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報恩了愿?

■這是整理自一段電話錄音,所以音質不是很好。

2008618(錄音檔上的日期)

郭經理在台北講課,打電話叫我錄下來整理的一段道義,

內容是回答一位道親在網路上的提問 : 如何報恩了愿?

整理後貼在2008619的部落格。

 

■郭經理總是很認真的回答道親的提問,無論是當面問或是網路提問。

有時下課回家很晚了,我跟他說有道親在部落格留言提問,他總會泡一杯茶,坐下來慢慢地回答,有時他唸我打字,有時內容太長,就把它錄下來再整理成文字貼上部落格回答。

 

也將整理後貼在部落格的文章附錄在這裡。

 

■如何報恩了愿

Jun 19 2008

無住、無求-報恩了愿

無住、無求-報恩了愿的心態  (郭明義2008/6月講)

    「報恩了愿」是我們一貫弟子最大的使命,而如何是「報恩了愿」?在彌勒《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裡,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菩薩:「修行菩薩要知恩報恩,恩有四種,即父母、眾生、國王、三寶恩。」全經詳細的將如何是真實報恩寫得很明白,也完全符合我們一貫道的精神宗旨。

 

    我們一貫弟子也要報恩了愿,尤其報天恩、師恩,報上天降「道」讓我們在今生今世得以超生了死的恩。

 

    如何報恩?道親的認知中不外行功、渡人、辦道…。然而要佈施多少、渡多少人、辦多少道才報得了天恩師德?

 

    「功果觀」、「量化」是我們一貫道受時代因源影響而面臨的嚴重問題,道親為求平安、求成功而立愿條件交換,而且立愿不能含混,一定要有明確的數字,如渡多少眾、捐多少錢…。

 

    「報恩品」給我們最好的答案,「報恩不在於做了多少,而在於發心是否純正。」

 

    如果發的是將功求果的心,那麼要佈施無量、行無量功,才報得了天恩。但若是發無所住、無所得的心,那麼即使做很少、很小的布施、行功,都可報天恩。

 

    「報恩品」中五百長者請問佛陀:「此四種恩如何報答?」

 

佛陀說:欲報如此廣大的四種恩德,非發菩提心而修菩薩行不可。須修三種十波羅密多。

 

第一種:佈施多如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給無量的貧窮眾生,這叫做佈施波羅密多,不是真實波羅密多。

 

第二種:佈施自己的妻子、身、肉、手、足、頭、目、髓、腦,乃至身命,無悔、無吝惜,這叫做親近波羅密多,也不是『真實波羅密多』。

 

第三種:發起無上大菩提心,住無所得,並勸諸眾生同發此心,這才是『真實波羅密多』。

 

佛陀說:這三種佈施中,前二種佈施都未能報恩,修第三種真實波羅密多,才真實能報恩。

 

為什麼?

    因為前二種佈施,雖然布施的數量無限大,但卻是「有所得」心,第三種佈施者「無所得」心,才能佈施一切有情,令發無上大菩提心。

 

    佛陀進一步說:「精進修行一切法,只要是存著『有所得』的心,就不是報恩,相反的,如果有人在須臾片刻間行一善,只要心『無所得』就是報恩了。因為一切如來都是接觸到『無所得』才成佛道。」

 

    不管做多大的犧牲奉獻行功了愿,如果心中存著「求人間福報、天上果位」,這都不是真實波羅密多,不能報恩。相反的,在須臾間只有行一善,但是心『無所得』而且時常安住於『無所得』中,所做善行都是發自慈悲喜捨心,沒有想要追求什麼、獲得什麼,這才是真的報恩了愿。

 

    所以我們要「報恩了愿」重點不在於做多少,而在於「發菩提心」在於「住無所得」。簡單的說:「行功了愿,不在於求自身福報與天上果位。」全然只為發菩提心而去行功了愿,完全沒有將功求果、將本求利的心態。這樣才能夠真的報天恩。

 

孝順父母有所求得?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一樣行功,發心不同意義就不同?

舉孝順父母為例,如果一個人孝順父母,心中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財產,或為了得到令名美譽,這樣算不算報父母恩?

 

 我們行功了愿,如果心中求的是換取平安、健康、財富、成功那就不算是報恩了。

 

    一貫弟子所承的天恩-超生了死,比父母恩還大。我們若要靠自己修行,要修多少萬年才有可能可以超出輪迴?而我們在求道時,受「明師一指」就此跳脫輪迴,今生今世了斷生死,未來得以往生彌勒淨土,這麼大的天恩,如果我們這一生還存著:我做這些好事可以有福報、有健康、有錢、有好工作那還能算報天恩嗎?

 

    事實上我們一貫道最原始的精神風貌就是發菩提心住無所得,我們每天的愿懺叩首「眾生免劫」就是一種「住無所得」的無求精神。

 

    晚近受社會功利思想影響而漸漸形成「量化菩提心」佈施、行功變成住相佈施,慈悲喜捨變成將本求利的將功求果。這樣的行功非但報不了天恩,當行功求不到福報時,道也修不下去了、信心也沒了,甚至怨天尤人。不知不覺中已經偏離「道」,已經不是修道而是變相做生意,而自己沒有察覺。

 

     舉例而言,如果我們渡一個人,心中想的是:「渡一個人如果有一百功,今天渡了三個,就有三百功」那麼被你渡的人只是被你利用而已,而不是因為你的慈悲心要救渡他上岸。心態的不同,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報恩了愿」要回歸到最原始的菩提心,因為慈悲喜捨而渡人、辦道、佈施、行功要有「即使我修道卻一生貧困、病痛纏身、甚至災禍連連、短命都不會改變我要慈悲喜捨渡眾生」的觀念,這樣才能夠真的行菩薩道、真的報恩了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善男子!汝等所言未可正理,何以故?世間之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

 

爾時、五百長者白佛言:『世尊!如是四恩甚為難報,當修何行而報是恩』?佛告諸長者言:『善男子!為求菩提,有其三種十波羅密:一者、十種佈施波羅密多,二者、十種親近波羅密多,三者、十種真實波羅密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寶滿於三千大千世界佈施無量貧窮眾生,如是佈施,但名布施波羅密多,不名真實波羅密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大悲心,為求無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與他人心無吝惜,身肉手足頭目髓腦乃至身命施來求者,如是佈施但名親近波羅密多,未名真實波羅密多。

 

若善男子善女人發起無上大苦提心,住無所得,勸諸眾生同發此心,以真實法一四句偈施一眾生,使向無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實波羅密多。

 

前二佈施未名報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實波羅密多,乃名真實能報四恩。所以者何?

 

前二佈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無所得心,以真法施一切有情,令發無上大菩提心,是人當得證菩提時,廣度眾生無有窮盡,紹三寶種使不斷絕,以是因緣名為報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明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