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德經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好,我們翻過來看三十二章。

真正的道是用悟的,不是用思的

只有悟道,沒有知道,不要掉到分別名相的習慣裡

道,常;名相,無常。落入名相,就是無常

道常無名,它這個呢,它這章主要是告訴我們那,不要掉到一種分別名相的習慣裡邊。真正的道,是用悟的,不是用思的。只有悟道,沒有知道啦,知識才有知道的。所以說“道常無名”,道是常而不變的,不是無常的;名相,就是無常,有名相,就是無常。落入名相,就是無常了。

名相能形容的,只是一部分,所以沒辦法常

“道常无名”,道不可名狀,道是常

因為你名相能形容的,只是一部分那,你不能形容全部啊。所以你有一個形容詞出來,就必須要有另外一個形容詞出來,補齊不足。每一個形容詞都有缺陷,所以它沒有辦法常,它沒辦法常。你不能用一句話就講完了,不可能的。話說出來,就有不全之處。不要說形容道了,形容我郭明義都無常啊。你說你用一句話來形容我,形容得完嗎?形容不完那,我這麼簡單的一個人,你也形容不出。我的髮型、我的動作、我的表情、我的個性,太複雜啦。

這形容一個人,都沒辦法形容了,何況是形容道呢?所以你想要用知識去了解道、去介紹道,是不可能的,所以“道常無名”,道是不可名狀的。

樸。雖小,天下不敢臣。”所以朴,就是它很樸素,樸素就是沒有雕琢的意思,你不要去雕琢它。樸的意思是什麼?樸,就一棵樹啊,一棵樹沒有經過雕琢的,叫樸。沒有雕琢啊、沒有削割、沒有做成各種的器物,叫樸,所以它不可名狀。你一名狀,就把它雕刻了,你去形容它,就已經把它雕刻了。

“雖小,天下不敢臣。”它雖然小,我們為什麼說它小呢?為什麼說它樸,雖然小?這個小的意思是什麼?就是所謂的小而無內啊。真正的小,不是大小的意思,意思小,是不可見的意思。它小,以前人講小,就小到不可見,小,小而無內,不可視,看不到,這叫小,這意思就是無形無相的意思。因為不可名狀,就無形無相啊,無形無相,就是小,他用小來形容它的不可見,不可見。這樣東西太小了,看不到,就這個意思。以前人說話很直接的,那東西太小了,看不到。小到看不到,所以叫小。以前講小,就是小到看不到了,所以叫小。

但是“天下不敢臣”。但是呢,這個道呢,它很樸實,沒有雕琢。它雖然小,小到看不見,可是天下不敢臣,它是萬物的君王。我們講萬物之母,無極老母,天下人不敢把它當作臣子,天下不敢臣,所以它是永遠的君。它是一個生命的起源,萬事萬物的源頭,所以天下不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而且“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侯王如果能夠守住這個道,不可名狀的道,我們傳的就是這個道,就是這個道。但道是什麼呢,你不用去形容,你只管守之就好了,它本來就是不可名狀的。而且它樸,它很樸實,沒有雕琢;而且它很小,你看不到它。

玄關一竅,你看得到嗎?看不到,無形無相。視之不足見,搏之不能得,摸也摸不到,看也看不到。聽呢,聽之而不聞,聽不到它的聲音。但是你如果能夠守住它,清清楚楚啊,你知道什麼是道,你只是沒有辦法去形容它而已。

誠心抱守,守道,受用道

形容它,這個晚近的十年來,後學接觸道場,這上個禮拜,林點傳師到後學家裡來,我跟他談了很久。最後談到我們現在道場這十年來,各方道場都一樣,很習慣去講道啊,用各種的形容詞去講道,去介紹這個道、去形容這個道,但是沒有受用這個道。沒有誠心抱守,沒有守之,沒有守到這个道。然后一想到道,就一大堆形容詞,一大堆的知識啊、一大堆的意見都跑出來了,就越講越遠。

