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天本道場的錄音🙏🙏感恩上海一位前賢幫忙打字幕
好 再來看下一分 無得無說分
無得無說
就是如來無所說 我亦無所得 叫無得無所
如來無所說法 我亦無所得法
我也沒有得到什麼法
如來無所說 我亦無所得
就是須菩提有一次在樹下 樹林裡邊打坐的時候
突然間天上 散了很多天花 天女散花 散下來
然後就有天神 就是梵天 梵天就是屬於色界天那
梵天的天神散花 來供養須菩提
就好像我們用鮮花來供佛一樣
供養須菩提 讚歎須菩提
說 善哉仁者 善說般若
說你真是很會說這個般若
般若 就是我們今天講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為我說般若法
須菩提就說 我什麼話都沒說啊
為什麼說我善說般若
這個梵天就講 仁者無說 我亦無聞
無說無聞 是真說法
沒有人說 也沒有人聽到 是真的說法
所以這就是所謂的 無得無說
所以須菩提 於意雲何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所說法耶
所以如來有得到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
今天我們也希望
我們能夠得到這個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那要怎麼得到 要聽聞如來說法
來指點我們怎麼獲得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好像我們去學數學一樣 要聽數學老師教我
我才知道這個數學題要怎麼解
我才知道什麼是如來無上正等正覺
這是釋迦牟尼佛反問須菩提 那須菩提就很了解
須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說義
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定法 如來可說
他說 沒有一個什麼法 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沒有決定說有一個什麼法
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也沒有什麼法 是如來可以說的
沒有一個東西 一個知識
一個知識 有一個真理 告訴你
你可以去得到的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麼 就是你現在這個心
就是我們現在來聽 來看的這個心
這個心 如果進入能見 所見的分別的時候
那就是生滅心 能見所見 就有生有滅
如果無能見 無所見 這時候 就是真如心了
所以今天佛說法 就是要讓你 返本還源
佛說一切法 為除一切心
就除去我們的生滅心
這個和我們世間人做知識學問是不同的
今天佛說法 是要除去你的心
不是要你說 哎 我得到一個什麼心法
我把它背起來 我在腦海中反復地吟誦它 不是的
是要除去你所有的執著的心
不管是對法的執著 還是對非法的執著
先除去你對非法的執著 再除去你對法的執著
無念 你心中沒有念頭了
無念即覺 那就是覺悟 那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那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那也不是表示你得到這個覺悟了
是你體悟到怎麼樣 本自俱足
何其自性 本自俱足
本來就有的 不是向外得到的
所以不是向外面得到一個真理
是你本來就有的真如會出現
在什麼情況之下 這個妄想心被除掉了
所以祂這邊說法 就是告訴你不要執著說
我要去學習一個很精彩的 很精闢的一個理論
現在很多人 學佛的人
很多研究佛學的人 就很容易這樣
這個經典怎麼講的
甚至現在慢慢去考證出來
說這個金剛經都是偽造的 變成這個樣
因為他們在印度找不到這本經
然後就說是後來人偽造的
