個拉拉山去,去年的時候,晚上去的,所以看不到什麼風景,然後睡在賓館。早上醒過來的時候,剛好我的床鋪,那邊一片落地窗,睜開眼睛,剛好看到一整座的山在眼前。注意喔,那時候剛醒過來,我沒有修到那個境界,心外無法,我心中還有很多的法。但是當時,所有心外之法尚未進入心田,所以那個時候整座山進來了。在那邊目不暫舍地看著,看了好久。啊,真的舒服,把身心全部洗滌乾淨了,全部洗的乾乾淨淨。
後來才想起李白寫的一句詩,說“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真的是相看兩不厭。你不會厭煩,面對大自然,大自然和你融合成一體,心外無法。那個時候呢,事後,哎,才回想,自己念頭,沒有離開方寸寶地(玄關)。當你心外無法,當你心沒有落在一大堆的遊戲規則、一大堆的法則裡邊的時候、一大堆的名利的追求,或者佛法的法、或者修行聖賢法,你的心一定是在通玄峰頂的,一定是不離方寸的。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到如今更不疑。——靈雲志勤禪師
以前呢有一位禪師,他修行了幾十年,到處巡訪、訪道。有一天他回到自己的故鄉,回到自己的家園,剛好桃花開了。他看到桃花,當時可能他心中很無助、没有依靠,所有的佛法,他都已經思維透徹了,但是還是內心不得安寧。所以他看到桃花的時候,突然間豁然開悟。他寫了一首詩,他說“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就是這個桃花啊,有多少次葉子落光了,又重新抽芽生長,“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自從我看到桃花以後,我到今天再也沒有疑惑了,一見桃花後。
我們什麼時候仔仔細細去看過一朵桃花,甚至一朵杜鵑花、一朵玫瑰花?你如果仔細去看,我們可以回去拿一朵花看一看,仔細地去看,心外無法地去看。這時候你會發現,這朵桃花完全透過不二法門,從玄關進入你的心靈深處,它真正可以浸潤你的身心、可以洗滌你的身心。
郭經理在人生困境時
抬頭見一片綠葉
煩惱全消
從此經常守玄
後學記得十幾年前的時候,有一回,那個十幾年前後學曾經陷入一個,可以說五窮六絕那樣子的一個困境了。這時候家庭起了很多的變故,然後事業麼又失業,在道場麼也不得意。道場,因為後學的點傳師跑到假祖師那裡去了,後學沒跟去,就這樣子流落,離開道場,也沒有地方可以去,所以聖凡兩邊,兩條路都斷了。那麼在感情上呢,女朋友跑到美國去了,失戀,呵呵呵呵。真的是山窮水盡了,那個心情呢,鬱卒到極點了。
然後在板橋火車站那邊在等一輛公車,等一個307的公車。然後呢,唉,心情很鬱悶的時候,站在這個馬路旁邊。突然間抬起頭來,這個時候很巧,有一片那個行道樹的葉子喔,剛剛冒出來。一般行道樹都是很髒的啊,因為灰塵很多。剛好有一片葉子,是剛剛生出來的,翠綠的葉子,而且剛好垂在在眼前,就在這個位置(玄關)。哎,我在那邊低頭徘回嘛,站在那邊。突然一抬頭,剛好這片葉子在眼前,很清楚,非常翠綠。
一下子,所有的思慮全部離開,就覺得玄關對著這個,我們講通玄峰頂,對著這片葉子,這片葉子就這樣進入心靈深處。所有的煩惱一下全部沒有了,完全洗滌乾淨了。哎,我在那邊呆了半響啊。後來離開火車站以後,我就開始時常注意把自己的心頭,收回這裡(玄關)來,讓那片葉子呢,永遠長青。過了一年多以後就寫了第一本書,叫《求道以後的人生》。於是我郭明義,就重現江湖,呵呵呵呵。
所以說呢,為什麼法眼文益禪師說德韶國師,只此四句,就可以可起吾宗,可以建立吾宗,就是這樣。我們傳道就是傳你一個靈山而已,你只要在這山頂坐定,然後呢,你面對人間事,心中不要有什麼法,心外無法。有此心就好,有這個道心就好,直接用這個道心面對人間事。你才可以享受這個世間,享受一朵花、享受一片葉子、享受一座青山。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赤壁賦》
像蘇東坡講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吾與子之所共適。”我和你啊,共同在這裡,很舒適地享受著它。但是這個東西,江上清風、山間明月,每個人都觸摸的到,每個人都看的到,可是你沒辦法受用它,為什麼?沒有通玄峰頂。你的心收不回來,你就無法受用。你被很多的法、很多的七情六欲,糾纏不休。所以要先回到通玄峰頂,“當下不在人間”。
在道場中,為什麼有很多人,回到通玄峰頂以後,他全身的毛病、習氣,全部脫落乾淨,因為這裡是不思議解脫的地方。這叫“萬法歸一”,下一句什麼?“一歸何處?”這(玄關)就是這個處所了。
後學兜了這麼大一圈子,最主要是講,今天德韶國師、禪師,他對於這個通玄峰頂,有這樣深的體認,甚至可以開宗立派。事實上起源,並不是法眼文益禪師給他非常深刻的教化、給他非常精闢的見解,不是的,他只是憑著一個信心而已。
所以我們講十條大願,最重要就是一個信。為什麼後學在講這個十條大願正文以前,要講這個公案?就提起一個“信”字。要知道他是怎麼樣子對於祖師禪、這個通玄峰頂(玄關),有這樣深的體悟,還能發揚光大呢?看看他開悟的過程。
僧問: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師答:是曹源一滴水。
僧人惘然而退,德韶禪師于法座旁聽聞,
豁然開悟,平生疑滯渙若冰釋。
文益禪師:汝向後當為國王所師,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聖嚴說禪》
當初,德韶國師他在法眼文益禪師門下作弟子的時候,有一個弟子當眾起來發問,他問法眼文益禪師一個問題,說什麼呢?“如何是曹源一滴水?”因為當時呢,法眼宗那個時候,已經是唐朝的後期了,六祖惠能呢,他是唐朝初期時候的人物,所以已經經過了四五代的傳承。而且衣缽止傳,只有心法暗傳。那麼誰也不曉得誰有真正得到他的心法。所以呢他的弟子問法眼文益禪師,如何證明我們今天這個法眼宗,是來自于曹溪源頭流出來的一滴水?這個曹溪呢,就是六祖惠能他弘法的地方。簡單說,就是從六祖惠能祖師那邊,流傳下來,從這個源頭出來的一滴法水。所以曹溪源頭的一滴水,你要如何來證明之呢?
像後學講課,講到現在,我們到天壇聖宮來,已經講了幾堂課了?今天是第幾堂?第五堂了,是不是?都是在講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簡單地說,都是在證明,引經據典,從各種角度證明。而法眼文益禪師碰到這個,怎麼回答?如果你們問我,我當然會從各種角度來證明,我們是曹溪源頭一滴水。我們有道統真傳,後學也做了很多的證明了。而法眼文益禪師,他遭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怎麼回答?他說“曹源一滴水。”根本不回答,他直接告訴他,就是曹源一滴水,信不信隨你,不信拉倒。嘿嘿,他就這麼乾脆,我就是曹源一滴水,信不信?隨便你。
就像我們今天講,明師一指,就是曹源一滴水,信不信?不信拉倒,就這麼回事兒。他就這麼回答,一代宗師這麼回答了。那個聽的人覺得不太服氣,聽者藐藐啊。但是呢,德邵國師在座,他當下眼淚直流,信心充滿。那麼法眼文益禪師看到他了,為他做印可。他說,我這個宗派要在你手上弘揚出來。他就這樣就信入了,我說是曹源一滴水,就是。他信入以後呢,就可以在這裡安身立命。所以他,念念不離自性。
傳道就是指點本性,問題是你不相信嘛,不相信你指點的是本性啊,所以你心念不會守得住;如果相信的話,念念不離,於是呢“通玄峰頂不在人間”。他當下就超脫三界,不在人間,所以可以成為一代宗師。所以以後如果有人問你,明師一指超生了死,為什麼超生了死?我告訴你答案,“明師一指超生了死。”不用跟他囉嗦,不信?趕快走。
好,這個信心非常重要,所以千古艱難唯一信那。信,是萬善功德母。你看我們修行,信願行,信解行證。沒有先了解再信的,信了以後再去了解;甚至信了以後不用了解,直接發願,直接去行願,這叫信願行。
像我們講十條大願,就是信以後才談願那,所以信願行啊。你如果不信的話,光講十條大願,講的天花亂墜都沒有用。所以今天大家要效法這個法眼宗的德韶國師,要起大信,這時候才能夠行大願。
好,我們現在開始講第七條大願。第七條大願是什麼呢?不可不遵佛規。像這個佛規,是最傷感情的。一般人修行呢,尤其現在,像剛才吃過飯在聊天的時候,有幾位教授就有提起來,就是現在人呢很害怕受拘束,所以宗教裡面戒律太多、教條太多。他受到這種拘束喔,他就渾身不自在,就光為了這個佛規的拘束,他就不願意投入道場。
而偏偏我們十條大願,就有一條,不可以不遵佛規。但是我們要知道,佛規不是這麼僵硬的,暫定佛規裡邊師尊講的,要活潑行事,再三地強調,要活潑行事。這是呢佛規的一個精髓所在。
履,虎尾,不咥人,亨。——易經履卦
斟酌而為,活潑行之
依修辦實務活潑應事,因人事時地而制宜。——暫定佛規
真正的佛規裡節是什麼樣子的呢?在易經裡邊有一個卦,叫履卦。以前在易經裡邊,這個履卦呢,就是講"禮",禮節的禮,這個履,就是禮,相通的。我們中國人所謂的禮節,就是從這個履來的。而履卦呢,它是很活潑的。它講“履,虎尾,不咥人,亨。”它說履的精義在哪裡呢?就是禮節的精義在哪裡呢?