勝義諦是諸聖者內自所證、無相所行、

不可言說、絕諸表示、息諸諍論。——《解深密經》

遠離言說表示,才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侯王若能守之”,你只要能夠守道。你不要怕,“萬物將自賓”那。我們想我們要把這個道講得很清楚,要去形容這個道,結果反而怎麼樣?反而離道越來越遠。要遠離言說表示,才可以成正等正覺啊,這個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遠離言說表示,才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我們人的一生,總是在用言說、用表示,老是在形容、在言論。

如果你能夠守之的話,你不要怕,“萬物將自賓”,萬物自然會來,自己會來當你的賓客,自己會來靠近你,叫“萬物將自賓”。賓的意思,就是來接近的意思,自然會至,自動靠過來。

信仰是一種感覺,

是一種超越思想的感覺,

是一種心靈深處的感動與震撼

能夠守道的人,有難以言語的能夠撼動你心靈的氣質,

國為那是你的本來面目

所以你不要怕度眾生,我沒有把道介紹清楚啊,度不到他。真正的信仰,絕對不是用言語介紹的很清楚,他很了解以後,他才信。信仰是一種感覺,是一種超越思想的感覺,是一種心靈深處的一種感動和震撼。這種震撼必須要有人能夠守道。你看到這個人,他能夠守道,他有難以言語的一種撼動你心靈的氣質,因為那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你的本來面目,出現在你的眼前,一個守道的人。每個人,都應該是守道不失的喔,他才可以得到真正地自在、喜悅、快樂。可他自己做不到,他看到別人做到了,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實相,看到自己最愛的東西,這時候不需要形容,“萬物將至賓”。

所以一個侯王如果能夠守道的話,老百姓自然會聚過來。就像以前文王一樣,百里之地啊,成就周朝的八百年的王業,聖王之事業。事實上,他當初只是百里侯啊,小小一個地方啊,所以“萬物將至賓”。而且呢,不只是大家聚在一起而已,還“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而且還會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啊,就降下甘露出來,這時候五穀豐收。當然我們現在是沒有,這不是務農啦,不應該五穀豐收。

不用怕度不到人、成全不到人,就怕你守不住道

可是呢如果有道,侯王如果能夠守道,一個道場,如果大家修行的人、或者領導啊,都能夠守道,不是光去講道、形容道,要能夠守道。第一條大願,就誠心抱守。能夠守得住的話,一方面呢,人心,離散的人心,可以聚合。你不用怕度不到人、成全不到人,就怕你沒有道。我們當然道場都有道,就怕你守不住這個道。只要守住,自然到處都可以聚得起來,而且呢還能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守道,活在合同中,陰陽調和,五行相生,以降甘露

因為一個人守道的話,自然怎麼樣?活在合同裡面。這合同,就是天地人三才,包括你這個人合成一體。陰陽調和,在無形之中呢,陰陽調和,五行相生,以降甘露啊。所以說呢,接近這個侯王的,接近這個有道之士的所有的人,還有整個團體,大家的生活、事業,都會得到很好的照顧,無形的照顧,叫以降甘露。

我們道場,也是因為有道啊,所以我們看得到啊,有很多人修道一生,他改變了他的命運。他的家庭、他的事業、他的身體健康,慢慢都受到照顧、調整。就包括後學在內,我以前我的家庭也好、事業也好、甚至身體健康,因為剛才講物壯,未老先衰。年紀輕輕的,身體已經衰敗掉了,各種的疾病叢生。只要一住院,住了一個多月的。後來慢慢地都調整過來了,這叫“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互通有無,各取所需,各盡所能,自動取得生態平衡

而且下一句很重要,“民莫之令而自均。”而且老百姓呢,不需要你去命令他、指使他,你要這樣、你要那樣,他自然平等自均,自然平等。他不會互相鬥爭,他會很平均。什麼叫平均那?互通有無,然後我取我的所需。我也不會多要,我也不會隱藏我的才能。我能做什麼,我就什麼;我能說什麼,我就說什麼;我能捐出什麼,我就捐出什麼。可是我也感覺在道場,我有我的收穫。