甚至還有說是中國人偽造的
真厲害啊 偽造得出金剛經啊
那不用釋迦牟尼佛啦 那比釋迦牟尼佛境界還高啦
如果釋迦牟尼佛講不出這種經 是中國人偽造的
那中國人境界就比釋迦牟尼佛還高
所以說 中國人偽造的 這個人還真偉大
如果真是他偽造的
他竟然造出這麼偉大的經典 竟然沒有說是他做的
他真是太偉大
所以這個學者就是這樣 搞到最後什麼都不信
就只相信什麼阿含經 就小乘經典
因為阿含經 印度還有存留下來的
其它的經典 都不見了
只有傳到中國來 原本都不見了
但是不管怎麼樣 所有的經典
目的只是在除一切心 除去我們一切心的執著
不是在告訴你什麼法
所以今天我們來佛堂修道
和我們到學校裡面做學問是不同的
為學日益 為道要日損
做學問 知識越來越豐富
修道 就剛好相反 知識越來越少
自己的知見 執著越來越少
知見越來越少 知見越來越少 到最後沒有了
損之又損 以至於無為 到時候沒有了
所以說 何以故
如來所說法 皆不可取 不可說 非法 非非法
所以者何 一切聖賢 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個說法 和老子的說法是一樣的
損之又損 以至於無為 都是無為法
不是說我學會一個什麼方法
我要用這個方法當作準則去有所作為
然後終於成為佛 不是的
這種有所作為 這個有為法
就是我們落入無明的原因
一切本自具足 哪需要你去有所作為
我們人總是在想我要怎麼樣
人類的思考方式就是
我要努力奮鬥 怎麼樣變得更好 就是這種方式
結果把這個地球 你看現在人類努力奮鬥
把這個地球搞得快報銷掉了
我們能夠努力奮鬥什麼
人類最大的努力 就是科學 科學就是要創造
現在創造出一大堆 食物都不能吃
創造出一大堆怪東西出來
什麼基因改造的食物 糧食
連素的食物裡面都變成葷的
連我們現在吃的黃豆 玉米裡面
都是什麼蠍子啦那些的基因在裡邊了
都那些打不死的那些恐怖的昆蟲
都在這裡邊了現在 很可怕
都只是會破壞而已
這個世間 你看大自然 陽光 空氣 水
大自然生產的糧食 所有的動物都生得好好的
這都是人類沒辦法去創造出來的東西
再怎麼努力 都沒有眼前自然
你一個人都創造不出來
你看人 一切自然天成的東西 是最好的
所以無為法
一切聖賢 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看你對無為法的領悟到哪裡
領悟一層 叫做初地菩薩
領悟二層 叫做二地菩薩
領悟十層 叫做十地菩薩 看你領悟到哪裡
所以我們不要一直去想 給我一個說法
道 到底是什麼 給我一個說法
我到底要怎麼修 怎麼煉 給我一個說法
在道場 你只要察覺到自己
我進入道場 我心中的那種執念
貪心 執念 越來越少 越來越少
那就對啦 那就應機啦
越來越少 越來越少 損之又損
哎 終於無為了
我不再想說
我要做什麼讓自己更好 人永遠都是這樣在想
我要做什麼能夠更好
已經是最好的 沒有什麼更好的
不要再去比較了
像以前有一位寶積禪師 他從哪裡開悟
他一直在參悟啊 參悟不了
有一天那 他在外面走路的時候
剛好聽到一個豬肉攤 有人在買豬肉
那個客人就說 老闆 這個好肉割一斤來
這個老闆就很生氣啊
我賣的肉 哪一塊不是好肉啊 我還有壞肉嗎
這個禪師聽了就開悟了
對 哪個不是好的啊
當然他是用文言文 說哪個不是精的
我們一般人就會去分
這個是好的 這個法是好的
講師 我們要分
這個講師講得好 這個講師講得不好
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來道場以後
你的貪心 執念越來越少 這個最重要
不是來傳授知識 是來除心
修道是在能夠除你的心
除你心中的貪心和執著
所以像我們傳道 最精彩的時候就是
明師一指 末後一著
那一指下去 萬念俱消
像後學講過很多次
後學來求道的時候 一直在念佛 一直在念佛
明師一指 萬念俱消
念佛的那個佛的念頭 什麼時候離開我腦海
我都不知道 什麼過程中離開 都不曉得
就只知道到最後 終於想起來了 佛號不見了
有很多人求道
很用心在聽點傳師在念些什麼 什麼都沒聽到
靜聽禮囑 你聽到什麼啦 什麼都沒聽到
辦事員還聽得到
