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德經38章下

覺得這比較實在 做慈善 這比較實在
有很多道親走上這條路
慈濟功德會裡邊有很多道親
佛門之中也有很多的道親
他們覺得實實在在講一些經典教化 還比較實在
他們覺得那個比較實在
看得到 摸得到的 有道理的嘛
我們傳道 他們覺得很空虛的感覺
後學上次到天台聖宮去講課
還收到一個大學研究生
天壇聖宮道親第二代的一封信
後學今天才回信 才寄給他 為什麼呢
他說雖然在道場天道家庭中長大
也度了很多的人
可是內心一直很虛 不踏實
他說他對於經典 聖言量 覺得很實在
他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可是對於道 他始終信不進去
因為沒有東西可以讓他抓得到 道就是這樣
「一」怎麼可以讓你抓得到呢 「不二」 不落兩端那
抓得到的 都是太極的東西 八卦門裡邊的東西
那經典就不同啦
經典裡邊分析善惡是非 分析得很透徹
知識份子嘛 對這個東西很有說服力
而傳道德不是這樣子的
今天我們得這個「一」是不思議啊
遠離言說解釋的
釋迦牟尼佛也講過啊
聖智者 遠離言說表示故 成正等正覺
你要真正的覺悟 要遠離 言說 表示
我們傳道 就是傳你這個遠離言說表示
明師一指怎麼樣 絕諸戲論
不是告訴你一個理論 修行的理論
不是告訴你一個真理
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
傳道的過程中 你聽不到任何的真理
點傳師在念什麼 你一句都沒有聽到
無念為宗
相反的 把你的念頭全部掃掉
所有的戲論 遊戲的言論全部除掉 絕諸戲論
這個叫做 菩薩將入畢竟空 絕諸戲論
要進入畢竟空以前要把戲論除掉
是有很多道親 他得道以後
他連「下德」都不願意 就不要說「上德」了
他寧肯去「仁 」 當一個仁者
去傳播真理
有形有相的真理 有言說有文字的真理
凡有言說 都無實義
用言語說出來 都不是真實的義理啦
第一義諦是不落言說的 不落言詮
沒辦法用言語詮釋的
我們傳道就傳這個
沒辦法用言語詮釋的「一」 只能受用之
只能 受而用之 或者說是 受而無之
受了以後 讓自己無我 要不然就受而用之
受了以後 哇 有大作用 而不是受而棄之
大部分人都受而棄之
得到這個道以後 啊 沒有用嘛 還是經典(有用)
很多人 很多道親是以經典當作修行的圭臬
很多道親 根本沒有說用叩首
求 老母娘慈悲啦 度人辦道啦
這些我們道場中的一些修持功夫
當成自己修行的依據
覺得那個好像蠻虛的
反而在經典裡面找到修行的依據
我說話要照經典說 我思想要照經典去想
我的行為要用經典來規範
這個都不是道德啦
所以說 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
還有人連做好事都懶得去做了
他只要一生 覺得自己對得起良心
有所不為 有所必為 就好了
我該做的事我做 不該做的事我不做 就夠了
叫失仁而後義 這種人還算是好人
失義而後禮 失義之後就剩下禮了
這個禮 就是一種外表的規範而已
不是發自於內心的
外表的規範 用一套規範 外表的規範
然後來規範自己 來規範別人
所以叫夫禮者 忠信之薄 而亂之首也
所有的亂都來自這裡 用禮法
用禮法來要求自己 要求別人
天下亂就亂在這裡 亂之首也
忠信之薄啊 最後人的一種忠實信任 就沒有了
這個「禮」是可以做假的
禮在那邊弄好了
人家在那邊可以裝的 人家可以假裝我很守禮
我現在照禮法來 但他內心不是
他內心豺狼虎豹 你看不出來
他只要動作符合這個標準就好了
所以忠信之薄 他內心的忠和信 這是看不到的
因為禮只是要求行為而已 你行為中規中矩就好了嘛
禮是外面的 外表的嘛 光看到行為而已
行為中規中矩 但是內心豺狼虎豹 看不到
所以忠信之薄 亂之首也
人要作亂 就憑這一點 當一個團體只重視禮的時候
這個是以前本省人批評日本人什麼 「有禮無體」
是不是這樣說的 有禮無體
就是光有外表的禮 沒有本質
日本人最守禮啦
可是出去旅遊的時候 最亂搞的就是日本人