有的人身體很強壯的,他不需要身體健康得到補償,他在道場奉獻。哎,結果他家庭和樂;有人家庭和樂,可是他身體不健康,他修道,就他身體健康起來。哇,各取所需,“莫之令而自均”,這樣才能夠平均那。

你如果下命令的話,就不同喔。像一個企業的管理,就不是這個樣子啦。哎,我命令你,你每個人要付出多少,要工作多少時間,但是呢我給你多少報酬。那種報酬是,不是各取所需啊,你給他報酬,不一定是他現在所需要的。

各取所需,各盡所能,自動取得生態平衡

但修道就不同,“莫之令而自均”,他會各取所需,他會各盡所能。他不是掉在一個框框裡面,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他有人善長講道的啦、有人善長什麼維護佛堂的啦、有人善長維護人際關係的啦,每個人都有各盡所能,而且還都各取所需,這叫做均、自均,自動取得一個平衡,自動取得一個生態平衡,簡單地說。

道,不是研究的,只要能夠守住就好

用言語,就會有疑惑

好像大自然一樣。大自然就是這樣啊,自動有一個平衡,這個均,有作平衡解,這叫生態平衡。為什麼呢?因為你能夠守道。一個道場,只要有道的話,自然“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而且“民莫之令而自均”,不會起爭鬥。所以最重要是,能不能守道?道,不是要去研究的,只要能夠守住就好了。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道德經》

今天我們傳道,就傳給你了,能不能守之呢?這是很重要的。喔,把道守住,就夠了。用言語,就會有疑惑。你要告訴我,為什麼要守這個道?道是什麼?喔,這個道是能生萬物的,所以我要守;這個道可以寂靜清淨,所以我要守之。一大堆的因為所以啊,把你心都搞亂掉了。所以老子講,“知不知,尚”。所以有智慧的人喏,他是知道不知,我什麼都不知道。

知道名相就好,不要苦苦分別,要知止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這天地萬物呢,自然創造以後,自然就會有名相,這時候沒辦法,“名亦既有”,所以無可奈何的。已經有名相,桌子有桌子名相,椅子有椅子名相。但是要知止啊,要知止,不要在名相裡邊苦苦分別。我知道它是桌子、它是椅子,他是郭明義、他是蕭點傳師、他是林點傳師,就好啦,知道就好了。不要去呢苦苦分別,這個人和那個人有什麼不同?這個事和那個事有什麼不同?

要知止,不要把腦子掉到這種名相的分別裡面去。我們人很容易把腦筋掉進去,在那邊苦苦分別。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子下去的喔。分別、分辨的越來越細,就變得,哎,我這個房子,大啦小啦,這個價錢的高低啦,我穿的衣服、我吃的東西,越分越細,痛苦就這樣發生。所以要知止。

我們生為人,有欲望,老實講,欲望從哪裡來?從分別名相出來的,欲望從這裡出來的喔,小孩子哪來這個樣子?人慢慢長大以後,懂得分別名相了。這個東西和那個東西是不同的,叫分別名相。“這個車子和那個車子是不一樣的。”欲望就出來了,“品質差很多喔。”;“這條領帶和那條領帶是不一樣的。”這就差很多了,欲望就這樣出來的。

欲望,從分別名相出來

喜歡分別明相越細,欲望就會越多,必然如此

欲望,是從分別名相出來的。你沒有分別名相,就不會有那麼多欲望。不要說,哎,已經有欲望了,強壓制欲望,可一方面又很喜歡分別名相。一個人喜歡分別明相,他欲望就會多,必然如此。而且欲望會又多,而且又細,又細膩。所以知識份子的欲望最細,最細。你像粗人的欲望,就只要吃飽飯就好了,他粗糙嘛。你好東西給他,他也不知道。