它做一個譬喻,好像你腳踩在老虎的尾巴上面,而老虎竟然不會回頭來咬你,可見得你的腳踩得怎麼樣的恰到好處。簡單說呢,你說一句話、做一件事情,都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一種小心謹慎,這就是禮節啦,禮節不是強硬的東西。
當你發現,你踩在老虎尾巴上面,你就要提防它,會不會回過頭來咬你?而一個人能夠做到踩在老虎尾巴,老虎還不會咬他,亨了,這個人行走天涯,亨通無阻。連老虎尾巴被他踩到,都不會被咬到,可見這個人就是真正地深通禮節之人。我們所謂的禮,精神在這裡,禮的精神是在這裡,我們要搞清楚這一點。
禮,是很活潑的,不是很僵硬的;如果你要很僵硬的話呢,那你就“履虎尾,咥人”,這個在履卦裡邊有一根爻,叫“履虎尾,咥人,凶”。踩老虎尾巴,被咬一口,觸怒了老虎,就凶。
我舉例來說,我們道場中很容易佛規禮節不夠活潑,有佛規,但是不懂得佛規的精義,沒有活潑致用。所以把人得罪光了,自己不曉得。像後學有一次渡了一位銀行家,他在銀行界呢,呼風喚雨的。費了很大的苦心,度他來求道。求道以後呢,坐在那裡聽三寶的時候,他聽三寶,他坐在前面嘛,他翹個二郎腿,在那邊聽三寶。
我們道場的佛規,是要恭恭敬敬坐在那裡的啊,他翹個二郎腿啊。馬上有人糾正他說,“哎,洪先生,你是不是能夠把腳放下來呢?”他很不高興啊,他講“總統接見我,我都是翹個腿,總統也翹個腿,這是國際禮儀啊。你們一貫道是什麼禮儀啊?連翹個腿都不行啊?那違背國際禮儀啦。克林頓和其他的各國總統見面的時候,也是一人翹一只二郎腿啊,你說他失禮嗎?”這就是不懂得變通,結果被老虎咬到了。你覺得你是對的,被老虎咬到了。
像以前我們道場流行推平頭,小平頭,那時後學也剃個小光頭。剃個光頭,結果在希爾頓飯店,在等朋友的時候,被警衛趕出來,他以為我剛從監獄放出來的,呵呵。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修道人,竟然被人家認為是土城看守所出來的。後來後學就矯枉過正,留一個頭髮蠻長的,有一段時間,後學頭髮留的很長,所以一下會蓋到眼睛,甩上去,酷得很。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孝經》
有一次到三峽靈隱寺那邊,那個廟啊,在那邊吃飯的時候,就有一位信一組的講師在那裡。這個人也很直,心直口快,他說,“在我們道場啊,人才一定要頭髮要剪掉的啊,”他說,“連頭髮都舍不下,還捨得了什麼啊?”這個人真的很直。他吃飯吃到一半,他終於忍不住了。他說,“郭先生啊,你為什麼頭髮留這麼長啊?”我告訴他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孝之始也。”他聽了,他也沒有想到哎。不是頭髮剪短了不孝啊,就是禮有很多方面的嘛,你不能光拘執一端那。
像今天剛才後學才聽到我們這個領導、林點傳師,他就很活潑。像我們參辭駕的時候,有引保師一叩首。哇,參辭駕這個禮節是很硬的啊,誰也不能去改變它的啊。結果剛才講新加坡大學那個心理學教授,他們夫妻倆主動來求道的,結果他這個太太很有意思。她叩首叩到引保師的時候,她不叩,她就不叩了,她說,我自己來求道,又沒有引保師,哈哈哈哈。
哇,這個執禮不知道變通,說怎麼辦那?問領導點傳師,“領導點傳師,怎麼辦那?”結果領導怎麼說呢?“不叩就跳過去嘛,這麼簡單,還要問?”跳過去就好了嘛,難道要把她頭壓下去嗎?這叫「履,虎尾,不咥人,亨」。這真的是佛規禮節,發揮到淋漓盡致了。
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論語》
所以佛規是很活潑的,我們要看清楚這個精神。但是呢,你也不能太隨便,所謂“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那麼小地方、小節,剛才講的多叩一叩、少叩一叩啦,這個出入可以哎,這沒有什麼關係,不得已的時候沒有辦法,為了要攝受眾生。
像後學那邊的道親還有穿短褲來的,穿短褲來聽課的。你沒辦法啊,夏天熱,他習慣穿短褲啊。你要叫他穿長褲來,他不來了。好吧,你來吧。那個都是小節,叫“小德出入可也。”
但是“大德不踰閑”,你不能太隨便了。舉個例子來說吧,四年前的時候有一次啊,突然間接到一通電話,有一位講師,柯先生,打電話給後學。柯講師,他媽媽是壇主,而且是傳了二代的喔。傳了二代,就是他媽媽的媽媽也是壇主,傳下来的,傳了二代下来的老壇主,傳到他就三代。這個老壇主要去世、要歸空了,進入彌留之際啊,一直在叫郭講師。為什麼她快死了,在叫我呢?一定有因緣。因為後學去講課,都是講國語,她是聽台語班的,她國語聽不懂的啊。她為什麼會叫我呢,一定有原因。而且她進入彌留啦,什麼人不叫,就叫我。
所以那个时候后学呢,因為他家是在三重嘛,我家是在松山,那時候坐一個306公車。坐上306公車,想不通是怎麼回事,想一定有因緣,糊裡糊塗去,也幫不上什麼忙。所以這個時候趕緊把心收回來,“通玄峰頂不在人間”,你一旦心收回來以後,你就會有靈感在的,這必然的,這有機在的。因為心收回來時候,是道心當家,不是人心。那麼道心,就會觸機而發。所以一觸機,一碰到機呢,哎,就可以隨機應變,可以見機而作。
所以那個時候,後學把心收回來以後,然後抬頭,突然間有一個字映入眼簾。那是路邊的一個招牌,那個招牌呢,其中有一個字是“家”,其它幾個字,後學都忘記了,其中一個字,是家,家庭的家。這個家字映入眼簾呢,我一看,突然間有一個靈感(郭經理無師自通會拆字,也有說測字)。因為這個“家”,你看,這個家就是一個寶蓋頭,就是這個屋頂底下呢躲著一隻豬(豕)。當然呢這個家,我們時常在用那,但是當時我就想到一隻豬,很奇怪。就一個靈感,一隻豬。
結果到了車站,她兒子來接我,那麼後學就很冒昧地就說啦,我說,“你家有豬靈在作祟喔!”他聽了大吃一驚啊。結果是什麼樣?這是他家的一個秘密。他家什麼秘密呢?他們家他媽媽是賣菜維生的,家裡是壇主,吃素。壇主都是要清口茹素的啊,要做標杆模範的。可她賣菜,她嫌生意不好啊,偷賣豬肉,這個沒人知道,呵呵。