求道人 你問他說 剛才點傳師念什麼
沒人聽到
不只是沒有聽到點傳師念什麼
你剛才想什麼 他都沒有了
所有念頭都沒有了 一無所得
一無所見 一無所聞
那所以關訣印 這個東西 那個都是二法
那個都是不是第一義諦
第一義諦 是末後一著 關訣印
是讓你得道以後 誠心抱守
因為我們習氣太重
我們那種能取 所取的心太強烈
能取之心 所取之相 太強烈
所以雖然說開了 撥雲見日了
一點真太陽出來了
但是你要用關訣印來誠心抱守
把那個習氣給化掉
關訣印 是用來化習的
明師一指 才是什麼 才是直見先天 直見先天
直接指點你的本性出來
你得道以後 就要能夠
喜怒哀樂之未發 謂之中
要在這裡 趕快 應該心一收回來(玄關)
所有的喜怒哀樂 所有的七情六欲
統統沒有了 貪心 執念 都沒有了
然後很多道親到佛堂上課
上了十幾年 二十幾年
你問他到底聽到一些什麼
哇 點傳師 你講得太好了 但是我都不記得
重點 我不希望你記得 我希望是你聽久了
你的貪心有沒有越來越少
你的執著有沒有越來越少 這是最重要的
不重視說你聽了多少 你讀了多少 你還可以講出去
這個並不重要 要除一切心
所以像那個朱熹 他是做學問的
是中國歷史上做學問的大家
孔子的四書 易經 四書五經 他統統都有注解
所以他的注解沒話講 一流的注解
不是在儒家還流傳一個故事
說是朱熹歸空以後 到天庭去
看到孔子 孔子跟玉皇大帝告狀說
朱熹亂注解 多言 話太多了 多言
朱熹趕快拿起來 在多言下面寫
多言者 囉唆也
有沒有聽過這個故事 再給它注解一下
不過這是諷刺朱嘉的話
不是真的有這個故事 出去不要亂講
要講一定要注明說是開玩笑的
但朱熹到自己晚年的時候 就發現自己不對了
到晚年的時候 他就講說
他以前年輕的時候曾跟一位李老師
傳承過儒家的心法
可是他覺得
因為他很喜歡讀經閱典 研究經義
覺得這都有所說法嘛 在經義裡邊深究
因為他的觀念 就叫格物致知嘛
要格這些萬事萬物的道理 才可以有智慧
要去研究道理
他把格物 不是格除物欲 是研究道理
他格物 就研究物理
他有點像亞曆士多德那樣子 研究物理
研究物之理義 通天之理
他是這個樣子 研究萬事萬物之理
然後來通天之理 從有的一直研究到沒有 這個樣
所以說 事實上他年輕的時候
已經接觸到這個心法
他說有一位李老師 傳給他一個溈山指訣
那時候他不太在意
他們稱這一脈叫做溈山指訣
這很有意思 有指點 有口訣
跟我們講的這個明師指點 還有口訣 很像
溈山指訣
這溈山指訣 所講的沒有千經萬典
只有什麼 喜怒哀樂之未發 謂之中
要回歸這個大本
他說只要常常守中 處於這種喜怒哀樂之未發
你想想看 連情緒都沒有了 念頭都沒有了
更不要說什麼知識學問了這些
他覺得 這樣就好了嗎 年輕的時候 當然懷疑
因為他那種人頭腦太好了 做學問一流的
所以他就沒有在這上面下功夫 守中
到了晚年 他又老又病的時候
發現他那些幾十年來的學問文章
拿來面對自己的生老病死的時候 不得力
沒辦法得力 沒辦法對治
簡單地說 那不是藥 那個藥治不了病的
所以就又回過頭來了 又在這個純陽之間
就是操存 操之則存
操什麼 就我們講得道以後 誠心抱守
要回復到這個 喜怒哀樂之未發
他說這樣守中久了 自然發而中節
不用去刻意去調整自己的言語行為等等的
到時候自然 語默動静體安然
自然喜怒哀樂 發而中節 謂之和也
他說溈山指訣所用的功夫 無非就是這樣
因為裡面沒有千經萬典
就這麼得道以後 誠心抱守
我們講的 就守護不失 就夠了
終日煉神光 就夠了 煉神光
也不只是整天想著這五個字 不是啊
這五個字沒有 就是煉神光
等到把自己的一切心全部去掉以後
我無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
我沒有一切心 我就一切法就不需要了
法只是除心所用的
就好像板擦 只是除字用的
那字都擦完了 我板擦就沒有用了
我就不需要再去擦它了
好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謝謝大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