知識份子,就那雅皮,雅皮就是那種高尚的生活品質,品味很細膩的啊,很細膩的啊。他對吃的、他對穿的、他對用的,很精緻的,那種高尚、精緻的享受。那才叫欲望啊,那種精緻的欲望才可怕。粗糙的欲望,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那個都亂不了社會的啊,那都小意思啊。所以分別名相啊,這一點,你要知止啊。你知道就好了啦,不要一直在裡面鑽,不要分別的那麼細。

大海特質:低下,無所不容

好的也接受,壞的也接受,不分別

知止所以不怠”,這樣才不會掉到危險裡面去。“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所以不要分別那麼細。你一旦分別那麼細,就有好壞、高低,就沒辦法像川谷流到大海裡。大海有什麼特質?它低下,無所不容,叫“道之在天下”,無所不容。好的我也接受啊,壞的我也接受,我不要分別那麼細。你一旦分別得很細,你就很難接受了。

你看人,哇,這個人長得好、長得美、長得醜,這個人呢個性比較粗暴,這個人個性比較溫柔。你分別越來越細以後,你就只會選擇你喜歡的去接受。你就沒辦法像“川谷之于江海”,沒辦法像像大江大海一樣。

尤其像我們辦道的人那,我們當點傳師的,哇,我們要去分別那麼多道親那,道親可什麼樣的人都有啊。那我如果說把他定位出來了,道親,樸素的好,當然樸素的好啦;道親呢,節儉的好;道親呢,聽話的好;道親呢,少思少想的好;道親,拼命辦事的好。我要定出一大堆來,然後慢慢去分喏,把道親分等級,那就沒辦法大江大海了。你能接受的,就很少;就算勉強接受,也很難受。

這什麼叫難受啊?你們有沒有想過難受這個詞啊?受不了,叫難受啊,接受不下了,叫難受,那日子就很難受。難受的話,你的氣質,你看起來就很難受。然後別人跟你接近,也很難受。我們在座當人才的啊、當壇主的啦、辦事員啦,你要接觸很多的道親,你要在裡邊分別的話,你就很難受了,日子就難過了。沒辦法如“川谷之于江海”,“道在天下”。

行道在天下,要像大江大海一樣,要能容

如何容:不要分別這麼細

我們行道在天下,就要像大江大海一樣,要能容。要怎麼能容呢?不要分別這麼細,不要在裡邊養成那種習慣,把人啦、事啊、物啦,分得好細。分別是是非非啊、美醜好壞啦,這個人學問好、學問不好、口才好、口才不好,口才好還分作很多等的,學問好也分作很多種,氣質好壞啦,等等的。你管他那麼多,是個人就好了。你的名相,知道他是人就好了。他是眾生,他有佛性就可以啦。你看得出這個人和狗不一樣,就可以啦,哈。不要在人裡邊,又分一大堆出來,那你日子就難過了。所以叫“知止”,你不可能人狗不分,那是不行的。

名相是無可奈何的,不要再細分,這樣才可以守住道

守不住道,就是因為分别名相太細

所以名義既有嘛,一定有的,萬事萬物創造出來,也自然有它的名相,但是不要在名相裡邊再細分。名相,已經是不得已的啦,無可奈何的了,不要在裡邊再分得太細。要知止,要知道在這上面要刹車,不要分辨得太細。這樣才可以守得住道。

分別名相太細的人,守不住道的啊。時常後學講說,你要守道,要守心。為什麼守不住呢?因為分別名相。禍福吉凶,這些都是名相啊。想一大堆事情,“我不想不行啊!”你為什麼會不想不行?“我不操心、不處理不行!”為什麼呢?為什麼會不想不行、不處理不行呢?因為你分別心出來了,因為你覺得,我不去弄的話,就會掉到不好的處境裡面去。事實上這不好,是自己想出來的,是分別名相分別出來的。