所以臨死以前,大概業障現前那,所以在那邊掙紮痛苦,所以跑來找後學。哇,這下麻煩了,壇主偷賣豬肉,這個觸犯大德,你一般人賣豬肉也就算了。甚至我們道場中是,殺生賣豬肉是不能求道的啊,那要改業才能求道。她當了壇主,還去賣豬肉,這個罪可犯大了。殺生啊,你吃吃也就算了;你自己賣,這個影響更大。
所以說呢,我說這個麻煩那,這麻煩事怎麼辦?沒關係,我們有人專門處理麻煩事,就是我們濟公老師,算他倒楣,收到你這個弟子喔。我去以後看一看,跟她也沒辦法溝通,因為彌留了,結果後學就回去。一個小時以後就打電話來,說9點鐘的時候歸空了,歸空以後身體硬梆梆。
我們道親那歸空,因為曾經明師指點,我們說“您今受一指,飄飄在天堂。”剛才講的,“通玄峰頂,不在人間。”所以去世的時候一定體軟如棉,身體非常的柔軟,好像睡著了一樣。一般人屍體,死了以後馬上僵硬的啊,但是我們去世一定柔軟。後學舉過很多這個例子,不再多舉,前幾堂課舉過很多例子。身體非常的柔軟,因為善相現前,佛菩薩來引接你。
但這位老壇主歸空時候,身體硬梆梆的,當天晚上歸空身體硬梆梆。到第二天早上八九點,她小孩子打電話來,已經十幾個小時了,身體還是硬梆梆的。他們很驚駭呀,因為道親都要來了,她是老壇主,下面有很多道親那,在那邊三重當地,已經幾十年的老壇那。結果這個壇主竟然身體硬梆梆地走,對道親的道心考驗很大。
我告訴她兒子,說趕快燒大把香,告訴濟公老師,拜求濟公老師,大把香插下去,燒一把大把香,108支。然後佛燈點著,家裡有佛堂嘛。髮露懺悔,告訴濟公老師,我母親犯了什麼佛規,雖然身為壇主,但是呢在偷偷地賣豬肉等等的。而這個罪業呢,我,兒子來背,我將來行功了願來還。希望老師慈悲呢,能夠出來作主,化解這段冤業。
大把香插下去,開始叩首。叩了一千叩首,他媽媽身體,哇,整個柔軟,體軟如棉。哎,這個都是不符合科學的啊,身體很僵硬啊。你說由軟變硬,那是很符合科學的;由硬又變軟,那不可思議啊,變得非常的柔軟、安詳,就這樣回去了,但她兒子把這個挑下來。但是可以知道,不遵佛規是不行的。不能太過份,不能說,哎呀,有靠山、有背景、有濟公老師挑著就好了。你太過份了,在走的時候,就要受盡苦楚啊,這個叫什麼?“您若願不能了,難把鄉還”那,很難還鄉啊。要回鄉的時候,好像生龜脫殼一樣的痛苦啊,好像烏龜脫殼一樣的痛苦啊。
所以不遵佛規,這個我們要特別地提醒。不要說後學把佛規講的很靈活,大家就(隨便了)。
哎,講到佛規,後學就想到一個事,很有意思。後學記得有一次,到基隆天本道場去講課的時候,它有一位老議員,元老議員,然後她很通達人情世故,是個坤道,女性。這位議員那,很有意思,她就講說,她有一次到一個壇主家裡面去,坐在那邊,壇主就開始跟她講,講一些道場中的一些仙佛閒話什麼的。
後來切了一盤水果,說是供過佛的水果。然後一邊水果端上來請她吃的時候,一邊講說,“黃議員那,我告訴你呀,我們佛堂真的是不可思議,有佛力加被。任何的水果啊,你買來自己吃是酸的;你拜過佛,就是甜的。”喔,她真有擔當啊,真敢說。“拜過佛就是甜的,比方說像這個奇異果,”她就叉一塊起來,“你看這個奇異果,我們平常買的是酸的,可是我們拜過佛,這個供果就是甜的。”放在嘴巴,那個黃議員看她送到嘴巴一咬,她一看那個臉色,就知道是酸的。她很自然(皺眉),一下,她知道是酸的。結果這壇主,嘴巴很硬喏,人家說死鴨子嘴硬,她咬下去、吃下去,她才說,呣,就算是酸的,只要有那個誠心,都變成甜的。
這下麻煩了,這個黃議員就想了,她說我這下子不敢吃那個奇異果了。為什麼呢?我如果拿起來吃了,我如果說甜嘛,它明明是酸的,違心之論,我虛偽;我如果我說是酸的,那我沒有誠心。因為誠心,酸的會變甜的,這是那個壇主說的啊。所以她當機立斷不吃,她說我吃奇異果會過敏。你看,解決了。“履虎尾,不咥人,亨。”這個人比那個壇主,還懂得佛規禮節。
這舉個很好的例子,給大家看看。我們道親那,就很容易被佛規禮節束縛住了以後啊,就好像束手束腳的,讓人覺得很不自在。那這些就是例子,真正懂得佛規的人呢,他反而讓人覺得很自在,而且他不會傷害到別人。
有人不懂佛規,他胡作非為,也不行啊。他愛說什麼就說什麼、愛做什麼就做什麼;還有的呢是被佛規綁住,硬梆梆的,讓人覺得難以親近。
而真正懂得佛規的是這樣子的,像我們暫定佛規裡面師尊講的,要“活潑行事”,這四個字要很注意。我們不要光看到佛規這兩個字,要看到佛規裡邊呢,師尊曾經提過大概有五處和六處,再三地強調要活潑行事,這是呢佛規的一個精髓所在。
08 不可洩露天機
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六祖壇經》
再來,我們講“不可洩露天機”。什麼叫“不可洩露天機”?我們傳道儀式是天機,不可洩露;我們傳的三寶是天機,不可以洩露;我們傳的玄關是不二法門,不可以洩露;我們傳的通玄峰頂,這是不能洩露的,只能點到為止。
所以以前古代的禪師,上一次我們有沒有講一位本心禪師?有沒有?記不記得,畫一個圓圈的?結果馬祖禪師在中間畫一點。有沒有聽過?有?對。就是這個例子。他就畫一個圓圈,在中間畫一點。那個是知者知之,不知者不知。為什麼畫一個圓圈,中間畫一點呢?這是天機。
以前禪師,互相印證是這樣子的啊,他就畫一個圓圈,然後推給你,看你怎麼處理。有道之士,就會在這個圓圈中間畫一點,那是圓相中的門人。那時候禪宗,稱之為圓相宗。而我們得過道的人就知道,哎,為什麼畫一圓圈以後,要點一點。不可以洩露天機,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子的。
所以五祖弘忍大師,傳給六祖惠能的時候,他說啊,“自古佛佛惟傳本體,”佛與佛之間不傳文字的,只有傳這個本體;“師師密付本心。”祖師與祖師之間呢,就是密付本心而已啊,只是密付本心。因為人心是在相對之中,禍福吉凶、得失是非;而本心是絕對的,叫本體,是不思善不思惡的,是離開對待的。惟有在密付的情況之下,他才可以得其本心。為什麼呢?