專門在飛機上面 伸魔爪去抓空中小姐 都日本人
我們這邊是不是有日本人
我想到我們天本道場 是有到日本開荒的
抱歉抱歉喔 我們得道以後就已經不同了
得道以後已經超越這些界線了 已經超越了
已經回到道德了 超越仁義了
不要說禮了 連禮都超越了 超越仁義了
像後學知道在日本有一個大島前人
大島前人 在日本辦得很興盛
以前有一位王前人 是從大陸上
師尊時代就派到日本去的
不是王好德 另外一位王前人
師尊時代就派到日本去開荒
所以他度的都日本人 那麼他很早就歸空了
他日本的道場 主要都是這個 大島前人開出來的
就像我們是圓覺大帝開出來的道場
顯化大帝很早就歸空了 他們也是
都是一位大島前人 而且現在還在
大島前人開出來的
然後他們道場辦得很興盛
在日本各大城市
都有那種容納好幾百人的大佛堂 都是日本人
然後他們日本很多企業家 這些社會賢達之士
他們沒有 很少講道理 他們到佛堂
他們還是掌握到這種本質
他們到佛堂就是叩首 就是叩首
然後那些企業家都說 回到佛堂啊 來叩首
來接受整個這個一貫儀式的洗禮
來迴光返照 來承受這種佛光普照
但是他們還是站在一種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覺得充電 覺得把身心都洗滌乾淨了
然後回去以後一整個月 他們一個月才回來一次
一整個月都處在 身心暢快無比
做什麼事情都很成功 很順利
然後一個月時間到了 就趕快回來報到
這樣 道場也開出來喔
因為他們講道理 也不知道怎麼講
前人很早就歸空啦 這樣道場也辦得很興盛
所以說 「易簡 而天下之理得 」 容易簡單
很簡單 他們的修行只有叩首
不過他們叩首是很驚人的 後學見識過他們叩首
那個500個人一起叩首 一再三四 嘣嘣嘣嘣
不會零零落落(台語)啊 聲音完全一樣
而且他們叩得很快 不是 一 再
一再三四五六七八九一
碰碰碰碰碰 像打鼓一樣
碰碰碰碰碰 喔 驚天動地那樣
前識者 道之華 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 不居其薄
處其實 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他這邊講禮 禮有什麼特質 就是「前識」
這個禮從哪裡來的 禮從哪裡來的呢
行為的規範從哪裡來的呢
從經驗來的 從事先的揣測來的
我們事先會想 應該要這樣子規定 定一個制度
這邊講的禮 事實上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 制度
禮法制度 禮法最後就制度
可是那是最外面的包裝
這就好像人身上穿的衣服一樣
衣服重要 還是他的德性重要
還是他的氣質重要 內涵重要
用禮法制度 只是整個團體來講
就是外面的一個包裝而已
跟生命的底層 內涵 距離太遙遠了
而這種禮法制度就從哪裡來 「前識」
什麼叫前識呢
事情還沒有發生以前 就先有一個分別心
識者分別也 事前的分別心 這叫「前識」
或者說 分別的知識
沒辦法見到「機」啊
我們要知道 事情在發生的過程之中
有很多的機 有很多的機
比方說後學要來講課以前 如果事先先想好
每一句話要怎麼講 機 就沒有了
就沒有辦法見機啦 沒辦法應機說法了
但是我們知道 人現在就犯了這種毛病
你要去度人 成全人 或是你要做任何事情
事先都要先規劃好 要先想好 這叫 前識
因為怕措手不及 怕到時候呢失敗
不相信 無所不為的一種生命的本能
不相信 每一個人都有應機說法的能力
不相信 本有的智慧 難以相信
都覺得事先 最好把每一個動作都籌畫好
用現在人說法 叫沙盤推演 有沒有聽過
打仗都不能搞這一套的啊
孫子兵法裡邊講 要出奇制勝啊
這出其就是什麼
所以說老子也講 用兵要奇
事先沒辦法
我們沙盤推演講 帶兵打仗
說事先可能對方是什麼 你先推演好
然後照這個步驟推行
事實上不然 真正會打仗的人
孫子兵法講 要出奇才能夠制勝
這個奇就是什麼
這種奇就是要當機而顯
就兩軍交戰時候 突然間奇兵出來
事先安排都不是奇
堂堂正正之師 那個不是奇
那個是沒辦法制勝的
出奇才能夠制勝 用兵最重要在奇
要出奇才能夠制勝