只要能夠守道,你放心,“萬物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都好啦!作為一個家庭來講,哎,家裡邊自然和,家和萬事興,“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而且呢,“民莫之令而自均”。家裡邊的每一個人,你只要能夠守道,家裡邊每個人,都能夠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老婆、老公都不需要藏私房錢,錢在那兒放著,大家該用的時候用,小孩子也不會亂花錢。這叫“民莫之令而自均”。

守道,無名

所以我們傳道的人、辦道的人,告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所有的河流,都要流到海裡邊去。為什麼?它謙卑低下,它能容。為什麼能容呢?無名,簡單地說,無名。守道,無名,不要想一大堆,思想一大堆、形容詞一大堆,不需要。

 

好 我們翻過來看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 ”它這個呢 它這章主要是告訴我們
不要掉到一種分別名相的習慣裡邊
真正的道 是用悟的 不是用知的
只有悟道 沒有知道啦 知識才有知道的
所以說“道常無名” 道是常而不變的
不是無常的 名相 就是無常
有名相 就是無常 落入名相 就是無常了
因為你名相能形容的 只是一部分那
你不能形容全部啊 所以你有一個形容詞出來
就必須要有另外一個形容詞出來 補其不足
任何一個形容詞都有缺陷 所以它沒有辦法 常
它沒辦法 常 你不能用一句話就講完了
不可能的 話說出來 就有不全之處
不要說形容道了 形容我郭明義都無常啊
你說你用一句話來形容我 形容得完嗎 形容不完那
我這麼簡單的一個人 你也形容不出
我的髮型 我的動作 我的表情 我的個性 太複雜啦
形容一個人 都沒辦法形容了 何況是形容道呢
所以你想要用知識去了解"道" 去介紹"道" 是不可能的
所以“道常無名” 道是不可名狀的
“樸 雖小 天下不敢臣 ”
所以樸 就是它很樸素 樸素就是沒有雕琢的意思
你不要去雕琢它 樸的意思是什麼
樸 就一棵樹啊 一棵樹沒有經過雕琢的 叫樸
沒有雕琢啊 沒有削割 沒有做成各種的器物 叫樸
所以它不可名狀 你一名狀 就把它雕刻了
你去形容它 就已經把它雕刻了
“雖小 天下不敢臣 ”
它雖然小 我們為什麼說它小呢 為什麼說它樸
雖然小 這個小的意思是什麼
就是所謂的小而無內啊 真正的小 不是大小的意思
意思小 是不可見的意思
它小 以前人講小 就小到不可見
小 小而無內 不可視 看不到 這叫小
這意思就是無形無相的意思 因為不可名狀
就無形無相啊 無形無相 就是小
他用小來形容它的不可見 不可見
就好像東西太小了 看不到 就這個意思
以前人說話很直接的 那東西太小了 看不到
小到看不到 所以叫小 以前講小
就是小到看不到了 所以叫小
但是“天下不敢臣”
但是呢 這個道呢 它很樸實 沒有雕琢
它雖然小 小到看不見 可是天下不敢臣
它是萬物的君王 我們講萬物之母 無極老母
天下人不敢把它當作臣子 天下不敢臣
所以它是永遠的君 它是一個生命的起源
萬事萬物的源頭 所以天下不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 萬物將自賓 ”
而且“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
侯王如果能夠守住這個道 不可名狀的道
我們傳的就是這個道 就是這個道
但道是什麼呢 你不用去形容 你只管守之就好了
它本來就是不可名狀的 而且它樸 它很樸實 沒有雕琢
而且它很小 你看不到它
玄關一竅 你看得到嗎 看不到 無形無相
視之不足見 搏之不能得 摸也摸不到