因為事先不知道。事先不知道呢,就不會有攀緣心、有對待心。你事先知道,你說你事先知道玄關是什麼,三寶是什麼;然後甚至點傳師什麼時候傳什麼、什麼時候傳什麼;整個佛規禮節,你都已經倒背如流了,在電視上面已經看過一遍了。你的心不得清靜啊,你沒辦法離開相對的世界,和這個佛規禮節的對待,沒辦法融化進去,就沒辦法進入一種本心流露,所以必須是密付。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論語·裡仁篇》
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子啊,連孔門心法相傳也是啊。曾子被(孔子)叫到房間裡邊,“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出來以後大家都不曉得,大家問他說,“孔夫子的道是什麼啊?”曾子就打個馬虎眼,說“忠恕而已”啊。如果是忠恕的話呢,孔子會直接說,“參乎,吾道忠恕以貫之。”不會說“一以貫之”。他傳“一”,一就是絕對的意思。一,不是一二三四,一就是打破對待的意思。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
我們傳道,就是傳一。不是告訴你一的概念,而是直接讓你的身心進入一的狀態,進入絕對的狀態,所以必須密付。惟有在密付的情況之下,你才能夠“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你才能夠怎麼樣呢?“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才能夠生命呢,仁,就是打破對待的一切,你的生命和其他的生命、和宇宙一切的生命融合成一體,打破對待,天人合一。所以一定要密付。
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六祖壇經》
所以六祖慧能,也秉承這個道統。六祖慧能呢,他在六祖壇經裡邊,特地有交代,他說啊,“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他說從上面歷代祖師以來,都是默傳分付的,都是秘密地傳,分別付囑。
以前後學在佛教,後學有說過我是佛教徒出生的,受過在家菩薩戒。北投農禪寺的聖嚴法師,以前後學就是他的徒弟,他還很欣賞我賴。但他是禪宗的啊,而且是號稱臨濟禪的,後學以前以為自己是臨濟禪的。但是禪宗有默傳分付喔,六祖壇經講的很清楚啊,默傳就是秘傳,有秘傳的那一部分,而且分別付囑,和講經說法不同啊。
今天我在這裡說法,我講一遍大家都聽到了。分付就不同了,默傳,秘密地傳;分付,分別付囑。我們點道,是一個一個點那。你一百個人求道,像有一次新加坡,那邊中國佛堂開道的時候,是多少人?七八千人,是不是?那每一個都要點到哎。要是我點一千多個的話,手都發腫了。可是一個一個的都要交待到,你不能說,我點一個代表了,沒有這回事兒。分別付囑,而且一個個都要念到,“一指中央會”,一個個都要念到。
所以“從上以來默傳分付”,分別付囑。這個不是我們發明的啊,這個不是我們自己故弄玄虛啊。從上面歷代祖師以來,都是這樣,不可以洩露天機的啊,絕對不可以洩露天機。
所以以前後學呢就有這種觀念,剛剛求道的時候呢,那時候就覺得這個道很好,為什麼要秘傳呢?故弄玄虛?很多人對這點不解。後學求道以後,真正了解這個默傳分付、祖師禪的法脈在這裡,後學很高興啊,就跑去找聖嚴法師啊。
“師傅啊,我找到這個默傳分咐祖師禪了。”啊,他也很興奮那,他說“在哪裡?”我說“一貫道。”他氣死了。他說“一貫道啊,”他說“一貫道明師指點,那是他力啊,我們禪宗是自力修行啊,靠自己的力量解脫啊,自力修行啊。一貫道是他力啊,外面的力量介入啊,怎麼是禪呢?”我說“師傅啊,禪宗還有自、他的分別嗎?”禪,怎麼會有自、他的分別?自力、他力,那就有分別心啦。我們臨濟禪,臨濟禪師講什麼?“分別心就是魔”啊。分別自力、他力,不就是魔了嘛?他一聽不講話了,氣得半死,逆徒。以前都不會批評一貫道的,從我去跟他談過以後,就開始批評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
所以說“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就是這樣。這個時代,你不能隨便跟人家辯論,這是鬥爭堅固的時代啊,不能辯論的。你辨輸了,他當然瞧不起你;你辨贏了,他不會佩服你,他會恨你。更糟,還不如讓他瞧不起。
五家宗法,各有門庭,各有閫奧。(閫,kǔn,门槛)
玄關金鎖,百匝千重,
陷虎迷獅,當機縱奪。——《補續高僧傳·雲居戒禪師》
鳥道:不開口處玄關轉,未措言時鳥道玄。
此時不落語言,聲前一句。
玄路:寫成玉篆非幹筆,刻出金章不是刀。
此是玄音妙旨,談而不談。
展手:睒眼牙口叮嚀囑,豎拂拈槌仔細傳。
此是觀面提持,隨機拈出。——《人天眼目》
他還講說,我們一貫道是傳玄關,這個佛法裡面沒有這個。事實上有的啊,玄關不是我們自己傳的喔,“玄關金鎖,百匝千重,陷虎迷獅”啊,這個是雲居戒禪師,他作五宗法要的時候講的,唐朝的。甚至曹洞宗的祖師,洞山良價禪師,他講三路接人,用三條修行路來接引眾生。其中最高明的一條,叫“鳥道”,鳥行無跡。而鳥道裡邊就講什麼?“不開口處玄關轉。”我不用開口,玄關一轉,法輪就轉。玄關不是我們發明的,禪宗就是傳玄關的。
所以我們傳道時候講,“餘今領受恩師命,傳您本來玄妙關。”這本來的玄妙關那,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自古以來都是傳這個,密寶。所以你不能洩露,洩露的話,斷人慧命。他事先知道,心存對待去求道的話,大打折扣。他沒辦法進入一種清淨、泯絕對待、回復本心。注意喔,我們傳“一”,不是一種“一”的概念,“一”的概念,那很容易傳授啊。最重要讓你身心真正的歸一,讓你的身心真正回到“一”的純粹。那就必須要默傳才行,必須要默傳。所以“從上以來默傳分付”,那是不能洩露的,那是連六祖慧能也強調,是不能洩露啊,再三強調。
像後學以前剛求道的時候,就很不服氣。就覺得,啊呀,這個三寶這麼好,為什麼不能講?像阿彌陀佛這麼好,我們時常到處,電線杆上面都可以貼的啊,“請常念阿彌陀佛。請常念觀世音菩薩。”那麼也可以“讀金剛經”啦、“六祖壇經”啦。哎,我們傳玄關,不能講;我們傳無字真經,那無字,所以無機可尋,也不能念出來;我們傳合同,那是一個大手印,秘而不宣,只有得道的人知道,不可以露鋒,不可以露出鋒芒出來。那像這樣子,我們道親知道這是合同,可是裡邊是怎麼回事,不曉得。這叫不可露鋒啊,不可以露出鋒芒出來,不可以洩露天機。
那個時候後學就滿不服氣的,好東西要與朋友共用嘛,為什麼不能洩露呢?所以那時候很不高興那,而且那時候膽子很大,也不怕什麼天遣雷誅這一套。事實上,我們一貫道講的天譴那,我們的天有分三重,理天、氣天、象天。打雷下雨那個天,是象天,有形有相的天;仙人飛來飛去那個天,是氣天;而我們所謂的天是理天。理天是天理,天理就是良知,簡單地說,就是天良的譴責。你生命裡面,自然有天良會譴責你。而天良的譴責,會造成你命運那等等的,會發生很多不可思議的變化,這是一種天譴。
像那時後學不服氣啊,也跟幾位講師談起這個事情。那幾位講師都很贊同啊,年輕人嘛、知識份子,那時“對呀,何必偷偷摸摸呢?”我說“是呀,既然大家都有共識,那這樣子好,我們今天一起,無字真經念出聲來。”結果那幾位都不敢念。我說“你們不是不贊成嘛,怎麼不念呢?”他們說,“還是小心一點好,不要被天譴雷誅。
所以這個發願天譴雷誅,是有它的道理的啊,你再怎么不服氣,你就怕萬一啊。這個事情,不能萬一的喔,被天譴雷誅,這不能萬一的啊。所以光這個“天譴雷誅“,封掉多少的嘴巴啊。
只有像我這種大嘴巴封不住的啊,我當場就念出來了,因為我覺得理論搞得很清楚啊,就把它念出聲來。結果呢萬里無雲,那真的是連風都沒有,不要說打雷了。大家看看,果然沒有天譴雷誅。第二天在家裡啊,一點點小事啊,我的大哥啊,後學的大哥是台大電氣系的博士,在學校當教授的啊,溫文儒雅啊,說話都不大聲的啊。突然間因為细故喔,對後學動了大怒,不曉得為什麼緣故。然後突然間,大概仙佛借竅了,一直開口就說要打死你。沒什麼理由的啊。
那麼後學是很尊敬這個大哥,就隨便他打了。劈里啪啦,打得我眼睛整個腫起來,然後眼白全部變成紅的,變一個大熊貓啊。第二天還跑去上課,人家問我怎麼回事,我也不知道怎麼說好,只有說天譴雷誅,呵呵呵呵。不要隨便嘗試啊,天譴雷誅,就在眼前,才二天而已。不可洩露天機。不是我嚇你啊,事實如此,在後學生命中發生。十條大願,差不多每一條我都犯過,以身試法,呵呵呵呵。
09 不可匿道不現
所以下一條呢,“不可匿道不現”。既然這個道這麼好,結果你隱匿它,不用來普渡眾生,這也是犯了佛規。明明碰到有緣的佛子;明明碰到這個人很善良,可是我不管他死活;明明知道明師一指,可以超生了死;明明知道三寶心法,可以見性成佛;明明知道人間有天堂,不引渡他,這叫“匿道不現”。
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
