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十一堂(上)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感恩天本道場的錄音🙏🙏感恩上海一位前賢幫忙打字幕
今天講第二十二分 無法可得分
這一分就這麼短 雖然短 但是它的含義很深
為什麼說含義很深呢
因為它深深地打破了我們的一個慣性的思維
無法可得
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 訓練 甚至我們生生世世
我們的潛意識 阿賴耶識裡邊
所殘留的這個習氣
這習氣都是要怎麼樣呢 要學法 要學一個方法
做什麼事都要有方法 有方法才可以做得成啊
這個杯子 你要做作出來 也要有方法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出來的
泡一杯茶 也要有方法
不會泡茶的人 可能把這個茶給泡壞了
溫度不夠 浸泡的時間不夠長 或者過長
都會把一杯茶給沏壞了
那沏茶 這麼簡單
沏一壺茶都要有方法 有技巧
那何況是成佛 成佛之道
所以我們就算小學畢業
你也不是說畢業就可以畢業的
你要學很多的知識 學問 學會了很多的方法
還有數學的方法 自然 國文 都有法的
所以我們在那種學法 得法
這是我們的一個生命的經驗
但這一分卻告訴我們說 無法可得
這剛好顛覆了我們的習慣 沒有法
我們得不到任何的方法 這很奇怪的事情
這一分 就是要推翻我們的一個定見
推翻我們的定見
就是做什麼事情 都需要有方法
然後 學習方法 熟練方法 然後依法執行
這個就變成我們的一個
是我們的一個生命的經驗
好像也是一個必然性的東西
那究竟是不是真的這樣子 我們來看一看這一分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無所得耶
這個須菩提 他了解了佛陀的說法以後
他就問佛陀
他說佛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是得到這個無上正等正覺
這就像我們得到一個大學的學位
或者一個博士的學位
甚至比博士更高的學位
那得到這個學位 是無所得嗎
事實上是沒有得到任何的東西嗎
就得到一個大覺悟啊 這叫果位啊
這個果位稱之為
無上正等正覺 至高無上的果位
但是須菩提 對佛陀這個金剛經一路說下來
而他的體悟就是無所得 什麼都沒有得到
是這樣子的嗎
如是 如是 須菩提 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祂說是啊 是的 是的 你的體悟是正確的
須菩提 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在這個無上正等正覺
這樣一個修練的過程和結果之中
最後我體悟到的是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我什麼時候才是真正的覺悟呢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當我發現 沒有一法可得的時候 無一法可得
所謂 宗門無語句 實無一法與人
唐朝的雪峰禪師 他去參見德山禪師
他問說 從上宗乘
從上面歷代祖師傳下來的禪宗一佛乘
學人有分也無
他說我這個後學 有沒有這個緣份
有沒有這個福分 可以來得到這個宗乘
歷代祖師傳下來的一佛乘 宗門的一佛乘
然後這個德山禪師說
你胡說什麼 就打了他一棒
就挨了一棒 他就覺得好像若有所悟
可是後來他還是越想越迷糊
他就第二天一大早
就去守在那個德山禪師的臥室的門口
德山禪師一出門 就看到他了
他就說 學人還是覺得很迷糊
希望和尚能夠明白地指示
這個時候德山禪師就跟他講了
我宗無語句 這個我記錯了 不是宗門 是我宗
我這個禪宗沒有語句 沒有言語 沒有文字
實無一法與人
我實在地告訴你 沒有一個法可以給你
也不是不只是給你 沒有辦法給任何人
這時候他才覺悟了
所以這就是所謂的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這就是我們人的習性 無明的開始就是這樣
就是要取 要取得一些什麼 不管得到什麼
大部分人就是要得到金錢 得到財富
那修行人 就是要得到一個法 得到一個真理
不管你是得到真理 或者得到知識
或者得到財富 或者得到地位
甚至得到愛情 得到什麼 得到什麼
總是認為人生就是要追求到一些
你認為值得追求的東西
然後而且獲得它 有追求 有獲得
那你說 追求佛法 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得到成佛之法