看也看不到
聽呢 聽之而不聞 聽不到它的聲音
但是你如果能夠守住它 清清楚楚啊
你也知道什麼是"道" 你只是沒有辦法去形容它而已
形容它 這個晚近的十年來 後學接觸道場
這上個禮拜 林點傳師到後學家裡來 我跟他談了很久
最後談到我們現在道場這十年來 各方道場都一樣
很習慣去講道啊 用各種的形容詞去講道
去介紹這個道 去形容這個道 但是沒有受用這個道
沒有誠心抱守 沒有守之 沒有守到這個道
然后一想到”道 “ 就一大堆形容詞 一大堆的知識啊
一大堆的意見都跑出來了 就越講越遠
所以“侯王若能守之”
你只要能夠守道 你不要怕 “萬物將自賓”
我們想我們要把這個道講得很清楚 要去形容這個道
結果反而怎麼樣 反而離道越來越遠
要遠離言說表示 才可以成正等正覺啊
這個是釋迦牟尼佛講的 遠離言說表示
才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人的一生
總是在用言說 用表示 老是在形容 在議論
如果你能夠守之的話 你不要怕
"萬物將自賓” 萬物自然會來
自己會來當你的賓客 自己會來靠近你 叫“萬物將自賓”
賓的意思 就是來接近的意思 自然會至 自動靠過來
所以你不要怕度眾生 我沒有把道介紹清楚啊
度不到他 真正的信仰 絕對不是用言語介紹的很清楚
他很了解以後 他才信 信仰是一種感覺
是一種超越思想的感覺 是一種心靈深處的一種感動和震撼
這種震撼必須要有人能夠守道
你看到這個人 他能夠守道
他有難以言語的一種撼動你心靈的氣質 因為那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你的本來面目 出現在你的眼前
一個守道的人 每個人 都應該是守道不失的
他才可以得到真正地自在 喜悅 快樂
可他自己做不到 他看到別人做到了
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實相 看到自己最愛的東西
這時候不需要形容 “萬物將至賓”
所以一個侯王如果能夠守道的話 老百姓自然會聚過來
就像以前文王一樣 百里之地啊
成就周朝的八百年的王業 聖王之事業
事實上 他當初只是百里侯啊 小小一個地方啊
所以“萬物將至賓” 而且呢 不只是大家聚在一起而已
還“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而且還會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啊
就降下甘露出來 這時候五穀豐收
當然我們現在是沒有 都不是務農啦 不一定要五穀豐收
可是呢如果有道 侯王如果能夠守道
一個道場 如果大家修行的人 或者領導啊 都能夠守道
不是光去講道 形容道 要能夠守道
第一條大願 就誠心抱守 能夠守得住的話
一方面呢 人心 離散的人心 可以聚合
你不用怕度不到人 成全不到人 就怕你沒有道
我們當然道場都有道 就怕你守不住這個道
只要守住 自然到處都可以聚得起來
而且呢還能夠“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
因為一個人守道的話 自然怎麼樣 活在合同裡面
這合同 就是天地人三才 包括你這個人合成一體
陰陽調和 在無形之中呢 陰陽調和 五行相生 以降甘露啊
所以說呢 接近這個侯王的 接近這個有道之士的所有的人
還有整個團體 大家的生活 事業 都會得到很好的照顧
無形的照顧 叫以降甘露
我們道場 也是因為有道啊 所以我們看得到啊
有很多人修道一生 他改變了他的命運
他的家庭 他的事業 他的身體健康 慢慢都受到照顧 調整
就包括後學在內 我以前我的家庭也好
事業也好 甚至身體健康
因為剛才講物壯則老 未老先衰 年紀輕輕的 身體已經衰敗掉了
各種的疾病叢生 只要一住院 一住就一個多月的