不得匿其正法。——《六祖壇經》
所以同樣在六祖壇經裡邊,那一段剛才講的,“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他下面還有交代“然須傳授”啊,但是還是要傳授給他,“不得匿其正法”。這個“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不可以藏匿啊,還是要傳授。“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它整篇文章是這樣,“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傳授什麼?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再下一句是,“不得匿其正法”。剛好和我們的“不可洩漏天機,不可匿道不現”連在一起,這根本是六祖壇經那一段經文,抽出來改成二句啊,改成二條大願那。一條是不可洩漏天機,一條是不可匿道不現。就在壇經裡邊,付囑品裡邊,講的清清楚楚,剛好非常貼切,貼的緊緊的。
但是我們傳道呢,也是要有善根、祖德、佛緣才可以。沒有善根、祖德、佛緣那,你要輕易要得道,就算勉強渡他,所以你要傳道以前,你也是要深入人家的生命裡面,關懷他、了解他,知道他的過去、未來,知道他的發心堅固不堅固。不要勉強拉進來,這很麻煩。我們現在道場中,時常有人考道啦什麼的,就是因為有時候勉強拉一些人來求道。
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
損彼前人,究竟無益。——《六祖壇經》
六祖慧能,在六祖壇經裡邊講的很清楚,要“同見同行”啊,才可以傳授啊,見解、還有行為上面,可以互相認同的,在見解方面、在行持方面,可以取得認同了,這時候再傳授。如果在別法之中啊,不要傳授。如果他在別法之中,在其他的法門裡邊,很自以為是修的,這時候你不要傳授給他。因為你傳給他,他還是以別法為重,然後呢,他反而會毀謗這個“道”,反而對他有很大的傷害,叫“損彼前人,究竟無益”啊,這個壇經裡面講的啊。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永嘉大師證道歌》
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永嘉大師證道歌》
在別法中啊,他譭謗不了道的,可是他呢,因為他在別法中,他有自己很堅固、執著的這種見解,這種偏見,所以他會去毀謗這個道、譭謗正法。所以“莫謗如來正法輪”那,免招拔舌塵沙劫。這是永嘉大師講的。不要隨便毀謗如來正法輪那,如來正法是什麼?就是曹溪路。
游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
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永嘉大師證道歌》
永嘉大師一生讀了好多經書啊,但是他告訴大家說,他讀了再多的經書都沒有用;他修天臺止觀,專門參禪打坐,也沒有用。“自從識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那。他在證道歌裡邊講,自從我到了曹溪,認識曹溪所傳的這條明路以後,(我們點道時候告訴你,“這是真明路,了劫還故鄉。”傳給你的就是這條真明路。我們這個真明路就是曹溪路啊,就是六祖慧能的曹溪路。)這個時候,他才“了知生死不相關”那,這叫超生了死。
但是他要強調呢,“莫謗如來正法輪”那,千萬不要譭謗如來正法輪。可是我們不要製造讓別人毀謗的機會。你碰到那種根基不契的喔,因緣不契的,不要勉強去渡他。他在別法中喔,不傳付,免得損害他啊。因為他毀謗正法輪,正法輪沒有影響,好像你毀謗太陽、月亮一樣,太陽、月亮還是一樣光亮,可是你自己卻受到影響,因為造口業,會招拔舌塵沙劫,這是永嘉大師所說的,拔舌地獄。所以不要隨便傳授,這也不能亂傳。
我舉例來說。也是我們寶光建德,多年前呢曾經渡了一位乩童來求道。那乩童他是在別法中,他就是在道教神壇裡邊那,所以時常有佛啦、菩薩啦來借竅。事实上那個都很難說的,因為乩童他是不像我們道場中的乩生,我們寶光建德是沒有乩生。我們道場中的乩生,都是小孩子,經過精密調教的。但像那種乩童喔,他们可能感應的這些佛、菩薩,那都不一定的,有時候是鬼神那,有時候甚至是妖魔鬼怪,都很難說的,但都是靈異就是了。
那這個乩童求道以後呢,也很發心那,就在道場中呢修了一段時間。終究他的別法戰勝了正法,他就開始呢說是彌勒祖師、濟公老師來給他託夢,來借他的身體,說要在廣西,有沒有聽說過?在大陸廣西玉林那邊蓋一個超級大廟,那個彌勒佛像就幾公尺高啊,五十公尺高,那要花十幾億啊,蓋一個超級大廟。然後說,現在開始批評啦,說佛菩薩借竅說,我们這些前人點傳師傳的都是假道,只有他們那邊才是正道,大家都要去那邊蓋大廟,等祖師出世等等的。這就是在別法中啊,所以像這種,你要特別小心。
以前在基礎組,也渡一個乩童來求道的。這個乩童後來求了道以後呢,哇,大顯神威啊,後來怎麼樣?後來娶了十幾個老婆,鬧得是大家都知道一貫道娶很多老婆的。叫劉和穆,你們有沒有聽過?天下大亂。事實上,他根本不是一貫道嘛。他那套,是他乩童那套啊,最後反而毀壞道的名聲。
所以這種在別法之中啊,千萬不要隨便傳付。但是碰到同見同行,談得來的,你認同他,他也認同你了,要趕快傳付,不要彼此談得來,見解相同就好。碰到知心的人,趕快要傳付。至於那種在別法中,尤其在別法中的,不要隨便傳付。他沒有捨棄別法,他還是以別法為重的喔,你渡來以後,多半都會出問題。後學在道場十幾年來,看太多了,多半都會出問題。
緣分不夠的也不行,求道以後呢問題會很多。像以前呢,後學在發一組道場,就見過一個例子。有一個老退伍軍人那,當這個老先生來求道,哇,他來求道,結果呢一進去,就聞到好重的瓦斯味,就趕快退出去,因為快要被熏死了。哎,一出來,一出佛堂就沒有了,他再走進去,又聞到好重的瓦斯味。他問別人有沒有聞到?別人都沒有聞到,他一個人聞到了。
後來點傳師就問他說,你以前幹什麼行業?他說“我就當軍人那,”說“我以前在軍隊打仗的時候,殺人王啊,槍法準的不得了,我這杆槍下面死了不知多少人。”他很厲害,他殺人那。所以業障就重了,他業障太重,他沒辦法(求道)。他也一輩子沒做什麼好事,而且時常講自己殺了多少人,幹了多少敵人,以此為榮的。
所以這個時候,他知道自己這個業很重,心裡猛然醒悟。所以從此以後呢,有好事就做。不一定做什麼大好事啦,有時候走在路邊那,幫助一個乞丐啦;或者扶個老太婆,他自己雖然是老先生,因為身強力壯啊,扶個老太婆上車啦、過馬路啦;攙瞎子啦、跛子啦,時常做這種好事。這樣過了一年多再來求道,什麼味道都聞不到了,就可以得道了。
所以有時候,這種沒有根基、沒有佛緣,還是沒辦法得道的,就算他有心要來,都沒有辦法。所以我們今天得道,真的是有根基、祖德、佛緣那,才能夠順利地得道、順利地修道。不然話,很多因緣那,都會逼着你修不成啊。
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六祖壇經》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六祖壇經》
像以前有一位林點傳師啊,他到我們道場去見我們周老前人,後學本土的周老前人,現在已經歸空了。這周老前人一看到他,就罵他,他說,“林某某,你好大的膽子,你敢來修我們這個一貫道啊?”他大吃一驚,怎麼回事啊?好像流氓一樣,說“你敢進我的青紅幫啊?”他說“你要知道,我們這個‘道’,是超生了死的啊,讓你脫離一切業障往生淨土的啊,有多少的冤家債主啊糾纏著你,要讓你心生不安、要讓你家庭失和、要讓你陷入很多的困境裡邊,讓你不願意去修道,甚至毀謗這個‘道’,要毀壞你的修行,你還敢修嗎?”這個點傳師啊,他聽了以後他知道,這個都是冤業糾纏那,冷汗直流。從此以後呢只管修自己了,“常自見己過”、“不見他人非。”看不到他人的是非,現在也是領導一方啊。這個也是值得我們警醒的。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學者勞形,如猿捉影。——《碧岩錄》
我們在道場,也時常會看到不平啦、不順啦等等的。這是你要考慮清楚的,那是因為呢有很多力量,要逼迫你,要讓你離開道場,讓你不願意修道,考驗你的真心、考驗你的道心。因為這個道非同小可,生死事大,他是超生了死的,他是讓你成佛的,讓你能夠見性成佛的,這是唯一成佛之路,這叫“向上一路”啊。
從前禪師時常講,“向上一路如何指陳?”以前修行者要問的就是這一句話,往上走的那條路,不退轉的那條路,成佛的那條路,如何指陳?師父啊,你如何來為我指出來?叫如何指陳。我們明師指點,就是指點你向上一路的,“這是真明路,了劫還故鄉。”“西天雖遠頃刻到,混含長生不老天。”
10 不可不量力而為