這就是這個公式又套進來了
只要落入這個公式 這就是叫做十二因緣法
六道輪回的一個輪回法 十二因緣法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病死 憂悲苦惱
我們光看到憂悲苦惱
不曉得憂愁 悲傷 痛苦 煩惱 從哪裡來的
因為有衰老 疾病 死亡
所以你多少的成功
面對衰老 疾病 死亡的時候 統統都會泡湯
所以你的生命的背景 就是這樣
你再成功 你也要面對一切 失去一切
所以你會憂傷 煩惱 痛苦
你不管再怎麼樣成功 一切都在失去中
一切都在失去中
像昨天才有一個藝人叫歡歡 自殺了
她要美貌 美魔女 到老還是美麗的
年青的時候 就年少得志
從小家室優渥 生活環境非常的好 但是憂悲苦惱
只是她乾脆死掉了
但很多人是活著 是繼續活下去 但是還是憂悲苦惱
但是你光想到憂悲苦惱 不曉得原因在哪裡
老病死 憂悲苦惱
我們說 有的人 不會憂悲苦惱
只要有老病死 就會有憂悲苦惱
那怎麼樣會有老病死呢 有生
你活下來就會有了 就會老 就會病 就會死
那生從哪裡來 就是有 就是你要取
你要追求 你要獲得 擁有 就是擁有
這種要擁有什麼的心
就會創造你的身體 創造你的身外之物
創造你的人生 要擁有
所以這邊就是要打破這個東西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一個覺悟者 不取則無有 無求乃涅槃
不取則無有 我什麼都不取
你不管取什麼 就像你眼睛
放的是金沙 銀沙 還是土沙 都是沙子
都是傷害眼睛的
只要那種要追求 獲得
這種的用心的方式 就是無明了
這就是生老病死 憂悲苦惱的原因
所以說 祂說
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我在修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過程之中
最後發現無法可得 無一法可得
那不是像我們世間人 你就算是
你不要說是讀什麼博士了
你就算是幼稚園 你也學一個法出來
幼稚園也會學很多的東西 學很多的知識
就算你最簡單的 種一棵樹 也要有方法嘛
現在種樹 還有所謂的種樹達人
做什麼都要有達人 要有方法的
最近端午節 還有人包粽子達人 可以包得很快很快的
那都是方法 眉角(關鍵) 做什麼都要有方法
然後我們永遠都在找方法
永遠都在怎麼樣 四個字
一輩子都在 想方設法
煩惱的不得了 想方設法
那就是越想越煩惱
這就妄念 有什麼方法好想的
告訴大家 做什麼都需要有方法
有方法還不一定會成功
你學會包粽子的方法 你不一定會成為包粽子的達人
種樹 你也不見得成為種樹達人
泡茶 你也不見得成為泡茶的達人
種茶 你也不見得成為種茶的達人
所以你不一定會成功的
光是學方法 就夠辛苦的啦
何況學了以後 還不一定會成功
然後人生就是這樣
不斷地在這樣 不斷地在追求方法
然後按照方法來執行
最後不一定成功 也可能會失敗
就是不斷地在這個輪回之中
所以做什麼都要有方法 成就什麼都要有方法
但是 只有一件事情不需要方法
成佛 成佛是不需要方法
而且你放下了所有的方法了以後
無有少法可得
不只是沒有佛法
所有的世間法 出世法全部都沒有了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注意 無有一點
你不是说我沒有成佛的方法 我有別的方法
所有的方法 全部都放棄了 沒有方法
這時候就叫 本來面目 本地風光
這就是六祖惠能說的
何其自性 本自具足
對啊 本來就具足的
本自清淨 本不生滅 本不動搖 能生萬法
一切都是本來具足的 自然如是 這是成佛
你會問一隻狗說 你要怎麼樣成為一隻狗嗎
不會吧 它就是狗了嘛
同樣的 佛也是一樣
今天我們要問 我要怎麼樣成佛
像那個大安禪師去問百丈禪師一樣 要怎麼成佛
他說 大似騎牛覓牛
他說你就像騎著牛在找牛一樣
就已經騎在牛背上 你還找什麼牛呢
這個是成佛之道 我們要特別去領悟的
但是我們想 不行啊 我一定要有方法啊
要追求幸福啊 要有方法
要有很多的方法 來追求成功 成功以後才有幸福
在美國哈佛大學 有一個教授叫做丹尼爾
他就做了一個研究 他專門研究幸福
因為我們都認為成功和幸福 是劃上等號的
那成佛也是幸福的啊
所以人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裡
我追求 我獲得 然後我成功了
但結果是憂悲苦惱 自己不曉得
自己認為不是這麼回事
不會 我成功了 我就幸福了
所以他就做了一個實驗 在美國的頂級大學
有一個最高的榮耀 就是終身職教授
有沒有聽說過 終身職
一般你教哈佛 教麻省理工學院
但是你隨時可能不續聘了 你就失去這個職位了
但終身職就是永遠的了