後來慢慢地都調整過來了 這叫“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
後來慢慢地都調整過來了 這叫“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
而且下一句很重要 “民莫之令而自均 ”
而且老百姓呢 不需要你去命令他 指使他
你要這樣 你要那樣 他自然平等自均
自然平等 他不會互相鬥爭 他會很平均
什麼叫平均那 互通有無 然後我取我的所需
我也不會多要 我也不會隱藏我的才能
我能做什麼 我就什麼 我能說什麼 我就說什麼
我能捐出什麼 我就捐出什麼
可是我也感覺在道場 我有我的收穫
有的人身體很強壯的 他不需要身體健康得到補償
他在道場奉獻 哎 結果他家庭和樂 有人家庭和樂
可是他身體不健康 他修道 結果他身體健康起來
各取所需 “莫之令而自均” 這樣才能夠平均
你如果下命令的話 就不同喔
像一個企業的管理 就不是這個樣子啦
我命令你 你每個人要付出多少 要工作多少時間
但是呢我給你多少報酬 那種報酬是 不是各取所需啊
你給他報酬 不一定是他現在所需要的
但修道就不同 “莫之令而自均” 他會各取所需
他會各盡所能 他不是掉在一個框框裡面
一個口令 一個動作的 他有人善長講道的啦
有人善長什麼維護佛堂的啦
有人善長維護人際關係的啦 每個人都有各盡所能
而且還都各取所需 這叫做均 自均
自動取得一個平衡 自動取得一個生態平衡 簡單地說
好像大自然一樣 大自然就是這樣啊
自動有一個平衡 這個均 有作平衡解 這叫生態平衡
為什麼呢 因為你能夠守道 一個道場 只要有道的話
自然“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而且“民莫之令而自均” 不
會起爭鬥 所以最重要是 能不能守道
道 不是要去研究的 只要能夠守住就好了
今天我們傳道 就傳給你了 能不能守之呢 這是很重要的
把道守住 就夠了 用言語 就會有疑惑
你要告訴我 為什麼要守這個道 道是什麼
這個道是能生萬物的 所以我要守
這個道可以寂靜清淨 所以我要守之
一大堆的因為所以啊 把你心都搞亂掉了
所以老子講 “知不知 上” 真正有智慧的人
他是知道不知 我什麼都不知道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 夫亦將知止 知止所以不殆 ”
這天地萬物呢 自然創造以後 自然就會有名相 這時候沒辦法
“名亦既有” 這無可奈何的 已經有名相
桌子有桌子名相 椅子有椅子名相
但是要知止啊 要知止 不要在名相裡邊苦苦分別
我知道它是桌子 它是椅子
他是郭明義 他是蕭點傳師 他是林點傳師 就好啦
知道就好了 不要去呢苦苦分別 這個人和那個人有什麼不同
這個事和那個事有什麼不同
要知止 不要把腦子掉到這種名相的分別裡面去
我們人很容易把腦筋掉進去 在那邊苦苦分別
人的一生 就是這樣子下去的
分別 分辨的越來越細 就變得
我這個房子 大啦小啦 這個價錢的高低啦
我穿的衣服 我吃的東西 越分越細 痛苦就這樣發生 所以要知止
我們生為人 有欲望 老實講 欲望從哪裡來
從分別名相出來的 欲望從這裡出來的喔
小孩子哪來這個樣子 人慢慢長大以後 懂得分別名相了
這個東西和那個東西是不同的 叫分別名相
“這個車子和那個車子是不一樣的 ”
欲望就出來了
“品質差很多喔 ”
“這條領帶和那條領帶是不一樣的 ”
這就差很多了 欲望就這樣出來的
欲望 是從分別名相出來的 你沒有分別名相
就不會有那麼多欲望
不要說已經有欲望了 強壓制欲望
可一方面又很喜歡分別名相
一個人喜歡分別名相 他欲望就會多 必然如此
而且欲望會又多 而且又細 又細膩
所以知識份子的欲望最細 最細
你像粗人的欲望 就只要吃粗飽就好了
他粗糙嘛 你好東西給他 他也不知道
知識份子 雅皮 雅皮就是那種高尚的生活品質