好,最後呢我們講最後一條大愿,叫“不可不量力而為”。不量力而為,有雙重的意思。有一重意思,就是大家都把它解釋成為,我有力量,我要趕快把它奉現出來,這是一重的意思。事實上這重意思,就和匿道不現有點重疊了。匿道不現就是告訴你說,我們不要匿道不現,碰到有緣佛子,要趕快去渡他。所以真正不量力而為呢,真正的意思,到不是這樣解釋的。是要衡量自己的能力,衡量自己的能力,做適當的付出。
不要說,哎,覺得(道)很好,就拼命付出,結果呢,把自己身體搞壞了,把自己家庭搞毀掉了。那反而不美,那反而考道了。
不量力而為的影響很大,像後學很多親戚啦等等的,不願意修道,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那。有些人熟谙人情世故,說“哎呀,一貫道,我是不修的,因為我有一個親戚、我有一個叔叔什麼的,啊,自從他修了一貫道以後,事業也不顧了、家庭也不顧了,說要出國開荒辦道,要怎麼樣要怎麼樣的。”這就不量力而為,這個影響很大。
不量力而為呢,那你會毀壞你的家庭、毀壞你的事業、毀壞自己的健康,最後呢對道場的影響是負面的。也許渡了十個八個,但是考倒一大片,非常多這種例子。所以還是要量力而為。但是也不是不付出,要付出得恰好,這個就要有智慧了。
所以你得道以後,要誠心抱守,時常迴光返照。這個時候呢,你就會有智慧,知道什麼樣是量力而為;什麼樣是我付出得恰好,那個恰好、那個中道。那個是智慧,那個書本學不到的,那個恰好是不會的。
像後學到豐原去講道,點傳師就跟後學講,他說他們那邊有一個道場,後學不曉得是什麼道場啦。他說那邊有一個道場啦,有一個佛堂,在豐原街上很出名,在頂樓的。為什麼出名呢?因為這個壇主,是一個坤道,那麼設了壇以後呢,家裡邊有二個小孩,然後先生在那邊。她就時常丟了小孩子,說出國開荒辦道去了,小孩子就不管了。小孩子要養啊,家裡邊有經濟問題啦等等的,先生就怨聲載道。
後來為了多賺一點錢呢,這個先生就時常怎麼樣呢?時常玩六合彩。然後每次玩六合彩,就求彌勒祖師保佑。彌勒祖師,是絕對不會去保佑這個事情的。哎,結果呢,他那個五楼附近的鄰居都知道,他只要一槓龜(輸了)啊,槓龜,知道嗎?金博士大概不曉得?你也知道啊?呵呵呵呵。一槓龜啊,那個彌勒祖師的佛像就從樓上丟下來了。哇,那很出名的啊。因為大家都知道,看到彌勒祖像出現在街道上面,就說“一貫道又槓龜了。”你看,多難聽啊,那個名聲,“一貫道的又槓龜了。”這就不量力而為的後果。這種例子,當然像這麼過分的,並不多啦,可是多多少少有一點這樣子傾向的,實在是不少。
不量力而為—揠苗助長
量力而為—衡量能力,適當付出
有的時候還沒有到清口的時候,我們有時候道親那,熱心過度,要成全一個人起來喔,沒有真正去關心他、了解他,沒有適度地去栽培他,“揠苗助長”。好像看一棵樹,哎,它發芽了,想希望它長得快一點,忍不住把它拔高一點,就枯萎掉啦。我們時常在幹這種事啊,把它拔高一點那。我們說是成全,事實上是成死啊,不是成全那,送死啊。
所以有一次後學在臺北景美那邊,一個素食自助餐廳吃飯的時候,有一個中年男子就在那邊發牢騷,跟那個素食餐廳的老闆。那個老闆也是道親那,一直在勸他,一直在成全他、安慰他。喔,他一直在那邊…。我聽他到底在發什麼牢騷?喔,原來他在罵他的引保師,“喔,引保師有夠夭壽!”喔,你看,說那麼難聽。他說“無緣無故帶我去求道,去咒誓。”就咒誓,他就很不舒服了,也沒跟他解釋清楚,就去發誓了。
發誓以後呢,然後就帶他去參加三天法會。三天法會,那個引保師實在是很誠心那,三天法會,就坐在旁邊陪著他。在有的道場,有開三天法會,仙佛會來開班成全。然後就在那邊坐著陪著他,看著他、盯着他。他就在那邊三天。三天在那種群眾那種,所以我們說有集體催眠那,在那種群眾意識之下,會很容易就發起那種勇猛精進之心嘛。然后引保师在旁边,一直灌输你、一直講。这是催眠那,他進入一種催眠狀態啊,就內心覺得自己,哇,道心充滿、道氣充滿,然後就立願。
這時候引保師一直勸他說,這是一個大好的時機啊,趕快立清口願,以後不要吃肉了,斷了殺生的業。他才求道沒幾天那,就立了清口願。清口願立了,那個如果破願的話,要天譴雷誅啊,很麻煩的。他立了清口願以後啊,回來以後,過了幾天就後悔了。他說“我粗做人,”他做苦工的,好像是做木工,還是泥水工的。他說“沒有吃肉,手腳痠軟;沒有喝酒,一點興趣都沒有,人生活得很乏味。”他就是要吃點小肉、喝點小酒啊,那樣子人生才有樂趣啊。
他根本還沒轉變過來嘛,一下子變成一個清口人,就在那邊發牢騷。啊,現在整天想肉都想瘋了。想到恨肉,恨它為什麼那麼好吃?呵呵,所以一直在罵引保師。這就是一個例子。我們時常幹這種事,揠苗助長,這也是不量力而為。
所以說釋迦牟尼佛,曾經有一個弟子,跟著釋迦牟尼佛修行。他發心苦修,到山裡邊,整天不睡覺,打坐,參禪打坐。過了七天,他就就出來了,而且說不修了,我不再修了。說沒有什麼信心,身心煩惱痛苦。
佛言:弘緩如何?
對曰:不鳴矣!
佛言:弘急如何?
對曰:聲絕矣!——《四十二章經》
修行如琴弦,鬆緊須適度
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就問他,你有什麼專長嗎?他說我會彈琴。釋迦牟尼佛就說啦,“那我問你,弹琴不是有琴的弦嘛,弦如果放太鬆的话,會怎麼辦?”他說“彈不出聲音出來。”“那如果繃太緊的話怎麼呢?”他說“音絕。”也是彈不出聲音出來。所以太緊、太鬆都不行,要調整好。那釋迦牟尼佛就說,“對啦,你剛才太緊,現在太鬆,所以都沒有聲音,你把他調到剛好就好了。”
所以這個量力而為呢,是很重要的,這是我們十條大愿最後一條。它放在這裡呢,就是考驗你的智慧了,也考驗我們引保師的智慧。新道親進來,他不懂得量力而為。我們當引保師的,在成全他,就要把他看護得好好的,你要愛護他。你要知道他的能力到哪裡,就把他帶到哪一個境界。不要去勉強,勉強的結果是毀壞他,毀壞這個道苗啊,這個罪業也是很大的。
十條大愿—結論
十條大愿—修道人心的韁繩
如果心是野馬,十條大愿就是野馬的韁繩
韁繩的那一端抓在彌勒祖師手上
好,我們十條大愿就講到這裡了。那麼我們修道人呢,如果能夠時常不要忘記十條大愿,事實上十條大愿呢,“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啊。它是很寬鬆的,它很容易做得到,沒有人做不到的。做不到,最後還有一個“量力而為”可以混。所以說呢,十條大愿是很寬鬆的,最重要是你不要忘記它。它雖然寬鬆,可是疏而不漏,它不會漏掉的。你只要守這十條大愿的話,守護住這十條大愿,照願而行的話呢,那你人生的路就會很平坦,通往天堂的路也非常平坦,走在通天大道之上。
所以後學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十條大愿。身心不快的時候,就把十條大愿複習一下,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默唸一遍,看看自己是否有哪一條忘記了,或者不小心觸犯到了。哎,這個念頭一動呢,就會發現,所有身心的不快,都是從偏離十條大愿來的。
大安禪師:學人欲求識佛,何者即是?
百丈禪師:大似騎牛找牛。
大安禪師:認識佛陀後如何?
百丈禪師:如人騎牛回家。
大安禪師:不知要如何保任?
百丈禪師:如牧牛人,執杖視之,不令其犯人苗稼。
所以十條大愿就是什麼?就是心猿意馬,就是野馬,我們如果是一頭野馬的話,十條大愿就是這頭野馬的韁繩。這個韁繩的那端,就抓在彌勒祖師的手上。你這個野馬如果接受這個韁繩的調適的話呢,那你就會行在正路上面;不然的話,你就會踐踏秧苗去啊,這叫造業。
好,我們十條大愿呢,就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回答道親的一些問題。
十條大愿問答(下)
好,我們十條大願呢,就講到這裡。接下來,還有二十分鐘,我們回答道親的一些問題。哎,上一回,後學是不是還留下一個問題沒有回答的?好像有喔?上一回有哪一位道親問的問題,可以再寫上來喔。我記得有一個問題,因為時間到了,所以沒有回答,先回答這個問題。
問:後學的公公以前有立一個願,是從我先生開始的,連續三代,在要結婚的時候呢,要拜天公。拜天公啊,拜天公是要殺豬殺羊來拜的。如今已經是一個壇主的我,不知道怎麼辦?謝謝點傳師慈悲。
答:拜啊,沒有關係啊,不要殺豬殺羊嘛。去找那個做素食的,做一個假豬假羊,花點錢那。“拜託你給我做一個假豬、假羊。”就做假豬、假羊,做給他看,豬頭啦什麼,都做的好好的,就是裡邊是素的。照樣照願而行,你公公發的願,你也要守。
這個可能是說,壇主說下一代怎麼辦?怕這個公公的願喏,沒辦法持續下去。你可以持續下去,連續三代、四代、五代,都沒關係。拜天公,可以拜素的嘛,素豬、素羊,加上素牛都沒有關係。素的沒有關係,多多益益。這個就叫做佛規禮節(活潑應事)。
不能你一說拜天公,“不行啊,那是外道的。”千萬不要有這種觀念。你拜天公,你就把祂當作我們的明明上帝,我們的無極老母來拜就好了,完全沒有違背佛規呀,完全沒有。
還有沒有其它的問題?喔,這麼大一張。这一张,哇,五個問題。
問1:宇,指上下;宙,(宇,不是講上下,宇講的是什麼?上下四方;宙,講的是古往今來。一個是講空間,一個講時間,啊。)請問一貫子弟應有的宇宙人生觀為何?