它代表你的學術地位 代表你的教學
你的專業 已經得到什麼 認證了 已經得到認可了
所以在美國 那是一種很高的榮耀
結果這些通過評鑒的
成為終身職教授的 最高榮耀的
那太幸福了 成功啦 徹底的成功
而且不像這個當總統 當四年
甚至連任 八年就下來了
他是終身職 然後也不需要日理萬機
他就做他專業的東西 最有興趣的東西
而且有終身的保障 最好的待遇 最好的榮譽
名利雙收 又做自己愛做的事
這是不是最幸福的事了
但是幸福指數就測試
這些剛通過這個終身職教授的這些學者
幸福指數無限飆高
然後那些落選的 幸福指數就大幅摔落 好絕望
鯉魚躍龍門 躍不過這個龍門
永遠都是魚 不能成為龍
所以這是天差地別
一個這麼幸福 一個這麼不幸福
然後這樣子經過半年以後
再去做幸福指數的測試
發現那些終身職教授的幸福指數 全部回到原點
那些失敗的人 又全部回到原點
打平了 又打平了 所以幸福只有保持半年
只有保持半年 這個很大的諷刺
但他不知道原因
他只是數據出來是這樣 不知道原因
就人終究還是被生命的憂悲苦惱所包裹了
那個世人羡慕的 我們人生就是要追求成功嘛
是不是成佛也變成一種最大的成功
功德果位也變成一種成功 追求成功
我們都希望小孩子能夠成功 自己也希望自己成功
小孩子學業成功 自己要事業成功
或說婚姻成功 教育子女成功
結果成功為了什麼
因為我們被洗腦了 認為成功代表著幸福
尤其是那種經過自己努力的
又有智慧 又有能力 多重考驗的成功
那真的是值得驕傲的成就
可是幸福只有半年
而你努力可能是五六十年
一般通過終身職教授 都五六十歲以上的
這是不是很大的諷剌呢
成佛 絕對不是走這個路線的
如果這樣子的話 歷經千辛萬苦 成功了 成佛了
半年 法喜只有半年
所以要了解 人的痛苦 就是為了追求和獲得
這樣子的一個用心的方式
這個心 本來是快樂的
就是因為用錯心了 用錯心了
心不應該把它放在這樣子一個追求 獲得的
一個所謂的二分法裡面 能所對待
一個能追求的我 一個所追求的東西
叫能所對待
當你的心落入這種狀態的時候
就不是覺悟了 就已經是無明了
所以無明發生原因在這裡
所以要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我們說 能所對待 這個好佛學的名詞
但是你要想方設法 要讓自己人生更好
這是不是我們所有人的用心的方式
想辦法要過得更好一點
這種用心的方式 就是能所對待
這就是無明的原因 這就是為什麼不能覺悟的原因
所以說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覺悟
不是學會了一個很厲害的方法 成佛的方法 不是
而是把所有的方法全部放下
我們可以好好地去尋思一下
我們是不是腦海中有很多的方法
然後這些方法後面都有一個問號 真的會比較好嗎
有些是確定的
譬方說像剛才講那個就是確定的
得到哈佛大學終身職教授的榮譽
在座想想看
如果沒有經過那個丹尼爾教授的實驗
還會有人認為這有什麼不確定的嗎
這當然是代表幸福 成功 這一定快樂一輩子了
而且還可以榮耀祖先 榮耀子孫
事實不是 事實上不是
結果又打回原型 憂悲苦惱
因為只要這種模式存在的 就是憂悲苦惱
所以注意這點
我們掉到這種模式裡面
有一個內在的我 有一個外在的世界
我要在這個世界追求一些什麼
用什麼方法過得更好
而卻不曉得 這個世界和你是不二的
叫做無極理天 沒有兩極對立的
而我們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就是佛和極樂世界的關係而已
就是佛在極樂世界
就是水在大海之中 就是這樣子而已
但是我們不能體悟
總是覺得 一個一無所有的我
要在這個世間 得到我要追求的東西
不管你要追求的是什麼 一般來講就是成功
成佛也是成功的一種
我們從小到大就被訓練 就被洗腦
就是要追求成功 不管什麼樣的成功
就算做一個水泥工(土水師傅) 你也要成功啊
你也要在這個行業裡成功 出人頭地
做木匠也要成功
做教授也要做到終身職 頂級教授
好 再來看下一分 淨心行善分
淨心行善
行善 就是行功了願
行一切善 斷一切惡
那問題是什麼是行善 什麼是行善
修橋鋪路 是行善 度人求道 當然也是行善
成全人修道 是行善 持戒修福 也是行善
那行善 到底要怎麼定義呢
要行的善太多啦
這個世界有太多善事可以行
見義勇為 也是行善 拾金不昧 也是行善
問題是怎麼樣才能夠行一切善呢
淨心行善 心清淨了 自然所作所為 都是善
一切行皆善 所以最重要 是心能夠清淨
心不清淨 就算是行善
如果心不淨的話 所行也非善也
所謂 有心為善 雖善不賞
無心為惡 雖惡不罰
你是有心 就是你有追求的心
我今天行善 是為了得到什麼好處
這就跟將本求利是一樣的
將善求福 將本求利 掉到這個公式裡邊
就像剛才講的