品味很細膩的啊 很細膩的啊
他對吃的 他對穿的 他對用的 很精緻的
那種高尚 精緻的享受 那才叫欲望啊
那種精緻的欲望才可怕
粗糙的欲望 就大碗喝酒 大塊吃肉的
那個都亂不了社會的啊 那都小意思啊
所以分別名相啊 這一點 你要知止啊
你知道就好了啦 不要一直在裡面鑽 不要分別的那麼細
“知止所以不怠” 這樣才不會掉到危險裡面去 “
譬道之在天下 猶川谷之于江海 ”
所以不要分別那麼細 你一旦分別那麼細 就有好壞 高低
就沒辦法像川谷流到大海裡
大海有什麼特質 它低下 無所不容 叫“道之在天下”
無所不容 好的我也接受啊 壞的我也接受
我不要分別那麼細 你一旦分別得很細 你就很難接受了
你看人 哇 這個人長得好 長得美 長得醜
這個人呢個性比較粗暴 這個人個性比較溫柔
你分別越來越細以後 你就只會選擇你喜歡的去接受
你就沒辦法像“川谷之于江海” 沒辦法像像大江大海一樣
尤其像我們辦道的人那 我們當點傳師的
我們要去分別那麼多道親那 道親可什麼樣的人都有啊
我如果說把它定位出來了
道親 樸素的好 當然樸素的好啦
道親呢 節儉的好 道親呢 聽話的好
道親呢 少思少想的好 道親 拼命辦事的好
我要定出一大堆來 然後慢慢去分
把道親分等級 那就沒辦法大江大海了 你能接受的 就很少
就算勉強接受 也很難受
這什麼叫難受啊 你們有沒有想過難受這個詞啊
受不了 叫難受啊 接受不下了 叫難受 那日子就很難受
難受的話 你的氣質 你看起來就很難受
然後別人跟你接近 也很難受
我們在座當人才的啊 當壇主的啦 辦事員啦
你要接觸很多的道親 你要在裡邊分別的話 你就很難受了
日子就難過了 沒辦法如“川谷之于江海” “道在天下”
我們行道在天下 就要像大江大海一樣 要能容
要怎麼能容呢 不要分別這麼細
不要在裡邊養成那種習慣
把人啦 事啊 物啦 分得好細
分別是是非非啊 美醜好壞啦
這個人學問好 學問不好 口才好 口才不好
口才好還分作很多等的 學問好也分作很多種
氣質好壞啦 等等的 你管他那麼多 是個人就好了
你的名相 知道他是人就好了 他是眾生 他有佛性就可以啦
你看得出這個人和狗不一樣 就可以啦
不要在人裡邊 又分一大堆出來 那你日子就難過了
所以叫“知止” 你不可能人狗不分 那是不行的
所以名義既有嘛 一定有的 萬事萬物創造出來
也自然有它的名相 但是不要在名相裡邊再細分
名相 已經是不得已的啦 無可奈何的了
不要在裡邊再分得太細
要知止 要知道在這上面要刹車
不要分辨得太細 這樣才可以守得住道
分別名相太細的人 守不住道的啊
時常後學講說 你要守道 要守心
為什麼守不住呢 因為分別名相 禍福吉凶
這些都是名相啊 想一大堆事情
“我不想不行啊!”你為什麼會不想不行
“我不操心 不處理不行!”為什麼呢
為什麼會不想不行 不處理不行呢
因為你分別心出來了 因為你覺得
我不去弄的話 就會掉到不好的處境裡面去
事實上這不好 是自己想出來的 是分別名相分別出來的
只要能夠守道 你放心
“萬物自賓 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
都好啦!
作為一個家庭來講
家裡邊自然和 家和萬事興 “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而且呢 “民莫之令而自均”
家裡邊的每一個人 你只要能夠守道
家裡邊每個人 都能夠各盡所能 各取所需
老婆 老公都不需要藏私房錢
錢在那兒放著 大家該用的時候用
小孩子也不會亂花錢 這叫“民莫之令而自均”
所以我們傳道的人 辦道的人 告之在天下
“猶川谷之于江海” 所有的河流 都要流到海裡邊去
為什麼 它謙卑低下 它能容 為什麼能容呢 無名
簡單地說 無名 守道 無名
不要想一大堆 思想一大堆 形容詞一大堆 不需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