答:天那,你問這麼大的問題?我要講二堂課才講得完那。宇宙人生觀為何?我們簡單地說一下。宇宙,我們會覺得很浩渺,跟我們人生好像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宇宙之間有無窮的能量,現在科學家稱之為以太。它不是虛空的,它不是什麼都沒有。它到太空,甚至沒有空氣了,可是它是能量存在的,它有無窮的能量。
而這個無窮的能量呢,就是無窮的大磁場。這個磁場,和我們生命裡邊的小磁場,叫生物磁,是相通的。所以說天人合一,天、人合在“一”啊。宇宙觀、人生觀呢,就是天人合一。天是一,人也是一。宇宙之間有那個一,就是不生不滅的能量、不生不滅的磁場,所以能量不滅。
而這個磁場,跟我們人生有什麼關係?當然有,我們生命的本質呢,我們靈性,就是一種能、能量。而這個能,與宇宙的大能,所以“神之大能”,透過一個磁場,融合成一體。這個在科學家,叫做生物磁。現在英國科學家,已經用精密的儀器檢驗出來了。磁場是無形的,但是呢,磁場有一個中心點,經過精密的儀器,可以探討出來。就在頭骨和鼻骨銜接,不能再講下去了(因現場有尚未求道的人),大家知道了,呵呵,大概就在那個地方。所以我們明師指點,就是點那裡,就是開啟你這個磁場。
因為這個磁場是不二的,和宇宙之間不二的,那種不生不滅的。不生不滅,而能生萬物法,所以我們的信仰,叫無生老母啊。無生,就是不生不滅;因為不生不滅,所以能生天地萬物,稱之為老母,也就是真空妙有。真空是不生不滅,真正真空可以妙有,可以生出森羅萬象出來,所以稱之為“真空妙有”,“無生老母”,這一樣。
而這樣子一個磁場呢,宇宙的大能,能生萬物的大能,和我們的生命呢是相通的。所以當你呢迴光返照的時候,當你的心回到通玄峰頂的時候,這個時候呢,你進入天人合一。這時候宇宙的磁場,大能,源源不絕地和你的生命,結合成一體。
所以你的生命裡有很多潛能,妙有,這時候你的有,才成為妙有。沒有真空,你沒辦法妙有的啊。你的生命契入真空了,依照佛法來講,叫做“契入無生”,契入無生,契入不生不滅的本體。契入真空以後,你的生命進入妙有,所以這時候會展現千百億化身、圓滿報身。
所以你大腦裡面、你生命裡面資源,像我們的生命有很多潛能啊,都沒有開發。像大腦有百分之九十幾都沒有開發,我們在座的金博士最清楚了。我們的大腦,是不是百分之九十幾都沒有開發?只開發到百分之五、六而已啊,為什麼?能量不足。
光用太陽能,太陽能那個是,太陽已經是被創造出來的東西了;它再放出光;光再經過多少多少年那,幾千億年這樣到了地球了;到了地球,你還要經過植物的葉綠素去轉換;然後你再去吃植物;還要經過消化啦等等的。或者你吃了動物,那個動物也是吃了植物再轉化,都是從太陽來的啊。那不是二手貨啊,那是十幾手的貨啦,那已經被榨幹了,那個能量非常的薄弱啊。
你要用那種薄弱的能量,來使用這個上帝給我們的生化大機器啊,這個生化機器是很精密的啊,你怎麼可能使用呢?不可能的啊。這是圓滿報身啊,要憑太陽能那一點點的轉化再轉化的光能,想要說讓它全面發動,那是不可能的。這麼大一個機器,不可能全面發動,所以一定要跟宇宙之間的大能,全面結合。
所以我們傳道,就是傳你這個,你當下宇宙的大能,和你的生命的磁場,結合成一體。這個都是有科學印證的啊,生物磁發動,然後呢,這時候你有源源不絕的能量,透過玄關不二法門,進入你的大腦,然後深度開發、細部開發、全面開發、全方位地開發。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壇經》
所以說,六祖惠能說,“何其自性,本自俱足,”沒想到啊,我的自性,我自己的本性,具足一切,“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所以他一個字都不認識啊,但是他說出來的話就是經典。有人拿經典問他,他說“字即不識,義即請問。”裡面的字我不認識,但是裡邊的義理盡量問,我一定給你滿意的答案,一定可以破解你的迷惑。為什麼呢?“自性能生萬法”。因為他的生命的潛能,已經全面開發出來了。
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中庸》
而我們傳道,就是傳你這個東西,這個就是我們的宇宙觀。什麼是宇宙觀?宇宙就是我,我就是宇宙,“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於此,不用像外求,向內來。這時候你會發現,你生命全面發動以後,這時候你的觸角,伸到宇宙的每個一角落,然後整個宇宙呢,和你的生命融合成一體,那你就是一個“大人”,天人合一的大人。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
以前儒家講“大人”,大人講的就是什麼?天人合一之人。他打破小我的範圍,和宇宙融合成一體,天地萬物與我為一,稱之為大人。我們就是要做大人,我們不要做小人。要做大人呢,還是那句話,只這個是,回到這裡(玄關)就對了。
問2:請解釋“空”,如何“見空”?
答:“空”,有二種,一種是頑空,一種是真空。頑空,就是說這個杯子在這裡,現在我把杯子打破了,把杯子丟掉了,這裡沒有杯子了,這叫頑空,就是把東西掃掉,這叫頑空;而真空是什麼呢?真空,是看到它的實相,世間萬物的實相呢,依照科學的說法,所有的物質,分析到最後都是能量,在那種質能互換之中,都是能量。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
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圓覺經》
所以,它的實相是無相的,實相無相,色即是空。但這只是一種理念而已,這種理念告訴你,你不要執著世間的色相,這些色相呢,究其根本是空的,它的實相,它的本質上是無相的。你看到的這些,都是屬於幻象,所以“妄見生滅”。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乃至於醒,了無所得。——《圓覺經》
好像我們做夢一樣,“夢時非無”,醒時非有。做夢的時候啊,也有憂愁,也有煩惱,也有世間的一切。所以叫“如夢觀“那,所以見空是很重要,因為如夢觀。不要把世間的事情,看得這麼重要,因為世間的事情也是幻化不實的。
像後學有一次做夢,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那,夢見自己在大陸上,當一個地主的兒子,下面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我在家裡邊現實的人生,我郭明義是排行老二的,可在夢中那是老大,然後父母親被紅衛兵鬥爭死掉了。我茹苦含辛,帶著弟弟、妹妹長大。注意喔,那才一個小時的夢,总共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在裡面。茹苦含辛地帶他們長大,夢中那種辛苦、痛苦啊,沒有感覺到速度很快,就這樣子,好像一年一年慢慢捱過來的,一直捱到弟弟妹妹長大成人以後。弟弟很偏激,一天到晚要報父仇,父母親的冤仇啊,血海深仇啊。所以參加地下組織啦等等的,我還要幫他收拾爛攤子。哇,愁的不得了。妹妹很乖,很乖巧,可是遇人不淑啊,嫁給一個壞東西,時常被欺侮啦等等的。
我正是煩惱到極點了,不知道怎麼辦好,這一雙弟妹啊。自己沒有結婚那,因為自己沒有辦法、沒有能力結婚。那是夢喔,不是事實。但是真的好真實啊,正在煩惱。有一天,我還記的很清楚,有一天弟弟在外面搞地下工作,結果這個政工的幹部追到家裡來了。那個時候,十幾年前的時候,我們二邊還沒有解放的時候,哇,恐懼的不得了,我把弟弟不知道要藏到哪裡的時候,突然間醒過來了。夢,結果是一場夢,幾十年的光景一下子不見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其實人生也是這個樣。有一天你三寸氣斷,你醒過來時候,才發現自己是從一個夢中醒過來。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叫見空。
那麼空,不是說這些東西都不見了。真正能空,是空一切的執著。所以說,心空境不空啊,萬像森羅,就讓它萬像森羅。你不要希望把這些森羅萬象都除掉,看不到人、看不到天、看不到地、看不到房子、看不到肉體。有人說打坐空了,什麼都沒有了,連我的肉體都空掉了。那個叫做境空啊,環境空了。事實上,真正有道之士,心空境不空,心中的執著空掉就好了,環境不需要空掉。
所以以前有一位禪師,有人問他,“悟前如何?”沒有開悟以前怎麼辦呢?沒有開悟以前的眾生有什麼特質?他說“森羅萬象”活在森羅萬象之中,被森羅萬象所綑綁。然後再繼續問他說,“開悟以後如何呢?”他說,“森羅萬象。”還是森羅萬象,只是這個時候,他不為境轉,差在這裡。同樣森羅萬象還是存在的,但從前為森羅萬象所轉,而今天呢不為所轉,而且還能轉相。
什麼叫能轉相呢?比方說從前愛錢,那麼今天開悟以後,是不是把錢通通燒掉呢?不是。同樣錢,可以轉過來作慈善事業,像我們慈濟功德會的這種救災活動。哎,錢有什麼不好呢?同樣森羅萬象,你可以把它用在當用之處啊。所以悟後還是森羅萬象,這叫心空境不空。這個空,是真正的真空,那是真正見到空了。他可以把這些森羅萬象,做最妥當的安排,這叫能夠轉境,能夠轉物、能夠轉境。所以不是什麼都沒有,就是好的喔。
像以前堯在過生日的時候,有一個隱士呢跑去跟他祝賀。他說,“一賀聖人多壽。”就是長壽,堯說,“不受。”我不接受,長壽有什麼好?人生那麼苦啊,多活多受罪,所以我不接受。他說,“二賀聖人祿。”多錢,錢很多。他說,“不受。”多錢多煩惱,錢那麼多,業障重啊,所以我也不接受。你看聖人就是這樣。“三賀聖人多子孫。”他說,“不受。”子孫都是冤家債主啊,冤家夫妻兒女債,有什麼好的?
