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88年郭經理初求道前幾年還是郭講師時 在發一皓德壇,回答道親問題的錄音。
03:28第二步:懺悔-改毛病脾氣
08:00第三步:渡人-為了渡人學一切法
11:04讀六祖壇經-印證道與三寶
諸位前賢
我們討論問題的時候因為是所謂的雙向交流
所以我希望呢一種方式 就是說
發問的話可以舉手這樣子
因為如果說光看著題目來回答問題
那就像考試一樣 心中有一個標準答案
這個標準答案 對某些人來講是標準
但是對你可能不標準
那麼就是說我知道是他問的
那麼從這個人呢 他的神情 還有他的反應
後學可以大致上的知道他需要什麼樣的答案
這是一種 感而遂通
好我們現在來回答問題
第一個 修道應從何處開始著手
佛經應從何本開始學習
這是哪位道親的問題呢
好
這個問題呢
這個問題呢
那麼一個新求道的人 後學認為大致上
最好先從 親近佛堂開始
親近佛堂做什麼呢
親近佛堂不要要求自己太多
第一個來學佛規禮節 來跟著叩首
佛規禮節可以讓自己的辭讓之心流露出來
人為什麼需要辭讓之心流露出來
人皆有辭讓之心 擴而充之就是什麼「禮」
現在這個時代呢 無禮 暴亂
為什麼 大家好爭
這個時代是一個 鬥爭堅固的時代
所以佛堂很重要的地方
你來這裡學佛規禮節 學謙卑 柔和 忍辱
那麼這個呢 可以涵養你的心量
這個可以讓你的心量開始 平和廣大
因為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好爭 好爭鬥
一好爭 痛苦就來
人的痛苦 現在大部分都是爭來的
爭有沒有錢 誰的財富多
那麼爭呢 鬥氣 誰說了你一句閒話 心裡氣個半死
要爭的很多 爭學歷爭地位
爭這個 爭那個的
爭自己的財富
在社會上行走都是爭
爭這個爭那個
比這個 比那個 人比人氣死
但是到佛堂呢 不是爭 到佛堂就是讓
就是禮貌 禮讓
所以到佛堂我們要來學的是 佛規禮節
要來學 讓 學叩首
從這邊開始著手呢 可以讓我們那顆好爭的心
開始平息下來
前一陣有一首歌叫什麼 驛動的心
驛動的心逐漸平息
讓你那顆驛動的心逐漸平息下來
逐漸平息下來以後呢
你才可以怎麼樣
才可以有一些 冷靜的思索
才可以體會到人生真正的意義
義才可以發現自己的過失
你的心如果好爭的時候
你看到的都是社會的過失
別人的過失 親人的過失 看到的都是這些
你好爭 一個人在爭鬥的社會裡面
看到都是別人錯了 別人對不起自己
社會錯了 政府錯了 國家錯了
這個錯了 那個錯了 看到都是別人的錯
你如果一天到晚 眼中只看到別人的錯的話
那就糟了
那你這個人永遠都活在痛苦
因為你 不滿怨恨跟隨而來
你先從不平開始 到不滿到怨恨
到仇恨 心裡邊越來越亂
可是你到佛堂來呢
這個怨恨不平的心開始平息下來
而且你開始懂得柔和忍讓
從這邊開始著手最好
您現在是不是已經開始從這邊著手
已經開始
好那你第一步已經開始
這一步是對 這一步是對
這一步是對的話 那你心量已經開始廣大了
然後第二步 第二步你自己提到
研究佛經應從何本書入門學習
也就是說你自己覺得 應該開始研究佛經了
是不是 應該開始研究經典了
不要說整天就是光來拜拜啦叩首啦
覺得應該從佛經開始走出第二步了
所以你這個 第一個問題呢不是問題
最重要問題在第二個問題
就是你 第二步應該如何展開
第二步是不是應該從佛經開始研究呢
答案是 錯誤
研究佛經不是天道弟子 要走的第二步
天道弟子
第二步都是開始展開研究佛經
研究佛經的目的就是
第一個解惑
我們人生開始有疑惑
開始有種種的疑惑 那麼我們很徬徨
以前呢我們人生很單純 就是追求金錢
錢越賺越多越好 就是重視前途嘛
希望前途越來越光明 希望事業越來越發達
但是得道以後對人生開始有種種的疑惑
尤其第一步展開了 時常來親近佛堂
對人生開始有種種的疑惑不解
這時候我們就認為 也許多讀佛經可以解答自己的疑惑
解惑 第一個解惑
第二個呢 第二個呢
就是說羡慕這些講師呢 都很會講道理
希望自己呢也變得很會講道理
或者說自己想要渡人呢
不曉得跟人家講什麼道理
應該多讀一點書
開口呢可能言之有物 這人有學問
但是天道弟子第二步不是這個樣
天道弟子的第二步是什麼 懺悔
第二步應該是懺悔
應該是發現自己的過失
修行的第二步 懺悔
第一步是 學習辭讓 學習佛規禮節
讓自己那個爭鬥的心 開始平息下來以後呢
你很自然的呢會 挖掘自己的過失
開始懺悔 開始找自己有什麼過失
這是修行的第二步 這個很重要
如果你這一步還沒展開的話
你去學佛經呢 會增加障礙
你要懺悔 自己有什麼毛病 有什麼脾氣
要從這邊開始下手