想盡辦法追求成功 和想盡辦法追求成佛
掉到這個公式裡邊了
只要你落入這個公式 就錯啦 心就不淨了
所以要先淨其心
要把心的有作有為 有求有得 這種用心 給化掉
無所住行於佈施 才是真正的行善
復次 須菩提
復次的意思 就是說進一步地來說
須菩提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祂說這個無上正等正覺 這個法 是平等的
沒有高下 這個法平等 無有高下
這就點出我們人的心
人的心就是要分一個高低出來 分一個高低出來
要怎麼樣子 所謂人往高處走 水往低處流
怎麼樣由下往上走
就剛才講的 希望讓人生越來越好
每個人對高下的定義又不同
有的人認為窮就是下
低賤嘛 低就是賤 貧窮啊 下賤
我們講說 貧窮 下賤 貧窮就是下賤了
那有錢就是好的了 有錢就是高貴的
所以要貧向富 這是由下向高
那從社會地位來講
我在公司裡邊 我的職位 我是派遣工
然後要變成正式的職員
然後再往上升到主管級 就一直爬到最高階層
像那個遠雄集團的那個
現在上了手銬抓起來的那個老闆
他也是從最下階層開始做起的
從下面一直爬到最高點 變成一個大企業家
他也是只有高職畢業
從最基層開始做起 從下往上走
我們人生就是這樣子
永遠都要把什麼分一個高下出來
董事長和員工 當然差很多啦
總統和一般老百姓 當然差很多啦
大學教授和學生 當然差很多啦
所以不管在各行各業 都有一個高下 都有個高下
但是 今天只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個覺悟 大覺悟 是沒有高下的
沒有從下面到上面 這樣子一個過程
相反的 你要放下這樣子由下往上
或者由上往下掉 或者由下往上爬
這樣子的一個生命形態
我們生命形態 永遠這樣子在鑽洞
怎麼樣想盡辦法往上鑽
就事實上是往下走 自己都不曉得
像我們看這次桃園建設公司的這個弊案 遠雄弊案
這些人都是力爭上游往上爬的
結果事實上 他是往下走的
就道德來講 他是往下走的
官商勾結 貪污 貪污舞弊 是往下走的
可是事情還沒有爆發的時候
看起來是一直往上的
做生意的 越來越有錢
做官的 官越做越大 都是往上的
但是你看不到的背後 它是往下的
很多人人生都是這樣 看起來向上 事實上是向下的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但是不管怎麼樣
這種上上下下 這叫忐忑不安
人永遠在這裡邊 忐忑不安
心要往上 心要往下
心要力爭上游 又很怕往下掉 這就忐忑不安
心 怎麼可以長這個樣子呢 上上下下呢
所以一個覺悟的人 沒有高下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沒有高下
沒有起起落落 沒有高高低低 沒有上上下下
所以要淨心 就要淨這個心
你的心要這樣清淨下來
要把這種東西拿掉 永遠要跟人家比個高低
簡單地說 永遠在比高低
像小孩子的時候 我記得後學在讀國中的時候
同學就喜歡比雞腿 就是比誰带的雞腿比較大只
有沒有聽過比雞腿 便當拿出來 誰的雞腿比較大
這個也要比一下 看誰的便當比較豐富
誰的爸爸是開BMW的 誰的爸爸是騎摩托車的
差很多 藍領階級和董事長階級 就比出來了
所以 人心就是迷失在這種痛苦裡面
高低貴賤 永遠在這種高低貴賤裡邊 比來比去的
事實上 人活著有這麼煩惱嗎
憂悲苦惱 很大的因素 都在比這個 就是比出來
所謂人比人 就怎麼樣 氣死人了 就氣死人了
所以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說 這個東西好複雜
也不複雜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你的心 沒有高下的時候
沒有高下之分的時候
沒有這個分別心的時候 你就開始覺悟了
你就開始覺悟了
說起來簡單 但是我們的心 很習慣性地就是這樣子
什麼都要比 什麼都要比
小孩子要比 先生也要比 太太也要比
房子要比 車子要比 衣服要比
無所不比 什麼都要比個高下
辦道也要比 誰的道親多 誰的道親少
誰的佛堂大 誰的佛堂小 這也要比一比
所以這種比多比少 比大比小 比高比低
這個就是迷 這就叫無明
所以祂告訴你
你離開這個 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要追求從下往上走 有很多方法的
你放棄了 那沒有方法 你放棄了 無有少法可得
我不再需要想方設法 怎麼樣從下往上爬了
祂這邊點出 人其實 人一生最辛苦的
就是要慢慢地從下往上爬 而且還不一定爬得上去
甚至 在爬上去的過程中墮落了 自己都不曉得
以為往上爬 事實上是往下走的
以為上天堂 其實下地獄 這是最悲哀的事情
留言列表