結果這個隱士說,“我以前以為你是聖人,現在知道你不是。”堯說,“如何說呢?”這是莊子南華經裡邊講的。這個隱士就講啦,“多壽有什麼不好呢?多壽,可以多一點時間來服務眾生啊,來利益眾生,有什麼不好?”哎,堯一聽,“受。”我接受,這個壽我接受。“多祿有什麼不好呢?你錢多,可以分散給貧苦的人那。” “受。”堯說我受了,我接受了,多錢,多多益善。“多子孫有什麼不好呢?個個調教成為聖賢那,那不是多了好幾個聖賢嘛。堯說,“受。”本來三不受,現在三受。這叫什麼?心空境不空。
同樣是壽、祿、子孫,他可以轉的啊,這是真正的“見空”。所以真正見空,不是人坐在那邊,什麼都看不到啊,光看到一個空相。這個六祖惠能講的,“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好像浮雲遮日一樣,智慧都被遮蔽住了,光看到一個空相。
現在很多人修行這樣,口口聲聲就是空,這個也空、那個也空。你讀金剛經讀得好好的,他跟你講說,你還執著這個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金剛經是虛妄,你不要去讀。就有這種人,他什麼都空了,什麼都舍了,什麼法都捨了,就是貪嗔癡慢捨不了。
問3:涅槃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請問如何持戒?
答:持戒層次很多,我們今天要講持戒,那講不完了。持戒,有持很多戒啊,比丘有比丘戒,比丘尼有比丘尼戒,沙彌有沙彌戒。像以前後學在家菩萨,有在家菩薩戒,還有居士戒。最常見的有五戒,殺盜淫妄酒,五戒,還有八關齋戒,這都是戒。
那麼要持戒才能見佛性,這也沒有錯。可是戒行,不如戒心。就是說我行為有所偏差,我要戒它,那個不是根本。你真正要見佛性的戒啊,這叫佛戒啊,真正要見佛性的戒,要戒心。戒心怎麼樣呢?心一動,馬上發現,這叫戒心,心一動馬上發現,警覺性很高。
我告訴你一個戒心的經驗,每一個人都會有的。我們在座很多壇主人才,你在叩首的時候,你會發現心跑掉了,有沒有?叩著叩著,哎,心跑掉了,趕快收回來;然後一下心又跑掉了。覺得哎呀,好沮喪,我根基真差,連叩首的時候,心都會跑掉。這就是心戒啊。
由澄諸念,覺識煩動。
靜慧發生,身心客塵,
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圓覺經》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楞嚴經》
釋迦牟尼佛在講圓覺經的時候講啊,一般人根本不會察覺自己心跑掉。但是我們叩首的時候是用大修行,祂說一個人如能夠“覺識煩動”,察覺到自己的心識很煩燥在動,一直跑掉,有這種察覺在的,就是“淨慧發生”。清淨的智慧就發生,叫因戒而生定,定而發慧。只是這種察覺,發現自己心跑掉,像我們叩首的時候,都會發現自己心跑掉,這是很不容易喔。一般人心跑掉不會發現的啊,想東想西啊,奔馳物外啊,根本就不曉得,在聲色犬馬中跑來跑去,沒有警覺性。而我們叩首時會有這種警覺性。
所以叩首是一個修行,不是光禮佛而已啊。每一個人叩首的時候,有沒有這種經驗,心都會跑掉?告訴你,恭喜你,你發現自己心跑掉,就表示你有修行啦,“淨慧發生”,清淨的智慧已經發生了。釋迦牟尼佛讲說,“身心客塵,從此永滅。”這個基礎發生以後,菩提樹就生出來了。那麼你所有的身心客塵、所有煩惱,會從這一點基礎上面慢慢地消滅掉。只是發現自己心跑掉,這是心戒,這叫警覺心。
所以以前有一位禪師呢,他是馬祖大師的弟子,那麼他以前是獵人。他出家以後呢,根基很好,這馬祖大師就叫他去廚房打雜。以前根基好的,都是下放的啊,都是放到到廚房啦、放到菜園裡邊去做苦工的啊。因為只有做那些事情的時候呢,容易心無雜念,容易發現自己的心跑掉。因為你做思想性的工作的話,你會巴不得自己多用一點心。但做這些事情就不同了,心跑掉會察覺。所以好根基人,都叫他去做這些事。
石鞏慧藏禪師一日在廚房工作,
馬祖:作甚麼?
慧藏:牧牛。
馬祖:作麼生牧?
慧藏: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
馬祖:子真牧牛。
有一天他在廚房呢洗米的時候,馬祖大師走進來了,問他說,你在做什麼啊?他明明是在洗米嘛,他說,“我在牧牛。”我在放牛。他說,那你這個怎麼牧法呢?他說,“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發現我的心牛跑到草裡邊去了,我要驀然那,這個驀然很重要,驀然就是突然,突然把它的鼻子拽回來,要有這種警覺心在的。就是察覺到自己心跑掉了,呀,突然把它收回來,收回哪裡?收回這裡(玄關),鼻頭嘛,牛的鼻頭就在這裡。心牛的鼻頭在這裡(玄關),收回這裡來,這就是心戒。
這種戒才可以見到佛性,突然把心,注意這個突然,不是慢慢商量啊, “(声音很温柔地)牛啊,回來吧。”不是啊,突然一拉,把它拽回來。這個驀然很重要,這個驀然,驀然回首,這個驀然很重要,就是非常突然。猛然一拉,把它拉回來了,這個很重要,馬上見佛性。這個是什麼?涅槃經講的,“要因持戒,然後乃見。”這個戒呢就是那邊講的,“一回入草去”,這個心牛跑到草叢裡邊去了,貪嗔癡慢裡面去了,趕快把它拉回來,而且要猛,力量要用得猛,不可以商量,馬上拉回來。
問4:禪家相信,只要能打破我執,生命就會脫胎換骨,生活自在,並發現永生的真理。請問凡夫俗子如何打破我執?
答:明師一指,就是破我執,所以你可以超生了死。明師指點當下,剎那之間暫時破我質,暫時破我執,這叫頓悟。而得道以後呢,在本性上面修持,在誠心抱守、本性上面下足功夫,真正誠心起修,從誠心抱守、實心懺悔,到不虛心假意、不退縮不前,最後不要匿道不現,碰到有緣佛子,要趕快去渡他。
經過這些修行以後,生命已經跟整體的生命融合成一體,跟天地宇宙融合成一體。不再一個小小的個體,你這個“我“就不存在了。你生命就變成一個大我的生命,整體的生命,沒有自我的存在,永遠活在慈悲喜捨之中。你的生命是一種集體的共存,而不是自我的存在。這就是永遠的破我執,簡單地說。
因為時間不夠,剩下二分鐘,還有一分鐘,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問: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一貫子弟如何看待安樂死?
答:那是你家的事,我不管了。好,我們下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