用兵 最重視沙盤推演 因為性命悠關
尚且要出奇制勝 何況是一般的事情
出奇才能夠制勝 出奇才能夠有 機 才活
出奇的根據就是 見機行事
這個世界 每一件事情在發生 都有很多的「機」
這些機 都是可以怎麼 化解人與人之間的衝突
然後把事情辦得更圓滿
這個世間天機流行啊 到處都是天機
這個機 屬於那個機關竅妙
事情的成敗都在這個機
沒有掌握先機的人呢 就會失敗
我們常講掌握先機
而沒有掌握先機的人 就會失敗
而機絕對不是沙盤推演可以看得到的
機是事情發生的時候 才爆出來
而你如果說落入你那套沙盤
那一套的禮法制度 那一套的規範
事前的規劃裡邊的話 你就看不到機
你一直在想 等一下要說什麼 等一下要做什麼
你沒辦法靈靈明明 我們說 靈則明
空 靈 明 空才能夠靈 靈才能夠明
才能夠明明白白 明明白白看得到
然後還要空 不能有「前識」
事情還沒有發生
腦子裡面裝了一大堆的知識方法 行為規範
那個道之華 而愚之始也
愚蠢就在這裡 愚之始也
道之華 用台語說 “道 花掉了”(台語亂掉的意思)啊
道之花 這花的意思 就是不實 華而不實
就失去了實在的道 華而不實
好像 這個人很有聰明 很有智慧
你問他說這件事情要怎麼處理
他會跟你講一整套的方法
會打仗人不講兵法的喔
兵法是怎麼樣 兩軍對仗的時候 兵法才出來呀
所以說「一落思量 即不中用」
五祖弘忍大師講的 一落思量 即不中用
思量就是什麼 前識 事先想
像神秀大師 要寫一句見性之偈
想了好幾個晚上 才擠出來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他想了好幾個晚上 才寫出這一句出來
時時勤拂試 不使惹塵埃
前識 落了思量 思想出來的東西 愚之始也
那不是智慧 道之花也 華而不實
六祖惠能一看到這句
馬上他的偈語出來 不假思維
菩提本非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根本不轉念的 馬上就出來了
這個就是什麼 見機而發
這種能力 不是只有六祖惠能有
每一個生命都有
我們傳道 就是傳你這個 整個傳道的過程
到最後就是粉碎你所有的分別心
如果你能夠抱守住
從此處於一種無分別的狀態的話
而且相信 深信不疑
我今天只要能夠迴光返照
當然最高明的是 處處都是玄關
不是光要 收回來這裡 而是看出去
到哪裡都不離本心 這叫做 守而不守
這就所謂的 「上德不德」
處處靈明 處處玄關 處處妙心 不守玄而守之
不刻意守 但是也不離 不守而守 守而不守
至少你退而求其次 要怎麼樣
要誠心抱守 抱一不離
這個時候就沒有前識
沒有前識 才有真正的智慧會出來
我們大部分人都活在前識裡邊
事情還沒有發生呢
要不然就一大堆的規範 要不然就一大堆的憂愁
就這兩種而已
有能力的人 事先會想出一整套的方法出來
真的事到臨頭 這些方法不見得管用
自作聰明而已
沒有能力的人呢 就一大堆憂愁 一大堆的煩惱
怎麼辦 等下事情怎麼辦
一大堆的幻想
等下會不會出現這個狀況 那個狀況的
憂心的一大堆 這都叫前識 無明
愚昧就從這裡開始 叫道之華 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 不居其薄
厚者什麼呢 道德
薄者什麼呢 仁義禮 這都是薄的
所以 大丈夫處其厚 不居其薄
處其實 不居其華
什麼是實呢 空靈明嘛 這是實
回歸本性嘛 這是實
什麼是華呢 事先一大堆的計畫方法
或者一大堆的操憂擔心 這都是華
去彼取此
你要把那些去掉 要取這個
要取這個「一」 要守這個一
然後還要讓這個一呢 入一切處
一真一切真 萬境自如如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因為下一章也蠻大章的
再講的話 時間不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明義 的頭像
    郭明義

    一貫道郭明義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