一個人要從自己的毛病脾氣開始除掉
那時候呢
再開始去讀佛經才不會落入文字障
讀佛經人很容易落入文字障
為什麼 他有毛病有脾氣一大堆
他讀了佛經
覺得自己見多識廣以後 越來越驕傲
就是這個樣子
因為他毛病脾氣沒有除掉
他讀了佛經很多了以後 滿腹經典
就他變得很驕傲 變成增上慢人
這個很可怕
釋迦牟尼佛說 寧取我見須彌山
不取增上慢見一芥子
就是說你寧可呢 有很多的毛病脾氣
像須彌山這麼多
須彌山是什麼 就是我們整個銀河系
以佛法的說法就整個銀河系
那麼像銀河的星斗
這麼多 這麼多的毛病脾氣
寧可有這麼多的毛病脾氣
也不要呢 做一個驕傲的人
非常可怕
為什麼 有很多毛病脾氣的人
他自己會懺悔 哎呀我錯了
我有毛病我有脾氣
我不應該生氣啦
我不應該貪心啦
我不應該自私啦等等
但是如果一個驕傲的人就不同
他覺得自己一切都是對的
尤其一個經典讀多了 毛病脾氣沒除掉的人
還沒有改毛病去脾氣
先去讀很多經典的人最容易這樣
他會變成一個驕傲的人
變成一個認為自己見多識廣
認為自己學問很好
你們都是白癡 你們都根基太差
你們都不懂得道理
變成這個樣就糟糕了 變成這個樣子的話呢
修道就很困難 有很多修道人就障在這裡
自己的毛病脾氣還沒除掉
開始讀很多的經典
從此以後變成一個自以為自己呢學問很好
自以為自己見解很高超
以後都輕視別人
發不出慈悲心 也沒有忍辱心
有人跟他講話一句不對頭
他就覺得 這個人根基太差
這個人業障太重
事實上是自己根基差 自己業障重
就有很多佛教徒都落到這步地田
前後學也曾經這個樣 所以後學很清楚
所以我們得道 修道
千萬不要從學習研究佛經開始入門
這很重要
第一步要時常到佛堂來親近
慢慢的你的爭心會慢慢平息
然後第二步呢才開始改毛病
去脾氣
等到你毛病脾氣革得差不多了
第三步呢 也不是研究佛經
第三步開始渡人
因為你的毛病脾氣 已經差不多革除的快沒有了
這時候你心中很自然的會一種喜悅
平安 為什麼 你無罪
一個有罪的人 他才會心裡被束縛不自在
現在我們人爭民主爭自由
都是想要讓自己越來越自由
減少束縛 輕鬆自在 要自由
但事實上什麼能夠束縛人呢
政治不能束縛人
國家的法令也不能束縛人
唯一能夠束縛人的是什麼 罪
你如果有罪 如果有毛病
為什麼又會犯罪呢
因為你有毛病有脾氣 那你自然會犯罪
你自然會犯錯啦
犯過啦 然後甚至造罪
有了這些東西呢
罪過錯 你自然會不自在 會束縛你
所以人之所以會有種種的痛苦煩惱就在這
今天我們讀佛經 也是想說是不是
能夠藉著佛經呢 讓我們減少煩惱
讓我們越來越快樂
那不是正路 你如果經過懺悔以後 那是最正的路
所以所以這個六祖惠能講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常常見到自己的過失 那就是修道人
今天想要研究佛經
是不是為了想要做一個好好的修道人 是嘛
但是真正修道人
要常自見己過
常常見到自己的過失
常常見到自己的過失以後
你心中的 罪已經懺除了以後
你自然會越來越喜悅 越來越平安
然後呢這時候 你就會感覺到道很好
這時候你的慈悲心自然就出來
一個沒有罪的人 沒有煩惱的人
他的慈悲心自然出來
這時候看到眾生還在苦海中浮沉
你會主動要去渡他 你一渡人後發現問題
因為你要渡人 你要介紹這個道
糟糕我不知道怎麼介紹
這時候開始要讀佛經
這時候才開始要讀佛經
讀佛經的目的呢 是為了要渡眾生
佛說一切法 為渡一切心
因為眾生有種種的心 有種種的煩惱妄想
而我們佛法呢 就是要醫治他這些種種妄想
為了渡他
所以說我們讀經呢 目的要搞清楚
目的有兩個 第一個用佛法來印證天道
第二個呢用佛法來渡眾生 接引眾生
接引眾生
而天道弟子應該解除的迷惑是什麼
就是你對道的不信任
你對三寶的不信任
那麼這時候你就可以讀經典裡面
用經典來印證三寶
用經典來印證這個道是真實的 是尊貴的
這時候你對道和三寶有深切的信心
你用的三寶 用的道
依靠的道 自然可以行走天涯
好 那麼如果到了這個階段 諸位前賢
也許您現在還在懺悔的階段
還沒有進入一種真正發慈悲心渡人的階段
如果你還在懺悔的階段
開始懺悔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總有一天你真的發起這種慈悲心呢
看到眾生 受苦好像自己在受苦一樣
想要去渡他而不知道怎麼渡他
還有就是 你要介紹道的時候
不知道怎麼介紹好的時候
那就開始讀佛經 要從哪裡開始讀
從六祖壇經最好
六祖壇經對於道的介紹認識最多
從六祖壇經開始研究最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